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拼音教学——将“趣”进行到底(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梅[1](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张超颖[2](2021)在《方言环境下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潍坊市L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汉语拼音是我们学习现代中文汉字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培育小学六年语文这棵巨大树木的生命根源。它具有两大重要功能,一是辅助学生识字,二是通过拼音纠正字音。在学科不断融合的信息时代,拼音教学也对信息技术学科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了打字的速度与准确率。所以说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使用部编版教材后,虽然教学目标要求有所降低,但拼音部分在教材中所占单元、拼音教学所用课时大大减少,且教材加入了更多的三拼音音节,表面上是减轻了学生负担,可实际上要求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拼音的学习,增加了教学难度。在这一背景下,方言环境对拼音教学的影响更加明显。潍坊是笔者进行教学实践的地方,位于山东省东部,潍坊话属于冀鲁官话,虽不存在像南方方言晦涩难懂,但与普通话标准发音仍有差距。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方言环境下拼音教学很容易受到影响,关于此问题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所以方言环境下拼音教学现状、问题以及对策成为了笔者工作中观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方言环境下拼音教学的苦恼,为方言环境下提高拼音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提供借鉴,也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标准的普通话,从而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此次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L小学为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对方言环境下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普通话水平较高,能够意识到方言环境会对拼音教学产生影响,但也存在教师缺乏对当地方言特点的了解、拼音教学中不够重视方言的影响、针对方言的拼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读音准确性欠缺等问题。汉语拼音与方言发音特点、规律上的不同,教师专业水平、教育理念有待提高,学生幼儿园时期以及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发音方法的错误是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斯金纳强化理论、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教育合力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更新理念,提高方言重视程度;纠正发音,重视学生发声训练;社会提供良好语言环境与必要支持等改进措施,可供教师们借鉴参考。
林棉娜[3](2021)在《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学生识字量、识字能力的地基没有夯实,影响、制约着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对肇庆市平凤中心小学进行试题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存在对学生识字心理机制认识不到位、对新教材、识字教学目标把握不全面和对汉字学知识了解不多等问题,学生存在自主识字能力不足、识字习惯缺乏等问题。克服以上问题的原则和措施是多方面的,如在遵循整体把握循序渐进、认知发展以及科学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贯彻阶段性策略和积极运用识记规律策略等等。希望本研究能为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用新教材进行识字教学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主体和结语。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笔者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五个方面。其中在整理资料时笔者尚未发现目前对部编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说明本课题具有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共分为五个小节。第一小节主要论述了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目标要求、文字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第二小节主要通过试题和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对语文部编本教材识字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对试题和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存在自主识字能力不足、识字习惯缺乏等问题,教师存在对学生识字心理机制认识不到位、对新教材和识字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全面和对汉字学的知识了解不多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部编本教材识字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并解决的问题。第三小节主要分析了部编本教材识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整体把握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原则以及坚定不移科学性原则等三点原则;识字教学策略采取循序推进阶段性策略和积极运用识记规律等策略。第四小节是在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设计识字教学教案,践行识字教学理论和策略。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概括全文,指出研究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张雨珂[4](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文中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这种学科特殊性决定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智力进行培养,更要对学生德育素养进行培育。为了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渗透德育进行了此次研究。研究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德育内容,并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深度挖掘,对课外德育内容不断扩展,力求将德育在教学各个环节加以渗透。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语文德育文献的分析,参照对一线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用问卷调查数据科学分析对课程德育渗透理论进行佐证,最终得出对小学语文教学及德育渗透间内在联系规律最为理性的认识,并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本文通过对部分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关于问卷问题的想法,通过对教师回答进行相关了解与分析,找出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到教师对于小学课堂中德育渗透方面的基本想法后,选择部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更深入的访谈,通过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对语文教师的想法进行了解,并在访谈过后对教师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为促进小学语文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实践运用提供了帮助。首先,要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其次,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德育修养,才能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好的德育渗透;一些教师由于缺少相关教学经验,在德育渗透方面略显吃力,在对这一方面内容了解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其中效果最显着的也是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提高德育素养的方法莫过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通常来说教学资历较少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提高,但是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目的,例如,让资历较少或者授课方式不成熟的教师多去一些有资历教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在课下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培训活动,来帮助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将书中的德育渗透素材进行归纳。同时,教师应当对课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模块中进行德育渗透,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教学,拼音教学中德育渗透,只有通过这些教学模块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在未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帅星[5](2020)在《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的家校传统书信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刚踏入校园的小学低段学生而言,语文教育对其终生学习起着基础性作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既离不开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也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育。由于小学低段语文的学习内容多,低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低段的语文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师在校内的教,更离不开家长在校外的育。“家校传统书信”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由欧洲各国学校下发给家长的书面信件。本文中的家校传统书信是指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进行的书面信件交流,信件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关事宜。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以家校书信作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窗口,促进对低段学生的语文教育。通过书信,教师引导家长在家庭的语文教育中该“育什么”以及“如何育”,提高家长对学生在低段语文教育的重视度,升华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合作意识。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长沙市芙蓉区10所小学一二年级展开调查,其中调查对象为28个开展过家校传统书信班级中的语文教师与学生家长。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家校传统书信对激发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全面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在低段学生家长了解并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持续交流以及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提升方面可以形成推动力;对低段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家校传统书信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语文新课标中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以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二小学的一年级7班作为实践对象,制定家校传统书信的具体实施方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应用家校传统书信,并进行了较为详细且持续的实践探索。针对以上应用实践的实际状况,结合教师、家长的有关调查问卷,对参与家校传统书信的教师以及家长的适用群体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具体可行的提升策略:学校可以加大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多方合作并大力推广家校传统书信,塑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家校传统书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注重书信中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跟进式教育。期待能把家校书信带入更多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为低段语文教师、学生与家长带去更多来自教育的幸福。
胡雪婷[6](2020)在《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9月,统编本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部分学校投入使用。2019年9月,小学与初中所有年级都统一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较之前诸多版本教材来说,统编本识字编排既汲取了其它教材优秀的编写经验,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汉字本身的规律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编排。在这套新教材中,推迟了汉语拼音的学习,先认识汉字;实行认写分流,鼓励多认少写;注重汉字本身,回归传统文化;不只依靠拼音识字,推行多元识字方法。这些亮点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笔者通过对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研究和对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总结了当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所取得的经验:多元识字意识增强,识字方法多种多样,识字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等。同时,也发现了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识字教学与生活脱节,识字方法运用单一,字理渗透、文化传承有待加强等等。在对多元识字教学现状的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前人经验,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策略。在教学生字时,不仅仅通过拼音来认字,还可以利用母语习得基础、拼音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相互配合来全面的认识汉字。并且多元识字应该成为一个训练系统,根据学生识字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入门阶段、起步阶段和完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重点识字方法的训练,也有多元方法相结合的训练,经过两年的多元识字训练,学生识字量会逐步增长,识字思维会逐渐形成,并可养成一定自主识字能力。
杨婷[7](2020)在《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研究 ——基于人教版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然,对教材的研读是每位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使用初期,对教材的研读更为重要,只有充分地对部编教材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并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本研究以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理念和编写理念等相关理论,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阐述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理念的比较分析,然后对课程改革背景下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各自的编写特色作比较分析。具体分析两版教材的编写理念、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以凸显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情感、语言积累、学习习惯等语文素养的编写特色。再次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目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寻求客观全面的评价,最后以此为基础形成对部编版小学第一学语文教材编写和使用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本论文基于对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的研究,可以为教材编写人员参与教材编写的专家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高文华[8](2020)在《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汉语的初始教育阶段,识字量、独立识字能力是学生开展阅读与写作的重要保障。东乡族是甘肃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东乡县主要的交际语言是东乡语,东乡族人在社会语言选择、家庭语言使用方面,对东乡语有独特的感情。东乡县单一的语言环境、贫乏的教师资源对学生汉语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东乡族地区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二年级正是汉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而识字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和开端。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恰当的识字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育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汉语识字学习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马场小学为例,笔者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课堂,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对识字教学现状及困境做初步了解,主要从五个方面由浅入深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缘由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其次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从东乡族汉语识字教学背景、语文教材及识字教学方式方面做简要分析,并整理教师、学生的基本信息、探讨教师专业、民族、学历以及教师识字教学情况对识字教学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基本信息、汉语识字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东乡族地域语言环境、学校教材、教师教法、学生识字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应加以借鉴与继承,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应及时总结反思。调查发现,教师课业负担重、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以及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就感不强,识字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突出,但仍有许多本地教师愿意扎根在贫瘠之地,为当地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学习与赞扬。至此,笔者对症下药,分别从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四个具体方面提出切实有效地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为东乡族地区一线教师汉语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王越[9](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及内容,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课程教材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内容,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以及使用的教材,反映并决定了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一代人和能够培养一代什么样的人,这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1]。在此背景下,基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了一套新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本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小学为例展开调查,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北碚区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仍还存在教师新理念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视新教材培训为工作负担且收效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转变、新课程资源的使用较为单一、反思与自我提高和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再针对问题对教师提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开发教材内容;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开发利用新课程资源;提升自我素养,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高教学创新和管理能力,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自我反思,创新独树一帜教学“名片”,加大对课程资源的资金投入,以及支持条件作用之下,学校应该组织有效的教材培训,针对性解决教师困惑;加大对课程资源的资金投入,开发新课程资源;创造有利于教师交流与反思的条件;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家长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的对策。
曹蕊[10](2020)在《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现状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插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善自身的教学。从2017年9月1日起,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它将影响全国数百万的学生。因此,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为研究对象,对教师和学生利用插图的情况进行策略研究。笔者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部编版教材插图功能和变革特色。进行现状调查时,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利用插图的情况做了分析研究。笔者主要在江苏省内选择了两所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到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利用教科书插图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缺乏利用插图意识,知而不用;过多依赖网络图片,舍“近”求“远”;缺乏科学的插图教学方法。学生利用插图学习的意识薄弱;学生年幼,缺乏一定的认知发展;缺少与同伴的交流沟通。另外,插图绘制与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利用插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角度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利用插图的意识:学会辨别,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因“课”制宜,促进插图教学多样化,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插图,以图促教;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利用教科书插图进行学习,他们可以树立利用插图学习的意识、巧用插图以提升利用插图学习的能力、勤学善思加强沟通交流等。学校可以完善教育教学培训,营造研究插图氛围;优化教学评价,细化评价内容;整合、开发、创新插图课程资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科书插图的利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拼音教学——将“趣”进行到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拼音教学——将“趣”进行到底(论文提纲范文)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游戏教学法 |
1.4.3 彝族小学 |
1.4.4 汉语拼音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6 理论基础 |
1.6.1 沉浸理论 |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
1.6.3 语境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2.1 访谈法 |
2.2.2 实物研究法 |
2.2.3 观察法 |
2.2.4 测验法 |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研究场域分析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3.2.1 行动研究思路 |
3.2.2 行动研究过程 |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问题和分析 |
4.1.1 问题提出 |
4.1.2 问题分析 |
4.2 计划与实施 |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
4.3 观察和反思 |
4.3.1 观察 |
4.3.2 反思 |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计划与实施 |
5.2.1 计划 |
5.2.2 实施 |
5.3 观察和反思 |
5.3.1 观察 |
5.3.2 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6.1.1 笔试成绩分析 |
6.1.2 口试成绩分析 |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4 教学建议 |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方言环境下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潍坊市L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 |
第一章 概念、理论分析及相关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一) 方言环境 |
(二) 拼音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一)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二)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北方方言特点 |
(一) 北方方言特点 |
(二) 潍坊方言特点 |
第二章 方言环境下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方法 |
(四) 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及语言习惯 |
(二) 教师对方言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
(三) 教师针对方言的拼音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
(四) 方言环境下学生拼音学习的情况 |
第三章 方言环境下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方言环境下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缺乏对当地方言特点的了解 |
(二) 教师拼音教学工作中不够重视方言的影响 |
(三) 教学方法单一 |
(四) 拼音读音准确性欠缺 |
(五) 学生受方言影响程度不一 |
二、方言环境下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一) 汉语拼音与方言存在差异 |
1. 汉语拼音与方言在发音特点上的不同 |
2. 汉语拼音与方言在发音规律上的不同 |
(二) 教师层面的原因 |
1. 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2. 教师教育理念有待提高 |
(三) 学生层面的原因 |
1. 幼儿园时期的影响 |
2. 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
3. 发音方法的错误 |
(四) 社会层面的原因 |
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
2.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
第四章 方言环境下改进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对策 |
一、提高教师素质方面 |
(一)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语言水平 |
(二) 更新理念,提高方言重视程度 |
二、优化教学过程方面 |
(一) 趣味教学,打破单一教学方法 |
(二) 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
(三) 纠正发音,重视学生发音训练 |
三、形成教育合力方面 |
(一) 社会支持 |
(二) 家庭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1.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 |
2.对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的研究 |
3.对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 |
(五)概念界定 |
1.部编本教材 |
2.识字教学 |
3.教学策略 |
一、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课程标准的识字目标要求 |
(二)文字学理论 |
(三)教育学理论 |
(四)心理学理论 |
二、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现状 |
(一)调查的前期准备 |
1.调查对象的选取 |
2.识字情况试题及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 |
(三)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成因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三、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
(一)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原则 |
1.整体把握循序渐进原则 |
2.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原则 |
3.坚定不移科学性原则 |
(二)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
1.循序推进阶段性策略 |
(1)低年级:基础识字与基本方法掌握为主 |
(2)中年级:规律了解与方法掌握为主 |
(3)高年级:识字能力与语文素养培养为主 |
2.积极运用识记规律策略 |
(1)合理安排汉字系列位置 |
(2)合理调配复习周期 |
四、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案例 |
(一)立足课程标准,把握识字目标 |
(二)循序渐进,授予识字方法 |
(三)科学识字,保持兴趣和注意 |
(四)运用识记规律,及时复现巩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生识字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生字预习单 |
附录六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析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语文教学 |
(二)德育 |
(三)德育渗透 |
四、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三)教育性教学思想 |
(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五、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 |
二、语文学科的优势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及内容、途径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
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原则 |
二、以小见大联系生活的原则 |
三、巧借材料融德于文的原则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
一、民族精神教育 |
二、理想信念教育 |
三、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
四、遵纪守法教育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
二、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
三、把握作文写作,激发学生思想情感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实施过程 |
四、信效度分析 |
第二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总体状况 |
(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态度 |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的效果 |
二、教师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总体状况 |
(二)教师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态度 |
(三)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状况 |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的成绩 |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
二、语文教师德育意识的淡薄 |
三、师德素养的养成机制不完善 |
四、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准确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策略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能力的要求 |
一、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
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
三、博览群书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 |
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找寻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
一、根据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内容 |
二、根据课程特点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
三、依据课标精神适时适度进行德育 |
第三节 立足课堂在教材文本中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
一、紧扣文本题眼,开启学生情感共鸣 |
二、抓住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
三、分析人物形象,深化学生情感领悟 |
第四节 聚焦课堂在教学模块中定位德育渗透的关键点 |
一、拼音拼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
二、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
四、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
第五节 把脉课堂在情境创设中探索德育渗透的兴趣点 |
一、播放音频,听觉上激趣入情 |
二、播放视频,视觉上激趣融情 |
三、演示课件,感官上激趣动情 |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设计案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准备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
第二节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
六、随堂作业 |
七、板书设计 |
第三节 教学反思 |
一、本课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
二、本课习作中的德育渗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的家校传统书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新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 |
1.1.2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家校传统书信的价值 |
1.1.3 基于自身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一线实践 |
1.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家校传统书信 |
1.3.2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 |
1.4 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家校交流方式”的研究 |
1.4.2 关于“家校传统书信”的研究 |
1.4.3 关于优秀教师撰写家校书信的个案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价值 |
2.1 家校传统书信对小学低段学生的价值 |
2.1.1 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
2.1.2 巩固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
2.1.3 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 |
2.2 家校传统书信对小学低段学生家长的价值 |
2.2.1 及时了解并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 |
2.2.2 增强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持续交流 |
2.2.3 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
2.3 家校传统书信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价值 |
2.3.1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
2.3.2 升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
2.3.3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
第3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具体实践 |
3.1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实施方案 |
3.1.1 家校传统书信的收发时间 |
3.1.2 家校传统书信的内容制定 |
3.1.3 家校传统书信的互动交流 |
3.1.4 家校传统书信的评价反馈 |
3.2 语文能力培养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1 拼音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2 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3 阅读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2.4 写话教学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 人文素养培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1 道德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2 体育运动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3 审美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3.3.4 劳动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 |
第4章 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家校传统书信的应用反思 |
4.1 家校传统书信的适用群体 |
4.1.1 家校传统书信的教师适用群体 |
4.1.2 家校传统书信的家长适用群体 |
4.2 学校应用家校传统书信的提升策略 |
4.2.1 加大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 |
4.2.2 多方合作并逐步推广家校传统书信 |
4.2.3 塑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家校传统书信 |
4.3 教师层面 |
4.3.1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
4.3.2 注重书信中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
4.3.3 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跟进式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家校传统书信材料目录 |
附录B 家校传统书信部分内容 |
附录C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家校书信应用现状调查1 |
附录D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家校书信应用现状调查2 |
致谢 |
(6)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依据及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低年纪 |
二、识字教学 |
三、多元识字 |
第二节 多元识字的意义 |
一、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
二、符合识字教学的要求 |
三、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 |
第二章 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编排的创新 |
第一节 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编排的新理念 |
一、汉字先行,推迟拼音 |
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
三、突出汉字,回归传统 |
四、不唯拼音,多元认字 |
第二节 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编排的新特点 |
一、梯级合理,幼小衔接 |
二、归类设置,系统安排 |
三、依据汉字,渗透文化 |
第三节 统编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编排对教学的新要求 |
一、推迟拼音,尽快识字 |
二、降低难度,增强趣味 |
三、结合生活,运用汉字 |
四、把握字意,亲近文化 |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的基本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一、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概述 |
二、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基本现状 |
第二节 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基本现状结论分析 |
一、经验总结 |
二、不足之处 |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策略构建 |
第一节 入门阶段:以母语习得为主,与其它方法简单结合 |
一、以母语习得为基础开展识字教学 |
二、在母语习得基础上结合其它方法 |
第二节 起步阶段:以拼音识字为主,与其它方法紧密结合 |
一、拼音识字为主,注重兴趣 |
二、巧借其它识字方法,融会贯通 |
第三节 完善阶段:以字理识字为主,与其它方法深度结合 |
一、善用字理识字,涵养文化 |
二、多种方法深度结合,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
第五章 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课例展示及分析 |
第一节 《口耳目》课例展示及分析 |
一、课例展示 |
二、课例分析 |
第二节 《gkh》课例展示及分析 |
一、课例展示 |
二、课例分析 |
第三节 《明天要远足》课例展示及分析 |
一、课例展示 |
二、课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研究 ——基于人教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选取人教版作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对象的原因 |
二、选取人教版作为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比较对象的原因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语文教材 |
三、小学第一学段 |
四、人教版 |
五、部编版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经验总结法 |
三、内容分析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五、比较研究法 |
六、调查问卷法 |
七、访谈法 |
第一章 教材分析的依据 |
第一节 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对教材的要求 |
一、基础性 |
二、工具性 |
三、文化性 |
第三节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 |
第二章 教材理念的分析比较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
第二节 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分析 |
一、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 |
二、部编版教材的核心编写理念 |
三、两个版本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编写特色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范文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体裁 |
二、题材 |
三、选文数量 |
四、小结 |
第二节 知识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汉语拼音知识 |
二、识字与写字 |
三、口语交际知识 |
四、写话 |
五、小结 |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图像类助读 |
二、提示类助读 |
三、附录类助读 |
四、小结 |
第四节 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共同之处 |
二、各自特点 |
三、小结 |
第四章 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使用反馈调查 |
第一节 教师访谈记录 |
第二节 访谈结论 |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一、教师 |
二、学生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教学和编写的建议 |
第一节 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教学建议 |
一、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 |
二、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 |
三、阅读教学建议 |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编写的建议 |
一、教科书编写需要进一步贴合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实际 |
二、教科书素材形式设计要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
三、教科书编写需要进一步平衡语文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期刊论文类 |
硕博论文类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实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8)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双语教育 |
二、汉语识字教学 |
三、小学低年级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问题方面的研究 |
二、汉语识字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 |
三、儿童认知方面的识字教学研究 |
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参与式观察法 |
第一章 汉语识字教学概述 |
第一节 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含义及要求 |
一、识字教学的含义 |
二、识字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法的种类 |
一、集中识字法 |
二、分散识字法 |
三、部件识字法 |
四、注音识字法 |
五、韵语识字法 |
第二章 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东乡语—汉语“双语教育”的独特性分析 |
一、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
二、东乡族与东乡语 |
第二节 东乡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识字教学方式使用情况 |
一、两种教材理念的比较 |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比较 |
第三节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对识字教学的影响 |
一、教师情况 |
二、学生情况 |
第四节 教师识字教学情况分析 |
一、教师识字教学认知情况现状 |
二、教师合理使用识字教学方法现状 |
三、识字教学训练现状 |
四、识字教学评价现状 |
五、独特功能挖掘现状 |
第五节 学生汉语识字学习情况分析 |
一、学生识字学习兴趣现状 |
二、学生识字方法掌握现状 |
三、学生识字习惯养成现状 |
四、学生识字效果现状 |
第三章 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
第一节 东乡族独特的地域语言环境 |
一、汉字与民族语之间的差异 |
二、特殊地域环境的限制 |
三、社会语言环境的限制 |
四、家庭语言环境的限制 |
第二节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识字教学方法单一 |
二、教师数量缺口大、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 |
三、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素养和能力 |
四、教师缺乏多媒体教学意识、多媒体技能不熟练 |
第三节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识字的兴趣 |
二、生识字效率低下,生字回生现象普遍 |
第四节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汉语学习的校园语言环境 |
二、教师硬性指标不过关、普通话不达标 |
第五节 教材方面的原因 |
一、缺乏本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
二、现有教材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背景 |
第四章 对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对管理部门的建议 |
一、加强教师多媒体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优势 |
二、依据双语师资需求,订单式培养双语教师 |
三、建立校本教研和联片教研机制 |
四、开发具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
第二节 对学校的建议 |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
二、加强教师普通话培训 |
第三节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识字教学专业素养 |
二、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识字兴趣 |
第四节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识字兴趣 |
二、强化独立识字能力,提升学生识字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9)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1.新课改新目标的提出推动了教材的变革 |
2.部编版新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对教师发出新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使用部编教材的诸多困惑 |
(二)文献综述 |
1.部编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 |
2.教材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
3.部编语文教材使用的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教材与部编版教材 |
2.适应与适应性 |
3.部编教材的适应性 |
(四)理论基础 |
1.教师对教材适应性的心理学基础 |
2.教师对教材适应性的教育学基础 |
3.教师对教材适应性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研究的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新特征下的新要求 |
(一)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总体新特征分析 |
1.秉承“立德树人”,渗透核心价值观 |
2.“双线组元”——人文性与知识性并重 |
3.“先识字后拼音”,注重随文识字和识字方法 |
4.重视阅读——纠偏以往读书少的弊病 |
(二)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新特征给教师带来的新要求 |
1.教师在认知上理解和接受新教材理念 |
2.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树立和知识重难点的正确选择 |
3.教师对以往教学行为习惯的改变 |
4.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
5.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和方式的改变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
(一)教师对部编教材编写理念的认可度 |
(二)教师对部编教材新教学目标要求的适应状况 |
(三)教师对部编教材内容的适应和改造状况 |
1.教材内容选文 |
2.教材内容板块 |
3.教材内容组织形式 |
(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状况 |
(五)教师对部编教材新课程资源开发使用状况 |
(六)教师使用新教学评价方式状况 |
(七)教师为更好使用新教材的反思与二次开发状况 |
三、小学语文部编教材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
(一)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
1.新理念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负担重 |
2.教师视新教材培训为工作负担且收效低 |
3.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难以转变 |
4.新课程资源的使用较为单一 |
5.反思与自我提高和创新意识薄弱 |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适应性的因素 |
1.内部因素 |
2.外部因素 |
四、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适应性的建议 |
(一)教师自身 |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开发教材内容 |
2.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开发利用新课程资源 |
3.提升自我素养,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
4.提高教学创新和管理能力,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
5.注重自我反思,创新独树一帜教学“名片” |
(二)学校支持 |
1.组织有效的教材培训,针对性解决教师困惑 |
2.加大对课程资源的资金投入,开发新课程资源 |
3.创造有利于教师交流与反思的条件 |
4.严格控制班级规模 |
(三)家长配合 |
1.家长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学生学习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适应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适应性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现状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文献述评 |
(一) 有关教科书插图分类的研究 |
(二) 有关教科书插图功能的研究 |
(三) 有关教科书插图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
(四) 有关教科书插图利用现状的研究 |
(五) 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一) 研究内容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低年段 |
(二) 插图 |
二、理论基础 |
(一) 佩维奥双重编码理论 |
(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功能 |
(一) 辅助语言文字的建构和运用 |
(二)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
(三) 实现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
(四) 加深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
四、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变革与特色 |
(一) 改变嵌入方式,图文一体 |
(二) 扩大插图篇幅,激发学生兴趣 |
(三) 插图颜色更加柔和,具有通透感 |
(四) 增设活动情境,交互性更强 |
(五) 多形式渗透传统文化 |
(六) 融入时尚元素,具有时代感 |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方法 |
(三) 调查的主要内容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现状 |
(一) 师生对教科书插图的认识与态度 |
(二) 师生对教科书插图的利用情况 |
(三) 教师对学生观察插图的指导情况 |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
一、基于教师教学的分析 |
(一) 缺乏利用插图的意识,知而不用 |
(二) 过多依赖网络图片,舍“近”求“远” |
(三) 缺乏科学的插图教学方法 |
二、基于学生学习的分析 |
(一) 利用插图学习的意识薄弱 |
(二) 学生年幼,缺乏一定的认知发展 |
(三) 缺少与同伴的交流沟通 |
三、插图绘制与选用方面存在不足 |
(一) 部分插图与文章内容契合度不高 |
(二) 个别插图出现图文干扰现象 |
(三) 有些课文缺少必要的插图 |
第四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
一、有效利用,以图促教 |
(一) 改变观念,提高利用插图的意识 |
(二) 学会辨别,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 |
(三) 因“课”制宜,促进插图教学多样化 |
二、科学引导,以图促学 |
(一) 勤用插图,树立利用插图学习的意识 |
(二) 巧用插图,提升利用插图学习的能力 |
(三) 勤学善思,加强沟通交流 |
三、学校提高插图利用效率的策略 |
(一) 营造研究插图氛围,完善教育教学培训 |
(二) 优化教学评价,细化评价内容 |
(三) 整合、开发、创新插图课程资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利用现状的调查(教师卷) |
附录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利用现状的调查(学生卷)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拼音教学——将“趣”进行到底(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方言环境下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潍坊市L小学为例[D]. 张超颖. 扬州大学, 2021(09)
- [3]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 林棉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D]. 张雨珂. 喀什大学, 2021(07)
- [5]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中的家校传统书信应用研究[D]. 帅星.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小学低年级多元识字教学研究[D]. 胡雪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研究 ——基于人教版的比较[D]. 杨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东乡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高文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D]. 王越.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现状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D]. 曹蕊. 扬州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