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一、《实用寄生虫病杂志》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程鲁晋,崔杰,陈辛,何惠宇[1](2018)在《七种漱口液对口腔毛滴虫抑制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常用的7种漱口液在体外对口腔毛滴虫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体外传代培养口腔毛滴虫,以甲苯胺蓝染液为指示剂测试分别为4种不同浓度的7种漱口液在体外对口腔毛滴虫的作用效果。结果:在浓度分别是3%、5%、7%、9%时不同的漱口液对口腔毛滴虫的致死时间差距很大。相同浓度时,甲硝唑漱口液的时间最短,银黄漱口液的时间最长。结论:在体外甲硝唑漱口液对口腔毛滴虫杀伤效果最好,银黄漱口液则效果相对最差。

雷蕾[2](2017)在《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的分布特征以及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为科学开展江西省消除疟疾后阶段的监测响应工作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①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开展两轮专家咨询,建立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②收集江西省2012-201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以及个案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对2012-2015年江西省疟疾病例诊断和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疫情概况、病例的初次就诊(以下简称初诊)单位、实验室检测单位、诊断方式、报告单位、发病到初诊时间、初诊到报告时间、发病到报告时间等,数据间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③收集2012-2015年江西省100个县(市、区)的疾疫情、媒介分布以及防控能力等数据,构建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数据库,计算各县(市、区)疟疾传播潜能指数(Transmission Potential Index,TPI)、消除疟疾防控能力指数(Intervention Capacity Index,ICI)和疟疾传播风险指数(Malaria Risk Index,MRI);应用ArcGIS10.2软件制作风险分布地图,直观显示各县(市、区)风险特征。结果:①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专家协调系数为0.423)。一级指标中传染源权重最高(1.000),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三位依次是输入性病例数(0.979)、媒介种群(0.893)、输入性疟疾病例种类(0.882)。②2012-2015年共报告207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占96.62%(200/207);病例初诊单位主要分布在县级(29.95%,62/207)和地市级医疗机构(25.60%,53/207);病例实验室检测单位主要分布在地市级医疗机构(36.27%,73/207)和县级疾控机构(20.29%,42/207),不同年份间实验室检测单位构成存在显着差异(P<0.05);病例发病到初诊时间中位数为1d(0~149d),初诊到报告时间中位数为3d(0~144d),发病到报告时间中位数为5d(0~149d)。③TPI、ICI和MRI计算结果显示,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风险指数前10位的县(市、区)分别为临川区(2.131)、信州区(1.609)、九江县(1.404)、章贡区(1.365)、丰城市(1.225)、青山湖区(1.184)、于都县(1.171)、定南县(1.018)、浔阳区(1.015)和珠山区(1.006);潜在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较多、历史上存在传疟能量较高的传播媒介的县(市、区)。结论:①构建的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本符合江西省消除疟疾实际,能为科学地开展江西省消除疟疾后监测响应工作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②明确了江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初诊单位和实验室检测单位的主要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输入性病例的管理和对重点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能力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③江西省存在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且不同地区的风险水平存在差异,流动人口越多、防控能力越薄弱的地区,其风险也越高。但是,目前江西省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区,加之在消除疟疾项目的支持下,防控力度较大,输入性病例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较低。

何芳[3](2017)在《儿童黑热病4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黑热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6例黑热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儿多来自疫区,男27例、女19例,除5、6月份外,其余月份各有散发。临床表现以长期、反复发热及贫血、腹胀、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伴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以贫血、血三系减少、肝功能受损、C反应蛋白升高常见;43例患儿行骨髓细胞学检查,26例(60.47%)见利-杜氏小体;30例患儿行黑热病血清学抗体检测,28例(93.33%)阳性。30例患儿接受正规锑剂治疗,26例治愈、3例死亡、1例未愈出院,锑剂治疗有效率86.67%。结论对来自黑热病疫区,长期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的患儿,应完善骨髓穿刺、血清抗体等检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刘登瑞,许家科,麻婷,谢雨桑,胡芳,李晓凤,屈丽娜,唐晓宇,马彬,高明太[4](2016)在《国内儿科领域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报告质量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PRISMA和MOOSE清单对我国儿科领域所发表的不同类型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A)的报告质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检索CSCD收录的国内7本儿科专科杂志,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分别基于PRISMA清单和MOOSE清单,判断纳入的干预性SR/MA和观察性SR/MA在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并交叉核对。根据被引频次、发表时间对清单各个条目的符合率进行亚组分析。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对分类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SR/MA 157篇,包括干预性96篇,观察61篇。结果显示:1干预性SR/MA在PRISMA清单上的总体符合率较好,符合率超过50%的条目为20条(74.1%,20/27);观察性SR/MA在MOOSE清单上的总体符合率较低,低于50%的条目为15条(42.9%,15/35),更有20%的条目(7/35)符合率低于20%。2不同被引频次(≤5 vs.>5)的SR/MA在PRISMA和MOOSE清单条目上的符合率并无太大区别,且在85.2%(23/27)和97.1%(34/35)的条目上无统计学差异;3随着PRISMA清单的引入和传播,干预性SR/MA在绝大多数条目上的符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在条目8、19、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儿科领域SR/MA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且随着PRISMA清单的发布,国内儿科领域干预性SR/MA在PRISMA清单中的绝大部分条目上的符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观察性SR/MA在MOOSE清单上的总体符合率依然不高。因此,今后应更加关注该类研究质量的提高而非数量的增长。

周小鸥,胡飞,江丽霞[5](2011)在《2008-2010年《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载文与引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载文及引文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该刊的办刊质量及学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8-2010年该刊载文量、基金论文比、科研合作率、作者地区分布、发文机构以及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该刊逐年刊载论文分别为217、203篇和210篇,基金论文比分别为32.72%、38.92%和49.52%,科研合作率分别为87.56%、95.07%和94.76%,篇均引文数为5.49、10.14条和13.33条,引文类型以期刊和图书为主;各年的普赖斯指数分别为47.23%、50.12%和51.48%。结论《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论文质量及学术水平逐年提高,其能将血吸虫病和寄生虫病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传递给作者和读者,但作者群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平均引文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田利光[6](2010)在《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与肠道寄生虫合并感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某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由于非法采供血等原因,我国中部的农村地区也是HIV流行严重的地区,因此HIV和寄生虫合并感染的情况可能大量存在。有关研究显示,寄生虫感染后常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由Th1型向Th2型转化,有利于HIV病毒DNA的复制并促进病程的进展,导致HIV进展为AIDS的病程加速;另外,HIV感染也会恶化寄生虫感染的自然病情,造成某些寄生虫病临床症状加重以及治疗困难。HIV感染者合并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肠道寄生虫混合感染造成的HI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增加以及慢性腹泻、消瘦、营养不良等是造成HIV感染者病情进展加速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艾滋病的防治同时,肠道寄生虫引起的混合性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HIV与寄生虫合并感染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我国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来了解我国HIV/AIDS高流行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及HIV阳性人群合并寄生虫感染现状,探索合并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常见合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合并感染的发生,减少合并感染对HIV/AIDS感染者的危害提供参考数据。本次研究首先开展了针对全部人群的现况调查,共调查了1291人,其中参与粪检720人,参与血检568人,接受问卷调查607人。检测了9种常见肠道寄生虫,其感染率分别为蛔虫0.56%、钩虫4.03%、鞭虫0.28%、华支睾吸虫0.42%、人芽囊原虫21.39%、贾第虫3.89%、阿米巴1.67%、隐孢子虫4.44%、粪类圆线虫0%。肠道蠕虫的感染率为4.72%,肠道原虫的感染率为24.31%。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感染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P<0.05),贾第虫感染率最高的是小于6岁年龄组,感染率为7.84%;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为6.76%。贫血的患病率为34.7%,HIV感染率为8.1%,HIV合并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为2.3%。在调查的46名HIV阳性感染者中,合并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19.6%,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0%,HIV阳性感染者合并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显着高于HIV阴性人群(P<0.001)。结果显示,当地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其中蠕虫感染率较低,以钩虫感染为主;原虫感染率较高,以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为主。HIV阳性人群中,合并蠕虫感染率低,合并原虫感染率高,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提示在HIV/AIDS人群中开展合并肠道寄生虫的研究,尤其是合并肠道原虫感染的研究应该引起广大科研和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对一般人群调查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针对HIV阳性人群和HIV阴性人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共调查了HIV阳性309人,HIV阴性315人,结果显示,当地HIV感染者合并肠道蠕虫感染率为4.3%(13/302),感染率最高的为钩虫3.64%(11/302),HIV阳性人群和HIV阴性人群在肠道蠕虫感染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合并肠道原虫的感染率为23.2%(70/302),感染率最高的为人芽囊原虫16.23%(49/302),其次为隐孢子虫8.28%(25/302)。在HIV阳性人群中女性人芽囊原虫感染率(20.13%)显着高于男性(11.89%),而隐孢子虫感染率(4.40%)则显着低于男性(12.59%)。人芽囊原虫感染率在HIV阳性人群和HIV阴性人群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HIV阳性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8.28%)显着高于HIV阴性人群(2.9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HIV感染者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的机会增加,应加强HIV感染人群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的监测和研究。对HIV与隐孢子虫合并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男性(OR=6.700,95%CI:2.030,22.114)、年龄42岁以下(OR=4.148,95%CI:1.348,12.761)、体内IL-2水平<77pg/ml(OR=0.226,95%CI:0.076,0.674)和个人卫生习惯好(OR=0.324,95%CI:0.105,0.994)。即男性、年龄在42岁以下、体内IL-2水平大于77pg/ml以及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的HIV感染者更易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控制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时应当将上述人群作为重点防治对象。本研究对HIV阳性人群和HIV阴性对照人群进行了免疫因子检测,结果显示HIV合并蠕虫感染者体内IL-10和IFN-r水平下降,IL-4上升,Th2型细胞免疫效应增强,抑制Th1型细胞免疫效应,T值(T=Th1/(Th1+Th2))下降,不利于机体的抗HIV病毒免疫反应。HIV与蠕虫合并感染的联合作用可使机体Th1/Th2免疫失衡呈增强效应,合并蠕虫感染可加速使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HIV合并人芽囊感染后体内IL-2水平上升,其他各免疫因子变化不明显。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后体内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提示HIV阳性人群合并肠道蠕虫或隐孢子虫感染可加破坏机体的免疫平衡,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的抗HIV病毒免疫反应不利,有加速HIV感染进展为AIDS的可能。本研究结果显示,HIV阳性人群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几率最高。隐孢子虫体积微小,普通病原学诊断方法误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探索使用巢式PCR技术来检测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并利用基因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来确定隐孢子虫的基因型。通过巢式PCR检测、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证实本次检测到的隐孢子虫为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和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本次研究采用Whatman公司生产的FTA Card来抽提粪便中隐孢子虫DNA的技术,其操作简单,敏感度高,证明是一个较好的抽提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的方法,值得推广。本研究开展了对隐孢子虫水源性传播途径的探索性调查,使用Filta-Max xpress快速法对当地地表水和日常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发现当地生活饮用水隐孢子虫卵囊的阳性率为30.43%,地表水的阳性率为55.56%。池塘水中隐孢子虫卵囊检出率高于河水,桶装水隐孢子虫卵囊检出率高于井水,直接饮用受到隐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桶装水可能是当地隐孢子虫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当地蠕虫感染率较低,以钩虫感染为主;原虫感染率较高,以人芽囊原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感染为主。HIV阳性人群合并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其中合并蠕虫感染率低,合并原虫感染率高。HIV阳性人群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的几率高。HIV与蠕虫合并感染可引起HIV阳性人群体内Th2型细胞反应增强,抑制了Th1型细胞反应,有利于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可加速HIV感染者进展为AIDS。合并人芽囊原虫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显着影响。HIV与隐孢子虫合并感染的联合作用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呈相加效应。HIV阳性人群合并感染的隐孢子虫有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和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两种。当地地表水和浅井水隐孢子虫卵囊阳性检出率高,饮用受到隐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桶装水或浅井水是当地感染隐孢子虫的主要途径之一。

蔡丽枫,游苏宁,王旌,石朝云,姜玮[7](2010)在《传承经典 再创辉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发展历程》文中提出回顾了中华医学会期刊群艰辛的发展历程,简述期刊群成绩、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及精品期刊的创建,并将经验和体会与同道们参考分享。为描绘未来我国医学期刊的宏伟蓝图,以及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史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刘洪娥[8](2008)在《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结构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论文摘要在医学信息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在各种期刊、引文数据库浩瀚信息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捷径,也是国际上快速传播医学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主要媒介。我国绝大部分临床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采用结构式摘要,但在基础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写作中存在着形式结构固定单一、内容结构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以及内容重复赘述等问题,目前尚没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对比研究的方法,以中美基础医学核心期刊论文摘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①中美基础医学期刊稿约对摘要撰写要求,②中美基础和临床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③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内容结构。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写作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借鉴美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写作上的优点和长处,结合我国医学期刊论文摘要的实际使用情况,探索更适合报道基础医学研究的摘要形式结构和更加合理的内容写作结构,以解决我国目前基础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美国基础医学期刊稿约对摘要形式结构、摘要写作要涵盖内容的规定比我国基础医学期刊稿约规定的更为详细,但二者均没有关于摘要内容结构如何安排的相关说明。2)结构式摘要在美国医学期刊中主要用于报道研究病因、病程、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试验医学(78.8%),而且形式结构多样,引导词可视情况选用组合;非结构式摘要多用于基础医学研究报道中(87.8%)。而我国医学期刊绝大部分采用四项结构式摘要来报道临床医学(95.3%)和基础(66%)医学研究,相对于美国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显得单一,且引导词几乎不变。3)我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存在题名与目的重复、方法赘述、背景信息缺乏及可读性差等问题。4)美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的非结构式摘要同结构式摘要比较,只是未用引导词,有自身独特的写作基本结构。这种摘要不受形式限制,其内容更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可读性。5)美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非结构式摘要内容也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但其中相邻的两项或三项内容通常融合叙述,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值得强调的是,目的与方法在美国非结构式摘要中的角色重要,除了其自身的自然属性外,还分别充当着摘要中说明研究思路的引线。摘要的形式结构是为摘要内容服务的。高质量的摘要首先要求内容完整,内容结构安排合理,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作者的研究思路;其次才考虑形式结构的条理和可操作性。结构式与非结构式都只是摘要的形式结构,是摘要内容的依托。相比较而言,能连贯且有逻辑地表达摘要内容的内容结构才是写好摘要的关键。鉴于此,为解决我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参考了美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内容结构写作,并结合我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的写作特点,建议性地推荐二种既适用于结构式摘要也适用于非结构式摘要的内容结构安排方案。①将摘要目的分解为阶段性目的,并与具体方法结合阐述研究思路的方案:背景-(阶段目的+具体小方法)-结果-结论;②将方法夹杂在结果的阐述中的方案:背景-总目的-(结果+具体小方法)-结论。我们认为采用这两种摘要写作方案能较好达到摘要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和谐统一,有助于提高我国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进而扩大我国医学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影响,也将有利于我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

郭世远[9](1994)在《医学论文投稿导向刍议——兼论医学期刊的级别划分》文中指出鉴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为科技期刊定级的方法和规定,本文作者对我国医学期刊的级别划分提出了与众不相同的看法,即以期刊是否进入国外检索系统为主要尺度来判定期刊的级别和水平。医学论文的投寄,应根据文稿的质量和学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期刊。高水平的论文应尽量投寄被国外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

王伟杰,季书,尚立芝,潘晓丽,王琦,王付[10](2016)在《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肝纤维化标志物、超声监测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肝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3.5 g/kg,6.3 g/kg,12.6 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另5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每只0.5 ml/次,2次/周,5周后可形成肝纤维化。第6周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ARFI)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将造模存活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柴胡疏肝散3.5 g/kg、6.3 g/kg、12.6 g/kg剂量组。治疗组于第6周给药,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柴胡疏肝散3.5 g/kg,6.3 g/kg,12.6 g/kg,秋水仙碱组0.5 ml/kg,1次/d,持续至第10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监测肝纤维化变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及病理观察肝脏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TGF-β1、TGF-βRI、I型和III型胶原在肝组织中的原位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6.3 g/kg剂量组透明质酸(HA,341.3±41.2 vs 137.4±71.1,P<0.01)、PCⅢ(152.6±17.6 vs 88.5±12.5,P<0.05)、Ⅳ型胶原(146.3±32.1 vs 125.4±11.1,P<0.05)、层黏连蛋白(LN,535.1±31.5 vs 381.1±22.3,P<0.05)含量均显着下降;柴胡疏肝散6.3 g/kg,12.6 g/kg剂量组TGF-β1、TGF-βRI、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显着减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定量、半定量评估肝纤维化指标及病理观察肝脏结构较模型组损伤减轻。结论:柴胡疏肝散有保护肝脏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二、《实用寄生虫病杂志》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用寄生虫病杂志》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1)七种漱口液对口腔毛滴虫抑制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实验虫体的制备
    2漱口液配制
    3实验观察与结果判断
结果
讨论

(2)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江西省2012-2015年输入性疟疾诊断与报告情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件

(3)儿童黑热病4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4)国内儿科领域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报告质量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资料来源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和分析
    1.5 亚组分析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重要特征
    2.4 统计分析结果
        2.4.1干预性SR/MA在PRISMA清单上的符合率
        2.4.2观察性SR/MA在MOOSE符合率
3 讨论

(5)2008-2010年《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载文与引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载文分析
        2.1.1 载文量及基金论文比
        2.1.2 科研合作率与论文合作度
        2.1.3 地区分布
        2.1.4 发文机构分布
    2.2 引文分析
        2.2.1 引文量
        2.2.2 引文类型
        2.2.3 引用半衰期

(6)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与肠道寄生虫合并感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我国农村HIV/AIDS高流行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我国HIV感染人群合并肠道寄生虫感染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HIV与肠道寄生虫合并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巢式PCR检测隐孢子虫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HIV/AIDS高流行地区水中隐孢子虫污染情况调查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中国1986-2006年艾滋病和寄生虫文献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被忽视的肠道寄生虫病和艾滋病混合感染
    隐孢子虫
    微孢子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粪类圆线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问卷调查表和知情同意书
    附录2 SAS程序
    附录3 基因测序结果图
    附录4 HIV感染者合并弓形虫感染现况调查
    附录5 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效果观察
    附录6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发表文章

(8)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结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结构的对比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医学论文摘要的一般性概念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医学论文摘要的分类
        2.1 按摘要性质分类
        2.2 按摘要格式分类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1. 立题依据
        1.1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研究是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化传播的需要
        1.2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研究是扩大我国医学科研成果国际交流和提高影响力的需要
        1.3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是科研工作者快速掌握科研信息的主要媒介
        1.4 国际上临床医学论文摘要写作模式已有较多研究,基础医学论文摘要写作方式有待探讨
        1.5 我国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2. 国内外医学论文摘要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2.1 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摘要的起源、发展与研究现状
        2.2 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摘要的起源、发展与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目的
        3.2 意义
    第三部分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的调查
        1. 调查目的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原则
        2.2 纳入调查的期刊遴选依据
        3. 调查内容
        3.1 中美基础医学核心期刊稿约对摘要撰写要求的调查
        3.2 中美基础和临床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的调查
        3.2.1 美国基础和临床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的调查
        3.2.2 中国基础和临床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的调查
        3.3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内容结构对比分析
        4. 调查研究结果
        4.1 稿约对摘要撰写要求的调查结果
        4.1.1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摘要形式结构的比较
        4.1.2 中美医学期刊结构式摘要引导词的比较
        4.1.3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摘要长度的比较
        4.1.4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写作内容要求的比较
        4.2 中美基础和临床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调查结果
        4.3 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4.3.1 摘要内容的完整性
        4.3.2 摘要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4.3.3 摘要内容表达的简练与高效
        4.3.4 摘要内容正确反映科研思路和学术思想
    第四部分 讨论
        1. 开展中国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写作结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英文摘要质量是实现中国医学期刊国际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1.2 高质量的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有利于我国医学科技成果的对外交流
        2. 改进中国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 美国医学期刊论文摘要写作结构的发展趋势
        2.2 中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 改进我国基础医学论文摘要写作结构的几点建议
        3.1 重新认识医学期刊论文摘要的写作结构
        3.2 鼓励和倡导结构式摘要与非结构式摘要并用
        3.3 对我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摘要写作的改进建议
        3.4 对我国基础医学期刊论文采用非结构式摘要的写作建议
    全文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医学科技期刊摘要的起源与发展
    参考文献
附表一 《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美国期刊相关内容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工作及获奖情况

(10)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肝纤维化标志物、超声监测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仪器
    1.5 方法
        1.5.1 肝功能检测
        1.5.2 肝纤维化标志物测定
        1.5.3 超声监测方法与指标
        1.5.4 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分级
        1.5.5 Masson染色[20]
        1.5.6 免疫组化检测
2 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
    2.2 肝功能结果比较
    2.3 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
    2.4 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VTI)分析
    2.5 病理学改变
        2.5.1 肉眼观
        2.5.2 光镜下(HE染色)
    2.6 Masson染色
    2.7 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TGF-β1、TGF-βRI、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四、《实用寄生虫病杂志》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七种漱口液对口腔毛滴虫抑制效果的对比研究[J]. 程鲁晋,崔杰,陈辛,何惠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07)
  • [2]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继发传播的风险评估[D]. 雷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3]儿童黑热病46例临床分析[J]. 何芳. 临床儿科杂志, 2017(03)
  • [4]国内儿科领域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报告质量的回顾性分析[J]. 刘登瑞,许家科,麻婷,谢雨桑,胡芳,李晓凤,屈丽娜,唐晓宇,马彬,高明太.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11)
  • [5]2008-2010年《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载文与引文分析[J]. 周小鸥,胡飞,江丽霞.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03)
  • [6]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与肠道寄生虫合并感染研究[D]. 田利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12)
  • [7]传承经典 再创辉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的发展历程[J]. 蔡丽枫,游苏宁,王旌,石朝云,姜玮.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01)
  • [8]中美基础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结构的对比研究[D]. 刘洪娥.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4)
  • [9]医学论文投稿导向刍议——兼论医学期刊的级别划分[J]. 郭世远. 医学情报工作, 1994(02)
  • [10]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肝纤维化标志物、超声监测指标及病理变化的影响[J]. 王伟杰,季书,尚立芝,潘晓丽,王琦,王付.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5)

标签:;  ;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