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VC编程技巧

四个VC编程技巧

一、VC编程小技巧四则(论文文献综述)

郑阳[1](2020)在《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恶意URL识别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恶意网页是一种亟待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它严重影响人民的财产安全,威胁个人隐私。一般来说,恶意网页的生存周期短,数据采集和标注困难等问题会造成现有方法无法实时检测出最新的恶意域名。并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机器学习检测等,检测效率受到数据集的准确度以及人工特征构造的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三点:1、设计了URL的字符编码器。因为机器学习对特征工程敏感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可自动提取特征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将恶意URL输入深度神经网络中,本文在分析了恶意URL的特性后,设计了字符级编码器,使其编码过的数据作为输入,训练生成式对抗网络,生成逼近真实样本的数据。2、生成恶意URL用以扩充数据集。本文通过训练生成模型,通过生成模型可以拟合真实样本的能力,将其生成的样本作为扩充数据集训练传统分类器,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分类器在加入生成数据后准确率都有所提高,以此证明生成数据的有效性,从而解决了样本不足问题。3、提出了MU-GAN恶意网页检测方法。本文改进了原始的对抗模型,通过增加判别器的方式,训练出了一个可以鉴别恶性和良性URL的分类器MU-GAN模型。最终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准确率方面本文的模型的准确率与最新的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模型取得的效果一样。这些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完成对恶意URL分类的任务。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的稳定性差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实验表明,使用两个鉴别器可以提高其稳定性。本模型是在GAN的基础上改进,将生成式对抗网络在恶意URL分类上的创新应用,为将来生成式对抗网络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对其解决文本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司鹏辉[2](2020)在《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视频实时去雾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室外雾霾天气下拍摄的图像清晰度差、对比度低,视觉信息受到损失,很难从图像中提取到有用信息。降质的图像给监控、目标检测等应用造成一定困难。为了获取清晰的图像,去雾研究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数字图像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视频处理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点。为了对视频图像做去雾处理,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自适应去雾以恢复高质量图像,二是算法效率要满足实时性要求。本文基于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在CPU-GPU异构平台上完成实时去雾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去雾算法优化。本文利用形态学膨胀操作消除图像中景深突变处出现的光晕现象。图像中天空区域不满足暗通道先验理论,造成去雾图像的天空部分出现噪点。本文先判断图像是否含有天空区域,然后对天空区域做透射率补偿,拉伸天空部分的透射率,消除噪点。本文采用单幅图像去雾算法做视频去雾,在恢复的视频中容易出现闪烁问题,究因于相邻帧的大气光估计值跳跃严重,本文利用视频的帧间关系约束大气光估计值,既保证其随着场景变化而自动调整,又保证其不出现频繁跳跃。通过一系列算法优化,确保去雾图像的质量。(2)并行算法优化。本文去雾算法涉及最小值滤波、均值滤波、大气光值估计和普通矩阵计算四种类型计算。最小值滤波算法使用并行化的快速最小值滤波算法做深度加速。均值滤波算法,基于积分图思想,从滑动窗口算法到并行扫描算法,逐步提高优化效率。对于大气光值估计,本文提出纵向分块算法,对块内数据使用归约比较。对于普通矩阵运算,本文采用单线程计算单点像素的方式做优化。在算法层面上对去雾方案做了深度并行优化。(3)数据访问优化。在算法的内核函数中,有一些需要经常访问的数据,本文利用GPU的共享内存,加速数据访问。在滤波算法中,本文采用行列分离的优化方式,为了加速对全局内存中纵向数据的访问,采用转置的方式,使纵向数据满足合并访存。在视频图像处理中,图像数据需要频繁在两平台之间传输,为了降低传输延迟,本文采用异步数据传输方式,隐藏平台之间数据传输时间。本文对去雾方案在算法方面以及内存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并且结合硬件系统做出实现。本文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去雾图像的质量,并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在GTX1080 Ti的平台上对1080P视频的加速比达到480倍,单帧处理时间不足7毫秒。在多平台上对1080P视频进行测试,结果均满足实时去雾要求。

何志龙[3](2017)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环境除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的就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环境除尘中的典型应用。本文还介绍了一些自动化系统中用到的小技巧。

陈笑雷[4](2017)在《基于GPP的5G大规模分布式MIMO试验系统中的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通信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主要驱动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核心技术之一的分布式大规模MIMO技术以其深度挖掘无线空间维度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功率效率的优点在学术界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基站端和用户端天线数量较大,传统的块对角化预编码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难以在工程中实现。因此,低复杂度的多用户预编码与干扰抑制算法是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下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为模型,研究低复杂度的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算法,最后给出基于通用处理器的5G试验系统中的实现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描述了 MIMO技术的发展过程,指出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将会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新架构。其核心技术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技术就是文章的研究重点,接着给出了的当前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随后,本文阐述了将软件无线电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众多优势,而我们的5G试验系统正是在基于通用处理器的软件无线电平台上进行研究。然后文章对本实验室构建的5G试验系统进行详细描述,主要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架构,各种配置参数,上下行链路数据传输过程以及帧结构。接着,文章研究了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中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算法。文章先分析了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模型,传统块对角化(BD)预编码方案复杂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的低复杂度方案。改进的方案利用信道的TDD互易性,分别采用GZI算法和GMI算法,能够完成对下行多用户预编码及上行干扰抑制的统一设计。两种算法在系统的矩阵维度较大时,相比传统块对角化算法,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方案,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GMI算法相比GZI算法有着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低的误比特率。最后,鉴于原始的5G试验系统运行速度较慢,我们对基于GPP平台的5G试验系统进行优化。首先,利用MKL库函数完成对矩阵的种种运算,不仅便利,可以进一步提升计算速度,还能在MKL库升级时让系统性能再次提升;接着,开启Intel的ICC编译器的自动优化选项,依据具体场景选择最佳的编译优化选项,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性能提升;最后,也是本论文的工作重点之一,利用GPP的多核硬件资源,使用多核多线程技术进行并行计算,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系统的执行速度。利用上述三种优化手段,5G试验系统满足了实时性这一要求。

李泽桦[5](2014)在《Hyper-O数字签名算法与UOV数字签名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简单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最大的特点是自组织,动态性,低成本以及低功耗。其应用的领域涵盖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交通监视,航天航空,医疗护理等,主要用于监测温度,湿度,地震,降水量,光强度,噪音,压强,加速度等指标。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硬件资源受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比较低下,节点分布式部署等特点,亟需设计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操作系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TinyOS就应运而生了。TinyOS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小组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设计的操作系统,具备并发性高,所需存储空间小,节能等优点。TinyOS操作系统以及运行于该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基本上都是用nesC语言编写的。nesC是一种C的扩展语言,主要的特点是组件化/模块化以及基于事件驱动的程序驱动机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我们同样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一部分被我们熟知的公钥密码体制已经应用于WSN上,比较成功的例子有TinyECC。TinyECC是一个提供了ECC操作的库,可以在TinyOS上被使用,主要算法包括密钥交换,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三个算法都是基于椭圆曲线。由于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基于因数分解和离散对数问题的公钥密码体制面临着挑战。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MPKC),要攻破该体制是一个NP困难问题,量子计算机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MPKC各种体制已经逐渐成熟,特别是其签名体制已相对健全。本文旨在WSN上实现MPKC的两种签名方案:HyperO和UOV。本文先用nesC语言分别实现HyperO和UOV;接着利用TOSSIM工具进行仿真,验证程序的逻辑性;然后在WSN套件上搭建起实验环境,包括一个基站和一个Micaz节点;最后在Micaz节点上分别运行UOV和HyperO的签名程序,对节点监测到的温度信息进行数字签名,在基站端运行UOV和HyperO的验证程序,验证签名的正确性并分析签名的空间存储需求和运行效率。

臧卓[6](2011)在《基于RFID的航空食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文中认为物流安全是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国内航空物流业的技术发展还不能满足行业进步的需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航空食品物流仍然采用人工记录方式,并附带纸质的物流清单等,这不但降低了物流数据的准确性,也降低了物流业务的工作效率,更不符合当今世界所倡导的节能环保的绿色管理方针。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迅猛发展,电子识别与物流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认真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同类物流技术并秉承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航空食品物流工作中的不足,论文将电子识别技术引入航空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提出了C/S结构与B/S结构结合的、以微软SQL Server 2008为后台数据库的航空食品物流综合管理平台,为航空食品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无纸化提供成功解决方案。论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的结构进行了简要叙述;论文的第二章对本平台所采用的技术和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论文的主题部分,其中第三章针对航空业物流工作的需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第四章根据需求分析对平台进行了详细的网络构架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等;第五章则根据系统设计给出了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结果。通过本平台的建设,刷新了航空食品物流的管理和操作理念,将RFID技术率先应用到我国航空食品物流业,实现了航空食品物流的自动化、无纸化、高效化和可靠化,提升了航空物流管理水平,以信息化的手段为航空物流工作有组织、有次序、高效率地进行提供技术保证。此外,本平台C/S部分的用户动态授权模型和B/S部分的用户按钮UI自动创建技术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对其它信息系统建设也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姚土生[7](2011)在《一款兼容MCS-51指令8位微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微控制器(MCU)在数字系统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直是集成电路设计中极富挑战性的设计,其功能强大、现场可编程性强,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和片上系统SOC等数字系统设计中。本论文设计工作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项目“深亚微米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关键理论研究及设计实现”,设计一款兼容MCS-51指令体系的8位微控制器(MCU),其属于复杂指令系统(CISC)微处理器。该微控制器采用指令总线和数据总线分离的哈佛(HARVARD)结构进行设计的,这样设计简化了控制结构、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数据总线的设计采用了分段驱动的方法,避免了在设计中产生三态电路而不利于后端的设计。在设计计数器(TIMER)和串口通信(UART)模块中采用时钟作触发器使能的方法避免了多时钟域的产生,使得整个MCU工作同步于一个时钟,方便代码的综合和后端工具的处理。本论文首先对MCS-51系列MCU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和指令执行时序进行深入的分析;接着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对本论文设计的MCU进行系统级的规划并给出了各模块的功能说明;然后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先用Verilog语言实现子模块,然后逐步实现整个微控制器;最后对所设计的微控制器在ModeSim软件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MCU能够正确地执行所有的指令,完全与MCS-51系列MCU兼容,其辅助功能模块:定时器/计数器(TIMER)、中断系统、串口通信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周长明[8](2007)在《基于CCD的轮毂安装孔形位参数测量》文中研究表明高档轿车的生产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铝合金轮毂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车辆高速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零件,欧美市场对其形位公差和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生产的铝合金轮毂,必须配备有相应的自动化参数检测设备,才能实现出口。本文所提及的高精度轮毂检测仪器,能够一次性测量获得跳动、动平衡、轮毂安装孔分布等参数。其中着重介绍高精度轮毂检测仪器上的轮毂安装孔分布参数检测功能。该功能主要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获得轮毂曲面各个螺栓孔分布的形位参数。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轮毂检测设备的国内外现状;接着介绍了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和现状;然后提出了一种将自动识别技术用于测量轮毂安装孔参数的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参数提取过程的各个步骤和仿真过程。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用MFC库和VC开发环境,以及MFC实现螺栓孔参数识别程序的功能模块,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廖彦华,胡蓉,李九英[9](2006)在《VC++中CListBox水平滚动条智能化的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MFC中,用列表框来显示多个字符串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但缺省的列表框水平滚动条不够智能,所以本文介绍了智能水平滚动条如何在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不该出现的时候消失的方法和过程,且能根据显示的内容来自动调节自己大小。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杨开荍,须文波[10](2002)在《PowerBuilder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通信接口的实现方法》文中认为PowerBuilder是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时的首选工具 ,但有时应用程序会涉及到通过串口通信进行数据采集的情况 ,而PowerBuilder由于本身功能所限 ,无法直接进行串口通信 ,为实现串行通信必须采用间接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直接端口读写、文件操作、OLE控件和API调用 4种间接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 ,介绍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二、VC编程小技巧四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C编程小技巧四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恶意URL识别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恶意URL检测研究现状
        1.2.2 生成式对抗网络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恶意URL检测技术
    2.1 传统机器学习检测方法
        2.1.1 支持向量机
        2.1.2 贝叶斯
    2.2 恶意URL检测算法中的深度学习理论
    2.3 激活函数
    2.4 评价指标
第3章 生成式对抗网络
    3.1 对抗思想
    3.2 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模型
        3.2.1 基本理论
        3.2.2 模型方法
        3.2.3 对抗训练过程
    3.3 生成式对抗网络的衍生模型
第4章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恶意URL识别方法
    4.1 引文
    4.2 MU-GAN恶意网页检测方法
        4.2.1 模型框架
        4.2.2 样本编码方式
        4.2.3 恶意样本生成及检测方法
        4.2.4 损失函数
        4.2.5 生成器和判别器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与数据预处理
        4.3.2 实验设计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视频实时去雾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像去雾算法研究现状
        1.2.2 视频图像实时去雾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图像去雾的相关理论
    2.1 引言
    2.2 大气散射模型
    2.3 暗通道先验理论
    2.4 计算景物透射率
        2.4.1 景物初始透射率
        2.4.2 引导滤波精细化透射率
    2.5 暗通道先验去雾流程及分析
        2.5.1 暗通道先验去雾流程
        2.5.2 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性能优化及并行实现
    3.1 引言
    3.2 景深突变处透射率优化
        3.2.1 景深与光晕的联系
        3.2.2 基于景深突变的透射率优化
    3.3 天空区域透射率深度优化
        3.3.1 天空区域透射率及影响
        3.3.2 天空区域鉴定
        3.3.3 透射率优化
    3.4 视频处理中大气光约束
        3.4.1 单帧图像大气光值
        3.4.2 视频图像帧间大气光约束
    3.5 视频去雾算法流程及耗时
    3.6 CPU-GPU异构平台架构
    3.7 GPU并行算法实现
        3.7.1 算法中计算模块划分
        3.7.2 最小值滤波的并行化实现
        3.7.3 均值滤波的并行化实现
        3.7.4 大气光值并行化计算
    3.8 实验结果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PU-GPU异构平台去雾算法效率的深度优化
    4.1 引言
    4.2 最小值滤波深度并行优化
    4.3 均值滤波深度并行优化
    4.4 合并访存优化
    4.5 大气光值分块求解
    4.6 异步数据传输
    4.7 实验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技术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环境除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除尘工艺及主要设备
    2.1 布袋除尘区控制逻辑
        2.1.1 定压差自动控制
        2.1.2 定时间控制作
        2.1.3 手动控制
    2.2 脉冲清灰动作时序
    2.3 启动操作过程
    2.4 正常运行时的停止操作过程
3 系统硬件和软件配置
4 自动化控制小技巧讨论
5 小结

(4)基于GPP的5G大规模分布式MIMO试验系统中的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MIMO技术发展概述
        1.2.1 单用户MIMO
        1.2.2 多用户MIMO
        1.2.3 多小区MIMO
        1.2.4 大规模MIMO
        1.2.5 分布式大规模MIMO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现状
    1.4 本文工作安排
第二章 基于GPP的5G试验系统
    2.1 软件无线电概述
    2.2 5G试验系统描述
    2.3 上下行链路传输
        2.3.1 上行链路传输
        2.3.2 下行链路传输
    2.4 系统参数以及帧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中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
    3.1 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模型
    3.2 下行多用户预编码及上行干扰抑制
    3.3 基于块对角化的预编码及干扰抑制方案
    3.4 改进的块对角化预编码算法
        3.4.1 GZI算法
        3.4.2 GMI算法
        3.4.3 下行链路多用户预编码及单用户预编码
    3.5 上行链路单用户预编码及多用户干扰抑制
    3.6 复杂度分析
    3.7 仿真与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P的5G试验系统优化
    4.1 MKL库
    4.2 编译器优化
    4.3 并行计算
        4.3.1 CPU工作原理
        4.3.2 多线程编程
        4.3.3 多核处理器
        4.3.4 多核多线程并行计算
    4.4 优化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Hyper-O数字签名算法与UOV数字签名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特征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
        2.1.5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数字签名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操作系统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操作系统需要具备的特点
        2.2.2 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2.2.3 几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比较
    2.3 TinyOS 概述
        2.3.1 TinyOS 体系结构
        2.3.2 TinyOS 技术特点
        2.3.3 TinyOS 的版本说明
    2.4 nesC 编程语言
        2.4.1 接口
        2.4.2 组件
        2.4.3 nesC 应用程序总体框架
        2.4.4 应用程序开发步骤
        2.4.5 应用程序的编译过程
        2.4.6 nesC 程序运行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变量公钥密码介绍
    3.1 MPKC 基础知识
        3.1.1 域与有限域
        3.1.2 有限域上的多项式运算
        3.1.3 MPKC 体制的安全性基础及一般架构
    3.2 MPKC 经典体制
        3.2.1 MI 体制
        3.2.2 HFE 体制
        3.2.3 油醋体制
        3.2.4 三角体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yper-O 签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1 Hyper-O 简介
    4.2 Hyper-O 原理及构造过程
    4.3 Hyper-O 签名算法执行示例
        4.3.1 签名过程示例
        4.3.2 签名验证过程示例
    4.4 Hyper-O 签名程序的数据选择和存储空间分析
        4.4.1 Hyper-O 签名程序的数据选择
        4.4.2 存储空间分析
    4.5 Hyper-O 签名算法的 nesC 语言实现
        4.5.1 模块及接口设计
        4.5.2 模块简介
        4.5.3 接口简介
        4.5.4 函数介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OV 签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1 UOV 签名方案简介
    5.2 UOV 签名程序的数据选择,存储空间和安全性分析
        5.2.1 UOV 签名算法的数据选择
        5.2.2 存储空间分析
        5.2.3 安全性分析
    5.3 UOV 签名算法的 nesC 语言实现
        5.3.1 UOV 模块
        5.3.2 DigtSign_UOV 接口
        5.3.3 DigtSign 接口声明的函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6.1 TOSSIM 仿真实验
        6.1.1 实验目标
        6.1.2 实验环境介绍
        6.1.3 Hyper-O 工程的组织结构
        6.1.4 Hyper-O 的 TOSSIM 仿真结果分析
        6.1.5 UOV 工程的组织结构
        6.1.6 UOV 的 TOSSIM 仿真结果分析
    6.2 MICAz 节点上的温度监测与数字签名实验
        6.2.1 实验目标
        6.2.2 实验环境介绍
        6.2.3 点对点的无线通信
        6.2.4 节点与 PC 的串口通信
        6.2.5 Hyper-O 在 MICAz 上的运行结果分析
        6.2.6 UOV 在 MICAz 上的运行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于RFID的航空食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来源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课题来源
        1.2.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主要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数据库系统概述
        2.1.1 数据库简介
        2.1.2 结构化查询语言
        2.1.3 SQL Server 概述
        2.1.4 SQL Server 2008 主要特点
    2.2 C/S 部分技术及特点
        2.2.1 C/S 结构及其特点
        2.2.2 PowerBuilder 概述
        2.2.3 PowerBuilder 11 特点
    2.3 B/S 部分技术及特点
        2.3.1 B/S 结构及其特点
        2.3.2 MVC 设计模式
        2.3.3 Struts 实现框架
    2.4 串口通信协议
        2.4.1 通信协议概述
        2.4.2 串口通信接口
        2.4.3 PowerBuilder 与串口通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FID 的航空物流平台之系统分析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1 航空食品物流现状与需求概述
        3.1.2 系统管理对象分析
        3.1.3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2 系统用户与权限分析
        3.2.1 系统用户概述
        3.2.2 用户操作权限分析
    3.3 系统运行条件指标
        3.3.1 网络环境参数
        3.3.2 时间性能参数
        3.3.3 软件与硬件配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RFID 的航空物流平台之系统设计
    4.1 航空物流平台总体设计
        4.1.1 系统规划与设计原则
        4.1.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1.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 航空物流平台细化设计
        4.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2 功能模块数据流程设计
        4.2.3 系统各功能模块描述
    4.3 航空物流平台数据结构设计
        4.3.1 数据结构需求分析
        4.3.2 数据结构概念设计
        4.3.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RFID 的航空物流平台之系统实现
    5.1 用户登陆与授权模块实现
        5.1.1 系统菜单建设
        5.1.2 用户授权模块
        5.1.3 用户登陆模块
    5.2 仓库子系统描述举例
        5.2.1 仓库封装模块描述
        5.2.2 铅封清单管理模块描述
    5.3 物流子系统实现举例
        5.3.1 物流节点管理模块描述
        5.3.2 物流状态管理模块描述
    5.4 其他模块实现举例
        5.4.1 人事信息管理模块描述
        5.4.2 机场信息管理模块描述
        5.4.3 航班信息管理模块描述
        5.4.4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描述
    5.5 门户网站部分实现
        5.5.1 系统程序结构
        5.5.2 关键代码举例
    5.6 系统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一款兼容MCS-51指令8位微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1.2 微控制器的应用
    1.3 微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微控制器的结构及其指令说明
    2.1 微控制器的构架
    2.2 微控制器的结构
    2.3 MCS-51 指令系统
第三章 微控制器的模块规划及其实现设计
    3.1 硬件描述语言
    3.2 微控制器模块的规划
    3.3 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第四章 微控制器MCU 的仿真验证
    4.1 验证方案设计
    4.2 指令仿真验证
    4.3 辅助功能验证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8)基于CCD的轮毂安装孔形位参数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轮毂检测设备的国内外现状
    1.2 轮毂检测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1.3 轮毂螺栓孔形位参数的检测
    1.4 小结
第二章 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2.1 概述
    2.2 图像采集
    2.3 图像处理
    2.4 图像识别
    2.5 小结
第三章 轮毂螺栓孔形位参数检测
    3.1 安装孔参数提取过程概述
    3.2 图像采集
    3.3 图像预处理
    3.4 图像分割实现
    3.5 图像的边缘查找
    3.6 圆检测
    3.7 边缘亚像素处理
    3.8 几何校正
    3.9 拟合圆形
    3.10 获得形位参数
    3.11 小结
第四章 处理过程时间复杂度分析
    4.1 时间复杂度分析
    4.2 小结
第五章 轮毂螺栓孔形位参数检测程序
    5.1 VC++和 MFC介绍
    5.2 DIB位图格式
    5.3 程序流程图
    5.4 程序模块关系
    5.5 程序演示
    5.6 小结
第六章 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6.1 数据分析
    6.2 误差主要来源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VC编程小技巧四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恶意URL识别与研究[D]. 郑阳. 新疆大学, 2020(07)
  • [2]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视频实时去雾研究与实现[D]. 司鹏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环境除尘中的应用[A]. 何志龙. 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15.能源与环保, 2017
  • [4]基于GPP的5G大规模分布式MIMO试验系统中的多用户预编码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 陈笑雷. 东南大学, 2017(04)
  • [5]Hyper-O数字签名算法与UOV数字签名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实现[D]. 李泽桦.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6]基于RFID的航空食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D]. 臧卓. 天津大学, 2011(06)
  • [7]一款兼容MCS-51指令8位微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 姚土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8]基于CCD的轮毂安装孔形位参数测量[D]. 周长明. 浙江大学, 2007(03)
  • [9]VC++中CListBox水平滚动条智能化的实现[J]. 廖彦华,胡蓉,李九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36)
  • [10]PowerBuilder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通信接口的实现方法[J]. 杨开荍,须文波. 江南大学学报, 2002(02)

标签:;  ;  ;  ;  ;  

四个VC编程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