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董洁芳,李斯华,马超,王扬光[1](2021)在《我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历程与展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推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评价农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统计报表,系统总结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起步试点、快速发展、质量建设、转型调整"四个阶段的运行特征和主要成效,展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改革的前景,提出农机行业亟待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导向明确、规范有序"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
张鹏飞[2](2021)在《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研究》文中认为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大众体育不断深入开展。如今北京市大众跆拳道练习者人数不断增多,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所以开展北京市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是有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促进北京市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针对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加强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对完善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作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进行系统剖析,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2018-2019年北京市4次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机构情况、课程情况、师资情况、学员情况等现状进行研究。现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对于培训教材、大纲、考题,培训师认为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更新;并且在培训内容方面,参训学员认为需要增加的内容是跆拳道舞、特技内容等。2.培训师在教学方法、态度、能力上得到了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但培训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培训师需加强培训后的总结。另外在培训形式上比较单一,理论课上培训师多采用整节课系统讲授的形式;技能课上培训师多采用示范讲解教学的形式。3.参训学员男女性别比例不均衡,男多女少;并且跆拳道专项人数不多,参训学员学历专科居多,导致北京市跆拳道社会体育员培训难度增加。4.培训单位采用4+1天的集中授课培训方式,但是有部分学员希望可以采用网上培训的方式;参训学员获取报名通知的渠道主要是朋友介绍,培训宣传力度太小,宣传方式还需优化;学员希望培训结束后,在具备下次鉴定条件下,有意愿参加再教育,晋升等级培训。
魏艺伦[3](2019)在《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行业消费市场逐步形成,健身教练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对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然而郑州市作为我国中原地区人口大市之一,健身行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操作规范参差不齐,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如何才能规范健身行业市场,统一专业技术人员标准,提高健身教练的综合素质水平,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健身教练唯一国家承认的上岗证书,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唯一途径。然而郑州市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迫切需要郑州市通过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效的规范郑州市的健身行业市场,统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鉴定工作对郑州市健身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深远影响。通过对郑州市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开展鉴定工作的宣传监督机制、鉴定人群、鉴定实施过程、鉴定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有益经验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言献策。本文采用了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以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模式,通过对郑州市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郑州市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的鉴定工作开始较晚,鉴定内容、鉴定准则、鉴定管理等仍需进一步完善。参加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生队伍发展呈现出来越来越好的状态和趋势,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年龄结构日益年轻化。在鉴定的期数、人数及通过率都在逐年递增。但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认可度不高,健身教练师资考评队伍总体数量较少。因此,郑州市健身教练职鉴定工作需要加强监督和宣传力度,完善培训单位布局,加快对健身教练职鉴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大对职鉴经费的投入,适时开展健身教练中高级鉴定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优势,更新鉴定内容,努力提高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的社会认可度。
刘漫漫[4](2019)在《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实效性及其制约瓶颈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多个项目逐渐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竞技体育体制的改变不仅给在役运动员和后备体育人才带来了努力拼搏的动力,也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和发展带来了机遇。退役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就业时需要补充的职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提高退役运动员的成功就业率,必须构建能适合退役运动员和岗位需求的双向选择的培训机制。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目前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得知,培训相关部门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再就业意识,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帮助运动员成功就业。运动员参加培训的目的不一,其中70.4%是期待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说明参加培训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我省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包括综合素质和技能鉴定,每年培训的相关内容相差不多,平均参培率在73.8%,但每年的参培率不稳定。通过调查得知我省退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是:退役年龄主要集中在21-24岁之间,运龄基本达到10年以上,运动的技术等级主要集中在一级和国家健将级,退役时四分之三是本科学历。调查得知培训后有近40%的运动员选择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容并不能立即得到实际应用,对于培训的实效性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就业的学员大部分还留在体育行业就业。本研究通过与规范职业培训流程的对比、以柯氏四层次评估理论为基础,对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分析以及个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与规范的职业培训流程相比,我省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是制约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2)退役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复杂性对培训具有重要影响,包括运动员项目、年龄以及运动员在培训前的心理准备状态。(3)相关部门在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缺失,运动员期待更具有权威的机构承办培训,目前的培训缺少监督系统和评估反馈环节。(4)培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缺乏针对性。我省对培训的内容并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培训的内容具有广泛应用性,但培训时间较短,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效果。(5)培训缺乏与实习基地的对接,运动员在培训后,无法将所学应用在实际岗位中,培训的迁移效果不佳。(6)文章最后,根据我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制约瓶颈,提出了提高职业培训实效性的针对性建议。
李承果[5](2019)在《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积极推进和落实,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逐渐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后,人们开始将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群众参与运动的意识日益增长,各大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活跃着参与各项运动人群的身影。但是由于某些运动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果进行不恰当的锻炼方法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指导,此时,职业社会体育指导这个行业随着时代发展的形势而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的专业人员,目前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职业,受到广大参与运动的群众的欢迎。河南省作为最早开始培养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省份之一,近些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培养了一定数量的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而随着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数量越来越多,就业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困扰着整个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未来的前景。如何提高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使用率成为当前指导员队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按照“实地调查—发掘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的总体研究思路,综合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现状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同时走访和调研了各地市在职业健身俱乐部参与一线健身指导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询问情况,了解当前阶段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使用率较为低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规模到2018年底约为28万,由河南省体育局社会体育中心进行组织管理;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状况主要体现在行业整体就业压力较大、人口流动问题比较严重、不同专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差距较大三个方面。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以初级为主,初级以上等级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指导员性别比例男性要多于女性,多集中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群体和退役运动员等;指导员人员构成以体育专业为主;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下层次较多,高学历层次人员数量较少;指导项目以健身、游泳、羽毛球和体育舞蹈类为主;指导场地以营利性俱乐部、学校体育场地为主;主要指导形式大多以私教课程为主,也有俱乐部按期开办的团体课程等。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在整体数量规模上占有领先优势,但是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如下: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各项目分配不均,一些小众项目就业率低下;目前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行业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不是太高,行业认同感不强,导致优秀指导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职业监督和再培训制度缺乏,整体能力有待提升;用人单位激励政策存在不足;晋升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减少优秀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流失;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提升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知名度和认可度;加强各地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主管部门和当地健身俱乐部的开发与合作,积极举办各项赛事,增加经验交流;建立监督和再培训机制,提升整体行业指导水平;降低考核难度,缩短晋升周期,使得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级结构能够均衡发展。
刘玮琛[6](2019)在《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起步较晚,在冰雪运动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方面也尚不平衡,与北欧及北美等冰雪运动强国存在巨大差异。本研究以大力发展新疆冰雪运动为视角,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运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和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作为研究对象,着重针对新疆高山滑雪社会指导员培训、学员情况和考核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高山滑雪社会指导员培训体系,以实现新疆高山滑雪社会指导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结论如下:1.参加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的学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无法满足滑雪场的市场需求,提高高山滑雪女性指导员比例有利于促进新疆高山滑雪运动的发展。2.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以汉族为主,应当结合新疆地区所特有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地域特色,发展新疆各地的冰雪旅游业。3.参加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的学员专业且高学历人才稀缺,经过短期培训的持证上岗,理论和技能方面还是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滑雪体验者。4.从事滑雪相关行业时间长短与考核是否通过不存在相关关系,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的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的目的是提高高山滑雪教学统一化,严格准入标准,规范滑雪行业,促进滑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5.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主体为滑雪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员,体育类院校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应当进一步形成高校+培训的模式,进一步提高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整体的年龄、学历等方面。6.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以青年培训为主,参加培训的青年人数逐步呈现下滑趋势。应当开发各年龄段参与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建立适合各年龄段的培训体系,真正做到普及和推广高山滑雪。
李东杰[7](2019)在《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游泳安全与游泳场所救生员素质、安全管理等密切相关。救生员救生及时,处置恰当,能为后续的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游泳救生员的质量与游泳救生员的培训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救生员的培训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救生员培训现状与对策为研究对象,针对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的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培训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期通过本研究,为提高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泳救生员在游泳运动中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群众性游泳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体系较为健全、但形式较少;培训基地主要以苏中、苏南大型的培训基地为主。救生员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培训分高、中、低不同等级,以初级、中级救生员为主,培训人数逐年增加,但通过率较低。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培训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采用统一考核方式,保证了救生员培训的质量。(2)大多数学员对教学效果持满意的态度,理论培训氛围较好,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均较为一般,且创新性不够,培训后仅38%的学员能掌握教学内容,说明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3)总体来看江苏省救生员培训效果较好,培训对救生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救生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他们的工作规划明确性上,但培训时间安排和救生员期望培训的时间相差甚远。(4)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班讲师主要来源于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院校。讲师以中年为主,师资结构基本合理,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是游泳运动员出身,多数具备中级、高级培训师资质。然而,讲师的执教年限相对较短。(5)江苏省参加游泳培训的救生员以男性为主,20-29岁的人数最多,救生员队伍学历和文化素质较高,主要来自高校和游泳馆。救生员参加培训主要出于自愿,内在行为动机驱使度较高。针对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进一步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对救生员理论与实践培训上形成合理、高效的培训机制和体系,更好的促进救生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2)完善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相关政策,有计划的组织安排游泳救生员的培训、考核、鉴定及审核工作,完善游泳救生员培训相关的执法与仲裁程序和执行机构。(3)适度增加游泳救生员培训数量,打破常规思维,探索游泳救生员培训产业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或主办游泳救生员培训班。科学调整初、中、高级救生员的培训比例,满足社会对不同等级救生员的需求。(4)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救生员的收入平衡稳定性进行调节,促使游泳救生员的收入稳定,适当提高初、中级救生员的薪资待遇,使救生员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在规定范围内适当增长理论培训和技能的学习时间,使学员熟练掌握救生理论知识和救生技能。(6)合理配置资源,通过适当引进体育赞助,弥补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降低学员的经济负担。
孙铎溪[8](2019)在《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高体育专业素质、发展体育市场的实际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可以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提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发挥体育产业满足公共需求功能。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从2008年建站至今已有10年时间,为新疆体育行业从事者搭建了业务学习和素质提高的良好平台。本文以近十年来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听取他们对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看法,深入了解参与体育行业的专业技能鉴定相关人员的情况,以及新疆在推动相关工作中遇到的努力和困难,要求他们就体育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出建议,并讨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旨在对解决新疆体育行业职业培训与鉴定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发现: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取得一定成绩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体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相关的地方政策法规得到规范;鉴定人数呈逐年上升。但还存在鉴定人员区域、项目分布严重不均衡,考评员数量匮乏且经验不足,管理运行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体育职业技能标准的和可操作性不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及体育行业市场需求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相应建议:在结合新疆本身特点,让各个环节迅速完善,以求减少走弯路,让新疆鉴定工作快速发展。联合新疆各大体育院校,体育营业场所共赢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整体科学发展规划。建立新疆体育从业人员服务创新平台,建立健全新疆体育从业人员大数据库,全面展现职业鉴定的体制机制现状、健全相关政策。优化南北疆区域、项目布局和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培训师和评估师队伍,确定结构,弥补缺点,提高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水平。
丁耀东[9](2018)在《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文中认为推行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中央军委加强部队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公安消防部队在现代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消防工作的基本功能更加稳固,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各方面获得认可。公安消防部队组织实施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应了军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消防部队建立战斗员、指挥员职业资格制度,优化部队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的必经之路。然而,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较晚,相对滞后于军队其他专业和早期形成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在政策法规的支持、鉴定机构的建设、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技术手段的支撑等方面仍有待加强。本文以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理论加以研究,对国内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理论阐述,提出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研究的展望,奠定研究问题的基础。接着,明确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对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相关法律依据、组织机构、印章管理、鉴定站建设、资格证书申领、工作程序、考核方式等管理体系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出特点。再接着,针对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比鉴定工作开展前后的不同,并和全国其他消防总队的工作情况加以比较分析,搭建出战略矩阵。最后,从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充实内容体系建设和推进技术体系建设4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工作的相关建议。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并根据作者从事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第一线工作的经历与思考,得出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人员难以集中培训、鉴定站建设有待加强、师资力量和考评员队伍有待壮大、考试考评有待改进、部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出了加强工作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为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决策和开展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郑彩兰[10](2017)在《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枝能鉴定现状研究》文中认为体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是体育行业从业人员重要的后备人才,目前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和体育强省,体育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我国体育行业大力推行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大背景下,规范体育行业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广东省体育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成果、特色、经验与不足,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学生更好参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状况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存在宣传不足以及收费高、缺乏经费政策扶持的主要问题;(2)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知识部分总体正确率为29.9%,正确率低;(3)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总体态度方面得分较高,为66.7%;(4)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均获得体育职业资格证书2.6个,证件偏少;(5)各校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不一,整体情况广州大学排名较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情况较不乐观。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存在宣传不足、经费政策扶持缺乏的主要问题;(2)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相关知识的正确率低,对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乐观;(3)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的态度中等偏良好;(4)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已考取的证件偏少,参与体育职业技能鉴定行为不足;(5)广东省普通高校之间体育专业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历程与展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展历程 |
1.1 起步试点阶段(1996—1999年) |
1.2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年) |
1.3 质量建设阶段(2011—2014年) |
1.4 转型调整阶段(2015—2020年) |
2 研究结论 |
2.1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
2.2 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多方参与和科学严密的系统工程 |
2.3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制度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
3 未来展望 |
(2)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表述 |
1.4.2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研究 |
1.4.3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研究 |
1.4.4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
1.4.5 关于跆拳道项目的开展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实地考察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发展情况分析 |
3.1.1 培训目的与任务 |
3.1.2 组织管理机构 |
3.1.3 鉴定工作流程 |
3.1.4 培训工作流程 |
3.1.5 培训规模情况 |
3.2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课程情况分析 |
3.2.1 培训内容情况分析 |
3.2.2 培训方式情况分析 |
3.2.3 培训教材情况分析 |
3.2.4 培训课时情况分析 |
3.2.5 培训考核情况分析 |
3.3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师资情况分析 |
3.3.1 培训师基本情况分析 |
3.3.2 培训师授课形式情况 |
3.3.3 培训师教学能力情况 |
3.3.4 培训师对参训学员的反馈 |
3.4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参训学员情况分析 |
3.4.1 参训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
3.4.2 参训学员对培训的认知与意愿 |
3.4.3 参训学员对培训的收获与反馈 |
3.5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评价调查分析 |
3.5.1 参训学员自我评价 |
3.5.2 参训学员对培训的评价 |
3.6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存在的不足 |
3.6.1 培训课程层面 |
3.6.2 培训师资层面 |
3.6.3 培训学员层面 |
3.6.4 培训单位层面 |
3.7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机遇与挑战情况分析 |
3.8 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发展的对策 |
3.8.1 培训课程兼容并包是培训质量的基础 |
3.8.2 培训师资综合实力是培训质量的条件 |
3.8.3 参训学员自身能力是培训效果的关键 |
3.8.4 培训单位四亭八当是培训实施的保障 |
3.8.5 政府部门勇于担当是培训开展的灵魂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3)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 |
1.4.2 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 |
1.4.3 国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
1.4.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郑州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现状 |
3.1.1 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现状 |
3.1.2 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现状 |
3.1.3 郑州市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概况 |
3.1.4 郑州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情况 |
3.2 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 |
3.2.1 郑州市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情况 |
3.2.2 郑州市健身教练职业鉴定师资情况 |
3.2.3 郑州市健身教练职业技能鉴定群体分析 |
3.2.4 鉴定结果分析 |
3.3 制约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问题分析 |
3.3.1 鉴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
3.3.2 鉴定结果存在的问题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问卷 |
附录 B 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研究的问卷 |
附录 C 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研究的问卷 |
附录 D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实效性及其制约瓶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保障研究 |
1.3.3 国外退役运动员安置保障研究 |
1.3.4 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发展研究 |
1.3.5 我国职业培训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效性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个案研究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
3.1.1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目标定位 |
3.1.2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 |
3.1.3 现行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与规范职业培训的对比分析 |
3.2 江苏省职业培训退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
3.2.1 参加培训的退役运动员年龄和运龄状况 |
3.2.2 退役运动员的等级 |
3.2.3 退役运动员的学历分布 |
3.2.4 退役运动员对再就业的准备 |
3.2.5 职业培训的退役运动员就业情况 |
3.3 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实效性分析 |
3.3.1 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实效性分析理论基础 |
3.3.2 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实效性 |
3.3.3 江苏省职业培训退役运动员就业转型案例分析 |
3.4 制约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效果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
3.4.1 职业培训流程在完整性、规范性存在不足 |
3.4.2 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复杂性对就业和培训的影响 |
3.4.3 相关部门在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缺失 |
3.4.4 培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缺乏针对性 |
3.4.5 培训缺乏与实习基地的对接,影响培训的迁移效果 |
3.5 打破制约瓶颈的对策与建议 |
3.5.1 统筹规划,制定全面、规范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体系 |
3.5.2 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培训,加强监督评价体制的建设 |
3.5.3 更新培训课程体系,开发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
3.5.4 促进与校企的联合培训机制,构建就业实践平台 |
3.5.5 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建立规范的职业培养模式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5)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产生的背景 |
1.1.2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当前工作状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有关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量的分析 |
1.3.2 有关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质的分析 |
1.3.3 已有研究不足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概况 |
3.1.1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规模 |
3.1.2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审批 |
3.2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现状 |
3.2.1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配置现状 |
3.2.2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监督考核现状 |
3.2.3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现状 |
3.3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项目分配不均,就业率问题有待解决 |
3.3.2 市场认可度不高,行业认同感不强 |
3.3.3 监督和再培训制度缺乏,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
3.3.4 用人单位激励政策存在不足,指导动机较为低下 |
3.4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问题解决对策 |
3.4.1 均衡薄弱项目配置,建立就业保障机制 |
3.4.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行业认同 |
3.4.3 加大监督力度,提升后续交流联系 |
3.4.4 完善激励政策,鼓励多元化激励手段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B 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冰雪战略发展需要 |
1.1.2 全民健身冰雪运动发展需要 |
1.1.3 冰雪运动培训规范性需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研究综述 |
2.1 国内滑雪现状 |
2.1.1 国内冰雪运动研究现状 |
2.1.2 新疆冰雪运动研究现状 |
2.1.3 冰雪项目培训研究现状 |
2.1.4 高山滑雪社会指导员的研究现状 |
2.1.5 新疆高山滑雪指导员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地调查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方案分析 |
4.1.1 报名条件 |
4.1.2 审批条件 |
4.1.3 报名方式 |
4.1.4 组织架构 |
4.1.5 管理工作情况 |
4.1.6 工作职能分析 |
4.1.7 培训内容及方式 |
4.2 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指导员培训学员情况调查 |
4.2.1 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
4.2.2 参训学员的需求分析 |
4.2.3 参训学员培训费用情况分析 |
4.2.4 参训学员的满意度分析 |
4.3 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过程分析 |
4.3.1 培训课程目标 |
4.3.2 培训开课时长及地点 |
4.3.3 培训过程师资情况分析 |
4.3.4 理论培训教学过程分析 |
4.3.5 实践培训教学过程分析 |
4.3.6 培训理论考核知识比重 |
4.3.7 培训实践考核评价标准 |
4.4 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考核情况分析 |
4.4.1 培训理论考核的成绩分析 |
4.4.2 实践考核成绩分析 |
4.4.3 理论考核未通过的学员分析 |
4.4.4 实践未通过的学员分析 |
4.4.5 理论和实践均未通过的学员分析 |
4.4.6 考核未通过参加二次培训的学员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访谈大纲 |
附录二 《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现状及效果研究调查问卷》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7)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全民游泳健身安全的需要 |
1.1.2 游泳救生职业资格要求 |
1.1.3 游泳救生行业问题严重 |
1.1.4 江苏省游泳救生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游泳救生 |
1.3.2 游泳救生员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内游泳救生员培训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外游泳救生员培训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地考察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基本情况分析 |
3.1.1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体系 |
3.1.2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基地基本情况 |
3.1.3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基地培训班次与时间 |
3.1.4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与考核情况 |
3.1.5 培训课程安排分析 |
3.1.6 培训考核分析 |
3.2 江苏省游泳培训效果分析 |
3.2.1 培训师资的满意度 |
3.2.2 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
3.2.3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
3.2.4 培训内容的创新性 |
3.2.5 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
3.2.6 培训课堂氛围 |
3.3 游泳救生员培训对救生员工作的影响 |
3.3.1 对救生工作的规划 |
3.3.2 对救生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
3.3.3 对救生员实际工作的影响 |
3.3.4 对救生员综合能力的影响 |
3.3.5 救生员期望参加培训时间 |
3.3.6 救生员培训效果调查小结 |
3.4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师分析 |
3.4.1 游泳救生员培训师资数量及来源 |
3.4.2 游泳救生员培训师年龄构成 |
3.4.3 游泳救生员培训师执教 |
3.4.4 游泳救生员培训师学历构成 |
3.4.5 游泳救生员培训师任教前专业构成 |
3.4.6 游泳救生员培训师等级 |
3.5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现状分析 |
3.5.1 救生员性别构成情况 |
3.5.2 救生员年龄结构 |
3.5.3 救生员文化程度情况 |
3.5.4 救生员专业构成 |
3.5.5 救生员培训来源分布状况 |
3.5.6 救生员参加培训的目的 |
3.5.7 救生员参加培训动机 |
3.5.8 救生员培训费用 |
4 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对策 |
4.1 合理布局救生员培训站点加强游泳救生员培训基地建设 |
4.2 完善培训内容严格执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
4.3 加强培训制度建设保障培训效果 |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
4.5 提高游泳救生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以及今后设想 |
6.1 创新点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今后的设想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致谢 |
(8)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规范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
1.1.2 发挥体育行业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需要 |
1.1.3 完善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 |
1.1.4 构建体育行业职业鉴定领域研究体系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职业资格 |
2.1.2 职业技能鉴定 |
2.1.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体育行业职业鉴定与培训体系的研究现状 |
2.2.2 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与专业评估体系研究现状 |
2.2.3 国内体育行业各项目职业鉴定的研究现状 |
2.2.4 关于国外职业技能鉴定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情况 |
4.1.1 新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情况 |
4.2 新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参加人员的调查与研究 |
4.2.1 参加培训鉴定学员的基本情况 |
4.2.2 参加鉴定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
4.3 新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 |
4.3.1 培训前工作实施的组织准备 |
4.3.2 鉴定工作实施前的技术准备 |
4.3.3 培训鉴定考核过程 |
4.4 新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
4.4.1 参与鉴定人员区域与项目分布不均衡 |
4.4.2 鉴定考评员数量匮乏且经验不足 |
4.4.3 鉴定工作人员与设施亟需充实完善 |
4.4.4 社会认知程度不高,配套政策尚不健全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前沿进展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比较研究法 |
1.4.2 SWOT分析法 |
1.4.3 经验总结法 |
1.4.4 调查研究法 |
1.4.5 文献研究法 |
1.5 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2章 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定位 |
2.1.2 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 |
2.1.3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协作治理理论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3章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 |
3.1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 |
3.1.1 相关政策法规依据 |
3.1.2 机构设置 |
3.1.3 印章刻制与管理 |
3.1.4 鉴定站建设 |
3.1.5 职业资格证书申领 |
3.1.6 鉴定的程序 |
3.1.7 鉴定考核内容及方式 |
3.2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
3.2.1 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 |
3.2.2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本情况 |
3.3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特点 |
第4章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SWOT分析 |
4.1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优势Strengths |
4.2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劣势Weaknesses |
4.3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机会Opportunities |
4.4 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威胁Threats |
4.5 运用SWOT分析建立战略 |
第5章 完善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5.1 强化组织体系建设 |
5.2 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
5.3 充实内容体系建设 |
5.4 推进技术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枝能鉴定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体育职业 |
1.4.2 体育职业技能培训 |
1.4.3 体育职业技能鉴定 |
1.4.4 普通高校 |
1.4.5 体育专业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基本信息 |
3.2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
3.3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态度 |
3.4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行为情况 |
3.5 广东省普通高校之间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差异性比较 |
3.5.1 高校之间学生知识差异性比较 |
3.5.2 高校之间态度差异性比较 |
3.5.3 高校之间行为差异性比较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A |
附件B |
附件C |
附件D |
致谢 |
四、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历程与展望研究[J]. 董洁芳,李斯华,马超,王扬光.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05)
- [2]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项目培训研究[D]. 张鹏飞.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3]郑州市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研究[D]. 魏艺伦. 河南大学, 2019(07)
- [4]江苏省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实效性及其制约瓶颈调查研究[D]. 刘漫漫. 南京体育学院, 2019(02)
- [5]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状况研究[D]. 李承果. 河南大学, 2019(01)
- [6]2017-2018年度新疆高山滑雪初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的调查与研究[D]. 刘玮琛.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7]江苏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李东杰. 苏州大学, 2019(04)
- [8]新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调查研究[D]. 孙铎溪.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云南省公安消防部队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D]. 丁耀东.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枝能鉴定现状研究[D]. 郑彩兰. 广州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