一、基于CSCL的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泓为[1](2021)在《CSCL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慧博[2](2020)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八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贺晓娟[3](2019)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借助虚拟学习平台Moodle和社交软件WeChat相支持开展的分布式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改善分布式教与学的现状和优化同步/异步协作学习交互方面有很大的潜能。研究者认为这样的潜能体现在,可促进学生间进行资源上的分享、学习上的协作、经验上的交流及技能上的提升。但实践表明,运用分布式学习环境所开展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发生为关键点,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具体的课程开展情况,提出促进协作学习有效交互发生的策略。文章通过在对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两个子过程(知识建构与协作技能)作为把握及理解协作交互发生的聚焦点。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及观察法对实践中该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三大问题:“人际互动缺失,协作交互氛围凸显沉寂”,“对话流于表面,知识建构层次与交互质量不高”、“互动程度不一,小组内部交互行为偏差”。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借助分布式学习环境的理念,从协作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交互行为,协作交互过程发生的具体内容为线索,提出“打造互惠共享的群体文化,促使交互发生”;“加强知识建构的循环转化,提高交互质量”;“发挥小组及领袖导向作用,提升交互行为”三大策略。且每一策略下均提出了具体的子策略,以期实现该环境下协作交互过程的有效发生。最后以浙江师范大学20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条件支持,进行策略的实施并从两个维度对效果进行检验:一方面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具体的交互内容编码系统,对学习者在Moodle平台与Group Chats中文本信息的质量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观察法,对群体间的交互关系与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策略的实施达到了学习者知识建构层次与交互质量提高以及协作技能提升的效果。结尾针对本研究存在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总结与反思,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
夏文菁[4](2019)在《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信息过载的挑战,资源推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在线协作学习中。本研究引入社会影响理论,设计面向在线协作学习的资源推荐研究策略,在Blackboard平台开发了基于该策略的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并验证其有效性。本研究依托浙江大学“学在浙里”课程平台,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选取《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单元为教学内容,设计协作学习任务,采用不等组前后测控制组设计,探索了实验干预对学习者表现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推荐系统对学习者的在线协作学习成效、协作学习行为、资源查找行为以及学习者态度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在协作学习成效方面,学习者使用推荐系统后,学习任务得分和小组协作度均显着提升。其次,在协作学习行为方面,学习者使用推荐系统后,使用课程平台小组模块的时间明显提升,学习者在小组活动区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再次,在资源查找行为方面,学习者在使用推荐系统后,减少了花费在查找资源上的时间。由于系统推荐的资源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信息检索需求,学习者更加愿意使用该系统进行资源查找,并认为该系统推荐的资源可信度较高。最后,在学习者态度方面,学习者在使用资源推荐系统后,也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接受度、学习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本研究通过在面向小组的群体推荐中引入小组成员的个性化因素、专业性因素、社会关系因素和用户亲密度因素,提出了一种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算法,设计并应用了基于该算法的推荐系统,为后续开展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研究提供了启示与建议。
梁晓波[5](2019)在《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中职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会计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种,企业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会计素养。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把复杂的会计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会计实训教学就是锻炼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学生在校得到的实训机会不足,造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会计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些学校引入了仿真软件,对会计专业技能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可作用不够明显。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特点很鲜明,他们学习能力不强,但也不弱,动手能力比较强,学习动机随外界的刺激而变,学习方法和总结归纳能力弱。那么利用仿真软件来提升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做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建构主义、教学系统设计、经验之塔等理论思想指导下,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为基本框架,首先建构了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然后把本模式应用于会计实训教学中的重难点课程《会计综合实训》中。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学习态度、会计素养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由SPSS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结果证明采用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的课堂能有效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会计素养。
施伟章[6](2016)在《中学师资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中学教师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培训机构基于网络建立了教师的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能较为单一,教育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有限,数据智能处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改进。本论文深入地对培训平台需求分析,设计了培训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和构建方案,系统地解决了培训资源的按权限共享、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交互信息的分类保存以及受训教师在线学习数据的智能分析等问题。利用基于用户身份的资源共享技术,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其所需要的知识,解决了知识管理中的个性化问题,达到更好的知识服务效果。本论文将计算机协同学习技术引入到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构建中,由系统自动根据受训教师的学习实际情况,对培训、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选择,以贴合不同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本论文提出了基于主题的通信交流平台方案,施训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统一答疑,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统一解答和发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受训教师在网络培训系统上的学习效率,同时加强了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本论文将决策树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受训教师网络学习行为数据处理过程中,选取九个受训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参数,通过数据采集、预处理、挖掘、结果分析等步骤,应用得到的决策信息,指导受训教师的学习,同时也为施训教师掌握受训教师日常学习情况提供依据。中学教师培训系统能够有效地拓展课堂的培训流程,同时,基于网络可实现对学习行为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相比于传统培训模式,能够提供更为科学的培训指导,因此对施训教师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
兰国帅[7](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杨阳[8](2013)在《基于CSCL系统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高速信息化的脚步,这就必然要求学校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就这种背景下,远程教育慢慢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采用的网络技术使它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上网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主体地位,这也是未来作为第二学堂的一种教育发展方向。所以,具有一个高标准高效率的网络学习平台系统也是当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传统的CSCL理论为基础,从昆山市第一中学的实际教育教学的需求出发,针对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如何实现平台功能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体研究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所需的各种软件技术,在对整个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需求作了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总体构架和重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建构、系统的实现以及系统测试等过程。整个系统,采用当下较为流行的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来进行开发,构建了一个能够满足学校实际学习需求的高效而稳定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系统采用.NET作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基于Windows平台环境的应用程序。整个系统的后台采用C#编程语言来进行编程开发,数据库采用当下流行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放资源共享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在整个系统实现过程中,通过对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画出了流程图,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操作界面和各个功能的实现代码。整个系统功能完善,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管理、浏览、上传、下载、评论等各项功能。通过开发设计出这样一个适应学校教育需求的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可以真正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可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经过对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本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了本校师生的需要。
卢志米,陈丽婷[9](2013)在《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文中指出在对目前国内外虚拟学习社区应用与开发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将虚拟学习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构想,目的是构建一个适用于高职教育的虚实结合的新型网络学习模型,为学生提供在线的CSCL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外围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系统、基于知识共享的虚实结合学习系统和学习监控与评价系统等,并引入了合作企业、行业专家、实训基地和企业项目等企业要素,来突显虚拟学习社区教与学的行业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践教学功能,为职业教育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构建提供参考。
吴彦文,冯正西,康婷[10](2013)在《面向PAAS模式的CSCL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够提供海量信息的高速处理和安全存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CSCL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一种面向PAAS模式的CSCL系统。该系统以微软Windows Azure云平台为依托、利用SQL Azure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实现了异质群组、协同工作流等技术,是对云环境下构建CSCL系统的有益探索,此开发模式能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试用表明,该CSCL系统能有效地支持协作学习的开展。
二、基于CSCL的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SCL的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3)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交互对于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
1.1.2 分布式学习环境为协作学习交互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
1.1.3 协作学习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分布式学习环境 |
1.4.2 协作学习中的交互 |
1.4.3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 |
1.5 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有关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相关研究 |
1.5.2 有关协作学习交互过程影响因子的相关研究 |
1.5.3 有关协作学习交互策略的相关研究 |
1.5.4 有关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的相关研究 |
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
2.1 理论依据 |
2.1.1 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启示 |
2.1.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启示 |
2.1.3 交互分析理论及其启示 |
2.2 技术支持 |
2.2.1 Moodle对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的支持 |
2.2.2 WeChat对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的支持 |
3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分析 |
3.1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构成要素 |
3.1.1 主体要素 |
3.1.2 客体要素 |
3.2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模型 |
3.3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过程分析 |
3.3.1 知识建构的交互过程分析 |
3.3.2 协作技能的交互过程分析 |
4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1 问题分析体系 |
4.2 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2.1 人际互动缺失,协作交互氛围凸显沉寂 |
4.2.2 对话流于表面,知识建构层次与交互质量不高 |
4.2.3 互动程度不一,小组内部交互行为偏差 |
5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有效交互发生的策略 |
5.1 打造互惠共享的群体文化,促使交互发生 |
5.1.1 加强教师参与,引领互动交流 |
5.1.2 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参与动机 |
5.1.3 规范交互行为,优化活动秩序 |
5.2 加强知识建构的循环转化,保障交互质量 |
5.2.1 善用协作工具,提高互惠程度 |
5.2.2 建立评价机制,引导知识建构 |
5.3 发挥小组及领袖导向作用,提升交互行为 |
5.3.1 科学创建小组,协作竞争共存 |
5.3.2 选拔意见领袖,协调组内互动 |
6 策略的实施与检验 |
6.1 策略实施过程 |
6.1.1 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
6.1.2 组织协作交互活动 |
6.1.3 运用多元评价体系 |
6.2 效果检验 |
6.2.1 知识建构交互过程检验 |
6.2.2 协作技能交互过程检验 |
7 研究总结及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验前《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协作小组划分 |
附录2 内容分析编码体系及信度检验 |
附录3 实验前问题分析相关数据收集 |
附录4 实验后效果检验相关数据收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硏究成果 |
致谢 |
(4)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在线协作学习中资源推荐系统的应用 |
1.1.2 从个性化推荐到群体推荐的转变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概念界定 |
2 研究综述 |
2.1 在线协作学习研究 |
2.1.1 在线协作学习概念辨析 |
2.1.2 在线协作学习研究现状 |
2.2 在线协作学习中的资源推荐研究 |
2.2.1 在线协作学习中的资源推荐研究现状 |
2.2.2 社会影响理论在群体推荐中的应用 |
2.2.3 资源推荐对协作学习的影响 |
2.3 研究启示 |
3. 在线协作学习资源系统设计与开发 |
3.1 融入社会影响的在线协作学习小组建模 |
3.1.1 在线协作学习中的社会影响因素 |
3.1.2 融合社会影响的小组建模逻辑 |
3.2 数据提取方法及推荐结果产生 |
3.2.1 学习小组特征数据提取 |
3.2.2 群体影响计算 |
3.2.3 面向小组的资源推荐列表产生 |
3.3 资源推荐系统设计原则 |
3.3.1 用户信息查找行为分析 |
3.3.2 用户心理特点分析 |
3.4 系统设计与实现 |
3.4.1 系统需求分析 |
3.4.2 系统架构设计 |
3.4.3 系统功能设计 |
3.4.4 系统开发与实现 |
4. 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应用与评价 |
4.1 系统应用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目的及研究问题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环境 |
4.1.4 数据收集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2.1 系统应用对协作学习成效的影响 |
4.2.2 系统应用对协作学习行为的影响 |
4.2.3 系统应用对资源查找行为的影响 |
4.2.4 系统应用对学习者态度的影响 |
4.3 实验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讨论 |
5.2.1 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设计相关讨论 |
5.2.2 系统应用与协作学习成效关系的相关讨论 |
5.2.3 系统应用与协作学习行为关系的相关讨论 |
5.2.4 系统应用资源查找行为关系的相关讨论 |
5.2.5 系统应用与学习者态度关系的相关讨论 |
5.3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使用体验调查问卷 |
附录2 交往风格测试量表 |
作者简历 |
教育经历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参与课题 |
(5)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仿真软件在中职实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仿真软件在会计实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会计实训教学 |
二、仿真教学 |
三、教学设计模式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
一、理论要点 |
二、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一、理论要点 |
二、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经验之塔理论 |
一、理论要点 |
二、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 |
第一节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
一、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
第二节 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 |
一、中职会计学生特点及实训现状 |
二、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 |
三、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具体描述 |
第四章 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实践 |
第一节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以“会计岗位”为例 |
一、教学目标分析 |
二、问题导向的仿真情境创设 |
三、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
四、协作式策略设计 |
五、仿真平台资源系统 |
六、基于仿真平台的学习过程设计 |
七、基于仿真平台的学习效果评价 |
八、基于仿真平台的深化主题练习设计 |
第五章 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效果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一、变量确定 |
二、样本确定 |
三、实验教学内容及方式 |
四、实验验证方法与数据处理 |
五、干扰变量控制措施 |
第二节 实验过程 |
一、样本选取和基本水平测试 |
二、学习态度和会计素养前测 |
三、学习成绩测试 |
四、学习态度和会计素养后测 |
五、学生满意度调查访谈 |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一、基本学习水平测试数据分析 |
二、学习态度和会计素养前测数据分析 |
三、期末考核成绩数据分析 |
四、学习态度和会计素养后测数据分析 |
五、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反馈分析 |
一、调查形式与对象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二节 不足与建议 |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本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学习态度和会计素养调查问卷 |
(6)中学师资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 |
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理论 |
2.2 工作流技术 |
2.3 数据挖掘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师资网络培训系统需求分析 |
3.1 师资网络培训业务内容分析 |
3.2 师资网络培训业务流程分析 |
3.2.1 培训资源发布业务流程分析 |
3.2.2 培训执行过程业务流程分析 |
3.2.3 通信交流业务流程分析 |
3.2.4 受训教师表现评价与指导流程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参与者分析 |
3.3.2 系统主要用例分析 |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1 易用性指标分析 |
3.4.2 可扩展性指标分析 |
3.4.3 系统健壮性指标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师资网络培训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3 系统数据架构设计 |
4.3.1 施训教师信息数据表 |
4.3.2 受训教师信息表 |
4.3.3 培训资源信息表 |
4.3.4 培训过程信息表 |
4.3.5 网络学习行为数据表 |
4.4 系统具体功能的设计 |
4.4.1 培训资源发布功能的设计 |
4.4.2 培训过程执行功能的设计 |
4.4.3 通信交流功能的设计 |
4.4.4 受训教师表现评价指导功能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师资网络培训系统的实现 |
5.1 培训资源发布功能的实现 |
5.2 培训过程执行功能的实现 |
5.3 通信交流功能的实现 |
5.4 受训教师表现评价指导功能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概念界说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框架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
三、本研究的局限 |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 主持的课题 |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
(8)基于CSCL系统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选题依据 |
1.3 CSCL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1.4 CSCL 的意义和发展 |
1.5 资源共享平台技术介绍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和技术 |
2.1 CSCL 系统的基本理论 |
2.1.1 协作学习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1.4 需要层次理论 |
2.2 NET 平台介绍 |
2.2.1 ASP.NET 与 C#技术 |
2.2.2 VS2010 |
2.3 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系统各层的功能 |
2.3.1 系统客户端 |
2.3.2 系统表现层 |
2.3.3 系统应用服务层 |
2.3.4 系统数据库(数据服务层) |
2.4 系统应用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学校教学现状及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总体功能 |
3.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3 系统用户 UML 用例图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系统环境要求 |
3.4.2 系统数据库连接方式 |
3.4.3 系统性能及安全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
4.2.2 系统网络架构 |
4.2.3 系统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系统数据概念模型的设计 |
4.4.2 系统数据物理模型 |
4.5 系统的界面规划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用户登陆模块 |
5.1.1 系统管理员用户 |
5.1.2 系统前台用户 |
5.2 学习资源信息管理模块 |
5.3 系统新闻信息管理模块 |
5.4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5.5 系统个人空间(互动交流)的管理模块 |
5.6 系统资源评论管理模块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 |
6.2 系统的软件测试方法 |
6.3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境外现状 |
(二) 国内现状 |
1. 国内相关学者在建设虚拟学习社区方面做较多的研究与实践 |
2. 虚拟学习社区在国内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技术应用角度。 |
(2) 行为分析角度。 |
(3) 知识共享角度。 |
(4) 其他角度的研究。 |
(三) 现状分析 |
1. 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的过程性 |
2. 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 |
三、模型构成及要素 |
(一) 外围资源 |
1. 合作企业 |
(1) 就业导向的作用。 |
(2) 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
(3) 学习者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
2. 实训基地 |
3. 行业专家 |
(二) 学生支持服务系统 |
1. 信息资源服务 |
2. 交互服务 |
3. 实践教学服务 |
4. 职业情境创设服务 |
5. 职业能力培养 |
(三) 基于知识共享的虚实结合学习系统 |
(四) 监控与评价系统 |
1. 专家团队学生支持服务的监控与评价 |
2.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 |
3. 外围资源的监控与评价 |
四、结束语 |
四、基于CSCL的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CSCL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 王泓为. 南昌大学, 2021
- [2]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八年级为例[D]. 张慧博. 天津大学, 2020
- [3]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协作学习交互的过程及策略研究[D]. 贺晓娟.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4]在线协作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 夏文菁. 浙江大学, 2019(05)
- [5]基于仿真软件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晓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6]中学师资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施伟章. 苏州大学, 2016(05)
- [7]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8]基于CSCL系统的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D]. 杨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9]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J]. 卢志米,陈丽婷.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1)
- [10]面向PAAS模式的CSCL系统设计与实现[J]. 吴彦文,冯正西,康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