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1](2021)在《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直接影响考生的前途,因而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英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中,听力部分主要通过听力理解试题来检测学生在交际使用中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其效度备受关注。尽管学界对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效度研究的成果颇丰,但将试题的效度和反拨作用整合研究较鲜见。鉴于此,笔者对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理解试题的内容效度、表面效度和反拨作用展开研究,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对听力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2016—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内容效度特征如何?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表面效度特征如何?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反拨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以上问题为中心,对2016-2020年这5年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进行分析,对万州区城区的3所中学的215名高三学生和6名高中英语教师展开了调查,以Bachman的任务特征框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研究依据,使用了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等数据统计程序。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全国卷Ⅱ的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内容效度逐步提高,总体效度保持较高水平,其反拨作用显着,与试题效度保持一致性。经过分析,发现试题特点如下:在内容效度中,输入特征与预期回答特征更加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听力材料的主题强调人与社会的发展,重视学生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信息的简单推断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输入与预期回答的关系中,近五年听力理解试题宽广型题目占比较小,狭窄型占比有所增大,表明近五年的题目难度系数有所降低,但其负面影响是不利于区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表面效度中,考试说明、与文本有关变量、与说话者有关变量的满意度较高,表明考生对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整体态度颇好。在反拨作用中,整体而言,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前者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和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听力教学等方面,后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如下参考建议:命题者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话题内容;保持语篇难度、长度及语速的一致性,提高试题效度;改革现有听力理解题型,适当增加主观题比重。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以教促学;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握高考新风向;结合传统教学与多模态教学,提升听说能力,听力策略指导和应试心理辅导;学生需夯实基础,学有所思,丰富素材,听说并进。
安正强[2](2020)在《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度新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必修阶段英语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考试制度。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查是否有效、合理影响整套试卷的效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故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考查内容是否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关要求一致,是否能有效地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尚待进一步验证。基于上述观点,研究者拟开展对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的研究,探讨其考查内容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试图完善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和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语言测试理论、Bachman&Palmer任务特征框架等理论为依据,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准绳,以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阅读理解部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第一,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主题语镜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第二,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语篇类型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第三,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语篇难度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第四,2016-2019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阅读技能考查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如何?研究发现,近四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总体较高,具体表现为:(一)主题语境考查完全囊括《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规定的三大主题语境,且主题群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一致性较高(90%);(二)语篇类型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一致性较高(80%),主要突出对三大语篇类型的考查,对新媒体语篇等类型的命题在进一步完善中;(三)语篇难度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内容难度一致性较高(94%),重点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四)阅读技能考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一致性较高(80%),仅缺少对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技能的考查。此外,在近四年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众多语篇中,有两则语篇易读度衡量描述为“较难”,这很好地响应了新时代赋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项新功能,即选拔功能。与浙江、上海等地高考改革方案均赋予学业水平考试选拔功能相比,新疆亦正在探索和完善自己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本研究就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命题提出如下启示:一,命题应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为依据;二、主题语境、语篇类型、阅读技能的考查,应尽量扩大覆盖面,语篇难度应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三、注重阅读理解全面性和深刻性的考查;四、坚持“以评促教、以评助学、教评整合”目标要求,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研究者就必修阶段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阅读教学应更加关注语篇主题意义和语篇类型的解读;第二、阅读教学应注重选材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第三、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一级语言能力培养。
孙杭[3](2020)在《基于论证法的诊断测试效度研究 ——以优诊学阅读测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运用基于论证法的验证模式(an argument-based approach)对一项阅读诊断测试——优诊学(UDig)阅读测试进行了效度研究。优诊学阅读诊断测试(大学阶段)旨在对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强弱项进行科学的诊断。通过采用解释/使用论证法(IUA;Kane,1992,2001,2013),本研究对诊断测试的分数解释和使用的推理链条中最核心的推论进行了验证。诊断测试包含两个最显着的特征:(1)诊断测试测量并报道学生的语言微技能(language subskill);(2)诊断测试提供考试使用者详细的诊断反馈以促进补救型教与学(remedial teaching and learning)。因此,在本研究中对优诊学阅读诊断测试的效度论证主要聚焦在诊断的内容,诊断反馈的理解,和诊断反馈的使用及影响三个方面。相应地,研究构建了针对优诊学阅读诊断测试的效度论证框架并提出该框架的三个重要的推论——解释推论(explanation inference),决策推论(decision inference)和影响推论(consequence inference)。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在何种程度上优诊学阅读诊断测试的分数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在阅读微技能上的强项和弱项?2.教师和学生如何评价优诊学阅读诊断反馈在指导师生做出有关教与学的决策方面的有用性?3.教师和学生如何使用优诊学阅读诊断反馈以及诊断反馈的使用对教和学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梳理每个效度推论的主张(claim),理据(warrant)和假设(assumption),基于论证法的验证模式为优诊学阅读测试的效度研究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从而指导了效度论证的流程和相关证据的收集。鉴于效度论证证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研究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并分成两个研究阶段。具体而言,第一阶段探索了优诊学阅读测试分数是否反映了学生对阅读微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即解释推论)。首先,在学生有声思维报告和专家判断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体现阅读题目与所测微技能对应关系的Q矩阵。其次,研究对比了上述所建Q矩阵和基于考试开发者标注的初始Q矩阵,并对数据拟合度更佳的Q矩阵(即基于有声思维和专家判断的Q矩阵)进行进一步改良。最后,基于改良后的Q矩阵和考生的作答数据,利用G-DINA认知诊断模型(de la Torre,2011)对考生阅读微技能的掌握概率进行运算。第二阶段调查了优诊学阅读诊断反馈是否帮助了教师和学生调整教和学(即决策和影响推论)。首先,研究在学期初收集了学生问卷并开展了师生访谈以调查师生对优诊学诊断反馈的基本看法和对使用诊断反馈调整教与学的意愿。随后,研究对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开展了追踪实验,收集了学期中师生的反思日志并在学期末进行了第二次师生访谈,以记录师生对优诊学诊断反馈的使用及诊断反馈对教和学的反拨效应。总体而言,研究结果为各个效度推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证据;同时,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反驳证据。第一,尽管研究结果证实了绝大多数考试题目有效地考察了预设的阅读微技能,仍有个别题目与微技能的对应关系需进一步调整。第二,总体上师生对优诊学诊断反馈持肯定态度并愿意使用诊断反馈调整教与学。第三,绝大多数师生根据诊断反馈的内容进行了补救型教与学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第四,师生指出了诊断反馈的一些缺陷,并对如何提高诊断反馈和整个诊断流程的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因此,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优诊学阅读测试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促进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同时,考试开发者仍需进一步改良优诊学阅读测试中试题与微技能的对应关系以及诊断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为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诊断反馈。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受到其选取的被试和环境的影响,未来研究可继续探索优诊学阅读测试在不同的被试群体和教学环境中的使用。本研究是对阅读诊断测试效度验证的全新探索。研究结果对专门的诊断测试的编制和效度验证,诊断反馈的作用,以及基于论证法的效度验证模式在低风险的学习型评估中的应用均具有启示作用。同时,本研究为如何在我国外语教学环境中充分利用学习导向型诊断测试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认为,通过语言测试者、测量学专家和考试使用者的共同努力,诊断测试巨大的促学潜力必将得到更好地发挥。
陈丽媛[4](2020)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2018-2019)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并规定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但学业质量标准的功能究竟发挥得如何,目前少有研究。同时,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深刻影响着课程标准的落实及课程改革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新课标颁布后的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系统研究。而在众多高考题型中,阅读理解题不仅考查了在语言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能力,还扮演着重要的教学反拨角色。由此可见,研究2018-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外语阅读能力和基于标准的一致性研究的综述,选取SEC模式为研究工具,构建适合研究阅读理解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框架,对2018-2019年全国15套高考试卷及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得出两者的一致性水平并探究其一致性具体表现与特点。研究显示:(一)总体上,所有试卷与课标均不存在显着一致性,但与2018年相比,2019年各套试卷与课标的一致性水平整体上升,且相互之间差异较小;与自主命题卷相比,全国卷与课标的一致性水平更加稳定;历年来,北京卷与课标的一致性水平均为最高。(二)内容主题维度上,两者均最重视考查文本“内容”,但与课标相比,高考弱化了对“语言”和“结构”的考查。语言层面,两者均最重视考查词汇,忽视语法和修辞,但试卷对“词汇”的考查比重低于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层面,课标注重考查“信息”和“意图”,但试卷注重考查“信息”和“事实”,课程标准的考查内容包括“信息”、“观点”、“主旨要义”、“意图”和“态度”,但试卷往往只包含其中几项,且另外涉及到“事实”和“情感”的考查;结构层面,两者均最重视对“微观结构”的考查,但与课标相比,高考缺少对“宏观结构”的考查,且对“微观结构”的考查力度不够。(三)认知水平维度上,两者均最重视考查“理解与整合”能力,但高考考查范围小于课程标准的规定,前者包括“定位与提取”、“理解与整合”和“分析与推理”,后者还涉及到“感知与识别”和“迁移与应用”,且高考考查的各项认知水平比重与课标规定不符。(四)课程标准的措辞和解读、命题基准的取向和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均为一致性影响因素。最后,基于研究过程及结论,本研究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工作、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石金玉[5](2020)在《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5-2019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能科学有效地检测初中毕业生的初中学业水平,对选拔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重庆市中考英语测试的题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语法的考查比重逐年减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在阅读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阅读技能是所有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在中考英语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本文将对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进行效度研究。除了可以为中考的命题人员提供数据参考,还可由此总结出适合实际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从而为初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建议。在本文中,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框架进行介绍,接着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阅读测试和阅读测试的效度两个方面的研究,再详细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效度和语言测试任务特征框架。然后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呈现形式、文章长度、生词量、易读度、体裁、题材、题型七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效度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进行探究与分析。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结论,以及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中考命题人员、初中英语教师以及初中学生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最后反思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今后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与发展。通过研究,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基本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阅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第二,2015-2019年(含A、B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命题特点包括三点:文章长度适中,生词量较低,整体难度较低;信息量较为丰富,题材覆盖面较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题型多样,注重多种阅读技能的考查。整体趋势除了话题逐年愈加丰富多样外,还越来越注重学生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第三,分析的结果为中考英语命题人员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以此提高中考测试的质量,提高效度;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一些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启发,以及为初中生提供一些更好的阅读策略,提高其阅读水平。
陈朦[6](2020)在《重庆市中考阅读理解测试题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4-2019中考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阅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也一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中考英语加重了对阅读这一测试综合能力题型的分值比例。综合阅读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个人语言熟练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考察的是学生逻辑分析判断推理等综合能力,同时是他们获取词汇、语法及语感的一个重要工具,阅读能力更是测试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分析中考阅读题能帮助考生对中考阅读的把握。而效度是检测阅读测试题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保障阅读试题信度的前提,效度的高低影响着试卷是否测量到了大纲所考察的方面。因此有必要对阅读效度进行研究。鉴于阅读以及效度的重要性,本文将以2014年-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为研究对象,根据Bachman的考试任务特征框架理论同时和教学大纲、《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及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对阅读的要求,从设置的特征、测试的格式特征、输入特征、预期回答特征、以及输入与回应的关系五个方面分析和评价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和内容效度。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至2019年重庆中考阅读试题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测试内容符合教学大纲、《新课标》以及考试说明对阅读的规定。具体来说,这六年的阅读理解试题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总体而言,重庆市2014年至2019年的阅读测试格式和测试结构较为稳定。(2)重庆市中考阅读部分在体裁、话题、文章难度和长度等方面很好的满足了大纲和新课程的要求。阅读文章主题广泛,话题丰富有趣且真实。(3)几乎涵盖了大纲所规定的四种体裁类型。(4)长度和难度适中,阅读技能方也上涵盖了大纲和新课程所要求的技能。但是也存在着体裁分布不均匀,过度侧重于说明文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基于对阅读测试的文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参考性的建议:(一)对于考试设计者而言,增加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拓宽阅读体裁,丰富体裁的多样性,均衡体裁的分布。(二)对于教师而言,认真学习中学的教学和测试课程。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最新的课程标准。其次,英语教师需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的主题,并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拓宽视野。(三)对于学生而言,努力扩大在日常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范围,加强基本阅读技能的培训并自觉尝试训练阅读技巧。测试对学生和教师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工具,本文也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在在教学和学习的态度、目的、以及方法方面存在着积极还是消极的反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积极反拨作用。中考阅读理解测试不仅从整体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同时,它不仅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另外,其积极的反拨作用可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的提高,也产生了负面的反拨效应,让师生考试压力增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最后作者针对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明确真正的教学目的,比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而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谢梦宁[7](2019)在《新HSK六级短文阅读语篇语言学特征典型性的量化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搜集2010年至2018年新HSK六级短文阅读真题,根据难度和文体将真题划分为低难度记叙体阅读真题、低难度说明体阅读真题、低难度议论体阅读真题、高难度记叙体阅读真题、高难度说明体阅读真题、高难度议论体阅读真题六组,建立总体为260篇文本,字数达十五万字的真题库。找到真题对应来源的真实语料,建立总体为900篇文本,字数达一百万字的来源库,同样依据上述分类分成六组,与之形成参照组。将每一对参照组(真题与来源库)的语料通过多维度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究新HSK六级短文阅读题语言表达的典型性。研究所采用模型的具体语言学特征来自于Biber、冯胜利、张正生等学者对于中英语言学特征的探索结果,最终确定六个维度、七十四条语言学特征项目,通过上述语言学特征对每篇真题语料语言的典型性一一以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HSK六级短文阅读真题所选语料的语言表达相对其来源语料,就整体而言具有较高的典型性。总体来说,高难度组中,语言表达典型的记叙体真题占97.6%,语言表达典型的说明体典型真题占92.1%,语言表达典型的难度议论典型真题占87.5%;低难度组中,语言表达典型的说明体真题占88.1%,语言表达典型的议论体典型真题占87.5%。这五组真题所选语篇的语言典型性表现优秀,但依然存在部分语言不够典型的真题,本文分析了这些真题语言不够典型的原因及提出选择典型语料的建议。唯一表现不佳的是低难度组中记叙体真题所选语篇,符合语言表达高典型性的记叙体真题仅占60%,建议组卷者在选择语料时需注意选择叙事特征显着、说理特征不显着的语料。通过对短文阅读真题语言典型性的量化分析,本文为历次短文阅读测真题提供一个新的效度评价依据,并为将来短文阅读真题的语料来源提供一个客观筛选的方案,为组卷者从海量的真实语料中选择语言表达典型的语料提供一个量化的、快捷的筛选方案,同时对教材选择语言典型的语料也有启发意义。
刘津伊[8](2018)在《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拥有5千年历史传承的大国,从隋朝实行的科举制一直到现如今的中高考,测试一直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时代发展,考试也在不断进化完善。中考作为一次较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从2005年开始,长春市作为国家综合实验区开始了中考自主命题,2013年初中英语教材进行改版。那么教材改版后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如何?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答。因此,本文将对长春市2013-2017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进行效度研究,希望本研究成果为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人员、初中英语教师和初中生提供建设性建议。本研究拟采用定量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2013-2017年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真题进行系统分析。笔者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分析将从卷面效度和内容效度两方面进行。其中,卷面效度主要在英语阅读理解的各篇材料呈现方式、试题的题型特点以及试题的考察题型三个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内容效度主要看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符合度,在英语阅读理解的各篇材料中的词汇量、体裁、题材和易读度四个方面来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7年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总体效度较高。其中,卷面效度一般,表现在:语篇材料呈现方式不够完善;语篇试题题型覆盖面较广;语篇试题的考察题型较为集中。内容效度较高,表现在:语篇词汇量总量符合《长春市初中英语考试说明》要求;语篇体裁分析设计基本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长春市初中英语考试说明》要求;语篇题材较为新颖广泛;语篇易读度较高。最后,笔者为进一步完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从测试设计人员、教师和学生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阅读理解测试材料呈现方式和考查题型应多样化、文本长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教师要有良好的基本知识来指导教学、选择和提供不同题材和类型的阅读材料;学生平时应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学会记录单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白玲[9](2017)在《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建构研究大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的,对基于能力的翻译测试实证研究比较少见。现有的翻译能力研究方向主要从外语翻译到母语,且多适用于源语和目的语语法差异较小的语对,因而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在翻译测试研究领域更未引起重视。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汉英翻译能力的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单项成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设计与开发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3)本研究所开发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信度和效度如何?基于国内外有关翻译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侧重翻译教学中可测试的核心翻译能力,提出汉英翻译能力模式,将汉英翻译能力分解为双语能力、翻译策略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语言外能力、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及译者生理心理主体因素等子能力。这些子能力互为补充,整合作用于整个翻译过程。根据此汉英翻译能力模式和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本研究基于翻译课堂教学实践,将翻译测试与诊断测试相结合,运用诊断测试、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设计出一套实验用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题目,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对该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加以检验。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汉英翻译能力模式是合理的。从语段的角度设计汉英翻译诊断测试是有优势的。语段翻译不仅长度适宜,还能提供一定的语境,切合翻译教学的需要,在翻译测试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研究能有效诊断出受试者汉英翻译能力中的弱项。测试材料题材、体裁适宜;难度、长度适中;内容符合翻译专业笔译课程;试卷信度、效度均达到标准;测试报告能够呈现受试汉英翻译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依据诊断报告,结合细致的评分量表,受试者可以自主判断检查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翻译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本研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翻译测试评分方法与评分标准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今后的翻译测试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翻译测试的公平、科学与规范,推进翻译测试领域的深入发展。此外,本研究对国家教育部正在研制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翻译专业硕士学生的笔译能力描述语和能力定级有借鉴价值。
尹书亮[10](2017)在《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基于内容效度和答题效度的验证》文中提出测试是评价与选拔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越来越多学者以科学的视角研究考试。中考作为一种大规模、高风险的测试,关系到学生的去向和发展,而测试本身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测试功能的实现。阅读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技能之一,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测试在中考英语测试中占有一定比例,其效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测试总体效度及其功能的实现。因此,对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验证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本文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在语篇输入上有何特点?(2)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在预期回答上有何特点?(3)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答题效度如何?通过研究,促进测试本身的完善,帮助教师以科学的视角看待考试,指导教学实践。本研究以2011-2016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和12名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科学评价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提高测试质量,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为目的,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定量分析,对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进行内容效度和答题效度验证。内容效度依据Bachman和Palmer(1996)提出的测试任务特征框架,并根据实际研究情况,对测试任务特征框架进行调整,选取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语篇输入包括体裁、题材、长度、易读性、新信息密度、长难句,预期回答主要是依据课标对阅读技能的要求来分析,答题效度是采用有声思维法,获取考生的答题过程,进行验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语篇输入方面,文章体裁非常单一,只是涉及到记叙文和说明文,尤其是说明文所占比重很大,阅读测试题材广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文章长度、易读性、新信息密度、长难句比重较为稳定,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其次,在预期回答方面,阅读测试涉及到了所有的阅读技能,覆盖面较广。再次,答题效度并不是特别高,尤其是推断题仍需改进。之后,本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从阅读测试与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说明。
二、关于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 效度 |
二 效度类型 |
三 反拨作用 |
第二节 听力理解相关要素 |
一 定义 |
二 原理 |
三 覆盖的技能 |
四 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语言测试效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四节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 万州区高中学生及高中英语教师 |
二 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试题(2016—2020 年)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文本分析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访谈法 |
第四节 研究依据 |
一 Bachman&Palmer的任务特征框架 |
二 《课程标准》 |
三 教学大纲 |
四 考试大纲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 框架与问卷设计 |
二 文本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
三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分析 |
第一节 内容效度分析 |
一 输入特征 |
二 预期回答 |
三 输入特征与预期回答的关系 |
四 小结 |
第二节 表面效度分析 |
一 基本信息 |
二 考试说明 |
三 与文本有关的变量 |
四 与说话者有关的变量 |
五 整体态度 |
六 小结 |
第三节 反拨作用分析 |
一 学习动机与目标 |
二 学习影响 |
三 学习行为 |
四 教师访谈分析 |
五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
一 内容效度 |
二 表面效度 |
三 反拨作用 |
四 小结 |
第二节 建议 |
一 对命题者的建议 |
二 对英语教师的建议 |
三 对学生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不足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关于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的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2016-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试题 |
附录4 2016-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理解录音文本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2)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度新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重难点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学业水平考试发展述评 |
二、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述评 |
三、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二、核心概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一、主题语境考查一致性分析 |
二、语篇类型考查一致性分析 |
三、语篇难度考查一致性分析 |
四、阅读技能考查一致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主题语境考查 |
附录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篇类型考查 |
附录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阅读技能考查 |
附录4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 |
附录5 2016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6 2016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7 2017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8 2017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9 2018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10 2018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11 2019年1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附录12 2019年6月新疆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试题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3)基于论证法的诊断测试效度研究 ——以优诊学阅读测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Context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
CHAPTER2 LITERTURE REVIEW |
2.1 Approaches to Diagnostic Assessment |
2.1.1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agnostic Assessment |
2.1.2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
2.2 Assessing L2 Reading |
2.2.1 L1 Reading |
2.2.2 From L1 Reading to L2 Reading |
2.2.3 From L2 Reading to L2 Reading Assessment |
2.3 Validity Theory and Validation Frameworks |
2.3.1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Validity |
2.3.2 Argument-based Approaches to Test Validation |
2.4 Summary |
CHAPTER3 RESEACH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Framework |
3.1.1 Just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Interpretive/Use Argument |
3.1.2 Articulation of an Interpretive/Use Argument for the UDig |
3.2 Research Design |
3.2.1 Overall Design |
3.2.2 Phase1 |
3.2.3 Phase2 |
3.3 Research Design of Phase1 |
3.3.1 The Pilot Study |
3.3.2 Participants |
3.3.3 Instruments |
3.3.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4 Research Design of Phase 2 |
3.4.1 The Pilot Study |
3.4.2 Participants |
3.4.3 Instruments |
3.4.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5 Summary |
CHAPTER4 EXAMINING THE EXPLANATION INFERENCE |
4.1 Think-Aloud Protocols |
4.1.1 Test-Taking Skills |
4.1.2 Reading Skills |
4.2 Experts' Judgments |
4.3 Cognitive Diagnostic Modeling |
4.3.1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itial and Provisional Q-matrices |
4.3.2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Final Q-matrix |
4.3.3 Reduced CDMs Evaluation |
4.3.4 Attribute Prevalence, Proportions of Latent Class and Examinees’ Skills Mastery Probabilities |
4.4 Evidence for the Explanation Inference |
4.5 Summary |
CHAPTER5 EXAMINING THE DECISION AND THE CONSEQUENCE INFERENCES |
5.1 Perceptions of and Decisions Made on the Diagnostic Feedback |
5.1.1 Student Questionnaire |
5.1.2 The First Round of Student Interview |
5.1.3 The First Round of Teacher Interview |
5.1.4 Evidence for the Decision Inference |
5.2 Actions Taken Based on the Diagnostic Feedback and the Consequences |
5.2.1 Students’ Reflective Tasks and the Second Round of Interview |
5.2.2 Teachers’ Reflective Tasks and the Second Round of Interview |
5.2.3 Evidence for the Consequence Inference |
5.3 Summary |
CHAPTER6 CONCLUSION |
6.1 The Interpretive/Use Argument for the UDig Revisited |
6.1.1 A Recap of the Explanation Inference |
6.1.2 A Recap of the Decision and the Consequence Inferences |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6.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
6.2.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
6.2.3 Practical Implications |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6.5 Concluding Remarks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1: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s and the Item Types |
Appendix2:Sample Diagnostic Reports |
Appendix3:Item Characteristics |
Appendix4:Think-aloud Verbal Protocol |
Appendix5:Experts‘Judgment Survey |
Appendix6:Student Questionnaire |
Appendix7:Interview Protocol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
Appendix8:Reflective Task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
Appendix9:Item Parameter Estimates |
(4)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2018-2019)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学业质量标准成为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
二、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影响课标的落实及课改的实施 |
三、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
二、课程标准 |
三、一致性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研究 |
二、外语阅读能力的研究 |
三、一致性研究 |
四、已有研究的启发与局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SEC模式 |
二、中国中小学外语阅读能力结构框架体系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二节 实施过程 |
一、分析与编码 |
二、统计编码结果 |
三、归一化处理数据 |
四、计算一致性系数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总体一致性 |
一、一致性水平 |
二、整体分布情况比较 |
第二节 内容主题一致性 |
一、一级维度一致性 |
二、二级维度一致性 |
第三节 认知水平一致性 |
第五章 研究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一致性现状分析 |
一、总体一致性 |
二、内容主题一致性 |
三、认知水平一致性 |
第二节 一致性影响因素分析 |
一、课程标准的措辞与解读 |
二、命题基准的取向 |
三、研究者的主观判断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总体上,2018-2019 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与课程标准不存在显着一致性 |
二、内容主题上,两者考查重点相同,但高考考查比重失衡 |
三、认知水平上,两者考查重点相同,高考考查范围不够全面、考查比重失衡 |
四、课程标准、命题基准和研究者均为一致性影响因素 |
第二节 相关建议 |
一、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命题工作的建议 |
二、对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
三、对课程标准编写工作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5-2019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阅读测试研究 |
2.1.1 国外的英语阅读测试研究 |
2.1.2 国内的英语阅读测试研究 |
2.2 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
2.2.1 国外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
2.2.2 国内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
2.3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效度 |
3.1.1 效度概念 |
3.1.2 效度分类 |
3.1.3 内容效度 |
3.2 语言测试任务特征框架 |
3.3 小结 |
第4章 重庆市中考阅读试题内容效度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方法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5.1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各篇材料呈现形式分析 |
4.5.2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各篇词汇量分析 |
4.5.3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生词量分析 |
4.5.4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易读度分析 |
4.5.5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体裁分析 |
4.5.6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材分析 |
4.5.7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 |
5.1.2 2015-2019年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
5.2 对初中阅读理解测试的建议 |
5.2.1 对于命题人员的建议 |
5.2.2 对于英语教学的建议 |
5.2.3 对初中学生的启示 |
5.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重庆市中考阅读理解测试题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4-2019中考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对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对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 |
二 国内对英语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国内外对阅读测试的相关研究 |
一 国外对阅读理解测试的研究 |
二 国内对英语阅读测试题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国内外对阅读理解效度的研究 |
一 国外对阅读理解测试的研究 |
二 国内对中考阅读理解效度的研究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内容效度 |
一 理论简介 |
二 与本论文的关系 |
第二节 任务框架 |
一 内容简介 |
二 与本论文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反拨效应 |
一 内容简介 |
二 与本论文之间的关系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测试的环境 |
第二节 测试的规则 |
第三节 输入特征 |
一 长度 |
二 文章难度 |
三 体裁 |
四 话题 |
第四节 预期回答 |
第五节 输入与回答的关系 |
一 反应性 |
二 关系范围 |
三 直接的程度 |
第六节 反拨效应 |
一 学生问卷的分析 |
二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
三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7)新HSK六级短文阅读语篇语言学特征典型性的量化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典型性与效度 |
二、语篇的语言学特征及其量化研究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 |
二、总体框架 |
三、重点难点 |
四、主要目标 |
第二节 研究基本思路 |
第三节 语言学特征共现模型及分析步骤 |
一、语言学特征共现模型 |
二、语料收集及处理步骤 |
第三章 记叙体阅读真题语言典型性分析 |
第一节 语言典型性高的记叙体阅读真题 |
第二节 语言典型性低的记叙体阅读真题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说明体阅读真题语言典型性分析 |
第一节 语言典型性高的说明体阅读真题 |
第二节 语言典型性低的说明体阅读真题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议论体阅读真题语言典型性分析 |
第一节 语言典型性高的议论体阅读真题 |
第二节 语言典型性低的议论体阅读真题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局限性 |
第一节 相关结论 |
一、记叙体阅读真题语言的典型性 |
二、说明体阅读真题语言的典型性 |
三、议论体阅读真题语言的典型性 |
第二节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阅读理解测试 |
(一)阅读理解 |
(二)阅读理解测试 |
(三)阅读理解测试类型 |
二、效度 |
(一)效度 |
(二)效度分类 |
(三)效度测试框架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定量统计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卷面效度方面 |
(二)内容效度方面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一、研究结果 |
(一)卷面效度方面 |
(二)内容效度方面 |
二、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启示 |
(一)测试设计人员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五章 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三、将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长春市中考英语考试说明》(阅读理解) |
附录二 2013-2017年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9)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价值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历史与现状 |
2.1 翻译能力研究 |
2.1.1 国外翻译能力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翻译能力研究现状 |
2.2 诊断测试研究 |
2.2.1 国外诊断测试研究现状 |
2.2.2 国内诊断测试研究现状 |
2.3 翻译测试研究 |
2.3.1 国外翻译测试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翻译测试研究现状 |
2.4 语段的相关研究 |
2.5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总体构思 |
3.1.1 测试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思路 |
3.2.1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目的 |
3.2.2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原则 |
3.2.3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与开发流程 |
3.3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信度检验思路 |
3.3.1 信度检验的目的 |
3.3.2 影响翻译测试信度的主要因素 |
3.4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效度检验思路 |
3.4.1 效度检验的目的 |
3.4.2 影响翻译测试效度的主要因素 |
第4章 汉英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 |
4.1 汉英翻译能力构念 |
4.1.1 双语能力 |
4.1.2 翻译策略能力 |
4.1.3 语言外能力 |
4.1.4 翻译专业知识 |
4.1.5 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 |
4.1.6 译者生理心理主体因素 |
4.2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 |
4.2.1 语段的定义 |
4.2.2 语段与语篇、自然段的区别 |
4.2.3 语段作为翻译单位的优势 |
4.2.4 语段翻译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语段的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与开发 |
5.1 翻译测试的设计 |
5.1.1 翻译测试的题型分类 |
5.1.2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题型 |
5.2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任务 |
5.2.1 考试大纲 |
5.2.2 命题 |
5.2.3 文本体裁 |
5.2.4 考试题型 |
5.3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测试评分方法评述 |
5.3.1 评分质量控制 |
5.3.2 汉英翻译评分方法 |
5.4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施测 |
5.4.1 实验设计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语段的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信度效度分析 |
6.1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关系 |
6.2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中的试验性信度验证 |
6.2.1 内在一致性信度 |
6.2.2 评分者信度 |
6.3 信度检验结果与讨论 |
6.3.1 信度在翻译测试各阶段的考量 |
6.3.2 提高翻译测试信度的方法 |
6.4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中的试验性效度验证 |
6.4.1 内容效度分析 |
6.4.2 评分效度分析 |
6.4.3 后效效度 |
6.5 效度检验结果与讨论 |
6.5.1 效度在翻译测试各阶段的考量 |
6.5.2 提高翻译测试效度的主要途径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贡献与创新 |
7.3 对翻译专业翻译测试与教学的启示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国内外翻译测试评分标准 |
附录二: 国内主流外语考试中的翻译题型 |
附录三: 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考试大纲 |
附录四: 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试卷 |
附录五: 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诊断报告 |
附录六: 基于语段的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内容调查问卷 |
附录七: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数据 |
附录八: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九: 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内容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十: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内容评价问卷统计数据 |
附录十一: 考试后效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十二: 翻译难度测量调查问卷(一) |
附录十三: 翻译难度测量调查问卷(二) |
(10)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基于内容效度和答题效度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阅读测试研究 |
2.2 答题效度研究 |
2.3 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研究 |
2.4 小结 |
3 理论基础 |
3.1 效度 |
3.1.1 效度定义 |
3.1.2 效度分类 |
3.2 Bachman和Palmer测试任务特征框架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数据收集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5 结果与讨论 |
5.1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语篇输入的特点 |
5.1.1 体裁 |
5.1.2 题材 |
5.1.3 长度 |
5.1.4 易读性 |
5.1.5 新信息密度 |
5.1.6 长难句 |
5.2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预期回答特点 |
5.3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答题效度分析 |
5.4 讨论 |
5.4.1 对阅读测试语篇输入结果的讨论 |
5.4.2 对阅读测试预期回答结果的讨论 |
5.4.3 对阅读测试答题效度结果的讨论 |
6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启示与建议 |
6.2.1 对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启示与建议 |
6.2.2 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录B: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
附录C:济南市中考英语(2011-2016)学生答题效度统计 |
附录D:学生“有声思维”转写样例 |
致谢 |
四、关于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D]. 张宁.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2]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6-2019年度新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为例[D]. 安正强.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基于论证法的诊断测试效度研究 ——以优诊学阅读测试为例[D]. 孙杭.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2018-2019)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陈丽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5]重庆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5-2019年为例[D]. 石金玉. 西南大学, 2020(01)
- [6]重庆市中考阅读理解测试题的内容效度研究 ——以2014-2019中考题为例[D]. 陈朦.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7]新HSK六级短文阅读语篇语言学特征典型性的量化考察[D]. 谢梦宁. 厦门大学, 2019(08)
- [8]长春市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研究[D]. 刘津伊. 吉林师范大学, 2018(06)
- [9]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研究[D]. 白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2)
- [10]济南市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研究 ——基于内容效度和答题效度的验证[D]. 尹书亮. 重庆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