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Abraira L,Estevo Santamarina,Cazorla S,郭雅静,孟永玲[1](2021)在《探寻预测急性卒中事件后发生癫痫的生物标记物》文中认为血液生物标记物在卒中后癫痫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急性卒中的临床因素和生物标记物,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它们与卒中癫痫发生的关系。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14个血液生物标记物的检测。用Z-scores对生物标记物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还评估了卒中和癫痫相关变量:卒中严重程度(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类型和病因、从卒中到迟发性癫痫发作的时间以及癫痫发作类型。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与癫痫相关的独立的临床变量和生物标记物。从1 115例患者队列中纳入895例。平均年龄为(72.0±13.1)岁,其中有57.8%的患者为男性。51例患者(5.7%)发展为迟发性癫痫,中位时间为232天[四分位数间距IQR(86~491)]。NIHSS分数≥8[P<0.001,HR=4.013,95%CI(2.123,7.586)]和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病史[P<0.001,HR=4.038,95%CI(1.802,9.045)]是与癫痫发展风险相关的独立因素。预测癫痫的独立生物标记物有:高水平的内皮抑素>1.203[P=0.046,HR=4.300,95%CI(1.028,17.996)]、低水平的70 kDa热休克蛋白8(Hsc70)<2.496[P=0.006,HR=3.795,95%CI(1.476,9.760)]和S100B<1.364[P=0.001,HR=2.955,95%CI(1.534,5.491)]。当这些生物标记物共同存在时,癫痫风险上升至17%。临床变量和血液生物标记物联合使用时,预测模型中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的面积比单独一个存在时[68.9%,95%CI(60.3%,77.6%)]的面积大,为[74.3%,95%CI(65.2%,83.3%)]。S100B和Hsc70的下降及内皮抑制素的升高可能有助于预测卒中后癫痫,这为临床危险因素提供了额外信息。此外,这些数据为癫痫发生假说过程提供了一定依据。
樊雪梅[2](2021)在《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异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阳性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总结其临床异质性,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可疑自身免疫性脑炎送检抗神经元抗体患者,从中筛选出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病例,进一步筛选血清及脑脊液抗GAD65抗体阳性同时存在癫痫发作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跟踪随访。由资深神经内科医师对患者的病史、癫痫发作特点、抗癫痫药物及免疫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临床资料,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包括:发作类型、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阳性辅助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和预后转归等。以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预后,对患者入院时、症状高峰期、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收集800例可疑自身免疫性脑炎送检抗神经元抗体检查患者病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80例,血液及脑脊液抗GAD65抗体均为阳性,同时病程中有癫痫发作的患者5例(含1例LGI1抗体同时阳性者),占抗神经元抗体总阳性率的6.25%。男女比例4:1;年龄18~61岁(中位年龄38.2岁);2例(40%)慢性起病,3例(60%)急性/亚急性起病;2例既往患有一种或多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甲亢、糖尿病、白癜风等,3例既往健康;3例起病前均有感染的前驱症状,2例无前驱症状;3例于起病15d内出现脑炎症状,1例起病120d后出现认知功能减退、抑郁,1例未见进展症状。2.临床特征.5例(100%)患者均以癫痫发作起病,2例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为局灶性意识保留的感觉性和自主神经性发作;1例为癫痫持续状态;1例为局灶性意识保留的感觉性发作进展为局灶性有意识障碍合并运动症状的发作;发作频率1次/数分钟-1次/月不等。5例(100%)患者发病初期脑电图表现呈广泛性、多灶样痫性放电。所有对单纯抗癫痫治疗效果差。头MRI异常主要表现为Flair像高信号,4例(80%)患者头MRI异常,2例病灶累及边缘系统,2例边缘系统及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均受累;1例未见异常。3例患者发病初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4例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所有患者副肿瘤抗体阴性;3例血清中其他自身抗体阳性。3.治疗方案及预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抗癫痫、免疫冲击及续贯免疫治疗,3例同时行抗病毒治疗;出院时4例患者癫痫发作频率较前减少,脑病症状好转,1例呈进行性加重。至随访结束,3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1例死亡。以慢性癫痫起病者全病程中m RS评分较低,预后良好。4例患者均于抗癫痫药和激素快速减量过程中出现癫痫复发。结论:1.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可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继发于抗GAD65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和慢性起病的抗GAD65抗体自身免疫相关癫痫;2.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形式多样,脑电图痫样放电呈多灶性,单纯抗癫痫治疗效果差,需长期免疫治疗控制癫痫发作,癫痫复发常出现在抗癫痫药或激素快速减量时。3.急性起病的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患者较慢性起病者预后更差。
刘发富,李园园,刘庆[3](2020)在《视频脑电图对仅夜间非惊厥性痫性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仅夜间非惊厥痫性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仅夜间非惊厥痫性发作患者49例,对其发作间期、发作期的常规脑电图与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常规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16例,24例为多形性δ波或/和θ波。VEEG监测发作间期异常放电32例,分别为颞区10例、额区7例、额颞区13例及顶区2例;发作期异常放电40例(其中8例发作间期未检测到痫样放电者也于发作期捕捉到):局部起始痫样放电32例,分别为颞区10例、额区7例、额颞区13例及顶区2例,发作起始为各导联同步放电8例。发作类型:简单部分性发作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简单部分性发作演变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及痴笑发作2例。VEEG监测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痫样放电检出率为81.6%(40/49例),常规脑电图为32.7%(16/4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EG监测对识别仅夜间非惊厥性痫性发作的放电部位和发作类型,及与非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姜曌,张文娟,刘永红[4](2020)在《低血糖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低血糖发作的临床和脑电生理特征,探讨低血糖发作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概念及诊治策略。方法:对18例低血糖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脑电图进行分析,至少随访6个月,分析低血糖发作时症状特点和脑电图特征。结果:共纳入低血糖发作患者18例,多数患者于晨起时发作,6例患者发作时意识清楚,12例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缓解后不能完全回忆。全部18例患者均出现行为异常。有15例患者在发作前30 min脑电图出现背景节律明显减慢,前头部导显着;有4例患者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为各导阵发性2~3 Hz中-高幅慢波节律;4例患者可见左侧枕、后颞导尖慢、棘慢综合波发放;5例患者发作时,右侧前额、额、前颞导出现阵发性极高幅δ节律。结论:当患者症状表现类似癫痫发作,且同步脑电出现全导弥漫性慢波基础上出现尖慢综合波和阵发性中-极高幅节律及局部尖慢综合波发放,是低血糖发作时的典型脑电图改变,应考虑到低血糖发作的可能。
袁潇,孙美珍,李琼,王慧芳,李季园,李旭峰[5](2020)在《非酮症高血糖枕叶癫痫发作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报道1例非酮症高血糖枕叶癫痫发作患者的症状、脑电图、影像学特征及转归,旨在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2019年3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非酮症高血糖枕叶癫痫发作患者的症状、病程经过、诊治和随访,同时回顾以往病例报道,总结其诊疗特点。结果:本病例主要表现为眼前闪光、视物变形及左侧视野缺损,伴或不伴局灶性癫痫发作,化验提示随机血糖为20.56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10.07%,尿酮体阴性,头颅核磁共振T2像提示右侧顶枕叶皮层高信号,皮层下白质低信号,脑电图痫样波未见明确起源。经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后随访4个月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视野缺损、变形及闪光等症状,复查头颅核磁共振右侧顶枕区异常信号消失。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中老年高血糖患者初发急性症状性枕叶癫痫发作时,需高度怀疑高血糖枕叶癫痫发作的可能,尤其应重视随机血糖、尿酮体筛查及影像学检查,并早期给予降糖治疗。
董敏睿[6](2020)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自从 2007 年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脑炎被发现并命名,随着许多新的神经抗体不断发现,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AE常见的相关抗体包括:NMDAR抗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 LGI1)抗体、γ-氨基丁酸 B 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 GABABR)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like 2 Caspr2)抗体等细胞表面抗体;细胞内抗体主要包括Hu抗体、GAD抗体、CV2/CRMP5抗体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等均是AE常见的临床表现。许多研究发现,AE已成为继发性癫痫的一个常见病因。AE相关的癫痫发作可出现在疾病任何时期,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甚至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有研究表明,虽然癫痫发作在AE中很常见,但是在脑炎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很少合并癫痫。由于目前AE相关癫痫发作的研究很少,且以NMDAR抗体脑炎为主。因此本研究总结并分析我院收治的不同类型抗体的AE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检查、治疗以及预后,并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不同类型抗体相关发作的特点,为临床医生在AE相关癫痫发作的管理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AE相关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特点、头颅MRI、脑脊液常规检查、脑电图、全身系统性肿瘤的筛查以及治疗方法等,并通过电话对其进行随访,了解癫痫发作的预后。结果1、96例AE患者中(53例NMDAR抗体、22例LGI1抗体、21例GABABR抗体),72.9%(70/96)在病程中有癫痫发作(35例NMDAR抗体、17例LGI1抗体、18例GABABR抗体),50%(48/96)以癫痫发作作为AE的首发症状;2、70例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4岁,57.1%(40/70)为男性,88.6%(62/70)的发作出现在疾病前2周,18.6%(13/70)表现为2种或多种类型发作;65.7%(46/70)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4.3%(3/70)表现为典型失神发作、12.9%(9/70)表现为局灶运动性发作、15.7%(11/70)表现为局灶非运动性发作、1.4%(1/70)表现为局灶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5.7%(4/70)表现为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21.4%(15/70)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3、95.7%(67/70)行头颅MRI 检查,41.8%(28/67)头颅 MRI 表现异常,颞叶/海马是最常见受累部位;所有患者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见压力、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升高;16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8例异常,7例表现为弥散性的慢波,1例在发作间期可见尖波;69例患者入院后进行肿瘤筛查,14.5%(10/69)合并肿瘤,其中2例表现为畸胎瘤,8例表现为肺癌;4、94.3%(66/70)给予免疫治疗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58例患者进行随访(1例死亡、7例失访、4例未治疗),中位随访38个月(7-46个月),75.9%(44/58)在免疫治疗后发作缓解,24.1%(14/58)仍有发作;29.3%(17/58)出现AE的复发,7例NMDAR抗体脑炎的患者在复发时均表现为精神或认知障碍,未见癫痫发作,5例LGI1抗体脑炎的患者中有4例伴有癫痫发作,5例GABABR抗体脑炎患者在复发时均出现癫痫发作。结论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是AE最常见的发作类型;2、AE相关的癫痫发作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均不再发作,无需长期的抗癫痫治疗;3、LGI1抗体和GABABR抗体脑炎在复发时,容易出现癫痫发作。
邱新媛[7](2020)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比较及早期鉴别》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与重症病毒性脑炎(SVE)的临床特征,为两者的早期鉴别、临床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住院诊断为FIRES的23例患儿和病原学明确的24例SVE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两组患儿急性期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头部核磁共振、治疗及预后,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24例SVE组患儿CSF均有明确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其中EB病毒11例,单纯疱疹病毒6例,麻疹病毒3例,肠道病毒及腺病毒各2例。23例FIRES患儿CSF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2.临床特点:(1)一般情况:23例FIRES患儿男女比例为2.3:1,24例SVE患儿男女比例为1.4:1,均为男孩多见,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性别差异性。两组患儿前驱感染均多见(73.9%vs91.7%),无差异性。与SVE相比,FIRES平均发病年龄偏大(7.39±3.0岁vs3.83±3.57岁),有统计学差异。(2)临床特征:与SVE相比,FIRES首次惊厥为SE更少见(13.0%vs42.9%),但很快出现频繁惊厥发作,以局灶性发作更多见(73.9%vs40.0%),惊厥持续时间更长(19.09±9.76天vs4.05±3.68天)。首次发热与首次惊厥间隔时间更长(3.70±1.30天vs2.38±1.80天),且病程中发热持续时间更长(40.74±34.08天vs15.50±10.91天),意识障碍持续中位时间也更长(39.00天vs21.50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脑脊液:与SVE相比,FIRES患儿急性期CSF正常更多见(69.6%vs20.8%)。FIRES少数急性期CSF有WBC计数[6.00(2.00,8.00)*10^6/L]及蛋白浓度[0.31(0.25,0.44)mmol/L]轻度异常,但SVE的CSF中WBC计数[21.00(2.75,54.00)*10^6/L]及蛋白浓度[0.56(0.28,1.07)mmol/L]多有轻中度升高,有统计学差异。4.脑电图:与SVE相比,急性期FIRES患儿发作期脑电图多灶性起源更多见(40.0%vs0%),发作间期额区局灶性放电更多见(40.0%vs9.1%),具有统计学差异。5.头颅MRI:与SVE相比,FIRES患儿急性期头部MRI更多为正常(68.4%vs22.2%),有统计学意义。约50%SVE患儿头部MRI为多病灶损害,多累及颞叶(50.0%)、岛叶(44.4%)、额叶(38.9%)及丘脑(38.9%)。6.治疗:FIRES及SVE均需要综合性治疗,两组患儿急性期IVIG、激素等治疗无明显差别。与SVE相比,FIRES急性期治疗时使用AEDs的种类(4.48±1.31vs1.38±0.92)及BSC的种类(1.91±0.52vs1.42±0.78)更多,ICU治疗中位时间(25.00天vs11.00天)及呼吸机治疗中位时间(20.00天vs8.50天)更长,有统计学意义。7.预后:随访两组患儿3月至3.5年,FIRES与SVE死亡率均较高(10.0%vs20.0%),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均较多(22.2%vs31.3%),无统计学差异。但与SVE相比,FIRES组遗留的癫痫更加难治,使用AEDs种类(3.44±0.96vs1.71±0.95)明显更多,有统计学差异,FIRES慢性期KD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1)当学龄期起病,发热与首次惊厥间隔时间相对较长,首次惊厥多为非惊厥持续状态,但很快进展出现惊厥持续状态及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发作,且EEG发作间期以额区局灶性放电为主,发作期多灶性起源,脑脊液及头颅MRI无明显异常,而惊厥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时间均较长(多数超过2周时),需高度警惕FIRES。(2)当发热后很快出现惊厥、尤其是出现惊厥持续状态,CSF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质浓度轻至中度升高,而MRI受累较重,为脑部多灶性病变,尤其是主要累及额颞叶、岛叶及丘脑时,病情在2周左右逐渐稳定,倾向考虑诊断SVE,需积极病原学检查。(3)与SVE相比,FIRES急性期治疗AEDs种类和BSC种类较多,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更长,需要更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及呼吸支持。且遗留的癫痫更加难治,KD治疗有一定疗效。
王富丽[8](2020)在《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是发作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误诊率极高。尽管国内外均有文献描述了如何将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相互鉴别,但仍有部分非癫痫性发作患者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明确诊断,有些甚至被诊断为“难治性癫痫”并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长程视频脑电图是诊断非癫痫性发作的金标准,其判断方法主要以排除癫痫发作为主,尚缺少系统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更缺少关于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方面的研究。目的:分析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征,并对其病因学进行归纳总结,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综合门诊的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史、体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合影像学、心电图、心理测试、常规及特殊血化验等结果,由2名神经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明确诊断,并完善病因学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视频脑电图的背景活动、发作期、发作间期脑电图特征,最终对其进行病因的归纳总结。结果:1.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行VEEG监测的患者644例,其中癫痫345例(53.57%),NES 233例(36.18%),痫性发作40例(6.21%),癫痫共患NES 26例(4.04%)。2.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NES患者男女比例为0.78:1,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0-12岁儿童为30例(12.88%),13-17岁青少年为23例(9.87%),18-40岁青年为59例(25.32%),41-60岁中年为87例(37.34%)所占比例最高,60岁以上老年为34例(14.59%)。平均病程5年,1年以下为60例(25.75%),1-5年为100例(42.92%)所占比例最高,6-10年为39例(16.74%),10年以上为34例(14.59%)。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135例(57.94%),其中P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73例(31.33%),生理性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62例(26.61%),具体表现为头部后仰或转头、双上肢抖动、双侧肢体抖动、肚皮抖动、单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睡眠中惊跳、不自主运动、肢体无力及猝倒、发声,其中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为最常见的发作形式;非运动性发作98例(42.06%),其中P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10例(4.29%),生理性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88例(37.77%),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腹胀、幻觉、惊恐、记忆丧失、意识丧失、肢体麻木,其中意识丧失最为常见。3.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提示正常节律脑电图为NES患者主要的脑电活动特征;18例(7.73%)出现非特异性快波(β);20例(8.58%)出现非特异性慢波(θ);监测到临床发作的57例患者发作同期脑电图均为干扰波,未见痫样放电。4.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门诊中,生理性因素引起的NES最为常见,共150例(64.50%),其中晕厥54例(23.22%)为最常见的病因,晕厥类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次为常见的病因为非痫性惊厥,共29例(12.47%),引起非痫性惊厥的病因:低血糖、胰岛细胞瘤、离子紊乱、高热惊厥、酒精戒断综合征、阿-斯综合征,NES的其它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9例(8.17%)、偏头痛17例(7.31%)、抽动症14例(6.02%)、睡眠障碍7例(3.01%)、短暂性全面遗忘(TGA)3例(1.29%)、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PKD)4例(1.72%)、颈椎病2例(0.86%)、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43%);由精神心理疾病引起的PNES共83例(35.50%),其中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病因,共47例(20.10%),其它为焦虑状态28例(11.98%)、抑郁状态6例(2.56%)、躁狂2例(0.86%)。5.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本研究中癫痫共患NES 26例,临床表现均可见2种或以上发作症状,除刻板的癫痫发作症状之外,惊恐发作和幻觉最常见均为8例(30.77%),且多伴有焦虑,此外,伴发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更易误诊为癫痫发作,如低血糖、睡眠障碍,其它临床症状包括: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4例(15.38%),猝倒1例(3.85%),发声3例(11.54%),头痛2例(7.69%)。26例癫痫共患NES患者的病因:最常见的为精神心理疾病,共16例(61.54%),包括躯体或精神创伤10例,焦虑状态5例,抑郁状态1例;生理性因素10例(38.48%),包括离子紊乱5例,胰岛细胞瘤1例,肝癌并发低血糖1例,偏头痛2例,睡眠障碍1例。结论:1.VEEG是诊断NES的重要依据,NES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2.NES临床特征及病因复杂多样,生理性NES以非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晕厥为最常见病因。PNES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的病因。NES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对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病因筛查及治疗是NES良好预后的保障。
刘燕[9](2020)在《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工具评估》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ost-ischemic stroke epilepsy,PISE)发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SeLECT量表与PSEiCARe量表预测PISE的发生的价值进行评价及对比,确定更适合该类患者的预测量表,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PISE的早期识别能力,以便合理及高效管理卒中患者。方法:对卒中登记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调取出院后1年的随访资料,将明确诊断为PISE患者98例纳入PISE组,同时选取同期性别匹配,随访期间未发生癫痫的首次IS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即NPISE组(non-Post-ischemic stroke Epilepsy,NPISE),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归纳和分析影响PISE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Se LECT评分与PSEi CARe评分,单独分析各量表的最佳临界值与真实性指标;通过联合R软件绘制两种量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进一步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预测IS后1年内PISE发生风险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两者对PISE的预测价值。结果:1.PISE的首次癫痫发作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3,54.1%)较局灶性发作(45,45.9%)多见,其中局灶性发作以局灶继发双侧全面强直阵挛19例(19,19.4%)比例高;2.以65岁为界,将PISE组分为青中年组(55,56.1%)与老年组(43,43.9%),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均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其占比分别为54.5%(30/55)、53.5%(23/43),且青中年组癫痫持续状态比例较老年组高,其占比分别为10.9%(6/55)、2.3%(1/43);3.对可能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出合并早发性痫性发作(ES)、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NIHSS评分、累及皮层、皮层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面积与PISE有关;4.多个自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病灶累及皮层、合并早发性痫性发作、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PI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PSEiCARe及SeLECT评分预测IS患者PISE发生风险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480,0.980(界值=5)及0.786,0.837(界值=3.5);ROC曲线显示PSEiCARe与SeLECT评分的AUC值分别为0.753和0.859,经过Z检验比较其面积,Z值为-2.9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皮层病灶、合并早发痫性发作、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与PISE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2.PSEiCARe与SeLECT评分对脑梗死发病后1年内PISE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且SeLECT评分对脑梗死患者1年内预测癫痫发作风险的价值优于PSEiCARe评分。
刘书宁[10](2020)在《化浊解毒疏肝方对癫痫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学和脑内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戊四氮诱导癫痫模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AMPA受体GluR2表达及癫痫发作等级、癫痫发作潜伏期、Morri水迷宫和Y-迷宫的影响,探讨中药化浊解毒疏肝方抗癫痫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SPF级SD(Sprague Dawley,SD)大鼠60只,雄性。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20只作为非模型组,其余40只使用戊四氮(Pentetrazol,PTZ)化学点燃法建立癫痫模型,最后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盐水组、空白中药(高剂量)组、模型组、化浊解毒疏肝方低剂量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丙戊酸钠组。根据Lado分级方法判定模型状况。通过给予化浊解毒疏肝方不同浓度剂量治疗21d,观察各阶段大鼠癫痫发作等级、癫痫发作潜伏期及两种行为学差异。迷宫实验包括Y-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海马CA1区和CA3区的AMPA受体GluR2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1癫痫发作等级观察:实验过程中空白盐水组、空白中药组大鼠没有痫性发作。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大鼠的癫痫发作等级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癫痫发作潜伏期观察:实验过程中空白盐水组、空白中药组大鼠没有痫性发作。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大鼠的癫痫潜伏期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 Y-迷宫实验:治疗后测得两天回避错误次数数据,第一天各组错误回避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天错误回避次数: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大鼠的错误回避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 Morris水迷宫实验:第一次和第二次各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长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长比较: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穿越平台次数: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荧光结果:治疗后各组大鼠脑内AMPA受体GluR2阳性细胞数比较,海马CA1和CA3区: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丙戊酸钠组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化浊解毒疏肝方能够明显降低PTZ诱导癫痫模型大鼠的癫痫发作等级、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期。2化浊解毒疏肝方能够明显改善PTZ诱导癫痫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化浊解毒疏肝方能够明显增加癫痫大鼠海马内GluR2阳性表达,提示化浊解毒疏肝方可能通过上调GluR2的表达而发挥改善癫痫发作和学习记忆的作用。4通过行为学和免疫荧光观察,空白中药组与空白盐水组表达相似,提示化浊解毒疏肝方不会对大鼠造成学习记忆或认知障碍。图4幅;表8个;参136篇。
二、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病例收集 |
3.2 疾病的诊断标准 |
3.3 神经功能恢复评估 |
3.4 临床异质性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病例收集结果 |
4.2 一般临床特征 |
4.3 癫痫发作及脑电图特征 |
4.4 影像学检查结果 |
4.5 实验室阳性检查结果 |
4.6 治疗及转归 |
4.7 预后判断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视频脑电图对仅夜间非惊厥性痫性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常规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检测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 |
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 |
三、视频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
四、痫样放电出现的时相比较 |
五、神经影像学与VEEG定位比较 |
讨论 |
(4)低血糖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表现 |
3 实验室检查 |
4 辅助检查 |
5 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
6 诊断、治疗及预后 |
讨 论 |
1 癫痫和低血糖发作的区别与联系 |
2 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及脑电图特点 |
3 低血糖发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5)非酮症高血糖枕叶癫痫发作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6)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不足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比较及早期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临床表现 |
2.3 辅助检查 |
2.4 治疗及预后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特征 |
3.3 辅助检查 |
3.4 治疗及预后 |
3.5 课题价值及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来源 |
3.1.2 入选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临床资料 |
3.2.2 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
3.2.3 视频脑电图监测 |
3.2.4 多导睡眠监测 |
3.2.5 神经心理测试 |
3.3 研究内容 |
3.3.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
3.3.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
3.3.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
3.3.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
3.3.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
4.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
4.2.1 发病年龄与性别 |
4.2.2 病程 |
4.2.3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分析 |
4.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
4.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
4.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学分析 |
4.5.1 临床特征分析 |
4.5.2 病因学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NES、癫痫共患NES典型病例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工具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评价工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PISE的危险因素分析 |
2.2 比较PSEiCARe和 SeLECT评分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3.1 不同年龄组的PISE首次癫痫发作类型 |
3.2 危险因素 |
3.3 SeLECT与 PSEiCARe量表的优缺点 |
3.4 两种量表对预测IS后1 年发生PISE风险的评估及比较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癫痫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化浊解毒疏肝方对癫痫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学和脑内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试剂配置 |
1.1.3 仪器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和模型建立 |
1.2.2 动物行为学观察 |
1.2.3 免疫荧光 |
1.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1.3 结果 |
1.3.1 发作等级 |
1.3.2 发作潜伏期 |
1.3.3 Morris水迷宫 |
1.3.4 Y-迷宫 |
1.3.5 GluR2阳性细胞表达 |
1.4 讨论 |
1.4.1 癫痫与浊毒 |
1.4.2 癫痫与化浊解毒疏肝方 |
1.4.3 西药对照组药物 |
1.4.4 癫痫模型建立 |
1.4.5 GluR2与学习记忆 |
1.4.6 GluR2与癫痫 |
1.4.7 实验结果分析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癫痫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1 癫痫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1 癫痫的分类 |
2.1.2 癫痫的病因 |
2.1.3 癫痫的发病机制 |
2.1.4 癫痫的治疗 |
2.2 癫痫的中医学研究 |
2.2.1 癫痫的病因 |
2.2.2 癫痫的病机 |
2.2.3 癫痫的治疗 |
2.3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四、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探寻预测急性卒中事件后发生癫痫的生物标记物[J]. Abraira L,Estevo Santamarina,Cazorla S,郭雅静,孟永玲. 癫痫杂志, 2021(06)
- [2]抗GAD65抗体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异质性研究[D]. 樊雪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3]视频脑电图对仅夜间非惊厥性痫性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J]. 刘发富,李园园,刘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0(04)
- [4]低血糖发作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J]. 姜曌,张文娟,刘永红. 陕西医学杂志, 2020(08)
- [5]非酮症高血糖枕叶癫痫发作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袁潇,孙美珍,李琼,王慧芳,李季园,李旭峰. 现代医学, 2020(06)
- [6]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预后[D]. 董敏睿. 郑州大学, 2020(02)
- [7]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比较及早期鉴别[D]. 邱新媛.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D]. 王富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9]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工具评估[D]. 刘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10]化浊解毒疏肝方对癫痫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学和脑内AMPA受体GluR2表达的影响[D]. 刘书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