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兴养鸡场近十年无传染病情况分析

兰兴养鸡场近十年无传染病情况分析

一、兰星鸡场十年来未发生传染病的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丽娜[1](2021)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所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能够感染鸡、鸭、鹅、雁等禽类,而且能够感染猪、马以及人类,甚至造成感染者死亡,控制禽流感已经成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共同的艰巨任务。目前世界各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以扑杀为主,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或完全不支持疫苗免疫;另一种观点是采取疫苗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策略,我国采取的是疫苗免疫结合扑杀的策略。自2004年使用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进行强制免疫后,我国的禽流感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2013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的发生给我国养禽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是2016年底H7N9亚型禽流感变异为高致病性,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防控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养殖场疫苗选择不当、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等因素,禽流感仍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现地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选择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为候选疫苗,开展了禽流感疫苗现地免疫效果评价、免疫程序优化和应用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禽流感的病原学调查中,对2015-2017年东北三省10个养殖场、重点散养户和部分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到的鸡喉腔和泄殖腔棉拭子以及疑似禽流感鸡组织脏器进行病原检测。2216份样品H5亚型荧光定量RT-PCR检测均为阴性,3041份样品H7亚型检出2份阳性样本,2661份样品H9亚型检出12份阳性样本。对检测到的2株H7亚型AIV阳性样本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这2株H7亚型AIV的HA基因裂解位点具有-ARTAR*G-序列,具有NST/NVT/NSS/NGS等潜在糖基化位点;NA基因与达菲耐药相关位点和内部基因中PB2、NS、M和PA等基因的毒力和耐药性相关基因序列均未发生突变,其结果符合高致病性AIV特征。(2)现地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显示,本实验监测的10家养殖场只使用了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进行4次免疫,分别是15、45、70和110日龄左右,开产后每隔3个月灭活疫苗免疫1次。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表明,H5、H7和H9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31%-97.72%,90.97%-96.48%和81.51%-97.88%,均达到《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方案》要求的免疫合格率。结合国家禽流感的监测数据,在免疫次数较多且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的情况下,各亚型禽流感仍然有零星散发,说明现地生产中的免疫仍然存在漏洞。(3)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根据10个养殖场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的数据,对比分析了鸡群禽流感免疫状况的抗体水平、离散度和界差率(Q)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禽流感免疫标准,免疫抗体大于4log2时判定为合格,群体抗体合格率大于7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离散度<20%判定为合格。这两项指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鸡群的免疫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误差,而界差率(Q)对于指导现地生产更有意义。当Q≥50%时,禽群健康状态相对稳定,对蛋鸡而言,当Q≥100%时,不仅鸡群健康状态稳定,且对产蛋影响相比较小,即使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的产蛋下降,其恢复也较快;而当Q<50%时,禽群健康状态极不稳定,提示应及时进行相应疫苗免疫。界差率的评价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能比较全面的反映鸡群免疫水平及在该免疫水平下鸡群整体健康状态,对适时掌握鸡群禽流感免疫状态和免疫时机意义重大。(4)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主要包括疫苗免疫次数、首免日龄和疫苗联合应用的优化。结果表明,在免疫次数方面,灭活疫苗在蛋鸡开产前免疫3次效果最优;在首免日龄方面,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在7、10和14日龄差异不明显,但结合新城疫的免疫程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最佳免疫日龄是7日龄,重组AIV(H5+H7)二价灭活疫苗的最优首免日龄是10日龄;联合免疫实验中,发现前期的免疫中,先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再使用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先用灭活疫苗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加强免疫,产蛋期分别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大,但产蛋期合理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可以减轻疫苗免疫对鸡群产蛋率的影响。(5)将优化后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应用于临床,普遍采用灭活疫苗在10日龄首免,40日龄二免,110日龄第三次免疫后监测结果表明,蛋鸡开产前3次免疫能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蛋鸡开产后无论使用灭活疫苗免疫还是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均能起到有效的加强免疫效果,抗体合格率为100%,抗体离散度<20%,界差率≥100%,鸡群健康状态稳定,生产性能良好,但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对产蛋率的影响小于灭活疫苗,推荐产蛋高峰时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总之,本文通过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发现了疫苗现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疫苗质量的检测、现地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等优化了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程序,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将为养殖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确保疫苗在现地中的免疫效果提供科学的指导。

魏泽华[2](2020)在《温度敏感型滑液囊支原体减毒株的培育与生物学特性鉴定》文中提出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鸡和火鸡,引起渗出性的滑液囊膜炎及腱鞘滑膜炎,导致蛋鸡的减产和肉鸡的胴体废弃率升高。MS的传播效率高,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近年来,MS感染在我国的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目前,MS-H是我国唯一批准使用的商品化弱毒疫苗,但由于其售价较高,仅有少数种禽场使用。因此,研制成本较低且与国内流行株抗原性一致的MS弱毒疫苗是目前的迫切需要。1 我国MS流行菌株的致病性研究基于近三年来本实验室从国内不同省份分离到的46个基因K型MS菌株(国内流行的优势基因型),选取部分不同来源的菌株(Ningxia/2017-1、Ningxia/2019-3和Shandong/2017-2)进行了致病性研究。研究分别采用胸腔气囊内注射和气管内接种两种方式进行攻毒。经胸腔气囊内注射途径接种14日龄SPF鸡时,Ningxia/2017-1引起的气囊炎发生率为8/12,Ningxia/2019-3和Shandong/2017-2引起的气囊炎发生率分别为11/12和13/13。Ningxia/2017-1引起的气囊损伤严重程度明显低于Ningxia/2019-3 和 Shandong/2017-2(p<0.05)。Shandong/2017-2 引起的气囊损伤严重程度略高于Ningxia/2019-3,但没有显着差异。Shandong/2017-2引起的足垫损伤发生率为5/13,死亡率为4/13,而Ningxia/2017-1和Ningxia/2019-3不引起足垫损伤和鸡只死亡。将Shandong/2017-2的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并分别通过胸部气囊内注射方式接种30日龄SPF鸡,以测定Shandong/2017-2的最小致病剂量。结果表明菌液滴度最低为5×105 CCU/ml时可引起全部鸡只发病。对14日龄雏鸡经气管内接种途径进行攻毒时,三个毒株攻毒组试验鸡的临床表现均显着轻于通过气囊内注射攻毒,但3个毒株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在两种攻毒方式下表现一致。Ningxia/2017-1株毒力最低,在接种14天后气囊损伤的发生率为20%,未发生跗关节或足垫肿胀。Ningxia/2019-3株毒力居中,在接种14天后气囊损伤的发生率为30%,未发生跗关节或足垫肿胀。Shandong/2017-2株毒力最强。接种14天后气囊损伤的发生率为40%,且出现5例喉头出血,其中3例伴有气管出血;1例跗关节肿胀,肿胀关节内可见脓性渗出。各组气囊损伤评分Ningxia/2017-1组最低,但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章建立了 MS感染的病理模型,整理出了气囊损伤和足垫损伤的评分方法,为后续试验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Shandong/2017-2表现出了最强的致病性,可以作为后续试验中的标准强毒菌株。Ningxia/2017-1致病性最弱,可以其作为培育MS弱毒菌株的母本菌株。2 温度敏感型MS弱毒株的培育温度敏感型(temperature sensitive,ts+)MS弱毒疫苗菌株仅能在感染鸡的上呼吸道定植,不能发生全身性感染,在定植部位通过“占位效应”发挥竞争性排斥作用阻断MS野毒株的感染。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的N-硝基-N’-甲基-N-亚硝基胍(N-nitro-N’-methyl-N-nitrosuguanidine,NTG)对连续传代的Ningxia/2017-1菌株进行诱变,获得了 66个单菌落子代克隆菌株。从这些子代菌株中筛选出了 9个ts+菌株。分别通过5周龄SPF鸡足垫内接种途径和1日龄雏鸡胸部气囊内接种途径对9个ts+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在5周龄SPF鸡足垫内接种试验中,M2、M3、5-18和18-22接种4周后没有引起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且在接种后第2、3、4周引发的抗体水平低于Ningxia/2017-1亲本株的接种组。M10、M20和5-9仅能引起轻微的足垫肿胀,但不能导致气囊炎的发生。在1日龄雏鸡胸部气囊内接种试验中,5-9和5-18不引起气囊炎。M2、M3、M10和18-6均可引起轻度的气囊炎,相互之间没有显着差异。M14引起的气囊炎发生率为7/11,且气囊损伤评分显着高于其它菌株(p<0.05)。M20和18-22组的气囊炎损伤评分略高于M14之外的接种组,但是与包括M14在内的组均没有显着差异。根据致病试验结果选择M2和5-9进一步进行免疫攻毒保护效力试验,以商品化活疫苗(MS-H株)作为对照。于7日龄对SPF鸡进行免疫,免疫25天后使用强毒株Shandong/2017-2进行攻毒。结果显示,5-9可提供30%的保护率,MS-H可提供50%的保护率,而M2仅有10%的保护率。5-9和MS-H接种组的气囊损伤评分均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个免疫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M2接种组的气囊损伤评分显着高于MS-H接种组(p<0.05)。M2、5-9和MS-H接种后第7、14、21和25天的血清样品均为阴性,这表示3个菌株在接种后25天的时间内均未能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在后续工作中,仍需要对本研究中获得的其他弱毒菌株进行系统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力评价,以期最终研制一款可应用于临床的商品化MS减毒活疫苗。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通过动物试验筛选出毒力较低的Ningxia/2017-1作为培育减毒株的母本菌株,之后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诱导突变。通过动物实验对ts+的子代菌株进行筛选,最终发现了具有低致病性且能够提供一定免疫保护作用的菌株5-9,为进一步开发MS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钟鸣[3](2019)在《禽腺病毒血清4型巢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文中指出2015年6月起,由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引起的以心包积聚淡黄色液体、肝炎和肾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新型家禽传染性疾病——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hepatitis syndrome,HHS)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大面积流行。该病易发生混合感染,主要危害36周龄的肉鸡,死亡率最高可达90%,给家禽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价格昂贵而且检测场地受到限制,检测耗时费力,在基层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所以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建立了巢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两种方法用于检测FAdV-4。通过对GenBank上已公布的27株禽腺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针对其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的分别针对I群禽腺病毒和FAdV-4的2对巢式PCR引物,建立了一种FAdV-4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以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巢式PCR优化后反应条件为:第一轮反应最佳退火温度为60.4℃,退火时间35 s,循环30次,外引物浓度为0.9μmol/L,Mg2+浓度为2.5 mmol/L,r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1 U;第二轮反应最佳退火温度为54.6℃,退火时间30 s,循环30次,内引物浓度为0.5μmol/L,Mg2+浓度为1.0 mmol/L,r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1 U。该检测方法优化后呈现最高效率的特异性扩增,未见与其他鸡源易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可检测到5.2 pg/μL的病毒DNA。同时,针对FAdV-4 Hexon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LAMP引物,建立了一种对FAdV-4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其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优化后反应温度为62℃,反应时间为30 min,当外引物与内引物浓度之比为1:2时,扩增效果显着提升。当Mg2+浓度为6.0μmol/L时显示当前最好扩增效果。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比巢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出10倍,同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后运用两种检测方法同时对102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LAMP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率为34.3%,巢式PCR方法检出的阳性率为20.5%,说明LAMP检测方法更特异灵敏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聂选华[4](2019)在《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呈现出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重叠交错的分布特征,灾害的持续性和衍生性造成饥荒蔓延。面对严重的灾荒,清朝政府和云贵地方当局以国家完备的荒政制度为蓝本,积极开展灾荒赈济工作。荒政作为清代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国家府库银钱和粮食等救灾物资的调拨,灾荒赈济举措的协调推行,以及云贵地区毗邻省区之间赈灾物资的应急补给,较大程度上拓展了云贵地区被灾民众的生存空间。清代国家荒政的制度化和灾荒赈济实践路径的系统化,为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对云贵地区灾荒期间的社会治理和经营,清朝中央政权在云贵地区的设治经营及自上而下的“国家化”进程,为云贵地方的灾荒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不同程度地加剧了云贵两省自然灾害暴发的频次,并对清政府加强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进程造成影响。荒政制度作为清代国家治理西南边疆的重要路径,为清朝中央政权巩固和经营西南边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代云贵地区与周边乃至中原地区的灾赈资源整合与融通,加强了清政府在西南边疆灾荒治理期间的协调联动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并从根本上加快了清代国家“一体多元”的发展进程。边疆治理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热点议题之一。本文以清代云贵地区作为研究的特定时段和区域,以清代国家灾荒赈济的社会治理及其效应为研究对象,对西南边疆地区灾荒期间社会治理的国家应急响应能力进行分析,以多角度地认识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各个面向。同时,基于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的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深入分析清代国家的西南边疆治理能力和基本谱系,对清代国家的西南边疆治理体系以及云贵地区的底层认同和国家认同进行探讨,藉此系统阐释清代灾荒赈济在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过程中得到深入施行的深层机理和积极效应。

罗凌霄[5](2019)在《鸡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特性与肠道菌群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白痢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腹泻相关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控制鸡白痢的方法是根据全血平板抗原抗体凝集实验淘汰阳性鸡,进行种鸡群净化。然而,这种方法不仅耗费人力和物力高,而且敏感性低、准确性差,无法有效控制鸡白痢疾病的传播和发生。另外,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目前采用的其他防治手段,如益生菌添加、抗菌肽使用等在实际应用中收效不尽人意。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动物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研究,特别在人类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炎等)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进一步催生了新型的治疗手段—粪菌移植。但是,目前对农业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迄今为止,鲜少有鸡白痢疾病与肠道菌群间关系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实验对52周龄的新浦东母鸡群进行鉴定,挑选出135只阳性鸡和140只阴性鸡采集粪便,再用阳性公鸡与阳性母鸡配种、阴性公鸡与阴性母鸡配种,获得后代并采集后代粪便。一共采集355个粪便样本,对这些样本的16S r DNA的V3-V4区进行测序,研究了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特性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特性的新浦东母鸡的鸡肠道微生物组成不同。39个属的细菌在鸡白痢阴性和鸡白痢阳性之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33个属极显着(p<0.01)。(2)不同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特性亲本所产生的后代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不同。阳性亲本子代中弧菌属、新鞘杆菌属、产气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等潜在有害菌丰度显着高于阴性亲本的后代(p<0.05)。(3)腹泻雏鸡与非腹泻雏鸡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不同。腹泻组和非腹泻组之间的3株潜在有害菌与阳性亲本后代与阴性亲本后代间相同(p<0.05),代谢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腹泻组的肥厚型心肌病、甲型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大肠癌和阿米巴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腹泻组(p<0.05)。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组层面获得了同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相关的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上下代传递及功能代谢通路,为鸡白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致病机制以及宿主-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和参考。

苏峰[6](2018)在《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二十余年,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受苏联模式影响以及长期被“左”的思想所禁锢,中共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规律;认为公有制结构越大越公越纯越好,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不断“过渡”和“升级”,最终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按劳分配也被异化为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经济发展,通过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调动多方积极性,多种经济成分经历了从默认、限制到引导、促进的过程,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外贸经济、集多种经济成分于一体的股份制经济,以及获得法定地位的私营经济,经过十多年的突破与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多种经济成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培育市场竞争环境、解决人民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聚焦1978年至1988年多种经济成分的复苏和兴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正反两方面经验,巩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1978年至1988年,北京城乡多种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多种联产责任制和安置待业青年工作为集体经济的兴起、个体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从实际出发、探索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京郊之路”和推动乡村工业化的乡镇企业,有力推动了京郊农村集体经济的崛起;引发全国关注的“牛奶难”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展现了国有经济的改革和探索;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商业流通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对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和合资饭店,标志着外资经济在北京的起步;中关村一条街早期的三个争论和三次风波,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尝试、政府作用对民营科技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正是这些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有力促进了购销政策、物价政策、商业流通、财政管理、街道管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突破了原有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深刻改变了所有制经济结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总的来说,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呈现出国有和集体经济主体地位巩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特点,扭转了人们此前的思想观念,迎来了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从中可以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制定所有制政策的根本依据;二是生产力标准是构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标准;三是解放思想是推动所有制理论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四是政府推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有力支撑;五是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时代使命,不能站在今天苛责昨天。改革开放后这十多年北京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做到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内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特色鲜明,成绩突出,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王晶[7](2018)在《F33:A-:B-耐药质粒的全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传播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质粒是肠杆菌中耐药基因在全球广泛传播的主要载体,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在不同地区、来源和菌种之间传播,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传播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F33:A-:B-质粒在多种来源肠杆菌中发现,尤其是在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中广泛流行,是blaCTX-M、fosA3、rmtB和oqxAB等多种耐药基因传播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对不同来源F33:A-:B-耐药质粒进行结构分析,并调查该质粒在不同年代及不同来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和质粒特征,以及探讨影响该质粒传播的因素。对18个从不同来源(动物、动物性食品和病人)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中获得的携带blaCTX-M的F33:A-:B-质粒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发现除pHNAH9缺失大量骨架片段外,F33:A-:B-质粒骨架结构(复制区、先导区和接合转移区)高度相似,但yddA和traD重复序列个数不尽相同,且仅6个质粒存在II型内含子。F33:A-:B-质粒可变区结构多变,根据耐药基因、插入序列和其它Inc型质粒片段(IncI1、IncN1和IncX1)的携带情况将其分为四类,均插入到沉溺系统pemI/pemK的下游;其结构差异可能与插入序列如IS26、IS1294等介导的分子重排、插入和/或缺失有关。对20132016年从安徽某鸡场和猪场分离到的636株大肠杆菌进行IncFII33的检测,结果发现IncFII33在鸡源大肠杆菌中的检出率为14.20%(45/317),四年的检出率从5.43%到20.63%不等;猪源检出率仅为4.08%(13/319),且直到2015年才检测到IncFII33。通过接合或转化实验,共获得35个对头孢噻肟耐药的F33:A-:B-单质粒,大小在54.7160 kb之间。除1个F33:A-:B-质粒携带blaNDM-1外,其余质粒均携带blaCTX-M,包括blaCTX-M-55(n=28)、blaCTX-M-65(n=5)和blaCTX-M-3(n=1)。耐药基因fosA3、rmtB、strAB、sul2、floR、tetA、aph(3’)-IIa和oqxAB则分别在33、20、14、14、11、11、7和6个质粒中检测到。80%(n=28)的F33:A-:B-质粒同时携带39种耐药基因。此外,共有16个F33:A-:B-质粒上存在IncI1、IncN或IncX质粒片段,其中3个质粒同时存在IncI1、IncN和IncX片段,2个质粒携带IncX和IncN/IncI1片段,11个质粒仅含其中一种。虽然F33:A-:B-质粒大小不一,携带的耐药基因和其它质粒片段等也有明显差异,但在同一养殖场或不同养殖场之间也可能存在相同或极为相似的F33:A-:B-质粒。对广州市不同来源(食品动物、宠物、动物性食品以及医院人源)分离到的1481株大肠杆菌进行IncFII33的检测。结果显示,鸡源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13/137,9.49%),其次为鸡肉源(8/99,8.08%)和宠物源(6/128,4.69%),猪源(7/372,1.88%)和猪肉源(4/247,1.62%)检出率相近,人源最低(6/498,1.2%)。44株大肠杆菌共获得40个F33:A-:B-单质粒,大小在70145.8 kb之间。全部质粒携带blaCTX-M,包括blaCTX-M-55(n=38)和blaCTX-M-65(n=2);fosA3、strAB、floR、tetA、sul2、rmtB、oqxAB和aph(3’)-IIa则分别在39、17、17、17、17、9、8和7个F33:A-:B-质粒上检测到。40个F33:A-:B-质粒中,最少携带1种耐药基因(n=1),最多携带9种耐药基因(n=3),最常见的是同时携带blaCTX-M-55-fosA3(n=15),其余21个则携带38种耐药基因。另外,共21个F33:A-:B-质粒携带13种其它质粒片段(IncI1、IncN和IncX)。F33:A-:B-质粒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但在相同或不同来源大肠杆菌中也存在相同或极为相似的质粒。通过质粒稳定性、适应性和不同温度下的接合频率探讨影响F33:A-:B-质粒传播的因素。在没有抗菌药物压力下,18个F33:A-:B-质粒在受体菌DH5α中可稳定存在。F33:A-:B-质粒可在体外显着提高菌株的适应性,仅pHNAH9存在适应性代价。而在小鼠体内,所有F33:A-:B-质粒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菌株的适应性。选取7个F33:A-:B-质粒测定接合频率,结果37℃时F33:A-:B-质粒的接合频率在10-310-2之间;39℃和42℃时的接合频率相比37℃上升215倍不等,除pHNHNC02外均在42℃时接合频率最高;30℃时接合频率则显着降低约1272倍;说明在30℃到42℃间,F33:A-:B-质粒的接合频率可能随温度的上升而升高,这可能也是F33:A-:B-质粒在动物尤其是鸡中较为流行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不同来源F33:A-:B-质粒可能来自同一祖先,通过插入序列等介导的不同重组事件进化形成。F33:A-:B-质粒介导blaCTX-M、blaNDM、fosA3、rmtB、floR、strAB、tetA、oqxAB等多种耐药基因的传播,在食品动物、宠物、动物性食品和病人中均有分布,主要在鸡中流行;且该质粒在大肠杆菌水平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形成不同的F33:A-:B-流行质粒谱系。F33:A-:B-质粒的多重耐药、良好的稳定性、适应性优势和较高的接合频率可能共同促进该质粒在肠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中的广泛传播。

张桉潮[8](2018)在《长春地区鸡安卡拉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诊治》文中认为鸡心包积水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又称为鸡安卡拉病,是由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V-4)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心包积液与包涵体肝炎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禽类传染病。2015年,我国山东、江苏等地区暴发鸡心包积水综合征后,并迅速在我国大范围流行,死亡率高达20%80%,严重威胁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因此,了解HPS在我国各地区的流行情况,分离地方流行毒株,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该病的有效防控及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长春地区HPS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与治疗方案的初步筛选,以期为吉林省长春地区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与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首先,本试验采用FAV-4的特异性PCR方法,对2017年1月至12月吉林省长春市及周边地区36家养鸡场送检的499份病料进行了FAV-4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499份送检样品中,FAV-4阳性样品63份,阳性率为12.63%。其中,白羽肉鸡与商品蛋鸡检出率无差异,不同地区阳性率为10.98%15.38%,第一季度(1月3月)阳性率最低,为8.42%;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4月12月)阳性率大体一致,为12.6315.00%。此外,120日龄白羽肉鸡阳性率最低,为6.56%;40日龄以上白羽肉鸡阳性率最高,为19.64%;对于商品蛋鸡,130日龄阳性率最低,为3.45%;60日龄以上阳性率最高,为31.11%。经分析证明,鸡群FAV-4感染率与地区、季度以及鸡的品种无显着相关性,但与鸡的日龄显着相关。其次,本试验采用尿囊腔接种方式从某养鸡场送检患病鸡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暂定名为JLNA株,并对分离株进行了PCR鉴定、遗传进化分析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此外,还对该场进行了5种用药方案的初步筛选。结果显示,接种鸡胚后,可见死亡鸡胚胚体缩小,头部、翅膀、腿部肌肉出血,PCR鉴定为FAV-4。遗传进化树表明,JLNA株与国内FAV-4分离株同源性很高(99.8%100%)。分离株感染34日龄白羽肉鸡引起心包积液、肾脏肿大出血、肝脏肿大出血,进一步证明分离株为FAV血清4型。此外,用药方案初步筛选结果表明,采用方案5(中西药合用)治疗后鸡群的平均日死亡率降至最低(0.10%),大群使用后取得显着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肉鸡与蛋鸡均可发生HPS,蛋鸡以3060日龄以上多发,肉鸡以2040日龄以上多发,主要发生于412月份。采用当归、人参、甘草、艾叶、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以及替米考星中西药合用的治疗方案,可以显着降低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的病死率。

梁冉[9](2017)在《罗清生与中国现代兽医学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农业陷入困境,家畜传染病流行,严重影响传统畜牧业的生产;另一方面,西方先进兽医科学传入中国,畜禽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被引进,中国缓慢地开始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从国外现代教育、科学入手,逐步探索了符合中国情况的现代兽医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果。罗清生,1898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91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随即赴美留学,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兽医学。1923年获兽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受聘于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授。历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农学院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是中国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的重要奠基人,在兽医科学研究、家畜传染病防治和培育兽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罗清生的教育生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过程。罗清生一生中50多年从事现代兽医教育与科研,他在牛瘟、猪瘟、猪气喘病、鸭瘟等一系列传染病防治上取得特别的研究成果。他深知培养兽医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十分重视临床诊治能力。他指出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面要宽些,一旦工作需要变动,要能立即适应,他要求所有临床课教师,都应到兽医院进行诊疗,学会且善于临床诊治。在教育生涯中罗清生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以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生产实践的经验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他重视师资培养,善于运用各种方法锻炼青年教师,他的助教从他身上获益终身;他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重视结合中国情况编写适用的教材,他的“三重视”学术思想影响深刻,源远流长。罗清生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五十年余年,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兽医界知名学者和卓越的农业科研人员。他是中国现代兽医教育与家畜传染病学的奠基人,他的活动经历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中国现代兽医的发展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李阳[10](2017)在《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ALV-K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α反转录病毒属(Alpharetrovirus)的一类病毒。ALV感染不仅诱发多种肿瘤性疾病,还可引起大多数感染鸡的亚临床症状,如产蛋下降、免疫抑制或生长迟缓。根据病毒中和试验和gp85的特性,迄今为止将ALV分为A-J十个亚群,以及新鉴定的K亚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禽白血病特别是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我国白羽肉鸡、蛋用型鸡、黄羽肉鸡和固有的地方品种鸡等各种类型鸡的健康发展。先天垂直感染是ALV的重要传播方式。由于宿主对ALV难以产生有效免疫应答反应,加之ALV基因组变异频率较快,至今为止,尚未有商品化的疫苗可用。由于ALV亚群的多样性,感染和传播的复杂性,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我国不同鸡群进行了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公鸡精液在ALV传播中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不同佐剂及免疫增强剂对ALV-J gp85重组蛋白诱导抗体的产生,从而加速和辅助我国ALV的净化;对新分离到的ALV-K全基因组做了系统的分析,并研究了ALV-K的原型株JS11C1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JS11C1株的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构建了env(J)-LTR(K)和env(K)-LTR(J)的嵌合感染性克隆,借以探究env基因在ALV-K的致病性中所发挥的作用。1.我国不同鸡群中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准种分析本研究对我国12个不同地方品系鸡群中ALV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鉴定到14株ALV,对这些分离毒株gp85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亚型鉴定,结果显示有2株ALV-A,1株ALV-B,8株ALV-J和3株ALV-K。其中,2012年从山东某地方品系鸡群发生疑似为血管瘤的肿瘤病例中分离到5株J亚型ALV-J,定名为SDLY1201-SDLY1205。分别扩增五株ALV-J的gp85基因,并对五个毒株准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五个毒株其gp85核苷酸长度分别为921bp、921bp、924bp、918bp、912bp,其不同克隆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分比为99.3%-100%、99.3%-100%、99.4%-100%、98.4%-100%、99.0%-100%,其中序列完全相同的克隆比例分别为13/20、17/20、17/20、9/18、16/19,代表了五个毒株中优势准种的比例,对五个毒珠优势准种的gp85比较显示其氨基酸同源性为89.2%-92.5%。本研究证实即使在同一时期同一鸡群感染的不同个体中,ALV-J野毒株准种也存在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其中优势准种发生了改变。2.公鸡精液在ALV传播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对ALV感染鸡群过程中公鸡的作用特别是对后代的传播作用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阐述。本研究通过鸡胚静脉接种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获得持续病毒血症的公鸡,并将这些公鸡的精液人工授精给产蛋期的母鸡,1周后收集种蛋并孵化出雏鸡。结果显示,两只受精的母鸡在4-5w时产生ALV-J的抗体,在6只母鸡的泄殖腔中检测到p27抗原,母鸡产的26个鸡蛋中检测到3个蛋清P27为阳性。此外,对12只母鸡进行病毒分离时发现,在授精后6w均没有检测到病毒血症的存在。然而,1周龄时从34只后代的雏鸡中的1只雏鸡中分离到ALV-J,其与从公鸡精液样品中分离到的ALV-J的gp85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8.4%-99.2%。我们的研究表明,ALV-J可以通过公鸡的精液的人工授精感染母鸡并且垂直传播给子代的雏鸡。这一发现对于改进和完善种鸡场ALV净化程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不同佐剂及免疫增强剂对ALV-J gp85重组蛋白诱导抗体产生的研究原核表达的ALV-J gp85囊膜蛋白能够诱导SPF鸡产生抗体,但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较低,本研究观察了免疫增强剂松花粉多糖(TPPPS)联合不同佐剂(CPG、YF01)对增强ALV-J gp85囊膜蛋白免疫后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gp85重组蛋白只能诱导少数鸡产生抗体,且产生的抗体效价较低、维持时间较短;而YF01或Cp G佐剂分别联合重组蛋白能够使大部分免疫鸡产生抗体,且效价较高,当两种佐剂再联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泰山松花粉多糖后能够使产生的高效价抗体维持时间更长。对ALV-J抗体水平较高的4组收集种蛋进行孵化检测母源抗体,人工攻毒后观察母源抗体对雏鸡的保护效果。结果发现发现添加免疫增强剂TPPPS组产生的母源抗体水平较没有添加组高,且对雏鸡具有较高的保护效力,与对母体的使用效果一致。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泰山松花粉多糖联合使用YF01和CPG佐剂可以增强gp85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这将为开发更加有效的ALV-J亚单位疫苗提供有力实验依据,高效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也将为J亚群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更大的帮助。4.K亚群ALV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本研究从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分离鉴定到了3株ALV-K,并对其做了全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ALV-K与之前已发表的ALV-K毒株位于一个单独的分支,与鸡群中其他已知亚群的ALV均不在同一分支中。其中,与SDAUAK-11、SDAUAK-12和SDAUAK-13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分别为中国广东分离株GD14LZ,GDFX0601,江苏分离株JS11C1,与其它ALV-K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0.8%-97.7%,90.8%-97.7%,91.2%-97.3%。为研究ALV-K的致病性,将2011年分离自中国某地方品系鸡的ALV-K原型株JS11C1株分别采用卵黄囊接种、鸡胚静脉接种和1日龄腹腔接种三种方式感染SPF鸡,系统记录分析了感染鸡群的病毒血症和抗体产生动态、对感染鸡群体重增重的抑制以及感染鸡群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等方面,以对JS11C1的致病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当通过卵黄囊接种和鸡胚静脉接种时,JS11C1可以诱发感染鸡的持续病毒血症,抑制感染鸡群的体重增重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并可诱发一定比例的淋巴细胞肿瘤。相对于其他亚群ALV,JS11C1的传播效率和致病性相对较弱。本研究系统研究了JS11C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为下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和科学防控奠定了基础。5.env基因在ALV-K致病作用中的研究在所有亚群ALV中,ALV-J致病性最强,而ALV-K与ALV-A、B等类似。为了阐明env基因和LTR片段在ALV-J与ALV-K致病性差异的作用,本研究构建和比较了ALV-J野毒株SDAU1005和ALV-K野毒株JS11C1及其重组嵌合病毒renv(J)-LTR(K)和renv(K)-LTR(J)的感染性克隆的生物学特性。在这4个感染性克隆病毒中,r SDAU1005(ALV-J)在DF-1细胞上的复制能力最强,r JS11C1最弱,而2个重组病毒介于二者之间,其强度次序r SDAU1005>renv(K)-LTR(J)>renv(J)-LTR(K)>r JS11C1。此外,在与致病性相关的对增重、对法氏囊和胸腺发育及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上,这一比较结果表明,env基因和LTR片段在影响ALV-J与ALV-K之间致病性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env基因的作用似乎大于LTR片段。本研究发现ALV-K在细胞上的复制水平显着低于ALV-J及其他亚群,这也为改进净化程序中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

二、兰星鸡场十年来未发生传染病的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星鸡场十年来未发生传染病的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流感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禽流感分类
        1.1.3 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
    1.2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1.2.1 传染源
        1.2.2 传播途径
        1.2.3 易感动物
        1.2.4 时间分布
        1.2.5 地区分布
    1.3 禽流感的危害
    1.4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
    1.5 禽流感疫苗
        1.5.1 禽流感疫苗的分类
        1.5.2 禽流感疫苗的选择和使用
        1.5.3 我国禽流感疫苗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生物制剂和化学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2.2.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2.2.3 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
        2.2.4 禽流感疫苗的质量检验
        2.2.5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
        2.2.6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后的应用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3.1.1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2 禽流感病原学检测
        3.1.3 现地免疫情况分析
    3.2 高致病性AIV的基因序列分析
        3.2.1 高致病性AIV的检测
        3.2.2 H7亚型AIV表面基因的扩增
        3.2.3 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3.2.4 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3.2.5 H7亚型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3.3 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
        3.3.1 禽流感免疫抗体与鸡群健康状态相关性
        3.3.2 健康鸡群免疫抗体水平与界差率(Q)之间的换算
        3.3.3 界差率(Q)与抗体合格率、离散度比较分析
    3.4 禽流感疫苗质量检验
        3.4.1 禽流感灭活疫苗质量的实验室检验及现地免疫效果跟踪
        3.4.2 重组活疫苗质量的实验室检验及现地免疫效果跟踪
    3.5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
        3.5.1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次数的优化
        3.5.2 两种不同禽流感疫苗首免日龄的优化
        3.5.3 两种疫苗联合使用免疫程序优化
        3.5.4 不同禽流感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评价
    3.6 禽流感疫苗优化免疫程序后的应用
4 讨论
    4.1 禽流感流行情况调查
        4.1.1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4.1.2 禽流感病原学监测
        4.1.3 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
    4.2 禽流感疫苗现地免疫情况分析
    4.3 不同禽流感疫苗的质量检测
    4.4 不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4.5 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和应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温度敏感型滑液囊支原体减毒株的培育与生物学特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鸡滑液囊支原体免疫防控技术进展
    1 支原体感染对养禽业的影响
        1.1 MG对养禽业的影响
        1.2 MS对养禽业的影响
    2 流行病学
        2.1 流行现状
        2.2 一般规律
    3 禽支原体感染的防控方法
        3.1 净化
        3.2 药物治疗
        3.3 免疫接种
    4 MG活疫苗研究进展
        4.1 F株
        4.2 6/85株
        4.3 ts-11株
    5 MS活疫苗研究进展与展望
        5.1 ts~+菌株MS-H
        5.2 MS1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我国MS流行菌株的致病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MS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仪器设备
        1.5 MS的单菌落纯化
        1.6 MS菌株致病性的比较
        1.7 Shandong/2017-2最小致病量试验
    2 结果
        2.1 MS的单菌落纯化
        2.2 气管内接种攻毒试验
        2.3 气囊内注射攻毒试验
        2.4 Shandong2017-2最小致病剂量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温度敏感型MS弱毒株的培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鸡胚与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MS菌株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ts~+菌株的培育
        1.6 ts~+菌株毒力测定
        1.7 免疫保护效力试验
    2 结果
        2.1 Ningxia/2017-1子代菌株
        2.2 ts表型测定
        2.3 ts~+菌株对5周龄鸡的致病性
        2.4 ts~+菌株对雏鸡的致病性
        2.5 弱毒菌株的免疫保护效力
        2.6 弱毒菌株接种后的抗体水平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3)禽腺病毒血清4型巢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禽腺病毒概述
        1.1.1 禽腺病毒分类
        1.1.2 禽腺病毒形态学特征
        1.1.3 禽腺病毒基因结构
        1.1.4 禽腺病毒理化特性
    1.2 禽腺病毒血清4型流行病学研究
    1.3 禽腺病毒血清4型感染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3.1 临床症状
        1.3.2 尸体剖检变化
        1.3.3 病理组织病理变化
    1.4 禽腺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1.4.1 临床病理诊断
        1.4.2 病毒分离和鉴定
        1.4.3 病毒的电镜观察
        1.4.4 血清学诊断方法
        1.4.5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1.5 防治措施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及病毒
        2.1.2 试验药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FAdV-4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2.2.1 FAdV-4在SPF鸡胚内的增殖培养
        2.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3 病毒核酸的提取
        2.2.4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2.2.5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优化
        2.2.6 巢式PCR方法特异性试验
        2.2.7 巢式PCR方法敏感性试验
        2.2.8 巢式PCR方法重复性试验
        2.2.9 临床样本检测
    2.3 FAdV-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2.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3.2 LAMP检测体系的初步建立
        2.3.3 LAMP检测条件的优化
        2.3.4 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
        2.3.5 LAMP检测方法敏感性试验
        2.3.6 临床样本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FAdV-4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3.1.1 病毒基因序列的比对
        3.1.2 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3.1.3 巢式PCR检测最佳反应条件的确立
        3.1.4 巢式PCR方法特异性试验
        3.1.5 巢式PCR方法敏感性试验
    3.2 FAdV-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2.1 LAMP检测体系的初步建立
        3.2.2 LAMP反应最佳条件的确定
        3.2.3 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
        3.2.4 LAMP检测FAdV-4 的灵敏度试验
        3.2.5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FAdV-4巢式PCR检测方法和分析
    4.2 FAdV-4 LAMP检测方法和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灾荒史研究的问题导向及既有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五、创新与写作基本思路
第一章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发生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发生的自然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二、气候变迁的驱动
        三、生态环境变迁的负面效应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发生的社会因素
        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二、云贵地区民族起义的扰动
        三、西方近代化势力的入侵
第二章 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
        一、气象灾害
        二、地震灾害
        三、地质灾害
        四、疫疾灾害
        五、农作物病虫害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产生的后果及影响
        一、灾害对云贵地区农业生产的冲击
        二、灾害对云贵地区财政经济的损耗
        三、灾害对云贵地区民众生活的扰动
        四、灾荒对云贵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清代云贵地区荒政制度的施行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荒政的基本程序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报灾
        二、清代云贵地区的勘灾
        三、清代云贵地区的审户
        四、清代云贵地区的发赈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救灾的基本措施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蠲免
        二、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
        三、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借贷
        四、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抚恤
第四章 清代云贵地区的备荒仓储制度建设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常平仓建设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常平仓设置
        二、云贵地区常平仓的功能
        三、云贵地区常平仓的管理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社仓建设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社仓设置
        二、清代云贵地区社仓的功能
        三、云贵地区社仓的管理
    第三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建设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建设
        二、清代云贵地区义仓的功能
        三、清代云贵地区义仓的管理
    第四节 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建设
        一、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推行的原因
        二、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的建设
        三、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的实践成效
第五章 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赈实践路径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官方救灾实践路径
        一、减免额赋以纾民困
        二、平粜米谷以平市价
        三、赈给银米以裕口食
        四、鼓励垦殖以补种杂粮
        五、捐给养廉银两以资赈济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民间救灾实践路径
        一、地方官宦倾力捐输
        二、民间绅商慷慨捐赀助赈
        三、民众祭拜神灵以禳弥消灾
    第三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实践
        一、修缮城墙以资扞卫
        二、疏挖河道以广“东作”
        三、修复桥梁设施以利行旅
        四、修复盐井以利税课征收
第六章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案例探讨
    第一节 危机与应对:清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害救济
        一、清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情
        二、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害赈济
        三、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后重建
    第二节 清光绪朝云南昭通以工代赈的实践路径及成效研究
        一、清朝“以工代赈”在西南边疆实施的原因
        二、光绪十八年昭通府“以工代赈”实践的主导措施
        三、光绪十八年昭通府“以工代赈”实践的辅助举措
        四、光绪十八年昭通府“以工代赈”实践的社会成效
    第三节 清代贵州“新疆”地区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一、清代贵州“新疆”的开辟
        二、清代贵州“新疆”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背景
        三、清代贵州“新疆”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四、清代贵州“新疆”地区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第七章 清代云贵地区灾赈实践的区域联动效应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灾赈实践的区域协调联动
        一、云贵地区灾赈物资的应急调运和供给
        二、云贵地区灾荒赈济的“国家干预”
        三、云贵地区灾赈期间的乡村秩序维系
    第二节 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的联动效应
        一、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的困境
        二、清光宣时期云南的灾赈近代化转型路径
        三、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的社会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及荣获奖励情况
致谢

(5)鸡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特性与肠道菌群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鸡白痢疾病
    1.2 肠道微生物的发展
    1.3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
    1.4 微生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设计和样本采集
        2.1.1 实验动物和实验设计
        2.1.2 样本采集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鸡白痢阴阳性以及腹泻的鉴定
    2.4 DNA提取和16S RDNA测序
        2.4.1 DNA提取
        2.4.2 16s rDNA测序
    2.5 数据处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数据过滤
        2.5.2 序列聚类和注释
        2.5.3 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16S RDNA测序测序结果汇总
    3.2 阴性鸡与阳性鸡的肠道微菌群组成
    3.3 阳性亲本后代与阴性亲本后代的肠道菌群组成
    3.4 非腹泻鸡与腹泻鸡的肠道菌群组成
        3.4.1 阳性亲本的后代中非腹泻鸡与腹泻鸡的比较分析
        3.4.2 阴性亲本的后代中非腹泻鸡与腹泻鸡的比较分析
        3.4.3 阴性亲本后代中腹泻鸡与阳性亲本后代中腹泻鸡的比较分析
        3.4.4 阴性亲本后代中非腹泻鸡与阳性亲本后代中非腹泻鸡的比较分析
    3.5 微生物区系功能预测
第四章 讨论
    4.1 宿主遗传基础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4.2 腹泻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4.3 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对鸡白痢疾病治疗的可能性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四、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第二章 城乡多种经济形式兴起的动力
    一、多种联产责任制的联动效应
        (一)改革开放前夕的京郊农村
        (二)多种联产责任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三)多种联产责任制效应分析
    二、城市待业青年问题推动多种经济形式兴起
        (一)北京就业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各项改革开始突破现有政策
        (三)安置就业使多种经济形式迎来发展契机
        (四)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章 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创新与所有制调整
    一、京郊之路:集体经济的搞活放开与适度规模经营
        (一)窦店开展多种经营
        (二)四季青实行专业化生产和横向联合
        (三)适度规模经营的试点与波折
    二、乡镇企业的转型与高速发展
        (一)社队企业实现历史转折
        (二)政社分开与高速发展
        (三)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分析
        (四)北京乡镇企业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个体、私营经济的回归与发展
    一、北京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分析
    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国家、集体、个人“三足鼎立”
        (一)“放开”“搞活”阶段
        (二)深入到体制改革阶段
    三、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个体经济
        (一)向街道放权,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二)部门利益博弈下的街道个体经济
    四、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基本分析
        (一)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基本情况
        (二)个体工商户收入基本情况与来源分析
        (三)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简析
第五章 农村国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一、京郊国营农场发展概述
    二、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喝奶难”问题根本解决
        (一)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引发全国关注与基本解决
        (三)所有制结构改革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三、农场系统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初步形成
        (一)农场系统乡镇企业的兴起
        (二)京郊农垦系统三资企业的起步
        (三)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畜牧业结构
第六章 外资经济在北京城乡的起步
    一、外贸体制开始实行承包制改革
    二、三资经济的兴起
        (一)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的兴建
    三、北京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四、外资经济对北京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民营科技经济的迅速崛起
    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
    二、早期的三个争论与三次风波
        (一)三个争论与股份改制尝试
        (二)三次风波
    三、民营科技经济初步形成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一)优化高新技术发展环境
        (二)新技术产业试验区的酝酿与初创
        (三)试验区初创时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第八章 结语
    一、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形成的理论根源、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
    二、北京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主要特点
    三、几点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一、经典着作及文献资料
    二、着作
    三、论文
    四、报刊及档案
后记

(7)F33:A-:B-耐药质粒的全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传播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
        1.1.2 肠杆菌中流行质粒与耐药性传播
        1.1.2.1 IncF型质粒
        1.1.2.2 IncI型质粒
        1.1.2.3 IncX型质粒
        1.1.2.4 IncA/C型质粒
        1.1.2.5 IncH型质粒
        1.1.3 F33:A-:B-耐药质粒的流行分布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来源F33:A-:B-耐药质粒比较基因组学及进化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1.1 菌株
        2.2.1.2 细菌培养基
        2.2.1.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2 方法
        2.2.2.1 质粒DNA的提取
        2.2.2.2 质粒全基因组的测序
    2.3 结果与分析
        2.3.1 F33:A-:B-质粒测序结果
        2.3.2 F33:A-:B-质粒特征分析
        2.3.2.1 F33:A-:B-质粒骨架
        2.3.2.2 F33:A-:B-质粒可变区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F33:A-:B-质粒在养殖场大肠杆菌中的流行分布和质粒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1.1 菌株
        3.2.1.2 抗菌药物
        3.2.1.3 细菌培养基
        3.2.1.4 主要试剂
        3.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1.6 主要仪器设备
        3.2.2 方法
        3.2.2.1 细菌复苏
        3.2.2.2 基因组DNA模板的制备
        3.2.2.3 IncFII33型质粒的检测
        3.2.2.4 IncFII33阳性大肠杆菌MLST测定
        3.2.2.5 质粒DNA提取
        3.2.2.6 F33:A-:B-质粒DNA化学转化
        3.2.2.7 F33:A-:B-质粒DNA电转化
        3.2.2.8 IncFII33阳性大肠杆菌接合实验
        3.2.2.9 F33:A-:B-接合子/转化子S1-PFGE
        3.2.2.10 F33:A-:B-接合子/转化子敏感性试验
        3.2.2.11 检测F33:A-:B-相似质粒
    3.3 结果和分析
        3.3.1 IncFII33的检测结果
        3.3.2 IncFII33阳性大肠杆菌的MLST分型结果
        3.3.3 F33:A-:B-质粒特征
        3.3.3.1 接合子/转化子筛选结果
        3.3.3.2 F33:A-:B-接合子/转化子药物敏感性
        3.3.3.3 F33:A-:B-相似质粒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不同来源大肠杆菌F33:A-:B-质粒的流行分布和质粒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1.1 菌株
        4.2.1.2 抗菌药物
        4.2.1.3 细菌培养基
        4.2.1.4 主要试剂
        4.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1.6 主要仪器设备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IncFII33的检测结果
        4.3.2 IncFII33阳性大肠杆菌的MLST分型结果
        4.3.3 F33:A-:B-质粒特征
        4.3.3.1 接合子/转化子筛选结果
        4.3.3.2 F33:A-:B-接合子/转化子药物敏感性
        4.3.3.3 F33:A-:B-相似质粒检测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F33:A-:B-耐药质粒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1.1 菌株
        5.2.1.2 动物
        5.2.1.3 抗菌药物
        5.2.1.4 细菌培养基
        5.2.1.5 主要试剂
        5.2.1.6 主要试剂的配制
        5.2.1.7 主要仪器设备
        5.2.2 方法
        5.2.2.1 质粒稳定性
        5.2.2.2 体外竞争性试验
        5.2.2.3 体内竞争性试验
        5.2.2.4 接合频率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质粒稳定性
        5.3.2 质粒适应性
        5.3.3 不同温度下接合频率
    5.4 讨论
        5.4.1 质粒稳定性
        5.4.2 质粒适应性
        5.4.3 不同温度对F33:A-:B-质粒接合频率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全文结论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发表文章及参加的相关学术会议

(8)长春地区鸡安卡拉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Ⅰ群禽腺病毒概述
    1.2 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简介
    1.3 鸡心包积水综合征流行病学及致病特点
    1.4 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5 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长春地区鸡心包积水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鸡心包积水综合征病原的分离鉴定及临床用药方案的初步筛选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罗清生与中国现代兽医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关于中国现代兽医发展方面的研究
        (二) 关于罗清生与中国兽医科技方面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罗清生学习工作经历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传统兽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 传统畜牧兽医的困境
        三. 西方兽医科技的传播
    第二节 罗清生的学习经历
        一. 清华学堂时期
        二.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留学时期
    第三节 罗清生的工作经历
        一. 国立东南大学时期
        二.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
        三. 南京农学院时期
第二章 罗清生与中国现代兽医教育
    第一节 开创中国现代兽医教育
        一. 国内最早从事兽医高等教育
        二. 开设多门兽医课程与完善学科设置
    第二节 促进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稳步发展
        一. 建立家畜诊疗院
        二. 积极编写教材
    第三节 培养优秀兽医人才
第三章 罗清生与现代兽医科学研究
    第一节 开展家畜传染病研究
        一. 对猪传染病的研究
        二. 对牛传染病的研究
    第二节 开创兽医防疫工作
        一. 初步的探索
        二. 防治恶性家畜传染病
    第三节 推动兽医学术交流
        一. 创办《畜牧与兽医》杂志
        二. 发起组建兽医专业学会与创立出版社
第四章 罗清生学术思想与优秀品质
    第一节 罗清生学术思想的形成
        一. 时代的造就
        二. 名师的耳濡目染
        三. 个人长期的探索与积累
    第二节 罗清生“三重视”学术思想
        一.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二. 重视师资的培养
        三. 重视教材建设
    第三节 罗清生的优秀品质
        一. 治学严谨,勇于开创
        二. 求真务实,注重实践
        三.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罗清生年表
致谢

(10)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ALV-K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禽白血病病毒(ALV)的研究进展
    1.1.1 ALV的形态和理化特性
    1.1.2 ALV的病毒基因组结构和蛋白组成
    1.1.3 不同亚群的分类
    1.1.4 内源性ALV和外源性ALV
    1.1.5 ALV的致病性
    1.1.6 ALV-K的研究进展
1.2 ALV的流行病学和病毒传播方式
    1.2.1 禽白血病在我国鸡群中的流行特点
    1.2.2 禽白血病病毒的宿主范围
    1.2.3 传播方式
    1.2.4 ALV的遗传变异和重组
    1.2.5 ALV血清抗体检测方法
    1.2.6 ALV病原学检测方法
    1.2.7 ALV的预防和控制
1.3 病毒准种的研究现状
    1.3.1 病毒的准种概念与基本特性
    1.3.2 测序技术与病毒准种的研究
    1.3.3 动物病毒准种的研究进展
1.4 亚单位疫苗及免疫佐剂的概述
    1.4.1 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1.4.2 免疫佐剂的研究概况
    1.4.3 CpG DNA的研究进展
    1.4.4 松花粉多糖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毒株和细胞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及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6 菌种和载体
2.2 常规试验操作方法
    2.2.1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制备
    2.2.2 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
    2.2.3 ELISA试剂盒检测ALV抗原
    2.2.4 ELISA试剂盒检测ALV抗体
    2.2.5 细胞DNA的提取
    2.2.6 病毒RNA的提取
    2.2.7 PCR扩增
    2.2.8 RT-PCR扩增
    2.2.9 扩增产物的回收及纯化
    2.2.10 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
    2.2.1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12 连接产物的转化
    2.2.13 重组克隆细菌的筛选
    2.2.14 质粒的提取
    2.2.15 质粒的酶切鉴定
    2.2.16 阳性克隆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2.2.17 SDS-PAGE蛋白质电泳
2.3 我国不同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准种分析
    2.3.1 病毒分离与鉴定
    2.3.2 病毒RNA的提取
    2.3.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4 RT-PCR扩增、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
    2.3.5 同一地方品系鸡群不同个体中ALV-J的准种多样性比较
2.4 公鸡精液对ALV传播作用的试验设计
    2.4.1 病毒的扩增及定量
    2.4.2 公鸡感染ALV-J实验设计
    2.4.3 公鸡精液中ALV-J的分离及鉴定
    2.4.4 授精母鸡ALV-J感染的测定
    2.4.5 后代雏鸡ALV-J感染的测定
    2.4.6 病毒RNA的提取,gp85基因扩增及其序列分析
2.5 不同佐剂及免疫增强剂对ALV-J gp85重组蛋白诱导抗体产生的研究
    2.5.1 ALV-J gp85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2.5.2 鸡群的免疫试验
    2.5.3 母源抗体对雏鸡保护试验
    2.5.4 雏鸡的病毒分离
2.6 K亚群AL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2.6.1 K亚群ALV的基因组分析
    2.6.2 K亚群ALV的体外复制能力比较
    2.6.3 K亚群ALV的致病性研究
2.7 env基因在ALV-K致病作用中的研究
    2.7.1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
    2.7.2 env(J)-LTR(K) 和 env(K)-LTR(J)的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4 个)
    2.7.3 拯救病毒的体外复制动力学
    2.7.4 拯救病毒的体内致病性实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不同鸡群中禽白血病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准种分析
    3.1.1 我国不同鸡群中ALV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2 同一地方品系鸡群不同个体中ALV-J的准种多样性比较
3.2 公鸡精液对ALV传播作用
    3.2.1 公鸡精液中ALV-J的分离及鉴定结果
    3.2.2 授精母鸡病毒血症、抗体反应及泄殖腔p27检测结果
    3.2.3 授精母鸡产出种蛋中蛋清P27检测结果
    3.2.4 后代雏鸡病毒血症及泄殖腔棉拭子 p27 检测结果
    3.2.5 不同样品中ALV-J gp85基因的序列分析
3.3 不同佐剂及免疫增强剂对ALV-J gp85重组蛋白诱导抗体产生的研究
    3.3.1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3.3.2 不同的佐剂和免疫增强剂对gp85重组蛋白诱导鸡体产生抗体的作用
    3.3.3 种蛋中ALV-J卵黄抗体的检测
    3.3.4 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的检测
    3.3.5 母源抗体对ALV-J的攻毒保护结果
3.4 K亚群ALV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3.4.1 K亚群ALV的全基因组分析
    3.4.2 K亚群ALV的体外复制动态比较结果
    3.4.3 K亚群ALV的致病性研究
3.5 env基因在ALV-K致病作用中的研究
    3.5.1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
    3.5.2 env(J)-LTR(K) 和env(K)-LTR(J)的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拯救与鉴定
    3.5.3 拯救病毒的体外复制动力学
    3.5.4 拯救病毒的体内致病性研究 4 讨论
4.1 我国不同鸡群中 ALV 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准种分析
4.2 公鸡精液在 ALV 传播中的作用
4.3 不同佐剂及免疫增强剂对ALV-J gp85重组蛋白诱导抗体产生的研究
4.4 K亚群AL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4.5 env基因在ALV-K致病作用中的研究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兰星鸡场十年来未发生传染病的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D]. 田丽娜.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温度敏感型滑液囊支原体减毒株的培育与生物学特性鉴定[D]. 魏泽华. 扬州大学, 2020
  • [3]禽腺病毒血清4型巢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D]. 钟鸣.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4]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D]. 聂选华. 云南大学, 2019(09)
  • [5]鸡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特性与肠道菌群的关联研究[D]. 罗凌霄.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北京市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1978-1988)[D]. 苏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7]F33:A-:B-耐药质粒的全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传播特征研究[D]. 王晶.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8]长春地区鸡安卡拉病的流行情况调查及其诊治[D]. 张桉潮.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9]罗清生与中国现代兽医学发展研究[D]. 梁冉.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10]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及ALV-K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李阳.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兰兴养鸡场近十年无传染病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