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医疗器械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一、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勇,彭雄俊,邱晓岚,杨建龙,周婧,崔泽实,种银保[1](2020)在《《加拿大临床工程实践标准》基本要素及其借鉴研究-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二)》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加拿大临床工程实践标准》的基本要素,讨论加强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岗位胜任力可借鉴之处。方法:以《加拿大临床工程实践标准》为模版,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从功能定位、主要职责、技术流程、部门建设等维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加拿大临床工程实践标准》以技术管理为主线,规范在医学装备技术生命周期管理诸节点的职责、任务与实践要求,与我国现状对比分析较突出要素是:①临床工程部门的功能定位明确在临床工程服务,并通过制度化的部门基础建设增强胜任力;②强调临床工程质量管理与医院质量管理的整合,并运用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模式提升;③技术评估主导技术准入,循证技术评估数据指导装备规划与管理决策,并开展人因分析;④将风险管理落实到临床技术流程中;⑤延伸临床工程部门在信息安全、信息集成与临床数据管理中的作用。结论:制订临床工程实践标准有助于临床工程全面融入临床技术管理,是实现运用工程学技术赋能医疗服务的有力措施,值得我国在提升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能力的实践中借鉴。

罗蓓蓓[2](2020)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出,医院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有效的新治理机制,健全经济运行体系。公立三甲医院可通过绩效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机制。因此,构建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提升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通过对当前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分析,针对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运用了文献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重新构建了一个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作出了应用指引。该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分为前期分析、中期调研及初步框架的构建、后期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内容效度检验、二级指标的量化指标库的建立,最终得出医院绩效指标体系。其中,前期分析主要是宏观环境与公立三甲医院的内部共性分析,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核心竞争力的三大维度及具体指标;中期调研主要是运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确定初步的指标框架;后期主要是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并对指标体系进行内容效度检验,建立二级指标的量化指标库,最终得出指标体系。由此,基于核心竞争力角度的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得以构建,并对该指标体系作出了应用指引。该指标体系为衡量公立三甲医院的绩效水平、落实公立三甲医院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公立三甲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彩云[3](2020)在《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技术产业凭借知识和技术要素密集、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优势,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高技术产业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2000-2018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81.63%,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表现出在特定地区集聚的现象,且集聚区发展势头超过传统产业集聚区,如美国硅谷、韩国大德科技园、中国中关村等,这种产业集聚形式提升了产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成为促进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产生的效应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产业集聚及相关理论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和评述,阐述了产业集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再对其产生的三个效应进行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格局演变。然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变缓。在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中,电子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增长速度最快。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区域分布不均衡,表现为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区集中最明显。在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与其他细分行业相比较为均衡。第二,高技术产业及其大部分细分行业集聚度处于较高水平,在2008年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高出现了拐点,在拐点之前集聚度的增长速度较快,超过拐点后增长速度变缓。东部是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江苏等地区集聚水平最高。高技术产业及细分行业集聚水平普遍存在显着且正向空间相关性,主要集聚类型是HH型和LL型。第三,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来看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在对其进行非线性研究中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低于门槛值时,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超过门槛值后会降低经济增长率。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全国大部分省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少部分省市出现集聚的负外部效应大于正外部性的现象。第四,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和邻近省域技术创新水平都起到促进作用,对邻近省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发现溢出效应受到地理距离远近的影响较大,即距离越近溢出效果越显着。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邻近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该效果不显着。第五,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总体劳动生产率和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对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最大,并且在后期的促进效果要高于前期。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对总体劳动生产率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着,对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弱。

李斌[4](2020)在《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助力全民健康》文中指出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而要实现全民健康离不开医疗的保障。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医学工程学科运用工程技术及管理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工程纳入医疗技术管理,医院医学工程部门主要工作定位是医疗器械技术管理和医疗器械技术服务。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坚持学术引领,凝聚医工之力,提升医疗技术,引领学科发展,促进全民健康。

刘健生[5](2020)在《医院卫生技术管理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卫生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卫生技术管理(Healthcare Technology Management,HTM)日益成为重要的议题,目前我国医院内HTM还存在管理角度单一、资源配置效率低等特点,需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HTM体系。本文主要总结了近5年来信息化平台、基于医院的卫生技术评估(Hospital-Based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B-HTA)、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院HTM中的应用。分析发现,信息化成为提高HTM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最佳方式,也能够保存卫生技术使用中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HB-HTA能够帮助HTM实现最优决策,在我国各医院有推广的可行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性能预测,以数据为基础AI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期望本文能对一些HTM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医院在寻求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HTM管理体系方面提供借鉴。

李志勇,孙晓伟,钟银保,吴航,严汉民,李鹏伟,曾凯,赵自林,崔泽实[6](2020)在《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服务于行业能力建设。方法:从国家政府部门网站、公共数据平台、国际国内行业机构网站等数据源提取样本文献,经文献复习及访谈信息资料收集,挖掘与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功能定位、职能、任务及能力相关高频要素词数据,进行文献计量、聚类分析;进行国内外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梳理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聚集指标,运用逻辑树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及其层级指标体系。结果:文献计量表明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能力是一个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我国政府部门有关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一些国家行业机构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职能与任务要求,并开展教育与培训、资质认证辅以推进。我国中文期刊文献计量与国家文件解读分析结果比较以及与国际文献分析结果比较表明,在岗位工作职能与任务要求上互为趋同、互为存异,但我国与WHO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职能范围和任务指标的广度、深度及开展工作成熟度上的差距,需要引起业内关注。根据岗位职能与任务要求关联要素词聚类、逻辑树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初步生成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由"理论与方法学运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科技创新与教学指导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5个一级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延拓至二、三级指标。结论:在国家有关文件解析及国内中文期刊文献计量的基础上,对标国际行业组织的论点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反映了国家政府部门有关要求与行业发展趋向及研究聚焦点。通过继续研究不断完善,服务于我国医学装备行业能力建设实践。

马其波,靳聪,康霓,李明,冯捷[7](2020)在《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评估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力评估新方法,促进医疗设备技术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方法:借鉴CMM思想,从持续发展和改进的角度建立医疗设备管理CMM,从初始级、重复级、已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5个等级不同成熟度层级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力的关键过程域(KPA),探索以KPA实现程度为基础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力评估测评方法。结果:建立的医疗设备管理CMM,提出了按成熟度进行分级,将管理过程改善和技术开发相结合,对管理任务进行排序和优先权设置,完善了医疗设备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实施CMM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力评估方法以来,设备报废流程顺畅,库存减少,库房租赁费每年节省约20万元,仅监护类设备其故障率由25%降至13%。结论:基于CMM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可为医疗设备管理过程的策略改进和完善提供指导,能对医院设备管理水平进行评估,不断发现和识别医疗设备管理环节中的薄弱与不足之处,促进医疗设备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

宜秀炜[8](2020)在《标准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标准作为世界产品语言其作用在不断凸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标准创新在产品竞争、市场竞争、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逐渐被重视。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势必要进行转型升级。重视标准创新对我国出口产品升级的助推作用对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强化我国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标准创新的文章多停留在政策层面,而对标准创新直接定义的文章较少。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内涵与共性,将标准创新定义为: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形成新标准,并将新标准运用于新产品的生产或原有产品的改进中,建立新的产品生产函数实现市场价值的一种行为。在梳理创新理论与标准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标准创新的创新成果增强、市场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三大经济效应,并探究了标准创新影响出口产品升级的技术路径,经济效益路径与竞争地位路径。在量化分析方面,建立了以投入-产出-环境为框架的标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以出口产品结构-质量升级为框架的出口产品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TOPSIS法将评价指标综合,分别测算2004-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能力与出口产品升级综合指数,数据显示:15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能力与出口产品升级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至2018年二者均达到了良好以上。之后加入控制变量,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与细分行业标准创新对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对出口产品升级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尤其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控制变量中,行业规模、贸易环境和研发支出对出口产品升级呈现显着正相关,而外资利用是显着负相关。通过理论梳理、现状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标准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从强化技术成果对标准创新的支撑、优化标准创新环境和加强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提出加快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标准创新策略。

刘芳[9](2019)在《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医学新技术转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南充市研究》文中指出在新一轮医改中,国家尤其重视县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分级诊疗建设进程中,更是提出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可见,县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肩负着重任。而新技术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更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县级医院对医学新技术的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对基层的服务能力与质量。医生工作在临床一线,往往是使用医学新技术的主要发起人;患者是新技术的使用服务对象,对医学新技术的使用有最直接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医院管理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会积极引进各种医学新技术,以保持医院的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则从宏观决策方面影响医学新技术转化的宏观环境。可以看出,这些因素紧密连接,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医学新技术的转化。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南充市县级医院医生、患者、医院管理者对医学新技术的认知现状、使用行为与技术感知情况,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等提供参考。本次共调查了南充市7所区(县及县级市)人民医院,其中二级甲等医院3所,三级乙等医院4所。每所医院发放40份医生问卷,40份患者问卷,4份医院管理者问卷。医生问卷共发放280份,患者问卷共发放280份,医院管理者问卷共发放28份,分别回收202份、263份、2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2.14%、93.93%、89.29%。同时,本研究对高坪区第五人民医院进行了社会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06份,有效回收率为68.67%。医生问卷当场发放、讲解、当场回收。患者问卷由经过培训的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学生一对一调查。医院管理者问卷由课题组老师发放,并进行一对一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医学新技术转化的因素有:医生信息渠道单一,信息交流缺乏;患者对医学新技术关注与了解程度低,医患沟通情况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严峻以及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定位问题;在政府宏观层面上,则是卫生技术评估制度不完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基于调查结果,本文从医生、患者、医院管理者、政府部门四个角度提出对策。在医生层面上,加强培训交流学习,拓宽信息渠道;建立合理、高效的社会交流网络;在患者层面上,要重视对患者医学基础常识的教育;建立医患之间高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在管理者层面上,则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管理,提高竞争优势;并且要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加强对适宜技术的引进;在政府层面上,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建立完善的卫生技术准入制度;加强医疗设备中心化管理,促进资源开放共享。

王曼丽[10](2018)在《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明晰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绩效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开展绩效评价实证,探索其绩效改进面临的问题和环境因素,提出适合我国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的绩效改进策略,为我国医疗联合体绩效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1.现场调查法对湖北省枝江市、宜城市、天津市、深圳市的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进行现场调研,搜集卫生统计报表、重点疾病病案首页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等资料;对医务人员(核心医院539人、基层医疗机构311人)和患者(门诊患者345人,住院患者278人)开展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体验调查。2.定性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和CNKI、万方等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关于医疗联合体绩效的文献,以了解医疗联合体绩效研究现状和趋势;(2)个人深入访谈:基于扎根理论设计访谈提纲,对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所在区域的卫生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人员、医疗联合体专家等共43人开展访谈,以了解样本绩效发展现况;(3)专家咨询法:通过制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对15名相关专家开展两轮咨询,用于筛选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专家评分法:通过选取18位医疗联合体专家对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及其子目标打分,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选择7位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检验该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选择13专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初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5)扎根理论:借助扎根理论原则,运用Nvivo10软件对43份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用于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6)内容分析法:通过对43份访谈记录开展内容分析,归纳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合;(7)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角度,探索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面临的环境因素;(8)利益相关者分析:用于了解样本绩效改进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利益博弈。3.定量分析方法(1)样本选择方法:通过典型抽样获取10家实证样本;通过理论、目的、滚雪球抽样开展对43位知情人的个人深入访谈;(2)数理统计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分析10家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现状;利用熵值法优化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分别对5家县域和5家市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开展综合评价。【结果】1.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概念和特征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指为了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以所有权和产权为纽带,通过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依托重组、直管、托管、兼并等形式,在实施法人治理管理制度之下,建成的上下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具有统一性、集团性、协同性三个重要特征。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可以概括为医疗服务需方、供方、管方和其他方的目标集合,其中需方是运行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维度(该维度与运行目标之间的重要性和紧密性的均值为4.71),医疗卫生环境改善(4.88)、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和运行效率提高(4.79)、医疗服务体验良好(4.67)是运行目标子目标中排名前三的目标条目。3.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构建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共获取43份访谈稿,其中34份(90%)用于理论构建,剩余9份(20%)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利用Nvivo10对访谈稿三级编码后,本研究构建了理论饱和、包含5个理论假设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即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形成是前提条件(政府行政命令、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上级医疗机构能力和意愿、居民需求、市场竞争)、行动策略(管理制度建设、资源共享、医疗服务协同)和维持条件(医保配套改革、政府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共同作用的结果。4.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理论框架包括7个绩效层面(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可负担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效益)、19个绩效点(医疗服务量、其他服务量、物质可负担性、精神可负担性、时间可及、地理可及、服务可及、期望寿命、健康素养、健康水平、学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果质量、过程质量、结构质量、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其他效率)、1个理论框架政策目标、6个相关理论假设。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是指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为了实现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质量和效率、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现状、优化医疗卫生环境以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目标,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通过完善内外部管理制度建设和人、财、物、信息等医疗资源共享等措施,结合其自身医疗服务提供和管理行为,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所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可负担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效益层面的综合变化及变化程度。5.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包含卫生服务可及性、可负担性、数量、质量、效率、效果、效益7个维度。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维度24个一级指标,其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为0.758,各个指标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均在0.78以上、体系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6,熵值法优化的指标权重分布中,x4、x8、x9三个指标的权重最高。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包含运行目标、绩效评价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评价对象(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工具(6个维度24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报表、政策、问卷等数据资料搜集和一年一次考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反馈沟通、目标促进、工具完善、激励机制构建)等多个方面。6.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10家样本调研中,共回收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539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311份;回收门诊患者体验问卷345份,住院患者体验问卷278份。10家样本均在2010后建立,均为“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地域模式。县域A1和市区D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综合功效系数在两区域中最高,分别为3.3660和3.1723。A1和D2的共性特征为上级医院均具有建立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条件;政府有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相对较佳;其他原因如A1的重点人群示范管理等。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面临的绩效改进问题为:(1)前提条件问题:政府不支持、不放权;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的不愿意和能力不足;居民理念差、不认知;市场竞争不合理;社会经济水平低、疾病谱复杂等;(2)行动策略问题:整合模式选择不合理、业务管理不统一、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功能定位模糊、绩效考核缺乏;人事制度不全、人事激励机制缺乏、信息化滞后、文化冲突、科室无合作;(3)维持条件问题:医保政策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粗糙以及其他人事、财政、药品、价格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等。7.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研究结果(1)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改革医保制度;引导居民合理就医;(2)上级医院要完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标准;完善人员共享激励机制建设等;(3)基层医疗机构则需要着重发展全科,同时加强和上级医院的重点和特色专科以及各类服务协同,同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4)非成员医疗机构则需要通过合理竞争实现与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共同进步;(5)居民则需要主动关注医疗联合体相关信息、转变就医观念、提高自身健康素养、科学表达医疗服务需求。【结论】1.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运行目标是医疗服务需方、供方、管方等多方目标的整合,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开展应以目标为导向。2.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包含运行目标、绩效评价主体、绩效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工具、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多方面内容。该模型科学性较强,可以为我国各地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3.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是一个多利益方博弈的过程。政府、上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其他非成员医疗机构以及居民应该共同行动,促进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改进。【创新与不足】1.研究的创新性本研究把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作为研究对象,注重探索其运行目标和绩效内涵、开发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工具和模型,在研究视角和思路上具有一定的新意;本文综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不仅构建了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模型,还据此模型的应用结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医疗联合体绩效运行特征的绩效改进策略,在研究结果层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研究的不足因样本所在总体较少,本研究仅选择10家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样本的代表性层面上有一定欠缺;因可操作性限制,本研究没有进行不同类型医疗联合体之间的绩效比较研究,也没有进行医疗联合体建设前后的绩效比较;基于结果视角评价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在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模型构建等方面可能较难顾及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结构和过程特征。

二、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加拿大临床工程实践标准》基本要素及其借鉴研究-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二)(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定位与要素分析
    1.1 功能定位
    1.2 要素分析
        1.2.1 注重CED基础建设与岗位胜任力提升
        1.2.2 强调CE质量管理与医院质量管理整合
        1.2.3 倡导研究与开发
        1.2.4 强化提供服务的技术内涵
        1.2.5 对使用者的教育与培训层次化
        1.2.6 设备维护制度化
        1.2.7 落实风险管理到临床流程
        1.2.8 强调CED在临床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 与我国现状的比较分析
    2.1 人员结构与准入体系
    2.2 功能定位
    2.3 操作体系与评价体系
3 结论

(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图
    1.5 研究创新和局限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局限
第二章 相关核心概念
    2.1 绩效管理
        2.1.1 绩效管理的内涵
        2.1.2 绩效管理的工具
    2.2 核心竞争力
        2.2.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2.2.2 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
    2.3 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
        2.3.1 德尔菲法
        2.3.2 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3.1 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现状
    3.2 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具体问题
        3.2.1 指标体系的整体系统问题
        3.2.2 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问题
        3.2.3 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问题
    3.3 重构公立三甲医院的绩效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3.3.1 重构绩效指标体系是实现公立三甲医院战略绩效管理的现时需求
        3.3.2 重构绩效指标体系是优化公立三甲医院全局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3.3.3 重构绩效指标体系是提升公立三甲医院绩效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第四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与成果
    4.1 前期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内部特点
        4.1.3 外部环境与内部特点分析总结
    4.2 确定指标体系的关键成功因素
        4.2.1 三个维度及具体指标内容
        4.2.2 专家对指标范畴的建议
        4.2.3 明确指标范畴
    4.3 中期调研分析与框架结
        4.3.1 调查分析的步骤
        4.3.2 德尔菲专家遴选情况
        4.3.3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4.3.4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
        4.3.5 两轮德尔菲咨询数据对比
        4.3.6 具体指标筛选过程
    4.4 后期AHP下的指标权重系数
        4.4.1 确定权重系数步骤说明
        4.4.2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4.4.3 构造判断矩阵
        4.4.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6 权重系数
    4.5 效度检验
    4.6 二级指标量化指标库
        4.6.1 文化建设
        4.6.2 资源管理
        4.6.3 功能发挥
        4.6.4 市场契合
        4.6.5 趋势发展
    4.7 最终指标体系
第五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应用指引
    5.1 关于选择量化指标的建议
        5.1.1 结合医疗服务的类型进行选择
        5.1.2 多指标选用与单指标选用结合
        5.1.3 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进行选择
    5.2 关于绩效标准的说明
        5.2.1 绩效标准的确定
        5.2.2 绩效分值的计算
    5.3 相关保障
        5.3.1 设立绩效管理部门
        5.3.2 处理好组织绩效与部门及员工绩效的关系
        5.3.3 处理好与薪酬制度的关系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3)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产业集聚概念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文献综述
        1.2.3 关于产业集聚效应的文献综述
        1.2.4 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集聚
        2.1.2 高技术产业
        2.1.3 高技术产业集聚
    2.2 产业集聚的基础理论
        2.2.1 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2.2.2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2.3 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
        2.2.4 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2.2.5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第3章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动因及效应机理
    3.1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动因
        3.1.1 资源优势
        3.1.2 规模经济递增
        3.1.3 知识外溢
        3.1.4 政府引导
    3.2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效应机理
        3.2.1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3.2.2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3.2.3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理
第4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集聚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4.1 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1.1 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2 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2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4.2.1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
        4.2.2 产业集聚水平的时空演变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5.1 相关文献借鉴
        5.1.1 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线性效应
        5.1.2 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
    5.2 面板回归模型的选择
        5.2.1 线性回归——静态面板模型
        5.2.2 非线性回归——门槛面板模型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模型的设定
        5.3.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5.3.3 平稳性检验
        5.3.4 静态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5.3.5 门槛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
    6.1 相关文献借鉴
    6.2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
        6.2.1 空间自回归模型
        6.2.2 空间误差模型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模型的设定
        6.3.2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6.3.3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6.3.4 空间相关性检验
        6.3.5 空间计量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劳动生产率效应
    7.1 相关文献借鉴
    7.2 动态面板模型
        7.2.1 差分GMM
        7.2.2 水平GMM
        7.2.3 系统GMM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模型设定
        7.3.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7.3.3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助力全民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定位与任务
    1.1 临床医学工程的定义
    1.2 医院引入临床医学工程的重要意义
        1.2.1 伴随医疗科技的发展,协同助力延长人类寿命
        1.2.2 推动大批医疗器械进入医院,搭建各种先进医疗技术平台
        1.2.3 医疗工业革命正在推进,对临床医学工程的要求在提升
    1.3 医学工程的定位
    1.4 医学工程的任务
        1.4.1 引进适宜的诊断治疗技术装备
        1.4.2 保障医院医疗设备运行安全效率
        1.4.3 守护医院患者用械安全与质量
        1.4.4. 数字诊疗装备数据的分析者
        1.4.5 参与医疗器械创新,促进本土替代降低患者费用
2 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引领学科发展助力全民健康
    2.1 中国医学工程的领航者
        2.1.1 组织开展全国学术交流活动,引领学科发展
        2.1.2 组织全国临床工程技能大赛,提升专业能力
        2.1.3 走基层开展医学工程学术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2.2 医疗安全质量守护人
        2.2.1 推动各省成立医疗设备管理质控中心,参与政府项目
        2.2.2 线上线下同心协力参与抗疫,守护人民健康
    2.3 国际学术交流推动者
        2.3.1 组织参加国际临床工程学术会议,学习先进经验
        2.3.2 主办多项国际医学工程交流活动,贡献中国智慧
3 总结

(5)医院卫生技术管理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HTM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2 HB-HTA在HTM中的应用
3 大数据和AI在HTM中的应用
4 总结和讨论

(6)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数据源
    1.2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工作领域与功能定位
        2.1.1 我国情况研究
        2.1.1. 1 国家文件要求
        2.1.1. 2 职业大典要求
        2.1.1. 3 学科依托
        2.1.2 国际现状研究
        2.1.2. 1 美国
        2.1.2. 2 加拿大
        2.1.2. 3 欧洲国家
        2.1.2. 4 日本
        2.1.2. 5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盟临床工程分会
        2.1.2. 6 WHO
    2.2 主要工作职能与任务
        2.2.1 我国情况研究
        2.2.1. 1 基于国家有关文件解析的岗位职责与任务能力要求分析
        2.2.1. 2 我国中文期刊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2.2.2 国际研究
        2.2.2. 1 美国
        2.2.2. 2 加拿大
        2.2.2. 3 IFMBE-CED
        2.2.2. 4 WHO
    2.3 教育与培训
        2.3.1 国际CEs毕业后教育与培训知识体系分析
        2.3.1. 1 美国
        2.3.1. 2 加拿大
        2.3.1. 3 日本
        2.3.1. 4 WHO
        2.3.2 我国现状与发展
        2.3.3 本科教育对接岗位胜任力研究
    2.4 与医学装备技术临床操作胜任力相关的专项研究
3 讨论与分析
    3.1 国家文件要素词与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的拟合分析
        3.1.1 国家及时发布一系列政策有效指导行业发展
        3.1.2 我国中文期刊计量表明有关研究报道积极响应国家文件要求
    3.2 我国与国际在岗位功能定位及职能要求的比较
        3.2.1 国内外医学装备管理与工程技术岗位功能定位和能力要求的比较分析
        3.2.1. 1 工作领域与功能定位
        3.2.1. 2 主要职能与任务
        3.2.2 人员结构差异分析
4 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
        4.1.1理论与方法学运用能力
        4.1.2 技术操作能力
        4.1.3 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4.1.4 科技创新技术指导能力
        4.1.5 持续学习能力
    4.2 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5 结论

(7)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医疗设备管理研究现状
2 CMM内涵与结构特征
    2.1 CMM内涵
    2.2 CMM结构
    2.3 CMM的KPA
3 CMM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医疗设备管理CMM定义与等级
    3.2 医疗设备管理CMM的KPA
        3.2.1 初始级
        3.2.2 重复级
        3.2.3 定义级
        3.2.4 管理级
        3.2.5 优化级
    3.3 医疗设备管理CMM的结构体系
    3.4 医疗设备管理CMM的基本程序与目标实现
4 医疗设备管理CMM影响因素
    4.1 完善KPA及其目标
    4.2 完善目标量化评估
5 结论

(8)标准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标准创新的相关研究
        1.3.2 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1.3.3 出口产品升级的相关研究
        1.3.4 标准化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研究中的创新点
        1.5.2 研究中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
2 标准创新影响出口产品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划分
        2.1.1 高技术产业界定
        2.1.2 标准定义与高技术产业标准划分
        2.1.3 标准创新定义
        2.1.4 出口产品升级内涵
    2.2 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能力与出口产品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计算
        2.2.1 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2.2 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2.2.3 出口产品升级评价指标计算
    2.3 理论基础概述
        2.3.1 技术、制度与管理创新相关理论
        2.3.2 标准相关理论
    2.4 标准创新影响出口产品升级的机理分析
        2.4.1 标准创新效应
        2.4.2 标准创新对出口产品升级影响路径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与出口产品升级现状
    3.1 中国高技术产业标准创新进程
        3.1.1 标准创新投入
        3.1.2 标准创新产出
        3.1.3 标准创新环境
        3.1.4 标准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3.2 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现状
        3.2.1 出口产品结构
        3.2.2 出口产品质量
        3.2.3 出口产品升级综合指数
    3.3 本章小结
4 标准创新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实证分析
    4.1 标准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出口产品升级影响研究
        4.1.1 变量选取
        4.1.2 总体描述性统计
        4.1.3 单位根检验
        4.1.4 回归结果与分析
    4.2 标准创新对中国高技术细分行业出口产品升级影响研究
        4.2.1 变量选取
        4.2.2 分行业描述性统计
        4.2.3 面板单位根检验
        4.2.4 模型设定检验
        4.2.5 面板回归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加快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标准创新驱动策略
    5.1 强化技术成果对标准创新的支撑
        5.1.1 重视技术的自主创新
        5.1.2 完善技术专利保护制度
        5.1.3 促进技术专利到标准创新的转化
    5.2 优化标准创新环境
        5.2.1 加强开放经济建设
        5.2.2 完善标准创新管理体系
        5.2.3 增强标准创新人才储备
    5.3 加强国际合作
        5.3.1 加强与高技术领域强国合作
        5.3.2 加快标准创新的国际化进程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A:熵权TOPSIS法
    附录B:高技术产业总体部分数据
    附录C:医药制造业部分数据
    附录D:航空航天制造业部分数据
    附录E: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部分数据
    附录F: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部分数据
    附录G: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部分数据

(9)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医学新技术转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南充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路线设计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调查工具与调查要求
        (三)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五、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二)难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核心理论界定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医学新技术
        (二)技术转化
    二、核心理论界定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系统原理
        (三)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第三章 县级医院医学新技术转化现状
    一、医生层面
        (一)基本情况
        (二)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态度及使用意愿
        (三)医生获取医学新技术的信息渠道
        (四)医生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行为
        (五)医学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医患沟通现状
        (六)医务人员社会网络分析
    二、患者层面
        (一)基本情况
        (二)患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认知情况
        (三)患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意愿
        (四)患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决策参与
        (五)患者对于医学新技术的使用行为
    三、医院管理者层面
        (一)基本情况
        (二)医院对于医学新技术的引进情况
        (三)医学新技术对于医院的影响
        (四)医院管理者访谈资料分析
    四、小结
第四章 医学新技术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医生层面
        (一)了解程度有限,获取信息渠道单一
        (二)信息交流缺乏
    二、患者层面
        (一)对医学新技术关注与了解程度低
        (二)医患沟通情况有待提高
    三、医院管理者层面
        (一)外部竞争环境严峻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要求
    四、政府层面
        (一)卫生技术评估制度不完善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第五章 对策建议
    一、医生层面
        (一)加强对医生的培训交流学习,拓宽信息渠道
        (二)建立合理、高效的社会交流网络
    二、患者方面
        (一)重视对患者医学健康常识的教育
        (二)建立医患之间高效的沟通反馈机制
    三、医院管理者方面
        (一)加强对医学新技术的管理,提高竞争优势
        (二)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加强对适宜技术的引进
    四、政府层面
        (一)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建立完善的卫生技术准入制度
        (二)加强医疗设备中心化管理,促进资源开放共享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医学新技术调查-医生调查表
附录 B 医学新技术调查-患者调查表
附录 C 医院管理人员问卷
附录 D 医院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E 部分访谈内容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10)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案
        1.3.1 资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质量控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论文结构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联合体相关概念界定
        2.1.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内涵界定
        2.1.3 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策略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纳入
        2.2.1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2.2.2 目标导向理论
        2.2.3 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相关理论基础
        2.2.4 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及其绩效改进相关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分析及发展现状研究
    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相关政策分析
        3.1.1 国家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
        3.1.2 地区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
    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目标内容分析
    3.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构建
        3.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初建
        3.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的专家论证
    3.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研究
        3.4.1 各地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3.4.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及绩效内涵界定
    4.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4.1.1 扎根理论原理分析
        4.1.2 扎根理论分析步骤
    4.2 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4.2.1 研究设计
        4.2.2 资料收集和整理
    4.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理论框架构建
        4.3.1 三级编码过程分析
        4.3.2 理论饱和度检验
    4.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及其特征界定
        4.4.1 系统绩效概念及其本质分析
        4.4.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
        4.4.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概念及特征释义
    4.5 本章小结
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5.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背景和目标导向概述
    5.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选择
        5.2.1 国内外常用绩效评价概念框架概述
        5.2.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概念框架确定
    5.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3.1 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5.3.2 绩效评价指标的方向分析和内涵解释
        5.3.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4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5.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主体选择
        5.4.1 以医院内部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4.2 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4.3 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绩效评价
    5.5 绩效评价实施方式和评价结果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5.5.1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资料搜集
        5.5.2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5.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建立
        5.6.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结构图
        5.6.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释义
    5.7 本章小结
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6.1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
        6.1.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6.1.2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本情况
    6.2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
        6.2.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6.2.2 县域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
        6.2.3 市区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
        6.2.4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构建
        6.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分析
        6.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问题集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7.1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概念模型构建
    7.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组织分析
        7.2.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SWOT分析
        7.2.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分析结果归纳
        7.3.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目标体系结果归纳
        7.3.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和界定结果归纳
        7.3.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结果归纳
        7.3.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归纳
    7.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分析
        7.4.1 政府方绩效改进策略
        7.4.2 上级医院方绩效改进策略
        7.4.3 基层医疗机构方绩效改进策略
        7.4.4 非成员医疗机构方绩效改进策略
        7.4.5 居民方绩效改进策略
    7.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保障措施分析
        7.5.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7.5.2 落实多部门合作
        7.5.3 积极宣传引导
        7.5.4 制定并完善考核办法,建立配套监督反馈机制
        7.5.5 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果与结论
    8.1 研究结果
        8.1.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概念和特征界定结果
        8.1.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政策分析和目标体系构建结果
        8.1.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形成机制构建结果
        8.1.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内涵界定结果
        8.1.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结果
        8.1.6 样本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综合评价结果
        8.1.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面临问题分析结果
        8.1.8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概念框架构建结果
        8.1.9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SWOT分析结果
        8.1.10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利益相关者博弈结果
        8.1.1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改进策略提出结果
    8.2 研究结论
9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的创新性
        9.1.1 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利用的创新
        9.1.2 研究结果层面的创新
    9.2 研究的不足
    9.3 研究展望
        9.3.1 研究样本的扩展
        9.3.2 研究思路的扩展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评价及改进策略访谈提纲
    附件2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件3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上级医院补充调查表
    附件4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补充调查表
    附件5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
    附件6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
    附件7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门诊患者就医体验调查问卷
    附件8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问卷
    附件9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名单
    附件10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四、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加拿大临床工程实践标准》基本要素及其借鉴研究-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二)[J]. 李志勇,彭雄俊,邱晓岚,杨建龙,周婧,崔泽实,种银保. 中国医学装备, 2020(12)
  • [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公立三甲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 罗蓓蓓. 广西大学, 2020(07)
  • [3]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 张彩云. 吉林大学, 2020(03)
  • [4]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助力全民健康[J]. 李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20(11)
  • [5]医院卫生技术管理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J]. 刘健生. 中国医疗设备, 2020(06)
  • [6]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J]. 李志勇,孙晓伟,钟银保,吴航,严汉民,李鹏伟,曾凯,赵自林,崔泽实.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 [7]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评估体系研究[J]. 马其波,靳聪,康霓,李明,冯捷.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 [8]标准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研究[D]. 宜秀炜. 江苏大学, 2020(05)
  • [9]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医学新技术转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南充市研究[D]. 刘芳.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10]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模型及其绩效改进策略研究[D]. 王曼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医疗器械技术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