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美国家网络业投资增加(论文文献综述)
李紫莹,邵禹铭[1](2021)在《后疫情时代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研究——以G20拉美三国为例》文中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是拉美国家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之一。拉美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中国在技术和经验上优势明显,中拉在供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目前,中国与G20拉美国家基础设施合作主体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合作领域和模式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新冠疫情给拉美国家经济带来沉重打击,进一步暴露了拉美卫生、教育、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的不足,但也为中拉未来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拉美国家局势时有动荡,美国和其他国家意欲重返拉美市场,中拉地理和文化距离遥远,基础设施合作在"软联通"方面存在短板,后疫情时代开展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应深化与拉美国家的共识和互信,重视前期调研,尝试属地化转型,完善金融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努力做到与拉美国家发展规划高度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课题组[2](2021)在《六十年风雨同舟 新征程砥砺奋进——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成立六十周年志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也迎来了成立60周年这一重要时刻。本文是拉美所课题组撰写的一篇基于学术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60年来,拉美所风雨兼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一进程中,拉美所学术发展的内涵和方向呈现为四个鲜明的特点: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相适应,与中国发展阶段相同步,与中拉关系的发展相配合,与拉美发展相伴随。中国的伟大实践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为我国拉美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机遇、新要求。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拉美所的科研已经从自发探索转向自觉构建新时期的拉美研究范式,不断激发问题导向与推动理论创新的学术研究活力,巩固了历史与逻辑、现实与理论相统一的学术研究框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和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智力支持。着眼未来,拉美所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继续坚守责任,坚持质量导向,开拓创新,再创辉煌,不负使命。
徐泽洋[3](2021)在《拉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及战略初探》文中指出
袁畅[4](2021)在《中国与拉美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合作研究》文中提出从2019年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的世界疫情常态化,对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产业链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迅速做出反应,解决本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通过选取拉美相关国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重新构建自己信任的区域价值链,提升自己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改变自己的低端价值链风险,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本文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OECD-WTO-Tiva数据库和Uncomtrade数据库。首先,通过对一国产业层面的前向参与度,后向参与度,参与率指数,以及分工地位指数的指标核算,分析该国各个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点,以及参与程度和变化趋势。近而为下文提供分析依据。其次,通过对一国的R&D投入强度,出口技术复杂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对中国的对外投资情况的分析,判断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引擎改变的情况下,中国和拉美区域各国的优势产业,并且结合之前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特征,对中国能否构建自己信任的区域价值链,以及在哪些产业进行产业合作,提供可能性参考。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在采矿业门类,和制造业门类中的D13T15,D16,D25-D31T33等产业部门位于价值链上游,且具有贸易竞争力和较深的融入程度,可以以这些产业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区域价值链,同时也可以改变拉美相应国家在价值链上的位置,所以,中国应该为拉美国家在相应产业提供技术手段,提供创新人才,多与拉美国家进行沟通,拉美国家应该基于本国的优势产业,但是目前位于价值链低端的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力求改变当前“低端锁定”的风险。
凌晓逸[5](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文交流以其多样的主体和丰富的内涵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主体来看,人文交流的主体包含社会全体,不限于仅民间主体或仅官方主体;从内容来看,人文交流内容丰富,广义上可包含所有的人文产品、社会实践、教育、旅游、科技、体育、艺术、民俗等,仅与政治、经济、军事交流等有明显的区分;从目的来看,人文交流并不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也不具备明确的政治属性,不以达成某明确目标出发,而更注重于互动过程。人文交流只有一个大宗旨,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深入交流。我国与拉美国家的人文交流实践历史悠久,有着坚实的基础,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因新航路开辟而产生的贸易与人员流动,但长期以来并未实现机制化交流。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国与拉美国家相继建交,中拉往来逐渐密切,目前已有24个拉美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直到2015年,中拉论坛成立,才正式开启了中拉整体交流新时期。在中拉人文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拉论坛专业领域分论坛为核心的中拉人文交流机制、以孔子学院为主的中拉教育交流、以友好城市为代表的中拉民间往来、以中拉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典型的中拉医疗交流等典型案例。各案例分别涵盖了中拉人文交流的三大重要领域——教育往来、民间往来、医疗往来。本文选取上述一大机制、三大案例为研究对象,具体梳理其发展现状、成果,评估其发展成效,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尽管我国与拉美国家人文交流已涌现出诸多经典案例,成果丰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地理遥远、语言不通等客观因素,拉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影响而对中国形象存有负面看法等思想因素,拉美更关注发展问题而非人文交流等现实因素。当前,中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的交流合作值得期待、中拉拥有的“红色记忆”能成为双方增强价值沟通的建构因素、中拉创新开展“足球外交”可切实推进“民心相通”,这些都将给中拉人文交流注入新动力,前景值得期待。
龚财君,丁波文[6](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发展动态与机遇应对》文中提出近年来,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和中拉双方现实需求,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稳步发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中拉数字经济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经济社会大背景。本文首先阐述了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的基础,通过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评价拉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拉数字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空间,其次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给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带来的新机遇,最后基于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的前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孙洪波[7](2020)在《战略跟随与外交自主性:日本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文中研究指明考察拉美在大国博弈及兴衰更替中的历史角色,日本对拉外交有诸多特殊之处。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日拉关系发展的"黄金期",日本在拉移民、经济利益及影响力也随之迅速扩大。时至20世纪90年代,日本仍一直自视为亚拉跨区域关系的"引领者"。21世纪以来,日本对拉外交为谋求全球政治大国地位,力争获得拉美国家的政治支持。鉴于长期的日美同盟关系,日本对拉外交具有"战略跟随与外交自主性"的鲜明特征。这既是战后国际体系、日美特殊盟友关系、国际格局多极化等外部因素塑造的产物,也是日本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在拉利益进行对拉外交决策的逻辑反映。回顾日本对拉政策历史演变,日本对拉外交的基本轮廓是基于日美战略同盟,视拉美为其融入国际社会的依托力量,维护海外资源供应安全的战略来源地,扩大对外出口的重要国际市场,倚重对拉产业价值链合作赢得国际竞争优势,以及谋求全球政治大国地位的支持性力量。
顾欣[8](2020)在《拉美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正在经历着快速的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不断融合渗透,各国经济、社会不断迈向数字化时代。近年来,世界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数字经济比重持续增加,但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问题突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数字经济体量更大,数字经济在本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更高,已经迈入了高度数字化阶段,世界主要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也高度集中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却仍然处在网络接入率低下阶段,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当前的关注重点仍然在提高网络覆盖率和数字普及程度上,普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情况,制约数字经济发展。本文通过从对数字经济内涵界定入手,明确数字经济包涵的领域范围,并通过国际国内多种指数指标从多维度进行综合比较,理清拉美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现况,并梳理拉美地区国家的数字战略政策,明确拉美地区的发展诉求。同时分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对照拉美国家的发展现状,探究中拉合作在新时期的对接抓手。本文发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内发展程度不平衡,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数字生态尚且处在初始发展的阶段,资金和数字人才较为短缺。地区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体量较大,但具体细分领域距离世界领先水平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拉美地区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面前仍需努力追赶。但是,拉美地区具有数字人口红利,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拉美地区在传统增长来源动力不足、国际数字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现实下,具有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结构调整来促进增长、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的迫切需求,数字经济发展受到了地区政策关注。中国已成为领导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兴国家代表,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特点与当前拉美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本文认为,中拉在数字经济领域应继续扩大深化合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内容消费、商业模式创新、技术产业合作等领域加强对接,同时还要继续加强传统基建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创新人才交流,加强政策协调,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贾亚男[9](2020)在《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拉美地区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国情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近些年来,拉美国家经济增长性贫困问题突出,拉美各国积极开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研究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效应,能够找到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吸取相关经验教训,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本文介绍了拉美国家的贫困现状,并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教育保障和生活保障五个方面分析拉美国家社会保障的扶贫状况。其次,选取2006年到2017年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巴拿马、乌拉圭六国社会保障和扶贫的相关要素,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扶贫效应。其中养老保障方面,养老金、老年人口比例与贫困率呈负相关,说明养老金的增加能够降低贫困发生率,其扶贫效果良好;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贫困率下降,说明拉美国家养老保障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医疗保障方面,外科治疗支出贫困风险比例与贫困发生率呈正相关,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医疗保障支出,降低贫困人口外科治疗支出贫困风险。就业保障方面,就业人口比例与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拉美国家就业保障政策较好,扶贫效应显着。教育保障方面,中学入学率与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说明政府在扶贫中提高了教育质量,发挥出了教育扶贫的作用。生活保障方面,食物不足发生率与贫困发生率呈正相关,说明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增强了对贫困人口的物资救助,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达到了生活保障扶贫的目标。最后,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扶贫现状和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扶贫效应明显,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也存在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符、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国足够的重视。
李紫瑄[10](2020)在《国际关系文本翻译中的连贯性再现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七章第4-5节)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对象节选自中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着名研究员贺双荣主编的《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七章(第4-5节),该部分主要研究了中国与拉美两国在人文、科技以及军事方面日益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两方在多边领域的互动与合作,这对促进当今中拉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书属于国际关系类文本,它用词周密而正式,行文流畅严谨,可读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众所周知,汉英双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方式,那么如何从不同层次上挖掘、并再现原文的连贯性,便是此次翻译实践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报告将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分成了语法连贯、语义连贯及语用连贯这三个层面,并选取20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首先选择通过指称及替代衔接手段的转换再现原文中的语法连贯,又通过构建词汇的不同意义关系和调整语义重心完成了译文语义连贯的再现,最后结合语境,以显化翻译和诠释性翻译的策略求得译文在语用层面的连贯。通过上述策略和手段,笔者生成了与原文相对应,且符合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的流畅语篇。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首先对中拉关系的发展进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其次认识到要再现译文的连贯性,必须首先识别原文的连贯特点,再结合汉英双语不同的特征,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转换,才能生成连贯的译文。在此过程中,笔者对以上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了更加精确的把握,双语转换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希望此报告可以为同类型的汉译英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拉美国家网络业投资增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美国家网络业投资增加(论文提纲范文)
(1)后疫情时代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研究——以G20拉美三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现状和特点 |
二、后疫情时代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的机遇 |
(一)完善卫生基础设施,避免重蹈覆辙 |
(二)改进教育基础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
(三)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弥合“数字鸿沟” |
(四)助推新能源开发,破解“能源之困” |
(五)拉美出台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 |
三、后疫情时代中拉扩大基础设施合作面临的挑战 |
(一)新冠疫情增加不确定性 |
(二)竞争对手不断发起攻势 |
(三)“软联通”短板依旧明显 |
(四)拉美国家政局时有动荡 |
四、后疫情时代中拉基础设施合作建议 |
(一)凝聚共识,深化互信 |
(二)做好前期调研,增强抗风险能力 |
(三)实行属地化发展,推动民心相通 |
(四)完善金融合作,选择恰当方式 |
(五)开展新基建合作,推动标准“走出去” |
五、结语 |
(2)六十年风雨同舟 新征程砥砺奋进——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成立六十周年志庆(论文提纲范文)
一 紧跟时代步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应 |
(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
1.第一阶段(“冷战”时期):国际反殖、反帝、反霸的引领国。 |
2.第二阶段(“冷战”结束到21世纪初):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国。 |
3.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主导力量。 |
(二)中国国际地位变迁下的拉美所研究选题 |
1.第一阶段:从“革命范式”向“发展导向”转变 |
2.第二阶段:研究方法与分析视角的突破 |
第一,研究议题多维扩展,全球视角、比较研究成为亮点。 |
第二,学术争鸣氛围热烈,相关研究属国内领先水平。 |
3.第三阶段: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的强化 |
第一,强化了对拉美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究。 |
第二,更多关注对策规划性研究。 |
第三,战略研究成为新关注点。 |
二 应对现实诉求,与中国发展阶段相同步 |
(一)中国发展阶段之划分 |
1.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蓄力期 |
2.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探索期 |
3.加入WTO后的工业化加速期 |
4.步入新时代后的工业化换挡期 |
(二)研究方向与中国发展阶段相同步 |
1.工业化蓄力期的拉美研究 |
2.工业化探索期的拉美研究 |
3.工业化加速期的拉美研究 |
4.工业化换挡期的拉美研究 |
三 把握合作趋向,与中拉关系相配合 |
(一)中拉关系呈现“累积—跨越式”发展特点 |
第一,中拉关系发展动力由政治驱动转向经贸驱动。 |
第二,中拉在彼此外交中的战略地位上升。 |
第三,中国是中拉关系“构建发展”阶段的主要推动力量。 |
(二)拉美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或缺的地区 |
第一,整体合作开辟中拉友好合作新纪元。 |
第二,中拉关系立体化发展成为“金字塔”构造图景。 |
第三,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 |
第四,中拉是全球治理改革的推动力量。 |
(三)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增加拉美公共产品供给 |
(四)文明对话是当前中拉关系的新范式 |
四 探究思想演进,与拉美发展相伴随 |
(一)拉美国家的发展特点 |
1.思想活跃,探索不断 |
2.共性与个性并存 |
3.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
4.复杂变化,曲折前行 |
(二)拉美研究:紧扣发展主题,聚焦重大问题 |
1.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
2.地区性研究与国别研究相辅相成 |
3.以史为鉴,服务现实 |
4.广泛研究,深度思考 |
五 新时代、新机遇、新要求 |
(一)中国高质量发展必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 |
(二)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为拉美学术研究提供新机遇 |
(三)伟大实践和社会科学大发展为拉美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 |
1.巩固历史与逻辑、现实和理论相统一的学术研究框架 |
2.激发问题导向与推动方法论创新的学术研究活力 |
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学术研究体系 |
六 开拓创新,不负使命 |
第一,坚守责任,不负使命。 |
第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
第三,突出重点、质量导向。 |
第四,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
(4)中国与拉美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 |
1.1.2 疫情对全球价值链以及中国所处价值链地位的冲击 |
1.1.3 中国的应对策略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1.4.1 指标选取说明 |
1.4.2 指标核算的数学模型 |
1.4.3 数据来源 |
1.5 文章创新点和不足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理论相关梳理 |
2.2 研究方法相关文献梳理 |
2.3 我国与拉美区域价值链相关文献梳理 |
第3章 中国与拉美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的指标测度 |
3.1 引子 |
3.2 中国 |
3.2.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测度 |
3.2.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后向参与度测度 |
3.2.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GVC参与率指数和GVC分工地位指数测度 |
3.2.4 一国产业层面NTC指数测度 |
3.3 拉美地区 |
3.3.1 一国产业层面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后向参与度,参与率指数指标测度 |
3.3.2 一国产业层面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指数测度 |
3.3.3 一国产业层面全球价值链NTC指数测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区域价值链重构相关指标测度 |
4.1 引子 |
4.2 R&D投入强度 |
4.3 出口技术复杂度 |
4.4 国际市场占有率 |
4.5 对外投资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实现合作路径 |
5.2.2 风险控制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第7章 附录 |
附件 |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理论及方法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四节 基本阐释框架 |
第一章 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历史概述 |
第一节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丝路历史交流 |
第二节 19 世纪至20 世纪中期的中拉人文交流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拉人文交流 |
第四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拉人文交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的机制建设 |
第一节 中国-拉共体论坛 |
第二节 中拉科技创新论坛 |
第三节 中拉智库交流论坛 |
第四节 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 |
第五节 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民间友好论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分析1:孔子学院 |
第一节 中拉教育交流合作概况 |
第二节 孔子学院与中拉教育交流 |
第三节 孔子学院在拉美地区开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2:友好城市 |
第一节 中拉民间往来概况 |
第二节 中拉友好城市发展基本情况 |
第三节 中拉友好城市开展的成果与展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3:共抗新冠肺炎疫情 |
第一节 中拉医疗合作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拉医疗合作 |
第三节 中拉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拉人文交流的机遇、挑战及应对 |
第一节 中拉人文交流的主要机遇 |
第二节 中拉人文交流的主要挑战 |
第三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中拉人文交流的对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6)新冠肺炎疫情下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发展动态与机遇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情前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基础和现状 |
(一)中国在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
(二)拉美国家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和不足 |
(三)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状况 |
二、新冠肺炎疫情给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
三、对中拉未来数字经济合作的建议 |
(一)短期策略 |
(二)中长期策略 |
(7)战略跟随与外交自主性:日本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 日本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 |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回归国际社会与拓展经济利益 |
第一,双边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
第二,对拉投融资迅速增加。 |
第三,日资企业向拉美“走出去”。 |
第四,主动谋划对拉经济援助。 |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与政治利益并重 |
第一,对拉政策以“2D”为导向。 |
第二,提升政治对话与合作水平。 |
第三,加强在拉软实力建设。 |
(三)21世纪头十年:基于大国政治诉求 |
二 安倍政府对拉美的“三共同”政策 |
第一,共同进步。 |
第二,共同领导。 |
第三,共同启迪。 |
三 日本对拉美外交的主要特点 |
(一)基于日美同盟下的战略跟随 |
第一,以民主价值观强化共同身份认同。 |
第二,以美国对拉战略为政策导向。 |
第三,融入美国主导的美洲体系。 |
(二)日本对拉美外交的相对自主性 |
第一,为“入常”寻求外交支持。 |
第二,注重多角度布局国别关系。 |
第三,善于利用地区组织平台。 |
第四,力争成为亚拉关系“引领者”。 |
(三)对拉经济外交的深度经营 |
第一,保障海外资源供应安全。 |
第二,立足亚太战略视野谋划经贸合作机制。 |
第三,精细化参与拉美产业价值链。 |
第四,积极参与拉美基础设施。 |
(四)以官方援助扩大国际影响力 |
第一,援助偏重政治和社会目标。 |
第二,格外关注新兴治理领域。 |
第三,主要援助形式转向技术合作。 |
(五)发挥拉美日裔的文化外交作用 |
(六)基于南北关系下的全球治理合作 |
四 结论 |
第一,对美战略跟随具有依附性。 |
第二,注重外交深度布局和经营。 |
第三,对拉经济外交多手段精细运筹。 |
第四,日本在亚拉跨区域关系中分量明显下降。 |
第五,经济周期因素对日拉关系带来巨大冲击。 |
(8)拉美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数字经济的全球发展 |
2.1 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
2.2 数字经济的全球发展现状 |
3.拉美数字经济发展评估 |
3.1 数字经济的测度与指标 |
3.2 拉美数字经济评价 |
3.2.1 通信基础条件 |
3.2.2 ICT产业及ICT运用 |
3.2.3 数字商业 |
3.2.4 创新生态和人才 |
3.2.5 小结 |
4.拉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
4.1 拉美地区整体发展战略目标 |
4.2 拉美主要国家的数字战略政策 |
4.2.1 阿根廷 |
4.2.2 巴西 |
4.2.3 智利 |
4.2.4 哥伦比亚 |
4.2.5 墨西哥 |
4.2.6 其他国家 |
5.中拉数字经济合作 |
5.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和优势 |
5.2 中国数字经济对外合作现状 |
5.2.1 中国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总体现状 |
5.2.2 中国数字经济与拉美合作现状 |
5.3 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空间 |
5.4 中拉数字经济合作支持举措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9)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贫困的相关概念 |
2.1.2 扶贫的相关概念 |
2.1.3 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 |
2.1.4 社会保障扶贫效应的相关概念 |
2.2 基本理论 |
2.2.1 扶贫理论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2.3 公共产品理论 |
2.3 社会保障的扶贫机制 |
2.3.1 收入增长的扶贫效应 |
2.3.2 人口能力增强的扶贫效应 |
2.3.3 福利增加的扶贫效应 |
第三章 拉美国家贫困及社会保障扶贫现状 |
3.1 拉美国家贫困状况 |
3.2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
3.2.1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阶段 |
3.2.2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阶段 |
3.2.3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一轮改革 |
3.3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扶贫状况 |
3.3.1 养老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
3.3.2 医疗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
3.3.3 就业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
3.3.4 教育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
3.3.5 生活保障方面的扶贫状况 |
第四章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实证分析 |
4.1 理论模型与变量的设定 |
4.1.1 理论模型的设定 |
4.1.2 变量的选取及解释 |
4.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4.3 拉美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实证分析 |
4.4 拉美社会保障扶贫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5.1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符 |
5.2 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 |
5.3 社会保障发展动力不足 |
第六章 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对我国的启示 |
6.1 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
6.2 提高社会保障发展的平衡性 |
6.3 提升社会保障发展动力 |
6.4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国际关系文本翻译中的连贯性再现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七章第4-5节)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任务简介 |
1.2 文本分析 |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文本的选取 |
2.1.2 相关技术和资源支持 |
2.2 翻译计划 |
2.3 翻译过程 |
2.4 译后事项 |
2.4.1 自我审校 |
2.4.2 他人审校 |
第3章 案例分析 |
3.1 语法连贯性的再现 |
3.1.1 指称衔接 |
3.1.2 替代衔接 |
3.2 语义连贯性的再现 |
3.2.1 词汇衔接 |
3.2.2 语序调整 |
3.3 语用连贯性的再现 |
3.3.1 语言语境 |
3.3.2 非语言语境 |
第4章 实践总结 |
4.1 翻译中的难点和翻译策略 |
4.2 翻译中的收获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
附录2 术语表及人名地名表 |
致谢 |
四、拉美国家网络业投资增加(论文参考文献)
- [1]后疫情时代中拉基础设施合作研究——以G20拉美三国为例[J]. 李紫莹,邵禹铭. 国际经济合作, 2021(06)
- [2]六十年风雨同舟 新征程砥砺奋进——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成立六十周年志庆[J].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课题组. 拉丁美洲研究, 2021(03)
- [3]拉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及战略初探[D]. 徐泽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4]中国与拉美区域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合作研究[D]. 袁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1(09)
-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人文交流案例研究[D]. 凌晓逸.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6]新冠肺炎疫情下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发展动态与机遇应对[J]. 龚财君,丁波文. 经济界, 2021(03)
- [7]战略跟随与外交自主性:日本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演变[J]. 孙洪波. 拉丁美洲研究, 2020(04)
- [8]拉美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研究[D]. 顾欣.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9]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扶贫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D]. 贾亚男. 河北大学, 2020(08)
- [10]国际关系文本翻译中的连贯性再现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第七章第4-5节)的翻译实践报告[D]. 李紫瑄.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