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

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

一、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季天愚[1](2021)在《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分布、沉积相及有利区的地震解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大战略接替领域。中深1井于2013年在塔中隆起中-下寒武统白云岩中首次获得油气突破,2020年位于塔北隆起上的轮探1井在寒武系盐下吾松格尔组获得高产油流,同年,柯探1井在柯坪断隆寒武系盐下吾松格尔组获得油气突破。这一系列的突破都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寒武系盐下白云岩领域具有油气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虽然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在肖尔布拉克组和吾松格尔组相继获得突破,但关于寒武系盐下白云岩的勘探仍有许多难题,如其盐下规模古丘滩体储层的展布不清等。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地层埋深大,当前揭示该地层的钻井较少,全盆地仅20余口,完全揭穿下寒武统的钻井则更少,因此,中-下寒武统的岩相古地理重建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主要依赖于地震资料的解释。本论文以轮南工区三维和覆盖全盆的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研究为主,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地层的地震相特征、台缘带的形成演化、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和吾松格尔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中寒武统盖层的封盖能力和有利发育区,并基于地震波衰减异常的方法对轮南三维工区进行了有利含气区的预测。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对轮南三维工区和全盆地二维工区进行了不同尺度和精度的有利区带预测。通过钻井和野外露头作为约束对覆盖研究区内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的精细解释,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台缘带的特征并建立了其演化模式。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可划分出9种具有沉积和储层意义的典型地震相,典型地震相包括斜坡的板状前积反射、镶边丘形前积反射、白云岩的空白-弱振幅反射、玉尔吐斯组的页岩强振幅平行反射、台内丘滩相的低幅丘形反射等。台缘-斜坡的前积反射指示了台地类型的演化和微相类型与储层展布的关系。根据钻井标定和各组段厚度以及地震相特征得出了中-下寒武统自下而上分别经历了玉尔吐斯组的连续强反射陆棚沉积、肖尔布拉克组板状前积缓坡无镶边台地边缘、吾松格尔组和沙依里克组丘状前积的弱镶边台地边缘、阿瓦塔格组丘状前积强镶边台地边缘等几个发育阶段,每一阶段的台缘带都会相对前一阶段向东迁移。阐明了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侧向增生与台缘类型的演化关系,以及其对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泻湖蒸发岩盖层分布的控制规律。弱-强镶边台地边缘与台地内部的蒸发岩沉积相对应,台缘带和台内丘滩带是有利的白云岩储层发育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的岩石类型主要以结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藻白云岩、膏岩、灰岩等为主。依据岩相类型、测井相和地震相解释,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沉积相划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以及盆地5种类型,这5种沉积相类型又可细分为泻湖、潮坪、台内洼地、洼地边缘、台内丘、台内滩、丘(滩)间海、台缘丘以及台缘滩等9种沉积亚相。同时追踪各地震相在测线上的分布和对应沉积相的范围,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下寒武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玉尔吐斯组整体表现为陆棚的沉积模式;肖尔布拉克组表现为缓坡无镶边台地类型,发育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相沉积,其厚度最大处位于满西低凸起以及西北部的柯坪露头附近;吾松格尔组和沙依里克组以弱镶边台地边缘和较广泛发育的局限台地沉积为主;阿瓦塔格组以强镶边台地边缘和蒸发岩普遍发育的局限台地相为特征。研究区下寒武统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孔、洞、缝三种类型,其原生孔隙包括晶间孔、藻格架孔以及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晶间溶孔、粒间溶孔以及粒内溶孔;洞主要以次生溶洞为主,缝可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溶蚀裂缝。储层可分为台内丘滩型、台内洼地边缘丘滩型以及台地边缘丘滩型三种,主要分布在台内洼地周缘、塔中-巴东地区、柯坪-巴楚地区以及轮南-塔中一线。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寒武统具封盖能力的岩性以膏盐岩、膏质泥岩以及膏质云岩为主,其中膏盐岩封盖性最好,但地层内的构造裂缝以及地层内石膏的埋藏条件都对其封盖性有较大的影响。膏盐岩盖层以巴楚隆起北部为中心,膏盐岩厚度向四周递减并呈环绕状分布,且膏盐岩的分布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膏盐岩、膏质云岩以及膏质泥岩等在垂向上的互层式分布加强了盖层的封盖能力,使这种大面积分布的盖层能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的聚集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结合中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阿瓦提凹陷、满西低凸起西部和南部、塔中隆起北部和西部、柯坪断隆以及塔北隆起中部为盖层发育的有利区。在轮南三维工区应用S变换地震谱分解衰减含气检测法预测的含气有利区与轮探1钻井吻合良好,含气带的地震峰频降低至15Hz附近。除轮探1井所处区域外,轮南三维区吾松格尔组在北部斜坡带以及盆地相区也存在两个含气异常区,异常区均上覆较厚泥云岩或泥灰岩盖层,这些异常区均为轮南三维工区的含气有利区。根据古隆起控滩、古断裂控圈以及近源稳保的思路和上述研究成果,优选出塔中隆起北部地区、柯坪断隆南部及温宿低凸起周缘、轮台-沙雅地区南部以及轮南-塔中台缘带4个寒武系盐下有利区。

曹中林[2](2021)在《山地地震数据去噪与规则化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复杂山地已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一批高产油气井证实了该领域巨大勘探潜力,但是这些区域油气地震勘探均面临着目标成像不清、成像不准的困难。而作为地震勘探处理技术的关键环节,去噪和规则化技术的升级和突破对地震资料品质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山地地震资料去噪和规则化处理的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包含:(1)针对山地地震资料中规则干扰十分发育的问题,研究形成了一种基于Cadzow滤波法的规则干扰压制技术,该方法首先在时空域依据规则干扰的视速度对地震数据作线性动校正,构建高维Hankel矩阵,执行高维奇异值分解,降秩重构信号,再应用反线性动校正预测出规则干扰,最后将规则干扰从地震数据中减去,实现高保真的去噪。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叠前地震数据中规则干扰与有效信号耦合分离的难题。(2)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可任意角度旋转的优势,形成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混合Cadzow滤波法,该方法首先应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数据变换到时频域,构建了三种类型的高维混合Cadzow矩阵,执行LSVD快速分解算法,再降秩重构信号,最后应用分数阶傅里叶反变换预测出有效信号,从而更高保真度的压制强随机噪声,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3)在上述高维矩阵奇异值分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互信息公式,计算各分量信号与原信号的互信息差分谱,寻找最大突变点,也就是相邻两个分量信号对地震信号的贡献率发生了突变,它就是有效信号与噪声信号之间的分界点,从而实现有效奇异值个数的自适应选取,解决了强背景噪声下有效奇异值选取困难的难题,提高了山前带地震资料去噪的保真度。(4)基于压缩感知原理,利用信号在稀疏变换域中的基来构建试探函数,并通过试探函数求取随机欠采样的评价因子,利用该评价因子可定量地分析不同随机欠采样方式的优劣。基于本研究方法,在设计随机欠采样观测系统时,可以先以某种分布或多种分布,大量生成多个随机欠采样观测系统,通过最优评价因子可以量化评价最优的随机欠采样观测系统,为后续的地震数据规则化重建提供理论支撑。(5)以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作为维度,定义任意地震道之间的广义距离,通过广义距离可索引并构建待重建的数据体,再选取傅里叶变换或曲波变换作为地震数据稀疏表示方法,采用收缩阈值迭代法或凸投影迭代法对待重建的数据体进行规则化重建,得到高保真重建后的地震数据。该方法可大幅提高叠前道集信噪比,有效抑制偏移噪声。

张蔚[3](2020)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文中提出塔西南坳陷勘探潜力巨大,但受制于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及区内恶劣地表环境,坳陷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对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富集特征的认识亟待加强,需采用综合研究手段落实其潜力与勘探方向。因此,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采用烃源岩评价、盆地模拟及二维油气运聚模拟3项技术对坳陷油气成藏关键时期、运聚成藏过程、资源潜力等开展模拟研究,分析油气成藏匹配条件与富集特征,明确有利勘探区带。烃源岩评价表明坳陷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4套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及以上品质,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系统研究了坳陷8套主要的储层、盖层、储盖组合以及主要油气藏的特征。盆地模拟阐明塔西南坳陷经历3次阶段性沉降,早古生代以来地温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各套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与沉降时期、沉降幅度密切相关,新近纪以来沉降速率最快,沉积巨厚地层,使烃源岩晚期深埋,总体具有多期生烃、早油晚气的特点;坳陷生油量为399×108t,生气量为95×1012m3,石油资源量为(5.95~6.25)×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36~1.41)×1012m3,以天然气资源为主。平面流线模拟指明油气主要围绕其生烃中心附近聚集,依托坳陷4条关键剖面二维油气运聚过程模拟结果,重建了整个塔西南坳陷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模拟显示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油源断裂是油气长距离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区域不整合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良好通道,长期继承性构造古隆起和区域坡折带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其中聚集的油气还随后期构造运动引发的高点迁移不断发生调整。各项静态的油气地质条件总体受控于区域构造演化的时空匹配,使塔西南坳陷表现出4大油气富集特征:(1)山前冲断带、斜坡区上近源分布富集;(2)有效油源断裂、区域不整合控制富集;(3)优质储盖组合及稳定配套圈闭中富集;(4)构造背景下多期成藏、晚期调整富集。综合优选山前带柯克亚-柯东构造带(K-N)、乌恰-克拉托构造带及其周缘(K)、齐姆根弧形凸起两翼地区(K-E)及斜坡区群古恰克构造带((?)-O、D-C)、罗南-鸟山构造带((?)-O)、玛扎塔格构造带((?)-O、C)为有利勘探区带。

胡永蓁[4](2019)在《基于地震反演的趋势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识别与预测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之一,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顺北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是中石化在碳酸盐岩海相石油勘探的新发现。顺北1井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已钻井深达7500多米,储层的非均质性强,目的层一间房组(O2yj)表层的地震信息被“红波谷”掩盖,导致振幅强度微弱、储层地震响应特点不明显、定量化精细描述困难。据此,以临近红波谷区的一间房组(O2yj)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地震资料进行子波重构和断层增强预处理,再进行缝洞型储层正演数值模拟,最后应用两种不同的反演预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演数据体进行趋势分析得到剩余波阻抗,获得了研究区缝洞型储集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断裂控制成藏:垂向上深部热液沿断裂上移,改造断裂周边,形成孔隙,油气从寒武纪烃源岩向上运移充注于孔隙发育的一间房组(O2yj),上方为厚度较大的桑塔木组(O3s)泥岩作为盖层;横向上储层发育沿主干断裂呈带状分布。(2)子波重构对剔除“红波谷”、增强地震信息的分辨率具良好效果,满足后续反演所需要求;断层增强明显削弱了地震数据中的噪音,使地震剖面噪声更少,断层更容易识别;正演表明利于油气发育的缝洞型储集体具备“串珠”反射特征,“串珠”与“串珠”之间有裂缝断层带作为油气运输通道,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3)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结果各有千秋,经趋势分析后的两种剩余波阻抗与井吻合度均为100%,相比单独反演更为可信,模型宽带约束反演剩余波阻抗在平面中对NE向的两条断裂带刻画效果好。(4)叠合两种反演方法计算出剩余波阻抗属性,以重合度为依据圈定出Ⅰ、Ⅱ、Ⅲ和Ⅳ四个有利区,设计的验证点A、B通过拉取十字剖面得到有效验证。结果表明此次储层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下一步油气藏开发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吴鸿翔,邹乐君,张欲清,李春阳,杨少梅,程晓敢,章凤奇[5](2019)在《基于地震与非地震联合约束下复杂冲断带构造建模:以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柯东构造带是揭示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变形过程的关键区之一,也是当前油气勘探重要的目标区。由于该区构造变形强、地层速度变化快以及地表条件复杂等因素,导致当前勘探面临着地震勘探资料品质差,构造建模多解性强等问题。文章利用R型因子降维分析方法,通过对柯东构造带甫沙地区的重、磁、电反演成果进行降维分析,结果表明甫沙地区深部发育断块构造,不存在地震剖面上显示的背斜构造;同时联合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认为现今的甫沙地区发育的断块构造是早期的完整背斜受早更新世山前右旋走滑断裂改造的结果。在柯东构造带的综合建模实践表明,通过地震与非地震方法的联合约束可以为认识复杂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提供有效的手段。

李睿宁[6](2018)在《塔西南WLK地区储层预测研究》文中提出WLK地区位于塔西南柯克亚构造带,北接叶城凹陷,属昆仑山前第二排构造带。该地区是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塔西南山前带重点勘探区块。WLK构造带整体构造形态相对统一和简单,从浅至深呈单一背斜,构造形成于早喜山时期。该地区资源量丰富,油气富集,但埋藏较深,非均质性较强。前期储层预测和裂缝研究程度较低。该地区同一构造背斜上不同部分钻井产油效果显着不同,表明卡拉塔尔组的油气关系异常复杂,在勘探区带优选方面尚有待提高。因此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研究是加快本区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本论文主要以塔西南WLK地区古近系卡拉塔尔组地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方法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利用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对卡拉塔尔组储层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应用相干、叠后AFE裂缝检测手段、FRS分方位叠加裂缝预测技术精细刻画了研究区内裂缝分布范围、方位及发育程度。卡拉塔尔组在构造主体和南北两翼形成东南向的3个裂缝条带展布,滩体内裂缝发育,相关性较好,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同时采用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实际应用效果,相控统计学反演效果更好,精度更高,且在横向上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其反演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研究区储层特征,实现了精细储层预测。并综合地震属性特征、裂缝发育特征、沉积相、AVO油气检测等信息最终划分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分布区带,为下一步研究区的井位部署和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陈政[7](2017)在《柯东断裂构造带东段构造建模与重点目标评价》文中指出塔里木盆地暂时的勘探成果区域为塔西南山前,麦盖提斜坡,秋里塔格以及岩下白云岩4个大的区块,塔西南山前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已发现柯克亚,阿克莫木,柯东三个油气藏/田,生储盖条件优越,柯东构造带一直是近进几年的主攻领域。根据柯东构造带所钻的柯东1、柯东101、甫沙2、阳1井的钻井资料,结合地质露头、非地震、地震资料建立了本区重点构造模型。模型依据山前冲断带理论,结合实际地质特性建立。推覆体下盘可通过柯深101井的标定结合地质露头确定层位,推覆体区依靠阳1井实钻结果及地质露头确定。利用工作站Landmark系统,对叠前时间偏移资料开展地震解释并编制了TE反射层的T0图。通过构造演化分析明确柯东4号构造在上新世时期开始发育,更新世以来,随着挤压作用的持续,构造幅度进一步变大,圈闭保存相对完整,成藏匹配条件良好。柯东4号构造埋藏较深,古近系膏岩、泥岩广泛分布,大量吸收构造应力,圈闭保存相对完整,对油气保存十分有利。

李明坤,胡岚,石春燕[8](2016)在《特提斯海神的诱惑》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4月3日,西班牙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的巴塞罗那迎来了一批世界石油勘探界的客人。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和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协会(SEG)在这里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全球石油天然气勘探界的精英云聚这座美丽的地中海之滨城市。他们中间,有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巨擘,有科研院所、高等学府的着名专家学者。会议以"合作共赢,面对挑战"为主题,近千名的与会者,目光聚集在全球面临的低油价这一严峻形势下,石油天然气产业如何迎接应对挑战这一战略问题,并对石油天然气产业未来发

陈猛,魏巍,刁永波,屈元,朱亚东,王锋[9](2016)在《西昆仑山前巨厚黄土区层析静校正深化应用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塔西南西昆仑山前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近年塔里油田分公司地震勘探主攻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昆仑山前复杂地表地下的地震地质条件影响,该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地质勘探需要。在众多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因素中,西昆仑山前普遍存在的巨厚黄土及剧烈的地表起伏使得该区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为后期去噪、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处理带来不利影响,是导致该区地震资料成像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结合地震勘探实践,分析了西昆仑山前带静校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层析静校正为主的综合静校正方法,达到了精细刻画巨厚黄土层复杂近地表结构的目的。

王永刚[10](2015)在《集结科研生产最新成果,铸就油气物探一流平台——2014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评述》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共出版6期正刊(161篇)、1期增刊(42篇),合计发表论文203篇。本文对6期正刊按地震数据采集方法与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地震反演与综合分析研究、偏移成像、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地质、岩石物理、综述和非地震等9大类分别进行评述。本年度论文总体呈现中青年、高学历作者占据多数,作者所属单位范围不断扩展,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基金或项目资助的论文显着增加,出版周期稳定在1618个月等特点。2014年该刊所发表文章客观全面展示了中国油气物探领域科研生产的最新成果,发表论文的质量较高,内容普遍具有创意,基本铸就了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一流平台。最后,笔者针对该刊的现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二、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分布、沉积相及有利区的地震解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台缘带模式
        1.2.2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储层特征及地震地质识别
        1.2.3 塔里木盆地中寒武统盖层封盖性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资料情况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地层发育及油气地质特征
    2.3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油气勘探概况
第三章 中-下寒武统地震相解释与台缘带的形成演化
    3.1 寒武系地震层位解释
    3.2 典型地震相的类型及特征
    3.3 中-下寒武统台缘带演化模式
        3.3.1 台地边缘地震相解释
        3.3.2 东部台地边缘分布特征
        3.3.3 北部台地边缘分布特征
        3.3.4 中-下寒武统台缘带演化模式
    3.4 台地内部地震相的解释与平面分布特征
        3.4.1 台地内部地震相的解释
        3.4.2 台地内部地震相平面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下寒武统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4.1 典型岩相类型及特征
    4.2 典型测井相类型及特征
    4.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3.1 局限台地相
        4.3.2 开阔台地相
        4.3.3 台地边缘相
        4.3.4 斜坡相
        4.3.5 盆地相
    4.4 玉尔吐斯组沉积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4.5 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4.6 吾松格尔组沉积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4.7 中寒武统沉积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4.8 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
        4.8.1 古裂陷
        4.8.2 古气候
        4.8.3 海平面变化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下寒武统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5.1 储层特征
        5.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5.1.2 储层空间类型及特征
    5.2 储层物性统计与评价
    5.3 储层类型及分布
    5.4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5.4.1 沉积环境
        5.4.2 白云石化作用
        5.4.3 溶蚀作用
        5.4.4 构造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评价
    6.1 盖层封盖能力微观评价
    6.2 盖层宏观发育特征
        6.2.1 盖层厚度
        6.2.2 盖层平面展布
    6.3 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
    6.4 盖层发育有利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下寒武统有利区带预测
    7.1 主要控藏因素
    7.2 钻井失利原因分析
        7.2.1 烃源岩不发育或品质较差
        7.2.2 储层不发育
        7.2.3 保存条件差
    7.3 基于地震波衰减异常的含气检测
        7.3.1 原理与方法
        7.3.2 轮南三维工区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含气性检测
    7.4 有利区带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2)山地地震数据去噪与规则化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与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噪声衰减技术研究现状
        1.2.2 数据规则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成果与创新
第2章 山地地震资料噪声衰减方法
    2.1 山地地震资料噪声特征分析
    2.2 Cadzow滤波法的原理
        2.2.1 Cadzow矩阵构建
        2.2.2 奇异值分解
        2.2.3 降秩处理
        2.2.4 反对角线平均
    2.3 规则干扰压制方法
        2.3.1 方法原理
        2.3.2 实现步骤
        2.3.3 模型测试
        2.3.4 实际资料效果分析
    2.4 随机噪声衰减方法
        2.4.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2.4.2 混合Cadzow滤波法
        2.4.3 叠前随机噪声衰减
        2.4.4 重叠窗口数据的处理
        2.4.5 理论模型测试
        2.4.6 应用实例
    2.5 自适应Cadzow滤波方法
        2.5.1 自适应Cadzow滤波方法
        2.5.2 数值实验
        2.5.3 实际数据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震数据欠采样量化评价方法
    3.1 压缩感知原理
        3.1.1 稀疏表示方法
        3.1.2 设计测量矩阵
        3.1.3 优化问题的求解
    3.2 地震数据欠采样量化评价方法
        3.2.1 采样评价因子计算方法
        3.2.2 理论测试及实际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高维数据规则化方法
    4.1 地震数据稀疏表示方法
        4.1.1 稀疏变换
        4.1.2 地震数据稀疏表示方法
    4.2 地震资料压缩感知规则化问题求解方法
        4.2.1 问题模型及求解算法
        4.2.2 模型数据测试
    4.3 地震数据高维数据规则化方法
        4.3.1 方法背景
        4.3.2 基于炮检点坐标维度下的地震数据
        4.3.3 非均匀非规则网格下的地震数据重建
    4.4 理论模型测试
        4.4.1 2D双曲同相轴数据测试效果
        4.4.2 3D双曲同相轴数据测试效果
        4.4.3 抗噪能力测试
        4.4.4 不同缺失比例数据插值重建效果
    4.5 实际数据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际资料应用
    5.1 工区概况
        5.1.1 地质概况
        5.1.2 地震地质条件
        5.1.3 深层地质条件
    5.2 关键问题及处理技术
        5.2.1 原始资料分析
        5.2.2 处理难点以及关键处理技术
    5.3 基于Cadzow滤波法的去噪处理
        5.3.1 十字排列域噪音压制
        5.3.2 OVT域噪音压制处理
    5.4 数据规则化处理
        5.4.1 数据规则化处理
        5.4.2 偏移成像处理
    5.5 处理成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6.1 结论与认识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3.2 塔西南地区油气地质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与主要成果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位置
    2.2 油气勘探历程
    2.3 地层发育特征
    2.4 构造演化特征
第3章 塔西南坳陷油气地质特征
    3.1 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3.1.1 烃源岩特征
        3.1.2 烃源岩综合评价
    3.2 储层特征
    3.3 盖层特征
    3.4 储盖组合特征
    3.5 油气田(藏)特征
第4章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
    4.1 本次盆地模拟采用的技术方法
        4.1.1 地史模拟方法
        4.1.2 热史模拟方法
        4.1.3 生排烃史模拟方法
    4.2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关键参数
        4.2.1 Ro-深度关系曲线
        4.2.2 有机碳恢复系数
        4.2.3 产烃率参数
        4.2.4 孔隙度-深度关系式
        4.2.5 地层残余厚度与剥蚀量
        4.2.6 有效烃源岩的确定
        4.2.7 其它关键参数
    4.3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方案与过程
        4.3.1 盆地模拟方案
        4.3.2 模拟计算过程
    4.4 塔西南坳陷盆地模拟结果
        4.4.1 地、热史模拟结果
        4.4.2 生排烃量与生烃高峰期
        4.4.3 生烃中心与平面运聚方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塔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1 复杂剖面油气运聚模拟技术
    5.2 塔西南坳陷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模拟
        5.2.1 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模拟方案
        5.2.2 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模拟过程
    5.3 塔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重建
        5.3.1 A-A’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3.2 B-B’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3.3 C-C’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3.4 D-D’关键剖面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气富集特征与有利区带
    6.1 油气资源潜力
    6.2 油气成藏匹配条件
        6.2.1 山前带
        6.2.2 斜坡区
    6.3 油气富集特征
        6.3.1 山前冲断带、斜坡区上近源分布富集
        6.3.2 有效油源断裂、区域不整合控制富集
        6.3.3 优质储盖组合及稳定配套圈闭中富集
        6.3.4 构造背景下多期成藏、晚期调整富集
    6.4 有利勘探区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地震反演的趋势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识别与预测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1.2.2 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完成的工作量
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2.1 地层特征
        2.2.2 地球物理特征
        2.2.3 基底岩性及断裂构造特征
        2.2.4 油气地质特征
3 地震资料预处理与缝洞型储层正演数值模拟
    3.1 地震数据图像增强
        3.1.1 子波重构去除红波谷
        3.1.2 断层增强
    3.2 缝洞型储层正演数值模拟
        3.2.1 地震波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3.2.2 缝洞型储层正演模拟
4 储层预测方法
    4.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4.1.1 基本原理及优缺点
        4.1.2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流程
        4.1.3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
    4.2 基于模型的宽带约束反演
        4.2.1 基本原理与优缺点
        4.2.2 基于模型的宽带约束反演流程
        4.2.3 基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结果
5 趋势分析
    5.1 趋势分析原理
    5.2 约束系数脉冲反演波阻抗数据体趋势分析计算
    5.3 基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波阻抗数据体趋势分析计算
    5.4 趋势分析单井识别解释
        5.4.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单井识别
        5.4.2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模型宽带约束反演单井解释
6 目的层预测
    6.1 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6.2 储层有利区划分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地震与非地震联合约束下复杂冲断带构造建模:以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3 R型因子的降维分析方法
    3.1 多因子降维法原理
    3.2 多因子降维法对非地震数据的处理
4 地震—非地震联合解释在柯东构造带建模中的应用
5 讨论
    5.1 分析地震—非地震联合解释在西昆仑山前的可行性
    5.2 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的构造变形过程
6 结论

(6)塔西南WLK地区储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研究区勘探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储层地震预测研究现状
        1.2.3 裂缝预测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工区位置及勘探简况
        2.1.1 工区位置
        2.1.2 地震勘探简况
    2.2 地层分布特征
    2.3 构造特征分析
第3章 研究区储层特征分析
    3.1 岩石学特征
    3.2 储层空间类型
        3.2.1 孔隙
        3.2.2 裂缝
    3.3 储层物性特征
    3.4 成藏条件分析
第4章 储层地震预测研究
    4.1 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4.2 沉积相及古地貌分析
    4.3 裂缝预测技术及应用
        4.3.1 叠后裂缝检测
        4.3.2 叠前裂缝预测
    4.4 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4.4.1 叠后波阻抗反演
        4.4.2 相控统计学反演
        4.4.3 孔隙度反演
        4.4.4 储层厚度分布
        4.4.5 储层预测应用效果分析
    4.5 油气检测
        4.5.1 AVO流体检测方法原理
        4.5.2 AVO流体检测效果
    4.6 研究区储层有利带预测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柯东断裂构造带东段构造建模与重点目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
        1.4.1 构造建模
        1.4.2 重点圈闭落实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 论文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地层概况
        2.2.1 地层及岩性简述
        2.2.2 标准层
        2.2.3 本地区的其它特殊情况
    2.3 区域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划分
    2.4 开发现状
    2.5 生、储油层分析
        2.5.1 烃源岩
        2.5.2 储集层
第3章 柯东构造带构造建模
    3.1 柯东段构造建模
    3.2 普东段构造建模
第4章 重点目标解释
    4.1 地震勘探程度及资料品质分析
    4.2 层位标定
    4.3 综合构造建模
        4.3.1 野外地质露头标定
        4.3.2 非地震研究
        4.3.3 区域大剖面分析
    4.4 地震精细解释
    4.5 速度建场与构造成图
    4.6 成图可靠性分析
第5章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变形机理及形成过程分析
    5.1 区域构造背景
    5.2 西昆仑新生代以来构造事件
        5.2.1 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局部隆升期
        5.2.2 中新世相对稳定期
        5.2.3 中新世晚期脉式隆升期
        5.2.4 中新世末-上新世早期的强烈隆升期
        5.2.5 上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快速隆升期
    5.3 变形机理
    5.4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演化史分析
第6章 有利勘探区带分析与重点目标精细解析
    6.1 柯东构造带有利区带及重点目标
    6.2 重点圈闭落实
        6.2.1 断裂特征和圈闭特征
        6.2.2 圈闭地质条件分析
        6.2.3 圈闭资源量估算
        6.2.4 地质风险分析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特提斯海神的诱惑(论文提纲范文)

一片烟波浩淼的海洋,望不见海岸线在何方,更望不见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的踪影,那个年代它们还没有诞生。在5亿多年以前,被天山和昆仑巍峨巨大身影所笼罩的地方,当时是深海槽。我们这个蔚蓝色星球在5亿多年前是安静的,地球表面被广袤的海洋所占据,只在地球的南北两极有两块古大陆:南边的古大陆叫冈瓦纳大陆,北边的则称为劳亚大陆。5亿年以前,塔里木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分离,缓慢向北方漂移,时而沉没于海洋之下,时而上浮为陆地。在2.8 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特提斯海横贯欧亚大陆南部地区,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海洋,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特提斯海又称古地中海。那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非常温暖,是海洋生物和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域。塔里木板块便在这片海域中沉浮。大约到了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塔里木板块与北方大陆相遇,发生碰撞,天山崛起。那时候,特提斯海水一度向西退出,塔里木盆地开始形成。在天山山前形成面积很大的泻湖,周围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天山南麓发育的众多河流日夜不息地注入泻湖,为繁衍的生物带来丰富的养分。面积巨大的泻湖中生物繁茂,生机勃勃。时光又过了1亿多年,特提斯海水经过塔里木盆地西部的阿莱依海峡,向东进入盆地,在昆仑山前和西部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个海湾,并逐步向北扩展,一直蔓延到天山山前,形成新月形的塔里木古海2 湾。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古地理研究室与石油地质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特提斯海(古地中海)北支塔里木古海湾”研究,专家们到昆仑山和天山深处考察,采集标本,绘制出不同时期塔里木古海湾的形状和海岸线的位置,并在南天山深处发现了许多与现今地中海沿岸同类的乔木和灌木及其他佐证。可以想见,面积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古海湾当时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温暖洋面上繁衍着各种生命,与海岸线毗邻的原野上生长大片柳桦、赤杨、榆槭混合林和夹河丛林,环绕海岸的滩涂被林莽覆盖,其中出现胡桃和野果组成的亚热带常绿和落叶的混合林。那时候,北极没有冰盖,天山远没有现在那么高,北方蒙古高原上吹来的季风拂动蔚蓝色的海水,碧波翻涌,涛声阵阵,昆仑和天山的滨海滩涂接受特提斯海浪温柔的抚摸。到距离现今28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相遇。这就是着名的喜马拉雅运动,造成喜马拉雅山、昆仑和天山的崛起,山前地带快速沉降。昆仑和天山的西部相向弯曲、相接,阿莱依海峡悄然关闭。特提斯海北支塔里木古海湾与古地中海的联系被切断,在漫长地质年代中走向干涸。天山挡住了北冰洋的潮湿气流,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阻隔了印度洋的季风,塔里木盆地在大山和高原环抱中渐渐失去了对海洋的记忆。大约在450万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形成。
会战指挥部决策再上三口探井:克拉2井、克拉3 井和依南2井。
科研人员继续对克拉2构造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一是以新的山地二维地震偏移成果剖面精细落实克拉2 构造,从地震T8反射层(相当于古近系底)等T0图经平均速度场变速空校得到构造图,从而落实了克拉2古近系盐下圈闭;二是认真分析克拉1构造和克拉2 构造的区别;克拉1构造顶部发育断开白垩系砂岩、盐层和浅层的断裂,保存条件差,导致钻探失利,而克拉2号构造盐盖层厚度大,自成背斜完整,构造范围内断层消失于盐层之中,不具有破坏作用,从而明确了克拉2 构造的优势;三是克拉2古近系盐下构造的真假和构造高点偏移问题,通过克拉构造区6条地震主测线和1条联络线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攻关,基本解决了时间构造高点和轴线相对于深度构造的偏移问题。
7 月20日,大北3井钻达井深6800米。井底层位仍然在膏泥岩层段。
8 号、克深9号、博孜1号、克深6号、克深10号、克深11号、克深14号……

(9)西昆仑山前巨厚黄土区层析静校正深化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静校正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1.1 起伏地表和黄土砾石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1.2 采集方法强化导致静校正问题复杂化
    1.3 西昆仑山前静校正问题带来的启示
2 高精度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思路
    2.1 初至波层析反演的基本原理
    2.2 拟三维层析反演
    2.3 区域连片层析建模
    2.4 低速测井资料约束的层析反演建模
    2.5 高精度层析反演
        2.5.1 小道距层析调查
        2.5.2 小网格层析反演
3 应用效果分析
4 结论与认识

(10)集结科研生产最新成果,铸就油气物探一流平台——2014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2014年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概况
2论文评述
    2.1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2.1.1激发震源
        2.1.2接收电缆
        2.1.3采集工艺
        2.1.4采集方法分析
    2.2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
        2.2.1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方法
        2.2.2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方法
        2.2.3提高保真度的处理方法
        2.2.4目标处理方法
        2.2.5特殊处理方法
    2.3地震反演与综合分析研究
        2.3.1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
        2.3.2油气或流体识别技术
        2.3.3岩相或岩性体识别技术
        2.3.4储层参数反演技术
        2.3.5地震属性应用
        2.3.6反演算法研究
        2.3.7综合分析研究
    2.4偏移成像
        2.4.1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2.4.2正则化方法
        2.4.3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2.5地震正演模拟
        2.5.1复杂介质正演模拟
        2.5.2边界条件
        2.5.3射线追踪法
        2.5.4波动方程法
    2.6地震地质
        2.6.1地震沉积学研究
        2.6.2沉积相分析
        2.6.3烃类物质富集规律研究
    2.7岩石物理
        2.7.1测定测试及其分析
        2.7.2虚拟岩石物理
        2.7.3地震物理模拟
    2.8综述
    2.9非地震
        2.9.1井间与井海电磁法
        2.9.2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
        2.9.3重力法
3结束语

四、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分布、沉积相及有利区的地震解释研究[D]. 季天愚. 西北大学, 2021(10)
  • [2]山地地震数据去噪与规则化方法研究与应用[D]. 曹中林.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3]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及富集特征[D]. 张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4]基于地震反演的趋势分析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识别与预测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D]. 胡永蓁.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5]基于地震与非地震联合约束下复杂冲断带构造建模:以西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为例[J]. 吴鸿翔,邹乐君,张欲清,李春阳,杨少梅,程晓敢,章凤奇.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2)
  • [6]塔西南WLK地区储层预测研究[D]. 李睿宁.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7]柯东断裂构造带东段构造建模与重点目标评价[D]. 陈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8]特提斯海神的诱惑[J]. 李明坤,胡岚,石春燕. 地火, 2016(04)
  • [9]西昆仑山前巨厚黄土区层析静校正深化应用及效果分析[J]. 陈猛,魏巍,刁永波,屈元,朱亚东,王锋.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6(06)
  • [10]集结科研生产最新成果,铸就油气物探一流平台——2014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评述[J]. 王永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4)

标签:;  ;  ;  ;  ;  

昆仑山前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