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浅论(论文文献综述)
车国帅,戚振东,王伟,杜昕民[1](2021)在《基于WSEIAC模型的某型末端防御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文中认为为增强末端防御能力,建立末端防御武器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和WSEIAC效能评估模型进行效能评估。确定武器系统的有效度、可信赖度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并计算出武器系统综合效能,为末端防御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作战使用和优化配置等提供参考依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末端防御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能为指挥决策和装备研制提供参考。
邢积超,王新赛,朱兆梁[2](2021)在《防空作战效能评估研究现状》文中认为未来防空作战"侦、控、打、评、保"一体化特点鲜明,作战效能评估已经成为促进防空作战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文章系统总结了近10年国内防空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成果,指出了评估中"缺对抗、缺定量、缺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对抗建模探索防空武器装备动态效能、基于模型组合探索防空作战体系效能评估、基于复杂网络探索新型防空力量效能评估、基于建模仿真平台探索一体化防空作战效能评估4个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张兴有[3](2020)在《基于阶段飞行特征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文中提出为更有效地对具有阶段飞行特征的导弹武器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在传统ADC效能评估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阶段的ADC系统效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将舰空导弹飞行过程划分为初、中、末3个阶段,在分析每个阶段可信性的基础上,得到整个系统的可信性。算例结果表明:较传统ADC系统效能评估方法而言,该方法对可信性的分析和计算更为全面准确,更符合舰空导弹系统的作战流程。
石志军,张鹏[4](2020)在《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是武器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和核心环节,更是直接分析武器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评判步骤。该文在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进行了三维具体描述,最后以层次灰色分析法为基本评估原理,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层次灰色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并进一步进行了实例分析,从而为不断提升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启迪。
雷永林,朱智,甘斌,雷森,陈永[5](2020)在《基于仿真的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是军方和工业方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指出了现有武器装备作战效能仿真评估缺乏面向复杂武器系统的针对性、缺乏以仿真方法为主导的形式化评估框架等问题。采用"性能-效果-效能"分层的思路搭建了基于仿真的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进行了形式化研究。该框架综合考虑不同种类的仿真输入、效果指标和效能指标,能够一体化地指导复杂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仿真评估工作。结合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评估进行了案例研究。
臧敦晓[6](2020)在《数据链体系效能评估和贡献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各国军事实力的提高以及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作战形式由单一作战发展为联合作战。信息支持在联合作战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链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战信息的传输与保障性能。对数据链体系的作战效能和体系贡献度进行研究,可为装备选取以及确定武器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意见。传统效能评估方法大多从武器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不考虑作战环境以及作战过程对作战效能产生的影响,评估结果往往存在主观性强、说服力弱等缺点。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OODA与仿真法的数据链体系效能评估,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数据链体系的装备贡献度。现代化联合作战过程中,武器装备的性能影响着作战任务的完成状况。随着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战的不断推广,装备性能不断提升,种类不断增多,使得作战体系的装备组合方案变得多样化,因此寻求作战能力高的装备组合方案也变得愈加重要。近距离空中支援是对地面部队作战火力的有效加强和补充。本文以近距离空中支援数据链体系为研究背景,结合OODA闭环理论与可视化仿真技术,开发完成可视化仿真软件,进而实现了数据链体系的效能评估;在效能评估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现了数据链体系的贡献度分析。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三部分:(1)建立数据链体系贡献度评估技术框架。首先研究了近距离空中支援、数据链系统以及体系贡献度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作战过程,对作战效能和作战能力概念进行了辨析,确立了以相对贡献度为分析方式的研究思路;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案,提出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链体系贡献度分析技术框架。(2)基于OODA与仿真法的效能评估。本文研究了OODA作战环思想,并基于OODA闭环理论构建了数据链体系的武器装备指标体系和作战能力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流程以及可视化仿真技术实现了近距离空中支援可视化仿真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完成数据链体系的效能评估。(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链体系贡献度分析。根据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流程搭建作战想定,选取武器装备生成装备方案空间,构建近距离空中支援指标体系;依据作战能力指标体系分析变量关系,进而搭建了数据链体系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可视化仿真系统获取的作战效能数据集,采用LISREL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求解出反映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关系的解析模型;通过解析模型计算装备方案的作战能力,实现对近距离空中支援数据链体系的贡献度分析;最终本文依据贡献度分析结果选取了最优装备方案并给出了装备的发展方向。
林圣琳[7](2020)在《面向复杂仿真的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仿真评估包含对仿真系统/模型本身的评估和基于仿真的评估两个方面。随着仿真对象的复杂化和仿真应用需求的提高,仿真系统呈现出大规模、非线性、不确定性、连续离散混合、输出变量复杂、仿真数据量大等特点,现有仿真评估、优化方法与工具面临巨大挑战。论文针对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开展深入研究。从仿真系统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复杂仿真的若干复杂特性,给出复杂仿真评估与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针对大规模系统观测数据缺乏时,多子模型构成的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问题,构建基于输出变量间关系的可信度外推结构模型,采用贝叶斯网络由子模型验证数据估计系统级输出的后验分布,并基于最大后验概率密度置信域准则分别对子模型和系统级模型进行结果验证。另外,该验证准则在观测数据充分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验证结果的准确度。针对非平稳、多元、异类且具有相关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仿真输出,分别提出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模型排序评估方法和基于变量相关性分析与概率分布差异结合的结果验证方法。针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输出,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将输出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平稳项,提出基于Hilbert谱密度的平稳项一致性分析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仿真模型排序结果。针对多元、异类、相关输出,采用互信息和分形维数法分别提取动、静态输出的相关变量子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基于联合概率分布差异法度量仿真模型可信度。针对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中各装备影响关系复杂的问题,以及高效的体系效能仿真优化需求,分别提出面向多装备协同的效能评估方法和基于序贯元模型与改进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效能优化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对海量仿真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得到指标间关联关系,构建网络化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实现效能综合评估。另外,改进传统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解决连续离散混合优化问题,与元模型方法相结合提高昂贵仿真优化效率,并提出空间填充和聚类相结合的开发-探索序贯策略,进而提高元模型拟合精度。针对复杂仿真评估与优化、仿真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需求,开发基于Hadoop的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支持分布式数据管理与并行分析、复杂仿真结果验证、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等功能。采用Hadoop环境为仿真数据管理与算法运行提供支撑,具有算法可扩展、组件可重用、过程可视化等特点。通过某防空体系仿真可信度评估、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的相关应用,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作出了展望。
赵丹玲[8](2019)在《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武器装备体系评估是武器装备论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而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已然成为武器装备体系评估的重要方面,其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等工作提供定量化依据。目前,由于武器装备体系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人员较难建立准确、通用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模型,评估结果也较难得到解释和验证。随着网络科学的发展,基于异质网络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将武器装备体系进行形式化描述,也可以借助异质网络的一些评价指标衡量不同装备相互作用产生的涌现效果。本文以武器装备体系异质网络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基于作战环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方法和面向作战过程的基于体系仿真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评估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通用的评估方法,异质网络是一种能够有效考虑武器装备体系包含不同功能的装备以及装备之间存在不同的交互关系的半结构化描述方法,基于异质网络模型对体系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具有语义信息。本文在分析武器装备体系及贡献率评估特点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先是将武器装备体系抽象成异质网络模型,再分别从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两个视角评估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利用评估结果反馈调整评估模型。本文剖析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问题,对贡献率的度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2)提出了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方法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是通过合理的抽象,将体系中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形式化地表示出来,传统的武器装备体系网络化建模方法大多基于同质网络模型,认为装备体系中的节点和边是无差别的,并通过同质网络的一些指标对武器装备体系进行评估。显然,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装备在作战中发挥的不同功能以及不同功能节点之间的复杂联系。本文首先引入异质网络模型,将武器装备体系抽象为异质网络中的要素,并应用网络属性和概念描述武器装备体系的特征。其次,根据武器装备在作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分别构建侦察类、决策类、打击类装备的节点模型,分析各类装备的指标。然后,将装备之间不同的关联关系进行抽象,构建了目标侦察、信息传输、命令下达、目标打击等交互关系模型。最后,考虑时间因素,构建武器装备体系的动态模型,为装备体系的网络化仿真提供基础。(3)提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方法在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先构建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再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指标聚合,得到体系能力评估的综合值。现有的评估方法没能将装备指标和体系作战能力进行很好地映射,评估结果的解释性和可追溯性不强。为此,本文提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方法。首先,将作战任务分解成由相应的子体系支撑完成的不同阶段的子任务,分析子任务之间的约束关系得到任务约束网络,用领域映射矩阵DMM模型表示任务与能力以及能力与装备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于武器装备体系异质网络模型,利用作战环的方法将不同功能装备节点的能力进行聚合,结合装备面向不同元任务时的作战能力以及任务约束网络,综合计算装备面向整个作战任务时的作战能力贡献率。最后,针对评估模型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种算法用于求解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和装备对体系的能力贡献率。(4)提出了面向作战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在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中,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解析方程求解双方兵力情况或利用系统动力学等体系方法分析体系中不同指标的影响关系,评估过程较为简化,没有和实际的作战过程相结合。本文基于异质网络模型,提出武器装备体系网络仿真方法,根据仿真实验得到效能指标,后基于云模型对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进行评估。首先,分析异质网络建模与基于Agent仿真建模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武器装备实体的能力模型和行为模型,作为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基础。其次,面向作战过程,筹划作战活动方案并分析装备参与作战的流程,明确各装备在不同作战活动下的行为表现,提出基于OODA循环理论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实现方法和步骤。然后,根据仿真实验得到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的指标,以作战时间、装备战损比、弹药消耗比和胜负结果作为评估指标,利用云模型方法对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进行评估,最终发现以装备战损比和作战胜负结果作为标准评估效能贡献率得到的结果与能力贡献率评估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赵曰强[9](2019)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效能的评定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是指导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生产和使用、部署、指挥决策的导向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费用效能分析目前仍处于应用研究阶段,也在随着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技术进步和系统复杂性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有国内外的研究,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还未见有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整套模型。本文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与效能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性能指标选取与任务分解为基础,分析了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系统效能和费效分析的概念和内涵,并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效能分析模型。对费用效能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对比。研究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并指出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适合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性能指标的适宜处理方法。这些方法的梳理和对比分析为复杂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与效能的评估建模奠定了方法基础。建立了基于导弹采购单价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LCC模型,分析了多种要素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并进行了模型比较。在国内外武器装备费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武器系统工作分解结构、费用参数分析出发,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度量体系和参数模型。在该模型框架内,提出了以导弹采购单价的估算为基础构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模型的新思路。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中各指标参量对费用的影响程度,并采用类推法、工程法向研制费、使用保障费进行扩展。在费用估算中引入“制导精度”和“目标通道数”等新的技术参数,找到了解决新型武器系统费用评估的适用性的方案。并通过建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模型在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度量中的精度。建立了基于ADC法(Availability Dependability Capability,ADC)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效能评估模型。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复杂的特点,构建了多状态及状态转移的路径,充分体现了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建立了可用性和可信度模型;同时以系统能力为重点,对量纲类指标(拦截远界R、低界RL、目标通道数T、上架导弹数n、系统反应时间tr)采用效用函数法或尺度标度法进行计算,对定量概率指标(发现概率PG1、杀伤概率PG2)采用参数法进行建模,对定性概率指标(指控能力PG3、抗干扰能力PG4、生存能力PG5)采用标度法结合德尔菲法进行量化计算。克服已有模型的不足,统一能力指标的选取和处理,并对系统能力矩阵进行拓展,考虑了指控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等综合性指标。同时目标通道数反映武器的多目标能力,避免了对群目标的杀伤概率计算的对目标的依赖。考虑了对目标多发杀伤能力、抗饱和攻击能力、多次拦截能力。经过算例的验证模型准确、适用,突破了已有模型的局限,使系统效能的评估更趋完善。提出了一套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费效分析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组合建立解析模型,来进行定量化计算。在LCC和系统效能建模的基础上,将效费比研究与LCC估算、系统效能评估结合起来,将LCC和系统效能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得到定费用、定效能或费效比最优的量化结果,使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问题更加明确具体,便于科学决策。并以“霍克改”、“爱国者”PAC-2和“格龙布”C-300ЛМУ-1为算例描述了具体的分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费效的决策权衡,填补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建立的一套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于指导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了可量化决策工具;经过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算例验证,可靠适用,可供进行武器系统费用效能评估和论证规划时参考;也对于其他装备评估分析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赵曰强,安实,麦强,林鄞鄞[10](2019)在《装备费用效能分析及建模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装备费用效能分析的方法很多种,选用恰当的方法及方法组合至关重要。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开展了费用估算方法和建模方法的整理及其对比研究;梳理了效能评估的方法、分类及效能指标的计算与聚合方法;归纳了适合费效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指出了这些方法在装备系统分析中的特点和对于工程应用适用性;并通过实例验证运用多种方法组合开展费效分析建模计算的有效性;这些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使用时主要看装备的特点和特定需求及约束。
二、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浅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浅论(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阶段飞行特征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分析 |
1.1 评估流程 |
1.2 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2 武器系统可用性评估 |
3 武器系统的可信性评估 |
3.1 飞行初段 |
3.2 飞行中段 |
3.3 飞行末段 |
4 武器系统能力评估 |
5 算 例 |
6 结束语 |
(4)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 |
2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三维描述 |
3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层次-灰色分析法 |
3.1 层次-灰色分析法基本步骤 |
3.2 应用举例 |
4 结论 |
(5)基于仿真的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仿真评估的基本概念 |
(1)装备性能指标与作战效能指标 |
(2)作战威胁环境与作战使用策略 |
(3)想定作战效能与任务作战效能 |
2 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
2.1 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体系设计需求 |
2.2 以效果指标为中心的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
(1)性能指标层 |
(2)效果指标层 |
(3)效能指标层 |
2.3 作战效果指标的分析设计 |
(1)感知效果指标 |
(2)电抗效果指标 |
(3)生存效果指标 |
(4)打击效果指标 |
(5)任务完成效果指标 |
3 作战效能仿真评估的形式化计算框架 |
4 导弹作战效能仿真评估框架应用示范 |
5 结论 |
(6)数据链体系效能评估和贡献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
1.2.2 体系贡献度研究现状 |
1.2.3 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数据链体系贡献度分析技术框架 |
2.1 近距离空中支援 |
2.1.1 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基本概念 |
2.1.2 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作战特点 |
2.1.3 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作战过程 |
2.2 数据链系统概述 |
2.2.1 数据链系统的基本概念 |
2.2.2 数据链系统的战术应用 |
2.2.3 数据链系统在CAS作战中的通信支持 |
2.3 作战效能评估基本概念 |
2.3.1 作战效能和作战能力的概念 |
2.3.2 概念辨析 |
2.3.3 作战效能指标的选取原则 |
2.4 体系贡献度 |
2.5 基于SEM的 CAS数据链体系贡献度分析技术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OODA与可视化仿真的效能评估 |
3.1 OODA作战环 |
3.1.1 OODA作战环理论 |
3.1.2 基于OODA的指标体系构建 |
3.2 可视化仿真概述 |
3.3 CAS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 |
3.3.1 关键技术介绍 |
3.3.2 可视化仿真系统环境介绍 |
3.3.3 可视化仿真系统程序结构设计 |
3.3.4 可视化仿真系统实现 |
3.4 基于可视化仿真的效能评估 |
3.4.1 作战效能指标定义 |
3.4.2 CAS数据链体系的效能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EM的数据链体系贡献度分析 |
4.1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
4.1.1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
4.1.2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 |
4.1.3 SEM建模分析过程 |
4.2 基于SEM的数据链体系贡献度分析步骤 |
4.3 示例分析 |
4.3.1 CAS作战想定搭建 |
4.3.2 装备方案空间生成 |
4.3.3 CAS指标体系构建 |
4.3.4 CAS数据链体系SEM模型构建与识别 |
4.3.5 模型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面向复杂仿真的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仿真评估与优化相关概念 |
1.2.1 仿真可信度评估概念 |
1.2.2 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
1.3.1 仿真可信度评估研究现状 |
1.3.2 装备效能评估与优化研究现状 |
1.3.3 仿真评估工具研究现状 |
1.3.4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方法 |
2.1 引言 |
2.2 复杂仿真评估问题分析与数学描述 |
2.2.1 仿真复杂特性分析 |
2.2.2 复杂仿真评估与优化问题数学描述 |
2.3 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复杂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方法 |
2.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2.3.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外推结构模型构建 |
2.3.3 基于HPD置信域的验证准则 |
2.4 可信度外推实例验证 |
2.4.1 飞机引擎转子疲劳度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 |
2.4.2 飞行器制导仿真模型可信度外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复杂输出的仿真结果验证方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仿真模型排序评估方法 |
3.2.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3.2.2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非平稳数据预处理 |
3.2.3 基于Hilbert变换的平稳项一致性分析 |
3.2.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排序评估 |
3.2.5 实例验证 |
3.3 多元相关输出仿真结果验证方法 |
3.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3.3.2 多元异类输出相关变量提取 |
3.3.3 相关变量子集的一致性分析 |
3.3.4 实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体系效能仿真评估与优化方法 |
4.1 引言 |
4.2 考虑多装备协同的体系效能仿真评估方法 |
4.2.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4.2.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评估指标关联分析 |
4.2.3 网络化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2.4 基于ANP的体系效能综合评估 |
4.2.5 实例验证 |
4.3 基于序贯元模型的体系效能仿真优化方法 |
4.3.1 问题描述与分析 |
4.3.2 改进的多目标全局优化算法 |
4.3.3 基于开发-探索序贯策略的元模型构建 |
4.3.4 体系效能仿真优化流程 |
4.3.5 算法性能分析与实例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Hadoop的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 |
5.1 引言 |
5.2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设计 |
5.2.1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总体设计 |
5.2.2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子系统设计 |
5.3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实现及应用 |
5.3.1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实现 |
5.3.2 复杂仿真综合评估系统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武器装备体系建模与描述方法研究 |
1.2.2 复杂网络与异质网络研究 |
1.2.3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
1.2.4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 |
1.2.5 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创新点 |
1.3.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框架 |
2.1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的基本概念 |
2.1.1 武器装备体系 |
2.1.2 武器装备体系建模与描述 |
2.1.3 武器装备体系评估 |
2.2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问题分析 |
2.2.1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的概念与内涵 |
2.2.2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度量方式分析 |
2.2.3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问题剖析 |
2.3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设计 |
2.3.1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理论方法 |
2.3.2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方法 |
3.1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建模与描述 |
3.1.1 异质网络模型 |
3.1.2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描述模型 |
3.2 武器装备体系网络节点建模 |
3.3 武器装备体系网络交互关系建模 |
3.3.1 目标侦察交互关系建模 |
3.3.2 信息传输交互关系建模 |
3.3.3 命令下达交互关系建模 |
3.3.4 目标打击交互关系建模 |
3.4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动态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静态评估 |
4.1 任务分解与装备映射分析 |
4.1.1 任务约束结构分析与任务分解 |
4.1.2 任务与能力的映射分析及能力需求描述 |
4.1.3 能力和装备的映射分析与建模 |
4.2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模型 |
4.2.1 基于作战环的武器装备体系任务满足度评估 |
4.2.2 面向任务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任务满足度评估 |
4.2.3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 |
4.3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求解算法 |
4.3.1 基于作战环的元任务满足度的求解算法 |
4.3.2 面向任务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任务满足度评估算法 |
4.3.3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作战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动态评估 |
5.1 基于异质网络的多Agent对抗仿真模型 |
5.1.1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框架 |
5.1.2 武器装备实体的能力模型分析 |
5.1.3 武器装备实体的行为建模分析 |
5.2 面向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研究 |
5.2.1 作战活动方案筹划 |
5.2.2 装备作战过程分析 |
5.2.3 武器装备体系仿真实现方法 |
5.3 基于云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 |
5.3.1 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指标分析 |
5.3.2 基于云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 |
5.3.3 基于云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综合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应用研究 |
6.1 作战想定 |
6.1.1 背景想定 |
6.1.2 装备体系描述 |
6.1.3 作战想定描述 |
6.2 面向海上联合作战场景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 |
6.2.1 任务描述和任务分解 |
6.2.2 武器装备体系的任务满足度评估 |
6.2.3 武器装备体系的能力贡献率评估 |
6.3 面向海上联合作战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 |
6.3.1 想定补充与规则分析 |
6.3.2 基于动态对抗仿真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指标分析 |
6.3.3 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评估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A 体系对抗仿真中形成的作战环 |
附录 B 体系对抗仿真产生的效能指标 |
(9)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防空导弹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 |
1.2.1 系统费用的研究综述 |
1.2.2 系统效能的研究综述 |
1.2.3 费效分析的研究综述 |
1.2.4 目前本领域研究应用的不足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系统费用效能研究方法分析 |
2.1 系统费用估算方法的分析对比 |
2.1.1 费用估算方法与对比 |
2.1.2 费用估算建模方法与对比 |
2.1.3 费用估算的工程辅助工具 |
2.2 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分析对比 |
2.2.1 效能评估方法的分类 |
2.2.2 评估中采用的数学方法 |
2.2.3 效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
2.2.4 多指标参数聚合方法 |
2.3 费效分析和权衡的方法 |
2.3.1 模糊推理柔性决策 |
2.3.2 关联矩阵法 |
2.3.3 基于理想点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法 |
2.3.4 费效比评价准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估算模型 |
3.1 费用估算建模的步骤 |
3.1.1 费用估算模型的建立步骤 |
3.1.2 费用估算方法的选择 |
3.2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费用变量的选择 |
3.2.1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
3.2.2 费用变量的分析与选择 |
3.3 导弹采购单价线性模型的建立 |
3.3.1 大中型导弹采购单价模型 |
3.3.2 小型导弹采购单价模型 |
3.3.3 导弹采购单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3.4 导弹采购单价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3.4.1 建立二次函数费用模型 |
3.4.2 任意次幂函数费用模型 |
3.5 武器系统LCC模型的建立 |
3.5.1 地面设备采购价格模型 |
3.5.2 武器系统采购费用模型 |
3.5.3 武器系统研制费用模型 |
3.5.4 使用维护费的估算模型 |
3.5.5 武器系统LCC费用模型 |
3.5.6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
4.1 系统效能建模的步骤 |
4.2 系统性能指标的分析与选择 |
4.2.1 系统层次结构性能指标分析 |
4.2.2 系统性能指标的选择 |
4.3 系统的可用性模型的建立 |
4.3.1 串联系统的可用性向量 |
4.3.2 并联系统的可用性向量 |
4.3.3 复杂系统可用性向量 |
4.3.4 可用性向量的状态约束 |
4.4 系统的可信度模型的建立 |
4.4.1 系统的状态及状态转移 |
4.4.2 系统可信度的量度 |
4.4.3 不同系统结构的可靠度的计算 |
4.4.4 系统可信度矩阵模型的建立 |
4.4.5 可信度矩阵模型的验证 |
4.5 系统的能力模型的建立 |
4.5.1 量纲类指标计算 |
4.5.2 定量概率类指标计算 |
4.5.3 定性概率类指标计算 |
4.5.4 系统的能力模型 |
4.6 算例 |
4.6.1 可用性向量的计算 |
4.6.2 可信度矩阵的计算 |
4.6.3 能力向量的计算 |
4.6.4 系统效能的计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方法 |
5.1 武器系统费用和效能的关系 |
5.2 费效分析各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
5.2.1 费效分析的目的 |
5.2.2 费效分析的任务 |
5.3 费效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选择 |
5.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与计算 |
5.4.1 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计算 |
5.4.2 系统效能的分析计算 |
5.4.3 费效分析与权衡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费用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Matlab程序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浅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SEIAC模型的某型末端防御武器系统效能评估[J]. 车国帅,戚振东,王伟,杜昕民. 兵工自动化, 2021(12)
- [2]防空作战效能评估研究现状[A]. 邢积超,王新赛,朱兆梁. 第九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 2021
- [3]基于阶段飞行特征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J]. 张兴有. 空天防御, 2020(04)
- [4]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 石志军,张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15)
- [5]基于仿真的复杂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框架研究[J]. 雷永林,朱智,甘斌,雷森,陈永. 系统仿真学报, 2020(09)
- [6]数据链体系效能评估和贡献度分析[D]. 臧敦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面向复杂仿真的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D]. 林圣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D]. 赵丹玲.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9]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D]. 赵曰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装备费用效能分析及建模的方法研究[J]. 赵曰强,安实,麦强,林鄞鄞. 系统仿真学报,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