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锰矿-黄铁矿制备锰盐及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的研究

软锰矿-黄铁矿制备锰盐及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的研究

一、软锰矿—硫铁矿制取锰盐并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甘永兰,李玉婷,莫燕娇,张帆,杨雄强[1](2021)在《一种重质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文中提出以硫酸锰和碳酸氢铵为原材料,通过控制锰浓度、加料速度和反应温度,制得高密度碳酸锰。高密度碳酸锰经焙烧后得到粗品二氧化锰,粗品二氧化锰通过控制高锰酸钾的浓度、反应时间、固液比得到重质二氧化锰。结果表明:在锰浓度为80 g/L,加料速度为66 m L/min,反应温度为40℃的最优条件下,制得的高密度碳酸锰振实密度为2.15 kg/L。粗品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浓度为60 g/L,反应时间为4 h,固液比为1∶4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重质二氧化锰振实密度为2.32 kg/L。

史欢欢,赵建海,李海燕,李文朴,苑宏英[2](2017)在《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吸附效能》文中研究指明采用颗粒活性炭(GAC)以共沉淀和热分解法制备了改性活性炭(MnO2-AC),并采用SEM、XRD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进行微观分析;进而研究了GAC和MnO2-AC随染料初始浓度、活性碳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变化对染料废水罗丹明B的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GAC经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变得粗糙,并有MnO2产生。在MnO2-AC投加量为0.2 g,罗丹明B浓度为100 mg/L,温度为25℃条件下反应12 h,其吸附量达到36.80 mg/g。另外,MnO2-AC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并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史欢欢[3](2017)在《活性炭负载锰/镁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对罗丹明B吸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颗粒活性炭孔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被广泛用于水处理中。但随着环境治理日益困难,需要更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来对环境中的不同污染物进行高效处理。对活性炭改性,扩大其使用范围、完善其功能特征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本实验采用“浸渍-共沉淀-煅烧”方法制得MnO2-AC改性材料,并以罗丹明B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及主要影响因素讨论确定MnO2-AC的最佳制备条件:Mn(NO3)2的浓度0.1mol/L,Na2CO3的浓度0.5mol/L,浸渍时间1.0h,煅烧温度360℃,煅烧时间3.5h。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热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改性材料进行表征。改性后的活性炭表面粗糙度增加;锰含量为4.41mg/g,比表面积是GAC的1.08倍,总孔体积是GAC的2.69倍;微孔及中孔含量增加;在煅烧温度为360℃条件下,MnCO3分解形成MnO2。实验采用相同方法制得MgO-MnO2-AC改性材料,并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Mn(NO3)2的浓度0.1mol/L,Na2CO3的浓度0.5mol/L,MgCl2的浓度0.5mol/L,NaOH的浓度0.3 mol/L,浸渍时间1.0h,煅烧温度360℃,煅烧时间2.5h。通过表征发现:MgO-MnO2-AC表面形态,孔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微孔及中孔含量增加;锰含量为5.51mg/g,镁含量为34.24mg/g,比表面积是GAC的1.46倍,总孔体积是GAC的3.69倍;在煅烧温度为360℃条件下,Mg(OH)2分解为MgO,MnCO3、Mn(OH)2分解为MnO2;改性材料表面和孔内有MnO2和MgO形成。实验选取罗丹明B作为静态吸附对象,复合吸附剂与原活性炭进行吸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罗丹明B浓度为50mg·L-1,反应温度为25℃,AC、MnO2-AC和MgO-MnO2-AC吸附剂投加量分别为0.3 g条件下避光反应11 h,吸附量分别达到9.65mg·g-1、15.76mg·g-1和16.19mg·g-1,改性后吸附能力均比原活性炭增强。两种改性材料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最为合适;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通过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汪星志[4](2016)在《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文中指出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氧化性强、处理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应用于甲基橙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负载锰氧化物陶粒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催化臭氧深度处理甲基橙废水的效果及其各因素对废水降解的影响、非均相催化氧化的降解机制,最后考察了负载锰氧化物陶粒催化剂的实际工程应用。(1)通过圆盘造粒法制备负载锰氧化物的陶粒催化剂,可提高臭氧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效率,当进水pH值为3、流量为15 L/h、温度为20℃、臭氧投加量为15mg/min时,臭氧催化氧化体系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37.6%和90.0%,吸附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影响较小。负载陶粒催化剂主要成分为Mn2O3和Mn3O4,其活性组分附着强度高,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可重复多次利用。(2)对负载陶粒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饱和高锰酸钾溶液与饱和硫酸锰溶液为粘结剂,当煅烧温度为900℃、煅烧时间为20 min时,制得陶粒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负载陶粒中主要成分为Mn2O3、Mn3O4和MnO2,锰的实际负载量为1.61%,陶粒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经过3级的浸出实验,锰的浸出量低于1 mg/L。酸性条件下有利于甲基橙分子的降解,甲基橙的脱色过程是通过臭氧分子的直接氧化作用实现的,反应后期的中间产物降解阶段,羟基自由基的间接氧化则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提升废水初始温度和臭氧投加量、降低初始甲基橙浓度可提高反应体系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溶液中存在Na2CO3会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从而降低反应体系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氧化柱内,随着高度的增加,甲基橙去除效果越好。采用GC/MS、FTIR红外光谱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甲基橙分子被氧化为芳香类、醛类、酮类、脂类和一些小分子类有机物。(3)在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中,催化剂具有强化臭氧氧化能力的作用,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替代原有“臭氧氧化+氯气氧化工艺”处理物化工艺出水,在进水量为60000 m3/d,COD≤250 mg/L、色度≤100倍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4045 mg/L、催化剂使用量为1200 t时,废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COD和色度进一步降低,每去除1mg/LCOD约消耗1 mg/L的臭氧,系统的运行成本为0.712元/m3。

赵俊海[5](2014)在《重质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能源材料以及电子产业技术的迅速发展,锰系材料逐渐跻身于高技术材料领域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工业中锰产品常应用于电子产业、能源领域、化工行业、钢铁生产、医药等。锰产品中的二氧化锰是一种尤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电池行业。随着电池行业的极速发展,二氧化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高品质二氧化锰的需求量正日益增加。目前,化学二氧化锰具有与电解二氧化锰性能接近及低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其视密度过低一直困扰其发展,因此,制备视密度高的化学二氧化锰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针对视密度低的缺点,以硫酸锰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通过低温沉淀制备出重质碳酸锰后,对其进行热解制得粗二氧化锰后,对其进行重质化工艺处理制备出高视密度的化学二氧化锰,以化学二氧化锰为锰源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合成尖晶石锰酸锂,借助热重差热分析、化学滴定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面电镜法等分析方法,检测相关粉末的成分、物相和形貌。采用晶种控制沉淀法制备出的碳酸锰为方解石晶型,结晶好,无杂相。当反应温度为30℃,晶种加入量为20%,碳酸氢铵浓度为2mol/L,滴加时间控制在4.5h,以同时加料方式可以制备出振实密度2.3g/cm3的碳酸锰,实验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将制备的重质碳酸锰350℃高温热解12h后得到二氧化锰含量为78.43%的粗二氧化锰。将粗二氧化锰与硫酸锰混合后,在重质化反应3h,液固比为3:1,新生成二氧化锰比例在20%时,可以制备出振实密度达2.1g/cm3的高品质化学二氧化锰。分别以EMD和CMD为锰源,采用固相法合成的锰酸锂材料均呈单一尖晶石结构,无杂相,样品颗粒较均匀,未发现明显团聚。在0.2C充放电时,本次实验中制备的CMD为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材料的常温下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1.34%、82.04%、79.05%,55℃下容量保持率为91.23%、81.12%、78.23%,要高于EMD为锰源时的78.83%、72.8%。常温下以0.2C倍率充放电时,EMD为锰源时初始放电容量为108.63mAh/g,远高于以较低振实密度的CMD为锰源时的78.71mAh/g、94.21mAh/g,而以高振实密度的CMD为锰源时初始放电容量为109.37mAh/g,略高于EMD为锰源。在0.5C充放电时,以高振实密度的CMD为锰源时初始放电容量稍低于EMD为锰源,但在1C、2C、3C较高倍率时的则高于EMD为锰源。

屈晓娟[6](2014)在《贫软锰矿制高纯MnSO4溶液并用于电解锰和电催化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品位软锰矿的高价值利用是一个技术难题。湿化学法提取锰制备硫酸锰溶液是一条可行的利用方法。本文采用两矿加酸浸出法,以硫铁矿和硫酸联合浸出Mn含量为18.9%的湖南永州某低品位软锰矿。最优工艺实验条件为:软锰矿:硫铁矿:硫酸(98%)=1:0.6:0.55(质量比),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2 h,浸出率达到94%。该工艺具有能耗少,成本低,锰浸出率高等特点,是一条经济可行的开发利用低品位软锰矿的适宜方法。比较研究了四种去除浸出液中铁的方法,发现黄铵铁矾-针铁矿联合法有最好的除铁效果,在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 h,经氨水两次调节溶液的pH值至最终点为4.0,趁热抽滤,铁的去除率可达到99.96%。采取硅铁共沉的方法来去除硫酸锰溶液中的杂质硅,在前述基础上继续用氨水三次调节溶液的pH值至终点为5.0~5.2,保温陈化4 h,硅的去除率可达到99.9%以上,溶液中剩余硅含量仅为11.00 ppm、铁含量8.66 ppm,锰的损失率很低。采用常温常压硫化法对浸出液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去除,沉淀剂为硫化胺,硫化胺的用量为浸出液体积的2.3%,反应时间50 min,终点pH值5.0,溶液中包括Ni在内的各种重金属杂质可得到深度去除,并且溶液中锰损失量很少。经过一系列的净化除杂工艺后,可以得到符合电解要求的纯净硫酸锰溶液。以制备的纯净硫酸锰溶液电解制取锰单质,采用恒电流法,阴极板为不锈钢,阳极板为铅板:隔膜电解槽,阴、阳极板间距为50 mm;电解周期为6 h。在阴极槽中加入柠檬酸化合物或其复配添加剂。在此条件下实施电解锰过程,可得到纯度高达99.95%~99.99%的电解锰。通过在不锈钢板的表面沉积金属锰,再在锰片表面通过处理负载一层锰氧化物,得到一种新型的锰氧化物电极材料,应用于环己醇的电催化氧化,环己醇的转化率可达到92.83%,酸产率约为81.6%。

胡昕炜,李立硕,韦继雀,叶晓冬[7](2013)在《硫酸锰溶液多效蒸发新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多效蒸发方法,对硫酸锰溶液的预浓缩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考察进料浓度,蒸发温度,一效、二效蒸发真空度对蒸发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的浓度越低,蒸发效率越高,蒸发的温度越高,蒸发效率越高,强制搅拌越大,蒸发效果越好,降低一效、二效的蒸发真空度,可有效抑制结晶的析出,减少结垢对蒸发效率的影响。该工艺对开发节能降耗生产硫酸锰的新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夏楚平[8](2013)在《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对国内现行铋火法冶炼工艺普遍存在冶炼温度高、能耗大、低浓度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等缺陷,以及铋湿法工艺中强氧化剂的强腐蚀性带来的问题,作者首次提出了采用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选择性浸出—净化—氯氧铋的新工艺流程,并围绕交互焙烧过程中硫的固定和转化、浸出过程中除铁等核心问题,系统的研究了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过程相关理论及其工艺条件实验,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水浸和酸浸、还原、一次水解、二次水解得到了高纯度氯氧铋,取得了如下成果:根据硫化铋矿和软锰矿交互焙烧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对其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2绘制了Bi-Mn-S-O系、Fe-Mn-S-O系及Cu-Mn-S-O热力学等温优势区域平衡图。结果表明,软锰矿在与硫化铋矿交互焙烧过程中能够直接或间接氧化分解硫化铋矿,得到硫酸锰、氧化铋、硫酸氧铋以及伴生杂质元素相应的氧化物。理论上固硫效果非常好,硫酸锰的形成是固硫的关键,表明该交互焙烧工艺热力学上可行。系统考察了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配比n(MnO2)/n(S)、通风量、硫化铋矿粒度及混料方式等工艺条件对硫转化率和固硫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物料采用混合均匀方式,焙烧温度为600-650℃,焙烧时间为1.5-2h,n(MnO2)/n(S)=1.3-1.6,通风量为80-140L/h,硫化铋矿粒度为200-250目,固硫率高达97%以上,硫转化率高达94%。实验结果表明:软锰矿在交互焙烧过程中的固硫效果非常明显,固硫率随配比的增大而升高;固定温度650℃,时间2h,当n(MnO2)/n(S)≥1.6时,固硫率达99%以上,硫化铋矿中的硫绝大部分转化为MnSO4形式存在,硫转化率达90%以上,焙烧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原矿中Bi2S3主要转化为Bi203,少量以Bi28O32(SO4),0形式存在。实验结果验证了热力学分析的准确性。初步探讨了软锰矿在硫化铋矿中的固硫机理。分析表明,在硫化铋矿和软锰矿交互焙烧工艺中,软锰矿主要是以间接固硫为主,其反应式如下:MeS+1.5O2=MeO+SO2MnO2+SO2=MnSO4对焙烧产物采用水浸工艺,一步分离得到较纯的MnSO4,最佳水浸工艺为:加入少量稀硫酸控制pH=4.8-5.0,浸出温度为40℃,浸出时间为1.5h,液固比为5:1,搅拌速率为300rad/min, MnSO4的浸出率达97.5%,Mn的总收率达69%。水浸渣采用盐酸浸出,在浸出温度为50℃、c(HCl)=5mol/L、L/S=5、t=2h、转速为600rad/min条件下,Bi浸出率达97.2%,酸浸液经还原,一次水解、二次水解工艺,直接得到了Bi含量高达78.45%的氯氧铋初级产品。本新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铋火法冶炼过程中低浓度含硫烟气的污染问题,同时高效实现了软锰矿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了铋湿法工艺强氧化剂的使用并直接得到氯氧铋初级产品,为后续Bi203粉体的制备奠定基础,对铋冶金的发展意义重大。图35幅,表14个,参考文献72篇

杨娟娟[9](2012)在《含锰废渣的氧化—活化再生回用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紫苏醛生产过程中常采用二氧化锰作为氧化剂,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含锰废渣,其主要成分为未被还原的二氧化锰及低价态的锰氧化物(其中以一氧化锰为主)。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把含锰废渣作为有害的工业废渣来处理,如填埋、堆积或抛弃等,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本文以湖南某香精香料厂生产紫苏醛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渣为原料回收生产活性二氧化锰,并将该活性二氧化锰回用于紫苏醇氧化生产紫苏醛的过程中,从而实现二氧化锰的循环利用。该方法不仅提高了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废渣难以处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含锰废渣的成分含量,其中二氧化锰的含量约为49.68%,一氧化锰的含量约为41.72%。研究了回收生产二氧化锰的最佳方法。首先采用酸洗法、碳酸锰热解法、双氧水氧化法、氯酸钠氧化法及高锰酸钾氧化法五种单一方法生产二氧化锰,然后采用氯酸钠氧化+酸洗、氯酸钠氧化+高锰酸钾活化的复合方法制备二氧化锰,通过综合比较各种方法所得二氧化锰的产率、氧化性能及工艺方法的经济性,确定回收生产二氧化锰的最佳方法为氯酸钠氧化+高锰酸钾活化法。在回收生产二氧化锰的工艺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确定初级二氧化锰回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85℃,氯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30%,硫酸摩尔浓度为1.5mol/L。采用高锰酸钾对初级二氧化锰进行精制—活化的过程中,发现升高反应温度可提高活化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终点的时间,但对活性二氧化锰的产率没有明显影响。采用初级二氧化锰、活性二氧化锰以及电解二氧化锰(原生产工艺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氧化紫苏醇制备紫苏醛,初级二氧化锰的氧化能力最差,紫苏醛的产率仅为14.9%,采用活性二氧化锰作氧化剂时紫苏醛的产率达到了52.8%,与使用电解二氧化锰的紫苏醛时的产率53.1%相当。采用电镜扫描及X射线衍射对上述三种二氧化锰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初级二氧化锰相比,经活化后的二氧化锰颗粒较小,表面孔隙率较大,说明活性二氧化锰具有更优的氧化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二氧化锰都存在α、β、γ、ε四种晶型,且均以p和ε两种晶型居多,经活化后的二氧化锰a晶型有减少的趋势。通过对回收生产二氧化锰工艺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得知,利用含锰工艺废渣再生活性二氧化锰的成本不足5000元/吨,低于原材料电解二氧化锰的价格(11600元/吨)。说明采用氯酸钠氧化+高锰酸钾活化工艺回收制备活性二氧化锰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二氧化锰的循环利用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利用回收所得活性二氧化锰生产紫苏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乙酸乙酯为溶剂,溶剂用量为15mL,紫苏醇:MnO2(m/m)=1:4,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85℃。

周柳霞[10](2010)在《电池用二氧化锰的生产方法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电池用天然放电锰粉(NMD)、电解二氧化锰(EMD)和化学二氧化锰(CMD)的制造方法、机理和研究进展,对工艺过程和工序要求作了较详细地介绍,分析了各种制造方法的利与弊;指出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制备电池用二氧化锰必须考虑经济、晶型、视密度等因素。

二、软锰矿—硫铁矿制取锰盐并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锰矿—硫铁矿制取锰盐并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重质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高密度碳酸锰
        2.1.1 锰浓度对碳酸锰振实密度的影响
        2.1.2 硫酸锰加入速率对碳酸锰振实密度的影响
        2.1.3 反应温度对碳酸锰振实密度的影响
        2.1.4 高密度碳酸锰最优工艺条件实验
    2.2 粗品二氧化锰
    2.3 重质化二氧化锰
        2.3.1 高锰酸钾浓度对二氧化锰振实密度的影响
        2.3.2 反应时间对二氧化锰振实密度的影响
        2.3.3 固液比对二氧化锰振实密度的影响
        2.3.4 最优工艺条件实验
        2.3.5 二氧化锰的形貌对比分析
3 结论

(2)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吸附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活性炭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吸附剂的制备
        2.1.1 预处理
        2.1.2 化学改性
        2.1.3 煅烧改性
    2.2 活性炭吸附量的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改性活性炭的表征
        3.1.1 扫描电镜分析
        3.1.2 X射线衍射分析
    3.2 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3.3 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3.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3.5 吸附等温线
    3.6 吸附动力学研究
4 结论

(3)活性炭负载锰/镁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对罗丹明B吸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染料废水的研究背景
        1.2.1 染料废水的来源、性质及特点
        1.2.2 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活性炭的基本理论
        1.3.1 活性炭的基本性质
        1.3.2 活性炭的吸附机理
        1.3.3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4 活性炭改性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4.1 微波改性
        1.4.2 表面氧化改性
        1.4.3 表面还原改性
        1.4.4 负载金属改性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目的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2.3.2 实验结果测定方法
第三章 二氧化锰/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3.1 二氧化锰/活性炭(MnO_2-AC)复合材料的制备
        3.1.1 预处理过程
        3.1.2 化学改性过程
        3.1.3 煅烧改性过程
    3.2 确定最佳制备方案
        3.2.1 实验方法与内容
        3.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2.3 影响因素结果与讨论
        3.2.4 最佳实验方案
    3.3 MnO_2-AC材料的表征
        3.3.1 材料锰含量及稳定性测定
        3.3.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3.3.3 X射线衍射仪分析
        3.3.4 扫描电镜分析
        3.3.5 差热-热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氧化锰/活性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吸附剂和染料
        4.1.2 实验内容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吸附剂对罗丹明B染料静态吸附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4.2.2 吸附动力学
        4.2.3 吸附等温线
        4.2.4 吸附热力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镁/二氧化锰/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5.1 氧化镁/二氧化锰/活性炭(MgO-MnO_2-AC)复合材料的制备
        5.1.1 预处理过程
        5.1.2 化学改性过程
        5.1.3 煅烧改性过程
    5.2 确定最佳制备方案
        5.2.1 实验方法与内容
        5.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5.2.3 影响因素结果与讨论
        5.2.4 最佳实验方案
    5.3 MgO-MnO_2-AC材料的表征
        5.3.1 材料锰镁含量及稳定性测定
        5.3.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5.3.3 X射线衍射仪分析
        5.3.4 扫描电镜分析
        5.3.5 差热-热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氧化镁/二氧化锰/活性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吸附剂和染料
        6.1.2 实验内容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吸附剂对罗丹明B染料静态吸附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6.2.2 吸附动力学
        6.2.3 吸附等温线
        6.2.4 吸附热力学
    6.3 不同材料对罗丹明B吸附效果的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致谢

(4)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印染废水研究背景
        1.1.1 印染废水的主要来源
        1.1.2 印染废水的一般特征
        1.1.3 印染废水的毒性与危害
    1.2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氧化法
        1.2.3 生物法
    1.3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1.3.1 臭氧氧化机理
        1.3.2 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1.3.3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设备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模拟印染废水的配制
        2.2.2 臭氧催化剂制备方法
        2.2.3 臭氧催化氧化实验方法
    2.3 分析检测项目及方法
        2.3.1 甲基橙浓度及脱色率的测定
        2.3.2 气相臭氧浓度的测定
        2.3.3 臭氧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3.4 中间产物分析(GC/MS)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第三章 负载锰氧化物陶粒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催化性能
    3.1 负载锰氧化物陶粒催化剂的制备
    3.2 负载锰氧化物陶粒的催化活性分析
        3.2.1 吸附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
        3.2.2 不同反应体系下的COD去除率对比
        3.2.3 不同反应体系下的脱色率对比
        3.2.4 负载陶粒的稳定性
    3.3 负载锰氧化物陶粒催化剂的表征
        3.3.1 催化剂的SEM分析
        3.3.2 催化剂的BET分析
        3.3.3 催化剂的XRD分析
        3.3.4 催化剂的XRF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甲基橙印染废水的臭氧催化氧化实验
    4.1 负载锰氧化物陶粒制备条件的优化
        4.1.1 负载二氧化锰陶粒的制备
        4.1.2 活性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1.3 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1.4 比表面积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2 负载二氧化锰陶粒催化剂的表征
        4.2.1 催化剂的SEM分析
        4.2.2 催化剂的BET分析
        4.2.3 催化剂的XRD分析
        4.2.4 催化剂的XRF分析
        4.2.5 催化剂的金属浸出分析
    4.3 各因素对甲基橙降解效果的影响
        4.3.1 溶液初始pH值
        4.3.2 溶液初始温度
        4.3.3 臭氧投加量
        4.3.4 溶液初始浓度
        4.3.5 Na_2CO_3的抑制作用
    4.4 沿程降解规律
    4.5 反应产物的分析
        4.5.1 反应产物的GC/MS分析
        4.5.2 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4.5.3 反应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实际纺织印染废水
    5.1 项目背景
    5.2 工程介绍
        5.2.1 进水水质分析
        5.2.2 工艺流程
        5.2.3 工艺特点
    5.3 系统运行效果
        5.3.1 臭氧投加量的确定
        5.3.2 COD去除效果
        5.3.3 色度去除效果
    5.4 经济技术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重质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氧化锰简介
        1.1.1 二氧化锰的结构特性
        1.1.2 二氧化锰的分类
        1.1.3 二氧化锰的电化学性能
    1.2 EMD 的研究进展
    1.3 CMD 的研究进展
        1.3.1 碳酸锰法
        1.3.2 硝酸锰法
        1.3.3 高锰酸盐还原法
        1.3.4 氢氧化锰氧化法
        1.3.5 硫酸法
    1.4 二氧化锰的应用
        1.4.1 二氧化锰在锌锰电池中的应用
        1.4.2 二氧化锰在锂电池方面的应用
    1.5 碳酸锰概述
        1.5.1 碳酸锰的性质及用途
        1.5.2 碳酸锰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实验仪器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中所用试剂以及仪器
        2.1.1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碳酸锰的制备
    2.3 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
    2.4 锰酸锂的制备
    2.5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技术
    2.6 材料性能测定方法
        2.6.1 热重-差热分析法
        2.6.2 振实密度测量方法
        2.6.3 X 射线衍射分析表征
        2.6.4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2.6.5 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2.6.6 二氧化锰中锰含量、氧化度、二氧化锰含量、水含量以及不同价态 Mn 含量的化学分析法
        2.6.7 Mn~(2+)氧化率的测定方法
        2.6.8 锰酸锂材料电化学性能检测技术
第3章 重质碳酸锰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碳酸氢铵浓度的影响
        3.1.1 浓度对振实密度的影响
        3.1.2 XRD 分析
    3.2 加料方式以及温度的影响
    3.3 晶种用量的影响
    3.4 滴加时间的影响
    3.5 优化条件下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工艺研究
    4.1 碳酸锰热解制备粗二氧化锰的结果与讨论
        4.1.1 热重差热分析
        4.1.2 热解温度对碳酸锰热解的影响
        4.1.3 热解时间对碳酸锰热解的影响
    4.2 二氧化锰重质化过程的结果与讨论
        4.2.1 重质化时间对粗二氧化锰氧化率和振实密度的影响
        4.2.2 新生成二氧化锰比例与振实密度的关系
    4.3 二氧化锰比表面积分析测试
    4.4 二氧化锰的形貌分析
    4.5 二氧化锰 XRD 分析
    4.6 样品的成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化学二氧化锰为锰源制备锰酸锂的研究
    5.1 锰酸锂的制备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材料的结构表征
        5.2.2 原料的物理性能对产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5.2.3 材料的外观形貌分析
        5.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5.2.5 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贫软锰矿制高纯MnSO4溶液并用于电解锰和电催化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锰矿资源分布概况
        1.1.1 世界锰矿资源分布
        1.1.2 国内锰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1.2 锰的用途及应用领域
    1.3 利用软锰矿制备硫酸锰溶液的研究进展
        1.3.1 高温还原焙烧法
        1.3.2 FeSO_4还原软锰矿直接酸浸法
        1.3.3 SO_2还原浸出法
        1.3.4 铁屑还原浸出法
        1.3.5 草酸还原浸出法
        1.3.6 甲醇还原浸出法
        1.3.7 两矿加酸法
    1.4 电解锰金属辅助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5 锰氧化物电催化氧化性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软锰矿湿法浸出制备硫酸锰溶液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软锰矿的消解与表征
        2.2.1 软锰矿的消解
        2.2.2 软锰矿中元素的测定
        2.2.3 软锰矿的表征
    2.3 硫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
    2.4 硫铁矿的表征
    2.5 硫酸锰溶液的制备
        2.5.1 两矿法浸出锰的实验原理
        2.5.2 制备硫酸锰溶液实验方法
        2.5.3 制备硫酸锰溶液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2.5.4 正交试验
        2.5.5 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条件的对比
    2.6 小结
第3章 硫酸锰溶液的净化
    3.1 硫酸锰浸出液中的成分分析
    3.2 硫酸锰溶液中杂质铁的去除
        3.2.1 试验用硫酸锰溶液的成分分析
        3.2.2 将硫酸锰中Fe~(2+)氧化为Fe~(3+)
        3.2.3 除铁实验步骤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5 黄铵铁矾-针铁矿联合法的实验条件研究
        3.2.6 结论
    3.3 硫酸锰浸出液中硅的去除
        3.3.1 硫酸锰浸出液中白色胶体沉淀的成分分析
        3.3.2 硅去除试验
        3.3.3 硅去除试验小结
    3.4 硫酸锰浸出液中重金属的去除
        3.4.1 重金属的去除试验
        3.4.2 重金属去除试验小结
    3.5 硫酸锰浸出液净化后各元素含量
    3.6 小结
第4章 硫酸锰溶液的无硒电解研究
    4.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4.2 电解锰电极的反应原理
        4.2.1 阴极的电解反应
        4.2.2 阳极的电解反应
    4.3 电解锰工艺过程研究
        4.3.1 阴极板的预处理
        4.3.2 电解锰实验过程研究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锰氧化物电催化氧化环己醇
    5.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5.2 电催化氧化环己醇试验
        5.2.1 反应产物的分析
        5.2.2 不同阳极材料对电催化氧化环己醇的影响
    5.3 电催化氧化环己醇单因素试验研究
        5.3.1 反应温度对电催化氧化环己醇的影响
        5.3.2 电流密度对电催化氧化环己醇的影响
        5.3.3 反应时间对电催化氧化环己醇的影响
        5.3.4 最优试验条件的确定
        5.3.5 最优试验条件下的平行试验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目录
致谢

(8)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铋的性质及用途
        1.2.1 铋的物理性质
        1.2.2 铋的化学性质
        1.2.3 铋的用途
    1.3 当前全球铋矿产资源分布及生产供需概况
        1.3.1 当前国内外铋资源分布概况
        1.3.2 当前全球铋生产与供需概况
    1.4 铋冶金
        1.4.1 铋冶金矿物原料
        1.4.2 粗铋的现行传统火法冶炼工艺
        1.4.3 粗铋的湿法冶金工艺
        1.4.4 铋的精炼
        1.4.5 现行铋冶金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5 基于软锰矿强氧化性的两矿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5.1 软锰矿的传统还原焙烧-硫酸浸出工艺
        1.5.2 基于软锰矿的两矿法研究现状
        1.5.3 软锰矿分解工艺发展趋势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想及内容
        1.6.1 低品位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新工艺的提出
        1.6.2 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工艺的可行性
        1.6.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2.1 低品位硫化铋矿原料分析
        2.1.1 硫化铋矿的化学成分分析
        2.1.2 硫化铋矿的物相分析
    2.2 软锰矿原料分析
        2.2.1 软锰矿的化学成分分析
        2.2.2 软锰矿的物相分析
    2.3 实验所用其它试剂
    2.4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2.5 实验过程主要相关元素分析方法
        2.5.1 S的分析
        2.5.2 Mn的分析
        2.5.3 Bi的分析
3 交互焙烧体系热力学基础研究
    3.1 前言
    3.2 硫化铋矿氧化焙烧过程热力学分析
        3.2.1 Bi_2S_3氧化焙烧
        3.2.2 硫化铋矿中其它金属硫化物的氧化分解
    3.3 软锰矿的氧化分解
    3.4 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体系热力学分析
    3.5 软锰矿对硫化铋矿氧化分解的强化作用
    3.6 本章小结
4 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工艺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交互焙烧实验方法
    4.3 交互焙烧新工艺原则流程
    4.4 固硫率和硫转化率的含义及计算
    4.5 交互焙烧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焙烧温度对S转化率和固硫率的影响
        4.5.2 焙烧时间对S转化率和固硫率的影响
        4.5.3 配比n(MnO_2)/n(S)对S转化率和固硫率的影响
        4.5.4 通风量对S转化率和固硫率的影响
        4.5.5 硫化铋矿粒度对S转化率和固硫率的影响
        4.5.6 混料方式对固硫率及硫转化率的影响
    4.6 焙烧产物的物相分析
    4.7 软锰矿在交互焙烧过程中固硫机理
        4.7.1 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4.7.2 软锰矿直接固硫
        4.7.3 软锰矿的间接固硫
        4.7.4 软锰矿的混合固硫
    4.8 本章小结
5 交互焙烧产物浸出分离回收Mn、Bi工艺研究
    5.1 前言
    5.2 焙烧产物水浸出分离提取MnSO_4工艺实验研究
        5.2.1 水浸出分离MnSO_4基本原理
        5.2.2 实验原料与方法
        5.2.3 水浸出结果与讨论
        5.2.4 水浸渣的物相分析
    5.3 水浸渣盐酸浸出实验研究
        5.3.1 水浸渣盐酸浸出热力学原理
        5.3.2 盐酸浸出结果与讨论
    5.4 盐酸浸出液还原实验研究
        5.4.1 浸出液中Fe~(3+)还原实验原料及方法
        5.4.2 Fe~(3+)还原实验结果与讨论
    5.5 还原后液直接制取氯氧铋初级产品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含锰废渣的氧化—活化再生回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紫苏醛概述
        1.1.1 紫苏醛的性质及用途
        1.1.2 紫苏醛生产方法
        1.1.3 紫苏醇氧化生产紫苏醛的研究现状
    1.2 二氧化锰概述
        1.2.1 二氧化锰的性质及用途
        1.2.2 二氧化锰的生产方法
    1.3 含锰废渣的处理利用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二氧化锰回收制备方法的选择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含锰废渣的分析检测
        2.2.2 单一法所得二氧化锰的产率及氧化性能
        2.2.3 复合法所得二氧化锰的产率及氧化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氧化锰回收制备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初级二氧化锰的制备
        3.2.2 活性二氧化锰的制备
        3.2.3 不同二氧化锰的氧化性能分析
        3.2.4 产品的微观结构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初级二氧化锰的生产工艺条件
        3.3.2 初级二氧化锰的精制-活化工艺研究
        3.3.3 不同二氧化锰的氧化性能分析
        3.3.4 产品的微观结构分析
        3.3.5 二氧化锰回收制备工艺的经济性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氧化锰的循环利用研究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工艺流程
    4.4 实验方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溶剂种类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
        4.5.2 溶剂用量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
        4.5.3 氧化剂用量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
        4.5.4 反应温度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
        4.5.5 反应时间对紫苏醛产率的影响
        4.5.6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1
附件2

(10)电池用二氧化锰的生产方法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二氧化锰 (NMD)
    1.1 资源枯竭
    1.2 质量下降
2 人造二氧化锰
    2.1 电解二氧化锰 (EMD)
        2.1.1 EMD的发展状况
        2.1.2 EMD生产方法及研究进展
    2.2 化学二氧化锰 (CMD)
        2.2.1 CMD主要生产方法
        1) 碳酸锰热分解法
        2) 硝酸锰的热分解法
        3) 氢氧化锰氧化法
        4) 硫酸锰氧化法
        2.2.2 CMD的改性研究
        1) 初级MnO2重质化处理
        2) CMD的掺杂改性
3 结 语

四、软锰矿—硫铁矿制取锰盐并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重质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J]. 甘永兰,李玉婷,莫燕娇,张帆,杨雄强. 河南化工, 2021(01)
  • [2]活性炭负载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吸附效能[J]. 史欢欢,赵建海,李海燕,李文朴,苑宏英. 环境工程, 2017(09)
  • [3]活性炭负载锰/镁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对罗丹明B吸附研究[D]. 史欢欢. 天津城建大学, 2017(01)
  • [4]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D]. 汪星志.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5]重质化学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赵俊海. 吉首大学, 2014(03)
  • [6]贫软锰矿制高纯MnSO4溶液并用于电解锰和电催化过程的研究[D]. 屈晓娟. 湖南大学, 2014(04)
  • [7]硫酸锰溶液多效蒸发新工艺研究[J]. 胡昕炜,李立硕,韦继雀,叶晓冬. 大众科技, 2013(12)
  • [8]硫化铋矿与软锰矿交互焙烧新工艺研究[D]. 夏楚平. 中南大学, 2013(06)
  • [9]含锰废渣的氧化—活化再生回用工艺研究[D]. 杨娟娟. 湖南大学, 2012(05)
  • [10]电池用二氧化锰的生产方法与研究进展[J]. 周柳霞. 中国锰业, 2010(03)

标签:;  ;  ;  ;  ;  

软锰矿-黄铁矿制备锰盐及联产化学二氧化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