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管理模式下做好信息科工作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张剑南[2](2021)在《约谈后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文中指出自从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日渐繁荣,随之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在2016年4月份,因空气质量明显恶化,济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约谈后济宁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空气质量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从2019年1季度后,济宁市的空气质量又陷入了反弹。因此,为进一步改变空气质量恶化的局面,对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把济宁市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题寻找—原因分析—改进路径”的思路,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依据元治理、区域治理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倡在政府的主导下,合理安排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模式进行大气污染治理。首先,本文介绍了济宁市在2016年4月份被约谈前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空气质量恶化情况。然后,作者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重点从政策的制定、资源的配置、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引导企业公众参与治理以及考核问责五个方面,介绍了约谈后济宁市政府治理措施的调整情况和取得的治理成效。其次,作者对照济宁市调整后的治理措施,调查了约谈后济宁市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借助元治理、区域治理和协同治理理论,结合济宁地区的实际,提出了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化对策。即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安排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模式进行大气污染治理。一是采用科层治理的模式,以政府强制力为保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有效进行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严肃考核和问责等举措进行大气污染治理;二是采用市场、网络治理的模式,间接引导企业、公众等多主体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保障各治理主体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共同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徐清月[3](2021)在《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作息时间颠倒,睡眠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饮食不规律,依靠外卖和方便食品过度,再加上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状况对居民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在光华博斯特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两大疾病,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寿命,近十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患病人数增加了接近一倍,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患上肿瘤疾病,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患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而离世。而本文所研究的核医学科主要开展上述疾病的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项目,作为一门重要医技科室,起到辅助临床科室对相关疾病作出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作用。核医学诊断具有灵敏度高、放射性药物种类繁多、特异性的优势特点。目前我国核医学科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有关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的规范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缺乏建设核医学科完整的理论指导,研究现代医院核医学科的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的迫切性。本论文属于《现代医院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总课题下的子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诊断模式、不同治疗方案,强调适应差异化医学需求的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已成为现代医院解决疾病疗愈环境的一种必要保障。本文也将从核医学科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作为出发点,根据核医学科的特殊性进一步对核医学科进行详细的建筑设计研究。本论文第一章通过对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的背景研究、国内外资料查询及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列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阐述核医学科相关概念、发展过程、主要设备、主要业务、检查流程、科室设置条件和设备配置条件,也为之后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章对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进行调研,筛选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医院,选取单廊式、双廊式和多廊式各一家医院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分别从科室概况、功能分区、房间组成、流线分析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目前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中核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第四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及建筑设计理论知识解决上述问题,阐述核医学科的场地选址、规模要求、布局方式以及建筑空间设计的功能房间组成、流线设计、流线组织方式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建筑设计要点,总结出一套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专科专属医疗空间的设计方法和规律;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特殊的的辐射防护、空调通风、排水和设备供配电等方面设计要点,以及这些特殊的其他专业设计对建筑空间的影像和要求。最后,得出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西安地区核医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当代新技术的发展,展望核医学科未来发展,为之后现代综合医学院的核医学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和依据。
李华伟[4](2021)在《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治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的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等重要指示要求。法治宣传要“拓宽普法途径,提高法宣成效”。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是影响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对在线普法宣传越来越重视,以“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深度融合来努力提升基层司法行政系统的法治宣传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学法、用法需求,用创新的方式去扩大法治宣传的影响力,进而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本文针对Z市的在线法治宣传工作进行实地调研,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梳理出当前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在线法治宣传工作没有被列为重点考核工作,二是普法对象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普法工作者运用在线普法能力欠佳,四是普法工作经费分配不均衡。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线普法机制不够完善、基层人民群众在线普法参与度不高、普法者在线宣传思维与能力不足、财政专项支持力度弱。基于此,本论文提出改进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的对策建议及具体措施。首先,完善在线法治宣传工作机制。强化在线法治宣传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在线法治宣传工作考核机制;其次,提升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在线法治宣传的力度。引导公众参与在线普法学习、启动公众参与线上普法奖励模式;再次,强化在线普法队伍建设。提高普法者对在线法治宣传的重视度、开展在线法治宣传工作业务培训、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普法队伍;最后保障在线普法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在线普法财力保障机制、落实经费保障创新在线普法形式。
王士曼[5](2021)在《安徽省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工作是县级党委信息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基层党委信息向上畅通流动的保证,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对于畅通县级党委信息流、加强政治层级间的信息沟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县级党委信息报送是县级党委部门上报信息主渠道,县级党委信息报送的科学性、实效性、真实性受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力和领导力、工作人员材料写作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基层党委信息总体成效。本文基于上述思考,运用文献分析法、综合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结合F县具体工作实际,具体分析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方法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概念和作用。简单阐述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概念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县级党委信息工作的一般性特点,说明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对于推动县级党委决策的作用。第二部分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基本情况。从基本县情、党委信息机构设置情况、队伍建设情况、党委信息报送流程等方面全面陈述本地党委信息工作情况。第三部分影响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因素。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领导力和组织力、报送体制建设情况、报送流程建设、信息人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对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优化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F县整体工作实际,从加强组织力和领导力、优化党委信息工作队伍、进行常态化培训等方面提出解决党委信息报送工作问题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党委信息工作服务党委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实证研究表明,在基层党委信息报送工作中的,县级党委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党委信息写作常态化培训、党委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落实、基层党委信息调研制度常态化等对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的完善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理顺F县党委信息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以期对提高其他地区县级党委信息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吴旭冉[6](2021)在《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H县为例》文中提出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基础,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和复兴,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餐饮行业作为食物供应链的末端,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累积了前期所有环节的食品安全。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订餐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发展,这种新兴的消费方式逐渐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安徽省H县为例,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运用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H县网络订餐行业迅猛发展,消费呈稳中有升态势,在给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便利性的同时,其自身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市场监管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网络订餐行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监管存在盲区、利益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行业整体规范性差、现有的监管力量和技术适应不了行业的迅猛发展、法律法规滞后对违法行为的约束力较差以及全民监督氛围不强导致社会各行各业对食品安全监管参与度缺乏等问题。如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那么所埋下的食品安全隐患在未来极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事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不能很好的保障广大消费群体的基本生命健康安全,还会制约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有序。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本文将从不同的主体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提升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在相应的增加,政府部门在进行监管时要突出其主体地位,并推动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和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要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与政府部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以及探索吹哨人制度;配送单位需要细化管理制度健全行业标准、全面推行食安封签使用、加强配送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最后,消费者、新闻媒体、志愿者队伍和行业协会等其他社会监督力量也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队伍中来,不断营造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和谐氛围,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共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陶思羽[7](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研判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形势环境和搭建其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运行现状,建立一套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为选取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效果检验提供依据;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方、医院方、医务人员方、患方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实证评估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灰色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界定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本研究理论分析平台和框架。2、实证研究法(1)典型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选取28家来自灰色文献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医院和17家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枝江市、荆门市和四川省南充市现场调研的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收集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精细化管理措施、医保运行数据、智能审核数据、患者费用、医保管理资源配置等资料进行案例研究。(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75名医保科工作人员和1242名医务人员关于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感知、工作满意度等情况。(3)关键知情人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了来自17家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医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科主任和医保联络员共56人,内容涵盖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对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管理成效、现存的问题及建议等。3、专家咨询法邀请对医院医保管理研究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共30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对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采集评分数据。4、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等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界定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管理运行现状。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法构建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典型样本的纵向比较和典型样本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论证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结果】1、界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构建了内涵关键管理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管理模式理论框架。2、梳理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现状,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公立医院开展了一定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其中各院在组织结构、流程改造、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本模型评价和模式优化等奠定基础。但是各自重点和方向不一,未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3、构建了一套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说明了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言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R1=0.963;R4=0.502;R2=0.418);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结果因素(R5=-0.823;R3=-0.532;R7=0.207;R8=0.198;R6=0.124);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4=24.039;P1=23.443;P2=22.619)。4、模型评价表明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医院的医保基金风险发生概率和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的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风险概率从30%下降至7%,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月度平均的186.71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77.11万元;医院DRGs组数从580组增长至689组,DRGs病组权重大于1的病例数持续上升、权重小于0.5的病例数下降,CMI值从0.83增长至0.99,时间消耗指数从1.1下降至0.94,费用消耗指数从1.05下降至0.87,低风险死亡率从0.31%下降至0.1%;院内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满意度、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P<0.05);有利于提高患者收益水平和就医满意度(P<0.05)。【结论】1、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指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院内医保管理需要明确作为医、保、患三方的沟通纽带,医保基金的守护者和医院发展的指挥棒的功能定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应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3、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为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测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在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工具及模式因素关系模型中,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其中管理理念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结果因素,其中管理流程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架构、管理工具;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5、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但目前在医保政策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学科能力发展;医保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以赢得医生认可和提高满意度;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6、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忽视精细化管理理念、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不完整、管理策略与公立医院社会目标和内部发展目标不一致、组织构架和部门沟通协调需进一步优化、缺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管理模式构建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在形势复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之下应满足实践需要和科学理论支持的管理模式发展。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的角度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方法学的创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科学界定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理论框架、总结运行现状和科学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搭建评价模型和管理成效分析。应用性的创新: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公立医院构建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2、不足之处在实证数据的收集方面,受各地不同医保政策、支付方式、地方财政实际水平的影响,各院所执行的医保政策、面对的医保防控风险和配套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的比较存在差异。在研究的资料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医保数据量化分析基于可识别的风险,有些隐藏于深处的“隐形”风险无法识别并纳入分析。作为本研究分析证据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数据的客观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研究在公立医院实地调研的样本范围和现场调研内容受到影响,虽然研究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但希望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继续调研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陈立友[8](2020)在《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海南两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中生自主选科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学生选科的问题,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切合新高考改革以学生为本,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的价值取向,自主选科的问题研究仅限于学生的自主选科范畴内,而后者则是涉及到所有的选科问题,研究的范畴更加广泛。本研究从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出发,探究海南省高中生自主选科的现状,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高中生自主选科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激励理论中内外部激励因素的作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完善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和政策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海南省两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公平性、科学性和选择性三个维度,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高考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学生自主选科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学生在自主选科过程中自主选择权的真正落实。本文共设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当前国内外对学生选科方面的研究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意义、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梳理了国家和地方三次增加学生科目选择性的高考改革经验,为本文后续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以海南两所中学为研究对象,探究海南省高中生的自主选科现状,得出高中生自主选科过程中自我认识不足、学生对高考选考科目不了解、学生选科满意度不高、学生选科存在功利性、学生自主选科的权利受到限制等问题;第四部分,根据激励理论中内外部激励因素的作用,针对高中生自主选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高中生自主选科内部激励动力不足和高中生自主选科外部激励保障因素缺失是导致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依据激励理论中的强化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对高中生自主选科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珊[10](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它与人类生产生活日益交汇融合,全球数据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于海量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引起了全球的持续关注。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主要动能,在大数据相关领域、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做了前瞻部署。大数据在政务工作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中国,中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务信息工作的推进,出台了相关文件指导此项工作。在全国政务工作结合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政务信息资源加速整合,而海量的数据信息整合后如何共享是各地政府现面临的主要思考问题。本文结合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实际,选择“大数据背景下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研究”作为题目,试图对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兰州市为例,从整体性政府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兰州市政务信息工作发展的脉络着手,分析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情况,对已整合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优化问题提出思考。发现兰州市政务资源共享机制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保障政策单一、共享协调难、监管力度不严、数据应用程度不高和数据共享时效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公共服务协调供给缺失、缺乏多元化的合作与积极地互动反馈、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的公民导向不足、利益碎片化且缺乏部门共性认识、新技术及人才支撑乏力等。借鉴上海、杭州、贵阳、南京等地区政务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先进经验,提出强化组织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的管理应用、建立省-市-区三级大数据开放平台、加强保障机制等对策建议,进一步明确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的思路和方向,以期为兰州市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二、网络管理模式下做好信息科工作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管理模式下做好信息科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约谈后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基本框架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支撑 |
2.1 相关概念 |
2.1.1 地方政府治理 |
2.1.2 大气污染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元治理理论 |
2.2.2 区域治理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2.3 理论分析框架 |
2.3.1 五大管理职能与治理措施的对应关系 |
2.3.2 科层、市场和网络治理模式的构建:基于元治理等理论 |
第3章 约谈前后济宁市大气污染治理情况概述 |
3.1 约谈前济宁市大气污染治理情况 |
3.1.1 约谈前济宁市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 |
3.1.2 约谈前济宁市空气质量状况 |
3.2 约谈后济宁市政府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调整 |
3.2.1 陆续出台《济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政策法规 |
3.2.2 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优化硬件装备等资源配置 |
3.2.3 初步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
3.2.4 通过“费改税”等措施,引导各主体参与治理 |
3.2.5 出台考核问责办法,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
3.3 约谈后济宁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 |
3.3.1 PM2.5和AQI主要考核指标情况 |
3.3.2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
3.3.3 部分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在全省排名情况 |
第4章 约谈后济宁市政府大气污染治理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出台的政策标准不一,政策协调内驱力不足 |
4.1.2 监管人员不堪重负,执法能力依然薄弱 |
4.1.3 新兴机构的治理合力难以形成,治理效果难以维持 |
4.1.4 企业、公众等主体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 |
4.1.5 思想认识不足,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
4.2 出现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原因 |
4.2.1 “行政区行政”客观影响,全局规划尚未形成 |
4.2.2 人员、设备等配置依然不足,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
4.2.3 初创组织结构尚未优化,过度依赖运动式治理 |
4.2.4 科层治理模式根深蒂固,主体之间目标利益分化 |
4.2.5 空气质量考核细则有漏洞,量化问责疏于形式 |
第5章 国内外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
5.1 国外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经验 |
5.1.1 德国鲁尔工业区注重公众参与 |
5.1.2 美国洛杉矶注重完善法律法规 |
5.1.3 日本东京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
5.2 国内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 |
5.2.1 北京市制定严格的管控政策 |
5.2.2 兰州市注重监管和公众参与 |
5.3 国内外地方政府治理经验的对济宁市的启示 |
5.3.1 依法依规进行大气污染治理 |
5.3.2 加强执法监管与考核问责 |
5.3.3 注重公众参与 |
第6章 健全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
6.1 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 |
6.1.1 完善通盘顶层设计,突破条块分割的现状 |
6.1.2 保持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
6.1.3 保持政策法规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
6.1.4 做好政策、法规制定的全过程监督 |
6.2 有效进行资源配置 |
6.2.1 盘活人员编制存量、增加执法人员数量 |
6.2.2 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素质水平 |
6.2.3 加强执法装备硬件配置 |
6.2.4 增加财政支持,加大经费投入 |
6.3 构建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 |
6.3.1 跳出运动式治理窠臼,着眼“确权”与“确责” |
6.3.2 明确部门分工,形成治理合力 |
6.3.3 深化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 |
6.3.4 切实发挥监管平台作用,优化应急响应联防联控 |
6.4 引导鼓励多主体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
6.4.1 增加排污税征收力度,促进市场治理模式下企业自治 |
6.4.2 发放绿色出行补贴,激励市场治理模式下公众自治 |
6.4.3 大力推进第三方治理,促使网络治理模式下政企合作 |
6.4.4 拓宽信访渠道,促成网络治理模式下公众与企业协商 |
6.5 严肃考核和问责 |
6.5.1 弥补考核办法漏洞,增加考核项目 |
6.5.2 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估,促进考核方式多样化 |
6.5.3 强化监督问责,拓宽监督渠道 |
6.5.4 做好容错纠错工作,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积极性 |
结语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记录表 |
附录三: 问卷调查表 |
附件四: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参考文献目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类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
1.1.2 医学影像的发展 |
1.1.3 核医学科简介 |
1.1.4 所属研究课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核医学科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核医学科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核医学科概述 |
2.1 影像核医学 |
2.1.1 核医学 |
2.1.2 影像核医学的概述 |
2.2 核医学科 |
2.2.1 核医学科的主要设备 |
2.2.2 核医学科的主要业务 |
2.2.3 核医学科检查相关流程简介 |
2.3 核医学科设置条件和设备配置条件 |
2.3.1 医疗机构设置条件 |
2.3.2 核医学科设备配置条件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案例调研 |
3.1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及核医学科调研现状 |
3.1.1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现状 |
3.1.2 核医学科现状 |
3.1.3 调研案例分析选取 |
3.2 西安长安医院 |
3.2.1 概况 |
3.2.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
3.2.3 流线分析 |
3.2.4 人性化设计 |
3.2.5 总结 |
3.3 西安高新医院 |
3.3.1 概况 |
3.3.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
3.3.3 流线分析 |
3.3.4 人性化设计 |
3.3.5 总结 |
3.4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
3.4.1 概况 |
3.4.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
3.4.3 流线分析 |
3.4.4 人性化设计 |
3.4.5 总结 |
3.5 调研分析总结 |
3.5.1 改扩建核医学科 |
3.5.2 新建核医学科 |
3.6 本章小结 |
4 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
4.1 核医学科的场所选址 |
4.1.1 场所要求 |
4.1.2 与其他科室关系 |
4.2 核医学科的布局方式 |
4.2.1 分散式 |
4.2.2 集中式 |
4.2.3 独立式 |
4.2.4 附属式 |
4.2.5 地上式 |
4.2.6 地下式 |
4.3 核医学科的规模要求 |
4.4 核医学科的主要功能房间组成 |
4.4.1 SPECT-CT机房 |
4.4.2 PET-CT机房 |
4.4.3 PET-MRI机房 |
4.4.4 回旋加速器核药物制备区 |
4.4.5 核素病房 |
4.4.6 其他功能房间 |
4.5 核医学科的流线组织 |
4.5.1 流线设计 |
4.5.2 常见空间组合方式 |
4.6 核医学科的人性化设计 |
4.6.1 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 |
4.6.2 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
4.6.3 病房人性化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核医学科相关专业设计研究 |
5.1 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设计 |
5.1.1 辐射防护材料的选择 |
5.1.2 常用防护器材 |
5.1.3 辐射防护施工工艺 |
5.2 核医学科的空调通风设计 |
5.2.1 空调系统设计 |
5.2.2 通风系统设计 |
5.2.3 控制系统设计 |
5.3 核医学科的排水设计 |
5.3.1 排水设计 |
5.3.2 衰变池设计 |
5.4 核医学科的电气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研究成果 |
6.1.2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发展趋势 |
6.1.3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优化策略 |
6.2 展望 |
6.2.1 AI技术对未来医学影像的影响 |
6.2.2 5G时代对未来医学影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核医学科设备配置条件 |
附录二 核医学科空间调研表及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图表目录 |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主要研究内容 |
2.主要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 |
二、关键词释义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司法行政系统 |
2.法治宣传 |
3.在线法治宣传 |
(二)相关理论阐述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2.公共传播学理论 |
3.协同治理理论 |
三、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的现状 |
(一)在线法治宣传的发展 |
(二)在线法治宣传的特点 |
1.在线法治宣传工作以法宣科为主阵地 |
2.在线法治宣传工作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 |
3.在线法治宣传工作覆盖面广传播力快 |
四、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工作问题的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问卷设计 |
2.访谈提纲设计 |
3.抽样与问卷发放 |
(二)数据统计分析 |
1.样本的分布情况 |
2.描述性统计分析 |
3.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五、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在线普法机制不够完善 |
(二)基层人民群众在线普法参与度不高 |
(三)普法者在线宣传思维与能力不足 |
(四)财政专项支持力度弱 |
六、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工作有效策略 |
(一)完善在线法治宣传工作机制 |
1.强化在线法治宣传责任落实机制 |
2.建立健全在线法治宣传工作考核机制 |
(二)提升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在线法治宣传的力度 |
1.引导公众参与在线普法学习 |
2.启动公众参与线上普法奖励模式 |
(三)强化在线普法队伍建设 |
1.提高普法者对在线法治宣传的重视度 |
2.开展在线法治宣传工作业务培训 |
3.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普法队伍 |
(四)保障在线普法专项经费投入 |
1.建立在线普法财力保障机制 |
2.落实经费保障创新在线普法形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普法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普法工作状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5)安徽省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有关党委信息工作特点的研究 |
二、有关新时代党委信息工作面临问题的研究 |
三、有关新时代党委信息工作的对策建议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县级党委信息的类型、特征、流程体系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县级党委信息报送的类型与特征 |
一、县级党委信息的主要类型 |
二、县级党委信息工作的主要特征 |
第二节 县级党委信息报送流程体系 |
第三节 县级党委信息报送的理论基础 |
一、政治沟通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 |
第一节 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总体情况 |
第二节 F县党委信息报送人员配置及相关要求 |
一、F县党委信息人员配置情况 |
二、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相关要求 |
三、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
第四章 影响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主要因素 |
第一节 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受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约 |
第二节 F县党委信息报送领导力不够 |
第三节 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队伍不健全 |
第四节 F县党委信息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
一、党委信息人员理论功底方面 |
二、党委信息人员实践调研能力方面 |
三、党委信息人员文字材料能力方面 |
第五节 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制度不健全 |
一、县委主管部门对党委信息报送工作要求不明确 |
二、F县党委信息报送渠道不通畅 |
三、F 县党委信息报送收集制度不全面 |
四、F 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培训体系不健全 |
第六节 F 县党委信息报送有所顾虑 |
第五章 优化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相关建议 |
第一节 借助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信息报送根基 |
一、突出本地政治优势 |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
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
四、继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
第二节 加强党委对县级党委信息报送工作的领导力 |
一、加强县委对党委信息报送的领导 |
二、发挥县委领导批示促进党委信息工作的作用 |
第三节 优化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队伍 |
一、加强F县党委信息工作队伍建设 |
二、强化考核奖惩在信息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
三、对F县党委信息报送队伍进行常态化培训 |
第四节 全面提升F县党委信息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
一、提升县级党委信息人员材料写作能力 |
二、提升县级党委信息工作人员调查研究的能力 |
第五节 健全F县党委信息报送制度 |
一、健全F县党委信息报送的激励与通报制度 |
二、建立F县党委信息工作人员收集信息制度 |
第六节 消除党委信息报送的顾虑 |
二、继续执行党委信息报送激励制度 |
三、提高问题反映类党委信息质量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H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网络订餐 |
二、食品安全 |
三、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三章 H县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一节 H县网络订餐行业的发展 |
一、H县网络订餐行业的发展历史 |
二、H县网络订餐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H县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一、监管主体 |
二、监管依据 |
三、监管方式 |
第三节 H县网络订餐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的新特征 |
一、监管客体增多 |
二、监管环节复杂 |
三、监管内容虚拟 |
四、监管方式创新 |
五、监管对象动态 |
第四章 H县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本情况 |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访谈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H县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过程存在盲区 |
二、网络订餐行业整体规范性较差 |
三、现有监管力量和监管技术薄弱 |
四、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够 |
五、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参与度 |
第三节 H县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网络订餐行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
二、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安全意识薄弱 |
三、行业发展迅猛监管资源未能满足实际需求 |
四、网络订餐行业法律法规滞后 |
五、多元共治的社会监督氛围尚未形成 |
第五章 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突出政府部门监管的主体地位 |
一、推动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 |
二、创新监管模式 |
三、完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二节 完善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 |
一、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
二、与政府部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
第三节 强化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 |
一、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 |
二、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 |
三、探索建立吹哨人制度 |
第四节 细化配送环节管理制度 |
一、健全标准促使行业自律 |
二、全面推行食安封签 |
三、加强配送人员日常管理 |
第五节 充实社会监督力量打造社会共治格局 |
一、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 |
二、打造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志愿队伍 |
三、成立网络订餐自律行业协会 |
四、多渠道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宣传推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H县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
致谢 |
(7)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医院医保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假设 |
1.3.3 研究内容 |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资料分析方法 |
1.4.3 质量控制方法 |
1.4.4 研究使用软件 |
1.5 研究逻辑框架 |
1.5.1 技术路线图 |
1.5.2 结构安排 |
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 |
2.1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及环境判断 |
2.1.1 医院医保管理的发展 |
2.1.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判断 |
2.2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激励相容问题 |
2.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
2.2.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激励相容问题 |
2.3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3.2 激励相容理论 |
2.3.3 内部控制理论 |
2.3.4 行为科学理论 |
2.3.5 现代组织理论 |
2.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
2.4.1 公立医院的概念 |
2.4.2 医保管理的概念 |
2.4.3 管理模式的内涵 |
2.4.4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
2.4.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
2.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运行状况实证研究 |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1.1 资料来源 |
3.1.2 研究方法 |
3.2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
3.2.1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
3.2.2 样本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
3.3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构架分析 |
3.3.1 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分析 |
3.3.2 部门划分及部门联动机制分析 |
3.3.3 职位设置与职权责划分分析 |
3.4 样本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流程改造分析 |
3.5 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
3.6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分析 |
3.7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分析 |
3.8 公立医院内部主要医保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
3.8.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3.8.2 主要医保管理者的医保管理理念及认知的定量分析 |
3.8.3 主要医院医保管理者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质性分析 |
3.9 医院医保管理队伍服务能力分析 |
3.9.1 医保科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析 |
3.9.2 医保科办公基本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
4.1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方法 |
4.2 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基于DEMATEL和 ANP方法 |
4.3.1 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各指标相互影响关系 |
4.3.2 运用ANP方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 |
4.4 评价对象——VIKOR方法评价 |
4.4.1 评价对象 |
4.4.2 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分析——对医保、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研究 |
5.1 医保角度——医院医保资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与防控效果分析 |
5.1.1 基于FTA方法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 |
5.1.2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实证分析 |
5.2 医院角度——基于DRGs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
5.2.1 基于DRGs的评价方法 |
5.2.2 评价结果 |
5.3 医生角度——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成效评估 |
5.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5.3.2 结果 |
5.4 患者角度——患者医保受益变化及满意度分析 |
5.4.1 基于GAM的患者医保收益分析 |
5.4.2 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
6.1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
6.1.1 缺乏精细化医院医保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 |
6.1.2 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系统组织管理 |
6.1.3 支持管理模式的医保管理队伍非职业化、人员专业水平较弱 |
6.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
6.2.1 树立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目标指导模式构建 |
6.2.2 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管理 |
6.2.3 加强稳定、高质量的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公立医院医保科(室)工作人员情况调查表 |
附录3 医务人员人员基本建设和运行调查表 |
附录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关系矩阵表 |
附录5 公立医院主要医保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6 MATLAB程序命令 |
附录7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相关主要政策梳理表 |
(8)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海南两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方法 |
一、高考改革增加学生科目选择性的政策梳理 |
(一)第一阶段“尝试期”(20世纪90年代初) |
(二)第二阶段“形成共识期”(20世纪90年代末) |
(三)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期”(始于2014年) |
二、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自主选科现状分析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高中生自主选科基本情况分析 |
(三)高中生自主选科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
(四)高中生自主选科存在的问题 |
三、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成因分析 |
(一)高中生自主选科内部激励动力不足 |
(二)高中生自主选科外部激励保障因素缺失 |
四、改进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的建议 |
(一)注重内部激励的动力作用,提升学生自主选科能力 |
(二)注重外部激励的保障作用,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后记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大数据背景下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大数据 |
2.1.2 政务信息资源 |
2.1.3 共享机制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整体性政府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3 本文的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 |
3.1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 |
3.1.1 兰州市政务信息工作管理机构的诞生与调整 |
3.1.2 兰州市政务信息工作协调配合机构的成立 |
3.1.3 社会企业参与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 |
3.2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制度 |
3.2.1 兰州市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设计 |
3.2.2 兰州市现行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
3.3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平台 |
3.3.1 资源共享载体:兰州市大数据中心 |
3.3.2 资源共享平台:兰州市数据共享交换网站 |
3.4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协调联动 |
3.4.1 纵向协调联动 |
3.4.2 横向协调联动 |
3.5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成效 |
3.5.1 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整合成效 |
3.5.2 政府部门间网络和站群资源的整合成效 |
3.5.3 对社会层面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
3.5.4 已整合的共享应用平台 |
第四章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1 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 |
4.1.2 保障政策单一 |
4.1.3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运行过程中难以协调 |
4.1.4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过程监管不严 |
4.1.5 政务数据应用程度不高 |
4.1.6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时效性不强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公共服务协调供给缺失 |
4.2.2 缺乏多元化的合作与积极地互动反馈 |
4.2.3 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的公民导向不足 |
4.2.4 利益碎片化且缺乏部门共性认识 |
4.2.5 新技术及人才支撑乏力 |
第五章 国内其他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经验及启示 |
5.1 上海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经验及启示 |
5.2 杭州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经验及启示 |
5.3 贵阳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经验及启示 |
5.4 南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经验及启示 |
第六章 提升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
6.1 强化组织建设 |
6.1.1 建立省-市-区一体的归口管理部门 |
6.1.2 切实发挥全市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作用 |
6.1.3 充分发挥协会力量辅助推进工作 |
6.2 完善和制定相关制度办法 |
6.2.1 制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要求的政策制度 |
6.2.2 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 |
6.2.3 建立数据共享的评估体系 |
6.2.4 建立数据共享的监督机制 |
6.3 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的管理应用 |
6.3.1 明确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主体及内容 |
6.3.2 加强数据资源质量和目录管理 |
6.3.3 拓展数据汇聚采集方式 |
6.3.4 有序推动数据开放及创新应用模式 |
6.4 建设省—市—区三级大数据开放平台 |
6.5 加强保障机制 |
6.5.1 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 |
6.5.2 利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强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 |
6.5.3 做好高技术人才保障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访问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网络管理模式下做好信息科工作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约谈后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D]. 张剑南. 山东大学, 2021
- [3]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D]. 徐清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Z市司法行政系统在线法治宣传问题研究[D]. 李华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安徽省F县党委信息报送工作优化研究[D]. 王士曼.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H县为例[D]. 吴旭冉.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7]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 陶思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8]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自主选科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海南两所中学为例[D]. 陈立友.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大数据背景下兰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研究[D]. 刘珊.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