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T中小企业成为投资孵化机构的香饽饽(论文文献综述)
黄华[1](2021)在《广西中小科技型A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张宇抒[2](2021)在《南通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难点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逐步兴起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把先进制造业确立为战略发展方向。我国实施了“中国制造2 0 2 5”行动计划,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南通市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发展先进制造业具备深厚的历史积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特别注重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仍然存在主客观等因素导致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作用研究的视角切入分析,希望能为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本文首先对政府、先进制造业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地方级政府,并提出研究相关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其次,分析南通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基础,并根据南通产业实际,详细介绍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3+3+N”产业的发展现状,归纳出南通市政府推动本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举措。本文从政府对集群发展的认识不足、产业规划缺乏系统性、集群建设的主体协调性不够、忽视创新平台、科技载体的支撑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人才虹吸的五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西方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得出系统布局、联动机制、融资和人才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启示。最后,提出政府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完善职能的对策建议:一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二要提高创新支撑能力;三要优化生产制造方式;四是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陈赪[3](2020)在《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芜湖市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帮扶支持力度,通过出台政策法规、优化营商环境等多项举措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但由于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小企业自身在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也存在先天不足,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压力,给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转型升级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方便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所需资源,也有利于精准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笔者对相关理论和芜湖市当前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行概述,展示了当前主流的相关政策经济理论;其次对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展开研究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例如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创新成果产业化受阻,人才供给不足等。通过对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环境的SWOT量化分析,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余硕[4](2020)在《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的绩效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晚,2007年之后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基本完成了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此进入全流通时代,发行股份、并购重组等相关规则也应运而生。新三板市场汇集了一群成长、创新、创业的中小型企业,虽然目前新三板面临流动性枯竭、优质企业退市等多项危机,但观察新三板公司的2018年年报数据,公司资产和经营规模均有所扩大,平均总资产同比增长了7.57%,平均营业收入增加了12.43%。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部分价格低、有潜力、业绩好的新三板公司正好可成为其完善产业布局或改善经营业绩的标的,上市公司的进入也为新三板公司提供了现成的技术、共享了现有的渠道和资源。新三板壳公司的市场仍然存在,并购重组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如何帮助公司通过让壳获得重生,如何利用监管措施防范投机倒把,如何通过并购获得优势互补,如何有效利用新三板平台实现产业整合,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并购、绩效以及新三板的文献与理论研究,本文选择了3个理论作为基础,并提出了关于并购绩效的3个假设。通过全样本研读2015年、2016年新三板公司发布的收购报告书,按照首次披露原则共计有343份报告书,继而挑选出符合“借壳”标准的127个样本公司,分别从非财务视角和财务视角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分析127个公司在被“借壳”后出现的问题,发现壳公司发生违规和诉讼案件的概率、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强制退市的概率均高于未被“借壳”的新三板公司平均水平。再者,本文选取了代表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能力、现金能力、股东获利能力5个方面的8个指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先研究公司被“借壳”后的整体绩效情况,再检验资产注入和收购方式对“借壳”并购绩效的影响程度。结论如下:第一,公司被“借壳”后第二年开始业绩下滑幅度远远大于未被“借壳”的公司,被“借壳”对公司的财务绩效负面影响较为显着;第二,从资产注入角度,公司被“借壳”后及时注入资产的绩效要明显优于未注入资产的情况,目前存在风险与问题的公司大多在被收购后未被及时注入资产和业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第三,从收购方式角度,通过股份发行方式进行收购的样本绩效要优于通过协议转让交易方式的样本,这与股份支付的流程与监管有一定关联。最后,本文结合问题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关于新三板“借壳”并购发展、监管政策、中介执业的相关建议。
刘超[5](2020)在《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合作的有效途径,是新能源企业与金融资本信息沟通的基础平台,是金融资本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金融资本与新能源产业内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解决在新能源企业在遇到国际环境变化时,如何突破资金瓶颈的限制。本文研究的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是指新能源产业投资企业与金融资本合作,共同对新能源产业融资企业投资的过程,它研究的核心是由新能源企业产业内的融资企业、产业投资企业和金融资本三方联合构建的小联盟体系。研究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是为了剖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合作的内在机理和运行逻辑,并为了推演出整体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方法并最终指导新能源企业的融资实践,甚至进一步推广到其他产业。在推演产融合作联盟的理论框架时,本文主要运用了理论演绎法,综合了信息论、博弈论、网络组织理论、贝叶斯均衡理论等重要理论的模型或结论,并充分分析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整体的理论框架以及搭建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业务体系。金融资本具有天生的避险倾向,因此违约风险评估是产融合作联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运用Logistic模型构造违约概率模型在开展产融合作联盟的过程中,分析新能源企业的违约风险。运用新能源同类可比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用于评估新能源企业违约风险。此外,运用熵测度模型综合考量新能源企业信用情况和抵质押担保品的增信作用,并运用违约风险作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合作的先验概率。产业资本在产融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在于增加信用信息供金融资本进一步判断风险,产业资本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行为为产融合作中的金融资本提供了额外信息,这构成了金融资本修正产融合作风险判断的重要依据,并再次运用熵测度模型计算整个产融合作系统中熵值的降低。再次,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推导金融资本对修正后信用风险的判断,并最终影响到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融资支持。最后,运用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值模型分析产融合作联盟的Pareto改进及分配。上述流程构成了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内在运行机制,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合作的内在机理,这一机理分别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效用分配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在产融合作联盟机制中缺一不可。本文打破了原先产业资本以参股、控股为主要方式的产融结合模式,拓展了产融合作的新路径。避免了由于产业资本过度嵌入金融资本带来的过度嵌入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在纯粹的市场机制下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的市场失灵缺陷。在产融合作联盟中,需要进一步引入更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形成联盟盟员冗余,这样一来才能够保障融资成本的持续降低,使产融合作联盟由Pareto改进向Pareto最优持续演进。图4幅,表25个,参考文献383篇。
孟佳[6](2020)在《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对公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利率市场化,公司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新时期的对公业务逐渐从传统的粗放型信贷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转变。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既缺乏稳固的对公客户基础,不良资产的增长又严重侵蚀了经营利润,还有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调整对公业务竞争战略。本文首先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三个方面深入的分析了民生银行L分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从总行的战略定位入手,通过与同业的对比以及对公业务的规模变化、业务种类和市场排名揭示了L分行对公业务的优劣势。针对L分行的实际,剖析了成本领先、集中化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适用性,指出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发展应该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并探讨了市场定位、产品、服务和定价等方面的差异化。进而提出了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精准营销机制、精细化管理、技术支持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和企业文化建设。
陈奇[7](2020)在《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地推进,越来越多的各类产业园拔地而起。近年来,各类园区已经成为各地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集聚形式,承担着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提升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目前,我国现有产业园的类型丰富多样,有科技园、工业园、孵化器以及各种文创园等多种类别的专业产业园,还有全国各地近年来都在提出的产业新城等。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产业园的发展强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反哺了产业园的持有及经营者,以至于大量的行业内外企业进军该产业,甚至很多海外着名的产业地产开发商纷纷挤入我国的产业地产行业。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的老牌产业地产企业,也是全国前30强产业地产企业,是苏州地区最早的产业地产开发商,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集团战略的调整,对产业地产发展的经验进行推广,业务逐渐走向全国各地,如何使苏高新集团的产业地产业务从目前众多的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需要苏高新集团必须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本文对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的外部宏观环境用PEST分析法进行分析,应用PEST理论分析,观察产业地产目前在全国的发展状况,得出目前产业地产行业的发展优势。而后再运用竞争态势CPM矩阵对集团的内外部因素和主要竞争者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得出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发展的机会大于威胁,竞争能力在产业地产行业内具备一定的优势。本文运用SWOT矩阵制定出了多条业务竞争战略的备选战略,再用QSPM矩阵对备选战略中的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竞争战略来进行战略的定量选择,最后定出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采用的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对选择出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制定出了战略目标后,再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最后制定了配合差异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差异化竞争战略”能在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板块能够顺利实施,有助于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在产业地产行业中持续的发展壮大。
崔巍[8](2019)在《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在取得国际竞争主动性和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当中,人才是属于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变量,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新引擎。浙江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已率先进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的新态势下,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短时间内集聚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是浙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引得凤凰来”,必须要拿出更大诚意、更活机制、更大力度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本文尝试以人才资本理论、人才流动理论和人才激励理论为理论依据,重点总结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内在规律,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海外高层次从海外流入国内的因素,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方法论依据。通过引用、比较大量实地调研数据,回顾近年来浙江省省级人才管理部门开展海外引才工作现状,深入剖析浙江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创新性提出浙江要打赢“人才争夺战”,必须另辟蹊径,从过去单纯“砸钱”“给政策”,转变为对人才生态环境的打造,靠环境、靠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陈鹏[9](2019)在《新时期促进我国军民融合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军民融合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军工行业迎来巨大的政策红利。201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中央统一领导。2019年,军民融合迎来了发展落实的一年。众多的民用企业逐步进入到军事工业配套体系,打破了军用市场与民用市场之间的界限。这一深刻变革,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模式。财政政策是国家利用财政影响国民经济分配,调控国家经济发展,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系列的收支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成为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创新财政支出方式,财政必然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所探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预算、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化国防预算结构,提升国防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以国防预算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其核心在于建立国防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军民融合的公共属性需要公共财政这只“看得见的手”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财政资源有限、国防建设任务加重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开拓资金筹集的新渠道,发挥军民之间的比较优势,建立军民领域的沟通机制。政府采购政策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财政支出管理体系中来,对政府的采购行为实行法制化的管理,是促进军民融合必不可少的重要政策工具。加快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不仅是财政体制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要求,更是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三个世界军事强国军民融合主要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军民融合路线清晰,政策之间配合密切,多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对我国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以色列在立国之初就通过军民融合、以军带民发展国民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军民发展路径。相对而言,俄罗斯的军民融合程度较低,取得的成果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多采取指令性的行政方式,经济基础较差,市场化程度低等原因。在论文的最后,本文认为财政支持军民融合是必要的,并且应坚持市场经济的大方向,采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的支持模式,同时鼓励和支持民用企业的发展,培育军民融合的市场基础。同时,针对我国军民融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财政政策,建立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包括完善军队物资采购机制,发挥国有资本预算功能、提高国防资金配置效率,鼓励民参军模式,大力发展军工产业投资基金等。
谢雨[10](2019)在《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倡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各级政府为推动“双创”的落实,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引领区,定位于打造国家创新创业核心区、国家高端制造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引领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实现这一定位,近年来长沙高新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对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的研究,也是研究高新区管委会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运用政府企业扶持政策理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整合经济学、公共行政学的知识理论,分析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现状,试图寻找长沙高新区当前移动互联网企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对扶持政策的研究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政策针对性不强、企业骗取政策扶持、强企业比弱企业更容易获得扶持、政策效果缺乏考核等问题和现象。
二、IT中小企业成为投资孵化机构的香饽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T中小企业成为投资孵化机构的香饽饽(论文提纲范文)
(2)南通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难点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政府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地方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核心概念 |
2.1.1 地方政府 |
2.1.2 先进制造业 |
2.1.3 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政策理论 |
2.2.2 协同发展理论 |
2.2.3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3 地方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2.3.1 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依据 |
2.3.2 地方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职能作用 |
第3章 南通市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经验 |
3.1 南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
3.1.1 高端纺织产业 |
3.1.2 船舶海工产业 |
3.1.3 电子信息产业 |
3.1.4 智能装备产业 |
3.1.5 新材料产业 |
3.1.6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
3.1.7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3.2 南通市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举措 |
3.2.1 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引领作用 |
3.2.2 高度重视产业项目建设 |
3.2.3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3.2.4 培大扶强龙头企业 |
3.2.5 突出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 |
3.2.6 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
第4章 南通市推进先进制业造集群发展取得的成效 |
4.1 形成了三大特点 |
4.1.1 工业增长速度在江苏省内保持领先 |
4.1.2 产业能级提升成效明显 |
4.1.3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
4.2 构筑起四大优势 |
4.2.1 日益凸显的资源优势 |
4.2.2 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 |
4.2.3 交通突破的枢纽优势 |
4.2.4 产业提升的配套优势 |
第5章 地方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难点和原因分析 |
5.1 难点 |
5.1.1 政府难以精准帮扶传统产业面对外部市场波动 |
5.1.2 各市域板块同质化竞争影响整体效率 |
5.1.3 集群产业层次总体偏低 |
5.1.4 忽视产业链整体发展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
5.1.5 人才效应难以体现 |
5.2 原因分析 |
5.2.1 对集群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 |
5.2.2 产业规划缺乏系统性 |
5.2.3 集群建设的主体协调度不够 |
5.2.4 忽视创新平台、科技载体的支撑作用 |
5.2.5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人才虹吸 |
第6章 国外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实践及启示 |
6.1 国外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实践 |
6.1.1 强化顶层设计和体系布局 |
6.1.2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 |
6.1.3 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 |
6.1.4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6.2 对我们的启示 |
第7章 地方政府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7.1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
7.1.1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 |
7.1.2 建立重点领域财政支持政策 |
7.2 提高创新支撑能力 |
7.2.1 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 |
7.2.2 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 |
7.2.3 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 |
7.2.4 打造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
7.2.5 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 |
7.3 优化生产制造模式 |
7.3.1 以新基建为契机,促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
7.3.2 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蜕变 |
7.3.3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
7.3.4 深度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
7.4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
7.4.1 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 |
7.4.2 推进集群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
7.4.3 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化系统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外文译着 |
中文译着 |
中文期刊 |
学位论文类 |
致谢 |
(3)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 |
1.4.1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
1.4.2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内涵 |
1.4.3 相关理论 |
第2章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2.1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2.1.1 服务架构初步构建 |
2.1.2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 |
2.1.3 创业辅导初具规模 |
2.1.4 融资担保率先发展 |
2.1.5 人才培训持续开展 |
2.2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SWOT分析 |
2.2.1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 |
2.2.2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劣势 |
2.2.3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环境的机遇 |
2.2.4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挑战 |
2.3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
2.3.1 政府方面 |
2.3.2 服务机构方面 |
2.3.3 中小企业方面 |
第3章 国内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3.1 国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3.1.1 美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3.1.2 德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3.2 国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3.2.1 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3.2.2 江苏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3.3 国内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启示 |
3.3.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 |
3.3.2 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
3.3.3 实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统一 |
3.3.4 创造公平公正的中小企业服务良性竞争环境 |
第4章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4.1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
4.1.1 政府扶持,市场运作 |
4.1.2 统筹规划,协调联动 |
4.1.3 分层分类,精准高效 |
4.2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
4.2.1 逐步推行中小企业服务券制度 |
4.2.2 统一制定中小企业服务标准 |
4.2.3 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诊断士体系 |
4.3 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
4.3.1 切实转变观念,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
4.3.2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
4.3.3 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专业能力建设 |
4.3.4 力促营商环境建设,形成品牌辐射效应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并购动因的相关研究 |
2.1.2 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
2.1.3 新三板并购的相关研究 |
2.1.4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监管套利理论 |
2.2.3 并购协同理论 |
3 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的问题分析 |
3.1 市场概述 |
3.1.1 新三板并购市场整体情况 |
3.1.2 新三板公司被“借壳”情况 |
3.2 动因分析 |
3.3 监管体系 |
3.4 问题分析 |
3.4.1 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的问题 |
3.4.2 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 研究假设提出 |
4 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绩效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
4.1.1 样本选取 |
4.1.2 变量选取 |
4.2 实证模型构建 |
4.3 实证分析思路 |
4.4 实证分析过程 |
4.4.1 整体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
4.4.2 资产注入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4.4.3 收购方式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4.5 实证分析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对“借壳”并购的建议 |
5.2.2 对壳公司的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5)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1.4 研究目的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概念界定 |
1.3.1 产融合作 |
1.3.2 产融合作联盟 |
1.3.3 联盟博弈 |
1.3.4 贝叶斯均衡 |
1.3.5 产业资本 |
1.4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2.基于联盟协同发展的产融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及评述 |
2.1 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 |
2.1.1 信息论与信息经济学 |
2.1.2 信息经济 |
2.1.3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 |
2.2 网络组织、企业联盟与博弈信息 |
2.2.1 网络组织及企业联盟的经济学意义 |
2.2.2 网络组织中的熵理论与结构洞理论 |
2.2.3 自组织临界与企业联盟 |
2.3 产融合作联盟的相关研究 |
2.3.1 产融合作中的风险 |
2.3.2 产融合作联盟的组织合理性 |
2.3.3 产融合作联盟的稳定性 |
2.3.4 产融合作联盟的利益分配 |
2.4 理论研究评述 |
3.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框架 |
3.1 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概要 |
3.1.1 新能源产业概要 |
3.1.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特征分析 |
3.2 新能源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 |
3.2.1 产融合作中的风险测度方法 |
3.2.2 投资风险的熵测度 |
3.2.3 风险评估模型 |
3.3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贝叶斯均衡 |
3.4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机制 |
3.4.1 产融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 |
3.4.2 产融合作博弈的分配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4. 新能源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 |
4.1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新能源企业基于财务状况的信用能力 |
4.2.1 Logistic模型在信用风险评价领域的应用 |
4.2.2 研究假设及设计 |
4.2.3 实证研究及信用模型推导 |
4.2 基于信息熵的综合风险状况判断 |
4.2.1 信息熵在风险状况评估中的应用 |
4.2.2 目标企业的投资风险熵 |
4.3 本章小结 |
5.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构建与分析 |
5.1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贝叶斯网络 |
5.1.1 贝叶斯网络在产融合作联盟介绍 |
5.1.2 贝叶斯网络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作用 |
5.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 |
5.2.1 产融合作联盟中的合作方类型及先验概率分布 |
5.2.2 贝叶斯网络及产业合作方视角下的后验概率分布 |
5.2.3 产融合作各方的纯策略效用函数 |
5.2.4 产融合作的贝叶斯均衡与策略函数 |
5.3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贝叶斯均衡的具体案例 |
5.3.1 产业融资企业类型判断及贝叶斯网络 |
5.3.2 产融合作基金的贝叶斯均衡 |
5.3.3 经修正的投资风险熵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合作博弈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运行机制应用研究 |
6.1 产融合作联盟中的机制 |
6.1.1 产融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 |
6.1.2 产融合作联盟的激励机制 |
6.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实际收益 |
6.2.1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 |
6.2.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激励机制分析 |
6.3 合作博弈Shapley值对实际协同效益分配机制的评价 |
6.3.1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收益转移分配机制 |
6.3.2 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
6.3.3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管理启示与建议 |
7.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新能源企业样本及指标列表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意义 |
第二章 民生银行L分行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 政治环境分析 |
二 经济环境分析 |
三 技术环境分析 |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
一 行业经营困境 |
二 L市同业分析 |
第三节 市场环境分析 |
一 公司客户金融需求分析 |
二 民营企业发展变化 |
第三章 民生银行L分行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民生银行战略定位 |
一 民营企业的银行 |
二 科技金融的银行 |
三 综合服务的银行 |
第二节 民生银行L分行经营现状 |
一 组织架构 |
二 人员架构 |
三 财务情况 |
第三节 L分行对公业务发展现状 |
一 规模变化 |
二 业务种类 |
三 市场排名 |
第四章 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分析及选择 |
第一节 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优势分析 |
一 战略定位清晰明确 |
二 产品体系丰富完整 |
三 打造科技金融的银行 |
四 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二节 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劣势分析 |
一 网点布局不足 |
二 资金成本较高 |
三 客户开发有限 |
四 人员流动性大 |
第三节 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 |
二 集中化竞争战略 |
三 差异化竞争战略 |
第四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 |
一 市场定位差异化 |
二 产品差异化 |
三 服务差异化 |
四 定价差异化 |
第五章 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差异化战略实施保障 |
第一节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一 不良资产清收 |
二 防范操作风险 |
三 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
第二节 建立精准营销机制 |
一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 |
二 组建任务型团队 |
第三节 精细化管理 |
一 精益六西格玛 |
二 优化内部流程 |
第四节 技术支持保障 |
一 强化科技金融战略理念 |
二 丰富线上金融服务品种 |
三 加强跨部门合作 |
第五节 人力资源保障 |
一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二 完善营销激励机制 |
第六节 企业文化建设 |
一 服务文化 |
二 创新文化 |
三 合规文化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战略管理理论 |
2.3 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
2.4 产业地产研究现状 |
第三章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宏观与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情况分析 |
3.2.2 供应商情况分析 |
3.2.3 服务对象分析 |
3.2.4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3.2.5 竞争者分析CPM矩阵 |
3.2.6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3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总结与评价 |
3.3.1 公司面临的机会 |
3.3.2 公司面临的威胁 |
第四章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资源分析 |
4.1.1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介绍 |
4.1.2 公司有型资产 |
4.1.3 公司无形资产 |
4.1.4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
4.1.5 企业资源的竞争力分析 |
4.2 企业能力分析 |
4.3 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
4.3.1 财务状况分析 |
4.3.2 资产结构分析 |
4.4 组织结构情况分析 |
4.4.1 组织结构图 |
4.4.2 公司组织架构情况 |
4.5 采购供应状况分析 |
4.5.1 拿地情况分析 |
4.5.2 采购情况分析 |
4.6 项目招商运营状况分析 |
4.7 企业文化分析 |
4.7.1 苏高新集团企业文化介绍 |
4.7.2 企业核心价值观 |
4.8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总结与评价 |
4.8.1 优势 |
4.8.2 劣势 |
第五章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制定与选择 |
5.1 苏高新集团战略目标体系 |
5.1.1 公司的使命 |
5.1.2 公司的愿景 |
5.1.3 苏高新集团的战略目标 |
5.1.4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的战略目标 |
5.2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
5.2.1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外部因素评价 |
5.2.2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内部因素评价 |
5.2.3 SWOT矩阵 |
5.3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5.4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内容 |
第六章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实施与控制 |
6.1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
6.2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
6.3 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竞争战略实施的控制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人才 |
2.1.2 海外高层次人才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人才流动理论 |
2.2.3 人才激励理论 |
2.2.4 理论启示 |
第三章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和效能 |
3.1 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现状 |
3.1.1 引才政策体系 |
3.1.2 引才工程体系 |
3.1.3 引才渠道体系 |
3.1.4 引才平台体系 |
3.1.5 引才服务体系 |
3.2 浙江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经济科技发展的贡献 |
3.2.1 有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
3.2.2 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 |
3.2.3 人才创业成果不断涌现 |
第四章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领军型人才比较紧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
4.1.2 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不多,人才承载能力受到限制 |
4.1.3 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不明显,体制机制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 |
4.1.4 人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创业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
4.1.5 人才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厚,市场化配置人才理念不够深入 |
4.2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人才政策的开放度不够高 |
4.2.2 人才引进的精准性不够高 |
4.2.3 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4.2.4 人才服务国际化程度不够高 |
第五章 国外及国内部分省市政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经验与启示 |
5.1 发达国家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经验和启示 |
5.2 国内部分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分析 |
5.2.1 上海市打造全球顶尖人才高峰的平台化引才模式 |
5.2.2 江苏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化引才模式 |
5.2.3 广东省建立海外多渠道引才体系的网络化引才模式 |
5.3 小结 |
第六章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对策建议 |
6.1 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 |
6.2 构建更完善更开放的海外引才政策体系 |
6.3 打造高能级多层级的聚才平台 |
6.4 开展更精准更活跃的海外引才活动 |
6.5 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人才服务保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9)新时期促进我国军民融合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概述 |
二、国内研究概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财政政策支持军民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 |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 |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军民融合在中国的实践 |
第一节 军民融合的必要性 |
一、军民融合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
二、军民融合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二节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
一、我国军工企业发展情况 |
二、我国军民融合的若干阶段 |
第三节 当前军民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军民界限依然存在 |
二、军民投资渠道分离 |
三、军民技术双向流通不畅 |
第四章 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财政政策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军民融合过程中财政政策的历史变迁 |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财政单一投资为主 |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财政拨款成为辅助 |
三、市场经济建立以后(1993 至今):多元资金支持体系 |
第二节 促进军民融合的财政支出政策 |
一、国防预算促进军民融合 |
二、财政投资促进军民融合 |
三、政府采购促进军民融合 |
第三节 促进军民融合的财政收入政策 |
一、税收优惠政策 |
二、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
三、避免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被高估或滥用 |
第四节 案例分析:成都市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
一、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
二、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支持产业基地发展 |
三、加强财政金融互动,转变财政投入方式 |
四、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创新财政引导方式 |
第五章 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美国军民融合状况 |
一、实施军民融合的原因 |
二、军民融合的基本特点 |
三、军民融合策略 |
四、军民融合机制 |
第二节 俄罗斯军民融合状况 |
一、俄罗斯军民融合发展概况 |
二、俄罗斯推行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
三、俄罗斯军民融合的效果 |
第三节 以色列军民融合状况 |
一、大力鼓励企业军转民和民参军 |
二、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军工管理体制 |
三、鼓励军工企业多种经营 |
四、政府主导下国内+国际资金支持体系 |
第四节 国外军民融合政策比较分析 |
第六章 促进军民融合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推动军队物资采购机制改革完善 |
第二节 发挥国有资本预算功能提高国防资金配置效率 |
一、发挥国有资本预算功能 |
二、提高国防资金配置效率 |
第三节 鼓励民参军模式 |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军工产业投资基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移动互联网 |
2.1.2 移动互联网企业业务分类 |
2.2 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解读 |
2.2.1 技术政策 |
2.2.2 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 |
2.2.3 产业生态体系协同创新推动 |
2.2.4 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加强 |
2.3 企业扶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
2.2.1 企业淘汰理论 |
2.2.2 马歇尔冲突理论 |
2.2.3 企业成长理论 |
2.2.4 市场失灵理论 |
2.4 政府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的必要性分析 |
2.4.1 移动互联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
2.4.2 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 |
2.4.3 移动互联网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 |
2.5 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特点 |
2.5.5 高度依赖技术,但技术是短板 |
2.5.6 技术研发与服务提供高度依赖社会服务 |
第三章 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
3.1 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若干政策 |
3.1.1 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 |
3.1.2 融资支持系列政策 |
3.1.3 “柳枝行动”实施细则及其成效 |
3.2 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的成效 |
3.2.1 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
3.2.2 融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
3.2.3 社会化服务体系效应初显 |
第四章 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政策体系构建缺乏系统性 |
4.1.2 融资支持政策不完善 |
4.1.3 社会化服务政策不健全 |
4.2 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思想认识不足 |
4.2.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
4.2.3 政策制定机制不完善 |
4.2.4 政策落实之后缺乏必要反馈 |
第五章 完善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
5.1 移动互联网政策制定的关键点 |
5.2 长沙市高新区与深圳市移动互联网政策的对比研究 |
5.3 完善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的建议 |
5.3.1 提升高新区政策整体规范性、实用性、系统性 |
5.3.2 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制定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制度 |
5.3.3 设立移动互联网专管机构 |
5.3.4 建立多层次融资支持政策,解决融资政策问题 |
5.3.5 建立完善、系统的社会化政策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IT中小企业成为投资孵化机构的香饽饽(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中小科技型A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黄华. 广西大学, 2021
- [2]南通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难点和对策研究[D]. 张宇抒.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芜湖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陈赪.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5)
- [4]新三板公司被“借壳“并购后的绩效研究[D]. 余硕. 浙江大学, 2020(02)
- [5]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D]. 刘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孟佳. 郑州大学, 2020(02)
- [7]苏高新集团产业地产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奇. 兰州大学, 2020(01)
- [8]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崔巍. 西北大学, 2019(04)
- [9]新时期促进我国军民融合的财政政策研究[D]. 陈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10]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扶持政策问题研究[D]. 谢雨.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