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合四季栽培的引茄2号(论文文献综述)
蔡霞,张洁,张德军,李桂莲,文林宏,王天文,孟平红[1](2021)在《贵州高原夏秋蔬菜栽培技术》文中认为贵州省中海拔(1 000~1 300m)、高海拔(1 300~2 400m)地区夏秋凉爽,具有"天然空调"的气候优势,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大规模发展优质夏秋蔬菜,供应夏秋高温地区蔬菜淡季市场。为贵州高原夏秋蔬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了品种选择及播种与上市时间,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中海拔区域夏秋喜温果菜类蔬菜和高海拔区域夏秋喜凉蔬菜栽培技术。
仇磊[2](2018)在《嘧菌酯在茄子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文中认为为明确在茄子上施用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消费者的安全性,本研究于2017年在湖南、山东、河南、安徽、云南、广西六省份开展了嘧菌酯在茄子上的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湖南、安徽两省份茄子上嘧菌酯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六省份茄子中嘧菌酯的最终残留;并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嘧菌酯在茄子上的膳食风险评估,其研究结果对嘧菌酯在蔬菜中的残留检测及其田间安全施用,以及农药残留标准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添加回收率试验茄子样品经乙腈提取后过氨基固相萃取净化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在0.01、0.1、1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上,嘧菌酯在茄子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7.0%±0.9%102.0%±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8.2%,嘧菌酯在茄子基质中的检出限(LOD)为0.001 ng,定量限为0.01 mg/kg。检测方法符合残留分析要求。(2)消解动态试验安徽试验点的茄子样品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0.1758e-0.128T,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可得嘧菌酯在安徽试验点的半衰期为5.6 d。(3)最终残留试验按推荐剂量270 g a.i/hm2和1.5倍推荐剂量405 g a.i/hm2施药,每个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末次施药5、7、10 d进行样本采集,嘧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在<0.011.61 mg/kg之间。(4)膳食风险评估根据最终残留试验数据进行膳食风险评估表明,2>70岁的各年龄段群体对嘧菌酯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110.41μg·kg-1 bw·d,膳食风险为0.05%0.21%,远小于100%,膳食摄入风险较低,这表明通过科学用药、科学管理,在茄子栽培种植过程中施用嘧菌酯是安全的。参考国外嘧菌酯的在茄子上的MRL值制定情况,以及我国嘧菌酯在其他茄科作物上的MRL值制定情况,拟定3 mg/kg作为嘧菌酯的在茄子上的MRL值,计算其应用在茄子上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各年龄段人群的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为13.6429.60μg·kg-1 bw·d,MRL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在6.7614.66之间,大于1,表明3 mg/kg作为嘧菌酯在茄子上的MRL值对我国各年龄群体的消费者在长期膳食摄入风险方面的保护达到可接受水平。(5)建议及推荐建议嘧菌酯在茄子上的最高施药剂量为270 g a.i/hm2,施药次数23次,施药间隔期7 d,安全间隔期5 d;推荐嘧菌酯在茄子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3mg/kg。
聂志钦,邓小东,王晓芳,黎启明[3](2018)在《思南县低热河谷地区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及主要栽培技术》文中提出思南县立体气候明显,海拔较低,土壤肥沃,地势开阔,具有天然的"温室"气候特点,适合发展早熟和秋延晩蔬菜。长期以来,在贵州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思南县农牧科技局经济作物站在乌江、龙底江、小溪河沿岸低热河谷地区主要生产基地塘头镇、邵家桥镇开展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以及品种比较、高产栽培技术等相关试验,探索出了适宜思南县低热河谷区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及主要技术措施,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并迅速推广
王治宇[4](2018)在《蔬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与分配规律及镉污染修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金属污染是近些年国内外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蔬菜地土壤镉污染与蔬菜镉污染则是当今蔬菜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筛选低镉积累蔬菜品种,研究蔬菜镉积累分配规律以及蔬菜地镉污染修复方式是解决蔬菜镉污染问题的一些必要措施。本研究通过对低镉积累蔬菜的筛选、镉在蔬菜不同器官分布规律的研究和镉污染修复方式的研究,为蔬菜实际生产提供有效帮助,为深层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种类蔬菜镉积累存在差异,相同蔬菜种类的不同基因型镉积累也存在差异,部分蔬菜种类镉积累超标。选取了9个蔬菜种类的54个不同品种的蔬菜在湖南湘潭受镉污染菜地上进行了镉积累差异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丝瓜、黄瓜、豆角三种蔬菜镉积累极低,茄子、菜薹、莴笋镉积累较高且茄子全部超标,辣椒、萝卜、小白菜镉积累适中。2、不同蔬菜可食器官镉含量与分配规律存在差异,相同类型蔬菜的的镉积累分布规律相同,不同蔬菜体内镉的迁移率不同。取全镉含量为0.98mg/kg的土壤,采用盆栽方法探讨果菜类(辣椒、番茄)、叶菜类(甘蓝、小白菜、茼蒿、莴笋)、根茎菜类(马铃薯、萝卜)植株镉积累分配情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蔬菜镉积累存在差异,表现为根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2)、相同类型蔬菜不同部位镉积累分配存在一定规律,果菜类:茎>叶>根>果实;叶菜类:功能叶>根>茎叶(食用器官);根茎菜类:茎叶>根茎(食用器官)。(3)、果菜类、叶菜类、根茎菜类蔬菜的镉积累分布情况相同,都表现为其他器官>可食器官。(4)、研究了不同蔬菜各器官间镉的迁移率,结果表明蔬菜其他器官到食用器官的迁移率,马铃薯>萝卜>小白菜>莴笋>茼蒿>甘蓝>辣椒>番茄。3、不同类型土壤修复剂对土壤和辣椒果实镉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辣椒的增产效果一般。研究了5种不同的土壤修复剂对土壤和辣椒果实镉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有效的土壤修复配方,为菜田镉污染修复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大田试验还是温室盆栽试验,土壤修复剂对土壤总镉的降低效果不显着,但对土壤有效镉降低效果显着,以“沛农”有机-无机复混肥1号加“沛农”农作物镉污染叶面修复剂的效果最明显,降幅达13.89﹪(2)、不同土壤修复剂对辣椒果实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温室盆栽试验由于受环境影响小,其试验效果好于大田试验。降镉效果以“沛农”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降镉效果最好,降幅在30﹪上下。综合结论为:SR4处理(“沛农”有机-无机复混肥1号200kg/667m2加“沛农”农作物镉污染叶面修复剂)对土壤有效镉的降低和辣椒果实镉含量的降低效果最显着。(3)、不同土壤修复剂对辣椒的增产效果除石灰处理有4.8-12.9﹪的增产效果外,其余修复剂处理增产效果不显着。
张萌[5](2018)在《温泉农业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温泉农业包含农业、创意、生态循环三重属性。当今世界温泉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较广,温泉资源的开发屡见不鲜,但基本停留在对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对温泉资源的热能及高品质水质利用不充分,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本文以温泉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研究的切入点,使富裕的温泉资源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形成高值高效的温泉农业。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对温泉农业相关理论与当今农业政策的梳理,对温泉资源的深入研究,分析挖掘温泉资源的内在价值,总结出了温泉资源再利用的必要性。2、通过对温泉资源历史及利用现状的研究,得出将洗浴后多余的温泉资源用于发展农业的可行性结论,总结出温泉农业发展的理论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温泉农业案例的分析,提炼出温泉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及遇到的困难。3、通过对武义清水湾的基地环境实地调研及分析,进行温泉农业规划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温泉农业理论的可行性,实现温泉农业理论与规划实践的结合。4、结合温泉农业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提供了发展所需的技术分析,提出了发展温泉农业的生产建议以及实施的保障措施。温泉农业旨在充分利用富裕的温泉资源发展农业,再融合现代农业技术,达到生态农业的目的,实现温泉资源的循环利用,走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杨金锋[6](2015)在《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以桐乡白马塘村为例》文中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发展创意农业符合现代农业提出的多功能、经济性、生态性、文化性的要求。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在理论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地域研究也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单一都市。对于农业基础较为发达的江南水网地区发展创意农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将创意理论融入到该地区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区域型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本文通过理论研究、现场调查和项目实践对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创意农业相关文献与资料的查阅分析,总结提炼出创意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功能、创意途径等,并分析了国内外创意农业经验模式,提出我国创意农业的三种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发展较好的六个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总结了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现有发展领域与成效,分析了江南水网地区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五个优秀创意农业观光园和台湾休闲农业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总结,结合台湾发展休闲农场的经验提出对策;最后将理论研究运用到桐乡白马塘村创意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项目实践中,提出“四点五区”的创意布局,为江南水网地区同类创意农业观光园提供参考和借鉴。
孟平红,李苍山,杨军,肖仕昌,潘德怀,胡丰雪,郑美荣,曾令明,张万萍[7](2012)在《贵州主要蔬菜抗旱生产技术》文中指出贵州省从2009年至2012年连续出现严重干旱,对需水量较大的蔬菜作物造成了极大影响,蔬菜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研究贵州的蔬菜抗旱生产技术意义重大,迫在眉睫。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秋季、冬季及春季主要蔬菜的抗旱栽培措施,为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的广大蔬菜农技人员和农民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徐婉莉[8](2012)在《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种植的蔬菜以茄果和瓜类蔬菜为主,有番茄、茄子和黄瓜等,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本研究论文对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的病虫害进行调查,进一步对蔬菜的三种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提出了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以为温州地区设施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见。1.通过对温州5个设施栽培蔬菜基地点的调查,发现设施蔬菜的主要病害为:十字花科蔬菜病害13种,其中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发生最为严重;茄果类病害30种,其中以灰霉病、青枯病发生最为严重;瓜果类蔬菜病害15种,其中以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病害发生特点为: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连作障碍;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一些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2.温州市设施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中有20多种常见的害虫,地上害虫主要是蔬菜潜粉虱、蓟马、叶蝇、蚜虫、红蜘蛛等,地下害虫主要是韭蛆、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上述害虫已广泛分布在温州市各种植区,预计害虫的危害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烟粉虱目前在温州市处于点片分布,虽然危害面积暂时不大,但预计近几年烟粉虱有可能上升为温州市瓜果蔬菜面临的第一大害虫,极有可能暴发成灾并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的流行。另外,随着叶菜类蔬菜越冬、促早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蜗牛、黄曲条跳甲等害虫的危害正在进一步加重。3.通过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筛选出三种能较好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分别为50%扑海因、40%施佳乐和0%腐霉利;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2.2%普力克,64%杀毒钒;1.8%阿维菌素乳油是防治烟粉虱的较理想药剂。4.针对温州市主要蔬菜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设施栽培蔬菜的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要求,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方案: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流行迅速、为害严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设施栽培的优势,通过人为调节设施中的环境气候,制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菌控制在发生为害之前。对于设施栽培蔬菜虫害治理对策为:以作物系统为中心,以优化作物生态环境与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为目标,开展重要害虫的危害性与风险性评估工作,实施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辅助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构建立体的无害化治理模式。
李树辉[9](2011)在《北方设施菜地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北方典型区域(山东寿光、河南商丘、吉林四平、甘肃武威)的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室内分析和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重金属在设施菜地中的累积特征、剖面分布与迁移规律,进行了设施菜地系统中重金属的平衡估算,并针对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问题,提出了重金属累积及污染防控的对策,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山东寿光设施菜地中As、Cd、Cu、Zn、Cr、Ni、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3、0.52、33.91、124.20、53.04、29.04、17.96 mg·kg-1;河南商丘分别为11.08、0.30、25.03、73.53、51.06、26.68、14.53 mg·kg-1,吉林四平分别为12.47、0.467、37.20、87.68、67.50、25.17、17.98 mg·kg-1,甘肃武威分别为13.33、0.42、33.85、85.31、53.12、28.59、20.76 mg·kg-1,各区域设施菜地重金属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累积。2.将设施菜地重金属含量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比较,除Cd、Zn、Ni存在少量样本超标外,上述4个区域设施菜地其它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土壤质量整体状况尚可,在所有重金属中,四个区域以Cd超标问题最为突出,Cd在各区域的样本超标比例顺序为:吉林四平(39.8%)>山东寿光(27.4%)>河南商丘(6.1%)>甘肃武威(1.0%)。3.根据各区域重金属含量随着设施年限的变化规律看,4个区域设施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年限的延长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趋势,据初步估计,As、Cd、Cu、Zn、Cr、Ni、Pb在山东寿光设施菜地累积速率分别为0.105、0.033、0.923、2.010、0.370、0.281、0.324 mg·kg-1·a-1,在河南商丘则分别为0.116、0.001、0.517、1.628、0.225、0.122、0.203 mg·kg-1·a-1,在吉林四平分别为0.164、0.035、1.223、2.629、1.076、0.248、0.143 mg·kg-1·a-1,在甘肃武威分别为0.194、0.025、1.022、2.691、0.156、0.481 mg·kg-1·a-1,整体来说,Cu和Zn的累积速率最快。高毒元素Cd尽管累积速率最低,但其达到国家土壤II级标准值的时间最短,风险相对较高。4.山东寿光和甘肃武威的设施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趋势,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多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山东寿光表层土壤重金属Cd、Cu、Zn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显着升高的趋势(P<0.05),甘肃武威的设施菜地重金属含量随着设施年限的增加而不断累积的趋势明显;与小麦地及新建大棚相比较,相同土层设施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5.通过在甘肃武威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菜地进行蔬菜种植过程中重金属的输入途径主要来自于化肥和有机肥,其中,有机肥对设施菜地重金属的输入通量远远超过化肥。在不同的施肥处理下,重金属输入速率均以有机和无机配施(MNPK)处理最高,其最大输入通量分别为0.043 kg·ha-1·a-1、Cu16.910 kg·ha-1·a-1、Zn45.617 kg·ha-1·a-1、Cr1.668 kg·ha-1·a-1、Ni1.297 kg·ha-1·a-1、Pb1.431kg·ha-1·a-1。同时发现蔬菜植物秸秆和果实收获物是设施菜地重金属输出的主要渠道,通过作物果实收获带走的重金属量远远超过植物秸秆的重金属输出量。6.根据对设施菜地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估算的结果,除个别元素外,不同施肥处理下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其中MNPK、1/2MNPK、M处理的重金属盈余量相对较高,NPK处理较低;从平衡通量看,重金属累积速率最高的为MNPK处理,Cd、Cu、Zn、Cr、Ni、Pb的累积速率分别为0.042 kg·ha-1·a-1、16.750kg·ha-1·a-1、44.849 kg·ha-1·a-1、1.653 kg·ha-1·a-1、1.271 kg·ha-1·a-1、1.419 kg·ha-1·a-1。7.通过对北方4个典型区域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成因分析表明,设施菜地重金属的累积与肥料用量、质量密切相关。山东寿光土壤重金属Cd、Cr、Cu、Pb、Zn的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间呈显着对数正相关关系(P<0.05),化肥施用量与土壤Cd、Zn含量间呈显着对数正相关;河南商丘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壤Cd含量间极显着对数正相关(P<0.01);甘肃武威菜地有机肥施用水平与砷含量间显着正相关(P<0.05),多年化肥累积施用量与土壤Zn含量间呈显着对数正相关。含重金属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是导致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8.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设施菜地,可从设施菜地生产基地选址、投入品源头监控、低吸收作物种植、农艺措施调整等角度进行调控,减少重金属进入农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则应采取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修复。在采取源头监控、过程阻断和污染修复等措施的同时,应加大对重金属超标农田安全利用与调控、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等的科技投入,加强环境立法并严格执法。
胡美华[10](2009)在《浙江省蔬菜品种现状及潜力品种推介》文中研究表明蔬菜瓜果是浙江省农业十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播种面积68.5万hm2,总产量1812万t,总产值208亿元,果用瓜面积11.5万hm2,总产量338.4万t,总产值40亿多元,2008年蔬菜瓜果产值比2007年增长约5%。浙江省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国优质西甜瓜重要产区,年出口3亿美元以上,是居全国前列的东南沿海出口蔬菜优势区。
二、适合四季栽培的引茄2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合四季栽培的引茄2号(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高原夏秋蔬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海拔区域夏秋喜温果菜类蔬菜栽培技术 |
1.1 品种选择及播种与上市时间 |
1.2 种子处理 |
1.3 播种育苗 |
1.4 整地、施肥、定植 |
1.5 肥水管理 |
1.6 整枝搭架 |
1.7 病虫害防治 |
1.7.1 主要虫害 |
1.7.2 主要病害 |
1.8 适时采收 |
2 高海拔区域夏秋喜凉蔬菜栽培技术 |
2.1 品种选择及播种与上市时间 |
2.2 种子处理 |
2.3 播种育苗 |
2.4 整地、施肥、定植 |
2.5 肥水管理 |
2.6 病虫害防治 |
2.6.1 主要虫害 |
2.6.2 主要病害 |
2.7 适时采收 |
(2)嘧菌酯在茄子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农药使用概况 |
1.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简介 |
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
1.3.1 前处理方法 |
1.3.2 仪器检测方法 |
1.4 膳食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第2章 嘧菌酯在茄子中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试验样品情况 |
2.1.3 样品前处理 |
2.1.4 仪器条件 |
2.1.5 标准曲线 |
2.1.6 添加回收率试验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 |
2.2.2 检出限和定量限 |
2.2.3 添加回收率 |
2.3 小结 |
第3章 嘧菌酯在茄子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田间试验基本信息 |
3.1.2 田间试验设计 |
3.1.3 田间试验样本的采集与制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
3.2.2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小结 |
3.3.2 讨论 |
第4章 膳食风险评估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嘧菌酯在茄子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
4.1.2 MRL水平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 |
4.1.3 规范残留试验的监管残留中值(STMR) |
4.1.4 我国不同人群的蔬菜消费量及体重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膳食风险评估结果 |
4.2.2 拟定的MRL标准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 |
4.2.3 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
4.2.4 小结 |
第5章 总结、创新与展望 |
5.1 结果 |
5.2 创新之处 |
5.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思南县低热河谷地区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及主要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产区自然条件概况 |
2种植模式及主要技术措施 |
2.1次早果菜—夏秋反季节蔬菜—速生绿叶蔬菜模式 |
2.2反季节耐寒、半耐寒蔬菜—夏秋反季节延晚果菜—速生绿叶蔬菜模式 |
2.3次早果菜—正季喜凉蔬菜模式 |
2.4反季节耐寒、半耐寒蔬菜—正季喜凉蔬菜模式 |
2.5胡萝卜—胡萝卜模式 |
(4)蔬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与分配规律及镉污染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关于镉及镉污染 |
1.1.1 镉的属性 |
1.1.2 镉污染的来源 |
1.1.3 土壤及蔬菜地镉污染情况 |
1.1.4 蔬菜镉超标情况及影响 |
1.2 镉在蔬菜分子层面的研究 |
1.2.1 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2.2 镉对根系的影响 |
1.2.3 镉胁迫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4 镉胁迫对矿质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1.2.5 镉胁迫对酶活、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
1.3 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的国家限定标准 |
1.3.1 土壤中镉含量的国家限定标准 |
1.3.2 蔬菜镉含量的国家限定标准 |
1.4 蔬菜镉富集差异 |
1.4.1 不同类型蔬菜镉积累差异 |
1.4.2 不同种类蔬菜镉积累差异 |
1.4.3 不同基因型蔬菜镉积累差异 |
1.4.4 蔬菜不同器官对镉富集量的差异 |
1.5 镉污染修复模式研究进展 |
1.5.1 物理措施 |
1.5.2 化学措施 |
1.5.3 生物措施 |
1.5.4 生态措施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蔬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种类蔬菜间镉积累差异 |
2.3.2 不同种类蔬菜镉积累程度聚类分析 |
2.3.3 相同种类蔬菜不同基因型之间镉积累差异 |
2.3.4 不同基因型蔬菜镉积累程度聚类分析 |
2.4 小结 |
2.4.1 不同蔬菜种类之间镉积累差异研究结果 |
2.4.2 相同种类不同基因型间镉积累差异研究结果 |
2.4.3 不同蔬菜种类和基因型镉积累程度分析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蔬菜种类各器官镉积累分配规律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2.2 试验材料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栽培与管理 |
3.2.5 检测项目与方法 |
3.2.6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类型蔬菜食用器官镉含量差异比较 |
3.3.2 不同种类蔬菜不同器官间镉含量比较 |
3.3.3 相同类型蔬菜不同部位镉积累分配规律比较 |
3.3.4 镉在相同类型不同种类蔬菜间的不同部位中的迁移情况比较 |
3.4 小结 |
3.4.1 不同类型蔬菜食用器官镉积累差异比较结果 |
3.4.2 不同种类蔬菜不同器官间镉含量比较结果 |
3.4.3 相同类型蔬菜不同器官镉积累分布情况比较结果 |
3.4.4 镉在蔬菜中迁移情况比较结果 |
3.5 讨论 |
3.5.1 关于不同类型蔬菜食用器官的镉含量的讨论 |
3.5.2 关于同类型蔬菜不同部位镉的分配规律的讨论 |
3.5.3 关于不同蔬菜间的相同部位镉积累比较的讨论 |
3.5.4 关于镉在蔬菜中迁移情况的讨论 |
第四章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土壤及蔬菜可食器官镉含量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2.3 测定项目 |
4.2.4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土壤镉含量的影响 |
4.3.2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辣椒果实镉含量的影响 |
4.3.3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4.4.1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土壤镉的降低效果 |
4.4.2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辣椒果实镉的降低效果 |
4.4.3 不同土壤修复剂对辣椒的增产效果 |
4.5 讨论 |
全文总结 |
1 低镉积累蔬菜基因型筛选 |
2 蔬菜镉积累分配规律研究 |
3 土壤修复剂对土壤和辣椒果实镉含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温泉农业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的创新点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检索查阅法 |
1.3.2.2 实地调研法 |
1.3.2.3 案例分析法 |
1.3.2.4 归纳总结法 |
1.4 技术路线 |
2 温泉农业相关文献综述 |
2.1 国家农业发展政策 |
2.1.1 大力发展农业 |
2.1.2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
2.1.3 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
2.1.4 推进“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 |
2.2 相关农业研究综述 |
2.2.1 创意农业 |
2.2.1.1 概念 |
2.2.1.2 创意农业的特征 |
2.2.2 现代农业 |
2.2.2.1 概念 |
2.2.2.2 现代农业特征 |
2.2.3 生态循环农业 |
2.2.3.1 概念 |
2.2.3.2 生态循环农业的特征 |
2.3 当今温泉资源的研究分析 |
2.3.1 我国温泉资源分布及简介 |
2.3.1.1 温泉的概念 |
2.3.1.2 温泉资源的分布 |
2.3.2 温泉资源的特征 |
2.3.2.1 具备水的基本特征 |
2.3.2.2 地热性 |
2.3.2.3 丰富的水质 |
2.3.3 温泉资源的类型 |
2.3.4 温泉资源的利用价值 |
2.3.4.1 休闲旅游度假 |
2.3.4.2 医疗疗养 |
2.3.4.3 农业工业生产开发 |
2.3.4.4 科研文化 |
2.3.5 粗放开发温泉资源的弊端 |
2.3.5.1 浪费热能 |
2.3.5.2 破坏生态环境 |
2.3.5.3 污染地下水源 |
2.3.5.4 造成土壤盐渍化 |
2.4 小结 |
3 温泉资源在农业上的利用研究 |
3.1 温泉农业的历史 |
3.2 发展温泉农业的机遇 |
3.2.1 政策机遇 |
3.2.2 科研技术机遇 |
3.2.3 前景机遇 |
3.2.3.1 我国温泉资源丰富 |
3.2.3.2 生态循环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
3.2.3.3 我国温泉农业尚不健全 |
3.3 温泉农业的理论研究 |
3.3.1 温泉农业的界定 |
3.3.1.1 温泉农业的定义 |
3.3.1.2 实现温泉水的“一次开发,梯级利用” |
3.3.2 温泉农业的特征 |
3.3.2.1 以农业创意为主题 |
3.3.2.2 以循环生态为核心 |
3.3.2.3 以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 |
3.3.2.4 农产品的附加值高 |
3.3.3 温泉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
3.3.4 温泉农业的模式 |
3.3.4.1 温泉花卉 |
3.3.4.2 温泉种苗 |
3.3.4.3 温泉蔬菜 |
3.3.4.4 南果北引 |
3.3.4.5 温泉养殖 |
3.4 温泉农业案例分析 |
3.4.1 国内案例分析 |
3.4.1.1 青龙湾温泉农业科技观光园 |
3.4.1.2 商河温泉农庄 |
3.4.1.3 台湾礁溪温泉 |
3.4.2 国外案例分析——日本别府温泉 |
3.5 温泉农业取得的成效 |
3.5.1 达到循环农业的目的 |
3.5.2 实现清洁型农业的目标 |
3.5.3 提高地区农业核心竞争力 |
3.5.4 实现农业的升级转型 |
3.6 现有温泉农业发展遇到的困难 |
3.6.1 发展不均衡,势头不足 |
3.6.2 国内温泉农业发展不全面 |
3.6.3 资金投入力度小 |
3.6.4 缺乏温泉农业的宣传与引导 |
3.6.5 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
4 武义清水湾温泉农业规划方案实践 |
4.1 武义清水湾温泉农业规划背景 |
4.1.1 经济背景 |
4.1.2 产业背景 |
4.1.3 温泉农业发展背景 |
4.2 基地资源分析 |
4.2.1 基地区位与范围 |
4.2.2 现状地形地貌分析 |
4.2.3 地理资源环境分析 |
4.2.3.1 山体 |
4.2.3.2 水体 |
4.2.3.3 平地 |
4.2.4 旅游资源分布 |
4.3 武义清水湾现有自然资源 |
4.3.1 温泉资源 |
4.3.2 土壤情况 |
4.3.3 地理位置 |
4.4 规划的总体思路 |
4.4.1 规划的指导思想 |
4.4.2 规划原则 |
4.4.2.1 坚持保护原生环境的原则 |
4.4.2.2 坚持根据当地现状进行建设的原则 |
4.4.2.3 坚持效益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4.4.2.4 坚持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4.4.3 政策指导 |
4.4.4 规划的定位 |
4.4.4.1 总体定位 |
4.4.4.2 功能定位 |
4.4.5 效益分析 |
4.4.5.1 生态效益 |
4.4.5.2 社会效益 |
4.4.5.3 文化效益 |
4.4.5.4 经济效益 |
4.5 武义清水湾温泉农业整体规划 |
4.5.1 温泉农业在整个园区中的地位 |
4.5.2 温泉农业规划 |
4.5.2.1 总平面图 |
4.5.2.2 效果图 |
4.5.3 温室公园 |
4.5.4 异形莲花温室和莲叶温室 |
4.5.5 温泉农业分区规划 |
4.5.5.1 景观观赏区 |
4.5.5.2 生产示范区 |
4.5.5.3 休闲娱乐区 |
4.5.5.4 科普教育区 |
4.5.6 园区温泉农业实现途径 |
4.5.7 形成温泉农业产业链 |
4.5.7.1 科普教育 |
4.5.7.2 香草产业 |
4.6 武义清水湾发展温泉农业的优势 |
4.6.1 地理区位优势 |
4.6.2 温泉资源优势 |
4.6.3 农业发展优势 |
4.6.4 政策优势 |
4.6.4.1 十八届五中全会力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
4.6.4.2 省农业部着手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
4.6.4.3 浙江着力培育"一区一镇" |
4.6.4.4 浙江省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 |
4.6.5 生态旅游优势 |
4.6.6 高校科研支撑优势 |
5 温泉农业的技术、生产建议及保障措施 |
5.1 发展温泉农业的技术分析 |
5.1.1 关于温泉水质的问题 |
5.1.1.1 农田灌溉水的标准 |
5.1.1.2 水质监测与分析方法 |
5.1.1.3 水体重金属的治理方法 |
5.1.2 关于温泉地热资源的利用 |
5.1.2.1 热交换技术 |
5.1.2.2 地源热泵系统 |
5.1.2.3 铺设地热管线 |
5.2 温泉农业生产建议 |
5.2.1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建议 |
5.2.1.1 农业物联网技术 |
5.2.1.2 设施栽培技术 |
5.2.1.3 现代生物技术 |
5.2.1.4 农产品的精加工 |
5.2.2 温泉农业生产项目建议 |
5.2.2.1 适宜于温室种植的作物 |
5.2.2.2 可直接利用温泉水灌溉栽植的作物 |
5.2.2.3 进行温室无土栽培的作物 |
5.2.2.4 适宜于温泉养殖的水产动物 |
5.3 实现温泉农业发展的保障举措 |
5.3.1 政策举措 |
5.3.2 科技举措 |
5.3.3 规划举措 |
5.3.3.1 温泉资源的规划建设是核心 |
5.3.3.2 温泉农业产业链的形成 |
5.3.3.3 项目空间关系的规划布局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片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以桐乡白马塘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济需求 |
1.1.2 社会需求 |
1.1.3 生态需求 |
1.1.4 文化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1.1 文献检索查阅法 |
1.3.1.2 比较借鉴分析法 |
1.3.1.3 实地调查法 |
1.3.1.4 项目实践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2 创意农业理论与发展文献综述 |
2.1 创意农业的内涵 |
2.1.1 创意农业的概念 |
2.1.2 创意农业与其他相关名词辨析 |
2.1.2.1 创意农业与传统农业 |
2.1.2.2 创意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 |
2.2 创意农业的特征 |
2.2.1 高附加值 |
2.2.2 高创意性 |
2.2.3 高融合度 |
2.2.4 高文化品位 |
2.2.5 高集群化 |
2.3 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 |
2.3.1 资源转化为资本模式 |
2.3.2 全景产业价值体系模式 |
2.3.3 市场消费拓展模式 |
2.3.4 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
2.4 创意农业的功能 |
2.4.1 经济功能 |
2.4.2 生态功能 |
2.4.3 文化功能 |
2.4.4 社会功能 |
2.5 创意农业的创意途径 |
2.5.1 科技创意 |
2.5.2 文化创意 |
2.5.3 服务创意 |
2.5.4 生态创意 |
2.5.5 美学创意 |
2.6 国内外创意农业经验模式借鉴 |
2.6.1 荷兰“高新技术型”模式 |
2.6.2 德国“社会生活型”模式 |
2.6.3 英国“农业旅游型”模式 |
2.6.4 法国“生态环保型”模式 |
2.6.5 日本“功能综合型”模式 |
2.6.6 成都“五朵金花”模式 |
2.6.7 上海“山阳田园”模式 |
2.6.8 南京“嘉年华”模式 |
2.7 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
2.7.1 发展趋势 |
2.7.1.1 创意农产品蓬勃发展 |
2.7.1.2 创意农业旅游蓬勃发展 |
2.7.1.3 创意农业营销蓬勃发展 |
2.7.2 存在问题 |
2.7.2.1 各地区发展不够均衡 |
2.7.2.2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大 |
2.7.2.3 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备 |
2.7.2.4 宣传与引导力度不够强 |
2.8 小结 |
3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及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3.1 江南水网地区农业发展概况 |
3.1.1 江南水网地区的界定 |
3.1.2 江南水网地区农业特点概况 |
3.2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概况 |
3.2.1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的内涵 |
3.2.2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现有发展领域 |
3.2.2.1 农产品创意开发 |
3.2.2.2 创意农业观光园开发 |
3.2.2.3 农业文化营销 |
3.2.2.4 生态新农村建设 |
3.2.2.5 大型农业景观 |
3.2.3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成效 |
3.3 江南水网地区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园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农业总量优势 |
3.3.2 文化资源优势 |
3.3.3 旅游市场优势 |
3.3.4 农业科技优势 |
3.3.5 农业政策优势 |
3.4 江南水网地区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园的必要性分析 |
3.4.1 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 |
3.4.2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
3.4.3 民众娱乐消费的需要 |
3.4.4 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3.5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观光园优秀案例调查与解析 |
3.5.1 上海市金山区“中国农民画村” |
3.5.1.1 创意主题 |
3.5.1.2 规划布局 |
3.5.1.3 主要启示 |
3.5.2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生态园” |
3.5.2.1 创意主题 |
3.5.2.2 规划布局 |
3.5.2.3 主要启示 |
3.5.3 上海市奉贤区“都市菜园” |
3.5.3.1 创意主题 |
3.5.3.2 规划布局 |
3.5.3.3 主要启示 |
3.5.4 浙江省杭州市“农夫乐园” |
3.5.4.1 创意主题 |
3.5.4.2 规划布局 |
3.5.4.3 主要启示 |
3.5.5 浙江省绍兴市“吼山风景名胜区” |
3.5.5.1 创意主题 |
3.5.5.2 主要启示 |
3.6 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3.6.1 未形成行业协会组织,创意农业理念未深入人心 |
3.6.2 缺乏合理规划,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
3.6.3 农业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低,资金来源单一 |
3.7 台湾休闲农场经验借鉴 |
3.7.1 台湾农业概况 |
3.7.2 台湾休闲农业概况 |
3.7.3 台湾休闲农场对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借鉴 |
3.7.3.1 成立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类似的创意农业行业协会组织 |
3.7.3.2 合理规划,结合本地文化,发展特色创意农业 |
3.7.3.3 注重生态、健康的农业旅游 |
3.7.3.4 经营主体管理信息现代化 |
3.8 小结 |
4 桐乡白马塘村创意农业观光园规划案例实践 |
4.1 总体分析 |
4.1.1 规划背景 |
4.1.1.1 政策背景 |
4.1.1.2 经济背景 |
4.1.1.3 产业背景 |
4.1.2 地理区位 |
4.1.3 自然条件 |
4.1.3.1 气候特征 |
4.1.3.2 地形地貌 |
4.1.3.3 土壤情况 |
4.1.3.4 水质情况 |
4.1.4 园区现状分析 |
4.1.4.1 水系分析 |
4.1.4.2 道路分析 |
4.1.4.3 房屋分布 |
4.1.4.4 农业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4.1.4.6 土地适宜性分析 |
4.1.5 SWOT分析 |
4.1.5.1 优势(strength) |
4.1.5.2 劣势(weakness) |
4.1.5.3 机遇(opportunity) |
4.1.5.4 威胁(threats) |
4.2 创意概念 |
4.2.1 规划总则 |
4.2.1.1 规划范围 |
4.2.1.2 规划期限 |
4.2.1.3 规划性质 |
4.2.1.4 规划原则 |
4.2.2 创意理念与思路 |
4.2.2.1 创意理念 |
4.2.2.2 创意思路 |
4.2.3 规划定位 |
4.2.3.1 总体定位 |
4.2.3.2 功能定位 |
4.2.3.3 主题定位 |
4.2.3.4 形象定位 |
4.2.4 发展目标 |
4.3 创意规划 |
4.3.1 总体布局划分 |
4.3.2“四点” |
4.3.2.1 梦香里 |
4.3.2.2 农耕园 |
4.3.2.3 幽竹居 |
4.3.2.4 环秀庄 |
4.3.3“五区” |
4.3.3.1 高档盆花栽培区 |
4.3.3.2 江南特色农业产业区 |
4.3.3.3 精品苗木生产区 |
4.3.3.4 生态果蔬生产区 |
4.3.3.5 田园休闲娱乐区 |
4.4 实施保障 |
4.4.1 农业基础设施规划 |
4.4.1.1 园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 |
4.4.1.2 公共基础配套设施 |
4.4.2 农业旅游活动规划 |
4.4.2.1 市场营销策略 |
4.4.2.2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
4.4.2.3 游线组织规划 |
4.4.3 生态保护规划 |
4.4.3.1 园区农业环境污染源控制 |
4.4.3.2 园区环境整治 |
4.4.3.3 园区水土保持 |
4.4.3.4 园区水环境质量控制 |
4.4.4 投资效益与建议 |
4.4.4.1 投资预算 |
4.4.4.2 效益分析 |
4.4.5 管理及实施建议 |
4.4.5.0 项目组织与管理 |
4.4.5.1 制度保障 |
4.4.5.2 管理保障 |
4.4.5.3 科技保障 |
4.4.5.4 资金投入保障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理论研究 |
5.1.2 调查研究 |
5.1.3 实践研究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贵州主要蔬菜抗旱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灾后蔬菜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
1.1 在土蔬菜的抗旱措施 |
1.1.1 保水 |
1.1.2 灌溉 |
1.1.3 科学施肥 |
1.1.4 加强病虫防治 |
1.2 蔬菜补种模式要科学 |
1.3 新技术的应用 |
1.3.1 节水灌溉技术 |
1.3.2 集中育苗 |
1.3.3 化学调控技术 |
1) 使用抗旱剂。 |
2) 使用保水剂。 |
1.4 保住重点, 加强防范, 严防旱后灾害 |
2 旱期主要蔬菜的播期安排、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 |
3 主要蔬菜的栽培要点 |
3.1 甘蓝类蔬菜 |
3.1.1 结球甘蓝 (莲花白) |
1) 春甘蓝: |
2) 夏秋甘蓝: |
3) 冬甘蓝: |
3.1.2 花菜 |
3.2 白菜类蔬菜 |
3.2.1 大白菜 |
3.2.2 菜苔 (菜心) |
3.3 根菜类蔬菜 (萝卜、胡萝卜) |
3.3.1 春夏反季节栽培 |
3.3.2 正季栽培 |
3.4 绿叶蔬菜 |
3.4.1 莴笋 |
3.4.2 叶用莴苣 (生菜) |
3.4.3 芹菜 |
3.4.4 菠菜 |
3.5 葱蒜类蔬菜 |
3.5.1 香葱 |
3.5.2 大蒜 |
3.5.3 大葱 |
3.6 豆类蔬菜 |
3.6.1 豌豆 |
3.6.2 蚕豆 |
(8)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农业的概念 |
1.2 设施栽培蔬菜研究进展 |
1.3 国内设施栽培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
1.3.1 栽培设施科技含量低 |
1.3.2 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缺乏理论基础与量化指标 |
1.3.3 与我国相适应的大棚优化控制软件缺乏 |
1.3.4 我国温室建设上盲目性很大 |
1.3.5 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 |
1.4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及防治概况 |
1.4.1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 |
1.4.2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防治 |
1.5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概况 |
1.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面积、主要基地分布 |
1.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主栽种类及品种 |
1.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
1.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6 本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 |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选择 |
2.1.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调查 |
2.1.2.1 调查的蔬菜种类 |
2.1.2.2 调查方法 |
2.1.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调查 |
2.1.3.1 调查的蔬菜种类 |
2.1.3.2 调查方法 |
2.1.4 病虫害危害程度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
2.2.1.1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1.2 茄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1.3 瓜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
2.2.2.1 鳞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2 鞘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3 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4 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5 缨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6 直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7 螨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2.2.8 软体动物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
2.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
2.3.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蔬菜病害发生的差异性 |
2.3.1.1 设施栽培蔬菜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危害期延长 |
2.3.1.2 设施栽培蔬菜根结线虫病成为新的常发病害 |
2.3.1.3 设施栽培蔬菜青枯病发生形成二个高峰期 |
2.3.1.4 根肿病、晚疫病(菌)侵害的寄主发生了演变 |
2.3.1.5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
2.3.1.6 枯萎病演变为瓜类蔬菜常发性的土传病害 |
2.3.2 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危害特点 |
2.3.2.1 设施栽培蔬菜的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连作障碍 |
2.3.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 |
2.3.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 |
2.3.2.4 设施栽培蔬菜的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 |
2.3.2.5 设施栽培蔬菜的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 |
2.4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 |
2.4.1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情况 |
2.4.1.1 美洲斑潜蝇 |
2.4.1.2 烟粉虱 |
2.4.1.3 小菜蛾、夜蛾 |
2.4.1.4 瓜绢螟、豆野螟 |
2.4.2 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趋势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温州地区大棚番茄、黄瓜和甘蓝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
3.1.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
3.1.3 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
3.2.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
3.2.3 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
3.2.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
4.1 改善设施,应用新技术 |
4.1.1 银黑双色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
4.1.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栽培蔬菜上的应用 |
4.1.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
4.1.2.2 主要应用效果 |
4.2 严格检疫 |
4.3 选择优抗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
4.4 农业防治措施 |
4.4.1 培育壮苗 |
4.4.2 轮作换茬 |
4.4.3 清洁田园,做好棚室消毒处理 |
4.4.4 应用嫁接栽培 |
4.4.5 进行生态调控 |
4.4.5.1 茄果瓜类疫病与灰霉病的生态控制 |
4.4.5.2 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
4.4.5.3 烟粉虱的生态控制 |
4.5 物理防治 |
4.6 辅助生物防治 |
4.7 合理化学防治 |
4.8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种类和生产现状 |
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 |
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 |
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番茄、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 |
5.5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北方设施菜地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设施土壤的主要环境问题 |
1.1.2 设施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 |
1.1.3 农田重金属状况及控制方法 |
1.2 立论依据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北方典型设施菜地重金属的累积状况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区域介绍 |
2.1.2 样品采集方法 |
2.1.3 土壤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四个区域设施菜地重金属的累积状况 |
2.2.2 北方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设施栽培年限的演变 |
2.2.3 各区域设施菜地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设施菜地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研究材料与分析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山东寿光设施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
3.2.2 甘肃武威设施菜地重金属的迁移 |
3.3 讨论 |
3.3.1 设施菜地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 |
3.3.2 设施菜地重金属的迁移 |
3.4 小结 |
第四章 设施菜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平衡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田间管理 |
4.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4.1.4 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蔬菜试验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
4.2.2 设施菜地重金属的输入 |
4.2.3 设施菜地重金属的输出 |
4.2.4 设施菜地重金属的平衡估算 |
4.3 讨论 |
4.3.1 施肥对重金属输入的影响 |
4.3.2 不同农业利用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的平衡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成因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现场调查 |
5.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山东寿光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成因分析 |
5.2.2 河南商丘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成因分析 |
5.2.3 吉林四平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成因分析 |
5.2.4 甘肃武威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的成因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防控对策探讨 |
6.1 强化源头监控 |
6.2 实施过程阻断 |
6.3 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
6.4 加大科技投入 |
6.5 加强环境立法与执法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浙江省蔬菜品种现状及潜力品种推介(论文提纲范文)
1 浙江省蔬菜品种应用现状 |
1.1 以本省自主选育为主、在全国或本省优势较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蔬菜瓜果品种,以及符合地方消费习惯特色品种 |
1.2以外省引进为主的品种,黄瓜、苦瓜、西瓜等品种虽然在省内也有育种单位推广,但相对于外省育种单位的品种没有优势 |
1.3以进口品种为主品种,主要包括西兰花、春萝卜、春大白菜、胡萝卜、西芹、芦笋、甜玉米及甜瓜等高档精细蔬菜品种 |
2 浙江蔬菜主要应用品种推介 |
2.1 番茄 |
2.2 茄子 |
2.3 辣椒 |
2.4 黄瓜 |
2.5 葫芦 |
2.6 南瓜、丝瓜、冬瓜、苦瓜 |
2.7 豆类 |
2.8 白菜 |
2.9 花椰菜 |
2.1 0 结球甘蓝 |
2.1 1 萝卜 |
2.1 2 出口大葱 |
2.1 3 茎用芥菜 |
2.1 4 莴苣 |
2.1 5 菠菜、芹菜、茼蒿 |
2.16芦笋 |
四、适合四季栽培的引茄2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高原夏秋蔬菜栽培技术[J]. 蔡霞,张洁,张德军,李桂莲,文林宏,王天文,孟平红. 农技服务, 2021(07)
- [2]嘧菌酯在茄子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D]. 仇磊. 湖南农业大学, 2018(10)
- [3]思南县低热河谷地区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及主要栽培技术[J]. 聂志钦,邓小东,王晓芳,黎启明. 长江蔬菜, 2018(22)
- [4]蔬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与分配规律及镉污染修复研究[D]. 王治宇.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5]温泉农业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D]. 张萌.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6]江南水网地区创意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以桐乡白马塘村为例[D]. 杨金锋.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6)
- [7]贵州主要蔬菜抗旱生产技术[J]. 孟平红,李苍山,杨军,肖仕昌,潘德怀,胡丰雪,郑美荣,曾令明,张万萍.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6)
- [8]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D]. 徐婉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9]北方设施菜地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D]. 李树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浙江省蔬菜品种现状及潜力品种推介[J]. 胡美华. 长江蔬菜,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