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1,5-脱水葡糖醇的测定及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日红[1](2021)在《糖尿病患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慢性疾病以糖尿病较为常见,它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血糖指标超过正常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从而产生其他合并症,对病人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甚至会导致病人残疾,有的造成死亡。生物医学领域已经把确诊糖尿病病人的方法及诊治监测列为研究的重点。
熊家瑶[2](2021)在《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糖化白蛋白反映2-4周前的平均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是一种中期血糖控制的指标,与Hb A1c测量相比,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反映血糖状态,可用于监测血糖的变化,以指导调整糖尿病治疗。目的评估糖化白蛋白在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等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关于糖化白蛋白用于诊断糖尿病的相关研究。QUADAS-2量表用于诊断性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双变量模型进行共同阈值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的合并;对不同阈值的研究,采用分层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模型(HSROC)拟合SROC曲线评估敏感性特异性变化情况。敏感性分析用于调查研究设计、患者特征与试验准确性稳定情况,并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发现异质性的来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项研究,包含12876名研究对象。对纳入的3个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发现,GA用于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平均截断值远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对16个非妊娠期糖尿病(3个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HSROC模型估计试验判别能力的效应指标为(Lambda)2.354(95%CIs2.002,2.707),曲线形状参数(β)为-0.163(95%CIs-0.614,0.288)。这些研究具有较大的异质性,DM类型、年龄、BMI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糖化白蛋白截断值为14.0%时用于诊断非妊娠期糖尿病的汇总敏感性0.766(95%CIs 0.539,0.901),汇总特异性0.687(95%CIs0.364,0.894),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s 0.76,0.83)。结论GA具有中等的非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准确性。当其与其他血糖指标联合用于诊断时,诊断准确性可能会提高。未来需要优化及统一GA检测方法,同时进一步探究GA在GDM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其他血糖指标时的诊断准确性。
方路[3](2020)在《1,5-AG在T2DM诊断及其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血糖变化的能力以及在其作为检测指标时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85名T2DM(Type Diabetes Mellitus 2,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219例,女性166例),进行身高(M)、体重(kg)、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kg/m2)、FBG(Fasting Blood Glucose,空腹血糖)、HbA1c(Glycated Hemoglobin,糖化血红蛋白)、1,5-AG(1,5-Anhydroglucitol,1,5-脱水葡糖糖醇)、TG(Triglyceride,甘油三酯)、CHOL(Cholesterol,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SUA(Serum Uric Acid,血尿酸)、Scr Scr(Serum Creatinine,血清肌酐)的测量,并计算e 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肾小球滤过率)和ACR(Urinary protein creatinine ratio,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比较所有受试者的1,5-AG、FBG和HbA1c水平,研究1,5-AG与FBG和HbA1c之间的关系,根据HbA1c分组(HbA1c<7%、7-9%、>9%)进一步分析1,5-AG水平变化。根据e GFR水平分为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慢性肾脏病)I-V期,探究1,5-AG与FBG和HbA1c之间相关性变化,并进一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SUA水平分为NUA(Normal Uric Acid,正常尿酸组)和HUA(High Uric Acid,高尿酸组)(女性≥360μmol/L,男性≥420μmol/L),分别在全人群中和男女组中比较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在不同SUA水平下男女性1,5-AG与FBG和HbA1c相关性的变化。结果:1.在全人群中,1,5-AG始终与FBG和HbA1c保持着的负相关性(p<0.05)。2.相比于HbA1c的其他水平,在HbA1c<7%的情况下,1,5-AG表现出更大范围的分布趋势。3.在CKD I-III期,1,5-AG与FBG和HbA1c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而在CKD IV-V期则失去统计学意义。4.在NUA水平下,1,5-AG与FBG和HbA1c呈负相关,在HUA水平下,男女组1,5-AG与FBG和HbA1c相关性表现不同。结论:在T2DM患者中,1,5-AG与HbA1c和FBG有着显着的负相关性,可以作为T2DM的诊断指标,提供更多的血糖波动信息,但是这种关系受到肾功能的影响,而在T2DM合并HUA时,需要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
菅朝慧[4](2020)在《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itol,1,5-AG)是评价短期血糖控制的新指标,但关于唾液1,5-AG在糖尿病中的研究少见,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唾液1,5-AG检测样本的采集方法,探索唾液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以质谱法为参照,验证生物酶法检测唾液1,5-AG的可靠性,评估唾液1,5-AG筛查糖尿病的效率。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使用Salivette采集管收集唾液,血清及唾液1,5-AG的酶法检测采用Glyco Mark试剂盒,唾液1,5-AG质谱法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或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结果:(1)采集前是否刷牙不影响唾液1,5-AG水平。以1分钟咀嚼棉棒40~50次的方式采集唾液,获得的唾液量和测得的唾液1,5-AG水平均保持稳定。常温或4℃储存2小时后唾液1,5-AG的检测值与即刻检测无显着差异(均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酶法检测的唾液与血清1,5-AG无显着相关性(r=?0.079,P=0.487)。(2)在224例血糖正常的受试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分组下LC-MS法测定的唾液1,5-AG水平无显着差异(均P>0.05),LC-MS测得的唾液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086~1.627μg/m L。在正常血糖者中,酶法检测的唾液1,5-AG与血清1,5-AG无显着相关性(r=?0.074,P=0.333)。(3)在641例受试者(490例非糖尿病,151例新诊断糖尿病)中,LC-MS测得的唾液1,5-AG在糖尿病患者中显着降低,唾液1,5-AG与血清1,5-AG显着正相关,与血糖显着负相关(均P<0.05)。空腹和糖负荷后120分钟的LC-MS法唾液1,5-AG具有良好一致性,其筛查糖尿病的切点均为0.44μg/mL。上述唾液1,5-AG切点值联合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的敏感性显着高于单用空腹血糖或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均P<0.001),分别使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者的比例降低47.22%和51.41%。结论:推荐使用Salivette采集管以1分钟咀嚼棉棒40~50次的方式采集唾液,唾液样本可于常温或4℃短时储存。基于LC-MS检测,唾液1,5-AG不受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影响,正常参考范围为0.09~1.63μg/mL。唾液1,5-AG的酶法检测技术尚需改进。唾液1,5-AG筛查糖尿病的切点为0.44μg/mL,唾液1,5-AG联合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可显着提高糖尿病筛查效率。
田笑[5](2020)在《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法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法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中应用效果的观察,为1型糖尿病患儿寻找长期、安全、有效的监测血糖方法,使患儿血糖相对稳定,减少患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减轻患儿痛苦,继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延缓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已确诊为1型糖尿病患儿60例,并依据其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分为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 II)组(A组)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组(B组),每组各30例,再依据血糖监测方式不同分别分为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FGMS)组(A1组与B1组)和自我监测血糖(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A2组与B2组),每组各15例。通过监测患儿3个月内血糖情况,制定如下评估标准:(1)3个月内每日同一时间(三餐前、睡前)患儿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次数;(2)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3)患儿14天内的低血糖检出率。结果剔除不规律随访、数据不全的病例,最终共有51例1型糖尿病患儿入组,入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入组前3个月高血糖次数、低血糖次数、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胰岛素注射方法相同、血糖监测方法不同:在使用CSII的A组患儿中,A1与A2组患儿3个月内出现高血糖次数及低血糖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14天内低血糖检出率高于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MDI的B组患儿中,B1与B2组患儿3个月内出现高血糖次数及低血糖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14天内低血糖检出率高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糖监测方法相同,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同:A1与B1组、A2与B2组中的患儿3个月内出现高、低血糖次数及14天内低血糖检出率的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1与B1组、A2与B2组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GMS与SMBG两种血糖监测方法均可监测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情况,其中FGMS能实时动态反映血糖变化,更及时、更安全有效的发现血糖波动,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为调整胰岛素方案提供依据,并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2)CSII与MDI对糖尿病患儿血糖的控制均有一定成效,若将CSII同FGMS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及时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而且可以减少多次皮下注射带来的痛苦,进一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周宓,沈若坚,吴卫云,颜红梅,郭玮,潘柏申,王蓓丽[6](2019)在《酶法检测血清1,5-无水山梨醇的性能验证和临床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酶法检测1,5无水山梨醇(1,5-AG)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糖尿病(DM)合并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DM患者70例(单纯DM组)、AMI患者56例(非DM组)、DM合并AMI患者78例(DM合并AMI组)、表观健康者120名。对酶法检测1,5-AG的性能(正确度、精密度、检测下限、线性范围、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同时检测204例患者的1,5-A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β-羟丁酸(β-HB)。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1,5-AG与Glu、GA、HbA1c的相关性。结果酶法检测1,5-AG定值校准品的相对偏移为4.05%,低于厂商声明的偏移(<10.0%)。批内变异系数(CV)为0.60%~3.43%、批间CV为1.02%~3.14%,均符合厂商声明的要求(<5%)。重复检测20次1,5-AG水平接近厂家声明的检测限(0.25μmol/L)的样本(0.28μmol/L),20次均检出。线性范围为24.5~147.5μmol/L。120名表观健康者的血清1,5-AG检测结果有115名落在厂商声明的参考区间(>85.29μmol/L)内,参考区间验证通过。1,5-AG与Glu、GA、HbA1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2、-0.591、-0.685,P<0.001)。DM组1,5-AG、ALT、AST、Glu、GA、HbA1c、β-HB及HDL-C水平与非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DM合并AMI组1,5-AG、GA、HbA1c、AST、ALT与单纯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1,5-AG对DM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或可作为DM的诊断指标及患者血糖短期波动的监测指标。
张梦兰[7](2019)在《牡丹籽油复方降血糖和增强免疫活性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伴随着免疫力低下。用某些化学药物治疗糖尿病副作用明显,且不能同时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许多天然药食资源同时具备预防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有标本兼治的效果。本课题选用牡丹籽油(PSO)、绿茶提取物(GTE)和苦瓜提取物(BGE)三种天然药食资源为原料,通过体外糖消化酶抑制实验优化复方配伍,考察优化后复方体内降糖和原料间的协同作用,并通过代谢组学探究其降糖作用机制;将复方制成软胶囊产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研究复方的免疫活性。为降糖、增强免疫力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三种原料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混料回归设计优化配方。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绿茶提取物和苦瓜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4.03、2.32和6.20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4.28、2.05和13.69mg/mL,复方最佳配比为PSO:GTE:BGE=0.65:0.22:0.13。优化的复方以0.9、1.8和3.6 g/kg BW 3个剂量给予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30天,测定糖尿病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的空腹血糖没有明显变化,中、高剂量组的糖耐量明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提示复方具有体内降糖活性。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复方降糖作用最优,三种原料间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气质联用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了小鼠的血清代谢物,多变量与代谢途径分析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小鼠血清的26个代谢物有显着变化(P<0.05),复方对其中13种代谢差异物有调节作用。复方的降糖作用可能与(PSO+GTE+BGE)协同改善牛磺酸代谢、GTE干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成、调节油酸的代谢、BGE调节缬氨酸、亮氨酸的代谢有关。三者通过多途径协同调节代谢差异物,改善代谢紊乱而发挥降糖作用。优化的复方制备成牡丹籽油软胶囊,通过加速实验评价复方软胶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三个月储存期内,软胶囊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标志性成分含量均达到保健食品标准要求。考察牡丹籽油复方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以0.3、0.6、1.8 g/kg BW 3个剂量给予小鼠连续灌胃30天,检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可以极显着增强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活性(P<0.01),显着增强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碳廓清能力(P<0.05);中剂量组极显着增强小鼠的NK细胞活性(P<0.01),显着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0.3 g/kg组可以显着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P<0.05)。表明牡丹籽油复方软胶囊可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王文惠,杨卫华,堵一乔,史学娟,杨振华[8](2019)在《糖尿病患者血清拉曼光谱与常规检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拉曼光谱与常规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000例健康人群、300例糖尿病患者和19例新患糖尿病患者。检测并比较所有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1,5-脱水葡糖醇(1,5-AG)。采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并计算误差率。结果健康组Hb A1c、GA、FFA、INS和1,5-AG的含量与糖尿病组、新患糖尿病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新患糖尿病组的GA、FFA和1,5-AG含量与糖尿病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而Hb A1c和INS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3类样本的拉曼谱峰相似,无法从谱峰上进行区分。PCA-LDA分析可较好地区分3类样本,总体误差率仅为0.3%。结论采用PCA-LDA进一步对所测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可有效区分3类样本,为糖尿病的临床分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杨娇[9](2019)在《糖耐量正常的中国成年人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水平影响因素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1,5-AG)是一个新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指标,可反应近3-7天的血糖波动。本文旨在研究糖耐量正常的中国成年人血清1,5-AG水平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究调查7689例中国江苏省城乡常住居民。登记参与者的年龄、性别,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检测参与者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血清尿酸、血脂、血清1,5AG、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计算出其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肾小球滤过率(eGFR)。每位参与者均接受75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口服葡萄糖2小时后测量2h-血浆葡萄糖。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最终纳入4500例糖耐量正常参与者。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多组间差异,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相关性。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清1,5-AG与年龄与呈正相关关系(男性standardβ=0.146,P<0.001;女性standardβ=0.071,P=0.012);进一步根据年龄分层分析发现,无论男女,在18-42岁人群中血清1,5-A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而在43-65岁人群中血清1,5-A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清1,5-AG与年龄的关系类似V型曲线(男性和女性P for trend<0.001)。2、血清1,5-AG水平与BMI呈负相关关系(男性standardβ=﹣0.145,P<0.001;女性standardβ=﹣0.141,P<0.001);进一步根据BMI分层分析发现,女性血清1,5-AG随BMI增加而下降(P for trend=0.005),男性中也呈现相同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for trend=0.126)。3、血清1,5-AG与血清尿酸呈正相关关系(男性standardβ=0.212,P<0.001;女性standardβ=0.158,P<0.001),校正年龄、血压、BMI、腰臀比、血脂、血糖指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eGFR的影响后,血清1,5-AG与血清尿酸仍保持独立正相关关系(男性r=0.185,P<0.001;女性r=0.133,P<0.001)。4、血清1,5-AG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男性standardβ=﹣0.145,P<0.001;女性standardβ=﹣0.141,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仅在男性eGFR≥120mL/min/1.73m2时,血清1,5-AG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r=﹣0.253,P<0.001);仅在女性eGFR≥90mL/min/1.73m2时,血清1,5-AG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r=﹣0.123,P<0.001),当eGFR≥120mL/min/1.73m2时,二者相关性更大(r=﹣0.169,P<0.001)。结论:在糖耐量正常的成年人中,无论男性女性,血清1,5-AG与年龄呈类似V型曲线的关系,与BMI呈负相关关系,与血清尿酸呈独立正相关关系;男性eGFR≥120mL/min/1.73m2,女性eGFR≥90mL/min/1.73m2时,血清1,5-AG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关系。
谭园园[10](2019)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1,5-AG)是一种与餐后血糖及短期血糖波动相关的新的血糖监测指标。既往已有研究显示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人群中其和胰岛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以江苏省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1,5-AG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中国江苏省六个区县随机抽样调查的2500名自然人群,排除信息不全的受试者316名,最终有2184名受试者参与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血清1,5-AG、血清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的检测。经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最终确诊DM人群307例,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人群685例,正常糖代谢(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人群1192例。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HOMA-IR=FINS(mU/L)*FPG(mmol/L)/22.5来反映胰岛素抵抗,HOMA-β=20*FINS[mU/L]/(FPG[mmol/L]–3.5)来反映基础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运用方差分析观察三组人群之间各指标差异。Pearson或Spearman简单相关分析分析1,5-AG和HOMA-IR、HOMA-β及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偏相关分析用于校正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最后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寻找HOMA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双尾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显示:NGT 1192例;IGR 685例;DM 307例。1,5-AG、HOMA-β水平从NGT到IGR到DM逐渐下降(组间p均<0.001),HOMA-IR逐渐升高(组间p均<0.001)。性别、年龄、血糖指标(FPG,2h-PG,HbA1c,GA)、血压、血脂、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BMI、WHR组间均有差异。2、简单相关分析显示DM人群中1,5-AG和HOMA-β显着正相关(r=0.265,p<0.001),校正性别、年龄、压、BMI、WHR、血脂、血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eGFR、Cr、BUN)后相关性依然存在,而进一步校正SUA水平后其关系消失。另外,1,5-AG和HOMA-IR在DM人群中呈弱的负相关,但校正其他因素后即失去相关性。NGT、IGR人群中1,5-AG与β细胞功能均未见明显相关关系。3、在DM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发现1,5-AG和HbA1c均是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1,5-AG:β=0.772,p=0.023;HbA1c:β=-7.52,p=0.003)。分层分析发现,DM人群的正常尿酸组中1,5-AG仍是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高尿酸组中失去相关性。结论:1、江苏省自然人群中,1,5-AG、HOMA-IR、HOMA-β在NGT、IGR、DM三类人群中有显着差异,1,5-AG可反映不同糖代谢状态;2、DM人群中,1,5-AG和HOMA-β呈正相关关系;在正常尿酸水平的DM人群中,1,5-AG可能可以作为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一个辅助观察指标。
二、血清1,5-脱水葡糖醇的测定及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1,5-脱水葡糖醇的测定及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患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尿病的相关概述 |
2 糖尿病诊治常用生化检验项目 |
2.1 血糖指标检测 |
2.2 胰岛素指标检测 |
2.3 尿糖指标检测 |
2.4 糖化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检测 |
3 糖尿病诊治的其他生化检验项目 |
3.1 果糖胺的检测 |
3.2 1,5-脱水山梨醇的检测 |
4 总结 |
(2)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注册和检索 |
1.3 数据提取与研究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特征 |
2.3 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1,5-AG在T2DM诊断及其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介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检测方法 |
2.4 研究步骤 |
2.5 统计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 |
3.2 1,5-AG与 FBG和 HbA1c关系 |
3.3 1,5-AG与 FBG、HbA1c的相关性变化 |
3.4 1,5-AG在 CKD时与FBG和 HbA1c的相关性 |
3.5 1,5-A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6 不同SUA水平下相关指标均值及差异性 |
3.7 不同SUA下1,5-AG与 FBG和 HbA1c相关性 |
3.8 不同性别中 1,5-AG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9 不同SUA水平下男女性T2DM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3.10 不同性别和SUA水平下1,5-AG与 FBG和HbA1c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Abbreviation |
绪论 |
1.唾液 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方法的建立 |
1.1 前言 |
1.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2.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正常参考范围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3.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 |
3.1 前言 |
3.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
(5)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法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3.结果判定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糖的监测技术及其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酶法检测血清1,5-无水山梨醇的性能验证和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采集与检测 |
1.3 方法学评价 |
1.3.1 正确度验证 |
1.3.2 精密度评价 |
1.3.3 检测下限 |
1.3.4 线性范围 |
1.3.5 参考区间验证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酶法检测1,5-AG的方法学评价 |
2.1.1 正确度验证 |
2.1.2 精密度验证 |
2.1.3检测下限 |
2.1.4 线性范围 |
2.1.5 参考区间验证 |
2.2 1,5-AG与Glu、GA、HbA1c的相关性 |
2.3 1,5-AG的临床应用 |
2.3.1 D M组与非D M组之间各项指标的比较 |
3 讨论 |
(7)牡丹籽油复方降血糖和增强免疫活性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1 绪论 |
1.1 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概述 |
1.1.1 糖尿病现状及机理 |
1.1.2 免疫力低下及其机理 |
1.1.3 糖尿病与免疫力低下的关系 |
1.1.4 糖尿病治疗现状 |
1.2 天然活性成分降血糖和增强免疫研究概况 |
1.2.1 牡丹籽油 |
1.2.2 其他天然活性成分 |
1.3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
1.3.1 代谢组学简介 |
1.3.2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标志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
2.2.2 体外降血糖活性的测定 |
2.2.3 混料回归试验设计优化配方 |
2.2.4 复方体内降糖作用研究 |
2.2.5 降糖交互作用的代谢组学分析 |
2.2.6 复方软胶囊的制备及稳定性试验 |
2.2.7 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2.2.8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三种原料体外降血糖效果研究及配方优化 |
3.1.1 三种原料标志性成分的测定结果 |
3.1.2 三种原料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IC50值 |
3.1.3 混料回归试验设计优化配方 |
3.2 复方的降血糖作用 |
3.2.1 复方的体内降血糖活性 |
3.2.2 复方降血糖交互作用 |
3.2.3 综合代谢指标测定 |
3.2.4 小结 |
3.3 降糖交互作用的代谢组学分析 |
3.3.1 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分析 |
3.3.2 代谢差异物分析 |
3.3.3 三组分功效及协同作用分析 |
3.3.4 小结 |
3.4 软胶囊的制备和稳定性试验 |
3.4.1 剂型的选择 |
3.4.2 胶囊规格的选择 |
3.4.3 辅料及用量选择的依据 |
3.4.4 软胶囊的制备 |
3.4.5 软胶囊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
3.4.6 小结 |
3.5 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3.5.1 复方对小鼠体重和脏器/体重比值的影响 |
3.5.2 复方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
3.5.3 复方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3.5.4 复方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
3.5.5 复方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
3.5.6 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糖尿病小鼠血清中可识别的小分子代谢物质 |
附录 B 加速实验结果 |
附录 C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糖尿病患者血清拉曼光谱与常规检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材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3组常规检查指标比较 |
2.2 3组血清拉曼光谱结果比较 |
2.3 3组血清拉曼光谱PCA-LDA分析 |
3 讨论 |
(9)糖耐量正常的中国成年人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水平影响因素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1,5-AG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1.1 1,5-AG的结构和代谢 |
1.2 1,5-AG的影响因素 |
1.3 1,5-AG作为血糖标志物的优势 |
1.4 1,5-AG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 |
1.5 1,5-AG与糖尿病并发症 |
1.6 胰岛功能的检测方法 |
1.7 1,5-AG与胰岛功能的关系 |
1.8 结论与展望 |
第二章 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 |
2.1 介绍 |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血清1,5-脱水葡糖醇的测定及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患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研究述评[J]. 刘日红. 江西医药, 2021(11)
- [2]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熊家瑶.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1,5-AG在T2DM诊断及其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D]. 方路. 南华大学, 2020(01)
- [4]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D]. 菅朝慧.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法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田笑.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酶法检测血清1,5-无水山梨醇的性能验证和临床应用评价[J]. 周宓,沈若坚,吴卫云,颜红梅,郭玮,潘柏申,王蓓丽. 检验医学, 2019(11)
- [7]牡丹籽油复方降血糖和增强免疫活性与机制研究[D]. 张梦兰. 江南大学, 2019(05)
- [8]糖尿病患者血清拉曼光谱与常规检测的临床分析[J]. 王文惠,杨卫华,堵一乔,史学娟,杨振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12)
- [9]糖耐量正常的中国成年人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水平影响因素的探究[D]. 杨娇. 东南大学, 2019(05)
- [10]不同糖代谢人群中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D]. 谭园园. 东南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