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一、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程霖[1](2022)在《中国土地经济学的构建:20世纪30-40年代地政学派的探索》文中认为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而且要在各分支学科都构建起"有血有肉"的内容。在土地经济学领域,成立于1933年的地政学派,是集土地问题研究团体和国家经济建设智囊团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地政学派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研究发现:(1)该学派的土地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土地学说的采择与变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孙中山的土地纲领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套思想学术体系;(2)该学派对中国土地经济学进行了学科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涵盖平均地权理论、土地金融理论、土地现代治理理论等理论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改革政策设计方案;(3)该学派在土地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古今互动""中西贯通""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征,对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周绍东,张毓颖[2](2022)在《也谈中国经济学的“普遍”与“特殊”——兼与几位学者商榷》文中研究指明构建中国经济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争议产生的焦点在于能否从西方经济学提炼出"市场经济一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学。虽然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有比较接近的实践基础,但"普遍"不能脱离"特殊"而存在,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市场经济一般原理"不能为中国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学,既不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简单"平移"的过程。从特殊性上来看,阶级特殊性要求中国经济学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历史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国别特殊性意味着要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构建中国经济学。只有完整、辩证地把握"普遍"与"特殊"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起中国经济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

邱海平[3](2022)在《深入学习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推动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决议》总结概括的这十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理论体系,不仅系统科学地解释了我们党从成立到现在为什么能够成功,

周文,何雨晴[4](2022)在《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与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总是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既不能解释真实世界变化,也无力为乏力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践的成功已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严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是系统化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内在理论诉求。基于此,本文在厘清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突出国家主体性、阐释好中国道路、服务于国家战略。

冯彦明[5](2021)在《从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看新冠疫情防控》文中研究指明经世济民是不同于西方唯利是图、经利济资经济观的中国经济学的本意。"经世"就是通过研究、分析自身及其环境,来规范个人以及社会大众的行为;"济民"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经世济民是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我们党一直以来的要求相统一的。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充分发挥经世之术,迅速、准确、正确判断和管控形势的基础上,通过恰当运用济民之方,把控舆论导向引导民心,检查、协调防疫、做好生活储备保障民生,动员全民参与顺应民意,及时鼓励、评判反映民情,做好心理疏导解决民患,经常调查研究发现民思民盼,从而实现了惠民之利:通过这次大考,内显中国精神,外树大国形象;下显人心善良,上示政治担当;文显中医瑰宝,武立部队军威。全国人民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国家信仰更加坚定,人民力量更加充足,中华民族希望更加远大。当然,我们可能会损失一些GDP,但生命重于泰山,认识高于一切,这就是运用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的最好例证。

信瑶瑶,张申[6](2021)在《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中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文中研究指明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是社会科学领域最为根本的本体论与方法论问题。近代中国经济学的体系构建探索,即涉及了针对这两种方法论的讨论。研究发现:(1)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国经济研究经历了从关注个人主义到强调整体主义的思想转变,很多学者从理论优越性以及本土适用性的角度出发,主张在构建中国经济学时应采取整体主义;(2)整体主义在构建中国经济学过程中受到更多关注,原因在于,整体主义在近代中国危难局势下更有利于实现民族独立,并且符合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思维惯性,同时,该思潮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世界范围内政府干预思想的上升趋势;(3)近代中国经济学对于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认识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未能充分认识前者对于经济自发调节的积极作用,并且片面地理想化了后者的优势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选择中,应探索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冯彦明[7](2021)在《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学,作为中国学的一个分支,是基于中国智慧为解决人类经济问题设计的中国方案。早在20世纪初期,一批留学归国学者和仁人志士对中国经济学的探讨达到了一个高点,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的一些研究显露出"退化"的问题,一些研究"错得离谱",一些研究"支离破碎",一些研究"自相矛盾"。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和特点、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性及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及判别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蔡昉,吕薇,洪永淼,政武经[8](202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文中提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十分重大而庄严的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部分经济学家撰写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陈丽莉,郭毅,张璐,于明哲[9](2021)在《建党百年中国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研究——首届中国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说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元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经济学研究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倡导与鼓励中国经济学者就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进行深度的思想与理论探讨,《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简新华[10](2021)在《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历新中国1949年成立,我出生于1947年,父亲之所以给我取名简新华,是因为他1947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武汉市地下外围组织迎接解放军、建设新中国的活动。我虽然生在旧中国,但是长在新中国,从小学开始就接受爱党爱国、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等教育,与当时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

二、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土地经济学的构建:20世纪30-40年代地政学派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地政学派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赓续:历史语境与现实观照的互动
三、地政学派对西方土地学说的借鉴:适用性评析与变通性应用的结合
四、地政学派土地思想体系的本土化构建:理论阐述与实践导向的统一
五、结论与启示

(2)也谈中国经济学的“普遍”与“特殊”——兼与几位学者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特殊属性
三、不能通过“剥离”的方法提炼经济学的“普遍性”
    1.能否从西方经济学中剥离出“市场经济一般原理”?
    2.能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剥离出中国经济学的“普遍性”?
四、从三个层面的“特殊性”立体地呈现中国经济学
    1.阶级特殊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2.历史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国别特殊性: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彰显中国特色
五、结 语

(4)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与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
    (一)科学性与意识形态
    (二)西方经济学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话语体系
    (三)西方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
    (四)西方经济学普适价值背后的政治经济意图
二、中国经济学的话语基础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经济学概念范畴源于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经济学的宝贵资源
    (三)开放包容的世界主义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特征
    (四)阐释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核心
    (五)服务好国家治理是中国经济学话语的立论前提和基础框架
三、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问题
    (一)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国家主体性
    (二)阐释好中国道路
    (三)服务好国家战略
    (四)揭示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假象

(5)从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看新冠疫情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经济学:经世济民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世之术
    (一)认清形势
    (二)管控形势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济民之方
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惠民之利
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问题及启示

(6)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中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近代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潮流变:从个人主义到整体主义
三、整体主义与近代中国经济学体系构建
    (一)理论角度:认为整体主义优越于个人主义
    (二)应用角度:认为整体主义有助于中国经济崛起
四、近代中国经济学整体主义偏好的形成原因
五、结论与启示

(7)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时期对“中国经济学”的探讨
二、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
    第一,对现有经济学的反思和批判。
    第二,是否需要建立中国经济学。
    第三,建立怎样的中国经济学。
    第四,如何建立中国经济学。
三、对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的思考
    第一,总体研究出现了“退化”,尚未达到民国时期的水平。
    第二,一些研究“错得离谱”。
    第三,一些研究支离破碎,尽管在某方面“观点正确”。
    第四,一些研究还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且不鲜见。
四、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第一,中国经济学建立的必要性和特点。
    第二,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性。
    第三,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第四,中国经济学的判别标准。

(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共享生产率成果的中国方式
    一、共享生产率是目标和手段的统一
    二、初次分配需要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再分配政策作用需与时俱进
    四、第三次分配是不可或缺的补充
我国创新体系的演进
    一、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体系(1949~1966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1.1978~1994年,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面向经济主战场,构建多层次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
        2.1995~2012年,系统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2013年至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三、展望未来:进一步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以方法创新促进中国经济理论创新
    一、中国经济实践是经济理论创新的“富矿”
    二、经济学实证研究范式
    三、以方法创新促进理论创新
    四、方法创新需要注意什么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五链”协同
    一、优化创新链
        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优化多方参与、多元投入格局
        2.在支持自由探索的同时,更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在重点领域实现引领和突破,结合不同主体的优势特色,优化基础研究力量布局
        3.遵循基础研究规律,不断改进基础研究项目申请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科学研究机构组织体系创新
    二、升级产业链
        1.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驱动更多科技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集聚,优化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让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促进数据要素利用提质加速增效
    三、稳定供应链
        1.围绕供应链中受制于人的“断点”集中攻关,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进一步补链、强链和延链
        2.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牵引作用,推动自主创新技术迭代升级
        3.处理好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善于通过非对称赶超战略形成均势制衡或颠覆性突破
    四、激活人才链
        1.探索推广“揭榜挂帅”,合理“设榜”、广泛“发榜”、有效“选帅”、大力“兑奖”,营造“英雄不问出处”的创新氛围
        2.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引育更多复合型人才
        3.为人才的创造性活动“松绑”,实现人尽其才
    五、畅通金融链
        1.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2.要大力发展VC/PE,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利用新技术优化和改造传统金融服务

(9)建党百年中国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研究——首届中国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建党百年思想与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 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与政策
四、 中国经济发展典型事实
五、 结 论

(10)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历
二、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探索和辨析
三、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探索和批驳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争鸣

四、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土地经济学的构建:20世纪30-40年代地政学派的探索[J]. 王玉,程霖. 财经研究, 2022
  • [2]也谈中国经济学的“普遍”与“特殊”——兼与几位学者商榷[J]. 周绍东,张毓颖.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 [3]深入学习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推动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J]. 邱海平. 当代经济研究, 2022(01)
  • [4]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与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J]. 周文,何雨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5]从经世济民的中国经济学看新冠疫情防控[J]. 冯彦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中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J]. 信瑶瑶,张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7]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J]. 冯彦明. 财经理论研究, 2021(06)
  • [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笔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J]. 蔡昉,吕薇,洪永淼,政武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11)
  • [9]建党百年中国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研究——首届中国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研讨会综述[J]. 陈丽莉,郭毅,张璐,于明哲. 经济研究, 2021(10)
  • [10]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探索[J]. 简新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1(09)

标签:;  ;  ;  ;  ;  

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