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条路最适合你

哪条路最适合你

一、哪一条路最适合自己(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军[1](2022)在《中国农民城》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9月,浙江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朱晓军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奇迹之城,历时两年,对龙港"造城者"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书写。从一路带领龙港发展的陈定模、李其铁,到进城创业一心创造财富的陈智慧、杨恩柱……《中国农民城》用一个个人物揭开龙港成长之谜,在呈现个体命运的同时,尽显龙港在历史发展中的风起云涌。朱晓军用朴素的创作风格和真诚的叙事力量谱写了龙港传奇,细致而宏观,轻盈而厚重,龙港这座城在他笔下发出了别样光芒。

王晶[2](2021)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竞逐的角力场。新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复兴之路究竟该以何作为科学的价值引领?近代以来,国内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海洋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沿用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这表明中国学术界在海洋研究领域缺乏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质疑否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或海洋文明,并依循西方海洋文化或西方海洋文明范式来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甚至还以此来指导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中国海洋文化有其自身发展历程与独特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底蕴、梳理其源流、探寻其从发轫之初一直延续至今的价值基因,既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亟需面对的问题,也是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合浦海上古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合浦及其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所孕育的合浦海洋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为其提供了典型样本。合浦海洋文化是指自西汉为加强岭南地区政治军事统治而设立合浦郡以来,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汉民族、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民族之间通过内河、近海、陆路等途径,在交通贸易、生产交流、文化交往等具体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开放包容、和合交往为核心价值的一种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合浦海洋文化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是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外文化汇聚合浦交融而成,合浦当地出土的各种古代器物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主要标志。同时根据这些古代器物可以推断,“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辐射至东南亚、南亚各地区与各民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或文明的一般原理,审视汉代合浦郡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融合。为此,在论述展开的过程中,按照“器物—符号—价值”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的方法、跨学科研究与跨地域研究相结合等方法,通过梳理源流、勾勒轮廓、抽象符号、挖掘价值、凝练精髓、总结规律,重新探讨合浦海洋文化过去已经贡献什么、现在及未来能够贡献什么等问题,以此揭示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不仅在于论证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末就已经逐步发展出海洋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术上尝试突破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主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学术观点方面,提出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与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与“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合浦海洋文化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了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等新观点;二是学术思想方面,探讨构建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作为科学评价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挖掘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基于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及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海陆一体始源价值基因的基础性意义;三是研究方法方面,形成了“器物—符号—价值”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范式。综上,通过深入挖掘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揭示其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所蕴涵的价值基因,由此对以合浦海洋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进行话语重构与价值重塑,从而树立中国海洋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海洋软实力,为当前的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价值基础与理论支撑。

上官郑伟[3](2021)在《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具备阻尼连续可调、可靠性高、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的特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成为了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一个研究热点。当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四个车轮受到的路面激励不同,车身会发生俯仰、侧倾及垂向振动。通过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进行控制,车身的振动便可得到大幅度衰减,但是车身的振动是相互耦合的,需要对四个减振器进行协调控制才能使车身振动得到抑制。本研究提出了粒子群(PSO)优化的SH-ADD算法——PSO-SH-ADD算法,对四个磁流变减振器进行了协调控制,较好地解决了汽车平顺性差的问题。本文以七自由度汽车的半主动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全文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建立了Matlab/Simulink环境下仿真所需的四轮随机路面模型、基于示功试验数据的磁流变减振器正模型和逆模型、整车七自由度模型和简化的1/4车辆模型;(2)在传统的SH-onoff、ADD-onof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连续SH算法、连续ADD算法,实现了对磁流变减振器阻尼连续变化的控制;(3)在连续SH、连续ADD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粒子群寻优算法(PSO)提出了全新的PSO-SH-ADD算法。将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加速度、侧倾加速度引入到PSO的适应度函数,使PSO-SH-ADD算法具有了抑制车身俯仰和侧倾的作用。然后利用PSO-SH-ADD算法控制减振器阻尼实时变化,较好地实现了整车四个减振器的协调控制,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4)对采用PSO-SH-ADD算法得到的最优频选系数α进行了B、C、D、E、F级路面适应性测试,基于1/4车辆悬架系统,得到的适应性最强的α=8,垂向振动抑制性能提高了5-15%;基于整车悬架系统,得到的适应性最强的α=20,垂向振动抑制性能提高了28.79-29.72%、侧倾振动抑制性能提高了21.15-22.57%、俯仰振动抑制性能提高了27.82-28.48%、综合控制性能提高了26.81-26.97%;(5)在1/4车辆悬架试验台上,对所研究的控制算法进行了工程实现,并用台架对所研究算法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

谭梦琪[4](2021)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文中指出现代诗歌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需要改进,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也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研究方法。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契合了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能够为改进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课例比较研究”,研究视角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对象是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对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启示。本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了有关课例研究、现代诗歌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相关研究成果,说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课例与课例比较研究”“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以及“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三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与阐释,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对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的原因。第四章对余映潮、李华平、肖培东三位名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第五章从学生的体验内容、学生的体验方式、课堂呈现的体验情境三个维度进行名师课例的比较。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基于前一章的课例比较分析,总结出对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启示,首先阐述了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接着从体验内容、体验方式以及体验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濮阳焯[5](2020)在《游憩导向的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研究 ——以珠海情侣路为例》文中指出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是城市重要的休闲游憩廊道,同时承载着重要的城市交通,也是展现城市景观风貌的窗口。滨海景观道路建设的初衷一般是展现城市风貌的交通主干道,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滨海景观道路沿线空间进行漫步、骑行、游泳等游憩活动,其景观游憩功能日益重要。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海景观道路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交通压力,与市民以慢行交通为主要方式的游憩行为产生矛盾,因此,在协调游憩与交通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怎样使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更好的满足游憩者的需求,是诸多滨海城市努力协调的方向。当前针对滨海景观道路的研究更多的关注景观方面的问题,对于沿线空间的使用主体——游憩者,及其在滨海开放空间中的游憩行为需求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理论、实证和对策三个层面探讨滨海景观道路及其沿线空间对其游憩行为的支持。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论文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目标、意义,介绍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分析城市扩张演进的道路演化理论,以道路交通、景观、空间与游憩行为关系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总结滨海景观道路及其沿线空间的现状问题、要素与特征(交通、景观、用地功能、公共空间)及对其游憩行为的影响;第三章:在实证层面,回顾情侣路的建设与珠海城市空间演化的相互关系,并且从交通空间结构、沿线用地功能结构、景观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结构四个方面,分析情侣路及沿线空间对游憩行为的影响,建立“空间与行为”的关联体系;第四章:以多种方法收集数据,运用实时路况、百度热力图、意象地图、PLPS调研法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情侣路及沿线空间各路段的空间供给进行整理,对游憩行为现状进行分析;第五章:进一步对游憩现状进行探讨,根据实地调研及空间句法分析,发现情侣路及沿线空间与游憩行为的关联特征是:交通对游憩行为的支持及阻碍关系、沿线用地功能缺乏游憩所需的开放性、景观对游憩行为形成有积极作用、以及公共空间的亲水性助力游憩体系的健康发展;第六章: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结合游憩行为特征,提出交通空间复合性、岸线用地功能适宜性、景观空间层次性、公共活动空间亲水性四条优化原则,并为情侣路及沿线空间各路段的未来发展提出优化策略。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的游憩行为受交通、沿线用地属性、景观及沿线公共空间影响;提升滨海景观道路及其沿线空间的游憩功能需要疏解滨海区交通压力,建立由滨海快速交通、休闲慢行交通组成的双重复合的交通体系;提升滨海景观;重组沿线的用地功能及构建陆海互动的滨海开放空间。

朱家立[6](2020)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购物观念转向了休闲型消费,因此城市商业街需要通过环境更新以满足当下人们的休闲购物需求,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探究人的行为和需求。因而,本文以杭州延安路商业街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及相关学科为指导,对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场地实地调研,提出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环境更新设计内容。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梳理了环境行为学理论和城市商业街的理论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出一套针对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调研模型,该调研模型是基于PSPL调查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从而更好地研究当下的城市商业街环境空间。其次运用该调研模型对杭州延安路进行深入的调研,从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空间分析、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生活调研和关于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调查访问三个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出延安路商业街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更新策略。最后在明确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的目的后,对杭州延安路商业街进行环境更新设计,设计内容涵盖:保障延安路商业街安全舒适性的环境更新设计、满足延安路商业街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环境更设计、体现延安路商业街精神文化的环境更设计。

杜如钧[7](2020)在《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输电线路塔基隐患巡检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输电线路规模不断扩增加大了巡检的工作量,长距离线路往往因为巡检周期过长,隐患发现不及时导致电力设备损坏,造成大规模停电,带来巨额经济损失。遥感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发展为输电线路巡检提供了新手段。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塔基隐患,选择相应的卫星数据影像,研究了基于SAR影像的塔基洪水隐患识别算法和基于高分光学影像的典型地物识别算法,并根据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国内外卫星数据分辨率、重访周期、轨道、幅宽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分三号卫星及其搭载的SAR的影像数据识别线路塔基洪水故障隐患的性价比好,高分二号卫星光学影像数据识别输电线路走廊典型地物外力破坏故障隐患的具有优势,确定了洪水故障隐患和外力破坏故障卫星数据。2)以灾害水体与杆塔的距离、洪水占比和塔基与洪水水面高程差为水灾故障隐患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线路杆塔中心距离和塔基距离的输电杆塔水灾故障的识别算法,利用分辨率为lOm的卫星SAR影像数据,通过仿真计算证明了识别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高分三号卫星识别水灾故障隐患的精度可达7m的水平,可用于识别杆塔的水灾故障隐患。3)针对输电线路的外力破坏故障隐患,以输电线路安全距离设计规范为依据,基于高分二号卫星的光学影像数据,构建了利用能量函数定位典型地物拐角点和轮廓的方法,提出了典型地物到输电杆塔及线路最短距离的算法,利用高分二号卫星的蒙东地区数据完成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地测量的误差在5%以内,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本文针对高分三号SAR影像对塔基洪水隐患巡检和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对输电线路塔基典型地物故障巡检技术开展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卫星巡检的精细程度与航空巡检有很大的差距,但卫星巡检不受航空管制、续航能力等条件的限制,适合在大范围远距离输电线路巡检中采用。

缪喜平[8](2019)在《北宋泾原路古城遗址考察及边防地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泾原路作为宋夏对峙时期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防御区,在其境内留下了大量的城寨遗址。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结合考古资料,并在实地踏勘古城遗址的基础上,对泾原路境内的主要城寨遗址及交通网络进行了复原。认为北宋在泾原路修筑大量城堡寨,其中以河谷(或主要交通线)为依托,构成堡寨防御线;以州(军)为中心,各前沿与侧翼堡寨进行有机组合,构成堡寨防御系统;几个堡寨防御系统以帅司路驻地(首州)为中心,构成堡寨防御体系。北宋在泾原路对西夏的防御是通过在“极边”与“次边”地区构筑了“镇戎军——彭阳城防御系统”,控制葫芦河(今清水河)流域;“德顺军——水洛城防御系统”,控制武延川(今葫芦河)流域;“原州——细腰城防御系统”控制大胡(今茹河)与浦川河(今蒲河)流域;三个防御系统的防守任务各有分工,又相互协调,与西夏形成了长期的对峙之势。北宋后期,泾原路不断向葫芦河下游和天都山一带进筑,形成“怀德军——西安州防御系统”,在拓边活动中效果显着。通过对该区域古城遗址的考察与定位,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做区域性补漏,为宋夏历史研究、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和区域交通网络的复原提供了充分的实物证据和准确的地理坐标;对当地非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毛艳[9](2018)在《基于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网络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本,是因为传统流量调度技术是网络节点以自己为中心来计算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不具备全局网络视图,所以很难进行良好的流量调度。同时,当前业务应用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使用传统流量调度技术的网络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应用对QoS的需求。软件定义网络(SDN)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网络架构,该架构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层与转发层解耦并将其集中到独立的控制器中,通过该控制器能够获取全局网络视图。所以,为解决传统网络的流量调度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基于SDN的流量调度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本文在研究了传统流量调度技术和SDN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参与基于SDN的流量调度实际项目,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重点设计实现了基于SDN的流量调度系统中的流量调度算法模块,并针对按约束寻路子模块展开进一步研究。首先,为实现按约束寻路功能,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该算法由多约束多目标选路算法和次优选路算法构成。多约束多目标选路算法利用SDN提供的全局网络视图和用户自定义的应用约束条件进行选路,能够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也能满足业务应用对QoS的需求。次优选路算法是多约束多目标选路算法的补充,该算法在多约束多目标选路算法没有规划出路径的情况下,放宽约束条件以计算出路径,保障业务传输可达性。然后,对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和Dijkstra算法、最宽-最短路径算法、满足带宽约束的最小时延算法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下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的适用性以及良好的性能优势。同时,对该算法的次优选路进行仿真,验证该算法对业务传输可达性的保证。最后,搭建实际的SDN环境,在该环境下对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进行测试,验证该算法在SDN环境下的有效性以及对业务应用的QoS保障。

王金娜[10](2017)在《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文中研究表明再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统治阶层与劳工阶层再生产,认为家庭阶层背景与学校教育能“自动符应”,强调阶层结构而非行动者的力量,没有考虑到阶层内部个体的差异性。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的教育政策,对中产阶层子女为主的白云小学和劳工阶层子女为主的蓝天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对20位母亲、4位父亲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利用场域、权力、符码理论探究中产阶层再生产如何在“国家支配教育实践”和中产阶层母亲“适应”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提出国家与中产阶层母亲同时发挥作用,兼具教育优势和教育风险,包含阶层惯习再生产和学业成就再生产的中国中产阶层再生产理论,即“新再生产”理论。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发现,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主要包括密集教育干预、教育选择、教育应对和教育参与。这四种教育卷入分别与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义务教育类政策的“分流”偏好、减负政策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家校合作政策的“家长责任”偏好相关。其中,前两种政策偏好具有明显的中产阶层性,契合中产阶层母亲的阶层惯习,给其子女带来潜在教育优势;“弱化学校功能”偏好对中产阶层和劳工阶层母亲均有利与弊,不具有中产阶层性;“家长责任”偏好反映某些中产阶层母亲的利益诉求,具有不完全的中产阶层性。田野调查发现,尽管两所个案小学的教育实践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教育改革政策支配下的教育实践具有弱国家、强市场、强家长的“家长主义”偏好。弱国家功能体现在两所小学的“教育功能”弱化、X市小学教育系统的“选拔功能”弱化;强市场功能体现在X市公办学校的就近入学制度、民办学校制度、课外补习场域的兴起与白云小学的“半精致型教育符码”;强家长责任体现在两所小学的家校合作制度。“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不仅要求家长“占有”资本,而且要求发挥个人能动性“有效激活”资本“适应”实践,才能实现阶层再生产。这使得教育获得主要依赖父母的资本和主体性,而不是学生的能力和努力,因而存在教育风险。面对“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大多数中产阶层母亲能“有效适应”。她们在情感资本的推动下,激活惯习、发挥主体性,采用各种策略激活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成为新再生产的行动者。情感资本包括教育责任感、高教育期望、教育焦虑和教育操心,由女性的性别结构、中间层的社会地位、教育场域共同作用而成,主要被中产阶层母亲所占有,是她们成为新再生产行动者的根本动因。除此之外,惯习、场域和主体性都是中产阶层母亲教育卷入的动力因素。我国中产阶层再生产有先后进行的两条路径。第一,小学中年级以前以阶层惯习再生产为主。其机制是:中产阶层母亲在“教育责任感”的推动下,激活中等趣味、个性化性情、科学育儿偏好,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实施密集教育干预,培养孩子具有主体性且知识素养、兴趣特长、文化品位等全面发展;再选择表意性秩序相对开放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家、校共同形塑孩子形成“博放惯习”。劳工阶层母亲实施粗放教育干预,让孩子就读表意性秩序封闭的小学,家、校共同形塑孩子形成“大众惯习”。第二,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以学业成就再生产为主。其机制是:中产阶层母亲在较高“教育期望”的推动下,受被建构的中小学场域、母亲所在的“体制内工作”场域、“热知识”等影响,激活“苦行”性情、“非学校化”性情、风险意识,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通过选择优质而精致的补习班、“团课”等策略实施精约式教育应对;在“教育焦虑”的推动下,受地方性知识影响,激活“追求教育优势”性情、“阶层惯习排斥”性情,继而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通过以房择校、证书择班、考试择班进行教育选择;在“教育操心”的推动下,发挥主体性,激活各种资本,以个人活动的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并使用与教师保持平等的不平等关系的策略进行教育参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有利于孩子学业成就再生产,但也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劳动阶层母亲因资本、惯习的影响,给孩子报低质或不报课外补习班、无力教育选择、消极教育参与,不利于孩子学业成就的获得,但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受我国升学制度的影响,阶层惯习与学业成就关联性不大,阶层惯习对中产阶层再生产具有独立价值。然而,阶层内部存在差异性,并不是所有中产阶层母亲都能适应“家长主义”偏好的教育实践。时间资本匮乏和居住位置偏远阻碍密集教育干预;“新型读书无用论”、教育学类知识、反思性实践知识阻碍“精约式教育应对”;教师的专断权力,以家委会、信任为表现形式的集体社会资本的匮乏抑制参与学校教育;教育学类知识抑制参与家庭教育;孩子中等以下的学业资本量,母亲坚守师德惯习、重视知识惯习、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优越惯习阻碍与教师互动。其中,教育学类知识、反思性实践知识使母亲成为反思性行动者、抵抗者。另外,激活资本未必产生教育利润,错过最佳时间、与教师保持绝对平等关系的激活资本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获得。这使得中产阶层再生产具有多样性和风险性。因而,有必要增强学校教育功能、规范课外补习机构、弱化教育“分流”机制、改变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通过增加“国家责任”改变教育实践的“家长主义”偏好,以破解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阶层间义务教育不公平日益凸显、中产阶层子女学业负担日益沉重的难题。

二、哪一条路最适合自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哪一条路最适合自己(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民城(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苍凉方岩下
    1
    2
    3
    4
第二章江南垟的“猴子”
    1
    2
    3
    4
    5
第三章九人班底
    1
    2
    3
    4
    5
第四章对岸是天堂
    1
    2
    3
    4
第五章让百姓都知道
    1
    2
    3
    4
第六章穷而强悍的陈家堡
    1
    2
    3
    4
    5
第七章挑战的最终是自己
    1
    2
    3
第八章屋顶的钟楼
    1
    2
    3
第九章先干起来再说
    1
    2
第十章退地风波
    1
    2
    3
第十一章由波谷到波峰
    1
    2
    3
    4
第十二章十万引擎推动下
    1
    2
    3
第十三章落地就要生根
    1
    2
    3
第十四章飞起来的翘头鸟
    1
    2
    3
第十五章连出两张错牌
    1
    2
    3
    4
第十六章龙港是艘船
    1
    2
    3
尾声

(2)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文化与文明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论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
        一、海洋概念
        二、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三、海洋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构成
        一、海洋文化的主体
        二、海洋文化的客体
        三、海洋文化的中介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发展理论
        一、海洋文化的发展路径
        二、海洋文化的发展动力
        三、海洋文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合浦海洋文化的兴起
        二、合浦海洋文化的繁荣
        三、合浦海洋文化的延续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一、合浦地理位置的海陆一体特征
        二、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三、合浦是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影响
        一、与东南亚、南亚诸国深植经济文化交往厚谊
        二、向东南亚、南亚诸国传播和合交往理念
第三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第一节 合浦器物文化符号的主要标志
        一、蚕桑丝绸业是汉民族生产方式的器物文化符号
        二、玻璃烧制技术是海外生产技术的器物文化符号
        三、羽纹铜凤灯是生活用具的器物文化符号
        四、南珠与奇石异物是海上贸易的器物文化符号
        五、钵生莲花器是佛教传播的器物文化符号
        六、宝石珠饰形制是审美价值的器物文化符号
        七、叠涩穹窿顶墓是丧葬习俗的器物文化符号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融合符号
        一、海陆一体是合浦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符号
        二、辐射影响是合浦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合符号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符号
        一、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开放包容的价值符号
        二、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和合交往的价值符号
第四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与学术意义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之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精髓
        一、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
        二、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
        三、合浦海洋文化是“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核心价值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
        一、对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批判
        二、对中国海洋文化失觉的反思
        三、合浦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核心价值的根本区别
第五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与现实双重展望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展望
        一、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
        二、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发展理念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现实展望
        一、为中国海洋文化夯实发展基础
        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三、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磁流变液及减振器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磁流变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及各章节内容安排
2 系统建模
    2.1 路面建模
    2.2 减振器建模
        2.2.1 减振器的示功试验
        2.2.2 试验数据处理与减振器正逆模型的建立
    2.3 车辆悬架动力学建模
        2.3.1 整车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2 1/4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经典控制算法及控制器的搭建
    3.1 悬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3.1.1 平顺性评价指标
        3.1.2 与车辆悬架相关的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
        3.1.3 车辆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的建立
    3.2 天棚半主动控制器
    3.3 ADD半主动控制器
    3.4 天棚(SH)算法及ADD算法的性能仿真测试
    3.5 SH-ADD半主动控制器
    3.6 本章小结
4 PSO-SH-ADD控制算法及仿真分析
    4.1 PSO-SH-ADD控制算法的开发
    4.2 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4.2.1 算法的垂向振动抑制效果分析
        4.2.2 算法的整车控制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试验验证
    5.1 1/4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算法验证平台
    5.2 算法开发流程
    5.3 传感器的选型、标定及信号处理
    5.4 控制算法的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加深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认识
        1.2.2 有利于探索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
        1.2.3 有利于促进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发展
        1.2.4 有利于丰富课例比较研究的研究角度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课例研究”的研究
        1.3.2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
        1.3.3 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研究
        1.3.4 小结与反思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
    2.1 课例研究与课例比较研究
        2.1.1 课例研究
        2.1.2 课例比较研究
    2.2 现代诗歌与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2.2.1 现代诗歌
        2.2.2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
    2.3 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
        2.3.1 体验
        2.3.2 体验式阅读教学
        2.3.3 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
3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1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必要性
        3.1.1 彰显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
        3.1.2 体现现代诗歌的课程要求
        3.1.3 开掘初中现代诗歌教学新思路
    3.2 选取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进行课例比较的可能性
        3.2.1 名师现代诗歌教学理念中对体验的强调
        3.2.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价值
4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概述
    4.1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1.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1.2 李华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1.3 肖培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情况简介
    4.2 三位名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4.2.1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4.2.2 李华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4.2.3 肖培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基本流程阐述
5 体验式阅读教学视角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名师课例比较
    5.1 课例中学生的体验内容对比
        5.1.1 文本与学生体验内容的关系梳理
        5.1.2 名师课例中学生的体验内容分析
    5.2 课例中学生的体验方式对比
        5.2.1 余映潮课例:读写结合式体验
        5.2.2 李华平课例:语言品味式体验
        5.2.3 肖培东课例:联合生成式体验
    5.3 课堂呈现的体验情境对比
        5.3.1 余映潮课例:氛围营造型情境
        5.3.2 李华平课例:生活事件型情境
        5.3.3 肖培东课例:想象描绘型情境
6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6.1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6.1.1 基于“主体间性”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6.1.2 “主体间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6.2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内容的生成
        6.2.1 结合现代诗歌文体特征生成体验内容
        6.2.2 结合学生个体体验生成体验内容
        6.2.3 结合编者意图生成体验内容
    6.3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体验方式
        6.3.1 通过多感官并用的朗读进行体验
        6.3.2 通过充分的想象进行体验
        6.3.3 通过阅读互文本进行体验
        6.3.4 通过揣摩关键词句进行体验
    6.4 初中现代诗歌体验式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6.4.1 结合学生生活形成情境
        6.4.2 立足诗歌语言生成情境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游憩导向的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研究 ——以珠海情侣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滨海快速道路空间与滨海公共空间重叠
        1.1.2 游憩导向的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理论背景
        1.1.3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宜居的生活圈
        1.1.4 情侣路的发展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游憩导向的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案例研究
        2.2.1 国内外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案例研究
        2.2.2 国内滨海景观道路案例研究
    2.3 游憩相关理论基础
        2.3.1 开放空间理论
        2.3.2 环境行为学理论
        2.3.3 游憩理论
    2.4 游憩导向的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构成及特征
        2.4.1 滨海景观道路的概念、沿线范围、特征及构成模式
        2.4.2 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游憩空间及游憩行为
        2.4.3 滨海景观道路沿线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对其游憩行为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游憩导向的情侣路及沿线空间分析
    3.1 情侣路及沿线空间与游憩行为关联体系构建
    3.2 情侣路的建设与珠海城市空间演化
        3.2.1 情侣路的规划与建设
        3.2.2 情侣路香洲段概述
        3.2.3 情侣路道路系统与滨海公共性的矛盾
    3.3 情侣路沿线游憩行为的空间影响分析
        3.3.1 支撑游憩行为的交通空间结构
        3.3.2 支撑游憩行为的用地功能结构
        3.3.3 支撑游憩行为的景观空间结构
        3.3.4 支撑游憩行为的公共空间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游憩导向的情侣路及沿线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1 情侣路交通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2 情侣路沿线用地功能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3 情侣路沿线景观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4 情侣路沿线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4.5 总体满意度评价分析
        4.5.1 评价方案的设计
        4.5.2 满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游憩导向的情侣路及沿线空间分析
    5.1 情侣路及沿线空间整体布局与游憩行为分析
        5.1.1 情侣路的区位
        5.1.2 情侣路及沿线空间整体布局分析
        5.1.3 沿线结构模式与游憩行为特征分析
    5.2 交通对游憩行为的支持及阻碍关系
        5.2.1 主干交通功能妨碍步行可达性
        5.2.2 单边用地布局难以服务滨海游憩活动
    5.3 沿线用地功能缺乏游憩体系所需的开放性
    5.4 景观对游憩行为有积极作用
        5.4.1 线形多变有助情侣路的景观多样化
        5.4.2 标志性景观支撑空间活力
    5.5 公共空间的亲水性对游憩有积极意义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情侣路及沿线空间的优化建议
    6.1 优化目标
    6.2 情侣路及沿线空间与城市整体结构融合
        6.2.1 打造“一带一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体系
        6.2.2 构筑滨海开放空间“斑—廊—基”的空间层级秩序
    6.3 绿色复合的滨海交通体系
        6.3.1 交通疏解的建议
        6.3.2 建立快速交通、慢行交通组成的复合的交通体系
        6.3.3 .促进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提高行人便利度
    6.4 沿线用地功能多元化
        6.4.1 引导沿线土地利用
        6.4.2 .多元化的服务设施
        6.4.3 各路段分区优化措施
    6.5 层次丰富的滨海景观格局
        6.5.1 滨海景观提升措施
        6.5.2 各路段分区优化措施
    6.6 构建陆海互动的滨海开放空间
        6.6.1 .沿线线性开放空间品质提升
        6.6.2 .湾区滨海公共空间特色营造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不足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环境行为学研究现状
        1.4.2 城市公共空间及商业街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1.6.1 论文框架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商业街环境更新相关理论研究
    2.1 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概述
        2.1.1 环境行为学的概念
        2.1.2 环境行为学理论及相互渗透论的特点
        2.1.3 人与环境的关系
    2.2 城市商业街相关理论概述
        2.2.1 城市商业街的概念
        2.2.2 城市商业街的发展历程与空间特点
        2.2.3 我国消费观念的转型
        2.2.4 城市商业街面临的新需求
    2.3 环境行为学与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联系
        2.3.1 相互渗透论运用于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优势
        2.3.2 相互渗透论对城市商业街环境更新的作用及方法论
        2.3.3 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城市商业街中的协调作用
        2.3.4 城市商业街环境分析所借鉴的环境行为调查方法
    2.4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商业街环境更新的调研模型
        2.4.1 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
        2.4.2 商业街公共空间分析
        2.4.3 商业街公共生活调研
        2.4.4 商业街空间的调查访问
        2.4.5 总结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调研分析
    3.1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空间分析
        3.1.1 商业街空间的分类
        3.1.2 商业街空间的评价
        3.1.3 商业街精神文化内涵的分析
        3.1.4 调研分析小结
    3.2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公共生活调研
        3.2.1 步行交通量调查
        3.2.2 行为活动调查
        3.2.3 调研分析小结
    3.3 关于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的调查访问
        3.3.1 问卷调查
        3.3.2 街道访问
        3.3.3 调研分析小结
    3.4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调研总结分析
    3.5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的策略
        3.5.1 保障安全舒适性的环境更新设计策略
        3.5.2 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环境更设计策略
        3.5.3 体现精神文化的环境更设计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
    4.1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的目的
        4.1.1 提升杭州城市形象
        4.1.2 激活商业街业态
        4.1.3 满足使用者休闲购物需求
    4.2 保障延安路商业街安全舒适性的环境更新设计
        4.2.1 保障步行环境的安全性
        4.2.2 保障步行环境的舒适性
    4.3 满足延安路商业街使用者行为需求的环境更新设计
        4.3.1 满足使用者步行动线连贯性
        4.3.2 满足使用者的休闲需求
    4.4 体现延安路商业街精神文化的环境更新设计
        4.4.1 体现精神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
        4.4.2 体现节庆文化活动
        4.4.3 体现街头文化表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1.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5.1.2 论文结论
        5.1.3 论文创新点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杭州延安路商业街使用者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输电线路塔基隐患巡检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塔基隐患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比选
    2.1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特征
        2.1.1 高分三号卫星
        2.1.2 TerraSAR-X卫星
        2.1.3 COSMO-SkyMed卫星
        2.1.4 Sentinel-1卫星
    2.2 高分光学遥感卫星数据特征
        2.2.1 高分二号卫星
        2.2.2 高景一号卫星
        2.2.3 QuickBird卫星
        2.2.4 worldview系列
    2.3 遥感卫星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
        2.3.1 遥感卫星几何校正
        2.3.2 遥感卫星影像配准
        2.3.3 遥感卫星辐射校正
        2.3.4 遥感大气校正
        2.3.5 遥感卫星地理编码
    2.4 基于目标的卫星数据的选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AR影像的塔基洪水隐患识别算法
    3.1 SAR图像的预处理
    3.2 洪水目标范围提取
    3.3 洪水杆塔最短距离算法
        3.3.1 杆塔中心距离搜索算法
        3.3.2 塔基网格距离搜索算法
    3.4 杆塔洪水灾害隐患决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高分光学影像的典型地物识别算法
    4.1 高分图像的预处理
    4.2 输电走廊典型地物提取
        4.2.1 目标斑块获取
        4.2.2 角点检测与获取
        4.2.3 目标边界提取
    4.3 地物到杆塔最短距离算法
    4.4 典型地物故障决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识别算法在洪水和地物隐患巡检中的应用
    5.1 实验影像数据
        5.1.1 SAR实验数据
        5.1.2 高分光学卫星影像数据
    5.2 塔基洪水故障识别
    5.3 塔基地物故障识别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8)北宋泾原路古城遗址考察及边防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史料与方法
    四、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泾原路自然地理特征与战略地位
    第一节 进退之间:泾原路地理条件与攻守形势
        一、河川走向与西夏的侵扰方向
        二、山脉阻隔与北宋的防守任务
    第二节 地最要害:北宋对夏整体防御视野下的泾原路
        一、“泾原地最要害”
        二、“四路之中,今此路最为急”
        三、“关中之忧,则天下之忧也”
    第三节 长城的“退却”:北宋御夏策略的尝试与调整
        二、“严边城,使持久可守”
        三、“城葫芦河川,据形胜以逼夏”
第二章 镇戎军——彭阳城防御系统与泾原路中线防务
    第一节 宋初灵州之战与镇戎军的修筑
        一、灵州之战军需补给与镇戎军的初置
        二、镇戎军的复置及其战略地位的提升
        三、军事重镇彭阳城的设置及作用
    第二节 镇戎军、彭阳城周围的主要寨堡及城址
        一、庆历以前修筑的堡寨及古城遗址
        二、庆历之战后增筑的寨堡及古城遗址
    第三节 镇戎军、彭阳城与周边地区的交通道路
        一、“萧关路”:镇戎军北入夏境的通道
        二、“瓦亭路”:镇戎军南下仪、渭二州的道路
        三、“青石岭路”:镇戎军东南去原、渭州的道路
第三章 德顺军——水洛城防御系统与泾原路西线防务
    第一节 营建德顺军以固陇山西线
        一、山外四寨失陷与德顺军的建立
        二、德顺军下辖的主要前沿、侧翼寨堡
        三、宋金时期德顺军地名、地望的变迁
    第二节 进筑水洛城以通秦、渭援兵
        一、进修水洛城之缘起
        二、水洛城的修筑与“水洛城之争”
        三、水洛城及周边古城遗址考察
    第三节 泾原、秦凤二路的策应路线与交通网络
        一、“六盘关道”:德顺军至渭州的道路
        二、“安化峡道”:渭、仪二州通水洛城的道路
        三、“武延川路”:德顺军、水洛城至秦州的道路
        四、黄石河路、赤城路:泾原、秦凤二路的策应路线
第四章 原州——细腰城防御系统与泾原路东线防务
    第一节 细腰城的修筑与明珠、灭藏等族的就抚
        一、明珠、灭藏、康奴等族的居地
        二、细腰、葫芦诸寨的修筑与明珠等族的就抚
    第二节 细腰城等城寨的更名、隶属变迁及古城遗址
        一、细腰城和葫芦泉的更名及隶属变迁
        二、细腰城及周边其他古城遗址考察
    第三节 泾原、环庆二路的交通路线与协同防御
        一、“镇环道”:镇戎军与环州之间的道路
        二、“原环道”:原州与环州之间的道路
        三、“罗交驿道”:原州与泾州之间的道路
        四、泾原、环庆二路的策应路线与协同防御
第五章 怀德军——西安州防御系统与泾原路北线的拓展
    第一节 北宋后期与西夏在天都山地区的争夺
        一、西夏占据天都山及天都山军事部署
        二、熙河之役后北宋向天都地区的开拓
        三、绍圣——元符拓边与章楶夺取天都山
    第二节 怀德军、西安州所辖主要城寨及城址考察
        一、须弥山石窟周围的古城遗址
        二、海原县西安镇周围的古城遗址
        三、海原县高崖乡周围的古城遗址
    第三节 西安州与泾原、熙河二路的策应路线
        一、“九羊谷路”:德顺军至平夏城的道路
        二、“宁安寨路”:德顺军至西安州的道路
        三、“石门驿道”:镇戎军至西安州的道路
        四、“通会路”:西安州至兰、会二州的道路
第六章 战备状态下泾原路边防地理布局的历史得失
    第一节 边防“圈层”视阈下的城寨分布与屯兵概况
        一、泾原路各“圈层”的城寨分布
        二、泾原路各“圈层”的屯兵概况
        三、泾原路各城寨之间的交通道路与策应战略
    第二节 “城寨不可弃”:北宋边臣对修筑城寨的看法
        一、泾原路城寨的修筑及影响
        二、泾原路州(军)城寨的省废
        三、关于寨堡军事功能的再探讨
    第三节 “祖宗之法”影响下北宋对夏防御的效果
        一、“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
        二、“国家御戎之计,在北为大”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基于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流量调度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SDN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流量调度技术概述
    2.2 传统流量调度技术
        2.2.1 NativeIP技术
        2.2.2 MPLS-TE技术
    2.3 传统流量调度算法
        2.3.1 Dijkstra算法
        2.3.2 传统的CSPF算法
    2.4 SDN相关技术
        2.4.1 SDN概述
        2.4.2 SDN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研究与设计
    3.1 基于SDN的流量调度项目需求分析
    3.2 基于SDN的流量调度系统概要设计
        3.2.1 基于SDN的流量调度方案选择
        3.2.2 基于SDN的流量调度系统框架设计
        3.2.3 基于SDN的流量调度系统模块设计
    3.3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研究与设计
        3.3.1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设计思路
        3.3.2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详细设计
        3.3.3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总结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仿真研究
    4.1 仿真平台搭建
        4.1.1 仿真平台介绍
        4.1.2 仿真平台实现
    4.2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与其他算法的对比仿真
        4.2.1 Dijkstra算法仿真
        4.2.2 传统的CSPF算法仿真
        4.2.3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仿真
    4.3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与其他算法的仿真结果分析
        4.3.1 基于最大带宽利用率的对比仿真分析
        4.3.2 基于应用流请求接受率的对比仿真分析
        4.3.3 基于最大链路带宽占用率的对比仿真分析
        4.3.4 对比仿真结果分析总结
    4.4 次优选路算法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DN的改进CSPF算法的仿真测试
    5.1 基于实际物理设备的SDN网络的算法测试
        5.1.1 测试背景
        5.1.2 测试环境
        5.1.3 测试步骤
        5.1.4 测试结果分析
    5.2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 个人意义
        (二) 理论意义
        (三)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中产阶层的相关研究
        (二) 父母教育卷入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现场的选择
        (二) 访谈对象的选择
        (三) 资料收集的方法
        (四)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五、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分析框架
第一章 阶层再生产的理论视野
    一、家庭背景的阶层再生产机制
        (一) 首属效应:家庭资本与教育分层
        (二) 次属效应:家庭选择与教育分层
    二、学校的再生产机制
        (一) 经济再生产机制
        (二) 文化再生产机制
    三、家长教育卷入的再生产机制
    四、未来的路径:“国家支配-母亲教育适应”的再生产机制
第二章 素质教育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干预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精致型符码”偏好与高资本化
        一、精致型符码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政策的“精致型符码”偏好
        三、新课程改革的“精致型符码”偏好
        四、素质教育的“高资本化”
    第二节 个案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
        一、白云小学表意性秩序的相对开放性
        二、白云小学工具性秩序的封闭性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密集教育干预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密集教育干预的主导者与教育责任感
        二、密集教育干预的符码类型与特征
        三、密集教育干预的过程
        四、密集教育干预的动因
        五、密集教育干预的阻碍因素
        六、密集教育干预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减负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应对
    第一节 减负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
        一、减负政策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
        二、个案学校的“弱化学校功能”偏好与小学教育选拔功能的弱化
    第二节 课外补习场域的形成与阶层再生产
        一、课外补习机构的崛起与监管缺失
        二、课外补习机构作为阶层再生产的新工具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精约式教育应对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精约式教育应对的主体与高教育期望
        二、精约式教育应对的过程
        三、精约式教育应对的动因
        四、精约式教育应对的阻碍因素
        五、精约式教育应对的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义务教育的“分流”偏好与母亲的教育选择
    第一节 义务教育类政策的“分流”偏好与教育不公平
        一、重点学校政策与“就近入学”的教育不公平
        二、民办教育政策与民办学校的阶层排斥
        三、重点班制度的教育不公平
    第二节 教育实践的“分流”偏好:X市重点学校场域与“王牌”资本
        一、重点高中场域与高升学率
        二、重点初中场域与特权、重点校制度
        三、重点小学场域与中上阶层家长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教育选择的主体与教育焦虑
        二、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标准
        三、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动机
        四、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选择过程
        五、中产阶层母亲教育选择的动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与母亲的教育参与
    第一节 家校合作政策的教育责任转移:由“教师责任”到“家长责任”
        一、建国后到20世纪末之前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责任者
        二、21世纪初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责任者
    第二节 家校合作实践的“家长责任”偏好:个案学校的家校合作制度
        一、个案学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个案学校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制度
        三、两所个案学校家校合作制度的异同
    第三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参与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教育参与的主体
        二、主动参与:中产阶层母亲参与学校教育与集体社会资本
        三、半主动参与:中产阶层母亲参与家庭教育与个人社会资本
        四、中产阶层母亲与教师的互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再生产:国家支配与母亲的教育适应
    第一节 国家支配下中产阶层再生产的教育优势与教育风险
        一、教育优势:教育改革政策偏好的中产阶层性
        二、教育风险:教育实践的“家长主义”偏好
    第二节 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适应:新再生产的行动者及两条路径
        一、中产阶层母亲作为新再生产的行动者
        二、阶层惯习再生产
        三、学业成就再生产
    第三节 破解教育改革难题的路径:从“家长主义”偏好到“国家责任”
        一、增强学校教育功能
        二、弱化教育“分流”机制
        三、规范课外补习机构
        四、改变家校合作的“家长责任”偏好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哪一条路最适合自己(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民城[J]. 朱晓军. 江南, 2022(01)
  • [2]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D]. 王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D]. 上官郑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视角[D]. 谭梦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游憩导向的滨海景观道路及沿线空间研究 ——以珠海情侣路为例[D]. 濮阳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环境更新设计研究[D]. 朱家立.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输电线路塔基隐患巡检方法研究[D]. 杜如钧.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北宋泾原路古城遗址考察及边防地理研究[D]. 缪喜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基于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D]. 毛艳.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10]教育改革偏好与中产阶层母亲的教育卷入[D]. 王金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哪条路最适合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