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文化意识培养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琴[1](202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林玉洁[2](202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沈倬丞[3](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骆甜甜[4](2021)在《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宗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展现出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还需要加强对文化意识的培养。高中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习题中也涉及文化知识,甚至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专门设有“文化角”部分;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教学方式介绍、补充英语文化知识,同时还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切实体验多元文化。因此,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以延安市三所高中306名学生和30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旨在探究: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如何?影响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有哪些?针对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和影响因素应提出哪些建议?通过对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意识培养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学中以语言知识为主,文化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多样性;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少、缺少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思考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弱。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观念和学校的文化教学环境。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建议:教师应当提升文化素养、加大文化意识培养力度;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学习动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坚定文化自信;学校应该改善文化教学条件、丰富文化学习资源。
吴姗姗[5](2021)在《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由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构成。可见,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灿烂耀眼的多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学校开展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保护和继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还能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本研究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和教育的文化功能作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界定了文化教学的概念。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所多民族学校的5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的情况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最后,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5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和课堂观察,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文化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其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维度均值高于文化意识维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维度。通过访谈,可以概括出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文化教学不受重视、教材中文化教学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对少数民族文化忽视等问题。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得出教师文化教学内容的来源途径有限、教师疏于文化教学设计的结论。通过归因分析,总结出影响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因素有:教材的编排、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四个方面。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文化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原则的遵循、课外文化活动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设计;然后,提出了对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实施建议,包括:补充文化教学的内容、加大对文化教学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师的文化教学素养、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等。
胡晓菲[6](2021)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 ——基于文化意识的视角》文中指出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语言承载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文化学习的意义重大,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随着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英语学科的重要价值在于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的地位尤为重要。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选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文化教学的效果。人教版教科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之一,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这套教科书是否符合当下英语教学环境对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可以促进编者进一步完善教科书的编写,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使用教科书,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进行文化教学。在研究这套教科书的过程中,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呈现了哪些文化内容?(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哪些长处和不足?(3)针对分析结果,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能从哪些方面对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改进和利用?因此,笔者从文化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利用拜拉姆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模式分析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根据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所选取的文化内容基本涵盖了拜拉姆教材文化分类模式中的八个文化。相比以外的教科书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文化内容丰富,所选择的语言材料具有真实性,同时兼具时代感和思想性。但是相关文化主题的分布不均、文化主题数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化内容缺乏深入性以及缺乏文化对比的内容。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对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师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陈济豪[7](2021)在《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高中英语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语言知识教学上,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本次研究对实习学校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英语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待回答以下问题:1.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如何?2.高中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3.教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经过对该校高一年级297个人有效样本的研究,笔者发现:1.高一年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学生普遍对基本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2.高一年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于课文和习题中文化知识的讲解。3.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英语成绩提高没有直接帮助,少数教师认为学习英语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在课堂上,高一年级的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后,教师会通过读书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游梦[8](2021)在《由《非正式会谈》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别国文化,对他国文化也有一个全新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将逐步减少,加速了文化自身的重构与更新,促进了文化边界的跨越,也模糊了文化边界,文化差异的影响将逐渐减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松动,出现“和而不同”的文化新形势。本文以《非正式会谈》六季节目为主要研究内容,各国青年代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国青年代表的语料进行记录和整理,将跨文化交际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的现象作为落脚点,提出针对对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参考性建议。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意义和《非正式会谈》的地位与国际影响阐述研究背景,并论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从内容差异性、形式多样化、青年代表的多元化特色三个方面介绍《非正式会谈》的概况,将节目议题分为碰撞性文化议题和争议性生活议题两种,着重选取话题具有典型性和争议性的期数中的口语语料以语言知识类和文学常识类进行内容分类,并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各国青年代表出现偏误主要集中在近义词、语素负迁移和成语的望文生义,同时也发现各国代表对热词、俗语、惯用语和文学常识掌握较好。第三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从词汇、行为文化以及心态文化方面分析《非正式会谈》中各国代表语料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差异,词汇方面又进一步细化到词汇内涵和词汇使用偏误,而词汇使用偏误主要由于中外词汇含义不能完全对应,且汉语存在大量近义词。第四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通过对节目中的文化融合现象进行分析,了解文化融合现象的类型主要为语言交际中的流行语使用等方面,以及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的非语言交际方面,体现文化融合现象由浅到深,由语言知识到情感价值观的趋势。第五章根据前三、四章的分析得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提出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训练新词、近义词以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偏误的词语,形成新的习惯,同时注重文化教学,帮助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包容度,并了解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池燕艳[10](202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彬州市Y小学的观察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教学的现状,选取彬州市Y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情况研究,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期待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改进和提升英语文化意识提供借鉴参考。本文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意识以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克拉申“可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等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研究设计,主要研究方式以LICC课堂观察法为主,以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为辅,并据此设计了小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文化和课程性质观察量表,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利用2019年下半年在彬州市Y小学对教师访谈交流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情况的机会,深入到彬州市Y小学20节英语课中进行观察。对彬州市Y小学的4-5年级学生发放回收调查191份,对10名4-5年级学生、5名学生家长及5名教师分别进行了一对一访谈。根据研究设计,本文开展了彬州市Y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情况的讨论与分析。从学生文化意识测试结果分析、LICC课堂观察量表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三个方面,对彬州市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详细探究,认为相关教学中存在课前有关文化教学的备课笼统、教学中完成任务目标的思维模型固化、语言知识授课比重过大和相关文化知识补充偏少等问题,对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困难和障碍进行总结。最后,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文化和课程性质四个方面相应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注重文化意识培养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重文化意识培养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
一、研究路径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
一、核心素养 |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
一、文化意识 |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
一、概念及内涵 |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一、文化历史理论 |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
一、目的与原则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
一、培养理念层面 |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
三、考评机制层面 |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1.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
2.1.3 文化意识的概念 |
2.2 文化意识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文化意识国外研究综述 |
2.2.2 文化意识国内研究综述 |
2.3 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英语阅读教学国外研究综述 |
2.3.2 英语阅读教学国内研究综述 |
2.4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3.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
3.2 跨文化交际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调查问卷 |
4.3.2 观察 |
4.3.3 访谈 |
4.4 研究过程 |
4.4.1 研究准备阶段 |
4.4.2 调查研究实施阶段 |
4.4.3 数据收集与整理阶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与讨论 |
5.1.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3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 影响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因素分析与讨论 |
5.2.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3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 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分析与讨论 |
5.3.1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2 基于理论与文献的分析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1.1 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
6.1.2 影响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 |
6.1.3 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 |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问卷 |
附录二 教师问卷 |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六 课堂观察记录 |
附录七 课堂观察实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
二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
三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
四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 |
五 宁强县荣程中学的多元文化现状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理论基础 |
二 国外已有研究 |
三 国内已有研究 |
四 对已有研究评述 |
五 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调查设计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二节 调查工具 |
第三节 调查对象 |
第四节 调查程序 |
第三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一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三 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现状 |
四 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 |
五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现状 |
第二节 访谈情况分析 |
一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
二 访谈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一 对文化教学目标的观察结果 |
二 对文化教学内容的观察结果 |
三 对文化教学方法的观察结果 |
四 对文化教学原则的观察结果 |
五 对学生表现的观察结果 |
第四节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要素分析 |
第四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材的编排 |
第二节 学校的条件 |
第三节 教师的设计 |
第四节 学生的参与 |
第五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三节 教学原则的遵循 |
第四节 教学方法的应用 |
第五节 课外文化活动的组织 |
第六节 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六章 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实施的建议 |
第一节 补充文化教学的内容 |
第二节 加大学校对文化教学的支持 |
第三节 提升教师文化教学的素养 |
第四节 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
第七章 结语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创新 |
三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 ——基于文化意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目的与方法 |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 文化意识 |
(二) 教科书 |
六、分析工具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文化意识的研究 |
(一) 关于文化意识的概念研究 |
(二)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 |
(三) 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
二、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研究 |
(一)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国外的研究 |
(二)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国内的研究 |
第三章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
(一)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 |
(二) 跨文化交际理论 |
二、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
(一) 对“文化意识目标的解读” |
(二) 对教科书编写原则的解读 |
三、英语教育与文化发展 |
四、文化意识培养的当代价值 |
第四章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分析 |
一、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身份和社会群体 |
二、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互动 |
三、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化与生活圈 |
四、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文化定势与国家认同 |
五、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的信念与行为 |
六、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社会与政治体制 |
七、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国家地理 |
八、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中的国家历史 |
九、人教版教科书文化内容的统计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优点 |
(一) 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 |
(二) 采用了真实的语言素材 |
(三) 体现了思想性的原则 |
(四) 拥有较强的时代感 |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的不足 |
(一) 文化主题分布不均匀 |
(二) 文化内容缺乏深入性 |
(三) 文化对比内容不足 |
三、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一) 合理分配文化主题 |
(二) 重视文化内容的深入性 |
(三) 增加文化对比内容 |
四、给教师的建议 |
(一) 改变对教科书的观念 |
(二) 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 |
(三) 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化 |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
2.2 跨文化交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2.3 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
2.3 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3.1 研究现状 |
2.3.2 发展趋势 |
第三章 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2.1 调查问卷对象选择 |
3.2.2 访谈对象选择 |
3.3 研究工具 |
(1)测试卷 |
(2)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3)教师访谈提纲 |
3.4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4.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1 语言能力 |
4.1.2 策略能力 |
4.1.3 跨文化知识 |
4.1.4 跨文化态度 |
4.1.5 跨文化意识 |
4.2 学生文化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
4.2.1 单选题 |
4.2.2 多选题 |
4.3 教师访谈分析 |
4.3.1 教师对于英语跨文化知识交际知识的关心程度 |
4.3.2 英语文化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
4.3.3 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教学方式 |
4.3.4 教师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理解 |
4.4 成因分析 |
4.4.1 从教师角度看待影响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成因 |
4.4.2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影响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成因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1.1 能力现状 |
5.1.2 学习方式 |
5.1.3 培养方式 |
5.2 解决措施 |
5.2.1 立足教材结合课外阅读 |
5.2.2 总结句式句型 |
5.2.3 充分利用多媒体 |
5.2.4 总结常用表达方式 |
5.2.5 增加视听说类课程 |
5.2.6 开发第二课堂 |
5.3 本文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 |
附录二 学生文化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由《非正式会谈》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非正式会谈”节目分析 |
2.1 “非正式会谈”特色分析 |
2.1.1 内容差异性 |
2.1.2 形式多样化 |
2.1.3 青年代表的多元化特色 |
2.2 “非正式会谈”议题分析 |
2.2.1 碰撞性文化议题 |
2.2.2 争议性生活议题 |
2.3 “非正式会谈”口语语料分析 |
2.3.1 口语语料范围分类 |
2.3.2 口语语料分析 |
第三章 “非正式会谈”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
3.1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
3.1.1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
3.1.2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
3.2 词汇折射的文化差异 |
3.2.1 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
3.2.2 词汇使用偏误的文化差异 |
3.3 行为文化的差异 |
3.4 心态文化层的差异 |
第四章 “非正式会谈”的文化融合现象 |
4.1 文化融合的概念和过程 |
4.2 “非正式会谈”的文化融合现象 |
4.2.1 语言交际的文化融合 |
4.2.2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融合 |
第五章 “非正式会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5.1 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
5.1.1 新词语教学 |
5.1.2 重视近义词教学 |
5.1.3 成语以及惯用语教学 |
5.2 对文化教学的启示 |
5.2.1 沉浸式体验教学 |
5.2.2 议题式教材 |
5.3 “非正式会谈”对培养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 |
5.3.1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5.3.2 汉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彬州市Y小学的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研究 |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对策研究 |
(四)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方法 |
(五)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五、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文化意识 |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
二、理论基础 |
(一)语言无法脱离文化: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论 |
(二)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教学题中之义:跨文化交际学理论 |
(三)培养方法:克拉申“可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LICC课堂观察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五、研究工具 |
(一)编制课堂观察量表 |
(二)设计调查问卷 |
(三)研究开展 |
第四章 彬州市Y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
一、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学生文化意识测试结果分析 |
(二)LICC课堂观察量表分析 |
(三)问卷调查与访谈情况分析 |
二、相关教学问题分析 |
(一)课程性质方面 |
(二)课堂文化方面 |
三、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困难和障碍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五章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 |
一、学生学习层面 |
(一)培养英语的学习态度和意识 |
(二)重视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
二、教师教学层面 |
(一)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 |
(二)提高英语文化知识教学的意识和技能 |
三、课程性质方面 |
(一)增加“文化教学”的知识内容 |
(二)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学科融合 |
(三)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信息 |
四、课堂文化方面 |
(一)加强讨论分享,鼓励自主探究 |
(二)丰富课外活动,领略异域文化 |
(三)增加课外阅读,扩展文化视野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注重文化意识培养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X中学为例[D]. 陈琴.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 林玉洁. 西南大学, 2021
-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延安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 骆甜甜. 延安大学, 2021(12)
- [5]多民族学校初中英语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D]. 吴姗姗.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6]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 ——基于文化意识的视角[D]. 胡晓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 陈济豪.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8]由《非正式会谈》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融合[D]. 游梦. 兰州大学, 2021(12)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彬州市Y小学的观察分析[D]. 池燕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