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邮件使用技巧集锦(Ⅰ)(论文文献综述)
杰·大卫·博尔特,理查德·格鲁辛,张斌[1](2020)在《再媒介化》文中指出然而,直接性是片面的规定;思维不仅包含着直接性,而且还包含着与它自身相联系的中介的规定,因此这种中介同时又扬弃了中介,因而它就是直接性。——黑格尔而且,矛盾中的一致性一如既往地表达了欲望的力量。——德里达一《末世纪暴潮》的双重逻辑"这不是电视,也不只是比它更好","这就是生活,某人生活的一部分,纯粹而未经剪切,
李敏[2](2019)在《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给教育行业带来新鲜血液。学校教学条件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技术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产生深刻影响和变革。在全国啦啦操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啦啦操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的教学仍以传统的实践教学为主,采用挂图图解、录像视频、动作示范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而具有多功能适用于啦啦操基本教学的辅助软件却如凤毛麟角。因此,研究一项适用于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教学的辅助系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软件开发法等研究方法,以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基本手位动作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实践为调查对象,对基本手位动作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以动画资源作为系统切入点,深入探索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基本手位动作教学的优势及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步骤,并较详细的阐述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旨在给予教师及学生一个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丰富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研究结果如下:1.本课题从数字化教学需求、学生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体系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教学应用设计,旨在为系统内容结构、功能、界面设计环节奠定基础。2.该系统通过Maya动画软件制作人物模型,模拟啦啦操37个基本手位动作及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连接运动形式做为系统亮点,通过模块化内容结构的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带有啦啦操项目特征的系统界面。3.将三维人物模型、动画内容导入Unity3D引擎中实现通过鼠标可以对人物模型旋转、缩放、切换不同示范面等操作,运用于对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模拟全面展示,弥补教学示范存在盲点、细节无法厘清、示范面显示效果等不足,丰富教师示范讲解手段。4.运用动画模拟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运动形式,能够慢放呈现暂停动作过程,详细观察动作手臂移动路线、方位、手型大小拳眼的位置形成的动作表象,构建动作的画面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啦啦操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录制国内外优秀赛事集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5.系统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图文并茂的相关理论知识模块、三维人物模型辅助基本手位动作分类教学模块、动画模拟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运动形式教学模块、内容丰富多样的啦啦操作品欣赏模块。6.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实现,技术实现环节,本研究从系统平台的选择、系统人物模型动画的实现、Unity3D在系统关键功能实现及系统运用效果、测试等方面进行阐述。
邓永乐[3](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合同在国际商业合作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同翻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翻译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翻译活动,合格的合同翻译能够将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功能传达给目标使用者,使国际合作顺利进行。合格的合同翻译着眼于准确的再现合同的功能。通过分析总结《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术语、行话、长难句以及句间、段间逻辑连贯等问题影响了本合同译本的质量和合同功能有效对等的传递。在本实践报告中,笔者总结前人对合同及合同翻译的研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翻译合同时遇到的难题,从词、句及篇章三个层面出发探讨解决思路。笔者认为,在合同翻译过程中,遵循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适当使用相关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较好的反映原文意图,体现法律效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收获了很多翻译经验,掌握了更多的翻译技巧。笔者希望本报告可以为其他类似文本的翻译提供些许解决思路。
俞灵灵[4](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指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徐欣欣[5](2016)在《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与档案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个人数字文件大量形成且具有多方面的长远价值,然而其保存状况却十分堪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记忆的一部分,个人数字文件值得档案馆关注并采取相关保存措施。本文分析了档案馆个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并对一些档案馆相关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改变观念、个人数字文件进馆前的提前干预、进馆后的管理以及对公众的教育指导4个方面为档案馆提供了对策。其中,第2部分首先介绍了个人数字文件的相关概念和范围:拓展了“文件”的内涵;对个人数字文件的含义和范围进行了界定。之后评介了个人数字文件相关的管理理论,包括鉴定理论和后保管理论。最后,分析了我国档案馆开展个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的法律依据,确认其有资格开展相关工作。第3部分通过对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的在线调查及对部分档案馆的电话访谈,初步梳理出我国档案馆的名人和普通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情况。然后,将我国档案馆工作现状中的问题总结为观念不到位、收集时间太晚、管理方法简单、缺乏对公众的教育指导4个方面。第4、5、6、7部分分别针对以上4个问题为档案馆提供了对策,其中第4部分是转变观念,这是档案馆应对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的第一步。在具体做法上,该部分从认识个人数文件保存的重要性和重新思考收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论述。第5部分紧接着论述了个人数字文件的收集,其重点是提前干预。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提前干预方法的含义;然后,在分析了个人的数字文件形成和管理行为的基础上,参考Paradigm、Digital Lives和iKive项目三个实例,梳理出了提前干预的一整套实施步骤。第6部分论述档案馆对进馆后的个人数字文件的管理,根据档案馆的不同情况,提供了4种路径:从物理媒介上的个人数字档案着手保管的路径、依托本馆数字仓储的路径、依托管理软件的路径以及与其它机构合作的路径。第7部分为档案馆的个人数字文件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教育指导公众保存其数字文件,通过这种方法,档案馆可以借助公众的力量,与之共同建档、共同保存社会记忆。文中还举出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我国沈阳市档案局的相关实践的例子,并就此分析了教育指导中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廖燕丽[6](2016)在《QQ头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腾讯QQ自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一款联系着大众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经典即时通讯软件。QQ头像作为腾讯数亿用户在网络世界中的形象象征,在个人网络交友的过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腾讯QQ用户在选择QQ头像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的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到251有效问卷,利用交叉频率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验证人口统计学特征对QQ头像选择的影响、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性格的影响、性格对QQ头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不仅影响除QQ头像的喜欢程度之外的,其他QQ头像选择的行为方式,还影响除领袖型之外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在校大学生在除更换QQ头像的频率、每天的上网时长之外的QQ头像选择的行为方式存在差异。针对本研究的结论,本文建构出QQ头像选择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从一对一精准营销、圈子营销、病毒营销三个方面对腾讯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胡雅萍[7](2015)在《决策链视角下的情报干预》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决策者所面临的决策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决策者需要面对快速变化的竞争格局、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海量的信息,决策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情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决策过程中情报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从众多的决策失败案例中不难发现,决策时缺乏有效客观论证,施策时缺少跟踪反馈,评策时忽略对失败的经验总结都给组织带来了惨痛的代价。那么,如何减少和规避这些失败和损失?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和海量数据的今天,情报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在分析决策各个阶段情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拓展情报功能,提出情报干预的理念。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提出情报干预的理念,对情报的功能进行拓展,提升决策的效率与效能,减少、避免或遏制决策失败。首先,介绍情报干预概念提出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干预理念的具体含义,对情报干预以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包括情报主导、情报服务、情报失察等),充分反映出情报干预概念提出的必然性与独特性。然后,进一步明确情报干预决策活动的主体、干预对象、干预情境与方法等因素,并对情报介入决策、施策、评策各个阶段的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其次,对决策过程中情报干预活动的基础、前提与工作重点进行探讨。发现情报干预的基础是需要充分发挥情报的支持与辅助作用,这一功能是通过完善的情报工作流程所实现的,只有经过需求计划、搜集整理、分析加工、传递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深度把握决策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形式,才能发挥情报的效用,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全面的支持辅助。同时,实施情报干预的前提是保持情报工作的独立性。当前很多决策失误并非由于缺乏事前情报论证造成,而是由于情报工作丧失了独立性,不是为“决策”服务,而是为“决策者”服务造成的,因此,本研究从情报机构的设置、维持情报与决策关系的纽带以及情报人员与决策者距离的三个角度进行探讨,明确情报工作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种独立所必备的制度与规范要求。最后,研究情报干预的工作重点。相较于以往研究,情报工作较多的出现于决策前的支持、以及决策后的情报失察反思,而往往忽略决策执行期间的情报监督反馈作用,因此重点探讨了对决策执行期的干预作用。第三,提取和明确对情报干预决策造成阻碍的因素。通过文献研究,本文从决策活动的主体、客观环境两方面探讨并分析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中层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进行补充完善,认为情报态度、管理机制、情报文化、情报因素等四个因素会对情报干预现象产生影响,并提出假设,构建决策链视角下的情报干预影响因素模型。第四,在结合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前测。正式调研采用网络问卷与实地纸质调查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根据正式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18.0和Amos20.0进行模型验证,得出以下结论:①管理机制对情报干预产生直接影响;情报态度、情报文化及情报因素通过管理机制对情报干预产生间接影响;②情报态度、管理机制、情报文化、情报因素之间两两相关。第五,本文针对情报干预决策的影响因素,从建立健全情报参与决策制度、提升情报业务能力以及构建和谐的情报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指出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以及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展望和方向思路。本研究可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①通过对文献调研、案例研究发现决策过程中情报功能的缺失,提出了情报干预的理念,构建出决策链视角下情报干预影响因素模型,拓展了情报理论研究的视角;②为情报参与决策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对具体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谢斯[8](2013)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丏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语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外语人才不仅仅要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学科知识并熟练掌握在专业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和从业所需要的专门外语语言能力。目前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即英语语言技能与文化教学和专业学科知识教学互不联系,独立进行,虽大部分体育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有《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这一课程,有的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还开设了一些用英语讲授的体育学科课程,但仅仅依靠这些为数不多的将英语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课程来培养从事专业学科领域研究和工作所需要的专门外语语言能力显得杯水车薪。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一种将语言教学与学科内容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为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实现有效促进第二语言基本功习得和专业学科外语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国内外对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大都是围绕对某一门专业学科课程或语言课程采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并研究该模式对于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将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贯穿于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建立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体系。国外的许多实验研究证实了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能力的有效性,国内的为数不多的实验研究也证实了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但对于在中国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采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进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检测其在提高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人际语言技能(综合英语能力)和认知学术英语能力(体育英语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并分析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此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方面,在各个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英语语言技能类、英语语言文化类、体育英语类、体育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类等课程构成培养学生基本人际语言技能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的主体课程,本研究将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整合入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根据这些主体课程的不同教学目标侧重点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设计。对采用保护模式和辅助模式教学的课程的教师合作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对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设计。在实证研究方面,本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为实验对象,对其《基础英语》和《体育运动项目英语》两门课程进行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实验研究,并进行了课堂教学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学实验研究和课堂教学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能提高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包括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并没有显着帮助,同时,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其综合英语能力的效果比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效果要更为显着。2.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体育英语能力,能够显着地提高体育英语听力能力、体育英语阅读能力,体育英语词汇表达能力和体育英语翻译能力。3.课堂教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理解输入和二语输出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第二语言和运用学习策略和已有知识来完成真实任务的真实语境,并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和体育英语能力。但在词汇和语法教学方面有所欠缺,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教学效果也有限。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采用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贯穿于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人际语言技能和认知学术语言能力,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可在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中实施,作为众多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中的一种选择。
胡熙妍[9](2012)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文中认为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存在着许多问题。以高二学生为例,因为面临学业水平测试的压力,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往往以应考强化训练为主,以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记忆为主要形式,体现出浓厚的应试取向,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借签国内外作业改革实践的成果,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说明,在单元作业的框架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论文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单元作业的类型、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和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过程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单元作业设计的总体框架。立足于高二信息技术复习课,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并且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学生作品等角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高中信息技术的单元作业以主题单元内容为作业对象,以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范围为框架,以单元目标为作业目标,能够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融合,不仅在实施单元作业过程中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也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综合学习策略方法的掌握。本文在实践层面对信息技术的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能为高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单元作业”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张崭,陈超,周梦迎[10](2009)在《疯时代 5Phone争霸》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Phone正式入华,中国通信业一个奇妙的"5Phone"竞争格局形成。这5Phone中有微软(Microsoft)庞大的Windows Phone(下简称WPhone),新兴的谷歌(Google)"Gphone",以及"借壳上市"的中国移动"OPhone",手机大佬诺基亚(NOKIA)"Nphone"(Symbian平台下的智能手机,姑且称之为Nphone),当然还有堪称奇迹的苹果(Apple) iPhone。戴着智能手机的华冠,5Phone一时间将中国通信市场搅动得好不热闹。同时,5Phone的竞争也走向白热化。在国庆假日的8天里,全国范围内联通iPhone的预售数字已经超过1万台;10月15日,微软最新的Windows Mobile 6.5操作系统高调推出,Wphone更加壮大;诺基亚Ovi商店中文试用版则于10月底登陆,5Phone在手机应用商店的争夺愈演愈烈……这边厢5Phone打得火热,那边厢消费者们早已坠入云里雾中,5Phone竞争的意义是什么?它们将给用户带来什么?这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
二、电子邮件使用技巧集锦(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邮件使用技巧集锦(Ⅰ)(论文提纲范文)
(1)再媒介化(论文提纲范文)
二直接性的逻辑 |
三超媒介性的逻辑 |
四再媒介化 |
五媒介化与再媒介化 |
六作为媒介化的媒介化的再媒介化 |
七作为现实和媒介化的不可分割性的再媒介化 |
八作为改革的再媒介化 |
九自我的再媒介化 |
十再媒介化的网络 |
(2)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概述 |
二、啦啦操相关研究 |
三、数字化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调研法 |
二、调查法 |
三、数理统计法 |
四、软件开发法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相关特征分析 |
一、分类依据 |
二、手位动作技术特征 |
三、手位动作规格 |
四、手位连接运动形式 |
第二节 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基本手位动作教学的优势分析 |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
二、辅助教师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广度 |
三、丰富教学示范,增强动作视觉识别度 |
四、呈现动作过程,降低教学内容难度 |
五、有利自学自练,增强创新思维深度 |
六、快速掌握动作,提升课堂教学满意度 |
第三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教学辅助手段应用现状分析 |
一、师资专业素质 |
二、教学计划 |
三、教学手段选用情况 |
四、教学素材来源情况 |
五、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 |
六、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
七、学生对教学辅助手段使用的态度调查 |
八、专家对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态度及意见 |
第四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应用设计 |
一、数字化教学需求分析 |
二、学生特征分析 |
三、数字化教学内容设计 |
四、数字化教学模式设计 |
五、数字化资源体系设计 |
第五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结构设计 |
一、系统设计原则 |
二、系统内容结构设计 |
三、系统素材设计 |
四、系统功能设计 |
五、系统界面UI设计 |
第六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实现 |
一、系统技术平台的选择 |
二、系统人物造型的实现 |
三、啦啦操37个基本手位动作制作 |
四、系统人物动画的实现 |
五、Unity3D在系统关键功能应用的实现 |
第七节 系统发布 |
第八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运用效果 |
一、系统运用效果 |
二、运用测试 |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Task Description |
1.2 About the Contract Translation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ask Preparation |
2.1.1 Text analysis |
2.1.2 Glossary preparation |
2.2 Translating Process |
2.3 Post-task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
Chapter 3 Case Analy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1 An Overview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1.1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1.2 Studies on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
3.2 Case Study |
3.2.1 Translation of vocabulary |
3.2.1.1 Terminology |
3.2.1.2 Archaic vocabulary |
3.2.1.3 Modal verbs |
3.2.1.4 Common words with legal meanings |
3.2.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
3.2.2.1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3.2.2.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with special patterns |
3.2.3 Translation of the paragraphs |
3.2.3.1 Logical requirements |
3.2.3.2 Coherent requirements |
Chapter 4 Conclusion |
4.1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and Experience Learned |
4.3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Glossary |
Appendix Ⅱ:Source Text |
Appendix Ⅲ:Draft and Target Text |
(4)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5)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与档案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个人数字文件的大量产生及其长期保存价值 |
1.1.2 个人数字文件流失或损毁情况严重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现实意义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探讨 |
2.1.1 文件 |
2.1.2 数字文件 |
2.1.3 个人数字文件 |
2.2 相关概念辨析 |
2.2.1 个人档案 |
2.2.2 家庭档案 |
2.2.3 私有档案和私人档案 |
2.3 管理理论 |
2.3.1 鉴定理论 |
2.3.2 后保管理论 |
2.4 法律依据 |
3 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方法与内容 |
3.2 网站调查结果 |
3.2.1 个人档案工作情况 |
3.2.2 电子档案接收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 |
3.2.3 个人数字档案工作情况 |
3.3 电话访谈结果 |
3.3.1 电子档案接收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 |
3.3.2 名人数字档案工作情况 |
3.3.3 图书馆、文学馆的情况 |
3.4 现状总结及问题分析 |
3.4.1 现状总结 |
3.4.2 问题分析 |
4 改变观念——档案馆应对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的第一步 |
4.1 认识参与个人数字文件保存的必要性和意义 |
4.1.1 必要性 |
4.1.2 意义 |
4.2 重新思考个人数字档案收集中的困难和问题 |
4.2.1 收集上的困难 |
4.2.2 数字档案的价值问题 |
4.3 小结 |
5 提前干预——数字时代档案馆保存个人文件的关键 |
5.1 提前干预方法的产生 |
5.1.1 提前干预方法的提出 |
5.1.2 相关论辩 |
5.2 个人形成和管理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分析 |
5.2.1 个人形成、整理和处置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分析 |
5.2.2 个人鉴定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及个人的价值观念分析 |
5.2.3 个人保存其数字文件的行为分析 |
5.2.4 总结与启示 |
5.3 实例分析 |
5.3.1 Paradigm项目 |
5.3.2 Digital Lives项目 |
5.3.3 iKive项目 |
5.3.4 评价 |
5.4 提前干预的建议实施步骤 |
5.4.1 第一阶段——初步和周期性的接触活动 |
5.4.2 第二阶段——数字收集活动 |
5.5 小结 |
6 因地制宜——不同档案馆管理个人数字档案的路径选择 |
6.1 从物理媒介上的个人数字档案着手保管的路径 |
6.1.1 物理媒介上的个人数字档案的保管规律 |
6.1.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相关项目经验分析 |
6.1.3 评价与启示 |
6.2 依托本馆数字仓储的路径 |
6.2.1 数字档案馆纳入个人数字档案的可行性分析 |
6.2.2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的经验分析 |
6.2.3 评价与启示 |
6.3 依托管理软件的路径 |
6.3.1 工作原理分析 |
6.3.2 管理过程分析 |
6.3.3 评价与启示 |
6.4 与其它机构合作的路径 |
6.5 小结 |
7 教育指导公众——档案馆保存个人数字文件的新思路 |
7.1 档案工作向社会/社区范式的转变 |
7.1.1 范式提出的背景 |
7.1.2 范式的提出及其内涵的深化 |
7.2 档案馆教育指导公众的现实基础及意义分析 |
7.3 实例分析 |
7.3.1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个人数字存档项目 |
7.3.2 沈阳档案局的家庭档案工作 |
7.3.3 评价 |
7.4 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方法思考 |
7.4.1 资金和人力上的困难 |
7.4.2 如何吸引和发动公众的问题 |
7.4.3 如何争取与其它机构合作机会的问题 |
7.5 小结 |
8 总结和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部分省级综合档案馆对名人档案收集范围的规定 |
附录2 部分省级综合档案馆对名人档案收集内容的规定 |
附录3 我国档案馆个人数字档案保存工作现状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6)QQ头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论文方面 |
二、着作方面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论文方面 |
二、着作方面 |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QQ头像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
第一节 QQ头像的概念、特征 |
一、QQ头像的概念 |
二、QQ头像的特征 |
第二节 QQ头像的类型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研究样本 |
二、抽样方法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统计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QQ头像选择的影响 |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说明 |
二、假说形成 |
三、统计分析 |
四、检定结果 |
第二节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性格的影响 |
一、概念说明 |
二、假说形成 |
三、统计分析 |
四、检定结果 |
第三节 性格对QQ头像选择的影响 |
一、假说形成 |
二、统计分析 |
三、检定结果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对QQ头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 |
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性格的影响研究结论 |
三、性格对QQ头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 |
四、QQ头像选择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建构 |
第二节 营销建议 |
一、一对一精准营销 |
二、圈子营销 |
三、病毒营销 |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
(7)决策链视角下的情报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对情报功能研究的延展 |
1.2.2.2 科学决策工作的需求 |
1.3 情报干预相关概念释义 |
1.3.1 决策链的研究 |
1.3.1.1 决策的含义及类型 |
1.3.1.2 施策:决策执行 |
1.3.1.3 评策:结果评估 |
1.3.2 关于情报研究 |
1.3.2.1 情报作为组织 |
1.3.2.2 情报作为一种行动流程 |
1.3.2.3 情报作为一种知识产品 |
1.4 情报干预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1.4.2 情报心理学理论 |
1.4.2.1 用户需求理论 |
1.4.2.2 情报认知理论 |
1.5 国内外情报干预的研究概况 |
1.6 研究问题与思路框架 |
1.6.1 研究问题 |
1.6.2 研究思路框架 |
1.7 研究方法 |
第2章 情报干预理念的提出 |
2.1 情报干预提出的驱动因素 |
2.1.1 理论拓展的需要 |
2.1.2 失败案例的反思 |
2.2 情报干预的界定 |
2.2.1 情报概念的明晰 |
2.2.2 干预概念的明晰 |
2.3 情报干预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
2.3.1 “情报干预”与“情报主导” |
2.3.2 “情报干预”与“情报服务” |
2.3.3 “情报干预”与“情报失察” |
2.4 情报干预的主体、干预对象、情境与功能探讨 |
2.4.1 情报干预的主体界定 |
2.4.2 情报干预对象 |
2.4.3 情报干预情境 |
2.4.4 情报干预方法 |
2.5 决策链过程中与情报相关的活动 |
2.5.1 情报影响决策制定的过程 |
2.5.2 情报影响决策执行的过程 |
2.5.3 情报影响决策结果的过程 |
第3章 决策链视角下情报干预基础、前提与重点 |
3.1 情报干预的基础:支持辅助决策 |
3.1.1 对情报流程模型的归纳 |
3.1.2 面向决策干预的情报工作流程 |
3.1.2.1 情报需求分析:注重为决策服务 |
3.1.2.2 信息搜集:信息源的深度挖掘 |
3.1.2.3 分析加工:促进知识转化与吸收 |
3.1.2.4 传递:建立沟通的桥梁 |
3.2 情报干预的前提:保持情报相对独立性与专业性 |
3.3 情报干预的工作重点:实现对决策执行的监控与反馈 |
3.3.1 拓展跟踪监督渠道 |
3.3.2 监督反馈内容 |
3.3.3 跟踪监测方法 |
3.3.4 监督形式 |
3.3.4.1 对决策链的不同阶段进行监督 |
3.3.4.2 注重多层次的监督方式 |
第4章 决策链视角下情报干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情报干预影响因素提取 |
4.1.1 影响情报干预的主体因素分析 |
4.1.1.1 从决策者角度分析 |
4.1.1.2 从情报人员角度分析 |
4.1.1.3 利益相关者与情报干预 |
4.1.2 影响情报干预的客观因素分析 |
4.1.2.1 情报文化 |
4.1.2.2 管理制度 |
4.1.2.3 情报因素 |
4.2 深度访谈 |
4.2.1 访谈提纲 |
4.2.2 访谈样本的选择 |
4.2.3 访谈结果分析 |
4.3 模型构建与假设 |
4.3.1 模型框架 |
4.3.2 研究假设 |
第5章 决策链视角下情报干预模型的实证分析 |
5.1 问卷设计与数据准备 |
5.1.1 问卷设计 |
5.1.1.1 问卷结构体系 |
5.1.1.2 测度量表 |
5.1.2 问卷前测 |
5.1.2.1 项目分析 |
5.1.2.2 参与量表题项与总分的相关 |
5.1.2.3 效度分析 |
5.1.2.4 信度分析 |
5.1.3 正式调查及样本分布 |
5.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2.1 样本正态分布与信度检验 |
5.2.1.1 样本正态分布 |
5.2.1.2 信度分析 |
5.2.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5.2.2.1 因子拟合指标检验 |
5.2.2.2 建构效度检验 |
5.2.3 干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与修正 |
5.2.3.1 模型的构建与识别 |
5.2.3.2 模型拟合与检验 |
5.2.3.3 结果说明 |
第6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与对策 |
6.1.1 结论 |
6.1.2 对策建议 |
6.2 论文主要研究贡献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3.1 研究局限性 |
6.3.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专着、报告 |
期刊文章 |
论文集析出文献 |
学位论文 |
电子文献 |
附录A 决策链视角下情报干预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学术论文 |
科研项目 |
致谢 |
(8)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丏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 |
1.1.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寻求提高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
1.1.2 建立体育院校英语丏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
1.1.3 实证研究体育院校英语丏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关于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模式的研究 |
1.3.2 国内关于以内容为依托教学模式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CBI) |
2.1 CBI的定义 |
2.2 CBI的基本原理 |
2.3 CBI的理论基础 |
2.3.1 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知主义学习理论 |
2.3.3 Anderson的ACT模式 |
2.3.4 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 |
2.3.5 Swain的输出假设 |
2.3.6 Cummins的双层技能模式 |
2.4 CBI的连续体 |
2.4.1 全部沉浸式教学和部分沉浸式教学 |
2.4.2 保护模式 |
2.4.3 辅助模式 |
2.4.4 主题模式 |
2.4.5 练习经常涉及内容的语言课程 |
2.5 CBI教学方法 |
2.5.1 6T教学法 |
2.5.2 跨学科写作和学科英语写作 |
2.5.3 基于语篇知识结构教学法 |
2.5.4 体裁教学法 |
2.5.5 任务型教学法 |
2.5.6 O' Malley 和Chamot的认知语言学习途径 |
2.5.7 全语言教学法 |
2.6 CBI的教学评价 |
2.6.1 试型评价 |
2.6.2 测试型评价 |
2.6.3 Short的CBI评价结构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现状 |
3.1 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
3.2 课程设置 |
3.2.1 学分和学时分配 |
3.2.2 课程结构和内容 |
3.3 教学模式 |
3.4 师资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设计 |
4.1 教学目标设计 |
4.1.1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4.1.2 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
4.1.3 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4.2 教学方法设计 |
4.2.1 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设计 |
4.2.2 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设计 |
4.2.3 体育英语类课程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设计 |
4.2.4 体育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类课程的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设计 |
4.3 教学评价设计 |
4.4 实现条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设计与方法 |
5.1 实证研究设计 |
5.2 实证研究对象 |
5.3 实证研究工具 |
5.3.1 英语专业四级试卷 |
5.3.2 自制的体育英语试卷 |
5.3.3 《基础英语》课程调查问卷 |
5.3.4 《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程调查问卷 |
5.3.5 《基础英语》课堂观察记录 |
5.3.6 《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堂观察记录 |
5.4 数据收集和分析 |
5.4.1 英语专业四级测试结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5.4.2 体育英语试卷测试结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5.4.3 《基础英语》课程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5.4.4 《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程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5.4.5 《基础英语》课堂观察记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5.4.6 《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堂观察记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教学效果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1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实证研究结果 |
6.1.2 《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实证研究结果 |
6.1.3 教学效果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6.2 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6.2.1 《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结果 |
6.2.2 《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结果 |
6.2.3 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存在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介绍 |
第五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单元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中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英国ICT课程的GCSE试题分析 |
第二节 美国ETS ICT素养评估试题分析 |
第三节 我国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案例分析 |
第四节 中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案例的启示 |
第四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 |
第一节 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
第二节 单元作业的类型设计 |
第三节 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
第四节 单元作业的设计过程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案例简介 |
第二节 案例设计 |
第三节 前期调查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第五节 案例评价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二节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附录 |
附录A:学生实施案例研究前期调查 |
附录B:学生实施案例研究后期调查 |
附录C:学生作品 |
附录D:单元作业设计方案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电子邮件使用技巧集锦(Ⅰ)(论文参考文献)
- [1]再媒介化[J]. 杰·大卫·博尔特,理查德·格鲁辛,张斌. 文化研究, 2020(04)
- [2]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李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邓永乐.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4]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5]个人数字文件保存挑战与档案馆对策研究[D]. 徐欣欣. 武汉大学, 2016(01)
- [6]QQ头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 廖燕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1)
- [7]决策链视角下的情报干预[D]. 胡雅萍. 南京大学, 2015(01)
- [8]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中国体育院校英语丏业中的应用研究[D]. 谢斯. 武汉体育学院, 2013(12)
-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D]. 胡熙妍.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4)
- [10]疯时代 5Phone争霸[J]. 张崭,陈超,周梦迎. 移动信息,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