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

HPLC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

一、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K1(论文文献综述)

程岁寒,覃先武,朱金玲,潘存锋,张海波,张彦[1](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七烯甲萘醌》文中研究表明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七烯甲萘醌(MK-7)。含油脂类食品先经脂肪酶酶解,再经异丙醇提取,不含油食品直接使用异丙醇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用Intersil ODS–3 C18型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异丙醇(体积比为75∶25)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40 ℃,进样体积为20 μL。MK-7的质量浓度在0.4~20 mg/L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6 mg/L,定量限为0.2 mg/L。含油脂类食品与不含油脂类食品中MK-7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103.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1.0%(n=9)。室温下,MK-7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保健食品中MK-7的含量测定。

许强,孟凡达,王轶鹏,张志涛,王玮,王郡甫[2](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包含维生素K1、K2、K3、K4等4种形式,最早于1929年由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脏和麻子油中发现。维生素K1、K2均为脂溶性化合物,属于2-甲基-1,4-萘醌衍生物。维生素K1存在于绿色植物中,是食物中维生素K的主要来源;维生素K2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1、K2主要参与肝脏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当体内缺乏时可造成凝血障碍[1-2],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癌和白血病[3-7]。此外,它们也参与骨代谢和细胞生长,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方面的效果显着[8-10]。因此,

贾永娟,倪君君[3](2020)在《血液中维生素K1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维生素K1(Phylloquinone),即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简称叶绿醌,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是自然界中天然广泛存在的一种化合物,在常温下为黄色油状物,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油脂等,大多数蔬菜中都含有,尤其是绿色蔬菜[1]。维生素K1是20世纪30年代由Almquist和Stokstad从苜蓿中分离得到[2]。

孔凡华,郭倩,白沙沙,徐佳佳,李东,王竹,张雪松,崔亚娟[4](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配方奶粉、酸奶、纳豆冻干粉和鸡胗冻干粉经酶解、异丙醇分散、正己烷萃取、旋转蒸发复溶后,使用Thermo AcclaimTM 120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锌粉还原柱(50 mm×4.6 mm)衍生,以900 mL甲醇:100 mL四氢呋喃(含冰醋酸0.3 mL,氯化锌1.5 g,无水乙酸钠0.5 g)为流动相,激发波长为243 nm,发射波长为430 nm,分离维生素K1(Vitamin K1,VK1)、四烯甲萘醌(menaquinone-4,MK-4)、七烯甲萘醌(menaquinone-7,MK-7)和九烯甲萘醌(menaquinone-9,MK-9)。结果:VK1、MK-4、MK-7和MK-9在20~10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配方奶粉、酸奶、纳豆冻干粉和鸡胗冻干粉中VK1、MK-4、MK-7、MK-9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表明精密度好。配方奶粉、酸奶和纳豆冻干粉不同水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0%~107.8%、85.8%~109.6%、85.1%~102.7%,回收率的RSD均小于5%,表明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小。结论:实验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精准定量食品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含量。

张居典[5](2020)在《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二氢呋喃香豆素类衍生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目前将黄曲霉毒素归类为Ⅰ类致癌物,具有导致动物营养不良、生长抑制、免疫抑制和癌症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会造成严重影响。鼠李糖乳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保护内脏,提高免疫能力和预防癌症等功效。因此,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摄入方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1(AFB1)中毒模型动物的预防能力,并从肠道角度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确定鼠李糖乳杆菌在食品中的摄入量及摄入形式,从而为益生菌预防人和动物机体内AFB1中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实验以4周龄的SD大鼠和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预实验及文献的基础上,设定AFB1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50μg/kg,并将鼠李糖乳杆菌分为活菌液(培养液离心、弃上清液后,用生理盐水重悬)、热灭活菌液(活菌液经121℃加热15min)及发酵上清液(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液)三种摄入形式,并选取高、中、低三个剂量,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和小鼠在靶器官损伤预防能力、免疫抑制预防能力和肠道菌群调整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确定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摄入方式及剂量。本研究表明,三种处理方式的鼠李糖乳杆菌都有较强预防AFB1中毒能力,其中1010cfu/m L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液预防能力最佳。灌胃1010 cfu/m L的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液后,实验动物的体重明显提升,促进其生长发育;肝脏、肾脏指数下降,改善相关血清生化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泌水平,降低了相关靶器官肝脏和肾脏中的AFB1含量,减轻了相关病理学症状,有效预防了AFB1造成的靶器官损伤;降低肝脏及肾脏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大鼠的胸腺指数提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升高,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降低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分泌水平,升高结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分泌水平,并有效预防由AFB1造成的回肠和十二指肠损伤,具有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作用提高,提高肠道免疫三道防御屏障能力。鼠李糖乳杆菌有效提高了小鼠肠道菌群中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指数,增加了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在物种组成方面,在属水平上,上调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属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丰度,下调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鼠李糖乳杆菌有效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抑制致病菌,调整菌群比例,促进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健康。本研究结果表明,预防由AFB1导致的靶器官损伤、免疫抑制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的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方式为服用活菌,并保证摄入活菌数目不低于百亿(1010 cfu/mL)。

韩英子[6](2020)在《紫外光降解硝酸盐及亚硝胺-量子点增敏化学发光机理及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自然环境或进入人体后会被还原为毒性更大的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形成亚硝胺类物质(N-nitrosamines,NAs),危害人体健康。NAs是N-亚硝基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类,在食品及环境中均有发现,是强致癌性物质,可以诱发多种器官的肿瘤。因此,开发和建立水中硝酸盐和NAs的检测方法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显着意义。由于硝酸盐和NAs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并且没有理想的光学性质,因此其检测方法受到了限制。紫外降解(UV Photodegradation)是光降解的主要形式之一,已被成功用于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前处理。本研究拟从硝酸盐和NAs在紫外降解过程中可生成的多种活性中间体入手,再借助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CQDs)的独特优点,成功建立了硝酸盐和NAs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新方法,并探讨其中的化学发光机理。全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借鉴和改进了文献中CQDs的合成方法,制备了柠檬酸-脲素CQDs和甘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丝氨酸CQDs。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粒度分析手段分别对两种CQDs的光学特征、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表征。(2)在亚硫酸盐介质中对样品进行紫外降解,并基于甘油-CTAB-丝氨酸CQDs-H2O2体系,以硼酸盐缓冲液为紫外降解的介质,构建测定水中硝酸盐的新方法,并且对CQDs的合成方式与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该体系的CL强度随硝酸盐浓度(1.0×10-7 mol/L-11.0×10-5 mol/L-1)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检出限为5.0×10-8 mol/L(S/N=3)。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自来水,包装饮用水和矿泉水中硝酸盐的测定。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4.7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2.07%。用配对t检验将该方法检测结果与GB/T5750.5-2006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柠檬酸和脲素为原料合成的CQDs存在下,以磷酸盐为降解介质,NAs的化学发光强度显着增加了200余倍。在优化降解介质及其浓度、化学发光反应介质及其浓度、CQDs的浓度、流速等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7种常见NAs的检测。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化学发光光谱、自由基捕获实验、离子干扰实验等一系列手段对体系的发光机理进行研究,探讨和阐明了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

黄迪麟,李桑[7](2020)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K2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使用GIS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柱后经锌粉还原柱(4.6 mm×50 mm,50~70μm)衍生,以甲醇(含有四氢呋喃10%、冰醋酸0.03%、氯化锌1.5 g/L、无水乙酸钠0.5 g/L)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入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四烯甲萘醌保留时间约为10 min,在浓度0.1099~2.19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重复性实验RSD为0.794%,3个浓度级别的加标回收率在97.1%~101.9%之间。当取样量为1.5 g,总定容体积为500mL时,四烯甲萘醌的检出限为71μg/100 g,定量限为236μg/100 g。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维生素K2的含量测定。

孙晓菲,章秀梅,高玉静,邱洁,刘欣,李帅,张琨[8](2020)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营养素补充制剂中维生素K2(MK-7)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营养素补充制剂中维生素K2(MK-7)的含量。样品用异丙醇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离心过滤后取样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系统中。样液经安捷伦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或其他等效色谱柱分离,柱后采用锌粉还原柱(4.6 mm×50 mm)衍生,使样品中维生素K2(MK-7)具有荧光特性。以甲醇(含5%四氢呋喃,冰乙酸0.03%,乙酸锌1.0 g/L)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43 nm发射波长430 nm。当称取样品1.0 g,定容体积为10 mL时,MK-7的检出限为0.03μg/g,定量限为0.1μg/g;MK-7在浓度0~2.176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99;重复性实验中RSD%为0.9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40%。此方法操作简单,高效,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营养素补充制剂中维生素K2(MK-7)的含量测定。

王颖,黄丽娟,黄瑛[9](2020)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组分配方含维生素K2制剂中七烯甲萘醌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多组分配方含维生素K2制剂中七烯甲萘醌含量的方法。方法试样在酸化、酶解后,经异丙醇提取,采用反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七烯甲萘醌含量。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七烯甲萘醌在0.20~7.9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方法的定量限为1.6μg/g,回收率94.55%~1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33%(n=3)。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多组分配方制剂中七烯甲萘醌的含量检测。

徐月清,汪丹丹,杨瑞楠,戚欣,马飞,王秀嫔,张奇,张良晓,李培武[10](2019)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文中研究指明为准确测定反式维生素K1的含量,建立了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菜薹反式维生素K1高灵敏检测技术。样品经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后,用C30反相色谱柱,以甲醇(含0.025%甲酸+2.5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 S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20 min内可实现顺反异构体色谱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反式维生素K1在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该方法检出限为0.29μg/kg,定量限为0.95μg/kg。回收率为87.5%~117.6%,精密度(RSD)在0.72%~9.59%之间。利用该方法对油菜薹和反式维生素K1含量高的3种蔬菜进行分析,发现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为340.08μg/100g,高于小白菜(B. rapa spp. chinensis,260.93μg/100g)、西兰花(B. oleracea var. Italic Planch,167.65μg/100g)和结球甘蓝(B. oleracea var. capitata,151.11μg/100g)。本文建立的蔬菜中反式维生素K1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同时比较发现油菜薹是一种富含维生素K1的蔬菜。

二、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K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K1(论文提纲范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七烯甲萘醌(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标准溶液的制备
        1.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1.2.4 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2.2 专属性考察
    2.3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2.4 加标回收与精密度试验
        2.4.1 含油试样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2.4.2 不含油试样回收试验结果
    2.5 样品测定结果
    2.6 稳定性及耐用性试验
3 结语

(2)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行为
    2.2 溶解试剂的选择
    2.3 干扰试验
    2.4 标准曲线、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2.5 精密度与回收试验
    2.6 样品分析

(3)血液中维生素K1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1.2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
    1.3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
    1.4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
2 化学发光法(CL)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前处理
        1.2.2 色谱测定条件
        1.2.3 维生素K含量的计算
        1.2.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2.3.2 结果计算
        1.2.4 方法学验证
        1.2.5 实际样品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
    2.2 精密度实验
    2.3 加标回收率
    2.4 实际样品的测定
3 讨论与结论

(5)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
    1.2 AFB1的概述
        1.2.1 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1.2.3 在食品中的检出限量
        1.2.4 食品中AFB1的检测方法
    1.3 AFB1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1.3.1 毒性
        1.3.2 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对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
        1.3.4 对肝脏和肾脏毒性的影响
        1.3.5 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1.4 益生菌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1.4.1 益生菌的概述
        1.4.2 功能性研究进展
        1.4.3 益生菌预防AFB1中毒的能力
        1.4.4 鼠李糖乳杆菌预防AFB1中毒能力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设备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动物饲料中AFB1母液的制备
        2.2.2 黄曲霉毒素饲料的制备
        2.2.3 鼠李糖乳杆菌灌胃液的制备
        2.2.4 大鼠动物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2.5 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
        2.2.6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2.7 大鼠血液免疫指标的测定
        2.2.8 大鼠肝脏、肾脏抗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2.2.9 大鼠肝脏、肾脏的HE染色
        2.2.10 大鼠肝脏、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
        2.2.11 小鼠动物实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2.2.12 通过16SrRNA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
        2.2.13 小鼠血液中肠道免疫指标的测定
        2.2.14 小鼠结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测定
        2.2.15 小鼠肠道的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的测定
        2.2.1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免疫动物实验结果
        3.1.1 大鼠体重的变化
        3.1.2 大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1.3 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
        3.1.4 大鼠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3.2 大鼠靶器官动物实验结果
        3.2.1 大鼠肝脏、肾脏指数的影响
        3.2.2 大鼠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
        3.2.3 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3.2.4 大鼠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3.2.5 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2.6 大鼠肝脏、肾脏HE染色的结果
        3.2.7 鼠李糖乳杆菌对大鼠肝脏、肾脏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影响
    3.3 小鼠肠道稳态及肠免疫研究
        3.3.1 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3.3.2 小鼠血清中肠道屏障和通透性指标的影响
        3.3.3 小鼠结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3.3.4 小鼠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摄入形式的鼠李糖乳杆菌对AFB1中毒大鼠内脏损伤及血液免疫的影响
    4.2 鼠李糖乳杆菌干预对AFB1中毒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紫外光降解硝酸盐及亚硝胺-量子点增敏化学发光机理及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基于碳量子点的紫外光降解-化学发光法检测水中硝酸盐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剂
        2.2.2 仪器
        2.2.3 CQDs的合成
        2.2.4 操作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QDs的选择
        2.3.2 CQDs的表征
        2.3.3 紫外降解条件优化
        2.3.4 化学发光条件优化
        2.3.5 方法的分析特性
        2.3.6 实际样品检测
    2.4 化学发光机理
        2.4.1 反应动力学曲线
        2.4.2 化学发光光谱
        2.4.3 紫外吸收光谱
        2.4.4 紫外吸收光谱
    2.5 小结
第3章 紫外光降解-碳点化学发光检测亚硝胺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CQDs的合成
        3.2.4 操作流程
        3.2.5 样品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QDs的表征
        3.3.2 紫外降解条件优化
        3.3.3 化学发光条件优化
        3.3.4 方法的分析特性
        3.3.5 实际样品检测
        3.3.6 离子干扰实验
    3.4 化学发光机制
        3.4.1 反应动力学曲线
        3.4.2 化学发光光谱
        3.4.3自由基捕获实验
        3.4.4 紫外吸收光谱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第5章 本课题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K2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色谱条件
        2.2.2 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4 稳定性实验
        2.2.5 精密度实验
        2.2.6 加标回收率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色谱图结果分析
    3.2 线性关系
    3.3 稳定性
    3.4精密度
    3.5检出限
    3.6 加标回收率
4 结论与讨论

(8)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营养素补充制剂中维生素K2(MK-7)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样品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方法比较研究
        1.2.2 色谱条件选择
        1.2.2. 1 流动相选择
        1.2.2. 2 流动相中锌离子浓度对衍生反应的影响实验
        1.2.2. 3 流动相中醋酸浓度对衍生反应的影响实验
        1.2.2. 4 色谱柱温度控制
        1.2.3 前处理方法选择
        1.2.3. 1 提取方法选择
        1.2.3. 2 提取时间选择
        1.2.4 方法学验证实验
        1.2.4. 1 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
        1.2.4. 2 方法重复性实验
        1.2.4. 3 方法准确度实验
    1.3 样品测定
        1.3.1 标准品储备液的配制
        1.3.2 标准中间使用液的配制
        1.3.3 试样制备
        1.3.4 实际样品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方法优化
    2.2 色谱条件优化
        2.2.1 不同流动相样品色谱图
        2.2.2 流动相中锌离子浓度和醋酸浓度对衍生反应的影响
        2.2.3 色谱柱温度控制实验结果
    2.3 前处理方法优化
        2.3.1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
        2.3.2 不同提取时间测定
    2.4 方法学验证实验
        2.4.1 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
        2.4.2 方法重复性实验
        2.4.3 方法准确度实验
    2.5 样品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3 结论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组分配方含维生素K2制剂中七烯甲萘醌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药
        2.1.1 实验仪器
        2.1.2 样品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配制
        2.2.2 样品前处理
        2.2.3 色谱条件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优化
        3.1.1 提取溶剂选择
        3.1.2 前处理优化
    3.2 方法线性范围及定量限
    3.3 精密度、稳定性与重复性实验
    3.4 加样回收实验
    3.5 实际样品的含量测定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10)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3.2 样品制备、提取及测定
        1.3.3 色谱条件
        1.3.4 质谱条件
        1.3.5 定性、定量及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2.2 洗脱溶液优化
    2.3 色谱条件优化
    2.4 质谱条件优化
    2.5 方法的线性范围、定量限及检出限
    2.6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2.7 实际样品检测
3 讨论

四、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K1(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七烯甲萘醌[J]. 程岁寒,覃先武,朱金玲,潘存锋,张海波,张彦. 化学分析计量, 2021(12)
  • [2]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J]. 许强,孟凡达,王轶鹏,张志涛,王玮,王郡甫.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1(07)
  • [3]血液中维生素K1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贾永娟,倪君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6)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含量[J]. 孔凡华,郭倩,白沙沙,徐佳佳,李东,王竹,张雪松,崔亚娟. 食品工业科技, 2021(04)
  • [5]LGG对AFB1暴露鼠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 张居典.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6]紫外光降解硝酸盐及亚硝胺-量子点增敏化学发光机理及新方法研究[D]. 韩英子. 南昌大学, 2020(08)
  • [7]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K2的含量[J]. 黄迪麟,李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0)
  • [8]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营养素补充制剂中维生素K2(MK-7)的含量[J]. 孙晓菲,章秀梅,高玉静,邱洁,刘欣,李帅,张琨.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6)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组分配方含维生素K2制剂中七烯甲萘醌的含量[J]. 王颖,黄丽娟,黄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7)
  • [10]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菜薹中反式维生素K1含量[J]. 徐月清,汪丹丹,杨瑞楠,戚欣,马飞,王秀嫔,张奇,张良晓,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06)

标签:;  ;  ;  ;  ;  

HPLC柱后衍生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