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邹岩利[1](2021)在《不同磷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与肠道磷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磷是蛋鸡的必需矿物元素之一,本研究针对在添加1500U/kg植酸酶(PHY)的条件下对目前蛋鸡日粮中磷的几种不同来源:磷酸氢钙(DCP)、磷酸一二钙(MDC P)、磷酸二氢钙(MCP)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磷源对不同产蛋阶段蛋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骨密度和磷的消化吸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磷源对不同产蛋阶段蛋鸡的适用性,为饲料生产中优质磷来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试验一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胫骨磷含量以及肠道吸收的影响。试验选用3600只49周龄高峰期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0只蛋鸡。所有组都在添加1500 U/kg植酸酶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进行五种不同日粮处理,其中对照组(CON组)以磷酸氢钙(DCP)为无机磷来源;磷酸一二钙组(MDCP组)为磷酸一二钙等磷替换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组(MCP组)为磷酸二氢钙等磷替换磷酸氢钙;90%磷酸一二钙组(90%MDCP组)按磷酸一二钙组90%的水平添加;85%磷酸二氢钙组(85%MCP组)按磷酸二氢钙组85%水平添加。设置90%MDCP组和85%MCP组是根据MDCP和MCP相对DCP生物学效价分别按110%和120%计。在试验进行的第2、4、6、8、10、12周进行蛋品质测定,第6、12周采集血液样品,试验开始后第12周末采集胫骨,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蛋品质在试验全程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从数据上分析,MCP组产蛋率最高,蛋重最高,破蛋率最低,是产蛋高峰期最优的供磷组合,且90%MDCP组和85%MCP组在产蛋性能上并未表现出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的结果,因此可以考虑在添加植酸酶条件下适当降低磷的供应,以降低成本,但由于磷供应量的降低,导致血液磷含量的降低,这有可能对于更长期的产蛋产生不利影响。试验二不同来源磷对产蛋末期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胫骨磷含量以及肠道吸收的影响。试验选取1800只100周龄产蛋末期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蛋鸡。此日粮处理、样品采集与试验一完全一致,结果表明蛋品质无显着性差异(P>0.05),全周期90%MDCP组产蛋重显着高于85%MCP组(P<0.05)。85%MCP组破蛋率显着于MCP组(P<0.05)。从产蛋性能来讲推测使用MCP和MDCP与植酸酶的搭配要优于其他组合,85%MCP组已无法满足产蛋末期生产需要。在血液指标分析可知,MCP组血钙、血磷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以上可推荐在产蛋末期在添加1500U/kg条件下使用MDCP或DCP作为无机磷源更利于生产,在产蛋末期使用85%MCP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P<0.05)。
陈晓帅[2](2021)在《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饲养试验,综合评定了米糠粕的营养价值。饲养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Ⅱ、Ⅲ、Ⅵ、Ⅴ组分别使用10%、20%、30%和40%的米糠粕配制的饲粮。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米糠粕的总能为15.37 MJ/kg,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9.66%、16.56%、1.47%、7.57%、10.62%、0.99%和1.86%。米糠粕在鹅中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8.17 MJ/kg和8.95 MJ/kg。鹅对米糠粕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 37.50%、54.80%、47.94%、31.00%、28.93%和 23.00%。(2)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饲粮中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3)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4)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和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20%、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腺胃指数(p<0.05)。(5)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血清抗氧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为了避免米糠粕对鹅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饲粮中使用的米糠粕含量不超过20%。2.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法测定了碎米的营养成分,并结合28~70日龄扬州鹅仔鹅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BR25、BR50、BR75和BR100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用碎米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7.59%、8.13%、1.79%、0.36%、0.01%和 0.07%;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27%、0.15%、0.65%、0.21%、0.18%、0.31%、0.70%、0.41%和0.40%。(2)饲粮中使用50%和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42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42~56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饲粮中使用25%的碎米替代玉米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 42~56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56~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3)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脚蹼和喙颜色的评分(评分越高,颜色越黄)(P<0.05);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腿肌的pH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5)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70日龄鹅的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会降低鹅的采食量、裸皮颜色和肝脏、脂肪的颜色。在本试验的条件下,28~70日龄鹅的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的最佳替代量为75%。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玉米高蛋白质组、玉米低蛋白质组、碎米高蛋白质组、碎米低蛋白质组;高蛋白组饲粮的能蛋比为72.7,低蛋白质饲粮的能蛋比为85.8),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饲喂鹅碎米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提高了 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3)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胸肌的黄度值(P<0.05)。(4)不同处理组之间70日龄鹅的脏器指数、肠道长度、肠道重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差异(P>0.05)。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盲肠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碎米低蛋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碎米低蛋白组的罗姆布茨菌属丰度最高。(2)通过LEfSe分析,4个处理组一共检测到7种具有统计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碎米低蛋白组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球菌科影响最大。(3)与之前的生长性能结合分析,表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通过提高厚壁菌门丰度、罗姆布茨菌属水平和消化链球菌科水平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5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食糜代谢组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十二指肠和盲肠食糜代谢组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盐酸硫胺素、泛酸、鸟苷酸、肾上腺素、L-胱硫醚、烟酸、乙酰羟色胺、肌酸、4-酮维生素A、原卟啉、次黄嘌呤、亚油酸、焦磷酸盐、葵酸、月桂酸、芥子酸等16种代谢产物;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牛磺胆酸、胆绿素、雌三醇、肌肽、柑橘查尔酮、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硫酸牛磺胆酸盐、孕烯醇酮、胆红素、柠檬酸等12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变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盐酸硫胺素、泛酸、烟酸、4-酮维生素A;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物质中上调的代谢物包括L-胱硫醚、乙酰羟色胺、肌酸,下调的代谢物有肌肽;参与脂类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亚油酸、葵酸、月桂酸和芥子酸;参与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均为下调的代谢物,包括牛磺胆酸、雌三醇、硫酸牛磺胆酸盐、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孕烯醇酮和胆红素。此外,参与核苷酸代谢的物质有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均为上调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包括焦磷酸盐(上调)和柠檬酸(下调)。(2)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硫鸟嘌呤和庚二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核苷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其中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代谢产物中上调的代谢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下调的代谢物为硫鸟嘌呤。参与维生素代谢的下调代谢物为庚二酸。(3)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硫胺素代谢、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牛磺酸与低牛磺酸代谢、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4)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生物素代谢。(5)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邻甲酚、黄曲霉毒素M1、尸胺、4-酮维生素A和磷酰乙醇胺;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鸟嘌呤、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氨基酸、胆固醇和核苷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尸胺和4-酮维生素A;参与胆固醇代谢的下调代谢物有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下调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和鸟嘌呤。此外,碎米低蛋白饲粮还引起了脂类代谢产物磷酰乙醇胺的上调。(6)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羟脯氨酸;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L-抗坏血酸、吲哚、脱氧鸟苷、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这些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羟脯氨酸,下调的代谢产物有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此外,碎米低蛋白组饲粮还引起了维生素代谢产物L-抗坏血酸的下调和核苷酸代谢产物脱氧鸟苷的下调。(7)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赖氨酸降解、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类固醇生物合成、固醇酮的合成和分泌、固醇酮调节的钠离子重新吸收、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8)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米糠粕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在饲粮中使用不超过20%的米糠粕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不会产生负面影响。(2)碎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比玉米的含量高。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还能降低鹅的料重比。(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其原因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增加盲肠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菌科的丰度有关。(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引起十二指肠和盲肠氨基酸、脂类、核苷酸和胆固醇等代谢途径的改变,这也是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提高仔鹅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
刘干[3](2020)在《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的营养调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确认酶制剂的品质,为以后畜禽业中的实际推广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本研究以体外活性检测为切入点,以肉鸡为供试鸡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本试验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2×2×3对4个复合酶制剂进行两个温度75℃、85℃和三个时间梯度30 s、60 s、90 s试验处理,每组做4个重复。检测了不同组复合酶中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活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4不同复合酶中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水平复合酶制剂对罗斯肉鸡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饲粮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酶制剂I、II、III、IV组在阴性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酶制剂。选用1日龄健康罗斯肉鸡46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组日粮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均为200 g/t。试验在3周龄、6周龄时进行屠宰试验、营养指标检测,每周对肉鸡生长性能检测,最后获得营养物物质代谢率、血液指标、免疫器官、肠道发育形态以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测定,来筛选出一组作用效果最佳的复合酶制剂。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温状态下酶制剂IV组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各组。淀粉酶在加热过程中在85℃处理30 s时的活性最佳,其中III组中的淀粉酶失活率最低;纤维素酶耐热性I、II组较强;植酸酶在37℃恒温状态下IV组植酸酶活性最高,I组最低,加热处理后I组失活率最高,IV组酶失活率最低;蛋白酶在37℃恒温状态下IV组蛋白酶活性最高,II组最低。加热处理后II组失活率最高,IV组酶失活率最低。(2)复合酶制剂对1-2周龄时的肉鸡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6周龄时可以显着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肉鸡对P、DM、NDF的代谢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只有酶制剂IV组对Ca、P、CP、DM、ADF、NDF都有影响。在3周龄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CP、Ca、P、DM、NDF、ADF分别提高了10.45%、13.93%、12.78%、7.00%、15.87%、26.27%;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对CP、Ca、P、DM、NDF、ADF分别提高了6.92%、7.95%、9.97%、3.71%、5.03%、13.02%。在6周龄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CP、Ca、P、DM、NDF、ADF分别提高了3.67%、13.73%、15.27%、5.74%、20.32%、32.03%;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对CP、Ca、P、DM、NDF、ADF分别提高了8.18%、5.32%、5.76%、2.09%、1.50%、15.30%。复合酶制剂可以改善肉鸡的血液指标含量IV组复合酶制剂在3周龄时对血钙的含量阴性对照组相比提高了9.36%,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于P、TP、ALB、GLU均有显着提高,对UA含量显着降低(P<0.05)。其他酶制剂组对肉鸡血液指标含量也相应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3)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的屠宰率无影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4个酶制剂组和阳性对照组可以显着提高肉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4个复合酶制剂组和阳性对照组可以显着提高法氏囊指数(P<0.05),其中酶制剂I、II、III组与2个对照组相比对肉鸡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影响(P>0.05)。酶制剂VI组对各项指标都有显着提高(P<0.05)。(4)4个复合酶制剂组和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可以有效降低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可以提高十二指肠和6周龄时回肠的绒腺比(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4个复合酶制剂组可以显着提高肉鸡回肠、盲肠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可以显着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饲喂酶制剂可以调控肉鸡的营养水平、免疫功能及改善肠道健康状况,提高肉鸡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保证肉鸡机体肠道健康发育,其中饲喂IV组酶制剂的肉鸡作用效果最佳。
王普阳[4](2017)在《日粮磷水平及磷限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次试验主要通过对高热稳定性、高耐酸性植酸酶生产价值的验证,研究不同梯度了在磷限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对肉用仔鸡(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了0日龄的AA白羽肉鸡(均为公鸡)400只,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组1为日粮正常组,基础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为0.45%;处理组2、3和4为日粮有效磷限制组,分别对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限制为0.35%,0.3%和0.25%。在处理组4的日粮基础上,分别对处理组5、6和7添加250 U/kg,500 U/kg和1000 U/kg三个浓度梯次的植酸酶A,对处理组8添加100U/kg浓度的植酸酶B。试验饲养周期为18天。根据试验结果,日粮有效磷限制组(处理组2、3和4)的肉用仔鸡18日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等指标全都低于日粮正常组(处理组1),差异显着(P<0.05);根据日粮中不同浓度植酸酶的添加,18日龄内,肉用仔鸡的平均体重(R2=0.6241)和料肉比(R2=0.9383)均呈现线性增长,同时,植酸酶B添加组(处理组8)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优于植酸酶A添加组(处理组5、6和7),差异显着(P<0.05)。因此,植酸酶可以有效的缓解日粮中有效磷不足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植酸酶B饲用效果优于植酸酶A。
曾秋辉[5](2017)在《两种蛙源产植酸酶菌对牛蛙生长、营养吸收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以牛蛙Rana(Lithobates)catesbeiana为试验动物,研究饲料中添加两种蛙源产植酸酶菌(阴沟肠杆菌E.cloacae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对其生长、营养吸收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产植酸酶E.cloacae和B.subtilis的耐热性及产酶能力的研究从牛蛙肠道中筛选出两株产植酸酶细菌(E.cloacae和B.subtilis)。试验一,研究不同温度(25℃,28℃,31℃,34℃,37℃),不同培养周期(24 h,48 h,72 h,96 h)对B.subtilis产芽孢能力的影响,研究其最适产孢条件。试验二,通过设置5种不同温度(65℃、75℃、85℃、95℃、105℃),研究两株菌的耐热性。试验三,以WBE为植酸酶液体发酵培养基,30℃下摇瓶培养72 h,测定E.cloacae和B.subtilis的产酶能力。结果:试验一,B.subtilis最适产芽孢条件为(31℃,96 h),芽孢率>95%。试验二,B.subtilis具有较高的耐热性,105℃下存活率高达93.56%,而E.cloacae并不耐热。试验三,E.cloacae产酶能力为33.72 U/mL,B.subtilis产酶能力为26.31 U/mL。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产植酸酶E.cloacae和B.subtilis对牛蛙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52只平均体重为(42.5±0.2)g的幼蛙,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选用两种产植酸酶细菌(E.cloacae和B.subtilis),每种细菌设3个添加梯度(105、107和109 cfu/g)以及对照组(无菌),共制作7种饲料,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B.subtilis 109 cfu/g剂量组(KG)的饲料效率(FE)最高(1.21),除B.subtilis 107 cfu/g剂量组(KZ)外,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E.cloacae添加组中,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都随E.cloacae添加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E.cloacae109 cfu/g剂量组(YG)时达到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抗氧化力(TAOC)随着B.subtilis添加量的增加,T-AOC有先升高后降的趋势,在KZ达到最高水平且显着高于对照组(C)(P<0.05)。随饲料中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增加,血清CAT水平皆有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YZ和KZ组达到最高,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OD水平皆有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YZ和KZ组达到最高。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E.cloacae(1×109)和B.subtilis(1×107和1×109)不影响牛蛙生长性能,但能够提高牛蛙FE和PER,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3.产植酸酶E.cloacae和B.subtilis对牛蛙钙、磷沉积以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对采样后剩余的牛蛙收集粪便并进行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试验。结果:随着两种菌添加量的增加,牛蛙全体钙、磷水平皆有上升趋势,在YG和KZ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磷水平随B.subtilis添加的增加显着升高(P<0.05),KG达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随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增加,皆有降低趋势。由表观消化率结果可知,随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增加,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在YG和KZ达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随B.subtilis添加量增加,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先升高后降低趋势,KZ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的增加,钙、磷的消化率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钙表观消化率分别在YZ和KZ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产植酸酶菌的添加能够促进全体和血清钙磷的沉积以及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4.产植酸酶E.cloacae和B.subtilis对牛蛙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肠:随着两种产植酸酶菌的增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皆呈现升高趋势。而肠上皮细胞高度并不受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的影响(P>0.05)。中肠:变化趋势与前肠相似。后肠: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随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YZ和KZ达到最大值。肠上皮细胞高度随两种产植酸酶菌的添加,呈现上升趋势,在YG和KG达到最大值,Y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从牛蛙肠道组织学分析,两种产植酸酶菌的添加能够提高肠壁、绒毛完整性和前肠、中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肠上皮细胞自溶现象。综合本试验结果,饲料中添加1×107-1×109cfu/g的E.cloacae和1×107 cfu/g的B.subtilis有利于维护牛蛙肠道健康。5.产植酸酶E.cloacae和B.subtilis对牛蛙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两种产植酸酶菌的添加对牛蛙肠道OTUs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两种菌添加量的增加,OTUs皆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在YG和KZ时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显着提高了牛蛙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P<0.05),其分别在YG和KZ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组样品的菌群组成在Phylum(门)的水平上,两种细菌的添加改变了优势菌群菌落(门水平)所占比例。随两种产植酸酶菌的添加,肠道内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也呈升高趋势且高于对照组。而厚壁菌门随这两种菌的添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YZ和KZ达到最大比例。拟杆菌门在YD时高于其余各组,但随E.cloacae的添加水平增加,呈降低趋势,YG、B.subtilis添加组以及对照组皆低于YD、YZ。7组样品在Genus(属)水平上的菌群多样性丰富,随着两种产植酸酶菌添加量的逐渐升高,支原菌数量降低。随E.cloacae添加量增加,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乳球菌属在B.subtilis添加组中有增加趋势,且高于对照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随B.subtilis添加量增加呈现升高趋势。本试验结果说明,添加E.cloacae和B.subtilis能够提高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有益菌比例的增加,并抑制致病菌的增殖。
王仁华,谢益根,练小华[6](2016)在《浅谈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植酸酶能够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在动物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酶类,本文简要概述了植酸酶的特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饲用效果,以期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余祖华,丁轲,孔志园,李旺,李元晓,刘一尘,曹平华[7](2016)在《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艾维茵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艾维茵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鸡,随机分4组,每组20只,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终浓度为1.0×106、1.0×107和1.0×108 CFU/g的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在142日龄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趋势,其中试验Ⅱ组免疫器官指数最高。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极显着地低于对照组(P<0.01);42日龄时,各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数量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的双歧杆菌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量极显着地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具有提高艾维茵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其中按1×107 CFU/g剂量添加效果最好。
孔志园[8](2012)在《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对肉鸡饲养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分别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40余份样品,首先通过80℃水浴加热处理30min,再在加有植酸钙为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显微镜检能产生芽孢的菌株,利用平板滴定法进行高酶活菌株的筛选,然后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耐热、耐酸试验筛选耐受环境的高性能菌株,并采用钒钼酸铵法测定筛选菌株的植酸酶活性。对上述筛选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其种属。将筛选的高产植酸酶酶活的芽孢杆菌按照一定的工艺制成粉剂,首先进行小白鼠攻毒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后,再通过饲喂肉鸡研究其饲养效果。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空白对照组使用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的浓度分别为107CFU/g饲料、108CFU/g饲料、109CFU/g饲料。试验期42天。通过测定生长性能、新城疫抗体水平、免疫器官指数、肠道主要菌群结构和磷代谢利用率等指标,为研究其作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菌种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从不同样品中共分离出10株具有植酸酶酶活的菌株,通过显微形态的观察,该10株菌均为产芽孢的菌株。耐热和耐酸试验筛选出了3株具有较强耐受性的菌株B.Phy2、B.PHy3和B.PHy9,且酶活分别为152U/mL、172U/mL和201U/mL。显微观察表明该三株菌均为杆状,都形成芽孢,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该三株菌为芽孢杆菌属的菌株,16s rDNA分子鉴定B.Phy2、B.PHy3和B.PHy9分别为球形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未定种。攻毒试验均表明这三株菌对小白鼠无致病作用。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在1~21日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着提高(P<0.01),其中低剂量Ⅰ组和中剂量Ⅱ组增重效果最明显;料肉比方面,中剂量Ⅱ组增重效果最佳(P<0.05),低剂量Ⅰ组、高剂量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22~42日龄,低剂量Ⅰ组和中剂量Ⅱ组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有上升的趋势,但均无显着差异(P>0.05);料肉比方面,中剂量Ⅱ组的料肉比最低,与空白对照相比低了2.30%,差异显着(P<0.05)。在1~42日龄,平均日增重方面,低剂量Ⅰ组和中剂量Ⅱ组与空白对照相比显着提高(P<0.05),中剂量Ⅱ组的料肉比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差异显着(P<0.05)。各试验组间的胸腺指标、法氏囊指标和脾脏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趋势。新城疫效价也没有明显提高(P>0.05)。21日龄时,中剂量Ⅱ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各组的大肠杆菌数比空白对照组极显着降低(P<0.01)。42日龄时,各试验组乳酸杆菌数较对照组极显着提高(P<0.01),双歧杆菌数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大肠杆菌数则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粪磷的含量相比差异均极显着(P<0.01),从总体上看,中剂量Ⅱ组与其他两试验相比,粪磷的含量最低,效果最佳(P<0.01)。
陈家文,黄嫚秋[9](2011)在《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植酸酶在动物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植酸酶的种类和来源、理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王远孝,王恬[10](2010)在《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及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植物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猪禽等单胃动物利用。植酸酶能有效降解植酸及其盐,解除植酸的抗营养效应,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体中磷的排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动物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酸的特性,植酸酶的种类、来源、作用机制、活性影响因素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二、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磷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与肠道磷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磷 |
1.1.1 磷的吸收与转运 |
1.1.2 影响磷代谢的调控因素 |
1.1.3 影响磷吸收的调控因素 |
1.2 磷对蛋鸡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量 |
1.3 磷酸盐类型及特点 |
1.3.1 磷酸氢钙 |
1.3.2 磷酸二氢钙 |
1.3.3 磷酸一二钙 |
1.3.4 不同来源的磷酸盐对蛋鸡的应用效果 |
1.4 植酸酶的应用 |
1.4.1 植酸酶的来源 |
1.4.2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
1.4.3 植酸酶在蛋鸡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1.1 试验一: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产蛋性能、胫骨磷含量以及肠道吸收的影响 |
2.1.2 试验二:不同来源磷对产蛋末期蛋鸡产蛋性能、胫骨磷含量以及肠道吸收的影响 |
2.2 基础饲粮组成 |
2.3 饲养管理 |
2.4 检测指标和方法 |
2.4.1 生产性能指标 |
2.4.2 血液指标 |
2.4.3 蛋品质指标 |
2.4.4 胫骨指标 |
2.4.5 肠道及肾脏指标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一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的影响 |
3.1.1 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2 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蛋品质指标的影响 |
3.1.3 对蛋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4 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胫骨质量参数的影响 |
3.1.5 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肠道基因表达指标的影响 |
3.2 试验二不同来源磷对产蛋末期蛋鸡的影响 |
3.2.1 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2 不同来源磷对产蛋末期蛋鸡蛋品质指标的影响 |
3.2.3 对蛋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4 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胫骨质量参数的影响 |
3.2.5 不同来源磷对产蛋末期蛋鸡肠道基因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在添加植酸酶条件下不同来源磷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的影响 |
4.2 在添加植酸酶条件下不同来源磷对产蛋末期蛋鸡的影响 |
5 结论 |
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稻谷概述 |
1.1.1 稻谷的起源 |
1.1.2 稻谷的分类 |
1.1.3 全球稻谷的生产情况 |
1.1.4 全球稻谷的贸易情况 |
1.1.5 我国稻谷的生产及贸易情况 |
1.2 稻谷副产物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2.1 稻壳 |
1.2.2 米糠 |
1.2.3 米糠油 |
1.2.4 米糠粕 |
1.2.5 碎米 |
1.3 低蛋白饲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3.1 饲粮中添加过量蛋白质的弊端 |
1.3.2 畜禽饲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2.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2.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2.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
2.3.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2.3.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2.3.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3.1.2 试验设计 |
3.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3.1.4 饲养管理 |
3.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碎米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2.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2.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2.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2.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碎米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3.3.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3.3.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
3.3.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
3.3.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
4.1.2 试验设计 |
4.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生长性能 |
4.2.2 体尺性状 |
4.2.3 血清生化指标 |
4.2.4 裸皮颜色评分 |
4.2.5 屠宰性能 |
4.2.6 脏器指数 |
4.2.7 肉品质 |
4.2.8 肠道组织形态 |
4.2.9 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
4.3 讨论 |
4.3.1 生长性能 |
4.3.2 体尺性状 |
4.3.3 血清生化指标 |
4.3.4 裸皮颜色评分 |
4.3.5 屠宰性能 |
4.3.6 脏器指数 |
4.3.7 肉品质 |
4.3.8 肠道组织形态 |
4.3.9 肠道相对长度和重量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生物信息分析 |
5.2 α多样性分析 |
5.2.1 alpha多样性指数 |
5.2.2 物种多样性稀释曲线和物种累积箱型图 |
5.3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
5.3.1 基于OTU的花瓣图和Venn图 |
5.3.2 70日龄仔鹅盲肠门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3.3 70日龄仔鹅盲肠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
5.4 β多样性分析 |
5.4.1 PCoA分析 |
5.4.2 LEfSe分析 |
5.5 讨论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代谢组的影响 |
第一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十二指肠代谢组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食糜代谢组学分析 |
6.1.3 代谢物的鉴定 |
6.2 数据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6.3.2 样本PCA分析 |
6.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6.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6.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6.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6.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6.3.8 KEGG富集分析 |
6.4 小结 |
第二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代谢组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2 数据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QC样本相关分析 |
7.3.2 样本PCA分析 |
7.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7.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
7.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
7.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7.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7.3.8 KEGG富集分析 |
7.4 讨论 |
7.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的营养调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酶制剂概述 |
1.2.1 定义 |
1.2.2 分类 |
1.3 酶制剂作用机理 |
1.4 酶制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1.4.1 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
1.4.2 提高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 |
1.4.3 调控肉鸡血液指标 |
1.4.4 调控肉鸡肠道健康 |
1.5 影响酶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
1.5.1 饲料加工工艺、时间和温度 |
1.5.2 存放条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温度和时间对不同酶制剂活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复合酶制剂产品 |
2.1.2 试验试剂 |
2.1.3 仪器设备 |
2.2 试验设计 |
2.2.1 待检测试样溶液制备 |
2.2.2 检测方法 |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4 待测酶溶液稀释倍数 |
2.2.5 测检测酶活性方法 |
2.2.6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37 ℃下酶活性 |
2.3.2 温度和时间对酶活性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代谢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3.1.3 试验日粮与营养水平 |
3.1.4 饲养管理 |
3.2 试验方法 |
3.2.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3.2.2 营养物质代谢率的测定 |
3.2.3 血液指标的测定 |
3.2.4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的影响 |
3.3.2 对粗蛋白、钙、磷、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代谢率的影响 |
3.3.3 对总蛋白、白蛋白、血钙、血磷、尿酸、血糖含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 |
3.4.3 对肉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2.1 试验方法 |
4.2.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4.3.2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2 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复合酶制剂对肉鸡肠道发育形态结构以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5.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2.1 肠道绒毛形态结构测定 |
5.2.2 肠道微生物区系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对肉鸡肠道发育形态结构的影响 |
5.3.2 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对肉鸡肠道发育形态结构影响 |
5.4.2 对肉鸡微生物区系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体讨论和结论 |
6.1 论文总体讨论 |
6.2 论文总体结论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3周龄肠道发育切片 |
附录2 :6周龄肠道发育切片 |
个人简历 |
(4)日粮磷水平及磷限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日常饲养管理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1.1.1 温度要求 |
1.1.2 光照要求 |
1.1.3 通风要求 |
1.2 植酸酶的概述 |
1.2.1 植酸酶的来源 |
1.2.2 植酸酶的作用机制 |
1.3 植酸酶在肉用仔鸡生产中的应用 |
1.3.1 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2 对肉用仔鸡胫骨骨骼中灰分、钙和磷含量的影响 |
1.3.3 植酸酶对肉用仔鸡屠宰性状的影响 |
1.4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日粮磷水平及磷限制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1.4 饲养管理 |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6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
2.1.7 试验试剂 |
2.1.8 胫骨样品的制备及检测 |
2.1.9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日粮中有效磷水平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植酸酶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3 不同有效磷水平对肉用仔鸡胫骨质量的影响 |
2.2.4 植酸酶对肉用仔鸡胫骨质量的影响 |
2.2.5 植酸酶对肉用仔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植酸酶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植酸酶对肉用仔鸡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两种蛙源产植酸酶菌对牛蛙生长、营养吸收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引言 |
1.1 植酸及植酸磷概述 |
1.2 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
1.3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
1.3.1 植酸酶的来源 |
1.3.2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
1.3.3 植酸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1.4 产植酸酶微生物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
1.4.1 产植酸酶真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
1.4.2 产植酸酶细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
1.4.3 水产养殖中产植酸酶菌的筛选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产酶能力及耐热性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菌株 |
2.1.2 主要培养基 |
2.1.3 酶活测定药品 |
2.1.4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种的活化与种子液的制备 |
2.2.2 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研究 |
2.2.3 芽孢染色镜检 |
2.2.4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和阴沟肠杆菌的耐热性研究 |
2.2.5 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植酸酶酶活的测定 |
2.2.6 细菌扩增培养 |
2.2.7 牛蛙毒性试验 |
2.3 结果 |
2.3.1 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研究 |
2.3.2 芽孢染色显微形态 |
2.3.3 耐热试验 |
2.3.4 两种菌产植酸酶酶活的测定 |
2.3.5 毒性试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牛蛙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饲料配方及制作 |
3.1.2 试验牛蛙饲养与管理 |
3.1.3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定方法 |
3.1.4 计算公式 |
3.1.5 数据统计 |
3.2 结果 |
3.2.1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体成分的影响 |
3.2.3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牛蛙钙磷沉积以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饲料 |
4.1.2 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
4.1.3 全体、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测定 |
4.1.4 消化率试验 |
4.1.5 表观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
4.1.6 数据分析 |
4.2 结果 |
4.2.1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全体和血清钙磷沉积的影响 |
4.2.2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全体和血清钙磷沉积的影响 |
4.3.2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饲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牛蛙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饲料 |
5.1.2 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
5.1.3 样品采集 |
5.1.4 主要试验仪器 |
5.1.5 组织切片 |
5.1.6 切片观察、拍照及数据测量 |
5.2 统计分析 |
5.3 结果 |
5.3.1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肠道形态学的影响 |
5.3.2 饲料中添加两种产植酸酶菌对牛蛙对牛蛙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产植酸酶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牛蛙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饲料 |
6.1.2 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 |
6.1.3 肠道菌群检测 |
6.2 统计分析 |
6.3 结果 |
6.3.1 牛蛙肠道有效OTUs数量统计 |
6.3.2 牛蛙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 |
6.3.3 牛蛙肠道优势菌群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情况 |
(7)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艾维茵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试验动物分组与管理 |
1.2 测定指标 |
1.2.1 生产性能 |
1.2.2免疫器官指数 |
1.2.3 肠道菌群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2.3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主要肠道菌群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
4 结论 |
(8)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对肉鸡饲养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植酸酶的来源 |
1.2 植酸酶的应用 |
1.2.1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
1.2.2 植酸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1.2.3 植酸酶在药品中的应用 |
1.3 芽孢杆菌的应用 |
1.3.1 芽孢杆菌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
1.3.2 芽孢杆菌在工业上的应用 |
1.4 植酸酶应用中的问题 |
1.4.1 植酸酶的应用效果 |
1.4.2 植酸酶的添加量 |
1.4.3 植酸酶的稳定性 |
1.4.4 植酸酶生产成本和价格 |
1.5 前景展望 |
第2章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
2.1 试验材料 |
2.1.1 主要培养基 |
2.1.2 酶活测定药品 |
2.1.3 微量生化发酵管 |
2.1.4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2.2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 |
2.2.3 高酶活菌株的筛选 |
2.2.4 耐热试验 |
2.2.5 耐酸试验 |
2.2.6 植酸酶酶活的测定 |
2.2.7 产植酸酶菌株的生化鉴定 |
2.2.8 产植酸酶菌株的 16S rDNA 鉴定 |
2.2.9 小白鼠毒性试验 |
2.3 结果 |
2.3.1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初步筛选 |
2.3.2 耐热试验 |
2.3.3 耐酸试验 |
2.3.4 筛选菌显微形态 |
2.3.5 植酸酶酶活的测定 |
2.3.6 生化鉴定结果测定 |
2.4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 16S rDNA 鉴定 |
2.4.1 16S rDNA 序列扩增 |
2.4.2 16S rRNA 序列测定结果 |
2.4.3 序列比对结果 |
2.4.4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2.5 毒性试验结果 |
2.6 讨论 |
2.7 小结 |
第3章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 AA 肉鸡饲养效果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培养基 |
3.1.3 磷含量测定测定药品 |
3.1.4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制剂的制备 |
3.2.2 日粮组成与试验设计 |
3.2.3 饲养管理及试验设计 |
3.2.4 生产性能的测定 |
3.2.5 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3.2.6 主要肠道菌群的测定 |
3.2.7 磷代谢的测定 |
3.2.8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3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主要肠道菌群的影响 |
3.3.4 芽孢杆菌对肉鸡粪便磷排出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3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
3.4.4 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肉鸡粪便磷排出量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酸酶的种类和来源 |
2 植酸酶的理化特性 |
3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
4 植酸酶在畜牧上的应用 |
4.1 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
4.2 植酸酶在鸡饲料中的应用 |
4.2.1 植酸酶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 |
4.2.2 植酸酶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 |
4.3 植酸酶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
(10)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及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酸的特性及抗营养作用 |
1.1 植酸的特性 |
1.2 植酸 (盐) 的抗营养作用 |
1.2.1 影响单胃动物的矿物质代谢 |
1.2.2 影响动物蛋白质的代谢及多种消化酶的活性 |
1.2.3 降低磷的利用率且增加饲料成本 |
1.2.4 污染水体且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 |
2 植酸酶的种类及来源 |
3 植酸酶的活力及影响因素 |
3.1 植酸酶活力 |
3.2 活力影响因素 |
3.2.1 p H值 |
3.2.2 温度 |
3.2.3 饲料中钙磷比值 |
3.2.4 饲料中维生素水平 |
3.2.5 饲料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 |
4 植酸酶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4.1 植酸酶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 |
4.1.1 对猪的消化率的影响 |
4.1.2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植酸酶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效果 |
4.2.1 提高钙磷利用率 |
4.2.2 提高家禽生产性能 |
4.3 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
5 展望 |
四、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磷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与肠道磷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D]. 邹岩利.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D]. 陈晓帅. 扬州大学, 2021(02)
- [3]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的营养调控和肠道健康的影响[D]. 刘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4]日粮磷水平及磷限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D]. 王普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5)
- [5]两种蛙源产植酸酶菌对牛蛙生长、营养吸收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D]. 曾秋辉. 集美大学, 2017(01)
- [6]浅谈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王仁华,谢益根,练小华. 江西饲料, 2016(05)
- [7]产植酸酶芽孢杆菌对艾维茵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 余祖华,丁轲,孔志园,李旺,李元晓,刘一尘,曹平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5)
- [8]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对肉鸡饲养效果的影响[D]. 孔志园. 河南科技大学, 2012(06)
- [9]植酸酶在畜牧业上的研究与应用[J]. 陈家文,黄嫚秋. 四川畜牧兽医, 2011(03)
- [10]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及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王远孝,王恬. 中国饲料,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