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居民住宅小区集中抄表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鱼文宏[1](2020)在《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绿色生态住区成为未来城镇住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国内绿色住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主体较为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安市作为最早探索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城市之一,加之地处西北,其生态住区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本文以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现阶段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理论(理论着作、相关会议、评价体系等)和实践案例,通过对2019年2月1日正式实行的最新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的解读,建立了基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与环境、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并依据此评价体系对西安市三个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各方面的落地情况、综合效益与推广价值,提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难点。最后综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从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和时代背景三方面探究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在结论中结合园区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要点,涵盖小区选址、交通配套、场地利用、采光通风、生态绿化、资源节约、装配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本文对后疫情时代的住区空间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基于室内室外健康环境、无接触归家的设计策略,丰富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在时代背景下的新内涵。本篇论文总结研究西安地域条件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为建筑师、开发商以及相关人员提供未来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推动国内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研究进程,进一步完善充实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李可心[2](2019)在《沈河区供水系统低耗运行改造技术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城市供水系统是城镇生存和发展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反映城市服务水平的重要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水源水输送到供水管网,再通过二次加压泵站加压或者通过减压阀减压将水资源合理调配到用户端。供水量和售水量间的差额与供水量之比为供水产销差,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水源布局、供水方式、管道材质、管网长度、供水压力、工程建设质量等。产销差是客观存在的,其高低可以从间接反映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例如,较高的产销差会制约了供水企业的发展。泵站的正常运行是保障城市正常供水的必要条件。二次加压泵站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还需通过多重手段和措施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降低泵站的整体运行能耗,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供水企业节能降耗的背景下加压泵站节能降耗是水务集团运营管理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以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沈河第二营业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加压泵站的运行现状和能耗现状进行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司共有泵站116个,其中二次加压泵站103处,日均供水量6.8万m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泵站的节能改造方案,同时对泵站改造后的能耗进行了分析,例如,通过改造石油化工泵站每月可节约供水量2万m3。改造前月均供水量和耗电量分别为689959 m3和141956 k Wh,改造后月均供水量和耗电量分别为537517 m3和117073 k Wh,即,改造后月均供水量降低152442 m3、月均耗电量降低24883 k Wh,这表明泵站的改造在节能降耗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显着。此外,本论文对沈河区供水系统的供水管网漏失和泵站漏失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此,本论文分别从工程技术和运行管理方面进行了降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沈河区在2018年1-9月份内网的平均漏损率和漏失率分别为23.63%和45.15%,2019年1-9月份内网的平均漏损率和漏失率分别为25.59%和57.41%。经研究发现,内网管线漏失和内网躺杠的“跑冒滴漏”是内网漏失的主要形式,针对上述现象本论文提出了降低漏失的技术方案,结果表明降漏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小产销差。本文通过对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沈河第二营业分公司内二次加压泵站现状和管网漏失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泵站节能的改造方案和降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沈河区第二营业分公司能耗和管网漏失较高的问题,同时为国内其它供水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有益参考。
丁旭[3](2019)在《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城市供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国家重点重视的民生问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2000年国家明令禁止使用镀锌钢管和灰口铸铁管之前,此类管材应用十分广泛,且极易产生老化锈蚀,致使供水末端用户龙头水依然产生“黄水”、“锈水”等现象,难以达到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成为影响用户龙头水质关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供水中间层”在国内城市供水管理中普遍存在,其特指供水企业通过物业公司向居民收取供水相关费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部分居民小区存在管理不到位、乱收水费、分摊水损、利用停水向用户催收管理费等不规范行为,成为市民投诉焦点。因此,为解决老旧供水管网管材及供水管理历史遗留等问题,深圳市于2013年实施了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本文将以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了解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对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升效果如何。本文首先对文章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进行介绍,之后分别对国内外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及效果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研究述评。然后详细介绍了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的相关内容。其次,从供水质量、管网控制、客服服务三个方面对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同时综合分析了相关的评价方法,提出适用于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层次分析法。然后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响应层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状态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深圳市2013-2017年间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的实施效果。最后就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总结了工程的经验与创新。通过本文研究,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显着,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对工程经验和创新的总结,可为其他城市实施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进而促进城市供水安全的良性发展。
柯善武[4](2019)在《某小区供电方案及设备选型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品质的便捷,安全,低碳循环发展等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了保证小区内电力供应系统能够更好地适配于住宅小区内的基本供电需要和小区的长期规划,并满足经济、灵活、安全可靠的要求,要设计出更合理优化的供电方案、以保证供电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本文从方案设计出发,首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系数法估算出小区总的用电负荷,其次,结合小区的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三种供电方案进行备选,并综合考虑供电设计的节能性与经济性,合理的选择相应的设备。在变压器设备选择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节能性与经济性二者并不矛盾,在满足节能性的同时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在选择高低压电气设备时的具体标准是:在满足设计性能指标的前提下,避免耗能的过大。此外,针对设计好的供电方案,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设置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和接地保护,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最后,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上对几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挑选出小区最优化的供电方案。在这个总体框架下,根据国家标准和地区实际情况完成设计,同时满足供电管理部门要求和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在项目建设方面,采用对比分析法,差值损耗计算法以及经济效益法,为选择经济效益大的供电设备以及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设备提供了依据对供电方案以及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在项目的投资建设等方面,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在符合当地政府规划的情况下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供配电设计进行合理优化,在满足用电可靠的同时提高经济性。此外,还必须考虑小区未来的负荷发展,实现了远近结合,总结出规律,为以后项目设计提供依据。
李忠伟[5](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低功耗水表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智能化水务系统建设的推进,我国城乡智能水表产业发展迅速,智能水表的使用量持续增加,需要工作人员现场抄读的机械式传统水表逐渐被其代替。与此同时,“远程抄表,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的水表数据采集和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水表行业的管理标准。因此,设计一套功能完善的远程水表抄表系统,使得整个水务系统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智能水表发展趋势和远程水表抄表系统的现状做出了分析,介绍了目前走在远程水表抄表行业前列的企业和他们的优秀产品;并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从系统功耗、数据采集精确度、系统工作效率、系统实用性和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出发,提出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低功耗远程水表抄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随后对远程水表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架构进行了分析,针对水表抄表系统的任务指标,设计实现了超低功耗的基于STM32-ARM核心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分别为:电源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数据存储电路、通讯电路、实时时钟电路和系统低功耗管控电路;接着根据整套水表抄表系统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多套测试和执行软件,其中包括基于ARM处理器的执行于MCU内部NorFlash的bootloader更新程序与APP主控程序,基于.NET框架下WinForm的远程程序更新工控软件,基于Eclipse和SqlServer的远程水表抄表测试平台。本文最后对抄表系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基本实现,系统电池使用年限可达4年,脉冲量累计误差约为千分之一个,485直读表零误码率,模拟量采集误差小于±0.8%,配合上报文补发程序下的数据远传无数据丢失。
许伟[6](2018)在《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信息化、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大面积推进,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对厂站关口、专、公变用户、低压用户进行全覆盖、全采集,并向购电侧、供电侧、售电侧综合统一的大数据采集发展。针对新疆伊犁地区电力用户对智能用电、远程抄表等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提出了研究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根据伊犁地区地理环境及伊犁电网网架结构,分析了伊犁地区用电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框架进行了设计,从智能电网视角下对用电信息采集计量装置选型设计、远程与本地通道的设计及伊犁采集主站的设计等三个方面设计了用电信息采集主站基本设计,设计完成了用电信息系统从应用开发框架、功能模块划分以及系统的关键技术几个方面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实现抄表及电费结算的智能化,提高电网营销科技水平,并能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用电,为智能用电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分析设计了用电信息主站系统采集智能用电信息的功能,包括主站运行管理功能、采集质量统计功能、催费控制功能、终端安装、辅助功能等,为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预留了采集系统的扩展功能模块。针对伊犁地区电网的用户需求,将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应用于伊犁电网,实现了伊犁地区电网的计量管理、电费结算、市场管理、客户服务、用电检查等功能,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达到了实时监控。论文研究成果在伊犁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用电信息采集准确率与效率,也可为同类地区电网提供有用参考。
万聿枫[7](2018)在《远程自动燃气抄表系统数据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煤改气”进程的加速推进,燃气表作为燃气计量的唯一仪表,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国内使用的智能燃气表60%左右是IC卡智能燃气表,IC卡燃气表虽然解决了抄表入户难的问题,但是燃气公司只有在用户去指定营业厅缴费时才能了解用户用气数据和燃气表状态,这给燃气公司抄表业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对燃气用户管理带来困难,无法满足燃气行业的发展需求。大数据、云计算的高速发展,燃气公司急需利用远程抄表技术实现对燃气表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安全监控,通过获取大量的用户数据,根据用气情况进行调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远程自动燃气抄表系统方案,利用LoRa扩频通信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抄表。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了现有远程抄表技术,并介绍每种抄表技术的特点以及适应的应用场景。根据需求提出了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自动燃气抄表系统解决方案,分析了数据集中器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为后期数据集中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对数据集中器进行了硬件设计。数据集中器以MY-IMX6-CB140微控制器核心板为主控核心,通过LoRa扩频通信模块实现下行抄表、GPRS通信模块实现上行数据上传、外部实时时钟实现定时抄表,采用市电和可充电锂电池混合供电方式,确保停电后数据集中器能正常工作,LCD显示模块方便了人机交互,串口和网卡接口方便了数据集中器与计算机进行联机调试。(3)对数据集中器进行了软件设计。详细分析了数据集中器抄表过程中的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流程以及数据特征,分别制定了详细的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协议,并在Linux系统环境下,运用Qt5完成了软件实现和辅助软件开发。(4)对数据集中器进行了应用测试。根据相关标准对数据集中器的扩频通信模块进行了发射功率测试和接收灵敏度测试,对电源模块进行电压调整率测试,最后对数据集中器进行高低温测试、对视距离测试、压力测试、实验室组网测试和小区组网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集中器与燃气表的对视通信距离可达4公里,能够完成结构复杂小区的组网抄表业务,抄表成功率达100%。
李述一[8](2016)在《谈居民照明用户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文中指出居民照明用户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如果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出现了问题,电能表中的数据就会出现漏洞和缺失,会给电力企业和照明用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激发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矛盾,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居民照明用户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王娜[9](2016)在《琼海市费控小区用户抄收智能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传统的抄表工作通常由抄表人员定期挨家挨户进行读取和记录,以抄表结果为依据计算费用并分别到各家各户进行收取,而由此所导致的工作量和工作误差也通常较大,并会大大增加抄表人员和相关公司的工作难度。由于目前城市小区低压用电居民客户数目大、分布广、抄表强度大,传统的人工抄表已不能满足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容易出现误抄、漏抄的情况。因此,研究住宅小区远程抄表及费控智能化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调查和分析了琼海市住宅小区现状及其供配电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抄表收费服务到户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分析了琼海市费控小区用户抄收智能化的需求以及必要性。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了远程抄表及费控智能化方案,基于H-PLC技术优化改进了计量自动化系统通信过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并研究与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各部分配置原则、通信组网方案以及系统主站方案。为了选择更符合现场应用的智能电表,对基于485技术和低压载波技术的智能电表方案分别进行了测试,综合分析各方案远程抄表成功率、远程费控成功率以及经济性等各方面因素,从而选取最优的方案。最后,分析了系统实施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管理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并分析了系统实施的可行性,说明远程抄表及费控智能化的实现符合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规划,有利于提高电网公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刘艳萍[10](2016)在《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用电越来越普及,且用电量剧增,传统的人工抄表收取电费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本文是针对智能化小区的电表抄表系统所作的研制。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之后,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自动抄表系统。该设计综合运用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RS485通信技术和红外通信技术,实现了电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工作。论文对自动抄表系统作了全面的研究与讨论,介绍了自动抄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中采集器终端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中详细介绍了采集器终端供电模块、微控制器(单片机)模块、电路监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的硬件设计。对各模块的硬件设计,先简单介绍所选芯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再给出该模块的电路连接图,最后介绍了电路的工作原理。系统软件也基本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对应硬件电路的各模块。在软件设计章节讨论了系统中的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设计难点和解决方法等。除此之外,本文还对系统中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硬件和软件上提出了有效的抗干扰技术。
二、浅谈居民住宅小区集中抄表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居民住宅小区集中抄表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绿色生态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
1.1.2 我国绿色住区的发展概况 |
1.1.3 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重要性 |
1.1.4 陕西省绿色生态住宅建设管理的发展变迁 |
1.2 研究概念辨析 |
1.2.1 生态社区与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
1.2.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内容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1 国外研究现状 |
1.6.2 国内研究现状 |
1.6.3 小结 |
1.7 研究方案 |
1.7.1 研究方法 |
1.7.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概述 |
2.2 理论依据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自组织理论 |
2.2.3 全周期理论 |
2.3 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
2.3.1 国外评价体系 |
2.3.2 国内评价体系 |
2.3.3 2019 版《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文件解读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案例解读 |
3.1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整体情况 |
3.2 西安保利心语花园 |
3.2.1 项目概况 |
3.2.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
3.2.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
3.2.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
3.2.5 小结 |
3.3 西安万科金域东郡 |
3.3.1 项目概况 |
3.3.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
3.3.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
3.3.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
3.3.5 小结 |
3.4 西安卓越坊 |
3.4.1 项目概况 |
3.4.2 设计目标与设计要点 |
3.4.3 项目创新点与推广价值 |
3.4.4 项目不完善及不足之处 |
3.4.5 小结 |
3.5 现有实践案例评析 |
3.5.1 现有实践案例设计要点落地情况 |
3.5.2 现有实践案例可借鉴之处 |
3.5.3 现有实践案例不足之处 |
3.6 本章小结 |
4 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 |
4.1 研究背景与依据 |
4.2 基于地域特征的园区规划 |
4.2.1 科学的项目选址 |
4.2.2 完善的周边配套 |
4.2.3 高效的交通组织 |
4.2.4 集约的场地利用 |
4.3 基于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 |
4.3.1 建筑布局 |
4.3.2 自然采光 |
4.3.3 自然通风 |
4.4 基于能源利用的景观设计 |
4.4.1 绿化布局优化 |
4.4.2 水资源利用优化 |
4.4.3 生物多样性优化 |
4.5 基于时代背景的新技术运用 |
4.5.1 装配式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
4.5.2 BIM全周期运营管理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
4.5.3 智慧化技术下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 |
4.6 后疫情时代下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安全防疫策略 |
4.6.1 室内健康环境 |
4.6.2 室外健康环境 |
4.6.3 无接触场景设计 |
4.7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4.7.1 改变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
4.7.2 绿色生态居住小区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 |
4.7.3 普及推广绿色生态节能技术 |
4.7.4 加强社会生态节能共识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评价标准》解析与设计目标提炼 |
5.1.2 典型案例演绎与设计要点落地情况解析 |
5.1.3 设计策略研究 |
5.1.4 后疫情对《评价标准》的反思 |
5.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Ⅱ 图片索引 |
附录-Ⅲ 表格索引 |
致谢 |
(2)沈河区供水系统低耗运行改造技术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泵站节能及管网漏失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
1.3.1 主要研究目的 |
1.3.2 选题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沈阳市沈河区供水系统用户特征分析 |
2.1 引言 |
2.2 供水现状 |
2.3 供水企业运行状况 |
2.3.1 营业查收 |
2.3.2 二次加压 |
2.3.3 管网维修维护 |
2.3.4 大伙房管线监护工作 |
2.4 沈河区用户用水类型的分类 |
2.4.1 居民生活用水 |
2.4.2 行政事业用水 |
2.4.3 工业用水 |
2.4.4 经营服务用水 |
2.4.5 特种行业用水 |
2.5 沈河区用水户用水性质分类统计 |
2.6 居民小区用水量的计量方法 |
2.6.1 按表计量 |
2.6.2 按人口计量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沈河区加压泵站运行工况及能耗分析 |
3.1 引言 |
3.2 加压泵站现状 |
3.2.1 沈河区加压泵站现状分析 |
3.2.2 典型小区加压泵站现状分析 |
3.3 加压泵站改造方案研究 |
3.3.1 加压泵站的设备研究 |
3.3.2 加压泵站的设计与施工 |
3.4 泵站改造前后能耗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沈河区供水系统漏失分析及降低漏失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沈河区供水系统漏失现状 |
4.2.1 市街管网漏失 |
4.2.2 小区管网漏失 |
4.3 沈河区供水系统降漏方案及效果分析 |
4.3.1 供水系统降漏技术分析 |
4.3.2 沈河区供水系统降漏方案 |
4.3.3 供水系统降漏措施对漏损率的影响 |
4.3.4 供水系统降漏措施对产销差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沈河二分公司泵站基础汇总表 |
附录2 沈河二分公司泵站产销差统计汇总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供水安全研究现状 |
1.3.2 国外供水安全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 |
2.1 优质饮用水的概念 |
2.2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概述 |
2.2.1 改造原则及目标 |
2.2.2 改造范围及内容 |
2.2.3 管材的选取 |
2.2.4 资金筹措 |
2.2.5 工程组织实施架构 |
2.2.6 后期维护管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理论基础 |
3.1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理论 |
3.1.1 供水质量 |
3.1.2 管网控制 |
3.1.3 客服服务 |
3.2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
3.2.1 层次分析法 |
3.2.2 模糊综合评判 |
3.2.3 主成分分析法 |
3.2.4 集对分析法 |
3.2.5 物元分析法 |
3.3 不同评价方法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SR模型的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本理论 |
4.1.1 PSR模型的指标机理 |
4.1.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2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评价指标体系PSR模型构建 |
4.2.1 压力指标的构建 |
4.2.2 状态指标的构建 |
4.2.3 响应指标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PSR模型的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
5.1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1.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 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评价结果与分析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指标归一化处理 |
5.2.3 综合状态指数 |
5.2.4 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经验与创新 |
6.1 工程经验 |
6.2 工程创新 |
6.2.1 项目审批流程 |
6.2.2 管材选取 |
6.2.3 计划统制方式 |
6.2.4 资金筹措 |
6.2.5 后期维护管理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某小区供电方案及设备选型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2 供电方案和相关设备选型的理论基础 |
2.1 供电方案的基本理论 |
2.2 小区供电相关设备选型的原则 |
2.3 全生命周期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某小区供电方案的确定 |
3.1 供电负荷的初步分析 |
3.2 供电负荷的计算 |
3.3 主接线方案的原则 |
3.4 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变压器及主要线路的选择 |
4.1 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
4.2 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
4.3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
4.4 变压器运行方式改变的经济效益分析 |
4.5 配电线路的选择 |
4.6 变配电所的总体布置 |
4.7 本章小结 |
5 高低压设备的选择 |
5.1 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 |
5.2 高压设备的选择 |
5.3 低压设备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继电保护和变电所的防雷与接地 |
6.1 继电保护的意义及设置原则 |
6.2 变压器的有关继电保护 |
6.3 变电所防雷保护设计 |
6.4 变电所接地保护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7 小区供电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7.1 供电方案经济分析的意义 |
7.2 供电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以及展望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物联网的远程低功耗水表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远程水表抄表系统概述 |
1.3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课题发展趋势 |
1.4 课题内容及论文结构安排 |
1.4.1 课题来源 |
1.4.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2章 远程低功耗水表抄表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
2.1.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2.1.2 系统采集水表读数原理 |
2.2 系统工作环境与功能需求 |
2.2.1 系统工作环境分析 |
2.2.2 系统功能需求 |
2.2.3 系统技术指标 |
2.3 系统模具介绍和系统电路板封装设计 |
2.4 系统关键部件选型 |
2.4.1 主控微处理器的选择 |
2.4.2 通讯模块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系统硬件结构框架 |
3.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3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3.3.1 系统供电方案设计 |
3.3.2 LDO电源设计 |
3.3.3 DC/DC电源设计 |
3.3.4 锂电池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
3.4 SIM800A通信电路设计 |
3.5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3.5.1 报警量/脉冲量采集电路设计 |
3.5.2 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
3.5.3 RS485电路设计 |
3.6 存储电路设计 |
3.7 时钟电路设计 |
3.8 低功耗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整体框架 |
4.2 数据采集单元程序的实现 |
4.2.1 脉冲水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2 RS485直读水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2.3 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3 数据存储单元程序的实现 |
4.4 数据上发单元程序的实现 |
4.5 参数管理程序的实现 |
4.6 系统低功耗程序的实现 |
4.7 系统固件更新程序的实现 |
4.8 系统辅助功能程序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开发平台与调试设备 |
5.2 系统硬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
5.2.1 硬件电路板和调试环境展示 |
5.2.2 电源测试 |
5.2.3 通信电路测试 |
5.2.4 辅助电路测试 |
5.3 数据采集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1 脉冲式水表累计误差测试 |
5.3.2 485直读水表误码率测试 |
5.3.3 模拟量采集精度测试 |
5.4 参数管理测试及结果分析 |
5.5 数据远传测试及结果分析 |
5.6 固件更新测试及结果分析 |
5.7 系统功耗测试及结果分析 |
5.8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研究成果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1.2.2 智能用电信息与采集系统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2 伊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建设概况 |
2.1 伊犁地区地理环境 |
2.2 伊犁电网结构 |
2.3 伊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现状分析 |
2.4 伊犁电网用电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3 智能用电采集系统的设计框架 |
3.1 智能用电采集系统需求分析 |
3.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总体框架 |
3.3 用户计量装置及采集设备选用设计 |
3.3.1 伊犁地区计量装置及采集设备选用设计 |
3.4 远程及本地通信信道设计 |
3.4.1 通信通道设计思路 |
3.4.2 伊犁地区远程通信信道设计 |
3.4.3 伊犁地区本地通信信道设计 |
3.4.4 伊犁地区本地通信信道的应用 |
3.5 伊犁地区用电信息采集主站设计 |
3.5.1 采集主站网络设计思路 |
3.5.2 伊犁地区采集主站网络设计 |
3.5.3 伊犁电网采集主站指标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4 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 |
4.1 采集系统总体功能 |
4.1.1 采集主站软件设计思路 |
4.2 伊犁地区采集主站运行功能 |
4.2.1 重点客户监测 |
4.2.2 值班日志 |
4.2.3 权限管理 |
4.2.4 用电异常监测 |
4.2.5 通信管理 |
4.2.6 报表管理 |
4.2.7 运行状况监测 |
4.2.8 事件处理和查询 |
4.2.9 档案管理 |
4.2.10 数据合理性检查 |
4.2.11 数据查询 |
4.3 用电信息计量子模块功能 |
4.3.1 采集质量统计 |
4.3.2 用电信息采集 |
4.3.3 自动任务编制 |
4.3.4 自动任务执行 |
4.3.5 实时任务执行 |
4.3.6 控制执行 |
4.3.7 遥控 |
4.3.8 功控 |
4.3.9 电控 |
4.4 限电方案编制 |
4.5 预购电控制 |
4.6 催费控制 |
4.6.1 催费控制通知接收 |
4.6.2 催费控制参数下发 |
4.7 营业报停控制 |
4.8 终端服务 |
4.8.1 安装工作单制定 |
4.8.2 终端安装调试 |
4.8.3 终端安装归档 |
4.8.4 终端拆除 |
4.8.5 终端拆除归档 |
4.8.6 终端更换 |
4.8.7 终端更换调试 |
4.8.8 终端更换归档 |
4.8.9 终端检修 |
4.8.10 检修调试 |
4.8.11 检修记录 |
4.9 辅助功能 |
4.9.1 群组设置 |
4.9.2 终端参数设置 |
4.10 用电信息采集的扩展功能 |
4.10.1 配变监测 |
4.10.2 线损分析 |
4.10.3 有序用电管理 |
4.10.4 方案执行统计分析 |
4.10.5 方案执行效果评估 |
4.10.6 反窃电分析 |
4.10.7 负荷预测支持 |
4.10.8 综合用电分析 |
4.10.9 上下网电量统计 |
4.10.10 上下网电量查询统计 |
4.10.11 电压质量 |
4.10.12 功率因数越限统计 |
4.11 本章小结 |
5 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在伊犁电网的应用 |
5.1 伊犁电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建 |
5.1.1 计量量装置在线监测 |
5.2 伊犁电力采集系统的主站 |
5.3 基本应用 |
5.3.1 数据采集管理模块 |
5.3.2 有序用电管理 |
5.3.3 预付费管理 |
5.4 高级管理 |
5.4.1 线损分析 |
5.4.2 重点用户设置 |
5.4.3 重点用户管理 |
5.4.4 重点用户监测 |
5.5 运行管理 |
5.5.1 档案管理 |
5.5.2 运行状态管理 |
5.6 统计查询 |
5.6.1 数据查询分析 |
5.6.2 采集点综合查询 |
5.6.3 工单查询 |
5.7 系统管理 |
5.7.1 操作员管理 |
5.7.2 角色管理 |
5.7.3 密码管理 |
5.7.4 模板管理 |
5.7.5 终端任务配置 |
5.8 伊犁电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
5.8.1 线损分析 |
5.8.2 电流分析 |
5.8.3 计量功率分析 |
5.8.4 实时召测电能电流电压 |
5.9 伊犁电网智能用电采集系统效益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远程自动燃气抄表系统数据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远程无线抄表技术和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燃气抄表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远程无线抄表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LoRa、GPRS和 NB-IoT在无线抄表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远程燃气抄表系统及需求分析 |
2.1 LoRa通信技术 |
2.1.1 LoRa通信技术原理 |
2.1.2 LoRa通信技术的特点 |
2.2 GPRS通信技术 |
2.2.1 GPRS通信技术原理 |
2.2.2 GPRS通信技术的特点 |
2.3 基于Lo Ra的燃气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
2.3.1 燃气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拓扑结构 |
2.3.2 燃气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3 燃气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特点 |
2.3.4 抄表系统的应用环境 |
2.4 数据集中器的功能需求分析 |
2.4.1 数据采集 |
2.4.2 数据管理和存储 |
2.4.3 参数配置 |
2.4.4 远程维护和升级 |
2.5 数据集中器的性能需求分析 |
2.5.1 LoRa通信模块 |
2.5.2 通信距离 |
2.5.3 抄表时间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集中器的硬件系统设计 |
3.1 数据集中器概述 |
3.1.1 数据集中器的总体设计 |
3.2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
3.2.1 微处理器核心板介绍 |
3.2.2 时钟电路 |
3.2.3 复位电路 |
3.2.4 外设接口电路 |
3.3 GPRS模块电路设计 |
3.3.1 GPRS模块介绍 |
3.3.2 GPRS模块电路设计 |
3.4 扩频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4.1 扩频芯片介绍 |
3.4.2 扩频通信电路设计 |
3.4.3 阻抗匹配网络设计 |
3.5 液晶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
3.6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集中器的软件设计 |
4.1 数据集中器软件的总体架构 |
4.1.1 软件开发环境 |
4.1.2 数据集中器的工作流程 |
4.2 上行通信程序设计 |
4.2.1 上行通信流程 |
4.2.2 上行通信数据协议设计 |
4.3 下行通信程序设计 |
4.3.1 下行通信流程 |
4.3.2 下行通信数据协议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应用测试及分析 |
5.1 扩频通信模块性能测试 |
5.1.1 发射功率测试 |
5.1.2 接收灵敏度测试 |
5.1.3 通信距离测试 |
5.2 数据集中器可靠性测试 |
5.2.1 电源负载调整率测试 |
5.2.2 通信模块可靠性实验 |
5.3 组网测试 |
5.3.1 实验室组网测试 |
5.3.2 小区组网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8)谈居民照明用户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居民照明用户自动抄表的紧迫性 |
2 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模式 |
2.1 无线模式 |
2.2 租用电话线模式 |
2.3 低压载波模式 |
2.4 有线模式 |
3 PL-21型电能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应用 |
4 结论 |
(9)琼海市费控小区用户抄收智能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远程抄表智能化研究现状 |
1.2.2 远程费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方向 |
第2章 琼海市费控小区用户抄收智能化现状分析 |
2.1 引言 |
2.2 琼海市费控小区用户抄收智能化现状 |
2.2.1 琼海市住宅小区基本情况 |
2.2.2 供配电设施存在的问题 |
2.2.3 抄表收费服务到户存在的困难 |
2.3 需求分析 |
2.4 必要性分析 |
2.5 应对措施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电表选择方案研究 |
3.1 智能电表概念 |
3.2 智能电表方案选择 |
3.3 智能电表方案试验及综合分析 |
3.3.1 电表技术试验分析 |
3.3.2 综合分析 |
3.4 智能电表控制方式 |
3.5 采集终端方案设计及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费控系统整体技术方案 |
4.1 计量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总体结构 |
4.1.2 系统实现目标 |
4.1.3 系统功能与特征 |
4.2 远程抄表及费控智能化 |
4.2.1 工作原理 |
4.2.2 营销远程实时费控 |
4.2.3 现场数据采集方案 |
4.2.4 在线预付费模式框图 |
4.2.5 在线预付费模式优势 |
4.2.6 在线预付费模式功能 |
4.3 配置原则 |
4.4 通信网络组网方案 |
4.5 系统主站方案 |
4.6 方案实施风险及保障措施 |
4.6.1 建设风险及对策 |
4.6.2 实施保障措施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施效益及可行性分析 |
5.1 社会效益 |
5.1.1 指导社会科学合理用电 |
5.1.2 实现安全可靠供电 |
5.1.3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
5.1.4 促进技术创新 |
5.2 管理效益 |
5.2.1 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
5.2.2 为优质服务提供支持 |
5.2.3 实现防窃电管理 |
5.2.4 提高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 |
5.3 经济效益 |
5.3.1 抄表费用计算 |
5.3.2 预付费管理手段 |
5.3.3 通信费用对比 |
5.4 方案可行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
1.3 远程集中抄表发展趋势 |
1.4 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2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接口的设计 |
2.1 电力线载波技术简介 |
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 |
2.2.1 在集中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
2.2.2 相关问题 |
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的选择 |
第3章 GPRS无线网络数据通信 |
3.1 GPRS技术简介 |
3.2 GPRS数据模块的选择 |
第4章 集中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集中控制器功能概述 |
4.2 集中器各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电能采集和计数模块 |
4.2.2 CPU的选型 |
4.2.3 看门狗电路模块X5045芯片 |
4.2.4 串行存储器电路 |
4.2.5 时钟模块 |
4.2.6 数据传输模块 |
4.2.7 串口的扩展 8251A |
4.2.8 显示电路 |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2.1 AT89C51 单片机的串口通讯 |
5.2.2 8251A初始化及编程 |
5.2.3 串行E2PROM存储程序设计 |
5.2.4 AT24C64芯片寻址和存储单元寻址 |
5.2.5 时钟模块软件设计 |
5.2.6 集中器软件的总体设计 |
5.3 软件调试过程及调试报告 |
第6章 系统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
6.1 自动抄表系统干扰分析 |
6.2 自动抄表系统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浅谈居民住宅小区集中抄表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心语花园、金域东郡和卓越坊为例[D]. 鱼文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沈河区供水系统低耗运行改造技术与效果分析[D]. 李可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3]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丁旭.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 [4]某小区供电方案及设备选型的优化研究[D]. 柯善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基于物联网的远程低功耗水表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忠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6]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7]远程自动燃气抄表系统数据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D]. 万聿枫.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8]谈居民照明用户电能表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 李述一.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5)
- [9]琼海市费控小区用户抄收智能化方法研究[D]. 王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10]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D]. 刘艳萍. 长春工业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