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

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

一、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霞[1](2021)在《激光显示视觉健康与感知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激光显示以激光器作为光源,主要采用投影显示方式。激光光源具备单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寿命长等优异特性,激光显示系统也因此具备大屏幕、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及高分辨率等优越特性。激光显示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在影院、工程、教育、商用以及家庭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激光能量高、汇聚性好,激光显示产品的光安全性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激光显示的光辐射安全进行研究。同时,作为显示产品,人们长时间观看屏幕,除了光辐射引起的视觉安全问题,还需要考虑画面的感知效果。本论文围绕激光显示的光辐射安全和视觉感知特性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梳理分析光辐射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家用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的光辐射安全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并已制定为二项国家标准。本论文在梳理分析光辐射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标准的基础上,对显示器的蓝光辐射以及多种类型的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进行研究分析。重点针对家用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提出了适用的光辐射安全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已分别制定为GB/T 38246-2019《家用激光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特性评价要求》和GB/T 38248-2019《家用激光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特性评价方法》二项国家标准。二项标准配套使用,补充完善了国际标准IEC 60825系列适用的产品类型,与IEC 62471-5:2015各有侧重、互为补充。(2)研究了激光显示中的亥姆霍兹-柯尔劳什现象,揭示了激光显示色饱和度、色调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程度,对比了光源中包括单色(蓝色)激光和双色(蓝色+红色)激光的激光显示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色激光作为激光显示光源,有利于扩大显示色域、提升感知亮度、降低系统能耗。论文研究了感知亮度与光亮度、色度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激光电视设计了异色感知亮度匹配实验。基于两台具有相同参数的单色激光(光源中包含蓝色激光)电视,研究了色饱和度、色调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同一色调,光亮度相同时,色饱和度越高,感知亮度越高;色调对系统等效亮度与光亮度比值(Lseq/L)的影响排序为:蓝>红>绿。基于单色激光和双色激光(光源中包含蓝色和红色激光)电视,研究了不同色域对感知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显示同一图片并且光亮度相同时,色域越大的电视,感知亮度越高;自然图片的Lseq/L略低于相应主色调的纯色图片。目前,激光电视从单色发展到双色、三色激光(光源中包含红色、绿色和蓝色激光),色域得到扩展,双色、三色激光电视的电功率亮度转换效率比单色分别提高了3%、24%。研究结果为宽色域、低功耗、高感知亮度的激光显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测定了影响激光显示图像质量的四种主要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了激光显示与液晶显示两个平台上四种图像属性恰可察觉差的异同点。激光显示和平板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不同,并且激光显示的色域比平板显示器件宽。对于这两种显示器件,输入相同的图像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同,观众的感受也不同。论文通过视觉感知实验,得到了激光显示的四个图像属性(峰值亮度、暗场亮度、色饱和度和细节层次感)失真1~4个恰可察觉差的值。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四个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均和图像内容显着相关,峰值亮度、暗场亮度的恰可察觉差主要受亮度影响,色饱和度的恰可察觉差主要受色调影响,细节层次感的恰可察觉差主要受纹理特征影响。通过比较激光电视与已有的液晶电视的四个图像属性失真多个恰可察觉差与失真一个恰可察觉差的比值,发现除了细节层次感的比值与液晶电视的比值相差较大外,其他三个图像属性的比值与液晶电视的比值较为接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激光显示图像质量模型奠定了基础。(4)建立了激光显示图像质量与图像属性的关系模型,确定了各图像属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权重。论文通过图像质量评分实验以及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激光显示图像质量与图像属性的关系模型;分析并比较了激光显示和液晶显示二种平台中图像属性对画质评分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图像属性对激光显示画质的影响权重排序为:细节层次感(41%)>色饱和度(32%)>峰值亮度(19%)>暗场亮度(8%);对液晶显示画质的影响权重排序为:细节层次感(34%)>峰值亮度(28%)>暗场亮度(20%)>色饱和度(18%)。研究结果为激光显示画质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吴佳静[2](2020)在《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合成及光电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铅卤钙钛矿纳米晶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拥有着可调的发射光谱、窄的半峰宽、高的荧光量子产率、高的缺陷容忍度、及合成工艺简单等优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荧光太阳能聚光器和液晶显示器等领域。但因其离子特性,遇到光、热、水、氧就会分解,无疑就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提高铅卤钙钛矿纳米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保持其优异光学性能的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主要通过优化合成路线,配体交换,聚合物封装等三个策略来提高钙钛矿纳米晶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对光、热、水、氧的耐受性,从而实现在荧光太阳能聚光器和显示器上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采用一种多功能分子三苯基膦(TPP)的后处理策略,制备出具有高绝对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低重吸收和高稳定性的近红外发射Cs Pb I3纳米晶体聚合物复合薄膜荧光太阳能聚光器。制备的薄膜荧光太阳能聚光器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在700 nm处,PLQY为99.4±0.4%,半峰宽(FWHM)仅有75 me V(30nm)。与未处理的Cs Pb I3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相比,TPP处理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的水稳定和光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水中浸泡30天或者强汞灯照射(50 m W·?cm-2)100小时,仍然能保持其良好的光学性能,这主要归因于TPP强配位能力和除氧能力。此外,TPP因为磷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可以作为光引发剂,制备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与常见的光引发剂制备的薄膜相比,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光稳定性。此外,通过刮刀涂布法实现了大尺寸(约75 cm2)近红外发射荧光太阳能聚光器的制备,在几何光聚系数为10时,光学转化效率可以达到3.1%。(2)利用可聚合的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单体作为溶剂高温热注射法合成绿光发射的Cs Pb Br3钙钛矿纳米晶。然后,将制备的纳米晶母液直接与低聚物、引发剂混合,通过紫外光聚合原位制备出Cs Pb Br3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与经典热注射法(十八烯作为溶剂)相比,LMA做溶剂制备的纳米晶不需要分离纯化,直接参与光聚合,且制备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表现出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85%-90%)和增强的光稳定性。而采用经典方法制备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的PLQY仅有54%。此外,LMA作为溶剂制备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的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在50℃水中浸泡200小时,峰形和荧光量子产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最后将所制备的稳定而明亮的绿光发射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红光发射的K2Si F6:Mn4+(KSF)荧光粉与液晶背光单元中蓝光LED的组合即完成广色域的原型背光显示器件的构建,其能够覆盖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31颜色空间的115%,这优于传统的镉基量子点显示器件。(3)采用水相容性较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配体,室温条件下直接水相合成FAPb Br3钙钛矿纳米晶,该合成路线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了高质量的FAPb Br3钙钛矿纳米晶。制备的钙钛矿纳米晶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射出明亮的绿光,发射峰位置在542 nm,窄半峰宽18 nm,斯托克斯位移为11 nm,荧光量子产率可以达到93.3%。最后,我们构建的FAPb Br3钙钛矿纳米晶基荧光离子探针对Cu2+检测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和较好的选择性。

郭雯娟[3](2020)在《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移植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以Linux系统为核心的Android操作系统已逐步发展为当今世界主流的操作系统,并带动了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的广泛使用。通常情况下,触摸屏的器件驱动是供应商基于特定的产品及平台进行开发的。但随着应用范围的推广,触摸屏驱动开始面临多种器件在不同产品、不同平台重复开发的问题,且将触摸屏的器件驱动移植到各种产品及平台的代码分支上所涉及的开发较为复杂。而液晶显示器驱动的正常运行又需要开发人员手动进行大量平台、产品及器件相关参数的配置,该配置过程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且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一旦需要新增某项功能或为项目新增某款器件,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进行代码的移植和测试。基于以上情况并结合项目需要,本文以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不影响整机可靠性的前提下,分别为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设计并实现各自对应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封装为kit包,使得驱动的移植与调试更简单。本文首先对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所处工作层次、驱动架构以及原始移植方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原始的移植方案在进行跨产品和跨平台移植时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为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对于触摸屏来说,在驱动原始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将其封装为一个Tpkit标准化平台并对其进行实现。该标准化平台封装了各供应商驱动的公共部分且能够推动各厂商驱动代码的有序执行。而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则设计并实现了文件自动生成工具包用于液晶显示器驱动所需文件的自动生成。此外,还分别为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增加了用于调试和维护的设备节点,并对设备节点的读写操作进行了实现。最后,对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各功能的可用性、整机的稳定性以及可移植性进行测试,对封装前后所需开发的代码量进行统计并给出测试结论。经验证,该封装方案可快速实现相同器件在不同平台、不同产品间的移植,且器件在不同产品及不同平台均可正常使用且稳定性良好,各模块均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且达到了简化驱动移植与调试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原始移植方案存在的问题分别设计并实现了不同封装方案,该封装方案对用户是无感知的,但能有效简化驱动移植和调试,降低驱动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提升驱动移植工作效率。进行封装后的kit包以软链接的形式编入Android系统内核,最终将达到新构建的驱动能够在框架下开发,并逐步具备牵引供应商接口规范化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接口规范化,减少驱动移植时的修改,让驱动开发更简单。

毕洪生[4](2020)在《半脂环结构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液晶分子取向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薄膜晶体管驱动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液晶取向膜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器件的显示品质。基于现有聚酰亚胺(PI)液晶取向膜的主流TFT-LCD,包括扭曲向列型(TN-LCD)和面内开关型(IPS-LCD)等显示器件在光电性能方面尚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电压保持率(VHR)偏低、残留直流电压(RDC)偏高等。因此急需研制开发新型PI取向膜材料。本论文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脂环二酐单体,3,3’,4,4’-双环己基四酸二酐(HBPDA)与3,4-二羧基-1,2,3,4,5,6,7,8-全氢萘-1-丁二酸酐(HTDA)。旨在通过脂环结构的引入提高PI树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并通过降低电荷的转移作用而提高取向膜的VHR特性。其次,分别基于新研制开发的HBPDA与HTDA脂环二酐单体以及商业化芳香族二胺单体,聚合制备了两类可溶性PI(Soluble PI,SPI)树脂,HBPDA-PI与HTDA-PI。分别考察了脂环结构的引入对上述两类SPI树脂分子量以及溶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上述SPI取向膜装配了液晶盒。系统考察了SPI取向膜对液晶盒光电特性,包括VHR、RDC以及液晶分子预倾角(θp)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SPI取向膜均可赋予液晶盒良好的光学性能。其中基于HBPDA-PI取向膜的液晶盒的VHR>96%,RDC最低可达605 mV,θp<2o,透光率>97%(550nm波长),具备了满足IPS-LCD应用需求的基础条件;而基于HTDA-PI取向膜的液晶盒的VHR>97%,RDC低达880 mV,θp>2o,透光率>97%(550 nm波长),具备了满足TN-LCD应用需求的基础条件。最后,分别采用新研制开发的HBPDA-PI与HTDA-PI型SPI树脂与课题组先前开发的聚酰胺酸(PAA)型树脂进行复合,制备了“SPI+PAA”混合型取向膜,MPI-IPS与MPI-TN。装配的液晶盒表现出了优良的光电特性,其中基于MPI-IPS取向膜的液晶盒VHR为98.05%,RDC为170.2 mV;而基于MPI-TN取向膜的液晶盒VHR为98.33%,RDC为292.3 mV,均达到了实用化应用需求。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童晓茜[6](2020)在《基于3D凝胶网络液晶显示器件的制备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液晶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电、磁、热等的刺激-响应特性,广泛应用于显示材料领域,但其基本性质在现如今不断涌现的新型显示设备当中已出现一定的应用限制。本文将液晶(5CB,4’-正戊基-4-氰基联苯)作为客体分子,POSS(六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基树枝状大分子(POSS-G1-BOC,自制)作为凝胶因子,同时复合光响应剂(2Azo2,4,4’-二乙氧基偶氮苯)或荧光粉,制备了具有多重刺激响应特性等特点的新型超分子液晶物理凝胶,系统地研究了液晶凝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液晶显示器件。其中,POSS基树枝状大分子具有很强的凝胶能力,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能自组装形成具有独特“丝瓜络”形貌的凝胶网络结构。所谓“丝瓜络”网络,表现为“Y”字型的分叉结构,一条相对较粗的“母”纤维分成两条较细的“子”纤维,是一种原生的自组装模式形成的连续不断的网络。本文从超分子液晶凝胶的制备、性质、机理及应用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下:首先,利用含有反式-顺式转变的光致变色偶氮苯光响应剂2Azo2的液晶凝胶(0.5wt%POSS-G1-BOC/5wt%2Azo2/5CB),制备了一种基于溶胶-凝胶转变的新型光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通过管反演法、动态流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液晶凝胶的凝胶行为、紫外光响应特性和凝胶形貌。研究发现液晶凝胶由于“丝瓜络”凝胶网络的存在而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热稳定性、较快的紫外光响应性等。通过该液晶凝胶制备的光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好的可拉伸性能,在拉伸至45%时仍然能够清楚地显示通过紫外光写入的图像信息。其次,利用在光响应液晶凝胶基础上添加5 wt%荧光粉制备得到的荧光液晶凝胶,制备了一种由“丝瓜络”凝胶网络液晶物理凝胶组成的体温控制荧光液晶光散射显示屏。通过管反演法、流变测试等研究了荧光液晶凝胶的凝胶强度,还通过荧光光谱、荧光消退速率等表征了其荧光强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明凝胶网络呈现螺旋状的“丝瓜络”结构。由该凝胶制成的光热信息存储显示屏可在体温(37℃)下呈现最佳对比度,也可因荧光粉的荧光效应在紫外光下呈现较好的显示效果。同时,显示屏的较强力学性能表现为即使在2000 r/min离心机中离心10 min后还能保持原有的显示图像。此外,将柔性导电薄膜(PU/AgNWs,聚氨酯/纳米银线)引入光散射显示器件,利用液晶凝胶(0.5wt%POSS-G1-BOC/5CB)成功制得新型电控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通过流变测试、偏光显微镜、液晶综合参数测试仪研究了液晶凝胶的凝胶强度和光电性能。该显示器件采用柔性导电聚氨酯薄膜作为基底,液晶凝胶作为显示层,形成三明治结构,在低电压驱动下即可实现较高对比度的柔性显示。同时,器件在保持柔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45%的单轴拉伸显示,通电前后显示效果明显。最后,研究了液晶凝胶(0.5wt%POSS-G1-BOC/5CB)在可形变拉伸过程中凝胶网络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螺旋能量耗散”模型。通过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微观力学分析、自组装机理等方面剖析了液晶凝胶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变化。整个过程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在拉伸倍率和形态变化之间展现了良好的变化规律。该可拉伸凝胶网络及其变化规律,将有助于解释和指导其他可形变纤维的变化,同时也对器件的制备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华中正[7](2019)在《政治关联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分析 ——基于京东方公司案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社会的投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水泥、钢铁、电解铝、光伏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政府各项去产能政策的出台也逐渐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很多公司均存在投资过度的问题,这些公司所处的行业不仅涉及一般传统行业,甚至也覆盖了新兴行业。我国企业如何提高投资效率和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成为当前研究企业投资行为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因素,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政府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政府的手中掌握着对企业经营和生存有直接影响的资源,于此同时,融资困难属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企业扩张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会趋于自身利益角度的动机,主动拉近与政府关系,建立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关联,为企业的发展谋取利益,使得企业在税收、融资方面争取便利。随着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政治关联公司存在由于过度投资引发的经营危机,此类现象的发生不难引发出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政府关联与企业过度投资影响关系方面的思考问题:企业的政治关联对过度投资有着怎样的影响关系?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政治关联对过度投资有着怎样的影响关系?围绕核心问题,对以下问题进行分别展开研究:(1)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2)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企业过度投资的战略动机有哪些?(3)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公司过度投资有着怎样的经济后果?现有研究关于政治关联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大部分是关于某一影响因素的单个的实证本身分析,较少有就具体案例分析政治关联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分析。目前研究结果存在冲突,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研究结果认为政治关联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外部融资便利,进而可以进行更多的资本投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内部资金的依赖,降低融资约束,减少与政府协调的各项成本,进而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主要从经营的多元化、融资约束、政治干预、管理层自信等角度认为政治关联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和损害了公司投资效率。但具体实际案例中政治关联对企业过度投资有着怎样的影响?这方面研究目前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企业投资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利用案例研究法方法,选取京东方公司作为案例公司,研究案例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与政治关联的影响因素,结合现有数据分析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企业融资结构和现金流、企业经营战略等的影响,并从影响机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拓宽了原有研究范围,剖析了影响作用过程,揭示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启示意义:政府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都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管下完成,过度投资也成为当下不少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这种情况下,研究企业的政治关联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机理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案例分析,研究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对研究政府对企业支持和干预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孙长俐[8](2019)在《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及液晶滤波器的调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调谐全光网络正在成为研究热点,可实现光束调制的空间光调制器以及中心波长可调、带宽可调谐的光滤波器为全光网络系统中的核心光电子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综合指标。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具有光束调制功能,是光网络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其具有较高衍射效率、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灵活性、高集成度等诸多优点。基于液晶的滤波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多种液晶被应用于滤波器技术中,包括胆甾相液晶、蓝相液晶、铁电液晶等,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可调范围宽、灵活性高等诸多优点。在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方面,衍射效率为其重要的性能参数,与硅基液晶器件的开口率、相位深度、回程区域等因素密切相关,开口率较低、相位深度较低、回程区域较宽等问题会导致其在大偏转角度下衍射效率较低,从而限制了硅基液晶器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偏振无关硅基液晶器件也是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有多种方式来实现偏振无关空间光调制器,例如使用双层正交液晶层聚合网络结构、外置反射型偏振片、使用偏振无关液晶材料等方式,然而这些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驱动电压过高、器件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实现等问题。在液晶可调谐滤波器方面,可实现通信波段滤波功能的液晶目前主要为胆甾相液晶,但该类液晶滤波器存在调节速率较低、驱动电压较高的问题,在拓宽滤波器带宽的实现方式上,电场调节、光诱导方式、层堆栈等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电场调节、光诱导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滤波器的滤波特性失真,层堆栈的实现方式较为复杂。因而,偏振无关、高性能的通信波段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实现以及低驱动电压、高滤波特性的通信波段液晶可调谐滤波器的实现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基于空间光调制器和光滤波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分别对两类器件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已有的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存在的大偏转角度下衍射效率较低等问题,论文提出了高相位深度调制方式,在仿真与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相位深度调制方式对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性能参数的影响,并与普通相位深度调制方式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通过使用高相位深度调制方式,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大偏转角度下的衍射效率得到了提升,在4.5o的偏转角度下,6π相位深度调制方式的衍射效率比2π相位深度调制方式衍射效率提升了34%,4π相位深度调制方式的衍射效率比2π相位深度调制方式衍射效率提升了28%;在改善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偏振相关特性方面,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构,该结构可使得光束在液晶层中经历多倍光程,大幅度增加相位深度,降低驱动电压,同时通过形成与光束行进方向一致的倾斜电场来实现偏振无关特性,并通过仿真与实验对其相位深度以及偏振特性进行了测量与分析,该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1550nm下仿真中5.5V驱动电压下可实现2π相位深度,在实验中5.9V驱动电压下可实现2π相位深度,器件的偏振相关度仅为3.09%;针对已有液晶通信波段可调谐滤波器的中心波长调节速率较低、驱动电压较高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球状相液晶的通信波段可调谐滤波器,并通过温度调节以及电场调节对滤波器的中心波长进行调节,并对其滤波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该球状相液晶滤波器可以实现通信波段下42.7nm/K的温度梯度,实现中心波长1580nm到1324nm的移动,在低于0.3 V/μm的电场强度下可以实现76nm的调节范围;在通信波段胆甾相液晶可调谐滤波器的带宽拓宽方式中,电场调节、光诱导方式会存在滤波器滤波特性失真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停滞处理的分段式聚合工艺,该工艺可以实现反射强度无损耗调节滤波器带宽,且实现工艺简单,基于分段式聚合工艺得到的通信波段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可调谐滤波器可以将带宽变为普通工艺聚合滤波器带宽的183%,滤波器带宽从120nm变为220nm,并且该通信波段滤波器的反射强度可以很好地维持,聚合物稳定后的通信波段胆甾相滤波器在温度的调节下具有稳定的滤波特性,在滤波特性稳定的前提下,中心波长可以从1614 nm移动到1460 nm。综合以上内容,本论文对高性能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以及中心波长带宽可调的液晶滤波器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高相位深度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偏振非依赖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特性研究、基于球状相液晶的通信波段大温度梯度低电场驱动中心波长可调谐滤波器和基于停滞处理工艺的胆甾相液晶带宽可调滤波器特性研究,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器件的性能指标,提升了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与通信波段液晶滤波器件的性能参数。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已有的空间光调制器在大偏转角度下衍射效率较低的问题,论文提出了高相位深度调制的方法来实现衍射效率的提升,分析了高相位深度调制方法对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影响,并与普通相位深度调制方法进行了对比,总结出高相位深度调制方式对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衍射效率参数的有益影响。2、为了使得宏观各向同性的蓝相液晶材料可以应用在低电压驱动的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中,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构,通过在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外部加载导光反射铝层,使得光束在液晶层中可以实现全反射,进而使其光程成倍增加,大大降低驱动电压,同时设计与光束行进方向一致的倾斜电场,实现偏振无关特性,最终实现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设计。3、为了改善前已有通信波段液晶可调谐滤波器的中心波长调节速率较低、驱动电压较高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球状相液晶的通信波段可调谐滤波器,通过温度调节以及电场调节对器件的中心波长移动进行了控制,实现了大温度梯度调节和低电场驱动的球状相液晶通信波段可调谐滤波器。4、基于已有的液晶滤波器带宽拓宽方式存在滤波波形失真、工艺较复杂等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过程中进行停滞处理的分段式聚合工艺,该聚合工艺可以实现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滤波器带宽的反射强度无损耗拓宽,基于该聚合工艺得到的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通信波段可调谐滤波器在温度调制下可实现中心波长调节,且具有很稳定的滤波特性,制作工艺简单。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高相位深度调制方法来实现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在大偏转角度下衍射效率的提升,开发了通信波段下具有大折射率差、大介电常数、低吸收率的液晶材料来实现高相位深度。2、提出了一种加载导光反射铝层的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构,降低了驱动电压,同时设计了与光束行进方向一致的倾斜电场,实现偏振无关特性,最终实现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设计。3、提出了一种基于停滞处理的分段式聚合工艺,该工艺可以实现胆甾相液晶滤波器带宽无损耗拓宽,基于该工艺聚合的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滤波器具有稳定的滤波特性,且制作工艺简单。

靳若虹[9](2019)在《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逐渐发达也更加重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国内企业与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与鼓励创新。科技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技术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对于追求技术的企业,技术并购或者自主研发的方式都有较大的风险。因此,研究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两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为公司创造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京东方为具体案例,利用案例研究法对京东方1995-2017年间自主研发与技术并购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京东方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梳理发现,京东方自2001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并购,并获得了各项核心技术,并购整合后又进行了大量的自主研发投入,业绩逐渐提升。京东方从濒临倒闭的电子管厂逐渐发展成为显示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的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经验值得借鉴。所以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是如何协同改善京东方企业绩效的?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并购和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的影响发现,技术并购对公司短期绩效影响明显,但是可能会存在财务等风险。如果公司能够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市场地位以及行业特征,将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协同起来,这样可以使公司的绩效明显提升。本文希望可以为公司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绩效提出建议,并为提高我国同类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

姚江波[10](2019)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3道光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成熟度不断加深。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液晶显示产业迅速发展。以北京京东方、上海天马、深圳华星光电等面板公司纷纷投产G4.5至G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随着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薄膜晶体管的光刻制程次数也从最初的7道降低到5道,制造成本大幅降低。2010年,随着半透光罩与灰阶光罩技术的应用,光刻次数从5道光罩变成了4道光罩。当前4道光刻技术依旧是各面板厂的主流技术,同时3道光刻技术目前已成为各大面板厂的主要研发课题。但是3道光刻技术因技术难度大、良率低,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论文通过对3道光刻技术的研究,分析了三种常见的3道光刻技术工艺方法,包括氧化铟锡剥离法、接触孔填充法及三段式光罩等方法。重点对氧化铟锡剥离技术的核心工艺方法进行研究,包含负性光阻下挖法、双层光阻下挖法及光阻与绝缘层下挖法。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氧化铟锡剥离技术,即光阻制绒技术。光阻制绒技术的原理是使用等离子体对光阻表面进行处理,在光阻表面生长一层绒状物,这层绒状物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利于ITO沉积在其上。这种光阻绒状物和ITO的结合形式会在它们结合的界面形成大量的缝隙,降低后续制程ITO和光阻剥离的难度。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3道光刻技术中ITO及光阻剥离不干净的问题,解决3道光刻技术中剥离物颗粒过大导致的剥离设备管道堵塞问题,大幅度提升3道光刻技术量产可能性。通过对光阻制绒技术的3道光刻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3道光刻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包含干刻光阻制绒工艺、成膜工艺及黄光工艺流程。实验研究取得光阻蚀刻制绒工艺的最佳参数及工艺窗口、黄光Photo制程的关键参数及工艺窗口、Dry Etch制程光阻灰化工艺最佳参数及工艺窗口。最后搭配全新的3道光刻技术,制备出世界首片28寸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液晶模组,同时产出多篇3道光刻技术相关专利。制绒技术3道光刻工艺大幅度缩减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成本,且解决其他3道光刻技术难以克服的光阻剥离问题,使3道光刻工艺薄膜晶体管技术量产可能性大幅度提升,为后续国内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显示视觉健康与感知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显示技术
        1.1.1 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
        1.1.2 激光显示的分类
        1.1.3 激光显示的特点
    1.2 人眼光学特性及感知特性
        1.2.1 人眼的生理构造
        1.2.2 人眼的光学特性
        1.2.3 人眼的感知亮度
        1.2.4 人眼的色品分辨力
        1.2.5 人眼的视觉敏锐度
    1.3 光辐射对视觉健康的影响
        1.3.1 光辐射对人眼的生物效应
        1.3.2 光辐射损伤机理
        1.3.3 光辐射安全相关物理量
        1.3.4 光辐射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
    1.4 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光辐射安全相关标准分析
    2.1 光辐射安全相关组织
    2.2 ICNIRP相关导则进展分析
    2.3 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相关标准分析
        2.3.1 光辐射安全相关现行标准
        2.3.2 如何评估不同光源类型的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
        2.3.3 测量位置分析
        2.3.4 显示器蓝光辐射分析
    2.4 激光和非相干光辐射安全评价关系分析
        2.4.1 照射限值关系分析
        2.4.2 分类关系分析
        2.4.3 物理量关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激光显示的光辐射安全研究
    3.1 扫描式激光显示光辐射安全研究
        3.1.1 二项标准评估脉冲辐射的主要区别
        3.1.2 最大允许输出功率比较
    3.2 长焦激光投影显示光辐射安全研究
        3.2.1 投影仪工作原理和参数
        3.2.2 依据IEC60825-1:2014 评估光辐射安全
        3.2.3 选择依据IEC62471-5:2015 评估光辐射安全
        3.2.4 IEC62471-5:2015 不同危险类别光通量范围推导
    3.3 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评价要求研究
        3.3.1 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的特点
        3.3.2 光辐射安全分类要求
        3.3.3 制造商、用户和维护人员要求
    3.4 超短焦激光投影显示系统光辐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3.4.1 测量条件
        3.4.2 测量方法
        3.4.3 系统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激光显示的感知亮度与色度关系研究
    4.1 感知亮度与色度
    4.2 异色感知亮度匹配实验设置
    4.3 实验图片及实验流程
        4.3.1 实验图片
        4.3.2 实验流程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显示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1 恰可察觉差
    5.2 图像属性的恰可察觉差实验设计
        5.2.1 实验设置
        5.2.2 图像属性的调整方法
        5.2.3 恰可察觉差的确定方法
        5.2.4 实验流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结果
        5.3.2 激光显示与液晶显示的恰可察觉差比较与分析
    5.4 恰可察觉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5.4.1 图像内容对恰可察觉差的影响
        5.4.2 峰值亮度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4.3 暗场亮度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4.4 色饱和度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4.5 细节层次感的恰可察觉差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激光显示图像质量模型研究
    6.1 图像质量评分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设置
        6.1.3 实验流程
    6.2 实验结果统计
    6.3 实验结果分析
        6.3.1 模型建立和权重分析
        6.3.2 分析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合成及光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量子点发光材料概述
    1.2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发光材料
        1.2.1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晶体结构
        1.2.2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的物理化学性能
        1.2.3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方法
        1.2.3.1 一步法(直接合成法)
        1.2.3.2 多步法(后合成化学转化法)
        1.2.4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稳定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1.2.4.1 组成工程
        1.2.4.2 表面工程
        1.2.4.3 基质封装
    1.3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的应用
        1.3.1 金属卤化物荧光太阳能聚光器
        1.3.1.1 荧光太阳能聚光器简介
        1.3.1.2 评价荧光太阳能聚光器性能参数
        1.3.1.3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荧光太阳能聚光器的研究现状
        1.3.2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液晶显示
        1.3.2.1 量子点背光液晶显示(QD-LCD)的简介
        1.3.2.2 量子点背光液晶显示的性能参数
        1.3.2.3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液晶显示器背光的研究进展
        1.3.3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荧光离子探针
        1.3.3.1 纳米晶荧光离子探针的简介
        1.3.3.2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荧光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构思
第二章 高效稳定近红外发射的薄膜荧光太阳能聚光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化学试剂与材料
        2.2.2 红色CsPbI_3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
        2.2.3 CsPbI_3纳米晶-聚合物薄膜LSC的制备
    2.3 表征手段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sPbI_3纳米晶的合成与表征
        2.4.2 CsPbI_3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的表征
        2.4.3 CsPbI_3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稳定性研究
        2.4.4 不同光引发剂制备的纳米晶聚合物薄膜的光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2.4.5 CsPbI_3纳米晶-聚合物荧光太阳能聚光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4.6 纳米晶-聚合物LSC器件的性能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铅卤钙钛矿纳米晶-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试剂与材料
        3.2.2 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
        3.2.3 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制备
        3.2.4 基于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液晶背光显示器原型机的构建
    3.3 纳米晶及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表征手段
    3.4 结果与讨论
        3.4.1 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形貌结构、光学性能表征
        3.4.2 CsPbBr_3纳米晶生长机理的研究
        3.4.3 CsPbBr_3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3.4.4 绿色发射的CsPbBr_3纳米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稳定性测试
        3.4.5 CsPbBr_3纳米晶-聚合物薄膜LCD的组装及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温水相合成FAPbBr_3钙钛矿纳米晶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化学试剂与材料
        4.2.2 FAPbBr_3纳米晶的室温水相合成
        4.2.3 FAPbBr_3荧光离子探针的制备
    4.3 表征手段
    4.4 结果与讨论
        4.4.1 FAPbBr_3纳米晶的室温水相合成与表征
        4.4.2 FAPbBr_3纳米晶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离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移植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ndroid驱动发展现状
        1.2.2 触摸屏驱动发展现状
        1.2.3 LCD驱动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驱动开发软硬件平台介绍
    2.1 硬件平台
        2.1.1 平台资源分析
        2.1.2 触摸屏模块
        2.1.3 LCD模块
    2.2 软件平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触摸屏和LCD驱动分析
    3.1 触摸屏驱动分析
        3.1.1 触摸屏驱动所处工作层次
        3.1.2 触摸屏驱动架构分析
        3.1.3 原始移植方案及弊端
        3.1.4 触摸屏驱动kit包需求描述
    3.2 LCD驱动分析
        3.2.1 LCD驱动所处工作层次
        3.2.2 LCD驱动架构分析
        3.2.3 原始移植方案及弊端
        3.2.4 LCD驱动kit包需求描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触摸屏驱动kit包封装的设计与实现
    4.1 触摸屏驱动kit包封装设计
        4.1.1 触摸屏驱动kit包封装设计方案
        4.1.2 触摸屏驱动kit包封装架构图
        4.1.3 触摸屏驱动kit包层次间调用关系
        4.1.4 触摸屏驱动kit包数据结构设计
        4.1.5 触摸屏驱动kit包整体流程设计
    4.2 Tpkit核心逻辑实现
        4.2.1 平台初始化
        4.2.2 平台线程的创建
        4.2.3 差异化模块信息注册
        4.2.4 芯片检测
        4.2.5 芯片初始化
        4.2.6 固件识别
        4.2.7 固件升级
        4.2.8 中断处理
    4.3 Tpkit公共模块实现
        4.3.1 电源操作
        4.3.2 I2C操作
        4.3.3 GPIO操作
    4.4 Tpkit设备节点与dtsi文件配置
        4.4.1 容值测试
        4.4.2 日志级别设备节点
        4.4.3 芯片信息读取设备节点
        4.4.4 手势唤醒检测设备节点
        4.4.5 复位操作设备节点
        4.4.6 寄存器读取设备节点
        4.4.7 dtsi文件节点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CD驱动kit包封装的设计与实现
    5.1 LCD驱动kit包封装设计
        5.1.1 LCD驱动kit包封装设计方案
        5.1.2 LCD驱动kit包封装架构图
        5.1.3 LCD驱动kit包层次间调用关系
        5.1.4 LCD驱动kit包封装目录结构
    5.2 文件信息规划
        5.2.1 配置文件自动生成
        5.2.2 文件命名
        5.2.3 XML文件参数配置
    5.3 文件自动生成工具包的实现
        5.3.1 入口脚本文件执行流程
        5.3.2 .h文件生成脚本执行流程
        5.3.3 dtsi文件生成脚本执行流程
    5.4 设备节点实现
        5.4.1 工作模式检测设备节点
        5.4.2 寄存器读取设备节点
        5.4.3 寄存器检测设备节点
        5.4.4 CABC模式检测设备节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移植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内容及环境介绍
    6.2 移植方法与实现
        6.2.1 触摸屏驱动kit包移植
        6.2.2 LCD驱动kit包移植
    6.3 触摸屏驱动kit包测试
        6.3.1 报点测试
        6.3.2 上电测试
        6.3.3 容值测试
        6.3.4 日志级别设备节点测试
        6.3.5 寄存器读取设备节点测试
        6.3.6 固件升级测试
    6.4 LCD驱动kit包测试
        6.4.1 上电测试
        6.4.2 背光亮度测试
        6.4.3 工作模式检测设备节点测试
        6.4.4 寄存器读取设备节点测试
        6.4.5 寄存器检测设备节点测试
        6.4.6 CABC模式检测设备节点测试
    6.5 测试结果分析
    6.6 代码对比统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半脂环结构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液晶分子取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液晶显示技术发展概况
    1.2 液晶显示器相关材料发展概况
    1.3 液晶取向剂
        1.3.1 TFT-LCD对聚酰亚胺(PI)液晶取向剂的性能要求
        1.3.2 PI液晶取向剂的结构与组成设计
        1.3.3 PI取向剂化学结构的演变
        1.3.4 PI取向剂取向工艺的演变
    1.4 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1 PI取向剂的商业化进展
        1.4.2 PI取向剂发展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标的提出
        1.5.1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脂环族二酐单体的结构设计与制备研究
    2.1 引言
    2.2 原料与试剂
    2.3 测试与表征
    2.4 单体合成
        2.4.1 脂环二酐单体HBPDA的合成
        2.4.2 脂环二酐单体HTDA的合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HBPDA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5.2 HTDA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HBPDA的可溶性PI液晶取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原料与试剂
    3.3 测试与表征
    3.4 液晶取向剂的制备
    3.5 结果与讨论
        3.5.1 PI合成
        3.5.2 热性能
        3.5.3 光学性能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HTDA的可溶性PI液晶取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原料与试剂
    4.3 测试与表征
    4.4 液晶取向剂制备
    4.5 结果与讨论
        4.5.1 PI合成
        4.5.2 PI取向膜热性能
        4.5.3 PI取向膜光学性能
    4.6 小结
第5章 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的应用基础研究
    5.1 引言
    5.2 MPI-IPS取向剂在IPS型 TFT-LCD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5.2.1 MPI-IPS取向剂的组成结构设计
        5.2.2 MPI-IPS取向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5.2.3 结果与讨论
    5.3 MPI-TN取向剂在TN型 TFT-LCD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5.3.1 MPI-TN取向剂的组成结构设计
        5.3.2 MPI-TN取向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5.3.3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作者简历
    (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6)基于3D凝胶网络液晶显示器件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液晶
        1.1.1 液晶的发现
        1.1.2 液晶的化学结构
        1.1.3 液晶的分类
        1.1.4 液晶的应用和发展
    1.2 偶氮苯光致变色材料
    1.3 凝胶因子
    1.4 液晶物理凝胶
    1.5 液晶显示器件
        1.5.1 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和显示原理
        1.5.2 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1.5.3 刚性液晶显示器件研究进展
        1.5.4 柔性液晶显示器件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本论文的立题根据
        1.6.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丝瓜络”3D凝胶网络超强液晶物理凝胶的光响应光散射显示器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表征测试仪器
        2.2.3 光响应液晶物理凝胶的制备
        2.2.4 光响应液晶物理凝胶性能测试
        2.2.5 光响应液晶光散射显示屏的制备
        2.2.6 聚氨酯薄膜的制备
        2.2.7 光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屏的制备
        2.2.8 拉伸法研究光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光响应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行为研究
        2.3.2 光响应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强度研究
        2.3.3 光响应液晶物理凝胶的表面形貌
        2.3.4 光响应液晶光散射显示屏及性质研究
        2.3.5 光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
        2.3.6 拉伸法研究光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有荧光效应和较高凝胶强度的体温可控光热信息存储光散射显示材料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表征测试仪器
        3.2.3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的制备
        3.2.4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性能测试
        3.2.5 荧光液晶光散射显示屏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行为及性质研究
        3.3.2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的光响应性能研究
        3.3.3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的荧光强度研究
        3.3.4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光散射显示屏及性质研究
        3.3.5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光散射显示屏实际应用中的性质研究
        3.3.6 荧光液晶物理凝胶的制备
        3.3.7 体温控制液晶显示屏的性质研究
        3.3.8 太阳光光控显示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表征测试仪器
        4.2.3 液晶物理凝胶的制备
        4.2.4 导电聚氨酯薄膜(PU95)的制备
        4.2.5 导电聚氨酯薄膜(PU50)的制备
        4.2.6 刚性导电液晶光散射显示屏的制备
        4.2.7 柔性导电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的制备
        4.2.8 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导电聚氨酯薄膜(PU95)的性能研究
        4.3.2 导电聚氨酯薄膜(PU50)的性能研究
        4.3.3 液晶物理凝胶的凝胶强度研究
        4.3.4 刚性导电液晶光散射显示屏
        4.3.5 柔性导电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
        4.3.6 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结构分析
        4.3.7 液晶物理凝胶光电性能研究
        4.3.8 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的光电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响应液晶凝胶的可形变凝胶网络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表征测试仪器
        5.2.3 电响应可拉伸液晶光散射显示器件的机械拉伸过程
        5.2.4 液晶物理凝胶网络形貌分析
        5.2.5 液晶物理凝胶纤维晶体结构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液晶物理凝胶的表面形貌
        5.3.2 液晶物理凝胶的XRD表征
        5.3.3 液晶物理凝胶的微观力学分析
        5.3.4 液晶物理凝胶的自组装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政治关联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分析 ——基于京东方公司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1.4 应用价值
    1.5 案例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
    2.1 政治关联的文献综述
    2.2 企业过度投资文献分析
        2.2.1 企业过度投资的识别
        2.2.2 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
    2.4 概括性评论
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3.1 案例分析理论基础
        3.1.1 企业投资理论
        3.1.2 政治关联公司的相关概念
        3.1.3 政治关联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因素
        3.1.4 自由现金流理论与过度投资
        3.1.5 寻租理论
        3.1.6 委托代理理论
    3.2 概念界定
4 京东方集团案例概况
    4.1 国内显示面板产业发展背景简介
    4.2 案例公司概况
        4.2.1 京东方集团发展历程
        4.2.2 京东方集团历年的投资情况
        4.2.3 京东方集团政治关联背景介绍
        4.2.4 京东方公司业绩情况
5 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公司过度投资案例分析
    5.1 京东方集团公司的投资分析
        5.1.1 基于融资规模角度的分析
        5.1.2 基于行业对比角度的分析
        5.1.3 基于现金流量角度的分析
        5.1.4 过度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5.2 京东方集团公司过度投资的动机分析
        5.2.1 京东方企业经营扩张的战略动机
        5.2.2 京东方企业的寻租动机
6 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6.1 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之手”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6.2 政治关联背景下京东方公司内部治理
        6.2.1 政治关联背景下委托代理矛盾对过度投资影响
        6.2.2 政治关联背景下管理层“过度自信”
    6.3 地方政府对政治关联公司的“父爱主义”因素
        6.3.1 政治资源提供便利
        6.3.2 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
7 京东方公司过度投资的后果分析
    7.1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
        7.1.1 传统的LCD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7.1.2 电子显示终端产品价格下降,京东方存货跌价准备上升
    7.2 公司效益低下,存在经营风险
    7.3 政府为实现公共治理目标,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加强企业自身风险防范和投资效率意识,科学投资决策
        8.1.2 规范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门槛
        8.1.3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减少政府的直接支持
        8.1.4 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选择干预对象,防止新一轮产业过剩
        8.1.5 深化改革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完善项目效益评价体系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及液晶滤波器的调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简介
    1.3 液晶可调谐滤波器简介
    1.4 论文的研究动机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液晶材料特性及应用
    2.1 液晶材料及其物理特性
    2.2 液晶光调制器件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相位深度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研究
    3.1 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工作原理
    3.2 相位深度对空间光调制器衍射效率的影响
    3.3 高相位深度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设计与制备
    3.4 高相位深度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性能测试
        3.4.1 LCoS器件的相位深度测量
        3.4.2 LCoS器件的衍射效率测量
        3.4.3 LCoS器件的光束偏转精度测量
    3.5 高相位深度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应用
        3.5.1 波长选择开关系统简介
        3.5.2 性能参数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研究
    4.1 偏振无关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设计
    4.2 低驱动电压硅基蓝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性能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波段球状相液晶可调谐滤波器
    5.1 液晶可调谐滤波器
    5.2 高速率调制低电压驱动球状相液晶可调谐滤波器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段式聚合胆甾相液晶可调谐滤波器研究
    6.1 胆甾相液晶滤波器带宽无畸变拓宽
    6.2 分段式聚合胆甾相液晶可调谐滤波器性能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论文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公开或授权的发明专利
参考文献

(9)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4 技术并购的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本文特色
2 文献回顾
    2.1 技术并购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2.2 自主研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2.3 自主研发与技术并购的关系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
    3.1 微笑曲线理论
    3.2 创新理论
    3.3 技术协同效应理论
4 京东方与行业概况
    4.1 京东方公司概况
        4.1.1 京东方公司基本情况
        4.1.2 京东方发展历程
    4.2 显示器件行业概况
        4.2.1 显示器件行业基本情况
        4.2.2 显示器件行业发展阶段
5 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案例分析思路与绩效评价标准
        5.1.1 京东方案例分析思路
        5.1.2 京东方绩效评价标准
    5.2 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的影响
        5.2.1 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情况分析
        5.2.2 京东方绩效分析
    5.3 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5.3.1 技术并购带领京东方真正进入市场
        5.3.2 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
        5.3.3 技术并购与自主研发协同作用下京东方更具竞争力
6 结论与局限
    6.1 结论与启示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3道光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应用过程
    1.3 液晶显示器研究方向
        1.3.1 降低成本
        1.3.2 提高画质
        1.3.3 宽视角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TFT原理及制备流程分析
    2.1 引言
    2.2 TFT驱动结构
    2.3 TFT工作原理
    2.4 TFT性能参数
    2.5 薄膜晶体管工艺流程
        2.5.1 成膜制程
        2.5.2 光刻制程
        2.5.3 蚀刻制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道光刻制备薄膜晶体管技术分析
    3.1 引言
    3.2 3道光刻技术简介
    3.3 传统3道光刻方法
        3.3.1 ITO Lift off技术
        3.3.2 Contact hole filling技术
        3.3.3 3段式光罩技术
    3.4 基于制绒技术的3道光刻方法
        3.4.1 制绒技术3道光刻工艺流程
        3.4.2 制绒技术待解决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制绒技术3道光刻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单道制程工艺实验研究
        4.2.1 干法蚀刻工艺实验
        4.2.2 成膜工艺实验
        4.2.3 黄光工艺实验
    4.3 TFT-LCD全制程工艺实验
        4.3.1 全制程实验过程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绒技术3道光刻制程工艺优化
    5.1 引言
    5.2 制绒制程优化
    5.3 Photo制程优化
    5.4 Dry Etch制程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显示视觉健康与感知特性研究[D]. 王飞霞. 东南大学, 2021
  • [2]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合成及光电应用研究[D]. 吴佳静. 南京大学, 2020(10)
  • [3]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器驱动移植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 郭雯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半脂环结构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液晶分子取向特性研究[D]. 毕洪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基于3D凝胶网络液晶显示器件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 童晓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7]政治关联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分析 ——基于京东方公司案例[D]. 华中正.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5)
  • [8]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及液晶滤波器的调制特性研究[D]. 孙长俐.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对京东方绩效的影响研究[D]. 靳若虹.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3道光刻技术研究[D]. 姚江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液晶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