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写作“要诀”(论文文献综述)
张曦[1](2021)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新闻“活动·探究”课的结构化教学策略》文中认为
田慧[2](2021)在《《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新媒介环境格局,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精英意识与单向传播路径被瓦解,纸媒作为就旧媒介代表如何存活成为新闻界的重要议题,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成功,为报业困境带来曙光。其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要素,针对《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塑造出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笔者以叙事学理论为根基,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支点,综合《南方周末》的报道理念、受众定位、发展历程等,《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真实性与深刻性的特质,还有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借鉴小说文体的三维关系中研究分析,认为丰富的叙事策略和多元的叙事话语是《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手段,虽其中大量借鉴小说文体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但基于二者文体根本属性的不一致,延伸出在叙事意图、塑造手法和互联网环境中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出现的新特征三方面明确区别二者,最终对《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塑造作出相应的反思与建设性意见。第一章首先界定“深度报道”相关概念,明确与《南方周末》二者的渊源与关系,归纳出《南方周末》深度报道具有理性精神、报道理念宏观性和始终坚持人文性三大特点,还揭示了《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成功的两大原因,一是竞争策略上的差异化,做到了紧跟时代媒介环境变化,精准定位读者群和开创全媒体的经营模式;二是做到内容为王,报社秉持优秀办报理念去选材,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去报道,借鉴文学的写作手法为内容加持。第二章宏观角度总结《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整体属性。《南方周末》一贯以深度报道见长,具有与其他新闻体裁没有的特质,为其人物形象之间产生共性奠基,从而将《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共性特征归纳为真实性、平民性、复杂性和典型性。第三章以叙事学理论为根基分析《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策略。首先叙事声音中言语正面塑造和非言语隐秘构建人物形象的功能;其次抓住叙事视角中大量运用的限知视角和“反复”,深化受众对于人物形象认知;再者叙事时间上提炼出具有以倒叙为主,时距多重组合,及叙事节奏变化多端的特点,清晰交代新闻事件的同时还控制着情节发展速率,都让人物形象更富有张力。第四章具体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话语,手法上运用意象的反复出现强调突出人物性格,词语隐喻的功能隐射指向人物情感;细节描写中细化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加之受众的联想与想象视觉再现,人物形象更鲜明与真实;词语中应用方言词通俗形象传达人物特色,旧词新用使人物形象传达更为准确凝练。第五章论述《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与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区别,体裁本质属性的不同导致在叙事意图上的审美和真实诉求产生偏差;二者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二者有侧重和争议,深度报道中倾向描写手法中肖像、动作、语言、环境等和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对心理描写和修辞的夸张、想象等借鉴具有争议性,因而不将二者混为一谈;此外紧随互联网时代,《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相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出现“可预测性”新特征,新闻中“标签化”良好运用起着快速建立与传达人物鲜明性格作用。
李萍[3](2020)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等的探索一直是语文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能力。许多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实践,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低效、低质的弊端或问题,比较阅读作为一种整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阅读方法,不失为提质增效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运用价值和实施策略进行探究。首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研究的缘起进行阐释;明确比较阅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对比较阅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主要从国内和国外进行文献综述,国内从比较阅读的发展、内容、原则、方法、策略以及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课例和价值两方面来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国外主要从国外母语教学中关于比较阅读的研究进行综述。第三,进行理论分析,明确比较阅读实施的相关依据,确定比较阅读的实施原则并进行分析。第四,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比较阅读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最后提出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相关启示或实施策略。研究发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打破了学生单篇、孤立的阅读思维和模式,使学生语文阅读的视野更加开阔,语文知识得到整合与建构;对于教师来说,促进教师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实现了师生的良好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实施比较阅读时,教师要从比较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两方面考虑。在选择比较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挖掘教材资源,整合比较内容;链接课外资源,精选比较内容;在运用比较阅读方法时,主要运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实践。最后在实施比较阅读时,还应注意比较阅读与其他阅读方法的结合,确定合适的比较阅读教学目标,注意比较阅读的反思和评价,以促进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得到有效地发挥。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既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苗慧[4](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部编本教材的问世和普遍使用,加之中考真题对新闻的考察愈加频繁,新闻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教学,而是越来越偏向于新闻写作的教学。所以,在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背景下,新闻各类体裁的写作教学越来越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的初中语文实际教学在传统语文教学思维和方式的影响与束缚下,新闻的写作教学在很多一线教师眼中是作为依附存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可以替代甚至忽略不计的。这也就导致了一线教师对新闻的写作教学更加不以为意。这种现象,反映到一线教学中则是教师不重视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对新闻写作教学缺少思考,在备课环节不加探讨,对新闻写作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浅尝辄止,教学结束后,对于自身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不加反思。基于此现象,笔者在文中通过现实感知、问卷调查和对实际教学现状的探讨,分析了目前初中阶段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图增强广大一线教师对新闻写作教学意义的认识,从而为初中新闻的写作教学寻求一些可行的现实策略。本文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选题缘由,说明了国内有关初中阶段新闻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初中阶段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研究意义与本文的创新之处。正文:本文从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当下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策略。具体分为三章:一、明确了新闻的相关概念,简析了部编本新闻作品的编写特点和部编本教材与人教版中的新闻写作内容的变化,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简要概述了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新闻教学。在现行教育环境下,分析了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二、通过对初中新闻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当下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而指出了初中阶段新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三、根据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正文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新闻写作教学的相关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路。结语:进行全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在信息时代和部编本教材使用的背景下,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新闻写作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在本文的附录部分,笔者针对正文第三章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按照教案的思路进行了实际课堂实践,将之记录成文,形成了一篇教学实录。
刘知源[5](2019)在《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三国时期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科举时期更有着“一篇文章定终身”的说法。随着民国时期《中学堂章程》的颁布,从制度上为现代“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对写作的要求就是现代作文写作教学的起源,民国时期的作文教学受到西方思潮影响,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现在的语文教育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写作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未摆脱写作教学中的种种矛盾。笔者认为当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民国时期的课标、民国时期教育家的作文教学理念、民国时期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寻得借鉴。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描述。第二部分:对民国时期初中作文教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对民国时期的课程标准(纲要)、教科书、作文试题进行归纳分析,希望对民国时期初中作文教学主要关注方向得到一定的了解;以胡怀琛、沐绍良、阮真、朱德熙等人对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为基点,通过对他们写作教学着作的研究分析,梳理他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思想,总结归纳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的特点;第三部分:归纳梳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写作教学板块,得出当前作文教学对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发展;第四部分:分析当下初中写作教学与民国时期中学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这一时期的写作教学的特点,并针对民国时期写作教学的优秀理念的特点对当下初中写作教学的有益启示。
校爱玲[6](2018)在《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介新闻的写作要点》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发布新闻的媒介越来越多。由于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媒介传播过程中,新闻的写作要点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又要同时遵守采写新闻的基本规律。本文中,笔者将在全媒体环境下,对不同媒介新闻的写作要点进行简单分析,给从事传媒行业的工作人员一些启示。
裴锦莹[7](2014)在《新闻学专业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广大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新闻语言运用能力,拥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够更好地在以后的新闻工作中,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新闻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遵循的要诀是"七分跑,两分想,一分写",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一分写,精准而生动的新闻学文字表达,能够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本文针对如何培养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展开探讨。
姜晓红[8](2012)在《大赛报道中即时引语的地位作用与采写原则》文中研究说明即时引语是伴随奥运会媒体运行服务而进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它是大型赛事官方通讯社为注册媒体提供新闻服务的一种最基本形式,具有较高的被引用率。正确使用即时引语有助于增强体育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生动性,能激发公众对体育报道的接受兴趣。即时引语的写作与一般新闻写作一样,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必须符合国际规范,以便于赛时官方通讯社的终审和签发。
张羽,王萍,刘宏宇[9](2012)在《从编剧中感悟新闻写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作为从事多年记者和编辑工作的媒体人,不久前无意中翻阅了一本美国人为电影学院学生写的编剧入门手册,很受启发。眼下,国内新闻写作进入了"讲故事"时代,记者纷纷学习讲故事的技巧,而编剧研究的就是讲故事的技巧,同为"讲故事",不少编剧技巧可以为新闻写作所借鉴。
李法宝[10](2011)在《试论微博新闻文体及传播》文中指出2009年,随着3G手机牌照的发放,中国迎来了新技术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传播空前繁荣。目前,中国微博正呈井喷式发展,访问用户已超过1.2亿人。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基于Web 3.0平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
二、新闻写作“要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写作“要诀”(论文提纲范文)
(2)《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研究理论:叙事学、新闻叙事学、深度报道相关发展 |
(二)研究对象:《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研究综述 |
(三)研究成果:叙事学下《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塑造 |
三、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 |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 |
一、《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 |
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
(一)坚持贯彻理性精神 |
(二)报道理念的宏观性 |
(三)人文关怀依旧 |
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成功的原因 |
(一)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
(二)重塑内容力 |
第二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人物形象特征归纳 |
一、人物存在的真实性 |
二、人物身份的平民性 |
三、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
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
第三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的叙事策略 |
一、叙述声音在人物形象上言语与非言语形式 |
(一)言语形式的正面塑造 |
(二)非言语形式的隐秘构建 |
二、建构意义指向,人物形象不断深化 |
(一)文本的反复,聚焦人物特质 |
(二)限知视角的聚焦,“镜子式”的反映人物 |
三、倒序为主,时距多重组合 |
四、富于变化的叙事节奏,赋予人物张力 |
第四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的话语分析 |
一、意象化的手法,深化人物形象 |
(一)意象与叙事母题 |
(二)意象的反复 |
(三)词语的隐喻 |
二、视觉上的场景化 |
(一)人物身体特征的独一无二性 |
(二)人物行为动作外显人物性格 |
(三)独白与对话形式的直接引语 |
三、词语上的创新与变异 |
(一)方言词语的创新 |
(二)旧词新用的变异 |
第五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与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区别 |
一、叙事意图中真实与审美的诉求 |
(一)人物形象在深度报道与小说中真实性 |
(二)人物形象在深度报道与小说中审美性 |
二、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倾向与争议 |
(一)深度报道借鉴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倾向性 |
(二)深度报道借鉴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争议性 |
三、互联网时代中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新特征 |
(一)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可预测性” |
(二)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标签化”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
1.1.3 阅读教学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概述 |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概念界定 |
1.3.1 阅读 |
1.3.2 阅读教学 |
1.3.3 比较阅读的内涵及特征 |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国内比较阅读研究综述 |
2.1.1 比较阅读的相关研究 |
2.1.2 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2.2 国外比较阅读研究综述 |
2.3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述评 |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研究的理论分析 |
3.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实施依据 |
3.1.1 理论依据 |
3.1.2 现实依据 |
3.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实施原则 |
3.2.1 比较阅读的材料遵循可比的原则 |
3.2.2 比较阅读的实施考虑学情的原则 |
3.2.3 比较阅读的实施注重发展的原则 |
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4.1 根据比较阅读内容分类分析 |
4.1.1 字词句的比较 |
4.1.2 篇章结构的比较 |
4.1.3 人物形象的比较 |
4.1.4 思想情感的比较 |
4.2 根据比较阅读方法分类分析 |
4.2.1 异中求同 |
4.2.2 同中求异 |
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实施策略 |
5.1 比较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
5.1.1 挖掘教材资源,整合比较内容 |
5.1.2 链接课外资源,优选比较内容 |
5.2 比较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 |
5.2.1 异中求同 |
5.2.2 同中求异 |
5.3 比较阅读的其他注意事项 |
5.3.1 比较阅读与其他阅读方法结合 |
5.3.2 确定合适的比较阅读教学目标 |
5.3.3 注意对比较阅读的反思和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新闻与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新闻的内涵与特征 |
(二)新闻的体裁与分类 |
二、核心素养下的新闻写作教学 |
(一)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
(二)核心素养下的新闻写作教学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现状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二)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师缺乏新闻素养,学生缺乏系统性培训 |
(二)新闻写作教学存在格式化、套路化倾向 |
(三)受“快餐文化”影响较大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策略 |
一、新闻消息体裁 |
(一)按特征写标题 |
(二)按功能写导语 |
(三)借鉴文学手法写正文 |
二、新闻特写体裁 |
(一)提炼题材中的深刻主题 |
(二)找准剖面,局部放大 |
(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
(四)情景交融,感染读者 |
三、新闻通讯体裁 |
(一)人物通讯 |
(二)事件通讯 |
四、部编本八年上册新闻写作教案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实录 |
致谢 |
(5)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民国时期育发展历程研究 |
1.2.2 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的个体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逻辑分析方法 |
2 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 |
2.1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规定 |
2.1.1 掌握运用语体文,抒发学生自己的思想 |
2.1.2 作文练习方法与写作知识的探索 |
2.1.3 注重写作能力与实践的教学策略 |
2.2 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中呈现的作文教学理念 |
2.2.1 构建循序渐进的写作知识教学 |
2.2.2 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
2.2.3 重视实践——促进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
2.3 民国时期教育名家的作文教学理念分析 |
2.3.1 作文教学目的探索 |
2.3.2 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 |
2.3.3 完善作文修改体系的尝试 |
2.4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试卷中的作文试题 |
2.4.1 命题由浅及深,抒发学生己见 |
2.4.2 写作方法、知识检测 |
2.4.3 结合现实,重视实践 |
3 当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民国时期写作教学理念的继承 |
3.1 写作知识构成系统,抒发学生真情实感 |
3.2 写作修改细致入微,素材积累源于生活 |
3.3 写作方法循序渐进,扎实提升中注重实践 |
4 民国时期初中作文教学理念对当下启示 |
4.1 写作要审美性和实用性兼顾 |
4.1.1 审美性源于生活美 |
4.1.2 实用性用于实践中 |
4.2 读写结合、日常训练为写作打基础 |
4.2.1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
4.2.2 合理写作练习法,保证日常训练量 |
4.3 学会条理清晰内外结合的修改 |
4.3.1 学生之间进行修改 |
4.3.2 学会进行用字反复推敲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介新闻的写作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媒介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
二、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的新闻写作特点 |
(一) 纸质媒介 |
(二) 广播媒介 |
(三) 电视媒介 |
(四) 网络媒介 |
三、结束语 |
(7)新闻学专业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视新闻专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
1、提高课堂效率,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
2、在教授知识过程中应注意兴趣培养 |
二、注意新闻专业学生新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
1、积极安排学生进入新闻行业实习 |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结束语 |
(8)大赛报道中即时引语的地位作用与采写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即时引语与大型赛事报道的关系 |
1.1 引语与即时引语等相关概念辨析 |
1.2 混合区与即时引语记者 |
1.3 即时引语在大型赛事新闻服务中的特殊地位 |
2 即时引语在大型赛事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
2.1 即时引语能增强真实性与准确性, 给人以在场感 |
2.2 即时引语能增加报道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
2.3 即时引语能树立报道的权威性 |
2.4 即时引语能平添报道的人情味 |
3 大赛报道中即时引语的采写原则 |
3.1 广泛阅读浏览, 做足赛前功课 |
3.2 提前到达赛场, 中立观看比赛 |
3.3 自主看懂比赛, 留意赛况细节 |
3.4 找准提问机会, 诱使对方开口 |
3.5 按照格式写作, 方便终审签发 |
4 采写即时引语应规避的问题 |
4.1 拖沓冗长, 内容空泛 |
4.2 陈词滥调, 千篇一律 |
4.3 断章取义, 曲解原意 |
5 交叉使用, 适可而止 |
四、新闻写作“要诀”(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新闻“活动·探究”课的结构化教学策略[D]. 张曦.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学研究[D]. 田慧. 湖北师范大学, 2021(01)
-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D]. 李萍.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新闻写作教学研究[D]. 苗慧. 河南大学, 2019(01)
- [5]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D]. 刘知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6]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介新闻的写作要点[J]. 校爱玲. 传播力研究, 2018(34)
- [7]新闻学专业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J]. 裴锦莹. 青春岁月, 2014(15)
- [8]大赛报道中即时引语的地位作用与采写原则[J]. 姜晓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10)
- [9]从编剧中感悟新闻写作[J]. 张羽,王萍,刘宏宇. 当代电视, 2012(06)
- [10]试论微博新闻文体及传播[J]. 李法宝. 写作,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