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价格波动

糯米价格波动

一、糯米价格涨跌不一(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1](2020)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内粮食贸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鸦片战争以后,国内粮食贸易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其一,通商口岸相继开埠,开启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粮食需求量显着增加,国内粮食供需矛盾愈加突显;其二,轮船和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兴起,国内粮食贸易线路得以延伸,粮食贸易规模显着扩大;其三,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进口贸易迅速扩张,对国内粮食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粮食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最终演变为严重的农业恐慌。国民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干预逐渐加强,突出表现为一系列粮食贸易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本文从市场运行和政府政策两个维度考察国内粮食贸易问题,主要展开了如下具体工作:首先,结合海关埠际贸易统计资料和相关粮食调查报告,补充、修正国内粮食贸易数据,采用ArcGIS数据管理工具进行联系强度评价与分析,在全国大尺度空间内清晰刻画粮食贸易的空间格局。国内稻米贸易呈现出点轴式空间结构特征。各级产地市场、中转市场和消费市场是贸易网络中的“点”,连接不同等级“点”的交通运输线路即为“轴”。不同规模等级的节点和轴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贸易的点轴空间结构。就空间联系强度而言,贸易联系随距离延伸而衰减,贸易规模也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少。也就是说,交通运输成本是影响稻米流通的重要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米民船运输费用较低,贸易规模最大,安徽—江苏—上海是稻米流通最为繁忙的线路;广东是米粮缺口最大的省份,但是与长江中下游产地市场联系较弱。国内小麦贸易同样呈现点轴式空间结构特征。由于铁路运输成本较民船和内河小轮船更高,上海面粉厂通常采用民船和内河小轮船从江苏各地采购小麦,沿津浦路采购小麦最北不过徐州;华北地区铁路常因战事而受阻隔,小麦运销不畅,面粉厂因原料短缺而面临经营危机。面粉贸易呈现出极核式空间结构特征。上海在贸易网络中居于制高点,所产面粉行销各地。其他面粉工业聚集地较上海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产面粉多供本地消费,仅有少量输出。在土磨坊和石磨广泛存在的情形下,机制面粉消费局限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城市,而未能深入广大农村市场。其次,考察国内粮食贸易网络的形成和演变。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塑造了粮食贸易网络。城市化和工业化作为慢变量,是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形成的首要因素。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作为快变量,往往在短时间内对粮食贸易网络形成剧烈冲击。稻米、小麦和面粉贸易网络形成和演变的主导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而言,长江流域稻米流通规模消长受产地市场自然环境影响更大;广东与东南亚稻米产地形成稳定的贸易圈,粮食贸易更加受东南亚经济环境的影响;小麦和面粉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是世界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国际市场价格涨跌直接影响小麦、面粉进口规模和国内贸易规模。再次,考察国内粮食贸易的利益分配机制。从各利益主体关系看,稻米贸易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多层中间商分销,主体间多为松散的市场联结方式,渠道关系不稳定,并未形成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小麦、面粉贸易以面粉加工业为核心,面粉厂商将纵向交易环节纳入到内部组织完成,减少了流通环节,缩短了流通渠道的长度,上下游各利益主体形成相对密切的联系。从利益分配格局看,国内粮食贸易中各主体利益分配不平衡。生产者所获收益与承担的生产费用和风险极不匹配;各级稻米经销商利用稻米价格的季节性特征,低买高卖,获得可观收益;面粉厂商通过整合采购、加工和销售环节,也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从利益传导关系看,ATP-ECM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稻米和面粉价格均呈非对称传导特征,这在本质上也反映了不同主体间利润的不均等分配。最后,对20世纪30年代粮食贸易保护政策实践及其现实基础和理论逻辑做一整体考察,系统梳理了“粮食市场危机—贸易保护思想形成—粮食贸易保护政策建构—粮食市场反馈—贸易保护思想转变—粮食贸易政策调整”的过程。这一时期粮食贸易思想逐渐走向激进,始终寄希望于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且理想化地以兼顾粮食生产者和粮食消费者、粮食加工业的利益为目标。事实上,贸易保护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在国内粮食流通不畅,区域间粮食供需失衡的情形下,不仅无法兼顾各方利益,反而会增加扭曲利益分配的风险,造成矛盾的激化。上海米荒、广东米荒以及面粉业原料短缺困境恰恰是关税政策扭曲利益分配的结果。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思思[3](2019)在《SL集团东北大米在深圳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深圳是人口多元化的“移民城市”,大米、面粉是深圳市民两大主食消费品种,其中大米约占60%以上。受深圳人口特征影响,大米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油粘米、泰国香米、东北大米等都是深圳市民普遍选择的主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主食摄入量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优质大米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其市场前景广阔。大米市场的宏观环境也已经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入买方市场,业界正毫无准备的进入一个洗牌阶段,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此时,谁能做好定位,谁就能抓住商机,因此大米的营销策划已经成为抢占市场的热点。泰国、日本是全球主要的高端大米出口国,近年来泰国、日本两国注重加强大米的品牌宣传,逐步在中国市场打开了高端大米的市场。在深圳市场,泰国大米和日本大米均有良好的市场反响,市场价格是国内普通大米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东北地区依靠农业科技进步逐步提高大米的产量和质量,优质东北大米品质、口感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不亚于甚至优于泰国、日本的优质大米,但受制于营销策略的滞后,尚未能在国内高端大米市场中树立发展优势。本文将对高端大米的市场现状进行研究,根据SL集团东北大米的特殊属性,研究该商品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和预期营销结果,并借鉴国外同类商品成熟的营销理念和经验,为优质、有机东北大米开拓市场提出营销优化方案,探索东北大米的营销策略,以帮助相关企业突破营销瓶颈,做强品牌,占领高端大米市场。

王昭[4](2019)在《光线传媒收购猫眼电影的绩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文化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整个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在行业内部并购重组,寻求自身规模的横向扩大,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寻求行业外的突破,在新媒体产业寻求纵向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以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媒体的有机结合为特点的跨行业并购不断地涌现,开创了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文化产业重组并购案例层出不穷,已经成为文化企业实现快速扩张时优先选择的发展战略之一。大量并购的背后,代表了巨额资本的投入,这些资本出于何种理由投资,投入的回报如何,获得了多少回报,并购重组是否真的产生利好,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并购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来进行合理的评价。尤其是在大量的跨行业并购案例发生的当下,并购绩效评价的研究日趋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并购绩效评价理论主要基于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从众多的案例中分析文化产业公司的并购思路,本文选取文化产业领域近期发生的一个典型案例,即光线传媒收购猫眼电影这一案例,通过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结合的方法,试图分析和研究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效果。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文献对并购绩效的一些相关研究。第二部分主要为并购绩效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行业背景、并购双方、并购的动因及并购的过程以及并购绩效的研究。第四部陈述了并购绩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第五部分则是结论与展望。本文综合了各种评估方法,通过一定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这项并购对于企业价值、业绩、利润和现金流等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该并购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该并购过程和后续交易情况进行完整分析和评估,本文认为并购完成了光线传媒扩展产业链的初衷,短期内并购猫眼电影的市场绩效和部分财务绩效为负,但从中长期来看,并购绩效有转为正的可能,值得期待。本文通过分析并购动机、特征和方法,研究传媒行业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并购战略和意图,判断并购带来的绩效表现,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并购案例的研究为其他文化产业公司相关策略提供一定借鉴。

陈艳君[5](2018)在《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悠久的社会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商品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为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奠定了历史基础。清末民国时期,人地矛盾造成的生存压力及政府的提倡推动了皖南手工业在传统基础上向近代转型。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历史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分析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基础与驱动因素,考察技术转型、组织形式的近代化、结构变革、转型的特征、有限突破,客观总结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力图复原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图景,为皖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皖南手工业的技术转型主要包含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两个方面。手工业由经验型技术向科学型技术转型的技术科学化不仅表现为手工业文本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本中科技含量的增加方面,尤其以制茶业、纺织业和文房四宝业最为显着。随着手工业技术逐渐由经验型上升为科学理论型,其技术传承方式和操作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为新式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和生产设备的革新。新式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科设置上不断细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生产设备的革新以安庆土布业的生产工具改良、芜湖碾米业的新式动力设备引进及向机器生产的转化最为引人注目。生产工具的改良、新式动力机器的引进以及向机器生产的转化,使皖南手工业在生产力形态上与传统手工业区别开来。皖南手工业的组织形式转型主要包括生产组织形式和行业组织形式两个方面。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以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和工场以及合作制最为突出。家庭手工业在近代皖南尤其是乡村地区广泛存在,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状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家庭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坊、工场手工业大量涌现,行业分布广泛,大多规模较小,小本经营,内部分工明确,促进了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合作制手工业方面,祁门茶叶合作社是典型代表。然而,由于在实际业务的进行过程中过多注重“运”、“销”环节,对“产”、“制”环节的关注明显不足,银行和洋商趁机取巧图利,成为最终受益者,忽视了最底层的茶农的利益,也就不可能改良茶叶品质,更不可能复兴红茶。在手工业行业组织形式方面,传统行会逐渐被新兴同业公会及工会代替。在劳资纠纷中,代表雇主的同业公会与代表雇工的工会的团体谈判,大多能达成团体协议。即便不能达成一致,在第三方的调处下,也能减少对抗,促进纠纷解决,有利于手工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但同业公会及工会处在政府的严密监管中,只是披上了新式行业组织的外衣,传统行业组织的积习依然存在。在洋货以及国产机制品的冲击下,皖南手工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行业结构变革加剧。首先,纺纱业、染料业、炼钢业、制丝业等传统行业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其次,机器工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具有局部性和复杂性,织布业、榨油业、造纸业、制烟业等传统行业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守住部分市场份额而继续艰难发展;铁、铜、锡器制造业,竹木加工业,砖瓦业,石业,陶瓷业等传统行业未受到机器工业的冲击而徘徊于固有轨道;徽墨业、宣纸业、舒簟业及罗经业等传统特色行业在时代的变迁中勉力维持。再次,皖南手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以祁红为代表的出口型手工业深受国际市场主导和影响;针织、铅石印刷、皂烛、火柴、化妆品等新兴行业从国外引进后与皖南实际相结合而改用手工生产。因此,除少数传统行业走向衰落,近代皖南手工业还是有所发展的,一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及产品品种等进行了改良和革新,不断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各地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业,出现了某些近代因素。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彰显出总体发展迟缓及不平衡的特征。首先,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在技术科学化、技术传承方式、技术操作方式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苏南地区,苏南在文本数量及科技含量、实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机器化或半机器化的规模及程度等方面相对于皖南占据优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区位与交通条件、社会力量的推动、基础电力工业的支持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其次,具体到皖南区域内部,鲜明地显现出转型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地域和行业上,也表现在生产者身份的主体化与技术的边缘化、外贸优势与内销不足等方面。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取得了一些突破,主要体现在手工业功能的拓展,即手工业对农业的较强的后向联系效应及满足多元消费需求。但皖南手工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障碍,包括交逼而来的天灾人祸,苛捐杂税的暴敛、商业资本的压榨等多方盘剥,管理主体及生产主体的观念制约,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导致的教育不振。由于众多障碍性因素的掣肘,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取得的突破十分有限。

颜志[6](2018)在《服务于秩序 ——清末民初绍兴商会研究(1905~1927)》文中提出近代史上的绍兴县,由清代山阴、会稽两县合并而成。绍兴地理,依山带海,农产丰阜,盛产茶叶、棉花、桑蚕;绍兴手工业发达,城中酱坊、箔铺林立,城外还形成了华舍这样的专业性的产绸市镇;在农业、手工业的基础上,绍兴形成了发达的商贸经济。商业的运作,依赖一定的市场秩序。在清末民初的绍兴,与市场运作相关的秩序有四个:商人个体层次的微观秩序、行业秩序、商业宏观秩序、政商秩序。绍兴商会并不是商品经济水到渠成的产物,并不是商民群体自发结社的产物,而是在官厅的行政推动下成立的。绍兴商会的成立,使一大批商业精英被组织起来,使他们获得了组织性,使他们获得了行动力。后来绍兴商会逐渐形成的包罗各行业、深入各乡镇的社会网络,使这些商业精英的行动能力获得拓展。商会法定团体的社会身份,意味着绍兴商会与官厅有非比寻常的亲密关系。这种政商关系,对商会的商业行政亦有裨益。商人个体之间的钱债纠纷,是商界微观秩序失序的表现,是市场环境出现问题的表征。绍兴商会在维护商界微观秩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绍兴商会利用其组织体系,有组织、有章法,并且在与民间力量、官厅的合作中调解商人的钱债纠纷。绍兴商会在维护行业秩序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绍兴商会通过向官厅转呈行规,通过为行规提供备案服务,增加行规在工商业者心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绍兴商会通过调解行业纠纷去维护行业秩序。虽然商会有一定力量去维护行业秩序的稳定,但是商会并没有能力去推动行业秩序的改良。这是因为绍兴商会缺乏行业层次的控制力。对于金融秩序、社会秩序这样的与市场运转密切相关的地方宏观秩序,绍兴商会也有极力维持。绍兴商会对地方秩序的介入有城乡之别。在城区,官绅体系比较发达,有能力承担公共事务,所以绍兴商会对城区公共事务介入较少;在乡镇,官绅体系不甚发达,官绅体系往往需要在乡镇商会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公共事务,这导致乡镇商会对地方公务有较多的参与。绍兴商会在官商之间扮演了桥梁作用。但是商会在政商秩序中的作用并不可以用“通官商之邮”一概而论:在个体商人层次,商会在上达商人诉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层次和整体商界层次,商会的桥梁作用就有了显着的下降;此外,由于官厅缺乏对商会的奖惩手段,商会往往对官厅的政令漫不经心。总体而言,绍兴商会在维护商业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商会并非全能,是有其活动的边界的。

黄茂荣[7](2015)在《核实课征原则之实践及其司法审查》文中研究说明核实课征为量能课税在实践上之要求。因此,核实课征原则可谓是量能课税原则之配套的原则,用以确保量能课税原则之落实。核实课征原则主要与税捐客体之有无、税捐客体对于税捐主体之归属、税基之计算有关。这些要件事实之认定,皆应力求接近于事实,以符核实课征之意旨。在实践上,不仅在税捐法立法的层次,而且在其适用的层次,都可能发生偏差。其偏差可能源自定义、对概念或类型超出其文义而为扩张或限缩、课税事实之拟制,或限制证据方法的证据能力或提出时限。

程小莹[8](2014)在《女红》文中认为她们的身心,缠绕在机器上。她们用眼睛注视,耳朵聆听,手指扯动着棉纱或线,接头。纱卡和涤卡,是最多的产品;灯芯绒也很好。下班回家后,她们被男人和小囡缠绕,或者缠绕男人和小囡。女人的身体,攀附在坚硬的机件和男人的肌体上;男人呢,用几滴机油,润滑齿轮;也润滑、柔滑、柔化女人。在工厂,男人像一只螺栓,旋入一只螺孔里;女人像一只螺母,旋

屈胜飞[9](2013)在《政府、粮商与社会—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粮食问题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说明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从此南京成为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因首都为中外观瞻所系,国民党政府对它的建设与管理自然特别偏顾。利用此种机遇,南京粮食业在1927—1937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店号数量与资本总额均有大幅的增长。在南京粮食交易体系中,粮食经销商、粮食加工商、粮食附生行业与粮食运销商等,彼此联系,共生共荣。随着粮食业的发展及供求矛盾的不断发生,南京市政当局通过登记等措施逐渐强化了对粮食业的管理,从而打破了粮食业由行业自律维系的商业运行体系。但在南京市政当局将粮食业纳入到政府公权力的控制之下的过程中,粮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而本能地调适着与政府的关系。他们或冲突,或合作,一切以利益为转移。1929年和1937年两次大规模的粮食业登记管理情形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注脚。1929—1930年的米荒是国民政府成立后遇到的首个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也是南京成为首都后,市政当局所经受的第一次重大民生问题的考验。南京市政当局为应对米荒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维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表现出南京市政当局处置粮食供应危机的能力。但中央政府禁止“遏籴”与拨款平粜之令,未得到有效实施,透露出南京市政当局在处理与邻省的关系上的局限,也说明了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所属机关及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在此次米荒中,粮商对政府的各项措施并非持完全积极的态度,二者既冲突又合作的关系表露无遗,但总体而言,粮商尚能适时给予政府相应的合作。1927—1937年间,南京市政府曾三次筹设米市,但在此过程中,因经济、政治、军事诸因素与财政部、江苏省政府、安徽省政府等发生牵扯,其理顺过程耗时费力;其他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亦纠缠难解。中日关系紧张导致的“一二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往往在关键时刻给米市计划重大影响。加上南京特别市政府财政困难,施政能力薄弱,南京设立米市的夙愿终未能实现。其整个过程,折射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1932年和1937年,南京两次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南京市政当局为了稳定市民对于粮食供求的恐慌心理,进一步维护社会秩序,采取了多项措施疏导粮源、平抑米价,折射出南京市政当局应对战时粮食危机的能力。同时,通过对1937年12月沦陷前南京市政当局购粮活动的论述,及对南京粮食来源储存情况的分析,反驳了有关南京大屠杀起因于日军“缺粮”的说法。通过对解行制度改革、梢箩行纠纷与冲突、日常生活中的纠纷与冲突的考察,勾勒出一个以粮食业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调解纠纷与冲突过程中,南京粮食行业的作为,表现出它在政府力量之外寻求自治的努力。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政府仍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这凸显出国民党政府在统治的核心地带,对粮食行业的控制力之强,远远超出了一般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粮食供应危机日趋严重,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实施食粮配售政策。它从公教人员食粮配售到贫户食米配售,最后发展为市民米粮全面配售。该制度的初衷为平抑粮价,但事实上它并未真正起到抑制粮价的作用,甚至一度成为粮价上涨的助推器。抢米风潮的发生,明确地宣告了食粮配售制度的失败。而在食粮配售过程中,粮商的投机性也再次表露出来。总之,192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粮食问题,反映了以粮食为核心所形成的各个社会群体、政府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当时南京都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般状况,彰示了南京国民政府施政能力之一斑,凸显了粮食政治的影响力。

刘正敏[10](2012)在《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5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5月份,我国夏粮陆续收获并上市,其中主要夏收作物小麦,处扬花灌桨期时因天气、病虫害等原因,造成部分地区小麦质量较去年有所降低。另一夏收作物油菜籽也因天气原因,主产省油菜籽品质较去年也有明显下降,含油量普遍减少1%3%。夏粮座谈会如期召开,小麦、油菜籽收购预案先后出台,基本与前期

二、糯米价格涨跌不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糯米价格涨跌不一(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内粮食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粮食国内贸易的研究
        1.2.2 粮食国内贸易与进口贸易关系的研究
        1.2.3 粮食市场整合问题的研究
        1.2.4 粮食贸易政策的研究
        1.2.5 文献述评和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
    2.1 海关埠际贸易统计资料说明
        2.1.1 近代海关职能范围变迁
        2.1.2 海关贸易统计体例和内容变迁
        2.1.3 埠际贸易统计数据局限性
    2.2 国内稻米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
        2.2.1 国内稻米供需情形
        2.2.2 国内稻米输出市场概况
        2.2.2.1 湖南稻米输出市场
        2.2.2.2 安徽稻米输出市场
        2.2.2.3 江西稻米输出市场
        2.2.3 基于O-D数据的稻米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2.3 国内小麦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
        2.3.1 国内小麦供需情形
        2.3.2 国内小麦输出市场概况
        2.3.3 基于O-D数据的小麦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2.4 国内面粉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
        2.4.1 国内面粉厂发展概况
        2.4.2 基于O-D数据的面粉贸易网络空间格局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粮食贸易网络形成与演变
    3.1 城市化、工业化与国内粮食贸易网络的形成
    3.2 自然灾害与国内粮食贸易网络
        3.2.1 自然灾害与稻米贸易网络变迁
        3.2.2 自然灾害与小麦、面粉贸易网络变迁
    3.3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粮食贸易网络
        3.3.1 中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
        3.3.2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稻米贸易网络
        3.3.3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小麦贸易网络
        3.3.4 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面粉贸易网络
    3.4 实例分析
        3.4.1 1931 -1933 年国内自然灾害与世界农业恐慌交织
        3.4.2 1931 -1933 年国内粮食贸易网络变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粮食贸易的利益分配机制
    4.1 国内粮食贸易中各利益主体关系分析
        4.1.1 稻米贸易中各利益主体关系分析
        4.1.2 小麦、面粉贸易中各利益主体关系分析
    4.2 国内粮食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格局
        4.2.1 稻米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格局
        4.2.2 小麦、面粉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格局
    4.3 国内粮食贸易中的利益传导关系
        4.3.1 稻米贸易中的利益传导关系
        4.3.2 面粉贸易中的利益传导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粮食贸易保护思想及其政策实践
    5.1 粮食贸易保护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5.1.1 粮食贸易保护的必要性
        5.1.2 粮食贸易保护的先决条件
        5.1.3 粮食贸易保护关税政策的总体设计
        5.1.4 经济学者推动粮食贸易保护理论进入政策决策层面
    5.2 多方利益博弈下的1933 年粮食进口税则的修订
        5.2.1 各商人利益集团间博弈
        5.2.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
        5.2.3 中央政府内部派系利益博弈
        5.2.4 1933 年粮食进口税则的颁布
    5.3 粮食保护关税的实际影响及经济学者的政策反思
        5.3.1 关税政策抑制进口作用有限
        5.3.2 关税政策统一性遭到破坏
        5.3.3 面粉业陷入原料短缺困境
        5.3.4 经济学者关于统制粮食贸易政策的主张
    5.4 统制粮食贸易政策的实践
        5.4.1 国民政府统制粮食贸易的筹备工作
        5.4.2 广东米荒中进口许可证办法的制定与实施
        5.4.3 1937 年《粮食调节办法》关于粮食贸易国营的规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稻米和小麦贸易网络呈点轴式空间结构特征
        6.1.2 面粉贸易网络呈极核式空间结构特征
        6.1.3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塑造了粮食贸易网络
        6.1.4 粮食贸易中各主体利益分配不平衡
        6.1.5 粮食贸易保护政策有其现实基础和理论逻辑
    6.2 研究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SL集团东北大米在深圳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SL集团东北大米营销现状
    2.1 公司概况
    2.2 营销现状
        2.2.1 营销战略及定位
        2.2.2 产品及价格分析
        2.2.3 营销渠道分析
        2.2.4 促销策略分析
        2.2.5 营销团队分析
    2.3 SL集团东北大米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营销的市场策略问题
        2.3.2 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L集团东北大米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环境分析
        3.1.3 消费者行为分析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资源条件分析
        3.2.2 营销能力分析
    3.3 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会
        3.3.4 威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L集团东北大米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
    4.1 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选择
        4.1.3 市场定位
    4.2 营销组合策略
        4.2.1 产品策略
        4.2.2 价格策略
        4.2.3 促销策略
        4.2.4 渠道策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战略管理
    5.2 树立质量和服务取胜理念
    5.3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5.4 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
    5.5 建立营销创新的长效机制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附件

(4)光线传媒收购猫眼电影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并购绩效概述
    2.1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动因
        2.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2.1.2 企业并购的动因
    2.2 并购绩效评价的内容与目标
    2.3 并购绩效评价的方法
        2.3.1 传统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2.3.2 创新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3 光线传媒并购猫眼电影的案例分析
    3.1 行业背景
    3.2 并购双方概况
        3.2.1 并购方光线传媒
        3.2.2 被并购方猫眼电影
    3.3 并购的动因分析
        3.3.1 光线传媒角度的动因分析
        3.3.2 猫眼电影角度的动因分析
    3.4 并购的过程
    3.5 并购绩效评价
        3.5.1 窗口期超额收益率为负
        3.5.2 财务指标评价
        3.5.3 非财务指标评价
4 并购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4.1 并购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
        4.1.1 短期内市场绩效不佳
        4.1.2 财务风险增大
        4.1.3 经营风险变大
    4.2 对策与建议
        4.2.1 合理估值
        4.2.2 融资多样化
        4.2.3 改善业绩考核办法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历史基础与驱动因素
    第一节 历史地理概况
        一、社会历史概况
        二、地理资源概况
        三、商品经济概况
    第二节 前近代皖南手工业概况
        一、制茶业
        二、纺织业
        三、文房四宝业
        四、其他行业
    第三节 驱动因素
        一、人地矛盾与生存压力
        二、地方政府的提倡
    小结
第二章 技术转型
    第一节 技术的科学化
        一、手工业文本的增长
        二、制茶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三、纺织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四、文房四宝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第二节 技术传承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学徒制概况
        二、实业教育
        三、职业教育
        四、私立静仁职业学校个案研究
    第三节 生产设备的革新
        一、传统生产工具的改良
        二、新式动力设备的引进
        三、向机器生产的转化
    小结
第三章 组织形式的近代化
    第一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一、家庭手工业
        二、作坊、工场手工业
        三、合作制手工业——以祁门茶叶合作社为中心
    第二节 行业组织的演变
        一、行会
        二、同业公会
        三、工会
    小结
第四章 结构变革
    第一节 机器工业冲击下逐渐衰落的行业
        一、纺纱业
        二、染料业
        三、炼钢业
        四、制丝业
    第二节 被侵占部分市场而继续发展的行业
        一、织布业
        二、榨油业
        三、造纸业
        四、制烟业
    第三节 未受到机器工业冲击而徘徊于固有轨道的行业
        一、概况
        二、铁、铜、锡器制造业
        三、竹木加工业
        四、砖瓦业
        五、陶瓷业
    第四节 勉力维持的传统特色行业
        一、徽墨业
        二、宣纸业
        三、舒簟业
        四、罗经业
    第五节 国际市场影响下的出口型手工业——以祁红为对象的考察
    第六节 新兴手工业
        一、针织业
        二、铅石印刷业
        三、皂烛业
        四、火柴业
        五、化妆品业
    小结
第五章 近代转型的特征
    第一节 转型的迟缓——基于皖南与苏南的比较
        一、差距之比较分析
        二、原因之比较分析
    第二节 近代转型的不平衡
        一、地域的不平衡
        二、行业的不平衡
        三、生产者身份主体化与技术边缘化
        四、外贸优势与内销不足
    小结
第六章 有限突破与多重障碍
    第一节 手工业功能的拓展
        一、后向联系农业
        二、满足多元消费
    第二节 多重障碍
        一、天灾人祸
        二、多方盘剥
        三、观念制约
        四、教育不振
    小结
余论
    一、手工业近代转型的最大瓶颈
    二、近代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后记

(6)服务于秩序 ——清末民初绍兴商会研究(1905~1927)(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本研究的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绍兴地理与经济概况
    第一节 建置及自然地理
    第二节 经济概况
    第三节 市场运作的秩序条件
第二章 绍兴商会的组织体系
    第一节 绍兴商会组织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二节 民初绍兴商会组织体系的发展
第三章 绍兴商会与微观经济秩序
    第一节 调解纠纷的组织分工
    第二节 绍兴商会的“查案”手段
    第三节 绍兴商会的调解程序
    第四节 商会与民间、官厅的复合式纠纷治理
第四章 绍兴商会与行业秩序
    第一节 绍兴商界的行业自律
    第二节 绍兴商会对行业秩序的维稳
    第三节 绍兴商会与行业秩序的改革
第五章 地方秩序中的绍兴商会
    第一节 绍兴商会对地方秩序的保护与调整
    第二节 绍兴商会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方式
    第三节 绍兴商会介入地方公共秩序的原因
    第四节 商人利益与地方秩序的冲突
    第五节 官绅体系与商会的功能竞争
第六章 绍兴商会与政商秩序
    第一节 绍兴商会与商人个体的沟通官厅
    第二节 绍兴商会与行业层次的沟通官厅
    第三节 绍兴商会与地方整体社会的沟通官厅
    第四节 绍兴商会与政令的下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7)核实课征原则之实践及其司法审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实课征原则
    (一)税捐客体之有无
    (二)归属的问题
    (三)税基
    (四)净额原则
    (五)现金收付制与权责发生制
    (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二、核实课征原则之例外:推计课税
    (一)违反账册或凭证义务
    (二)违反申报义务
    (三)迟误申报适用税捐优惠税率之事由
    (四)法定证据
    (五)否准迟延申报之进项凭证
    (六)否认销售凭证
三、简化规定与实质课税原则之冲突
    (一)稽征程序之简化与核实课征
    (二)核实课征与推计课税
    (三)费用数额及证据方法之限制
        1.地上物拆迁补偿费为营业外收入
        2.燕窝饮料
        3.彩色显示器
        4.政府的补贴非销售
        5.薪资及利息所得之实现问题
        6.票据债权之实现问题
        7.核课地价税之土地面积大于实际面积
        8.凭证之开立时限
        9.股利债权在继承的归属
        10.销售关系之归属
        11.应税货物之归属
        12.生前之赠与税的归属
        13.配偶遗产之归属

(9)政府、粮商与社会—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粮食问题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理论方法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的南京粮食业
    一 粮食经销商
    二 粮食加工商
    三 粮食附生行业
    四 南京市粮食来源情况与粮食运销商
    五 堆栈与仓库
    六 小结
第二章 制度初创: 粮食业登记中的政府与粮商
    一 南京粮食业行政管理机关的演变
    二 1929年粮食业登记管理
    三 1937年粮食业登记管理
    四 小结
第三章 初期的实践与磨合: 1929—1930年米荒中的政府与粮商
    一 政府与粮商对米荒的初步反应
    二 多管齐下抑平粮价
    三 小结
第四章 多重博弈: 1927—1937年南京三次筹设米市
    一 筹设下关米市
    二 第二次筹设米市
    三 第三次筹设米市
    四 小结
第五章 危机处理: 战争与粮食
    一 “一二八”事变时南京市政府应对粮食问题的措施
    二 “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市政府对米粮问题的总结
    三 1937年沦陷前之南京米粮
    四 小结
第六章 纠纷与冲突: 对南京粮食业社会关系的考察
    一 斛行制度的改革
    二 梢箩行之纠纷与冲突
    三 日常生活中的纠纷
    四 小结
第七章 战后南京粮食问题
    一 公教人员食粮配售
    二 贫民食米配售
    三 全面食粮配售
    四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粮食政治
附录
    一 南京市粮食业户及资本额统计表
    二 南京市机米厂一览表(1934年)
    三 南京市米铺一览表(1935年)
    四 南京市粮食行一览表(1935年)
    五 南京市碾米厂一览表(1935年)
    六 南京市粮食行号机米厂铺一览表(1937年)
    七 南京市粮食批发物价指数表
    八 南京市籼粳米趸售价格表
    九 南京市米面每日价格表
    十 南京市历年人口数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5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
    1.1 托市预案适时公布, 整体内容变化不大
    1.2 陈麦行情基本稳定, 上市新麦质低价廉
    1.3 临储交易量减价稳, 状况低迷意料之中
    1.4 华北小麦长势良好, 沿淮病害不容乐观
    1.5 进口小麦总量已超上年, 国际行情大幅跌宕
2 玉米
    2.1 主产区上市量持续增多, 国内玉米行情稳中趋弱
    2.2 销区价格跌涨不一, 北港持稳、南港趋弱
    2.3 饲料养殖业仍处淡季, 深加工业继续低迷
    2.4 玉米期价震荡下行, 短期或将维持弱势
3 稻米
    3.1 稻谷现货价格总体稳定
    3.2 各主产区种植情况良好
    3.3 糯稻受益节日消费
    3.4 铁路运费上调影响市场
    3.5 进口米价差优势明显
    3.6 早稻期货弱势盘整
4 大豆
    4.1 基本面利多出尽, 美豆期价触顶回落
    4.2 临储拍卖增量增次, 国内需求开始下滑
    4.3 成本、需求双下降, 大豆粕价格大幅下跌
    4.4 油粕价格下跌, 进口大豆制油收益由正转负
    4.5 4月大豆进口量增加, 港口库存上升
5 食用油
    5.1 宏观系统风险频发, 全球大宗商品大跌
    5.2 基本面难敌系统风险, 大豆油大跌, 市场信心受挫
    5.3 成本和政策支撑, 菜籽油价格较为抗跌
    5.4 原油大跌, 带动马盘向下, 棕榈油领跌植物油市场
    5.5 成本与分销价倒挂, 未能抑制植物油进口

四、糯米价格涨跌不一(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内粮食贸易研究[D]. 王莹. 山西大学, 2020(12)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SL集团东北大米在深圳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李思思.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光线传媒收购猫眼电影的绩效研究[D]. 王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D]. 陈艳君. 苏州大学, 2018(01)
  • [6]服务于秩序 ——清末民初绍兴商会研究(1905~1927)[D]. 颜志. 浙江大学, 2018(07)
  • [7]核实课征原则之实践及其司法审查[J]. 黄茂荣. 交大法学, 2015(04)
  • [8]女红[J]. 程小莹. 小说界, 2014(01)
  • [9]政府、粮商与社会—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粮食问题研究(1927-1949)[D]. 屈胜飞. 南京大学, 2013(04)
  • [10]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5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2(07)

标签:;  ;  ;  ;  ;  

糯米价格波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