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研究院开展冬季安全驾驶教育

军运研究院开展冬季安全驾驶教育

一、军交运输研究所开展冬季安全行车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人[1](2020)在《基于贝叶斯时空建模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计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机动车保有量和公路通车里程均迅猛增长。其中,驾驶人数量和高速公路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作为高等级的道路,高速公路在提供快速、高效的客、货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问题。高速公路由于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货车比例高,导致其交通事故率和致死率(死亡人数/伤亡人数)相对较高。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客、货运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其交通安全压力不断提升,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交通安全改善势在必行。为了构建本质安全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系统,有必要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展开深入研究,计量分析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高速公路的事故风险和伤亡程度的影响,并以此制定经济、有效的交通安全改善对策、建立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为此,本文基于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2014年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以平面曲率、纵向坡度和交通构成同质性为原则,将整条高速公路划分为154条路段。通过事故记录中的肇事地点将事故和路段进行关联。鉴于相邻路段事故风险间的空间关联,采用贝叶斯条件自回归模型,对路段年事故数进行预测建模,分析道路、交通等因素对路段年事故数据的影响,通过具有条件自回归先验的随机项表示未被观测的风险因素对相邻路段事故风险的共同影响。同时,对比了条件自回归模型和传统的泊松模型、贝叶斯层级模型在事故频次预测上的拟合性能。(2)将路段年事故数按照事故时间划分为路段月事故数,进一步解析交通因素的时间变化对事故频次的影响。建立关联路段月份事故频次和道路、交通因素间的随机效应模型、一阶自回归模型和一阶自回归随机效应模型,分别通过路段随机效应项、一阶迟滞随机项以及两者的综合解释路段相邻月份事故数间的时间关联。对比这三个模型以及泊松模型在月事故数预测上的拟合性能。(3)在事故记录的数据基础上,通过事故地点和时间关联道路和交通信息,构建事故伤亡程度分析数据集。在传统有序Logi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具有条件自回归先验的随机项以解析相邻事故伤亡程度间的空间关联,从而建立空间有序Logit模型,分析驾驶员、车辆、道路、交通、环境、救援和事故特征对伤亡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连续变量和0-1变量的边际效应计算公式,以此量化显着因素对各伤亡程度发生概率的影响。同时,还对比了空间有序Logit模型和传统有序Logit模型的拟合性能和分类准确度。(4)将路段年事故数按照事故伤亡程度划分为无伤亡事故数和伤亡事故数,建立多变量条件自回归模型对其进行联合预测建模,以分析道路、交通因素对各伤亡等级事故频次的影响,同时解析这两类事故频次的空间关联和伤亡程度相关性。通过与多变量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和单变量条件自回归模型的拟合性能对比,说明多变量条件自回归模型的优越性。上述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结果表明,事故数据中存在显着的时空关联。通过贝叶斯时空模型解析时空关联,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拟合预测性能。路段曲率、坡度和交通构成均对事故频次具有显着影响。车辆类型、天气条件、事故季节、交通构成、救援时长和事故类型均对事故伤亡程度具有显着影响。曲率仅对无伤亡事故频次具有显着影响,坡度仅对伤亡事故频次具有显着影响,交通构成对这两类事故频次的影响方向相反。(5)基于上述安全分析结果,从影响事故频次的安全效应、影响事故伤亡程度的安全效应以及综合影响事故频次与伤亡程度的安全效应等三种角度出发,并结合开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改善对策。本文研究成果为解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机理及预测交通安全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对改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强升[2](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活动客流预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各大城市线网规模快速扩张,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其高效运转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各类大规模文体赛事、庆典活动愈发频繁,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转,往往造成短时客流骤增,加剧了线网运营的不均衡性以及潜在的运营风险。为应对大型活动对线网客流造成的冲击,需准确预测大型活动场景下的客运需求,以便妥善组织运力调整,避免活动散场带来的局部拥堵现象。此外,封站管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大型活动下的客流组织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封站干预条件下的客流规律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在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时空关联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线网客流特征规律,分别提出适用于常态条件、大型活动以及封站干预条件的客流预测方法,以全方位支撑大型活动相关的客流预测工作开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依托海量的历史客流数据,对比分析常态条件、大型活动以及封站干预条件下的线网客流规律,明确影响不同场景下客流演化的关键因素,为充分发现客流预测工作需求,设计科学、有效的客流预测方法提供参考。其次,针对常态下短时客流预测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循环门控单元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GCGRU模型,利用图卷积网络GCN(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提取不同车站客流空间关联性,结合循环门控单元GRU(Gated Recurrent Unit)刻画车站客流的时变特征,相较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BPNN(Backward Propogation Neural Network)等模型,预测精度显着提升。然后,基于常态下的背景客流特征,进一步研究大型活动下的客流预测问题。构建基于客流成分划分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分析活动进站量与OD分布量的历史规律,预测大型活动影响下的客流分布,基于广交会的案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良好的适应性,可满足对运输组织与客运服务的决策需要。最后,引入大型活动下的封站管控场景,提出基于SAX(Symbolic Aggregate Approximation)和DFM(Dynamic Factor Model)的组合预测模型,通过SAX算法辨识封站管控的潜在影响范围,利用DFM分解客流的一般特征与波动特征,基于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的封站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辨识受影响车站,相较于ARIMA模型,均方根误差下降26.1%,平均绝对误差下降20.78%。图51幅,表10个,参考文献74篇。

王琳[3](2020)在《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房车营地营建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旅游业正处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房车营地作为实现转型的空间实践之一,蕴含着强劲的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然而,巨大的需求缺口使建设者们来不及理性思考现实问题,就直接套用国外模式。虽然使用国外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以解决需求问题,但是房车营地的建设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不仅房车营地不可持续化,也造成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浪费。本文研究的核心就是寻求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房车营地营建模式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其指明了方向。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将“共享发展理念”引入房车营地的营建策略研究,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在研究的视角上,实际上是房车营地共享价值观的确立;第二个层面是做为作用机制,即实现共享营建的具体路径;第三个层面是作为目标和成果,使我国房车营地走上可持续的共享发展之路。研究的结构通过对房车营地发展现状和问题梳理分析,提出我国房车营地必须走共享的发展之路。而后从房车营地由谁共享、共享什么、如何共享以及共享步骤深入分析构建房车营地共享营建的内涵与内容,运用游憩机会谱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建构理论框架。并从房车营地使用者角度,运用RDA分析法筛选乡村、城市游憩中心地和生态敏感区建设房车营地的决定性要素,并聚焦三类区域发展需求和特性,推导出集群共享、让渡共享和调适共享的营建机制。通过共享营建体系的构建,分别探讨针对三种区域类型具体的营建策略:集群共享在乡村的营建策略核心是通过区位、功能和空间的集群共享,达到促进区域联动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居民福利提升的目标;让渡共享在城市游憩中心地的营建策略,从让渡城市发展、让渡游憩中心地价值提升和让渡游客体验升级的三个层面,来实现城市游憩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调适共享在生态敏感区的营建策略,从调适房车营地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环境气候对房车营地的限制和影响两方面,来寻求在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之间的平衡点。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当前的房车营地发展而言,营建技术与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但营建模式上必须进行探索与创新。因此,本文引入共享发展理念,以全域化的营建视角和高质量的营建原则,研究房车营地区域性生成机制,构建了共享营建的理论模式和实现机制,创新发展了房车营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房车营地的三种创新营建模式:乡村的集群共享策略、城市游憩中心地的让渡共享策略和生态敏感区的调适共享策略。以此,使房车营地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叶莹[4](2020)在《水麻高速公路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交通事故特性与限速研究》文中指出降雨天气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雨天行车道路摩擦系数低,且影响驾驶员正常判断和操作,从而导致较多事故,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保障雨天行车安全的研究多基于停车视距模型进行限速,以识别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为出发点并有针对性的对路段进行综合评价限速的研究较少。论文首先对水麻高速公路雨天事故进行调查,排除偶然发生的事故,对剩余事故中的伤亡人数赋予一定权值进行当量化处理,选取1km为单元路段长度、200m为移动步长,得到五组完整的划分路段,根据每个单元路段内的当量事故数大小计算事故频率、累计频率,并画出累积频率曲线图,根据图中突变点得到雨天事故多发路段;其次对雨天事故多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事故特征和路段线形条件选取横向偏移值、侧向加速度、横向荷载转移率和横向力系数来表征车辆雨天行车的轨道跟随误差、侧滑风险、侧翻风险和行驶舒适性,确定各个指标的分级评价标准;再将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采用动态综合评价法确定综合评价分级标准;最后采用Carsim仿真软件构建车辆模型、驾驶员模型、道路模型,根据雨天事故多发路段危险性评价体系分析不同运行速度下各路段的行驶安全状况,确定各路段的最佳限速值,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改善措施。本文从雨天事故多发路段的角度出发,建立路段危险性综合评价体系,将车辆仿真技术与道路线形结合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各路段的最佳限速值,为研究雨天行车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对降低水麻高速公路雨天事故率,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改善雨天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贾浩楠[5](2020)在《雾天高速公路预警方法及限速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日益增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中,由于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占有较大的比重,雾天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更为严重。为降低雾天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本文围绕雾天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和速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雾的形成机理等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并分析雾天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特性。其次,基于交通流理论,依托雾天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实时交通冲突模型。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交通冲突数分为安全状态、中等风险状态以及高风险状态,构建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预警系统,对所构建的模型方法展开验证。然后,根据预警等级,在综合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天气能见度、滑动摩擦系数、道路纵坡等因素的前提下提出雾天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限速标准,建立基于安全距离的限速模型。最后,通过Car Sim软件对限速标准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显示状态分类的预警方法能够将雾天条件下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危险交通状态进行有效的识别,并且可以将设定好的预警状态及时的发布,提出的限速值能够保证车辆在低能见度条件下行车安全。为相关部门在雾天环境下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张重瑱[6](2019)在《城市人行道通达性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街道的空间地位与设计品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行道作为城市街道中的重要部分与街道中步行交通方式的重要载体,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中发展却状况不容乐观,行人经常会遇到人行道拥堵而导致“无路可走”的情况,极大地降低了市民的出行体验。为完善我国城市人行道基础建设,优化城市人行道通行效率,提高街道居民生活品质。本文选取天津市和平区118条人行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的方式采集数据,针对调研结果客观分析影响人行道通达性的障碍性因素的分布与特点,找出城市人行道在通达性设计方面的先天缺陷与后期运维中的不足。同时在模糊评价体系的主观评价层面上,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研究影响城市人行道通达性障碍性因素的权重情况,综合各层指标分析得出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的通达性,并综合我国人行道建设的诸多设计方面的问题,提出人行道通达性建设的优化方向。依据评价结果,针对结论中显示的人行道障碍性因素与设计缺陷,结合国内外的具体街道中特定路段的优秀人行道设计案例,提出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通达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最后基于人行道通达性设计,结合慢行交通一体化,精细化设计等方面的发展内容,为我国人行道现存的通达性方面问题给予具体优化策略,并提出我国未来人行道设计发展的建议。

吕智勇[7](2016)在《军队车辆安全管理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减少各类车辆安全事故,不仅是军队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于军队而言,在非战争时期,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大力提升军队车辆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减少甚至是杜绝各类车辆事故的发生,这不仅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本文正是基于军队改革强军的大背景下,以广州军区某师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车辆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求以点带面,分析军队车辆安全管理形势,实现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阶段化和具体化,进行有效的车辆安全管理,把车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杜绝各类车辆事故发生。现代安全管理的内容已不单单是对事故的调查处理,而是对安全相关全过程进行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消除隐患,争取达到零伤亡、零事故的目标,本文依据这个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够有助于理顺车辆安全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对我军其他单位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鹏程[8](2016)在《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保障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部队职能和任务的不断拓展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武警部队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来看,传统的经验型保障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保障需求。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是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信息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志是理论模型和算法“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因此,运用现代交通工程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保障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是当前后勤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后勤军事理论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本文针对信息系统设计中所面临的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研究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保障决策理论和方法,结合武警部队实际,建立一体化军交运输保障体系、运力保障需求、运力配置、军交运输辅助决策和保障能力评估等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贡献如下:1.在研究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军交运输保障的形势、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武警部队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军事运输组织指挥和计划管理流程;分析了在横向机制、纵向管理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建立武警部队一体化军交运输保障网络体系的基本构想。2.针对武警部队自身运输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部队在执行遂行维稳、抗洪抢险、雨雪冰冻和抗震救灾任务时,运力需求的基本规律与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建立了军交运输保障运力需求预测模型和军交运输保障专家系统模型,设计了军交运输保障案例库和基于CBR/AHP的推理算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分析。3.基于公路运输保障部队机动时间预测问题,提出了车辆队列行驶时的编组类型、行驶速度、队列长度的概念;结合车辆队列行驶对道路等级和行车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区域交通网络路径决策模型;针对单车椭圆区域、矩形区域选择算法存在的不足,设计了基于车辆队列长度参数、方圆结合的区域划分方法和分层路径优化Dijkstra算法,并通过具体的道路交通网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我国铁路、航空运输建设和运行技术环境,建立了两种方式部队机动时间的预测公式;分析了采用人装分离模式组织部队输送的优缺点,及我国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交通枢纽的划分和建设情况,结合武警部队保障仓库的分布情况,提出了确定配送枢纽点数量的方法,建立了军事枢纽点的定位模型,利用MATLAB7.0设计了定位算法,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4.在研究遗传算法和爬山算法的适用条件和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爬山法的遗传算法,确定了用于决策条件的时间风险函数和综合属性值,建立了军交运输决策模型和决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5.建立了汽车运输保障能力评估模型,设计了模糊层次分析评估算法;对部队跨区机动的铁路和航空输送方式进行了保障评估,主要对部队输送动态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提出了判断型、升区间型、降区间型三种指标值的评估方法,并结合具体评估指标进行了计算与评估。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与传统的基础理论创新不同,重在应用理论和方法创新,对武警部队运输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军事、经济效益。同时,为完善基于信息系统的交通运输工程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舒启翀[9](2014)在《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高铁调度系统为例》文中提出大型复杂人机系统是一种由现代大型人工设备系统和人类组织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的整体。这种系统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信息的流动交换,实现人类组织对机械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完成工作目标并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由于复杂人机系统的巨大规模和高科技含量,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这对复杂人机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以高速铁路调度系统为例研究复杂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方法。本文从人类组织的特性、机器设备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三个方面概述了复杂人机系统的可靠性的组成部分。从人机环的角度出发,首先从人的失误入手进行人可靠性的定义和分析,然后进行机械设备的故障类型和故障规律的研究并分析其可靠性,并寻找对人类组织和机器设备的运行工作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文对常见的可靠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比选,结合复杂人机系统的特点选择了模糊评价方法和Bayes网络方法作为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高铁调度系统为例,本文分析总结了既有铁路和高速铁路的调度系统结构,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结合既有线调度的区域集中调度指挥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高铁调度系统中的六个子系统进行功能结构分析,找寻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完成子系统间信息交流联系的网络拓扑图,并分析了高铁调度的工作人员的人员组成,人员信息交流流程以及人员结构。本文对高铁调度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义并分析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选择从复杂人机系统的角度出发,从人的因素和系统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可靠性评价。分析高铁调度系统中人的失误类型,进行人的可靠性分析,运用模糊可靠性的理论进行人的可靠性模糊评价。运用Bayes网络方法,建立FMEA下的高铁调度系统Bayes网络定性和定量模型,并以计划调度子系统为例进行可靠性评价,验证了这两种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陈红星[10](2014)在《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三十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高达10%的增长,其中,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截至2012年我国居民拥有汽车数量为12089万辆,私人汽车数量达到9309万辆,同比增长18.3%,民用轿车数量为5989万辆,同比增幅达到20.7%,其中私人轿车数量为5308万辆,同比增幅为22.8%。与此同时,随着武警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薪酬制度改革,军队干部的待遇在不断提高,军人家庭拥有私家车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每年迅速增长的私家车在给军人和家庭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官兵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了新变化,给部队安全管理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频发的交通事故给部队各级领导不断敲响了警钟。本文以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资料研究法等方法,对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其安全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等角度展开,探究其内在的关系,进而结合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影响因素拟定相适应的解决其私家车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为其他部队提供管理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在国内外关于私家车安全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实际,对武警部队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探析。第二,本文结合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的调查数据,从干部的思想观念、遵纪守法、驾驶技能等方面展开研究,指出干部队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警部队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因此必须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武警部队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第三,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分析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研究认为当前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包括: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部分车辆来历不明、驾驶技术良莠不齐、审批把关不够严格、纪律观念比较淡薄、管控措施不够健全、特权思想还未根除等几个方面。总之,本文以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为例,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对其安全管理现状及内在问题、成因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对于解决当前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军交运输研究所开展冬季安全行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交运输研究所开展冬季安全行车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贝叶斯时空建模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计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1.1.2 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
        1.3.2 事故预测建模方法
        1.3.3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次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2.1 数据准备
    2.2 模型建立
        2.2.1 模型结构
        2.2.2 模型评价指标
        2.2.3 模型参数估计
    2.3 结果分析
        2.3.1 模型对比分析
        2.3.2 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次影响因素的时间分析
    3.1 数据的准备与初步分析
    3.2 模型建立
        3.2.1 模型结构
        3.2.2 模型评价指标
        3.2.3 模型参数估计
    3.3 结果分析
        3.3.1 模型对比分析
        3.3.2 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亡程度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4.1 数据准备
    4.2 模型建立
        4.2.1 模型结构
        4.2.2 边际效应
        4.2.3 模型评价标准
        4.2.4 模型参数估计
    4.3 结果分析
        4.3.1 模型对比分析
        4.3.2 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次与伤亡程度综合分析
    5.1 数据准备
    5.2 模型建立
        5.2.1 模型结构
        5.2.2 模型评价指标
        5.2.3 模型参数估计
    5.3 结果分析
        5.3.1 模型对比分析
        5.3.2 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改善对策
    6.1 广东开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总结
    6.2 不良线形路段行车安全优化措施
        6.2.1 合理规划交通标志标线
        6.2.2 加强沿线安全设施设置
        6.2.3 改善路面功能
        6.2.4 增强高速公路保障措施
    6.3 提高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专业水平
    6.4 加强驾驶员及管理者的安全教育
    6.5 交通安全其他方面的改善建议
        6.5.1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
        6.5.2 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
        6.5.3 加强货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智能监管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的成果与结论
    2、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活动客流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常态下短时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2.1.1 基于数理统计的回归预测模型
        2.1.3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2.2 大型活动下的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2.2.1 重大文体活动对出行需求的影响分析
        2.2.2 大型活动下的客流预测方法
    2.3 突发事件下的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2.3.1 无干预条件下的客流预测方法
        2.3.3 封站干预条件下的客流预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特征分析
    3.1 常态下短时客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3.1.1 城市轨道交通常态客流定义
        3.1.2 常态下短时客流特征分析
        3.1.3 常态下短时客流影响因素
    3.2 大型活动下短时客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1 大型活动下短时客流影响因素
        3.2.2 大型活动下短时客流特征分析
    3.3 封站管控下短时客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3.3.1 封站管控下短时客流影响因素
        3.3.2 封站管控下短时客流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常态下短时客流预测方法的研究
    4.1 常态下短时客流预测问题描述
    4.2 考虑时空关联的短时客流预测模型
    4.3 案例验证
        4.3.1 数据描述
        4.3.2 评价指标
        4.3.3 模型参数调优
        4.3.4 模型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大型活动下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5.1 问题分析
    5.2 基于灰色理论的客流预测模型
    5.3 活动客流预测
        5.3.1 活动客流进出站量预测
        5.3.2 活动客流OD分布预测
    5.4 背景客流预测
        5.4.1 背景客流进出站量预测
        5.4.2 背景客流OD分布预测
    5.5 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封站管控下客流预测方法研究
    6.1 封站管控下客流预测分析
    6.2 基于SAX的客流特征及封站影响范围分析
        6.2.1 基于PAA的客流序列数据处理
        6.2.2 客流特征模式及封站影响范围分析
    6.3 基于DFM的客流量预测方法
        6.3.1 DFM模型建立
        6.3.2 极大似然估计
        6.3.3 客流预测
    6.4 案例分析
        6.4.1 数据描述
        6.4.2 基于SAX的客流特征实例分析
        6.4.3 基于DFM的客流量预测及精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房车营地营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房车产业的兴起与社会需求的释放
        1.1.2 政策导向与全域旅游的发展需求
        1.1.3 我国房车营地的建设发展现状
        1.1.4 建设热潮下的现实与困境
    1.2 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解析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4.1 房车营地相关研究
        1.4.2 共享发展理念相关研究
        1.4.3 文献综合评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 房车营地的共享营建理论框架建构
    2.1 共享营建房车营地的理论基础
        2.1.1 区域科学理论
        2.1.2 社区理论
        2.1.3 游憩地生命周期理论
        2.1.4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2.2 房车营地的共享营建内涵
        2.2.1 阶段与功能决定了全面共享的营建内容
        2.2.2 使用者主体需求决定了全民共享的营建范围
        2.2.3 模式演进决定了共享共建的营建路径
        2.2.4 决策与调控决定了共享的渐进式营建进程
    2.3 共享营建的理论层级构建
        2.3.1 基于游憩机会划分的营建层级
        2.3.2 基于景观游憩潜力的营建层级细化
    2.4 本章小结
3 房车营地的共享营建实现机制
    3.1 基于选择意象测度的策略机制推导
        3.1.1 相关性决定性分析法的引入
        3.1.2 样本选取和数据采集
        3.1.3 数据分析
        3.1.4 研究结论
    3.2 房车营地共享营建的作用机制
        3.2.1 集群共享
        3.2.2 让渡共享
        3.2.3 调适共享
    3.3 房车营地共享营建策略的原则与目标
        3.3.1 策略原则
        3.3.2 策略目标
    3.4 本章小结
4 房车营地营建与乡村区域发展的集群共享策略
    4.1 集群共享与乡村型房车营地营建的适应性
        4.1.1 乡村发展路径与现实需求
        4.1.2 房车营地在乡村营建的策略目标
    4.2 乡村型房车营地的区位原则
        4.2.1 驱动乡村文化环境资源的提升
        4.2.2 引导乡村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4.2.3 构建多核并联的集聚式空间结构
    4.3 乡村型房车营地的集群共享功能价值
        4.3.1 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共享
        4.3.2 满足多元游憩需求的功能支持
        4.3.3 搭建农旅深度融合的共享平台
    4.4 乡村型房车营地的集群共享空间界面
        4.4.1 开放的房车营地边界
        4.4.2 融合共享的公共性功能空间
        4.4.3 衔接乡村社会空间的交通结构
    4.5 本章小结
5 房车营地与城市游憩中心地的让渡共享营建策略
    5.1 让渡共享与城市游憩中心地型房车营地构建的适应性
        5.1.1 城市游憩中心地特征
        5.1.2 房车营地在城市游憩中心地营建的策略目标
    5.2 城市游憩中心地型房车营地的让渡共享功能实现
        5.2.1 创立城市形象的事件触媒
        5.2.2 保护城市记忆的多样性事件重释
        5.2.3 激发城市活力的的公共生活事件回归
    5.3 让渡共享游憩中心地价值提升的空间结构
        5.3.1 提升机能协同的空间整合共享
        5.3.2 促进多元融合的空间交互拓展
        5.3.3 支持城市事件的空间弹性适配
    5.4 让渡共享促进游憩者体验升级的空间营造
        5.4.1 强化游客感知体验的空间意象创构
        5.4.2 优化游客空间行为的交通组织
        5.4.3 细化游客时间行为的空间营造
    5.5 本章小结
6 房车营地与生态敏感区的调适共享营建策略
    6.1 调适共享与生态敏感区型房车营地构建的适应性
        6.1.1 房车露营与生态敏感区的相互关系
        6.1.2 房车营地在生态敏感区营建的策略目标
    6.2 调适游憩冲击的共享组织规划
        6.2.1 空间利用格局的组织
        6.2.2 时间效率格局的优化
        6.2.3 露营者行为格局的引导
    6.3 调适环境游憩适宜性的共享空间结构
        6.3.1 构建绿色共享的生态调蓄系统
        6.3.2 提升适洪能力的滨水景观结构
        6.3.3 应对风雪侵袭的场域防护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示例
附录B 营地RDA数据
附录C 乡村型房车营地列表
附录D 城市游憩中心地型房车营地列表
附录E 生态敏感区型房车营地列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水麻高速公路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交通事故特性与限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
        1.2.2 国内
        1.2.3 研究综述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水麻高速公路雨天事故状况调查与多发路段鉴别
    2.1 工程概况
    2.2 雨天事故调查
    2.3 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方法
        2.3.1 方法介绍
        2.3.2 方法优缺点
    2.4 事故预处理
    2.5 交通事故当量化
    2.6 雨天事故多发路段鉴别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事故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交通事故分析方法
    3.2 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3.2.1 事故时间特征
        3.2.2 交通方式特征
        3.2.3 事故形态特征
        3.2.4 事故空间特征
    3.3 雨天事故多发路段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3.1 驾驶员因素
        3.3.2 车辆因素
        3.3.3 道路因素
        3.3.4 环境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雨天事故多发路段危险性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目的与原则
        4.1.1 评价目的
        4.1.2 评价原则
    4.2 评价指标选取
    4.3 评价标准确定
    4.4 雨天事故多发路段评价体系构建
        4.4.1 评价方法选取
        4.4.2 动态综合评价法介绍
        4.4.3 评价体系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arsim的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仿真限速分析
    5.1 Carsim软件介绍
    5.2 仿真模型构建
        5.2.1 车辆模型
        5.2.2 驾驶员模型
        5.2.3 道路模型
    5.3 仿真可靠性验证
    5.4 仿真结果分析
        5.4.1 路段K327+800-K329+000(设计桩号K24+800-K26+000)
        5.4.2 路段K387+800-K393+000(设计桩号K82+160-K87+360)
        5.4.3 路段K356+400-K359+400(设计桩号K50+760-K53+760)
        5.4.4 路段K404+400-K406+600(设计桩号K98+760-K100+960)
    5.5 限速值确定及安全改善措施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雾天高速公路预警方法及限速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既有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雾天环境对高速公路安全行车影响分析
    2.1 雾的概述
        2.1.1 雾的定义
        2.1.2 雾的分类
        2.1.3 雾的等级划分
    2.2 雾引发高速公路事故的主要表现及特点
        2.2.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2.2 雾引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2.3 雾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雾对行驶环境的影响
        2.3.2 雾天车速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2.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方法
        2.4.1 以设计一致性为基础的交通安全评价
        2.4.2 基于事故统计的安全评价
        2.4.3 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安全评价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雾天洛栾高速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3.1 雾天高速公路交通数据收集
    3.2 洛栾高速公路事故的时空特性分析
        3.2.1 交通事故随时间要素的变化
        3.2.2 交通事故随空间要素的变化
    3.3 高速公路的交通流特性分析
        3.3.1 车速变化特性
        3.3.2 密度变化特征
        3.3.3 车头时距与间距
    3.4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雾天高速公路预警系统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4.1 高速公路交通冲突数回归模型
        4.1.1 回归模型建立
        4.1.2 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4.2 雾天高速公路交通状态分类
        4.2.1 雾天高速公路安全分级
        4.2.2 交通事故判别方法
    4.3 高速公路交通预警系统建立及验证
        4.3.1 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
        4.3.2 交通安全状态判断子系统
        4.3.3 预警信息发布子系统
    4.4 验证结果
        4.4.1 有效性验证
        4.4.2 精确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雾天高速公路限速策略研究
    5.1 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标准分析
        5.1.1 雾天预警等级划分
        5.1.2 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限速模型
        5.1.3 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标准
    5.2 基于CARSIM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5.2.1 仿真模型数据设置
        5.2.2 仿真结果分析
    5.3 雾天高速公路速度管理策略
        5.3.1 雾天高速公路速度管理现存的问题
        5.3.2 雾天高速公路限速标准及安全控制措施
        5.3.3 雾天高速公路车速管理系统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城市人行道通达性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行道步行空间环境与行人活动研究
        1.2.2 人行道服务水平评价系统研究
        1.2.3 基于人行道尺度的评价标准研究
        1.2.4 基于新型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应用的研究
        1.2.5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范围与研究概念界定
        1.3.2 基于城市人行道障碍情况的调研分析
        1.3.3 人行道障碍对于步行通达性的影响评价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街道与人行道空间的演化
    2.1 街道空间
        2.1.1 街道的来源
        2.1.2 现代的城市街道
    2.2 街道空间的划分
        2.2.1 街道断面的划分
        2.2.2 城市人行道的划分
    2.3 人行道的空间组成
        2.3.1 人行道的步行空间
        2.3.2 人行道中的活动空间
        2.3.3 人行道的使用环境
    2.4 人行道空间多样的社会职能
        2.4.1 构建城市步行网络的职能
        2.4.2 维护行人的出行权益
        2.4.3 建立城市地块与交通运输网的对流媒介
        2.4.4 引发街道活动与社会交往的发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通达性调研及分析
    3.1 人行道的通达性研究
        3.1.1 人行道的通行因素
        3.1.2 人行道通达性受影响的方面
    3.2 人行道分区与障碍
        3.2.1 人行道的的基本分区形式
        3.2.2 人行道的基本障碍因素研究
    3.3 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步行环境对通达性的影响分析
        3.3.1 和平区人行道通行障碍因素分析
        3.3.2 人行道通行宽度因素分析
        3.3.3 人行道绿化带区域分析
        3.3.4 人行道设施带区域分析
        3.3.5 人行道车辆停放因素分析
    3.4 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行人活动对通达性的影响分析
        3.4.1 沿街商户经营行为对通达性的影响
        3.4.2 街道居民日常活动对通达性的影响
        3.4.3 行人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3.5 人行道通达性要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障碍性因素与通达性评价研究
    4.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障碍性因素基础研究
        4.1.1 模糊综合评价在人行道通达性中的应用
        4.1.2 评价指标的确立
    4.2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分析
        4.2.1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评价因素权重分析
        4.2.2 层次分析法基本研究步骤
    4.3 基于分析指标的模糊评价法权重指标合成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指标合成原理
        4.3.2 研究数据模糊合成与决策
    4.4 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通达性评价分析
        4.4.1 人行道自身尺度对通达性的影响
        4.4.2 人行道障碍对于人行道通达性的影响
        4.4.3 人行道通达性方面设计不足的分析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行道通达性设计案例分析
    5.1 国内外人行道设计案例
        5.1.1 美国芝加哥人行道设计案例
        5.1.2 加拿大多伦多人行道设计案例
        5.1.3 澳大利亚墨尔本人行道设计案例
        5.1.4 日本人行道设计案例
        5.1.5 国内优秀人行道设计案例
    5.2 国内外其他人行道配置设计案例
        5.2.1 道路标识与防护
        5.2.2 车位设置
        5.2.3 无障碍设计
        5.2.4 临时施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行道通达性改进意见与设计建议
    6.1 人行道与慢行交通设计
        6.1.1 多样化代步工具的出现
        6.1.2 慢行交通体系通达性改进意见
    6.2 路缘区的界定与人行道功能整合
    6.3 人行道精细化设计与路权保障
        6.3.1 公众参的街道环境设计
        6.3.2 无障碍环境建设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天津市和平区人行道障碍调研问卷
致谢

(7)军队车辆安全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车辆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2 我国车辆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军队车辆
        2.1.2 安全管理
        2.1.3 军队车辆安全管理
        2.1.4 军队车辆安全管理与地方车辆安全管理的区别
        2.1.5 非战争时期和战争时期影响车辆安全的因素
    2.2 理论基础
        2.2.1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
        2.2.2 事故致因理论
        2.2.3 安全风险评估理论
        2.2.4 车辆事故的防治理论
第3章 军队车辆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广州军区某师单位为例
    3.1 广州军区某师单位环境、基本情况及典型性
        3.1.1 自然条件
        3.1.2 经济条件
        3.1.3 单位基本情况及典型性
    3.2 广州军区某师单位的车辆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2.1 车辆装备勤务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2.2 基层部队车辆保养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3.2.3 驾驶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2.4 日常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2.5 车辆事故预防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3.2.6 专项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3 广州军区某师单位车辆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军内优秀单位车辆安全管理经验的借鉴
    4.1 驾驶员教育训练经验借鉴
    4.2 利用科技预防事故经验借鉴
    4.3 管理思维创新经验借鉴
        4.3.1 不断推进行车法制化进程
        4.3.2 增强针对性的特别教育
        4.3.3 增强警示性案例的宣传
        4.3.4 增强针对性技能训练
        4.3.5 增强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5章 非战争时期军队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车辆装备配发及技术性能维护
        5.1.1 车辆装备配发建议
        5.1.2 车辆维护保养途径和方式
        5.1.3 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
    5.2 各类车辆日常使用管理
        5.2.1 机关车辆使用管理
        5.2.2 运输车辆使用管理
    5.3 驾驶员选送、训练、教育和管理
        5.3.1 驾驶员选送
        5.3.2 驾驶员训练
        5.3.3 驾驶员使用和教育
        5.3.4 驾驶员日常管理
    5.4 车辆事故预防的安全管理
    5.5 远程遂行任务或实施运输行动时的安全管理
        5.5.1 任务特点及难点
        5.5.2 组织部队远程运输保障的对策
    5.6 小散远单位的车辆安全管理
    5.7 特殊天候条件下的车辆运输安全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保障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军交运输保障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贡献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性贡献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体化军交运输保障体系研究
    2.1 军队军交运输现行体制分析
    2.2 武警部队军交运输现行体制分析
        2.2.1 公路军事运输
        2.2.2 铁路军事运输
        2.2.3 水路军事运输
        2.2.4 航空军事运输
    2.3 现行武警部队军交运输保障体制的不足
    2.4 对建立武警部队新型军交运输保障网络体系的构想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遂行任务运力保障需求理论研究
    3.1 引言
        3.1.1 武警部队运力基本情况
        3.1.2 遂行多样化任务情况
        3.1.3 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3.2 需求预测模型
        3.2.1. 兵力需求
        3.2.2. 兵力分配
        3.2.3. 运力保障需求
    3.3 基于CBRAHP的军交运输保障专家系统模型
        3.3.1 案例推理技术
        3.3.2 军交运输保障预测模型
        3.3.3 算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军交运输保障运力配置
    4.1 部队机动时间预测
        4.1.1 公路运输
        4.1.2 铁路输送
        4.1.3 航空输送
        4.1.4 人装分离模式
    4.2 军事运输交通枢纽点定位与优化
        4.2.1 交通网络及枢纽分布
        4.2.2 军事枢纽点数量的确定
        4.2.3 军事运输交通枢纽点定位模型
        4.2.4 算法设计
        4.2.5 算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交运输辅助决策理论研究
    5.1 问题描述
        5.1.1 决策需求
        5.1.2 时间风险条件
        5.1.3 综合属性值条件
    5.2 军交运输辅助决策模型
        5.3.1 建模思想
        5.3.2 决策模型
        5.3.3 缺陷分析
    5.3 基于爬山法的遗传算法设计
        5.3.1 算法思想
        5.3.2 算法流程设计
        5.3.3 决策算法
    5.4 军交辅助决策算例
        5.4.1 基本情况
        5.4.2 决策计算及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军交运输保障能力评估
    6.1 公路运输保障能力评估
        6.1.1 模糊层次分析法
        6.1.2 汽车分队运输保障能力评价
        6.1.3 评估算例
    6.2 铁路输送保障能力评估
        6.2.1 铁路输送组织程序
        6.2.2 铁路输送评估的项目及内容
        6.2.3 部队铁路输送评估
    6.3 航空输送保障能力评估
        6.3.1 航空输送组织程序
        6.3.2 航空输送评估的项目及内容
        6.3.3 部队航空输送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参加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
    三、教材编写情况
致谢

(9)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高铁调度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
    2.1 人的可靠性
        2.1.1 人的失误
        2.1.2 人的可靠性分析
    2.2 机器设备的可靠性
        2.2.1 机器设备的故障
        2.2.2 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2.3 环境影响
        2.3.1 人与环境的关系
        2.3.2 机器设备与环境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
    3.1 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比选
        3.1.1 常见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分析
        3.1.2 可靠性评价方法的比选
    3.2 基于模糊理论的复杂人机系统人因可靠性评价方法
        3.2.1 模糊可靠性概述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 基于Bayes网络的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
        3.3.1 Bayes网络的数学描述
        3.3.2 基于Bayes网络的FMEA建模评价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铁路调度系统可靠性评价
    4.1 高速铁路调度可靠性概述
        4.1.1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可靠性定义
        4.1.2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4.2 高速铁路调度系统结构与组成
        4.2.1 高速铁路调度系统结构
        4.2.2 高铁调度系统的组成
        4.2.3 高铁调度系统人员
    4.3 基于模糊理论的高铁调度系统人因可靠性评价
        4.3.1 高铁调度系统人因可靠性分析
        4.3.2 高铁调度系统人因可靠性模糊评价
    4.4 基于Bayes网络的高铁调度系统可靠性评价
        4.4.1 高铁调度系统FMEA的Bayes网络定性建模
        4.4.2 高铁调度系统FMEA的Bayes网络定量建模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私家车
        2.1.2 安全管理
        2.1.3 私家车安全管理
    2.2 理论概述
        2.2.1 车辆安全事故的致因理论
        2.2.2 车辆安全事故的预防理论
        2.2.3 车辆安全事故的其他管理理论
    2.3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规模增加的原因分析
        2.3.1 居民消费意识发生变化
        2.3.2 汽车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
        2.3.3 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第三章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现状研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选择
        3.1.2 调查问卷内容来源
        3.1.3 调查问卷设计
        3.1.4 调查实施方法
        3.1.5 调查数据处理
    3.2 调查分析
        3.2.1 武警部队干部队伍安全意识现状
        3.2.2 武警部队干部队伍遵章守纪现状
        3.2.3 武警部队干部队伍驾驶技能现状
        3.2.4 武警部队干部队伍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3.2.5 武警部队干部队伍安全预防措施建设现状
    3.3 调查分析结论
    3.4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意识方面
        3.4.2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基础条件方面
        3.4.3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
        3.4.4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的作风建设方面
第四章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4.1 武警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的框架
    4.2 武警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的目标
        4.2.1 提升武警部队的战斗力的目标
        4.2.2 保持武警部队稳定的目标
        4.2.3 实现武警部队全面管理的目标
    4.3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的原则
        4.3.1 因势利导原则
        4.3.2 制度为本原则
        4.3.3 管控结合原则
        4.3.4 责任明确原则
    4.4 实施武警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的重点
        4.4.1 把握事故的可测性
        4.4.2 安全事故潜在的可能性
        4.4.3 制度与事故的关联性
        4.4.4 事故发生的周期性
第五章 解决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举措研究
    5.1 提升武警部队干部对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
        5.1.1 树立私家车安全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意识
        5.1.2 树立私家车安全管理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需要意识
        5.1.3 树立私家车安全管理是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需要意识
    5.2 坚持“以人为本”的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策略
        5.2.1 以安全教育强化私家车干部的责任意识
        5.2.2 以业务培训提高私家车干部的驾驶技能
        5.2.3 以心理训练巩固私家车干部的心理基础
        5.2.4 以法规制度保障私家车干部的后顾之忧
    5.3 坚持“标本兼治”的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方针
        5.3.1 切实把握安全管理的科学规律
        5.3.2 全面了解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5.3.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5.4 坚持“与时俱进”的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理念
        5.4.1 创新安全管理思路
        5.4.2 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5.4.3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5.5 武警部队运用该举措的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下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A 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调查问卷
附件B 某省武警总队进一步加强干部驾驶自购车管理措施

四、军交运输研究所开展冬季安全行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贝叶斯时空建模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计量评价研究[D]. 孙佳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活动客流预测方法研究[D]. 梁强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房车营地营建策略研究[D]. 王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4]水麻高速公路雨天事故多发路段交通事故特性与限速研究[D]. 叶莹. 长安大学, 2020(06)
  • [5]雾天高速公路预警方法及限速策略研究[D]. 贾浩楠. 长安大学, 2020
  • [6]城市人行道通达性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D]. 张重瑱. 天津大学, 2019(01)
  • [7]军队车辆安全管理探析[D]. 吕智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2)
  • [8]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保障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 冯鹏程.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4)
  • [9]复杂人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高铁调度系统为例[D]. 舒启翀.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10]武警部队干部私家车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红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军运研究院开展冬季安全驾驶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