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邹雨,王国建,杨帆,陈媛[1](2022)在《含油气盆地甲烷微渗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地表微渗漏表现特征的形成机理研究已取得显着进展,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含油气盆地微渗漏气体是以甲烷为主,在地下从烃源岩或储层出发,近于垂向微运移,而在地表造成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变化特征是地下油气藏的近似映射,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石油渗漏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替代宏观渗漏成为地表追踪地下油气藏最有效的"窗口"。甲烷微渗漏监测可以在地表、水体及大气中直接进行,测试获得的含甲烷烃类气体组分浓度及同位素组成是地下油气评价的第一手重要资料。甲烷微渗漏间接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地表微生物、植被、矿物、放射性及磁性等,与直接获得的化探数据相似,这些不同的地表异常监测数据都可区别于远离油气藏地表的背景值,其异常分布区将成为有利勘探区的靶向。进入综合勘探时代,甲烷微渗漏机理的深入认识,单一监测方法及其片面认识的避免,地表综合监测方法的思路转变,以及数理分析新体系的建立,必将在未来油气勘探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杨敏,陈叔阳,王国建[2](2021)在《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高精度化探异常及其开发地质意义》文中指出为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三叠系中、上油组多个圈闭的含油气性,采用基于烃类微渗漏的高精度化探技术在该井区进行了油气地球化学精查研究。选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指标均为活动态指标,包括游离烃、物理吸附烃以及顶空气。采用测网方式采集了近地表土壤样品,网度为0.25 km×0.25 km,在重点圈闭上方采用了0.1 km×0.1 km加密采样网格。以游离烃甲烷、物理吸附烃甲烷、顶空气甲烷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了AT2井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5个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应于5个圈闭)。通过化探—地质双因素评价方法,对上述5个化探异常区进行了排序,评价了圈闭的含油气性,为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周亚龙,杨志斌,张舜尧,张富贵,孙忠军,王惠艳[3](2021)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中顶空气轻烃应用模式试验》文中指出为探索顶空气轻烃技术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选择祁连山木里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区和哈拉湖未知区作为方法技术的试验区。试验指标包括土壤顶空气、土壤酸解烃、岩芯顶空气轻烃测井、甲烷碳同位素。研究表明:祁连山木里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土壤顶空气轻烃组分以甲烷为主,甲烷所占比例非常高,90.6%的样品C1含量都在78%以上,甲烷含量显着高于常规油气盆地;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哈拉湖试验区,无明显的土壤顶空气轻烃异常现象。顶空气轻烃异常模式为:平面上,矿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顶空气甲烷强异常;剖面上,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上方呈现"前缘晕"异常特征;其空间分布与祁连山水合物矿藏展布空间具有套合关系。甲烷碳同位素和烃类组成判断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为热解成因,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为同一成因来源。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方法既可以判断水合物成因类型,也可以圈出水合物矿藏范围。

张富贵,周亚龙,孙忠军,方慧,杨志斌,祝有海[4](2021)在《中国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多年冻土区多位于中纬度高原地区,与环北冰洋极地地区多年冻土的状态不完全相同,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机理、赋存环境和基本特征更为复杂。近10年来,在自然资源部行业专项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合物试采专项的资助下,先后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多年冻土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攻关,总结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和识别标志,探讨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成藏机制,研发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初步建立了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体系,在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检验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汤玉平,许科伟,顾磊,杨帆,高俊阳,任春,王国建[5](2021)在《油气微生物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油气藏中轻烃微渗漏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形式穿过其上方的地层,在近地表土壤中引发了专门以轻烃为食的微生物的发育,因此含油气区地表的微生物在浓度、种群和结构方面,都跟下伏无油气藏的地区有所区别。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特征,可以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研究和预测。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技术与理论探索,建立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实现了从油气指示微生物数量向群落结构、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群落解析技术。持续三年的人工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烃类组分驯化下微生物及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差异性和响应关系,发现的菌种与实际油气藏上方的高度一致,为微生物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不同地理条件、不同油气藏类型的油气区样品,进行了环境条件、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微生物类群分布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油气藏地表土壤样品原位的微生物特征,初步构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指示菌数据库。应用研究表明,地表微生物异常与油气藏位置呈现较好的关联性,在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上方微生物异常都能很好地体现油气藏的"生理体征"。结合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有效预测有利油气富集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应用前景。由此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微生物勘探九大发展趋势和方向。

沙志彬[6](2019)在《南海东北部海域XN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丰富、高效清洁,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接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但是天然气水合物产出状态有块状、脉状、结核状、团块状和薄层状等多种类型,而且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横向不均一性,这增加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刻画及资源量准确计算的难度及不确定性。近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东北部XN海域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并实施了多次钻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本次研究基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钻井测井数据的深入分析,取得一些认识。以海底沉积物中有机质-甲烷-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水溶气—游离气—天然气水合物之间的动态转化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为纲,建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数值模型,实现了宏观盆地演化动力学模型与微观物质输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耦合。形成了适合研究区的集多学科、多研究手段于一体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分析-钻前预测-钻后评价-资源量计算”评价体系,为揭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评价天然气水合物有利目标、指导规模找矿提供了有力支撑。计算得到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田,资源前景良好,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未来开发的有利区域。根据储层的特性,并指出“地层流体抽取法”可能是最适用于试采的技术方法,也是实现达到降本增效、安全开发有效途径。此外,本文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刻画的技术体系上也取得创新性突破。依据对天然气水合物较为敏感的速度、能量半衰时、三瞬属性、AVO等地震属性,结合OBS横波变化信息,联合无井叠后波阻抗反演与无井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进行定量预测,形成了一套从定性到定量的天然气水合物钻前预测方法。同时,钻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结果具有良好的分辨率与预测精度,随机模拟反演则充分利用测井数据的垂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的横向高分辨率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矿体垂向预测精度,两种反演方法结合利用能够更为准确地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范围,为天然气水合物钻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且孔隙度、饱和度解释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孔隙度、声波孔隙度模型与双水饱和度模型是适合本研究区的测井解释模型,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等重要物性参数的准确计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地质认识、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的创新,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经对比实际钻探及试采结果,论文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钻前预测和钻后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希望能够为本区下一步的精准勘探与后期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其它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和评价提供借鉴,从而达到提高勘探成效、减少勘探风险、降低勘探成本的目的。

王平康,祝有海,卢振权,白名岗,黄霞,庞守吉,张帅,刘晖,肖睿[7](2019)在《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综述》文中认为祁连山冻土区是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在陆域冻土区唯一一处取得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发现的地区.自2008年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以来,调查研究工作逐步向广度和深度迈进,取得了由点到面的扩边勘查进展、油气等多种能源的发现以及试采试验成功等系列成果,同时基础理论认识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在水合物地质特征和成藏系统研究方面,各要素描述得更加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对气源和构造条件的深入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的内涵.在调查技术方法研究方面,通过开展试验性实验,初步形成了从点上钻探调查技术到面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综合性的技术方法体系,在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水合物试采试验方面,证实了降压试采工艺、控制监测等关键技术在成岩储层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水平井试采工艺结合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将是未来提高产气量重要的科技攻关方向之一.在环境效应研究方面,发现了可以证实水合物稳态发生过变化或正处于变化之中的矿物学证据,提出了气候变暖引起水合物系统的演变模式,环境影响作用已逐步显现.由此可见,在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双重意义,不仅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潜在的资源价值,而且还是一种会引起环境效应的不稳定因素.不难预测,随着青藏高原持续变暖,水合物储层稳定性评价研究将成为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资源环境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黄紫嫣[8](2018)在《ODP典型站位酸解烃地球化学特征、提取技术及其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指示意义的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气水合物这种新型清洁能源在世界各国受到了广泛重视,因此目前亟需对水合物的勘探开发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烃类地球化学方法是常用的水合物勘探技术之一,对于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IODP主要获取钻井岩心中游离气,但游离气获取成本高,且反映的主要是成藏中“动态”过程,而岩心中的吸附态烃气(酸解烃)能够比较完整保留着油气聚集及油藏形成过程中,各储层中烃类气体的含量和变化情况,可从实验结果得出的具体烃类气体含量值,获得轻烃异常区,从而圈定油气藏赋存区。本文申请了ODP/IODP典型水合物站位中354个钻井岩芯样品,通过自主研发的脱气仪器提取其中的酸解烃气体,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站位井中沉积物无机碳指标特征及其与水合物赋存区酸解烃烃指标之间的关系,详细地对比了碳酸盐含量及其同位素特征与酸解烃组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将井中不同指标进行了对比与统一,旨在为有利于天然去水合物聚集的最佳地质条件和环境的识别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表明:(1)具有自生碳酸盐属性的冷泉碳酸盐和浊积岩常常与水合物伴生,是水合物赋存发育的最佳地质条件和环境之一。(2)酸解烃是表征碳酸盐岩吸留烃类组分的地球化学指标,酸解烃指标在碳酸盐和浊积岩上具有不同的有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自生碳酸盐和浊积岩的识别。(3)冷泉和甲烷渗漏碳酸盐岩分布是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MO)过程的响应,具有高于井中酸解烃甲烷和碳酸盐均值的显着地球化学特征。(4)浊积岩层酸解烃甲烷大于或接近于井中酸解烃甲烷均值,具有高频低幅值波动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对ODP/IODP样品进行脱气获取酸解烃的过程中,由于脱气装置是手工操作,不仅操作过程繁杂而且废品率较高,装置的稳定性也不强,鉴于酸解烃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指示作用,为了满足增加的酸解烃提取需求,对酸解烃脱气装置进行改装。本文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现阶段的烃类气体前处理原理、仪器等的综合调研,完成了全自动化仪器改装,经测试各项仪器性能测试均符合要求。

张富贵,杨志斌,唐瑞玲,张舜尧,周亚龙,孙忠军[9](2016)在《酸解烃技术在青海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化探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手段,在油气勘探中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利用祁连山木里地区浅表层地球化学特征和井中化探资料,发现酸解烃指标可以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进行预测和识别,对圈定天然气水合物远景靶区有重要参考意义。

程党性,邓秀芹,孙勃,李继宏,郭正权[10](2016)在《西峰油区酸解烃指标异常与长8油藏关系》文中提出借助西峰地区"三纵一横"四条地球化学剖面数据,通过干扰因素、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下限值分析,建立地表土壤酸解烃地球化学指标异常与深部延长组长8油藏的对应关系,以验证土壤酸解烃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西峰油区地表土壤酸解烃甲烷(SC1)与重烃(SC2+)地化指标异常起伏形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与深部延长组长8油藏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甲烷(SC1)与重烃(SC2+)地化指标异常高值区往往为油田规模储量区或工业油流发育区,而低值区往往为无显示区或含油性较差区。

二、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含油气盆地甲烷微渗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微渗漏系统
    1.1 石油渗漏与微渗漏
    1.2 微渗漏存在的证据
    1.3 甲烷微渗漏源与运移机制
2 直接监测方法
    2.1 监测方法
    2.2 现场干扰因素及处理
3 间接监测方法
    3.1 监测方法
    3.2 现场干扰因素及处理
4 油气评价与地表异常判识
    4.1 油气地化数据分析
    4.2 背景与异常
5 综合勘探
6 结论与认识

(2)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高精度化探异常及其开发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发地质概况
2 高精度化探样品采集与指标方法
    2.1 采样面积与网度
    2.2 选用的化探方法
3 地球化学指标优选及异常下限确定
    3.1 指标优选
    3.2 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1)浓度—面积(C-A)分形方法分离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2)迭代法分离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4 AT2井区地球化学异常评价
    4.1 单指标异常分布特征
    4.2 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确定
    4.3 综合地球化学异常评价
        4.3.1 化探参数评价
        (1)异常指标总贡献率(G)
        (2)平均衬度系数(Cavg)
        (3)烃类热成因概率(R)
        (4)综合异常化探评价概率系数(P)
        4.3.2 地质参数评价
        4.3.3 双因素评价
5 结论

(3)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中顶空气轻烃应用模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及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顶空气轻烃数据特征
    3.2 顶空气轻烃平面分布特征
    3.3 顶空气轻烃垂向分布特征
4 讨论
    4.1 地球化学异常指示
    4.2 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5 结论

(4)中国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烃类气体方法技术
    2.1 酸解烃技术
    2.2 顶空气技术
    2.3 游离烃技术
3 非烃气体方法技术
    3.1 惰性气体方法技术
    3.2 卤族元素方法技术
    3.3 热释汞方法技术
4 微量元素方法技术
5 微生物方法技术
6 同位素方法技术
7 地球化学测井方法技术
8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体系
9 总结与展望

(5)油气微生物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1 建立分子生物学(免培养)检测技术
    1.2 探索油气微生物群落解析技术
    1.3 构建较为完善的微生物勘探技术体系
        1.3.1 微生物与各类指标结合
        1.3.2 微生物与地球物理结合
2 油气微生物勘探机理研究进展
    2.1 初步构建中国石化油气指示微生物数据库
    2.2 初步明晰高频油、气指示菌种
    2.3 人工模拟明确微生物与烃类响应关系
3 国内外微生物勘探应用研究进展
    3.1 准噶尔西北缘某区块油气微生物勘探
    3.2 顺北重点探区有利区预测
4 结论与展望

(6)南海东北部海域XN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1.1 地质概况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3 地层特征
        2.1.4 构造特征
    2.2 沉积特征
        2.2.1 沉积相
        2.2.2 沉积速率
        2.2.3 沉积物类型
        2.2.4 自生矿物
    2.3 成藏地质要素
        2.3.1 成藏的气源条件
        2.3.2 成藏的稳定条件
        2.3.3 成藏的构造条件
        2.3.4 成藏的储集条件
    2.4 地球化学特征
        2.4.1 沉积物力学性质和粒度特征
        2.4.2 沉积物矿物学特征
        2.4.3 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2.5 小结
第三章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数值模拟研究
    3.1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过程的概念模型与数值模型
        3.1.1 宏观地质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
        3.1.2 微观物质能量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
    3.2 典型剖面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模拟及参数选取
        3.2.1 模拟流程
        3.2.2 模拟参数选取
    3.3 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模拟结果分析
        3.3.1 有机质热演化与气源供应
        3.3.2 流体动力场演化与含甲烷气体运移
        3.3.3 温压场演化
        3.3.4 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聚集
    3.4 南海东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分布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天然气水合物钻前综合预测
    4.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4.1.1 BSR分布规律
        4.1.2 BSR特征
        4.1.3 速度特征
        4.1.4 地震属性特征
    4.2 地震速度属性精细分析
        4.2.1 层速度精细分析
        4.2.2 OBS资料速度分析
    4.3 AVO属性分析
        4.3.1 AVO属性分析
        4.3.2 AVO属性优选
    4.4 波阻抗反演预测
        4.4.1 无井叠后波阻抗反演
        4.4.2 无井叠前同时反演
    4.5 钻前预测效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天然气水合物钻后测井评价
    5.1 钻孔测井数据预处理
    5.2 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
    5.3 测井评价模型及参数确定
        5.3.1 孔隙度解释模型与参数确定
        5.3.2 饱和度解释模型与参数确定
    5.4 天然气水合物钻井解释评价
        5.4.1 W05 井测井解释结果
        5.4.2 W08 井测井解释结果
    5.5 钻后测井评价效果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评价
    6.1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6.1.1 测井曲线整理
        6.1.2 控制模型层位解释
        6.1.3 井震标定与子波估算
        6.1.4 地质建模
        6.1.5 效果分析
    6.2 随机反演
        6.2.1 原理及流程
        6.2.2 效果分析
    6.3 孔隙度、电阻率及饱和度反演
        6.3.1 原理及方法
        6.3.2 效果分析
    6.4 钻后综合评价
        6.4.1 钻后评价
        6.4.2 钻前钻后对比
    6.5 小结
第七章 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
    7.1 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地质特征
        7.1.1 垂向分布特征
        7.1.2 平面分布特征
    7.2 成因模式探讨
        7.2.1 扩散型成因模式
        7.2.2 渗漏型成因模式
    7.3 开发利用前景
        7.3.1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储量计算
        7.3.2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前景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特征
3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3.1 冻土特征
    3.2 气源特征
    3.3 储层特征
    3.4 断裂构造特征
    3.5 孔隙水特征
4 调查技术研究进展
    4.1 现场识别技术
    4.2 地球物理调查技术
    4.3 地球化学调查技术
5 试采试验研究
6 环境效应研究
7 结论

(8)ODP典型站位酸解烃地球化学特征、提取技术及其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指示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预处理仪器发展
        1.2.2 国内预处理仪器发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ODP/IODP典型站位酸解烃指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合物赋存区分布
    2.1 勘探理论依据
    2.2 ODP/IODP钻井样品分布及区域地质概况
        2.2.1 ODP 164航次996站位
        2.2.2 ODP 204航次1250站位和IODP 311航次1326站位
    2.3 酸解烃指标测试方法和酸解烃甲烷数值结果
    2.4 酸解烃和无机碳指标数值统计特征
    2.5 ODP/IODP典型站位水合物最佳赋存地质条件和碳酸盐富集
    2.6 水合物稳定带内碳酸盐岩同位素属性与酸解烃特征
    2.7 996站位水合物稳定带的自生碳酸盐和酸解烃甲烷特征
    2.8 1250站位水合物稳定带的浊积岩和酸解烃甲烷特征
    2.9 本章小结
3 智控型全自动装置
    3.1 装置组成
        3.1.1 脱气部分
        3.1.2 控制部分
    3.2 脱气系统部分
        3.2.1 液位传感器
        3.2.2 电子真空表
        3.2.3 电磁阀
        3.2.4 碱液循环泵
        3.2.5 水浴加热器
        3.2.6 管路和接头
        3.2.7 螺旋玻璃管
        3.2.8 样品反应瓶
        3.2.9 溶液制备
        3.2.10 脱气部分箱体设计
    3.3 控制系统部分
        3.3.1 自动化流程设计
        3.3.2 控制面板界面
        3.3.3 控制部分箱体设计
    3.4 仪器测试
        3.4.1 气密性测试
        3.4.2 重复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酸解烃技术在青海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酸解烃方法技术
3 酸解烃技术的应用
    3.1 采样深度试验
    3.2 近地表酸解烃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对应关系
    3.3 井中酸解烃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对应关系
4 结论

四、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含油气盆地甲烷微渗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进展[J]. 邹雨,王国建,杨帆,陈媛. 物探与化探, 2022(01)
  • [2]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AT2井区高精度化探异常及其开发地质意义[J]. 杨敏,陈叔阳,王国建. 石油实验地质, 2021(04)
  • [3]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中顶空气轻烃应用模式试验[J]. 周亚龙,杨志斌,张舜尧,张富贵,孙忠军,王惠艳. 地质学报, 2021(06)
  • [4]中国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进展[J]. 张富贵,周亚龙,孙忠军,方慧,杨志斌,祝有海. 地球科学进展, 2021(03)
  • [5]油气微生物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 汤玉平,许科伟,顾磊,杨帆,高俊阳,任春,王国建. 石油实验地质, 2021(02)
  • [6]南海东北部海域XN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D]. 沙志彬.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7]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综述[J]. 王平康,祝有海,卢振权,白名岗,黄霞,庞守吉,张帅,刘晖,肖睿.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9(03)
  • [8]ODP典型站位酸解烃地球化学特征、提取技术及其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指示意义的研究[D]. 黄紫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9]酸解烃技术在青海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J]. 张富贵,杨志斌,唐瑞玲,张舜尧,周亚龙,孙忠军. 中国矿业, 2016(S2)
  • [10]西峰油区酸解烃指标异常与长8油藏关系[J]. 程党性,邓秀芹,孙勃,李继宏,郭正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标签:;  ;  ;  ;  ;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