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漏诊率调查及对策

医院感染漏诊率调查及对策

一、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梓瑜[1](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陈慧斯[2](2019)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医院感染是当前国际关注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工作是关系医疗质量、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关键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对感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tioners,IPCP),简称感控人员,是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防控措施执行的首要环节和核心力量,其岗位胜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感控人员能力框架或概念模型,但并不直接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医院管理现状。国内部分学者提出感控人员能力素质的框架性建议或理论层面的核心能力,但基于胜任力理论,系统构建符合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实际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尚缺乏,是当前医院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人岗匹配理论和动机理论构建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并应用构建的模型开展实证研究,了解目前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探索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方法:(1)评价模型构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初步拟定并优化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理论框架和测量条目。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56名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检验模型的信度及效度,确定权重系数。(2)实证研究:以建立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为测量工具,对吉林省9个市(州)44所三级医院、63所二级医院及63所一级医院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共计1775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表示,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中介模型分析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内部各维度关系。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SPSS软件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本研究构建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包括感控基本技能(监测能力、检查监督、暴发处置与职业防护指导)、组织协作能力(培养或影响他人、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成就动机、学习能力、综合知识)和个人特征品质(职业价值观、个人品质)4个核心维度,11个子维度和47个测量条目。(1)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感控基本技能维度12个测量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632%;织协作能力维度13个测量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045%;专业发展能力维度13个测量条目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781%;个人特征品质维度9个测量条目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326%。(2)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适配度良好。感控基本技能维度χ2=158.116,χ2/df=3.294,CFI=0.981,GFI=0.942,AGFI=0.906,RMSEA=0.074;组织协作能力维度χ2=163.537,χ2/df=2.638,CFI=0.983,GFI=0.942,AGFI=0.915,RMSEA=0.063;专业发展能力χ2=211.841,χ2/df=3.591,CFI=0.972,GFI=0.928,AGFI=0.889,RMSEA=0.079;个人特征品质χ2=88.932,χ2/df=3.420,CFI=0.985,GFI=0.956,AGFI=0.925,RMSEA=0.076。(3)模型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89,各维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感控基本技能0.967(监测能力0.937、检查监督0.932、暴发处置与职业防护指导0.952),组织协作能力0.972(培养或影响他人0.947、沟通表达能力0.949、人际交往能力0.908),专业发展能力0.955(成就动机0.922、学习能力0.928、综合知识0.942),个人特征品质0.960(职业价值观0.936、个人品质0.962)。(4)权重系数计算结果:4个核心维度中感控基本技能权重系数(0.266)最高,其他核心维度权重系数分别为组织协作能力(0.251)、专业发展能力(0.237)和个人特征品质(0.245);11个子维度权重系数为:监测能力(0.342)、检查监督(0.334)、暴发处置和职业暴露防护指导能力(0.324)、培养或影响他人(0.353)、沟通表达能力(0.336)、人际交往能力(0.311)、成就动机(0.369)、学习能力(0.336)、综合知识(0.295)、职业价值观(0.518)、个人品质(0.482)。(2)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实证研究(1)吉林省各级医疗机构感控人员的岗位胜任力现状:感控人员整体岗位胜任力自评总分为5.276±0.932,按量表等级(1-7分)水平,处于中等。4个核心维度中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5.614±0.916)和组织协作能力自评得分(5.345±0.954)高于自评总分平均值,专业发展能力自评得分(5.112±0.984)、感控基本技能自评得分(5.064±1.233)较低。11个子维度中9个子维度自评得分在5分以上,监测能力(4.804±1.453)和学习能力(4.711±1.389)自评得分较低。(2)人口社会学因素、个体职业状况及医院感控管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对感控人员总体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工作年限短(≤5年)的感控人员相比,工作年限≥16年的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组织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均增加(p<0.05);工作年限在2125年的感控人员,感控基本技能、专业发展能力自评得分较高(p<0.05)。与三级医院的感控人员相比,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自评得分较低(p<0.05);二级医院感控人员感控基本技能自评得分较低(p<0.05)。专职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自评总分较兼职感控人员高(p<0.05)。有临床工作经历的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专业发展能力、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较无临床工作经历的感控人员高(p<0.05)。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定期参加感控培训对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自评得分具有显着影响(p<0.05)。医院对感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组织开展感控培训情况、感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及感控文化氛围对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自评得分具有显着影响(p<0.05)。医院感控制度建设情况、组织感控培训情况和感控文化氛围在医院对感控工作重视程度和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626,占总效应的65.70%。(3)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各维度关系:成就动机、学习能力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182,占总效应的22.74%。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培养或影响他人能力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486,占总效应的60.69%。职业价值观、个人品质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的中介效应显着,总中介效应值为0.109,占总效应的13.58%。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个核心维度,11个子维度和47个测量条目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信度效度较好,能够客观反映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2)吉林省各级医疗机构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感控基本技能、专业发展能力自评得分偏低,组织协作能力、个人特征品质自评得分较高。因此,提升感控人员总体胜任力的关键在于重点加强感控基本技能培训,培养专业发展能力,发挥组织协作能力优势,深入挖掘个人特征品质。(3)感控人员工作年限、医院等级、是否为专职感控人员、临床工作经历、办公软件应用水平、定期参加感控培训,医院对感控工作重视程度、组织开展感控培训情况、感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及感控文化氛围对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及各核心维度自评得分具有显着影响。医院感控制度建设情况、组织感控培训情况和感控文化氛围在医院对感控工作重视程度和感控人员总体岗位胜任力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4)感控人员的综合知识对感控基本技能有直接作用,同时,成就动机、学习能力在综合知识与感控基本技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培养或影响他人能力在综合知识和感控基本技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职业价值观和个人品质在综合知识和感控基本技能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5)建议推进感控人员专业资格认证,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学科体系建设,提倡人文管理,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支持性环境,加强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注重感控综合知识的更新培训,明确感控人员个人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定位,以提高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

王惠,吕宇,向钱,蔡敏泓,魏道琼,吴佳玉,周忠华,王晨,刘华[3](2018)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前瞻性监测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与漏报控制方法,分析其实施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运用品管圈(QCC)方法,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医院感染漏报进行控制。结果建成"信息化系统智能筛查+移动通讯短信提醒+院感督导"三位一体的前瞻式医院感染病例堵漏监控模式,第一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由QCC活动前的79.16%降至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21,P=0.000);与第一轮PDCA循环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相比,第二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降至2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75,P=0.002)。结论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发生前,采取积极前瞻性的防控,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谭军[4](2018)在《上海市某区公立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不同时间和不同级别来描述上海市某区公立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分布,分析原因,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管理者针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上海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统一规定的调查时间内,连续5年对上海市某区所有收治住院病人的公立医疗机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床旁和病史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收集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情况、危险因素、抗菌药物使用等信息。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百分率、线图、圆图、百分条图等做描述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率、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率是否分层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列联表分析相关性。结果:1.2013-2017年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28%、5.30%、5.07%、5.72%、6.34%(χ2=1.529,P=0.822),二级2.33%、2.10%、2.43%、2.56%、2.55%(χ2=1.978,P=0.740),三级1.72%、1.33%、1.96%、1.65%、1.56%(χ2=2.799,P=0.592);医疗机构级别越高,医院感染现患率越低(χ2=131.976,P=0.000)。2.2013-2017年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总例次数为184例,构成比前三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二级402例,前三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三级203例,前三位为下呼吸道、其他部位和上呼吸道;5年下呼吸道感染均排在首位,且呈下降趋势,上呼吸道呈上升趋势。3.一级医疗机构5年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8株,二级165株,三级165株,各级医疗机构均检出革兰阴性菌为主;5年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占比均以革兰阴性菌排在首位,且有呈下降趋势,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真菌呈下降趋势。4.2013-2017年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综合ICU、五官科、其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30%、2.36%、0.16%、0.00%、17.14%、0.00%、2.67%,其中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有呈上升的趋势,外科、其他科室呈下降趋势。5.2013-2017年一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57%、5.30%、5.38%、6.96%、7.88%(χ2=6.121,P=0.190),二级19.78%、30.90%、32.56%、31.49%、34.41%(χ2=200.612,P=0.000),三级38.50%、37.23%、43.63%、43.60%、44.12%(χ2=34.690,P=0.000);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抗菌药物使用率越高(χ2=1447.583,P=0.000);各级医疗机构均以治疗用药和单一用药占比最高;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治疗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为7.25%、56.31%、80.09%(χ2=706.161,P=0.0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用药标本送检率均呈负相关(rs=–0.829,P=0.000;rs=–0.842,P=0.000)。结论:1.2013-2017年该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总体效果较好;医院级别越高,医院感染越低;2.各级医疗机构应重点监测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部位感染;3.加强合理用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翁晓芳,袁艳玲,周爱军,谭军,刘程琳,王剑云[5](2018)在《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误差分析与改进对策》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与探讨宝山区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的误差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组织9所设有住院病房的一级医疗机构,对其2017年12月12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于2018年3月对医院上报的数据进行复核。将上报数据与复核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实际调查住院患者379例,实查率为100.00%;复核病例379例,复核率为100.00%。通过数据比对,上报数据中医院感染病例12例,现患率为3.17%,复核数据中医院感染病例26例,现患率为6.86%,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为53.85%(14/26);上报数据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21/379),复核数据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0%(36/379),抗菌药物使用病例漏报率为41.67%(15/36);病原学送检率偏低为8.33%(3/36)。结论发现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漏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推进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在一级医疗机构应用普及。

周欣彤[6](2018)在《神经网络模型在医院感染病例预警中的实际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2003年非典之后,医院感染及其管理等相关概念在我国正式起步,并通过国家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三级(二级)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等法规条文,逐渐发展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必须的管理部门——院感科。然而院感工作小到细枝末节、大到统筹规划,全由几个甚至仅有一个院感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是我国院感工作的普遍现象。并且由于我国整体的感控工作起步较发达国家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在法律法规硬性要求下整体体系框架建设较快,但实质能力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专业程度甚至文化程度相对于已经成熟的医疗体系、护理体系等均显贫弱。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例来是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危害广泛且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那么在这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下,工作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简洁明晰的辅助工具的运用,不但能够弥补院感管理工作中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更能够解决院感管理工作中工作繁琐、重复劳动的问题。【目的】解决院感病例“上报难”问题,减轻院感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院感病例上报数量和质量,为基于数据精度的后续工作提供保障。【方法】神经网络与决策树分类器二者分别进行、交互结果的方法,即:神经网络用于院感病例的预警预测,决策树用于对高危因素和关键控制点的把握,二者共同完成辅助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用这两种方法,对特定时段内本院的患者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一个由训练过后的神经网络生成的规则算法,再由该方法对另一个时段内的患者信息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同时也将对上述数据进行logistics回归模拟并预测,结果同样进行对比,以寻求针对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最佳的数据分析核心算法。【结果】在同样的1047例测试病例(院感28例,非院感1019例)中,logistics回归分析预测准确度为56.1%(假阴性14例),classification tree中fine tree模型预测准确度为94.5%(假阴性25例),medium tree模型预测准确度为92.6%(假阴性22例)coarse tree模型预测准确度为71.5%(假阴性12例),调整后的coarse tree模型准确度为70.1%(假阴性10例),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为76.7%(假阴性10例),假阳性数相对为最低,此为最佳模型。【结论】本研究采用真实数据,对logistics回归模型、classification tree模型、coarse tree模型和neural network模型分别进行了运算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用于院感病例预测的最佳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用于条件分析的最佳模型——决策树分类器模型。二者的交互运用,产生的互补效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是解决医院感染上报难问题的最佳方案。

武迎宏,曹煜隆,蔡虻,周春莲,刘聚源,陈惠清[7](2017)在《基于住院患者病案首页高风险病例来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的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抽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方法以期探寻抽样调查漏报病例的科学方法。方法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来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病例,将抽样调查得到的阳性率与文献报道中采用传统方法抽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4次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抽查感染病例分布率为45.30%,传统方法抽查感染病例分布率为4.64%。结论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比传统抽样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医院感染漏报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张廷轩[8](2016)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 998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全年出院患者47 998,发生医院感染84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7%,漏报65例,漏报率为7.67%。医院感染发生按照部位分布,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30.96%,其次为上呼吸道23.22%、胃肠道19.25%、泌尿道18.33%。全年分离细菌1625株。占前十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36株,构成比为20.68%,铜绿假单胞菌244株,构成比为15.02%,肺炎克雷伯菌233株,构成比为14.34%。结论: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的配备能及时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数据保证。

魏素敏,鲁莉[9](2016)在《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全面监测医院感染的现状、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为预防疾病感染控制提供有效依据及对策。方法各病房负责感染控制的医生对2014年5月15日00:0024:00住院患者(含当日出院、转科和死亡的病例,排除当日入院病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患者为335人,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为:一联为107人,占74.82%,二联为33人,占23.07%,三联为3人,占2.09%。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标本送检率为80.41%。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见: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科室中存在有感染漏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等现象,标本送检率仍存在不足,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能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麦尔哈巴·麦麦提,丁清,李文玉,张晨[10](2016)在《某三甲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讨避免漏报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和2015年1月出院患者病历,对医院感染漏报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1月的漏报病例数为10例,漏报率为22.72%;2015年1月的漏报病例数为19例,漏报率为2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科室排序,内科系统漏报例数多于外科系统;按医院感染部位由多至少排序,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表浅切口和胃肠道;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有待继续强化,多部门协作有待继续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不到位;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结论加强医院感染规范管理,落实规范和制度,加强各科室间协作,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的有效措施。

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医院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1.1.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与变化
        1.1.3 感控人员的内涵、岗位要求及现状
        1.1.4 胜任力研究是卫生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
    1.2 国内外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
        1.2.1 北美地区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2 英国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3 欧洲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4 香港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要求
        1.2.5 其他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胜任力理论
        2.1.1 胜任力的定义
        2.1.2 胜任力的特点
        2.1.3 胜任力模型
        2.1.4 胜任力辞典
    2.2 人岗匹配理论
    2.3 动机理论
第3章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1.3 问卷调查
    3.2 结果
        3.2.1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初始量表形成
        3.2.2 指标筛选和优化
        3.2.3 信度效度分析
        3.2.4 评价模型权重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实证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1.4 质量控制
    4.2 结果
        4.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4.2.2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自评结果
        4.2.3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感控人员岗位胜任力各维度关系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5.1 讨论
    5.2 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创新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前瞻性监测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QCC活动小组
        1.2.2 QCC活动计划与实施
        1.2.3 现况把握及原因分析
        1.2.4 目标设定
        1.2.5 对策制定与实施
    1.3 判定标准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第一轮PDCA循环结果
    2.2 第二轮PDCA循环结果
3 讨论

(4)上海市某区公立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
    2.4 调查方法与步骤
    2.5 技术路线
    2.6 数据整理和分析
    2.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场所的基本情况
    3.2 2013 -2017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情况
    3.3 2013 -2017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情况
    3.4 2013 -2017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情况
    3.5 2013 -2017年不同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
    3.6 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和标本送检情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分析
    4.2 医院感染部位分析
    4.3 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
    4.4 抗菌药物使用和标本送检情况
    4.5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5)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误差分析与改进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标准
    1.4 复核调查的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上报数据与复核数据医院感染现患情况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4 病原菌检出情况
    2.5 问题原因调查
3 讨论

(6)神经网络模型在医院感染病例预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思路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
    4 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数据库的生成
        1.1 条件参数的选择原则
        1.2 训练用数据集
        1.3 测试用数据集
        1.4 MATLAB用数据矩阵
        1.5 数据代换和归一化
    2 模型的建立
        2.1 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
        2.2 classification tree模型
        2.3 neural network模型
    3 各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值比对
第三部分 结果
    1 各个模型模拟结果参数
        1.1 各个模型结果对比
        1.2 各个模型预测结果对比
        1.3 树形图结果
        1.4 综合考虑classification tree和neural network的交互结果
    2 现有医院感染系统预测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各个预测模型的优劣对比
        1.1 现有系统预测模型的劣势——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的局限性
        1.2 classification tree的矛盾和应用
        1.3 neural network的优势与不足
        1.4 神经网络模型与决策树分类器的交互
        1.5 不平衡数据集的影响
    2 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
第五部分 结论
附录
    附表:2017年3月院感病例核查——厂家自查表
本文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统计学模型在医院感染病例预警分析的应用比较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检索策略
    2 统计学模型的比较
        2.1 时间序列模型
        2.2 logistic回归模型
        2.3 神经网络及序列分析树
    3 问题与讨论
        3.1 研究原始数据库(训练用数据库)
        3.2 微生物检验
        3.3 模型预测检验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住院患者病案首页高风险病例来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的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抽样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漏报率在质量管理中的意义
    3.2高风险病例抽查方法的依据
    3.3 通过高风险病例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实用性
    3.4 不足与说明

(8)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2.2 医院感染漏报率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4 病原学监测
    2.5 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6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7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漏报率
    3.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3 病原微生物

(9)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2.2 发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主要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等部位(见表2)。
    2.3 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2.4 日抗菌药物使用率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患者为335人,医院感染发生为8 人,感染率为2.68%;科室漏报医院感染1人,漏报率为1 2. 5 0%;发生医院感染主要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等部位;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为肠球菌、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病原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68%,参与调查患者中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的患者为78 人,占54.54%;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患者为29人,占20.27%;另外36人为治疗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占25.1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为:一联为107人,占74.82%,二联为33人,占2 3. 0 7%,三联为3人,占2.09%。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标本送检率为80.41%。我院现患率低于全国193所医院感染现患率5.22%[1],与2013年医院现患率调查结果相比下降了1.06%。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为患者病情危重、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并且侵入性操作较多,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等操作易导致感染;还存在医院感染漏报现象,说明科室仍缺乏对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的认识,重视不够[2]。
    3.3 调查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了卫生部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0.00%的标准[4],细菌培养送检率符合国家抗菌药物管理≥50%的考评指标,表明治疗用药细菌培养意识较强。
    3.4 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6株菌株,要求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要先做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见: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科室中存在有感染漏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等现象,标本送检率仍存在不足,导致抗菌药物使用不能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开展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利于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0)某三甲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 2调查方法
    1. 3统计方法
2结果
    2. 1医院感染漏报率
    2. 2医院感染漏报科室分布
    2. 3漏报病例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 4漏报原因分析
3讨论
    3. 1加强宣传教育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3. 2规范管理,完善落实制度
    3.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
    3. 4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督查力度

四、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 陈慧斯. 吉林大学, 2019(02)
  •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前瞻性监测与控制[J]. 王惠,吕宇,向钱,蔡敏泓,魏道琼,吴佳玉,周忠华,王晨,刘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11)
  • [4]上海市某区公立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D]. 谭军. 南昌大学, 2018(08)
  • [5]一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误差分析与改进对策[J]. 翁晓芳,袁艳玲,周爱军,谭军,刘程琳,王剑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11)
  • [6]神经网络模型在医院感染病例预警中的实际应用[D]. 周欣彤.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7]基于住院患者病案首页高风险病例来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的方法探讨[J]. 武迎宏,曹煜隆,蔡虻,周春莲,刘聚源,陈惠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12)
  • [8]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的应用价值[J]. 张廷轩. 中国民康医学, 2016(23)
  • [9]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魏素敏,鲁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6)
  • [10]某三甲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J]. 麦尔哈巴·麦麦提,丁清,李文玉,张晨.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05)

标签:;  ;  ;  ;  ;  

医院感染漏诊率调查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