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全球化战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全球化战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一、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范媛媛[1](2021)在《2010年以来中韩电影“翻拍”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许波[2](2020)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形象在西方社会的出现可追溯到1250年前后。在中世纪晚期,《马可·波罗游记》(约1298)这部作品中所描绘的“大汗的大陆”形象影响深远,成为西方社会对于当时神秘东方中国集体记忆的想象范本。地大物博、城市繁荣、财富丰沛……的中国形象由此在西方社会被传奇性地塑造成人间天堂。然而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却因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影作为最受大众喜爱的文化传播艺术形式,成为了美国描述和塑造中国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其中的代表当数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作品,其所刻画的中国形象多变。好莱坞及其制作的电影作品所具有工具性、宣传性、统治性自20世纪伊始(约20年代)开始逐步引起美国政府关注,随后日益成为美国国家形象的使者和政府宣传的一种主要工具、策略。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作品中时常出现,并伴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特征。本文在深入分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问题时,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是如何生成的。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作为一种有关西方社会的“文化他者”是如何产生、生产与塑造的。二、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的话语传统是如何延续的,而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变化又是因何引发。从而揭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在历史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稳定性文化程式。三、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下是如何运作的。以此揭示出它不但在西方现代性观念体系中诠释中国形象的意义,而且将中国形象置于一种好莱坞的强权话语体系之中,以此彰显美国的文化霸权。所以在欣赏融入中国元素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作品过程中,中国观众有必要抽丝剥茧地将好莱坞电影作品镜头下潜在性的中国形象看清;通过对比、梳理20世纪至21世纪好莱坞电影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特色,可以对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变化的原因与本质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判,有助于将美国文化霸权的目的与策略、措施看清,对认清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全球格局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文化的全球竞争力展开全面反思。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就研究背景、价值意义及研究现状、方法进行阐述。第一章从意识形态角度切入,深层次分析了基于好莱坞电影西方视角下的他者“中国形象”的历史成因及定型化内因。第二章系统性分析了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建构资源;从题材故事、文化符号、影人资源、自然人文景观四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述。第三章从人物形象、符号拟人形象、场域、空间及景观形象整体性描述了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构成样貌及特征。第四章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及艺术因素角度深入分析了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通过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反观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如何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电影产业经验,以求在本国电影中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输出优秀的中国文化。

尹葰嫣[3](2020)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演变的卡通化美学原则辨析》文中提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自其诞生以来,就并非是纯粹的艺术摇篮产物,它包含着商业性介入的整体必然性。美国好莱坞电影在早期通过专利权案、镍币影院、明星制度、大制片厂制度等一系列原初性基垫,到新好莱坞时期电影小子派在新浪潮冲击下的崛起,再到数字好莱坞时期对“常规—超常规”类型系统的建构,好莱坞一直试图在电影中将商业性与艺术性进行更好的整合。超级英雄电影作为世纪末世界文化思潮整体进入后现代主义嬗变阶段且人类影像媒介发生重大改变的产物,是数字好莱坞中延续性最强、延展力最大、生命力最旺盛的超常规类型电影。而漫威娱乐公司作为生产超级英雄电影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公司,在其自身影片产出与发展的50多年路径中,已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道路中探索出了独具自身机制特点的最佳商业美学原则。随着数字化电影技术与观众观影口味的不断提升与变化,自1994年《狮子王》的成功拍摄开启了卡通大片类型的门径以来,卡通影像再次进入到主流电影类型的视野中,并在与真人影像结合后衍生为统摄创作与审美的卡通化美学原则。这一原则在超级英雄电影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维度的发展中都映现了其生成肌理。纵观漫威娱乐公司的影片发展时间线,不难看出2008年的《钢铁侠》为整个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十多年发展征程写下了有力的起笔,而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则作为阶段性电影棋局中最后一部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可视为上个创作阶段的终章和总结,也是下个创作阶段的启示和榜样。本文将以2008年至2019年出现的22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为具体研究对象,秉持开放历史观对影片文本出现前对其造成极大影响的卡通大片的类型衍变态势及原漫画IP文本进行剖析,对其卡通化美学原则进行科学的细分,使原有研究成果得到扩展和补充,以解决卡通化美学原则的定义,分析卡通化美学原则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创制中的作用,具体分析这一原则的来由、内涵、特征以及文本化的美学效果的银幕呈现。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从历史溯源出发对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从漫画生成到动画改编再到真人电影的跨界流变进行耙梳。第三部分,从类型的整体性与系统化角度出发对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类型体系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对类型程式、主要类型元素及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英雄性作出辨析,对其类型格局及其类型学特征进行界定和划分。第四部分,重点辨析卡通化美学原则的历史生成与理论阐释,厘清真人影像与卡通化结合的时间线与过程,以及卡通大片化使得卡通化美学原则成为类型建构与审美呈现的内在依据。第五部分,对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创作中卡通化美学原则的运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其叙事设计与情节结构,奇观营造与风格建构。

易颖[4](2019)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合拍”之路研究 ——基于中美合拍片(2012-2018)的内容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2012年之后上映的中美合拍片为研究对象,探索中美合拍片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中美合拍片在2012年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源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电影工业升级和电影国际化的需求。中美合拍片由于拥有中美两国的国籍身份,相比于纯国产片更容易进入全球电影市场。相比于2012年之前以独立电影和国有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的情况,2012年之后中美合拍片不仅在数量上增多,在类型上也更加多样。最重要的是,国内民营影视公司开始了市场化的中国电影“国际化”之路。通过对电影内容的分析,以及《长城》和《白蛇:缘起》这两部电影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中美合拍片还存在着“产业政策支持不足”、“经济目的与文化目的相对脱节”、“文化衡量标准模糊不清”、“选择的中国元素相对传统”的问题,对此需要在政策上制定支持政策以及详细的文化测试标准,在市场层面鼓励中国影视公司“走出去”,在内容层面挖掘本土流行文化。而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市场操作层面,可以借鉴欧洲和好莱坞的经验。

王亮[5](2018)在《商业交互文本的美学实践 ——高概念电影研究》文中认为高概念是好莱坞的一种程式化的电影生产模式,是以引人关注的噱头、简洁的情节主轴和明晰的主题、高度的视听冲击力、明星等元素追求最大多数观众及充分的市场营销能力的商业叙事策略。而高概念电影则是在这种策略和模式下所生产出来的影片。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高概念电影日趋成熟,成为目前好莱坞电影生产的主流程式,更为其在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先地位保驾护航。本论文对高概念电影的形成过程、定义、特征、叙事模式、意识形态构建功能以及创作和接受范式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高概念电影的形成首先是电影受自身内部的商业、技术和文化等本质属性规范和约束的结果。电影与生俱来的商业属性加上好莱坞的趋利本性决定了高概念电影市场导向的生产宗旨;技术的发展为高概念电影走向奇观化和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消费主义、视觉文化的兴起则是高概念电影能够大行其道的生存土壤。其次,二战之后至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等外部因素则是催生高概念电影的直接原因。迫于经济压力上升以及新的娱乐形式的出现、电影观众群体的迭代,电影业不得不对制片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调整,其产品市场也由北美拓展到了全世界。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一种能快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电影艺术形式很有必要,既容易占据市场又可以在电影、电视、游乐设施、电子游戏等领域共同分享概念和影像艺术的高概念电影便应运而生了。高概念电影沿袭与继承了好莱坞影史上的类型电影及“重磅炸弹”电影的制作理念和模式,同时又有区别于前二者的特征。由于高概念电影更加强调与市场营销的紧密联系,其更加重视图像中心的奇观叙事,更加追求主题浅显集中、情节简单明了、叙述直白清晰的叙述有效性。同时以独特创意吸引观众注意力,加强明星与电影作品的契合度保障产品的差异性,将电影产品与文化、娱乐产品进行整合营销,全方位开发利润增长点。借由电影文本之间以及电影文本与小说、漫画、电子游戏等其他形式文本之间相互指涉的互文性生产大量的续集、系列电影或衍生电影,建立品牌效应,维持长期的盈利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概念电影是对经典好莱坞电影在叙事和审美表达层面的强化。在表层意义场的故事元素层面,高概念电影为确保其能够在全球市场畅行无阻,最大程度地降低文化折扣,倾向于表现能够在不同文化、民族的受众中引起共鸣的通约性主题。传统叙事作品中的成长母题、爱情母题、寻找母题、复仇母题等都是高概念电影中常见的主题。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了适应观众与日俱增的新、奇、特的观影需求,高概念电影越来越倾向于将传统创作主题进行非现实化的包装。在故事结构方面,高概念电影仍遵循传统的因果律,并对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三幕式结构进行了强化。高概念电影的人物一般是鲜明清晰的,较少出现难以捉摸的性格或飘忽不定的情绪变化。着力表现人物的外部动作,人物动机明确,具有一致性。人物设置基本遵循几种基本的角色功能定位。高概念电影主要通过表层意义场的奇观效果来吸引观众,相对来说高概念电影的深层意义场相对羸弱,这也是一般认为高概念电影比较浅薄的原因。但高概念电影也能通过溢出与断裂、测绘与建构等时空符号的规划与设置,创造生动且丰富的银幕形象,从而激发观众的二度审美。高概念电影在向全世界观众提供声色俱全的顶级娱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承担着意识形态输出的功能,通过形象化传播,将意识形态表达融入影像之中。特别是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高度异质性的移民社会来说,高概念电影在建构主流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中最典型的包括个人英雄主义与强者崇拜、鼓吹民主自由的同时又对强权政治秋波暗送以及家庭至上的伦理价值观等。另外,尽管近年来高概念电影越来越走向非现实化,但它仍极度紧张地保持着对现实的高度敏感与关注,并极为敏捷又颇具匠心地调整着其经营与叙事策略。既满足大众的观影愉悦,同时又传达西方的主流价值观,通过虚构的故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做出回应。但这种现实回应的旨归是遮蔽与抚慰,而非揭露与质询。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给出想象性的解决方案而达到遮蔽现实、抚慰社会主体的焦虑情绪的功能。而在好莱坞高概念电影中,男性中心、白人中心与人类中心的倾向清晰可见,女性、有色人种和自然一般以“他者”形象出现,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高概念电影的产生、发展与成熟离不开电影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数字技术对于电影制作领域的全方位介入,则使得高度商业化、奇观化、突出“概念”的高概念电影如虎添翼。数字技术强化了高概念电影的奇观修辞,使英雄情结更加弥散,也带来了更加精致的影像。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消费主义语境中数字影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电影艺术越发屈从于资本逻辑,影像生产的拟真化使得人们越来越陷入“失真”状态、“真实”变得愈发难以把握,电影对数字技术的依赖使得全球化越来越近似“美国化”等等,都是需要警惕的。最后,高概念电影策略不是一个封闭固化的系统,而是根据市场动向、产业发展而适时调整,因此高概念电影仍然处于变动不居的发展之中。也正因为我们对高概念策略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造成了部分高概念电影过度渲染“概念”而故事乏力、滥用奇观而忽视叙事、过度依靠互文生产而原创不足等误区。相信随着对高概念电影的理解的深入、电影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中国电影产业会建立一套符合发展现状的营销体系与生产模式,走出自己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王魏[6](2017)在《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二十年》文中研究指明自1994年第一部分账影片《亡命天涯》在我国放映以来,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进口分账影片见证并亲身参与到中国电影从自我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参与到全球电影市场竞争的全过程。进口分账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环境、电影生产机制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二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的重大历史事件、政策变迁、社会反响,及其与中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性等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总结,探讨进口分账影片对中国电影产业格局、电影观念、电影机制的深刻影响,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谋求做大做强本土电影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回顾外国影片在中国放映的历史、进口影片的政治转向、进口分账影片的出现,以及8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开发。第二章是关于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的二十年历程及政策演变。本章以时间为经、以政策演变为纬,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将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将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电影体制变革相结合,探究进口分账影片进入中国的历史。并且回答以下问题:发生这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是什么?其中的关键点和特征是什么?以及电影引进制度同整个社会、电影业的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什么?第三章以进口分账影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章在梳理了20年间进口分账影片国别、内容的基础上,对进口分账大片进行类型与主题归类,通过票房分析、文本分析等,分析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受欢迎的类型和主题,并探讨其中所隐含的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精神,以及在影片中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除了好莱坞影片外,本章还会对进口分账影片中的亚洲电影、欧洲电影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引进过程中的政策、文本、意识形态等影响因素。第四章进口分账影片对中国电影格局的深刻影响。进口分账影片是中国电影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的催化剂,培育、提高、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方式、观影心态、观影口味,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模式、生产观念、发行方式、营销策略,全面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当然,我们在看到进口分账影片对我国电影产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囿于进口分账影片强大的意识形态属性,在进入大陆市场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入侵,继而诱发文化隐忧和产业危机。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到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分账影片已经走过了23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3年当中,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人经历了恐慌、迎战、适应、调整,乃至协同联动的过程,这种“与狼共舞”的姿态,既是中国电影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仅仅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未来进口分账影片的引入数量和质量只会愈发提升,留给中国电影人的课题还远远未曾结束。

李彤[7](2016)在《文化传播:中国好莱坞电影研究十五年回顾》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回顾2001—2015年间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关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的文献,运用小型语料库统计分析历年数据,探究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内容与路径,揭示美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特点。这一特点即在于通过类型电影和高科技,借助电影文化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也需要借助西方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

王誉俊[8](2016)在《国际眼光:电影的内容分级之于华莱坞的可持续发展》文中认为本文是在内容分级视角下,对华莱坞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一个健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的运营依托于资源、市场和文化等几大区块的协同合作;拥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业,不会以牺牲人类福祉为代价去挑战产业增长的极限。就电影产业而言,艺术发展、社会责任、价值观导向等与产业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时代中的商业发展、文化传播战略一样重要。从中国入世到华莱坞的产业化定性,崛起的华莱坞电影产业和充满生机与张力的华莱坞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电影舞台上的新聚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华莱坞电影产业的研究,主要是从对包括院线扩展、票房井喷等数字增长的畅想来抒发对华莱坞电影发展的期待,而相对较少的从这些正面的文本中分析其中可能存在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深层问题:电影内容分级制度的缺失对可持续化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华莱坞产业,从而论证电影的内容分级是提升电影产业竞争实力的必要条件。本文着眼于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逻辑带出的四个方面影响进行分析:内容分级与电影的生产和资源配置、内容分级与电影的消费和使用、内容分级与消费市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内容分级与电影产业的道德与政治职责。具体来说,本文围绕下述问题展开:为什么认为电影内容分级制度的施行才是华莱坞电影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前提?华莱坞的内容分级之于华莱坞电影产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例如六代导演)、物质资本(例如市场规避风险的生产举措)和意识形态的表述(例如动画类别的细分)等来推动华莱坞电影的"走出去"战略,从而有助于华莱坞文化的可持续化发展,建设更好的华莱坞国际形象。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文主要从对华莱坞和国际上的产业发展相关的文本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模式。这项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两部分:第一,助力于华莱坞理论拼图的收集,理解当前电影产业环境对华莱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第二,本研究深度挖掘了内容分级与可持续发展电影产业之间的互利互惠表现及互相制约的因素,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部门的有关电影法律法规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性意见。

苏兴莎[9](2016)在《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与好莱坞电影关系密切。好莱坞电影集商业和文化两种属性于一身,它不仅参与了美国价值观的塑造,也参与了美国价值观的传播,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已有一定研究,但目前鲜有对这一课题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本文以相关史实资料和电影文本为基础,结合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述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在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中的作用,并总结可为中国电影借鉴的经验。论文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指出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对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发现其中有待丰富的研究空间,阐释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第二部分,论文的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是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演进。美国历史是好莱坞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好莱坞电影从不同侧面、多种角度折射着美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并展现着其时代关注。当今,新媒体蓬勃发展、文化产业融合成长,好莱坞电影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媒体对于电影业如同一把“双刃剑”,加之其单向输出的特点,好莱坞电影面临着新挑战。第二章剖析了好莱坞电影的类型和文化内涵。好莱坞有着丰富的类型片传统,在不同的划分标准下,好莱坞电影的类型也多种多样。现实中,好莱坞不同类型片中所阐释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在西部片中,我们既可窥见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又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个人英雄主义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在恐怖片、惊悚片和动作片等类型片中,常涉及暴力、性和享乐等潜在的负面元素,这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第三章阐释好莱坞机制。好莱坞机制是一种兼有多维性和灵活性的独特运作模式。首先,好莱坞电影专业灵活的制作与生产机制历经考验,满足了不同时期影业发展的需求,是好莱坞电影制作和能产性层面的有力保证。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好莱坞在全球市场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正在从美国的好莱坞变成世界的好莱坞。好莱坞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其成功策略备受关注。其次,奥斯卡奖寻求商业、艺术和政治间的微妙平衡,好莱坞与美国政府在互动中实现了共赢。由于奥斯卡奖和美国政府的助力,好莱坞实现了其影像的全球性扩张,把美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销到全球各地。第四章分析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价值观的塑造。美国价值观的形成与美国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在多元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兼容多民族特征,同时也是深受北美大陆自然人文环境影响的一种价值理念体系。美国梦是好莱坞电影展现的重要主题,镜像中的美国梦彰显了美国人乐观、进取、开拓创新的民族性格,有效建构和表达了各式美国价值观念,并在现实中极具教化影响力。美国电影与价值观是相辅相成,互相构建的关系。美国主流价值观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第五章探讨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价值观的传播。在美国价值观众多的传播渠道中,好莱坞电影成效卓着,是传播美国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好莱坞利用跨民族、跨国界的题材,吸纳其中优秀素材的养分,然后用其纯熟的制作手法和美式思维来包装电影并将其推向世界;这种“拷贝”策略获得了商业利益和美国文化传播力的双赢。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很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立和冲突,好莱坞电影在海外受到或多或少的抵制,但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价值观的传播作用依然是无可替代的。第三部分,结论。主要概括了好莱坞电影塑造和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成功模式,分析了几点好莱坞电影可为中国电影借鉴的成功之道:1.内容为王:讲述美国成功的故事。2.全球取材,世界共享。3.创新驱动的产业和文化机制。

孙坤赫[10](2016)在《未来中美电影竞争本土策略初探》文中认为电影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就意识到电影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更是宣传美国政治、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扩大其国际经济影响力的重要工具。通过电影可以将美国文化观念植根于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意识中,甚至消融他国本身所具备的传统和文化,并推动其与美国价值观念的交汇和融合,最终实现美国全球化。对于好莱坞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就是其发展的“新阵地”,因此美国电影用尽一切努力要进入并占据中国电影市场。虽然中国电影设立了配额限制、发行限制等障碍,但是美国屡屡突破界限。好莱坞对全球的覆盖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强势进入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使得中国电影必须要有相应的对抗策略。

二、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价值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1、东方主义
        2、他者
        3、定型化形象
第一章 好莱坞强权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好莱坞强权与意识形态
        一、后殖民主义下的好莱坞霸权
        二、意识形态差异下的中国形象丑化
    第二节 政治与种族:东西方权力的再现
        一、种族歧视的外露
        二、政治因素的延伸
    第三节 他者拯救:中国苦难与西方救赎
        一、中国苦难
        二、西方救赎
第二章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资源利用
    第一节 中国题材故事:西方化表述的中国故事
        一、经典改编
        二、原创性电影作品
    第二节 中国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借用与再造
        一、中国服饰
        二、中国图案
        三、中国饮食
        四、中国物件
    第三节 中国自然人文景观:地域空间及环境景观
        一、自然景观:贫瘠大地与奇幻仙境
        二、人文景观:异域东方与东方文明
第三章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一、1894—1937:丑陋怪诞的中国人物形象
        二、1937—1945:淳朴坚强的中国人物形象
        三、1945—1972:红色邪恶的中国人物形象
        四、1972—1999:东方功夫的中国人物形象
        五、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重塑
    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符号拟人形象
        一、“龙”符号形象
        二、功夫熊猫形象
    第三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场域、空间、景观形象
        一、香格里拉:西方想象的田园牧歌式伊甸园
        二、唐人街、鸦片馆:地狱的想象与描绘
        三、上海:东方情调的遐想地
        四、香港、北京: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都市
第四章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建构变因
    第一节 政治因素:角逐与对抗——充满变数的中美外交关系
        一、清政府时期至民国初期——“他者”的自我想象
        二、二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初期——基于政治利益的丑化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初期——政治需求的中国形象变化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成熟期——中国形象的正常化
    第二节 经济因素:资本与市场——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企图
        一、借用中国资源,提升电影的资本聚集效应
        二、拓展中国电影市场,提高整体票房收益
    第三节 艺术因素:套路与定型——好莱坞电影创作思维定式
        一、美国英雄主义套路
        二、好莱坞电影自身定型化的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参考影片
作者简介
致谢

(3)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演变的卡通化美学原则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意义与创新点
        一、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创新点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一、新好莱坞—数字好莱坞研究现状
        二、超级英雄电影研究现状
        三、漫威相关漫画、卡通、动画研究现状
        四、卡通化研究现状
        五、跨媒介研究现状
        六、研究现状总结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目的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定义
        一、电影美学原则的定义
        二、卡通化美学原则的定义
第一章 漫威连环漫画的历时性演进
    第一节 黄金时代:从《漫威漫书》到《漫威神奇漫画》的超级英雄初现
    第二节 超级英雄的缺失与激活——后黄金时代创作重心的偏移
    第三节 超级英雄的回归——全明星战队的产生
    第四节 现代—后现代:漫威再创作的形式嬗变
    章节小结
第二章 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现象概述
    第一节 自绘本至动画:漫威载体及策略的调整
        一、漫威产业重组与合并(1961-1996)
        二、漫威动画的生产策略调整(1980-1996)
    第二节 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呈现
        一、漫威真人电影的初涉期(1944-1990)
        二、漫威破产危机下的版权出售期(1998-2004)
        三、独立出品与发行计划的实施期(2005-2008)
        四、迪士尼工业生产注入期(2009-2019)
    章节小结
第三章 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类型格局及其类型特征
    第一节 格局语境:好莱坞常规—超常规类型系统
        一、好莱坞常规类型系统
        二、好莱坞超常规类型系统
    第二节 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类型学解析
        一、类型电影与类型程式的界定
        二、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类型程式
        (一)“正义——邪恶”力量的对抗轴线
        (二)超级英雄漫画的已有IP改编
        三、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核心类型元素
    章节小结
第四章 卡通化美学原则的生成与阐释
    第一节 卡通化作为美学原则的历史生成
        一、真人影像与卡通大片的同文本结合历程
        二、媒介选择转向:卡通成人化与大片化
    第二节 卡通化美学原则的理论阐释
        一、卡通化美学原则的定义
        二、卡通化美学原则的三大法则
        (一)吸引力法则
        (二)趣味性法则
        (三)多重简略性法则
    章节小结
第五章 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卡通化美学原则”的银幕呈现
    第一节 叙事设计与情节结构
        一、跳跃式情节结构
        二、超文本宇宙时空
        三、卡通化人物造型
        (一)《美国队长》系列的经典人物塑造
        (二)蜘蛛侠与《蜘蛛侠:英雄归来》
        四、叙事情节的奇幻性与审美想象的奇观化调和
        (一)《无敌浩克》的奇观变身
        (二)东方文化的奇观性浸染——《奇异博士》系列
    第二节 奇观营造与风格建构
        一、强化的连续性
        (一)《蚁人1》到《蚁人2:黄蜂女现身》
        (二)《雷神》系列:北欧传奇
        二、简化的整体性
        三、单一性审美表现与普适价值的二元化对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合拍”之路研究 ——基于中美合拍片(2012-2018)的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概念厘清
        1.1.1 电影的“国籍”问题
        1.1.2 “华语电影”与“中国电影”
        1.1.3 “国产电影”与“准国产电影”
    1.2 研究背景
        1.2.1 现实背景
        1.2.2 理论背景
    1.3 文献综述
        1.3.1 合拍片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中美合拍片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中美合拍片的发展历程
    2.1 初兴探索期(2000 年之前)
    2.2 曲折发展期(2000 年——2012 年)
    2.3 重新探索期(2012 年——至今)
    2.4 中美合拍片在中国电影产业的位置
        2.4.1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类型化
        2.4.2 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渠道
        2.4.3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的中国策略
        2.4.4 国际联合制片(合拍片)的作用
3 2012年之后中美合拍片的情况分析
    3.1 “走不出去”的中美合拍片
    3.2 “走出去”的中美合拍片
        3.2.1 中美合拍片的“走出去”因子
        3.2.1.1 类型移植
        3.2.1.2 中国元素的文化迁移
    3.3 中美合拍片的典型文本——《长城》
        3.3.1 《长城》的制作背景
        3.3.2 电影《长城》的文本问题
        3.3.2.1 人物塑造单薄
        3.3.2.2 中国文化符号堆砌
        3.3.2.3 核心意象失焦
    3.4 《白蛇:缘起》:跨国融资背景下的“全球本土化”电影
        3.4.1 本土化制作
        3.4.1.1 团队本土化
        3.4.1.2 内容本土化
        3.4.2 国际化叙事
        3.4.2.1 符合观众心理的现代化改编
        3.4.2.2 贴合商业电影节奏的叙事
        3.4.3《白蛇:缘起》的意义
4 好莱坞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合拍经验
    4.1 好莱坞全球化策略的借鉴意义
        4.1.1 宏观层面:与政府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4.1.2 市场层面:通过国际投融资分担风险
        4.1.3 微观层面: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
        4.1.3.1 选择具有普世性的电影题材
        4.1.3.2 兼容性文化理念
        4.1.3.3 实现本土文化产品的文化转换和对接
    4.2 欧洲部分国家的合拍策略
        4.2.1 英国: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4.2.2 法国:多方合作扩大影响
5 反思与建议
    5.1 中美合拍片现阶段的问题
        5.1.1 政策层面:产业政策支持不足,文化衡量标准模糊不清
        5.1.2 市场层面:经济目的与文化目标相对脱节
        5.1.3 内容层面:选择的“中国元素”相对传统
    5.2 对中美合拍片的建议
        5.2.1 政策方面:制定配套支持政策以及详细的文化测试标准
        5.2.2 市场层面,鼓励中国影视公司“走出去”
        5.2.3 内容层面:挖掘本土流行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商业交互文本的美学实践 ——高概念电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电影工业发展与高概念电影形成
    第一节 “高概念”与高概念电影
        一、“高概念”的提出
        二、“高概念”的发展与重释
    第二节 电影的本质属性:高概念电影形成的内部因素
        一、当代电影商业属性的强化
        二、技术属性的充分开掘利用
        三、视觉文化勃兴的推波助澜
    第三节 电影工业的结构性变化:高概念电影兴起的外部因素
        一、制片模式横向化
        二、娱乐形式多元化
        三、经营方式协同化
        四、观众群体低龄化
        五、产品市场全球化
    第四节 高概念电影对类型电影的继承与突破
        一、反馈流程——类型电影的生成机制
        二、泛类型化——高概念电影的类型特征
        三、题材同质——高概念电影的类型趋向
第二章 高概念电影的基本特征与商业属性
    第一节 视效奇观性
        一、电影的发明与视觉文化转向
        二、高概念电影的视觉奇观策略
        三、奇观叙事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 叙述精简化
        一、主题浅显集中
        二、情节简洁明了
        三、叙述直白清晰
    第三节 市场中心性
        一、独特创意吸引观众注意力
        二、明星契合保障产品差异性
        三、整合营销开发利润增长点
        四、互文生产建立品牌影响力
第三章 高概念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审美表达
    第一节 高概念电影的表层意义场:故事元素
        一、主题定位:传统母题与当代的非现实变奏
        二、结构框架:因果律原则与传统结构的加强
        三、角色塑造:清晰明确的角色功能与成长弧
    第二节 高概念电影的深层意义场:时空结构
        一、溢出与断裂:高概念电影的时间符号规划
        二、测绘与建构:高概念电影的空间符号设置
第四章 高概念电影的意识形态建构与形象化传播
    第一节 高概念电影对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一、个人英雄主义与强者崇拜
        二、民主自由与强权政治的缜密缝合
        三、家庭至上的伦理价值观
    第二节 高概念电影对现实的显影与遮蔽
        一、高概念电影的现实指涉:现实问题的游戏化呈现
        二、高概念电影的梦幻功能:现实问题的非常规性解决
    第三节 高概念电影中的“他者”形象
        一、父权主导与作为“他者”的女性
        二、白人中心主义与作为“他者”的有色人种
        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主义与作为“他者”的自然
第五章 数字化时代高概念电影的创作与审美接受
    第一节 高概念电影中艺术与技术的互动
        一、电影技术:电影叙事的根本前提
        二、数字技术:高概念电影成熟的关键动力
    第二节 数字技术对高概念电影创作的影响
        一、奇观修辞的强化
        二、超验英雄的建构
        三、影像表达精致化
    第三节 消费主义语境中的高概念电影数字影像
        一、资本逻辑:高概念电影数字影像的“原罪烙印”
        二、虚拟真实:高概念电影数字影像的“认同迷途”
        三、文化融合:高概念电影数字影像的“全球化”
结语
    一、“高概念”作为商业制作模式的开放性
    二、高概念电影的“局限性”辨析
    三、高概念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二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进口电影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早期西方电影的输入(1896-1949)
    第二节 进口影片的政治转向(1949—1978)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电影市场的有序开放(1978-1993)
    第四节 8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开发
第二章 进口分账影片的二十余年历程
    第一节 “大片”登陆中国(1994-2000 年)
        一、《亡命天涯》开启分账模式
        二、“大片”与市场的有限开放
    第二节 WTO签署与进口分账影片的大举进入(2001—2011)
        一、WTO协议的签署与本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二、WTO框架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结构调整
    第三节 “中美电影协议”的签署与分账市场的拓展(2012——)
        一、“中美电影协议”与进口分账影片
        二、“中美电影协议”带来的影响
第三章 进口分账影片分析
    第一节 好莱坞分账影片分析
        一、好莱坞分账影片的类型建构
        二、美国精神的借船出海
        三、好莱坞电影顺应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
    第二节 非好莱坞分账大片分析
        一、亚洲地区的地缘优势
        二、欧洲地区的联合制作
第四章 进口分账影片对我国电影格局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电影观念的革新与体制机制的建立
        一、商业体系的整体推进
        二、叙事手法的多元创新
        三、国际话语的适度表达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
        一、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
        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壮大文化软实力
结语
附录
    1994年-2016年进口分账影片篇目
    进口分账影片票房前 50(截止至 2016 年)
    内地总票房排名前 100 的影片(截止至 2016 年)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7)文化传播:中国好莱坞电影研究十五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现状
二、研究概述
    (一) 研究的准备与流程
        1. 研究准备
        2. 研究流程
    (二)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研究的思路
        2. 研究的方法
    (三) 文献样本选择
        1. 期刊文献
        2. 硕博论文
        3. 其他
三、中国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研究
    (一) 总体特点
        1. 文献的总体特点
        2. 文献的学科分布
    (二) 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的总体特点
        1.2001—2005年的特点
        2.2006—2010年的特点
        3.2011—2015年的特点
四、结论

(8)国际眼光:电影的内容分级之于华莱坞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内容分级何以重要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思路、体系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华莱坞研究的现状
    2.2 可持续发展概述
    2.3 华莱坞电影产业研究的国际视野
    2.4 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华莱坞电影生态
    2.5 本章小结
3. 内容分级与电影的生产和资源配置
    3.1 内容分级的形成与发展
    3.2 内容分级影响电影生产的机制分析
    3.3 电影的资源配置的作用路径
    3.4 规避风险的生产和资源配置的文本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内容分级与电影的消费和使用
    4.1 内容分级对电影消费和使用的影响
    4.2 访谈:全球语境下的电影消费
    4.3 内容分级与电影票房的文本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内容分级与消费市场的精神文明建设
    5.1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5.2 电影可持续发展的主体:电影内容
    5.3 多元内容的分级探讨的文本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内容分级与电影产业的道德与政治职责
    6.1 内容分级与产业道德
    6.2 内容分级与政治职责的关系
    6.3 电影的道德与艺术创作的文本分析
    6.4 电影的教育与警示意义的文本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内容分级之于华莱坞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2 研究限制与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文章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电影初创期(1891-1931)
        二、经典好莱坞时期(1932-1966)
        三、新好莱坞时期(1967-1989)
        四、当代好莱坞时期(1990年以后)
    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的历史塑造与时代关注
        一、好莱坞电影的历史塑造
        二、好莱坞电影的时代关注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好莱坞电影面临的挑战
        一、观影方式改变带来的挑战
        二、单向式输出带来的挑战
    小结
第二章 好莱坞电影的类型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分类
        一、电影类型
        二、好莱坞电影类型划分
        三、不同类型好莱坞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正能量”:以西部片为例
        一、西部片中的传统英雄
        二、西部片中的当代英雄
        三、美国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变迁
    第三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负面元素:暴力、性与享乐主义
        一、血腥的暴力
        二、泛滥成灾的性
        三、享乐的消费主义
    小结
第三章 好莱坞机制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的制作与生产机制
        一、大制片厂制与明星制
        二、独立电影
        三、数字好莱坞
    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策略
        一、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
        二、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的成功秘籍
    第三节 奥斯卡奖:竞争平台与精神殿堂
        一、奥斯卡奖的前世今生
        二、奥斯卡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
    第四节 好莱坞与美国政府的互动:共谋与双赢
        一、好莱坞与华盛顿的关系
        二、华盛顿对好莱坞的扶持
        三、好莱坞对华盛顿的回报
    小结
第四章 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
    第一节 美国价值观的形成与内涵
        一、价值观的定义
        二、美国价值观的内涵
        三、美国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与特点
    第二节 美国价值观的灵魂:美国梦
        一、美国梦
        二、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梦
        三、美国梦的吸引力
    第三节 案例分析:好莱坞经典影片对美国价值观的塑造
        一、历史题材片
        二、现实题材片
        三、动画题材片
        四、科幻题材片
        五、经典作品改编影片
    小结
第五章 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传播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价值观的传播
        一、美国价值观的传播历程:以民主观念为例
        二、好莱坞电影:美国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好莱坞电影与其他民族价值观的互动
    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的海外传播:潮流背后的抵制
        一、早期的抵制(1946年以前)
        二、冷战时代的抵制(1946-1990)
        三、后冷战时代的抵制(1990年以来)
    第三节 好莱坞电影:美国软实力的助推器
        一、软实力的概念
        二、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软实力建构
        三、好莱坞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四、好莱坞电影对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启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10)未来中美电影竞争本土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背景综述
        一、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
        二、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程
        三、好莱坞电影全球化战略
        四、中国电影发展现状
    第四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好莱坞电影与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程
    第一节 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处于工业领先水平
        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电影遭到压制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电影重新崛起
        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美国电影依托互联网进行第二次革命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程
        一、2001年之前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程
        二、2001年至今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现状
第二章 中国电影在中美电影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节 美国电影全球化下的中国战略
        一、利用美国的政治力量开辟道路
        二、直接投资、经营中国电影市场
        三、不断添加中国元素寻求文化认同
        四、多媒介形式培养潜在受众群体
    第二节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和复杂性
        一、中国电影产业起步晚、工业水平还不高
        二、与美国电影全面比赛进入“倒计时”
        三、美国电影无限制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弊端
    第三节 WTO框架下“中美电影协议”带来新的挑战
第三章 中国电影在中美电影竞争中具备自身优势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树立自信
    第二节 文化差异性更具亲和力
    第三节 中国电影存在高度话题性
    第四节 中国电影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第四章 中国应对中美电影竞争的本土化策略
    第一节 电影创作意义层面
        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阵地
        二、走出“中国式大片”之路
        三、推动中国电影类型化、多样化发展
        四、坚持电影人才发展战略
    第二节 电影资本层面
        一、创造轻松的投资环境
        二、把握中国电影高度话题性和社会性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年以来中韩电影“翻拍”现象研究[D]. 范媛媛. 上海大学, 2021
  • [2]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 许波.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3]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演变的卡通化美学原则辨析[D]. 尹葰嫣. 西南大学, 2020(01)
  • [4]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合拍”之路研究 ——基于中美合拍片(2012-2018)的内容分析[D]. 易颖.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5]商业交互文本的美学实践 ——高概念电影研究[D]. 王亮. 吉林大学, 2018(12)
  • [6]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二十年[D]. 王魏. 上海大学, 2017(05)
  • [7]文化传播:中国好莱坞电影研究十五年回顾[J]. 李彤. 肇庆学院学报, 2016(06)
  • [8]国际眼光:电影的内容分级之于华莱坞的可持续发展[D]. 王誉俊. 浙江大学, 2016(01)
  • [9]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D]. 苏兴莎. 吉林大学, 2016(08)
  • [10]未来中美电影竞争本土策略初探[D]. 孙坤赫.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11)

标签:;  ;  ;  ;  ;  

好莱坞全球化战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