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加野汤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

麻子仁丸加野汤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

一、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论文文献综述)

代华冬[1](2021)在《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符合纳排标准的课题入组患者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润肠通降颗粒(无糖中药颗粒制剂),每次1袋,每日3次,加温开水100ml餐后半小时冲服;对照组:乳果糖,每次15ml,每日2次,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组与对照均连续用药4周后进行评价。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安全性指标和量表评分,观察积分变化,同时记录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疗效评价指标:FC主要症状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总积分变化。次要疗效评价指标:FC相关症状单项积分变化、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总积分及单项积分变化、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总积分和六个维度积分变化;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结果。全部病例数据收集完成后,在统计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入组研究病例60例,其中试验组实际完成病例29例,因患者自行退出致脱落病例1例;对照组实际完成病例27例,因患者自行退出和依从性差脱落病例3例。其他入选患者依从性较好,故实际纳入研究的病例数共56例。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各量表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主要疗效评价:治疗后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两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显着改善FC主要症状,疗效相当。次要疗效评价:FC单项症状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在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腹胀频率、腹胀程度方面,两组均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均对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排便困难、腹胀频率、腹胀程度等症状的疗效显着;在便不尽方面,两组均P>0.05,表明两组对部分患者便不尽症状有所缓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便秘单项症状方面比较,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者治疗效果相当。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总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对肝肾阴虚证证候的疗效显着。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总积分对比,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改善肝肾阴虚证证候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组内比较,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能显着改善肝肾阴虚相关症状。其中试验组治疗前后对失眠比较,P<0.05,提示试验组对失眠的改善尤为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对口干、失眠的比较,P<0.01,提示对照组能显着改善口干、失眠。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中医证候单项症状方面疗效相当。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量表)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RO量表组内比较,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能显着改善慢性胃肠病整体症状。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胃肠疾病整体调理疗效相当。心理状态积分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方面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身状态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状态积分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全身状态方面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身状态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不良、反流和社会功能积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心理状态、全身状态改善明显。结论:疗效性方面:润肠通降颗粒能够显着改善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及相关症状,效果与乳果糖无明显差异。对中医证候及慢性胃肠病整体症状的疗效显着,尤其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和疲劳乏力、纳差、口干等全身状态。安全性方面: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刘新茹[2](2020)在《枳术升降汤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枳术升降汤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气滞证)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组予枳术升降汤,均连续服药4周,记录并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时和4周时的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和便秘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情况,最后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后的便秘主要症状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2个月随访,记录有效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便秘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8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84.3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治疗2周及4周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均比治疗2周疗效更佳(P<0.01)。(4)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在治疗2周及4周后,均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4周均比治疗2周疗效更佳(P<0.01)。(5)便秘单项症状积分:两组在治疗2周及4周后,在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周后,在改善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4周后,在改善排便费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排便频率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4周均比治疗2周疗效有所改善(P<0.01或P<0.05)。(6)中医单项证候积分:两组在治疗2周及4周后,在排便无力、腹胀、腹中隐隐作痛、便后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肠鸣、矢气、胸胁满闷、嗳气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周后,在改善排便无力、便后乏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腹胀、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矢气、肠鸣、腹中隐隐作痛、胸胁满闷、嗳气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4周后,在改善排便无力、腹胀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便后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肠鸣、矢气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腹中隐隐作痛、胸胁满闷、嗳气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4周均比治疗2周疗效有所改善(P<0.01或P<0.05)。(7)安全性分析: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86%、9.38%,无明显差异(P>0.05)。(8)随访:治疗结束2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67%、43.48%,表明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术升降汤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气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改善排便费力、排便无力、腹胀方面,疗效显着,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率及近期复发率低。

魏仁贤[3](2020)在《李家庚教授学术思想及辨治脾胃病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拟对李家庚教授发表的论文、着作、临床病案研究,重点对慢性胃炎病案数据挖掘,探讨李家庚教授的学术思想及治疗脾胃病等疾病的经验,总结临床辨治思路、用药规律及特色,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方法搜集李家庚教授2011年至2018年的门诊医案(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等);研读李家庚教授公开发表的论文、着作;整理有关调摄、药物、方法宜忌、病症等方面的经验;举例分析李家庚教授辨治慢性胃炎、胃癌、胃食管反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脾胃病验案,以及内、外、妇、儿、五官科15种疑难杂病临床验案。重点对慢性胃炎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与分析:标准化后的病案数据录入Excel表格,数据清洗整理;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Weka3.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再通过Pajek2.0复杂网络软件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展示李家庚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的临证用药规律等。结果李家庚教授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及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伤寒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具体如下。1.李家庚教授的学术思想及贡献(1)崇尚仲景,探微索隐:编着大量仲景相关的着作,从整体出发,以六经辨治为思想核心,融合寒温,师事百家,从理法方药等方面,宏观上阐发仲景思想;微观上考辨《伤寒论》中“复”、“消息”、“除中”内涵,考证王叔和生平,析辨小柴胡汤证非半表半里证(病位、定性、临床实践),探讨仲景所用虫类药、温燥药(附子、半夏)药物毒效及宜忌,体现学重伤寒,用药平稳,顾护脾胃及阴津,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2)大论考释,宗三百九十七法:指出三百九十七法是张仲景辨治精髓,亦是临证辨治的重要思想来源,推崇精研三百九十七法的奥旨,病脉证治为重点进行思考,该法划分标准乃凭仲景原条文。(3)医理溯源,倡时空数理:从易经角度阐述仲景学说,倡导医学时空数理观的独特思想,阐述生理、病理、症候、辨治、传变及预后等,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思想及恒动观点,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4)六经大义,重病脉证治:六经辨治为根本,法随证立、药随症变、方因机变、辨病治疗等有机结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思想核心。(5)伤寒杂病,贵圆机活法:随证论治主,将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等有机融合,多法联用。融寒温为一体,师事百家,灵活辨治。(6)试探救逆,因势利导思想:总结仲景试探法用于疾病诊断、试探性治疗、判断预后;因势利导法分随病情利导、随病位利导、随病性利导;运用救逆法逆转病因、优化治疗及预防传变的治未病思想。并利用这些方法指导临床实践,治疗鼻咽部恶性肿瘤溃烂、血肿等。2.临证辨治思想及经验(1)重六经辨治,广经方应用(1)小柴胡汤加减辨治急性热病: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与辨病治疗,方以小柴胡汤加减辨治。根据风热犯卫、少阳阳明合并气分热盛、三焦邪热壅盛随证加减;结合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肺炎、肿瘤、中耳炎、鼻炎、淋巴结炎等辨病治疗。(2)经方为主配合葛根、钩藤六经辨治眩晕:风寒湿等邪气侵袭,或痰、水、瘀等停聚,或经络脏腑气血津液及阴阳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六经辨证为主,经、时方配合葛根、钩藤,随证加减。葛根20g、钩藤15g作为对药配合使用,通治诸多眩晕,安全有效。(2)本气血津液阴阳,经时验方活用(1)从精气血津液辨治耳聋:内外因素交攻致精气血津液变化影响耳部;以气滞血瘀、精气不足为主要病机,病涉五脏;填精、调气、和血、和津液为主要治法;治疗以经验方随证加减,并根据随年龄、性别等适宜用药。(2)调理脏腑精气治疗肾病综合征:发病与脏腑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尤以脾肾肺三脏为甚。治以调理脾肾肺为本。方选六味地黄汤、右归丸加减填补肾精;八珍汤加减补益脾胃气血、健运中州;银翘散、麻黄汤等解表以散邪;配合疏肝理脾、补血养心、通利三焦和膀胱等法。(3)调和气血阴阳治疗三叉神经痛:外邪侵袭、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或阴虚阳亢络脉失养为主要病因病机;祛邪通络、调和气血阴阳为基本治法;柴胡疏肝散、四物汤合牵正散为常用方剂。(4)麻黄升麻汤加减发越阳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病机与邪气外袭、脾胃虚弱、肾阳亏虚等脏腑气血不足关系密切;温补脾肾、升阳清热为主要治法;麻黄升麻汤配合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加减为主方。(5)当归芍药散加减理气养血治疗痛经:肝郁气滞、气血瘀阻,或寒凝血瘀,或因虚致瘀为主要病机;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为主要治法;当归芍药散、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主方。(3)内外合邪理论辨治内外多种因素致热、湿、痰、瘀、郁互结为主要病机。发病以湿热、气郁为先;日久可致气虚、阴虚、血瘀、痰阻。清热袪湿,化瘀除痰为主要治法。肺结节以清肺热为重,常以银翘散或五味消毒饮加减;乳房肿块以清中焦湿热为要,常以半夏泻心汤加减。随证配合化痰、温阳、散结、解郁、化瘀等法治疗。(4)治病求本,多法辨治(1)和调五脏法治疗基因缺陷等所致不孕不育:五脏六腑皆可致不孕不育,非独肾也;中药可以治愈部分基因缺陷、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所致的不孕不育。治疗上常根据患者体质灵活变通,各有侧重。或以治肾为主,或疏肝为要,或健运脾胃为核心,或肺肾同治、脾肾同治等。如解表散邪治肺;清热除湿、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以治脾;疏肝解郁、养血调经以治肝;补益阴阳治肾;补血、清火以治心等。(2)消补温为主辨治冠心病:冠心病以气血阴阳亏虚本,湿、热、寒、痰、郁瘀阻心脉为标;消补温三法为主要治法,分温心阳、补气阴、消痰瘀和郁气;随证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饮、二陈汤、五苓散、血府逐瘀汤等加减。(3)升阳健脾法辨治婴儿疝气:中气下陷、肝郁气滞或寒凝肝脉为主要病机;益气升阳,健脾养血为主要治法;补中益气丸合保和丸为主要方剂。(5)活用秘验方,标本兼治(1)验方清补消辨治鼻咽部恶性溃烂:热毒瘀阻鼻咽为鼻咽部肿瘤等恶性病变的主要病机;清、补、消三法为主要治法;灵活运用试探法、救逆法、因势利导法;“解毒化瘀汤”、“杀虫祛疮方”乃自创验方,治疗鼻咽部恶性溃烂疗效较好。(2)李氏退黄汤加减五法三辨治疗黄疸:热、毒、湿、瘀、滞为主要病理因素;热毒湿瘀互结,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胆汁分泌与排泄异常而发黄疸为主要病机;泄热、解毒、利湿、化瘀、行气为主要治法;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辨病治疗联合辨治;李氏退黄汤为有效经验方。(3)解毒化瘀汤从热毒瘀阻论治痛风:热毒瘀阻肢体关节为根本病机;解毒化瘀,清热祛湿为主要治法;经验方“解毒化瘀汤”加减为主要处方,疗效明显。(6)参方药宜忌,增效减毒:(1)精选方剂,经时方合用,提高疗效。(2)用药当轻灵平稳,忌滥用温补,过补即毒,如人参等;也不要因噎废食,某些性烈或带毒性药物适量使用也能为补,如附子、细辛适量可以补阳。斟酌使用,增效减毒。(3)病症经验:小方专药适宜运用,增效减毒。(4)调摄适宜,减少疾病产生及复发。3.脾胃病辨治经验(1)脾胃病辨治特点:(1)湿热毒瘀虚论治,标本兼顾;(2)重舌诊参镜检,和脾胃为要;(3)治重粘膜修复,消肿生肌;(4)以通胃、守脾、散肝为补,消补兼施;(5)经时方复用,寒温一体,融会百家。(2)经验举隅:(1)虚热毒湿瘀论治胃癌转移并发黄疸:气痰瘀毒互结为主要病机。早期肝经气郁、脾胃阳虚多见;中期湿浊内生、血瘀痰凝为多;晚期胃热津伤、气血双亏、瘀毒内阻为主。治疗扶正与袪邪同用,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要治法,方选李氏退黄汤加减。(2)辛开苦降治疗胃癌术后并发症:辛开苦降为主要治法,方以半夏泻心汤合藿香正气散、丹参饮等加减。(3)本虚标实论治胃食管反流:正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火郁为标;扶正祛邪为主要治法,随证(症)加减。(4)清补消结合辨治老年习惯性便秘:阴虚液涸,气虚血亏,阳虚阴凝,胃肠燥热,气郁食滞通降受阻为主要病机;清补消三法为主要治法;治分清虚热、清湿热、补阴、补阳、补气、补血、消瘀血、消食积、消郁气。(5)湿热瘀滞肠道论治克罗恩病:湿热壅滞肠道,脾胃虚弱,瘀血内生形成虚实夹杂为主要病机;清热祛湿、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为主要方剂。(6)经时方合用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初起热毒瘀滞肠道,日久正气亏虚,气血阴阳不足。清热解毒、化瘀祛湿为主要治法;配合调理脏腑气血津液阴阳等。常用方剂有乌梅丸、白头翁汤、十灰散等经时方结合。(7)乌梅丸加减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可由情志、饮食、劳倦、寒湿、湿热等导致肠道气机紊乱,传导失司;治疗以疏肝理脾、益气养血、除湿清热为常用治法;乌梅丸、藿香正气散、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为常用方剂。(3)慢性胃炎数据挖掘结果(1)719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2)脘胀、胃脘痛、反酸、嗳气等症为常见主诉;(3)舌红、苔黄、脉弦为主要舌脉;(4)气滞、血瘀、湿热、血虚、气虚等为主要病因证素;(5)核心证型分为六型,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证最多见。(6)常用方剂:半夏泻心汤,藿香正气散;二陈汤,黄连温胆汤;丹参饮;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当归芍药散等。(7)常用中药:生甘草、茯苓、茯神、黄连、黄芩、藿香、佩兰、法半夏、丹参、赤芍、白芨、川芎、延胡索、海螵蛸等。(8)核心药对:佩兰→藿香、白芨→海螵蛸、炒麦芽→炒谷芽、香橼→佛手、白芍→赤芍、茯神→茯苓、黄连→法半夏、黄芩→黄连等。(9)核心药物聚类成6个新处方:如藿香-佩兰-法半夏-炒白术-茯苓-茯神;藿香-法半夏-黄连-黄芩-海螵蛸-白芨;葛根-钩藤-藿香-法半夏-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藿香-法半夏等。(10)证-症关系,证-方关系,证-药关系:如脾胃湿热为例,以胃脘痛、脘胀、嗳气、胃脘灼热等为主症;常以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佩兰等治疗;主要使用藿香、佩兰、法半夏、黄连、黄芩等。(4)慢性胃炎辨治经验(1)慢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气瘀为标。(2)病位在胃,涉及诸脏;(3)清热祛湿、疏肝理脾、化瘀养血为主法;(4)男性多清湿热,女性兼补气血:与生活、饮食因素、生理规律影响、心理因素、疾病传变因素等有关。(5)以和助通,以消为补;(6)经时方合用,寒温同调;(7)脏腑兼治,随证(症)加减;(8)总结了脾胃病验方:藿香、佩兰、法半夏、黄连、黄芩、赤芍、白芍、丹参、川芎、白芨、海螵蛸、陈皮、佛手等。结论1.伤寒学术思想(1)崇尚仲景,探微索隐;(2)大论考释,宗三百九十七法;(3)医理溯源,倡时空数理;(4)六经大义,重病脉证治;(5)伤寒杂病,圆机活法;(6)试探救逆,因势利导思想。2.临证辨治思想(1)重六经辨治,广经方应用;(2)本气血津液阴阳,经时验方活用;(3)内外合邪理论辨治;(4)治病求本,多法辨治;(5)活用秘验方,标本兼治;(6)参方药宜忌,增效减毒。3.脾胃病辨治经验(1)脾胃病辨治特点:(1)湿热毒瘀虚论治,标本兼顾;(2)重舌诊参镜检,和脾胃为要;(3)治重粘膜修复,消肿生肌;(4)以通胃、守脾、散肝为补,消补兼施;(5)经时方复用,寒温一体,融会百家。(2)慢性胃炎辨治经验:(1)慢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气瘀为标;(2)病位在胃,涉及诸脏;(3)清热祛湿、疏肝理脾、化瘀养血为主要治法;(4)男性多清湿热,女性兼补气血;(5)以和助通,以消为补;(6)经时方合用,寒温同调;(7)脏腑兼治,随证(症)加减;(8)验方加减,药随证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总结了李家庚教授将伤寒、易经结合的时空数理观;试探救逆,因势利导等伤寒学术思想。(2)多角度总结了临证辨治思想,及秘验方等临证经验。如“解毒化瘀汤”、“杀虫祛疮方”、“李氏退黄汤”等,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李家庚教授辨治特色及用药特点。(3)总结了通胃、守脾、散肝为补,消补兼施;重舌诊参镜检,和脾胃为要;注重粘膜修复等脾胃病辨治特点;(4)数据挖掘出慢性胃炎用药规律,如核心药物聚类的6个新处方;总结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气瘀为标,以和助通,以消为补等辨治特点。

覃作[4](2019)在《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润肠丸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所有病例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或住院的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患者60例,由SPSS20.0统计软件包生成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润肠丸组:30例,予润肠丸,200mL/天,分两次口服;普芦卡必利组:30例,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mg/次,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结束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消化道传输试验、治疗后3个月随访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共有59人,其中润肠丸组有1人退出本研究。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评分、病情程度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总有效率对比:治疗4周后,润肠丸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普芦卡必利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治疗后疗效经比较?2=2.16,P=0.5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对比:润肠丸组和普芦卡必利组组内比较,治疗4周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各项症状评分与总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较各组治疗前改善。治疗4周后润肠丸组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及总评分方面优于普芦卡必利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润肠丸组在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及总评分方面好于普芦卡必利组(P<0.05),表明润肠丸在改善慢传输型便秘疗临床症状方面效确切,较普芦卡必利远期效果更佳。首次排便时间对比:治疗后润肠丸组和普芦卡必利组用药平均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6.00小时、12.60小时。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P=0.00<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对比:润肠丸组治疗后的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优于普芦卡必利组,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润肠丸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1.11%。普芦卡必利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51.85%。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得到?2=10.38,P=0.03<0.05,说明润肠丸组远期疗效优于普芦卡必利组。结论:润肠丸与普芦卡必利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上疗效相当,但润肠丸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作用更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郑曼秀[5](2019)在《虚秘的古文献整理》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重点研究虚秘的古籍文献,通过对古代各医家所论述与虚秘相关的治疗经验及致病机理阐述的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其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再进一步分析历代医家对治疗虚秘的原则及选方规律,了解历代医家对治疗虚秘的心得并加以学习,加深对虚秘病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维模式,作为临床运用辨证论治的参考。透过整理古代流传至今治疗虚秘的各种方法,期望使中医治疗虚秘病时有更清晰明确的思路及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于图书馆查阅所有论述便秘相关的中医文献,了解现存关于便秘、虚秘的内科着作,收集所有提及虚秘的古籍。透过使用《中华医典》在全文区检索并筛查出含有“虚秘”的相关文献,全面阅览后剔除重复及与虚秘无关之文献,把余下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朝代顺序从古至今的整理归纳后,根据条文内容分出虚秘病的定义、虚秘分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各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对筛选、整理后的古文献条文进行分析,梳理出历代医家对虚秘病治疗的思路及发展。最后对比现代相关研究治疗虚秘的相关性及成效,为虚秘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支持。结果:1综合整理历代医家对虚证便秘的认识可知,虚秘是经过了长时间医家对治疗便秘的经验及观察才得明确出的病名,同时在虚秘的基础下发展出不同证型,其病因病机及治疗亦随着时代推进而逐渐发展完善。在病因病机方面,从《黄帝内经》中得知便秘的发生主要与肾、脾相关,提出“肾开窍于二阴”的概念。在东汉《伤寒论》中虽未有明确提及关于虚秘的论述,但己指出便秘须分虚实并说明便秘亦可由脾虚、虚寒等情况引起,并提醒在治疗便秘时必须顾护津液。隋唐时期医家支持《内经》所言,指出肾功能失调,津液耗损为便秘的致病机理。孙思邈指出虚人大便秘涩必须谨慎应对,提醒后世医家应予重视。宋金元时期,医家提出肺脾气虚,气血阴阳不调,或年老体虚、产后失血、肾虚等都为虚秘的致病因素,而当日,津液不足、气血虚弱及脏腑虚寒等均为医家得出的虚秘的致病机理。明清时期医家认为虚秘发生的关键在于人体津液不足及气血虚弱两项,并主要责于肾、脾、肺三脏,气血虚弱继而发展成阴虚及阳虚,而津液不足则贯穿虚秘的总体病机。发展至现代,中医内科学对虚秘分型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四大类。2虚秘的治疗方面,早期提出的治法方药较少,《内经》主要为针灸治疗而东汉张仲景则首创蜜导法为体虚不适宜进行泻下法的人可用的外治法。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治疗大便难的原则应以增加体内津液及改善肠道干涩为主。孙思邈则提出应以滑润肠道的药物来改善大肠干涩并提出各种方药治疗,为后世医家开拓新的治疗思路。宋金元时期,医家吸收前人经验及知识,意识到虚人便秘不能一味使用攻下法,必须顾护元气,防止津液耗失,主要治疗以理气为主,辅以润下法,逐渐减少便用泻下药。明清时期医家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多的治疗思路,针对于不同证型的便秘患者使用。有以肾、脾、肺而治者,用药较前人偏向温补,多以补益法为主导,佐以润下,另外,医家对虚秘的辨证分型亦更为细致,用药更为谨慎,治疗更具针对性及灵活性。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历代医家在治疗虚秘的共同点为:(1)重视气血的顾护,谨慎选用不同类型的下法;(2)不同证型的虚秘都必须注意津液的虚耗情况,适当使用润滑之品;(3)病位虽在大肠,但治疗均以调理肾、脾、肺为主;(4)在考虑以上三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气血阴阳各方面虚损的严重程度在治疗上改变侧重点随证选方用药。以上四点为本次研究对于虚秘治疗原则及思路方面的总结。

周波[6](2017)在《润肠通便膏治疗功能性便秘肠燥津亏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西医治疗以泻药、促胃肠动力药等为主,虽然起效快,但容易复发,不能保证远期疗效,且长期服用也会增加副作用或产生药物依赖性,甚至加重便秘症状。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治疗慢性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一方面长期服用中药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煎煮的麻烦,而且中药口味多偏苦,容易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另一方面停服中药后便秘症状容易反复,难以保证药力持久。为了探讨一种能够有效地改善便秘症状,且可以改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中医膏方不仅具有服用和携带方便、口感好、药力持久缓和等特点,而且具有整体调理脏腑、纠偏却病、治病求本等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应用导师自拟的润肠通便膏治疗功能性便秘肠燥津亏证患者,通过观察润肠通便膏对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研究探讨润肠通便膏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74例功能性便秘病例,且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肠燥津亏证,其中试验组1例(1例因失访而停止观察),对照组3例(其中2例因观察期间自服其他通便药而停止观察,其中1例服药后出现腹胀腹痛加重而自行停服),造成脱落,实际收集有效病例7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予以润肠通便膏治疗,对照组予以麻仁软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及停药12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包括便秘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等指标。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干预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便秘症状总积分上,治疗8周后试验组便秘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提示试验组改善便秘症状总积分优于对照组;停药12周试验组便秘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提示停药后试验组改善便秘症状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3.便秘单项症状积分上,治疗8周两组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疲倦乏力、口干少津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值比较,提示试验组对上述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对排便间隔时间、腹胀腹痛、食少纳呆症状改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停药12周两组比较,试验组在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腹胀腹痛、疲倦乏力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且差值比较,提示试验组对上述症状远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对排便困难、食少纳呆、口干少津症状改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4.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上(PAC-QOL),治疗8周两组比较,试验组在改善躯体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三个方面上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值比较,提示试验组对上述三个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对心理社会不适方面改善程度相同(P>0.05)。停药12周试验组在躯体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三个方面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提示停药后试验组对上述方面产生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值比较,提示试验组对上述三个方面远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对心理社会不适方面改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5.安全性、失访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其中试验组有1例失访,对照组有1例自行停药,2例因服用其他通便药而停止观察。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润肠通便膏治疗功能性便秘肠燥津亏证的临床疗效优于麻仁软胶囊,且药效持久,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8周后试验组可以改善便秘症状总体疗效,尤其在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疲倦乏力、口干少津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在PAC-QOL评分上,试验组在改善躯体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停药12周试验组在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腹胀腹痛、疲倦乏力症状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躯体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功能性便秘多为慢性疾病,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调理,故应该发挥中医膏方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膏方的潜力。膏方可以整体调理,不仅有携带方便、口感较佳、药力持久缓和等特点,而且有补虚纠偏、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等功效。本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收集的样本量少,观察疗程短,且远期疗效的评估时间短,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观察时间。

黄熙杰[7](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二便异常及其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便异常的表现包含大便异常和小便异常,在《伤寒论》中有关二便异常的条文达200余条,占全书条文的二分之一,表明二便异常是临床之常见症状,常被作为诊察疾病性质和判断病情发展的眼目,故《素问·五脏别论》云:"凡治病必察其下",本文将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伤寒论》之二便异常进行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文献统计分析,以期对中医临床"二便异常"疾病的诊治有所裨益。第一部分,就二便异常之文献报道及《伤寒论》治疗二便异常代表方剂之临床运用状况进行综述。试阐述《伤寒论》有关"二便异常"论述之观点以及现代中医临床运用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麻子仁丸、葛根芩连汤、黄芩汤之规律。此外,方剂的研究除了针对六个方剂在临床的应用外,也进行了方剂药理方面的研究探讨。第二部分,结合《伤寒论》相关条文对"二便异常"病证进行理论探讨。大便异常分别从下利、大便难、大便硬和初硬后溏四个方面进行,小便异常则从小便不利、小便难和小便数这三个方面进行,并针对其异常所提示的诊断及治疗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其后围绕大便异常和小便异常的出现及其辨证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并尝试在大便和小便出现异常的过程中是否有相对应的联系。最终研究发现,二者发生异常最根本的原因是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关,体内水液代谢异常,会依据其发生病变的具体脏腑不同,而出现大便异常或小便异常,且大便的异常和小便的异常之间密切相关。除此以外,针对"利小便而实大便"法的理论探讨,并依据二便分消水液的理论,进而提出"通大便而缩小便"的观点,其根据则在于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水谷运行至小肠后,在其泌别清浊的作用下,吸收水谷精微由脾运转全身,而糟粕下传大肠,无用水液则下输膀胱。因而二便的异常与小肠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小肠吸收水液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大便的溏与结、小便的利与不利。若小肠吸收水液不及导致大量水液随糟粕传至大肠,则可出现大便溏泻,此时可通过通利小便之法分消多余的水液;反之,若小肠泌别失常,水液偏渗膀胱,则会导致大便硬、小便数之象。第三部分,是运用《伤寒论》中治疗二便异常较经典的方剂进行循证医学分析。文献检索包括电子与手工检索;采用随机方案隐藏与Jadad质量记分法对纳入的RCT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两名作者按照事前所设计的资料提取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提取,若是遇到不相同的部分,由第三者一起进行讨论并协商解决。采用的软件是由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RevMan 5.3.5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危险比率,连续变量使用均数差表示治疗效应,这两样数据都以效应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来表示。如果meta分析的结果存在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来表达,反之,则用固定效应模型表达,当汇总效应出现不相同时,则提供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发表偏倚使用倒漏斗图进行分析以及判断。选定的方剂为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麻子仁丸、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等六首,并对这几首方剂分别治疗肝硬化腹水、小儿秋泻、便秘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的最佳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五苓散、真武汤以及猪苓汤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葛根芩连汤和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这些系统评价大多由于临床实验研究的质量偏低,证据可靠性不足,所以没有办法真正体现出中药治疗这些疾病的优势。

彭兆龙[8](2016)在《基于Meta分析的益气养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客观评价益气养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揭示该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研究证据。方法:详细搜集1995.12-2015.12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养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择取相关文献,纳入以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为试验组,以西医治疗(PEG、促动力药、酚酞片等口服)为对照组的试验研究,评价选取的文献质量,对所需详细相关信息予以提炼。Meta分析选用最新Review Manager5.3软件,分析综合疗效、症状积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描绘森林图、检验敏感性、分析漏斗图。结果:1.共纳入符合标准的37篇文献进行研究,共计356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2.大部分纳入文献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低,4-7分的仅有1篇,12篇3分文献,20篇2分文献,1分的有4篇;3.试验组中药使用频率统计显示:主要为益气养阴类药物(黄芪、白术、生地黄、麦冬、当归、玄参等);4.Meta分析结果:除在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中医益气养阴法与西医治疗无明显差异外,在综合疗效、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FC优势明显。结论:本研究对近20年中医药益气养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该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在综合疗效、改善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效果显着。由于符合此次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普遍较低,导致发表偏倚,期待以后能有质量高、样本大的临床试验对结果的可靠性加以佐证,促进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林云奇[9](2016)在《近10年功能性便秘西医分型中医辨证论治文献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它是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便质干结、排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或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学者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前人经验,不断提高中药方剂及针灸推拿等疗效,但是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中医辨证分型上未能统一标准,众多医家有自己独到见解,因此中医在在治疗功能性便秘这方面,疗效固然可嘉,但让初学者难以让人掌握其辨证及用药规律。故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达到如下目的:1).提高对功能性便秘临床诊断及用药的认识;2).使西医分型下的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型有一个较合理的统一标准;3).理清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4).通过从电子数据库上收集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数理统计,为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提供一个较为适宜临床且新颖的治疗方案,可以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个思路和临床借鉴。方法以功能性便秘为主关键词,再以中医为下一级关键词在中文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搜索,对其按照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关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相关文献,对文献归纳整理分类,分别可得出出口梗阻型、慢输出型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整理记录。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采用双人录入方法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分析软件,对其中中医理论、证型及方药使用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频率最高、价值最大的证型及对应临床症状、中药方剂,最终建立一个关于功能性便秘西医分型的中医治疗方案。成果通过上述操作,最终得出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以及慢输出型功能性便秘常见证型及所对应常见症状与治则方药。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常见证型所对应常见症状及其治则方药:①肠胃积热型常见症状:大便燥结、口干口臭、心烦、多汗、喜冷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厚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则:泻热导滞,通便润肠。方药:麻子仁丸加减。②肺脾气虚型常见症状:气短、神疲、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乏力、大便干结、体倦、汗出、肛门坠胀、头晕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则:益气升提,通便润肠。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③脾肾阳虚型常见症状:排便困难、面色淡白、腰膝酸冷、喜热怕冷、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脉脉沉迟/弦。治则: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方药:济川煎加减。④湿热壅滞型常见症状:肛门灼热、便后肛门疼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小便清长、身热口渴、腹部痞闷、心烦、便条变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方药:桃仁承气汤合三仁汤加减。⑤血虚型常见症状:大便干结、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脉细、舌红或舌淡、便后乏力、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治则:补血养阴,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⑥气滞血瘀型常见症状:大便干结、排便费力、便条变细、肛门坠痛、舌紫、脉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便。方剂:桃花四物汤加减。慢输出型功能性便秘常见证型所对应常见症状及其治则方药:①肺脾气虚型常见症状:排便间隔时间长、大便干结、排便费力、乏力、气短、纳呆、腹胀、懒言肢倦、排便不畅、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则:益气升提,通便润肠。方药:黄芪汤加润肠通便药。②脾肾阳虚型常见症状:面色萎黄无华、大便干结、小便清长、畏寒肢冷、少腹冷痛、眩晕、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则:健脾温肾。方药:济川煎加健脾之品。③脾肾阴虚型。常见症状: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长、口干、舌红、脉细、排便费力、心烦少眠、气短乏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治则:健脾滋阴补肾。方药:增液汤加理气补肾药物。④气虚血瘀型常见症状:质干燥硬结、汗出气短、面色晦暗、腹部胀痛、唇甲青紫、舌淡苔白、脉细、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便意/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头晕心悸、纳减、舌质紫暗、脉结代。治则: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健脾之品。⑤气阴两虚型常见症状:大便干结、排便间隔时间长、口干、舌红、脉细无力、排便困难、便意未尽、便次减少。治则:益气养阴,健脾通腑。方药:增液汤加四君子汤。结论对于功能性便秘,出口梗阻型FC多虚实夹杂,慢输出型多虚证,但气虚、阳虚、血瘀证贯穿整个功能性便秘发病过程,不论出口梗阻型还是慢输出型功能性便秘,其病位均为脾胃,治疗上应以健运脾胃,酌辅以化瘀之品为主。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优化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晨涛[10](2012)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F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CFC患者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将穴贴敷于神阙、天枢、关元、大肠俞、脾俞,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5-6小时,7次为一疗程。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67例病例。主要疗效指标为主症积分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次症积分变化、7天排便次数变化和用药至首次排便时间。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1)主症积分改善。治疗7天积分、停药后7天积分分别为5.31±3.68、9.27±3.454,(2)次要疗效指标,1)次症积分改善。治疗7天积分、停药后7天积分分别为2.48±1.19、2.22±0.93.2)7天排便次数。治疗前积分、治疗7天积分、停药后7天积分分别为1.99±0.91、4.03±1.56、4.10±1.29,3)平均每次排便时间(min):治疗前时间、治疗7天时间、停药后7天时间分别为20.45±7.55、15.09±7.42、18.69±6.07。4)贴敷至首次排便时间。贴敷至首次排便时间为23.25±14.59小时,(3)总积分改善:治疗前积分、治疗7天积分、停药后7天积分分别为20.73±6.33、7.79±4.04、12.49±3.46(4)有效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FC的总有效率为82.08%,其中临床控制7例,占10.44%,显效19例,占28.35%,进步17例,占25.37%.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改善CFC(阳虚证)患者的大便性状、排便状况、排便间隔时间、脘腹胀满等症状增加每周安排便次数,是治疗CFC(阳虚证)有效、安全的外治方法

二、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论文提纲范文)

(1)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清代以前各家论述
        2 病因病机现代总结
        3 辨证分型现代各家论述
        4 辨证论治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功能性便秘的现代医学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生理与发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辅助检查
        5 治疗概况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观察指标
        2.3 受试者的治疗及指标观察的时间点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讨论
        4.2 治疗效果讨论
        4.3 研究药物选择
        4.4 肝肾阴虚证候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
    3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枳术升降汤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标准
        1.2.6 脱落标准
        1.2.7 伦理原则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基础治疗
        2.2.2 药物治疗
    2.3 观察项目
        2.3.1 基本信息
        2.3.2 安全性项目
        2.3.3 疗效性指标
        2.3.4 疗效评价
    2.4 统计分析
3.治疗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2 一般情况比较
    3.3 疗效比较
        3.3.1 便秘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3.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总积分比较
        3.4.1 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3.4.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5 单项积分比较
        3.5.1 便秘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3.5.2 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3.6 安全性分析
    3.7 随访
4.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概况
        4.1.1 流行病学特点
        4.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4.1.3 治疗方法
    4.2 祖国医学对升清降浊的认识
    4.3 对照组选药依据
    4.4 枳术升降汤立方依据
    4.5 枳术升降汤组方及药物分析
        4.5.1 组方分析
        4.5.2 单味药分析
5.结果分析
    5.1 对一般资料分析
    5.2 对便秘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善
    5.3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
    5.4 对总疗效的改善
6.结论
7.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便秘主要症状评分表
附件2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
    1.中医便秘病名概述
    2.病因病机
    3.治疗方法
    4.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李家庚教授学术思想及辨治脾胃病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李家庚教授伤寒学术思想及贡献
    1.崇尚仲景,探微索隐
    2.大论考释,宗三百九十七法
    3.医理溯源,倡时空数理
    4.六经大义,重病脉证治
    5.伤寒杂病,贵圆机活法
    6.试探救逆,因势利导
第二章 李家庚教授临证辨治思想及经验
    1.重六经及脏腑,广经方应用
        1.1 小柴胡汤加减六经辨治为主治疗急性热病
        1.2 经方为主配合葛根、钩藤六经辨治眩晕
    2.本气血津液阴阳,经时验方活用
        2.1 从精气血津液辨治耳聋
        2.2 调理脏腑精气治疗肾病综合征
        2.3 调和气血阴阳治疗三叉神经痛
        2.4 麻黄升麻汤加减发越阳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2.5 当归芍药散加减理气养血治疗痛经
    3.内外合邪理论经时方复用辨治肺结节、乳腺肿块
    4.治病求本,多法辨治
        4.1 和调五脏法辨治基因缺陷等不孕不育
        4.2 消补温为主辨治冠心病
        4.3 升阳健脾法辨治婴儿疝气
    5.活用秘验方,标本兼治
        5.1 验方清补消辨治鼻咽部恶性溃烂
        5.2 李氏退黄汤加减五法三辨治疗黄疸
        5.3 解毒化瘀汤从热毒瘀阻论治痛风
    6.参方药宜忌,增效减毒
        6.1 方法宜忌
        6.2 药物运用
        6.3 病症治验
        6.4 关于调摄
第三章 李家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1.李家庚教授辨治脾胃病的理论渊源
        1.1 宗《内经》以脾胃为本,保护脾胃是治未病关键
        1.2 遵仲景六经辨治,重视脾胃调理
        1.3 从《金匮要略》杂病辨治,顾护脾胃
        1.4 融后世百家学说,多维辨治脾胃病
        1.5 参考现代诸论,衷中参西
    2.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传承中的运用
        2.1 频数分析
        2.2 聚类分析
        2.3 关联规则
        2.4 贝叶斯网络
    3.李家庚教授脾胃病辨治思路及特点
        3.1 湿热毒瘀虚论治,标本兼顾
        3.2 重舌诊参镜检,和脾胃为要
        3.3 治重粘膜修复,消肿生肌
        3.4 以通胃、守脾、散肝为补,消补兼施
        3.5 经时方复用,寒温一体,融会百家
    4.脾胃病经验举隅
        4.1 虚热毒湿瘀论治胃癌转移并发黄疸
        4.2 辛开苦降治疗胃癌术后并发症
        4.3 本虚标实论治胃食管反流
        4.4 清补消结合辨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4.5 湿热瘀滞肠道论治克罗恩病
        4.6 经时方合用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4.7 乌梅丸加减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第四章 李家庚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经验的数据挖掘
    1.资料来源
    2.资料筛选
    3.诊断标准
    4.纳入标准
    5.排除标准
    6.疗效评价标准
    7.研究方法
        7.1 病案资料筛选和整理
        7.2 病案术语的标准化
        7.3 数据录入
        7.4 数据清洗
        7.5 数据挖掘和分析
    8.研究结果
        8.1 慢性胃炎分类及伴发疾病频数分析
        8.2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8.3 主症频数分析
        8.4 刻下症状频数分析
        8.5 舌诊、脉诊频数分析
        8.6 中医病因证素频数分析
        8.7 患者证型分布
        8.8 方剂使用频数统计
        8.9 药物频数分析
        8.10 慢性胃炎病案核心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8.11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症关系分析
        8.12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药关系分析
        8.13 基于聚类分析的慢性胃炎新处方分析
        8.14 慢性胃炎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
        8.15 李家庚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规律
    9.讨论
        9.1 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气瘀为标
        9.2 病位在胃,涉及诸脏
        9.3 清热祛湿、疏肝理脾、化瘀养血为主法
        9.4 男性多清湿热,女性兼补气血
        9.5 以和助通,以消为补
        9.6 经时方合用,寒温同调
        9.7 脏腑兼治,随证(症)加减
        9.8 验方加减,药随证变
    10.李家庚教授辨治慢性胃炎验案举隅
结语
    1.伤寒学术思想
    2.临证辨治思想及经验
    3.脾胃病辨治经验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脾胃病的中医辨治及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三 李家庚教授撰写着作大要
致谢

(4)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收集
    2 病例的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4.1 排除标准
        4.2 剔除标准
        4.3 脱落标准
    5 病情分级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分组
    7 观察指标
        7.1 安全观察指标
        7.2 疗效观察指标
    8 疗效评定标准
    9 随访
    10 药物安全性评定标准
    11 统计与处理
    12 结果
        12.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12.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2.4 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比较
        12.5 两组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12.6 两组复发率比较
        12.7 两组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比较
        12.8 药物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便秘的研究
        1.1 病名的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
        2.1 概述
        2.2 发病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诊断标准
        2.5 治疗方法
        2.6 结语
第三部分 讨论
    1 润肠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理论分析
    2 润肠丸方药分析
        2.1 方剂分析
        2.2 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治疗后疗效分析
        3.2 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分析
        3.3 治疗首次排便时间分析
        3.4 消化道传输试验结果分析
        3.5 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分析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介

(5)虚秘的古文献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虚秘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虚秘的中医古籍整理过程
    第一节 学术起源及发展的整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二节 致病机理的整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三节 治疗叙述的整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润肠通便膏治疗功能性便秘肠燥津亏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概况
        一、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二、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第二节 中医膏方治疗便秘的研究
        一、膏方的概念及渊源
        二、膏方的特点
        三、协定膏方与个性膏方区别
        四、膏方的适用人群及应用
        五、膏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干预方案
        三、技术路线图
        四、观察项目
        五、统计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失访、脱落情况
        二、可比性分析
        三、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四、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五、小结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第二节 润肠通便膏的组方分析
        一、膏方组方分析
        二、服膏期间注意事项
    第三节 临证经验总结与拓展
        一、导师膏方经验总结
        二、便秘临证经验总结
        三、膏方治疗便秘思路的拓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二便异常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伤寒论》"二便异常"的文献研究
        1 《伤寒论》小便异常的表现
        1.1 小便不利
        1.2 小便不通(不尿)
        1.3 小便难
        1.4 小便少
        1.5 小便数
        2 《伤寒论》大便异常的表现
        2.1 泄泻
        2.2 便秘
        3 现代研究的大便和小便异常
        3.1 大便异常的研究
        3.2 小便异常的现代认识
        4 "二便异常"的相关性
        4.1 大便硬、小便利
        4.2 小便不利、大便反自利
        4.3 小便数、大便硬
        4.4 小便量多、大便硬
        5 利小便而实大便,通大便而缩小便
        5.1 利小便而实大便
        5.2 通大便而缩小便
    综述二:五苓散的现代研究
        1 五苓散方源
        2 五苓散药物组成分析
        3 五苓散现代临床研究
        4 五苓散现代药理研究
        4.1 双向调节尿液作用
        4.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3 抗变态反应作用
        4.4 抑制排斥反应作用
        4.5 保护肾脏作用
        4.6 治疗心衰
        4.7 抑制泌尿系结石生成作用
        4.8 止泻作用
    综述三:真武汤的现代研究
        1 真武汤方源
        2 真武汤药物组成分析
        3 真武汤现代临床研究
        3.1 心脏衰竭
        3.2 外感
        3.3 咳嗽
        3.4 喘证
        3.5 尿多
        3.6 遗尿
        3.7 水肿
        3.8 泄泻
        3.9 肝硬化腹水
        4 真武汤现代药理研究
        4.1 强心及改善心功能
        4.2 温肾作用
        4.3 抗衰老作用
        4.4 减肥降脂作用
    综述四:猪苓汤的现代研究
        1 猪苓汤方源
        2 猪苓汤药物组成分析
        3 猪苓汤现代临床研究
        3.1 急慢性肾炎
        3.2 急慢性膀胱炎
        3.3 泌尿系结石
        3.4 肾积水
        3.5 其它疾病
        4 猪苓汤现代药理研究
    综述五:麻子仁丸的现代研究
        1 麻子仁丸的研究概况
        2 麻子仁丸药物组成分析
        3 麻子仁丸的临床使用概况
        3.1 单纯性便秘
        3.2 习惯性便秘
        3.3 肛肠疾病
        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小儿习惯性便秘
        3.6 抗精神药物导致的便秘
        3.7 老年便秘
        3.8 肿瘤便秘
        3.9 术后便秘
        3.10 咳嗽
        3.11 高脂血症
        3.12 其他应用
        4 麻子仁丸的实验研究
        4.1 通便作用
        4.2 抗粘连作用
        4.3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4.4 降糖作用
    综述六: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
        1 葛根芩连汤方源
        2 葛根芩连汤药物组成分析
        3 葛根芩连汤现代临床研究
        3.1 泄泻
        3.2 胃肠炎
        3.3 发热并发肝炎
        3.4 脑梗死
        3.5 外感类疾病
        3.6 运动神经类疾病
        3.7 糖尿病及并发症
        3.8 代谢综合征
        3.9 带下
        3.10 阴道炎
        3.11 更年期综合征
        3.12 外科术后
        3.13 皮肤类疾病
        3.14 五官类疾病
        3.15 其他杂病
        4 葛根芩连汤现代药理研究
        4.1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
        4.2 抗细胞凋亡因子
        4.3 调节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
        4.4 抑菌作用
        4.5 解热作用
    综述七:黄芩汤的现代研究
        1 黄芩汤方源
        2 黄芩汤药物组成分析
        3 黄芩汤现代临床研究
        4 黄芩汤现代药理研究
        4.1 复方和单味同步实验结果分析
        4.2 组方分析
        4.3 拆方研究
        4.4 复方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伤寒论》二便异常的理论探讨
    1 大便异常
        1.1 下利
        1.2 大便难
        1.3 大便硬
        1.4 初硬后溏
    2 小便异常
        2.1 小便异常的病因病机探讨
        2.2 小便异常的诊治意义
    3 二便的相关性探讨
        3.1 《伤寒论》对二便关系的认识
        3.2 "通大便而缩小便"探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方治疗二便异常的meta分析
    一、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特点
        4.2 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二、真武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真武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特点
        4.2 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4.4 结果的可推广应用性
        4.5 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5 建议治疗方案
    三、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特点
        4.2 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四、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的疗效特点
        4.2 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4.4 结果的可推广应用性
        4.5 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5 建议治疗方案
    五、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麻子仁丸治疗便秘的疗效特点
        4.2 麻子仁丸治疗便秘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六、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特点
        4.2 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结果的局限性
        4.4 结果的可推广应用性
        4.5 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5 建议治疗方案
    七、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5 资料提取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临床疗效
        3 结论
        4 讨论
        4.1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特点
        4.2 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RCT的方法学质量
        4.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研究建议
        5 建议治疗方案
总结
    1 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评估
        1.1 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
        1.2 GEADE标准评估证据质量
    2 本篇研究的不足
    3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基于Meta分析的益气养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益气养阴法治疗FC的系统评价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准备
        (二)技术路线
    二、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三)检索资料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相关信息提取
        (二)方法学质量评价
        (三)Meta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三)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及一般情况汇总
        (四)Meta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FC的认识
        (一)FC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治疗
    二、中医学对FC的认识
        (一)病名的认识
        (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治疗旳认识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Meta分析结论探讨
    四、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近10年功能性便秘西医分型中医辨证论治文献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于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与研究
        1.1.1 流行病学研究
        1.1.2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
        1.1.3 功能性便秘的分型及治疗
    1.2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认识
    1.3 现代中医医家学者对便秘的治疗与认识
        1.3.1 从脾胃论治
        1.3.2 从肺论治
        1.3.3 从肝论治
        1.3.4 从肾论治
        1.3.5 辨证论治
        1.3.6 从气论治
        1.3.7 单味药研究
        1.3.8 中成药治疗
        1.3.9 针灸耳穴治疗
    1.4 功能性便秘中医分型论治
        1.4.1 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论治
        1.4.2 慢输出型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论治
    1.5 小结
第二章 文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搜索词
        2.1.2 资料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文献筛选标准
        2.1.5 数据规范化处理
        2.1.6 数据库建立
        2.1.7 统计学方法
    2.2 数据分析
        2.2.1 出口梗阻型FC辨证论治分型文献数据分析
        2.2.2 慢输出型FC辨证论治分型文献数据分析
第三章
    3.1 结果
        3.1.1 出口梗阻型FC分型论治
        3.1.2 慢输出型FC分型论治
        3.1.3 用药分析
    3.2 讨论
        3.2.1 结果分析
        3.2.2 中医辩证分型
        3.2.3 标准筛查
        3.2.4 筛选标准
    3.4 创新性
    3.5 不足
    3.6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功能性便秘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3 诊断
        4 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现状
        1 古代文献中对于便秘的论述
        2 当代中医对便秘的研究概况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病例选择
        1.4 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2.2 基线调查
        2.3 疗效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FC的理论基础
        3.2 穴位贴敷的机理探索
        3.3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CFC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3.4 不足及展望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技术路线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润肠通降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代华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枳术升降汤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新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李家庚教授学术思想及辨治脾胃病的经验研究[D]. 魏仁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润肠丸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血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覃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虚秘的古文献整理[D]. 郑曼秀.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润肠通便膏治疗功能性便秘肠燥津亏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6)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二便异常及其关系研究[D]. 黄熙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基于Meta分析的益气养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系统评价[D]. 彭兆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9]近10年功能性便秘西医分型中医辨证论治文献研究初探[D]. 林云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 刘晨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2)

标签:;  ;  ;  ;  ;  

麻子仁丸加野汤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