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血观念亟待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陈兰馨[1](2021)在《认知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前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立足于“本土化”的概念,着重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被知识界、思想界接纳,被中国共产党转化为具体实践,逐步融入本土文化并拥有“民族身份”的过程。本文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解构为两个维度:一是认知维度的本土化,即马克思主义如何在认知层面“化”中国;二是实践维度的本土化,即中国如何在实践层面“化”马克思主义。二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本土实际融合的重要方面。本文的研究时段从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始,到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止。文章主要选取了三个要素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概念语词、思想话语和本土实践,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跨语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汉语词汇化、马克思主义的本土话语形成及本土化主体的确立、本土化自觉的唤醒、本土化经验的升华阐释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实现本土化,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又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思想资源,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本文的叙述逻辑始于西学东渐下中国知识体系和文化土壤的变化。西方分科的知识体系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与西方知识输入相伴的是世界观的重构和思想界地覆天翻的变化。一方面,现实迫使经世致用的士大夫不得不走出“天下主义”,重新审视中国和“万国”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的读书人受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开始反思儒道历史观下的中国命运,他们开始了中西哲学、中西文化融合的又一次尝试,试图通过接纳进化论来构想改变中国历史天命的进路。当西方文化的新观念传入中国,传统汉语知识和观念开启又一轮的自我更新。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自然需要为每一个新概念找到合适的汉语对等词,西学译介的术语及译着的传播在认识论上构建了不同界域之间的“转义之门”,成为中国人认识、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起点。20世纪初,日本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桥梁。大量日译马克思主义文献和由日文转译的汉译文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概念语汇,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也为中国人接纳这门艰深晦奥的学问搭建了理解的基石,并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输入了早期的学理。1919年,五四运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进程得以加速。一方面,五四之后,中国思想界整体反映出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表达方式和政治蓝图的心态,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提供了这种可能。另一方面,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在五四之后开始了新一轮重组。一是话语议题的转变,即使用话语的范畴开始从学术议题向政治议题递进。二是话语功效的凸显,主要体现在话语在政治传播的功效方面,马克思主义语汇开始被附着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三是话语主体的建立,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个体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初的话语争锋最终回归到“中国向何处去”的元问题,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认知维度被接纳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主体,自此,马克思主义开始从众多外来思想的一支,正式转变成一种可实践的革命方案。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早期阶段“以俄为师”,按照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案指导中国革命。其间,中国共产党从奉为圭臬地模仿到有自觉地反思,在曲折的探索中,形成了对统一战线、农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权等问题的独立见解。毛泽东的观点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他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革命主体、革命方式和群众政策,并首次在党内会议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回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在文化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对“体用论”的超越,是对中西文化评估固有范式的突破。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的价值。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了本土化过程中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正确处理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问题。总之,本土化要完成从认知维度向实践维度的跨越,应该避免脱离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现实,避免变成为一种理论自身的逻辑演绎。理论必须经过和现实的结合才能算是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否则只能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局限在知识层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之所以如此典型,在于其不仅形成了本土化运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还实现了理论的民族化,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部分。
赵永杰[2](2021)在《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文中指出每个家庭都希望孕产妇能够顺利安全地度过整个孕产期并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这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因此母婴安全保障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要重视,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人们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出生人口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高龄孕妇,如何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母婴安全保障服务,是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母婴安全的内容进行解读,对其重要意义进行研究阐述,并结合分析吕梁市母婴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困境,发现在母婴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机遇,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遇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科学把握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吕梁市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阐述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产前、孕产期、产后三方面内容及提高群体健康水平、提升社会幸福感、带动医疗技术发展等重要意义;第二、通过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力建设、各辖区的情况对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剖析,从制度、硬件、软件等各项指标与行业照标准化进行比对,结合现阶段母婴安全保障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现状;第三、发现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并分析引发问题的各种原因;第四、分别在政府、医疗机构以及个人层面对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建议。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0个贫困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属于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制约着母婴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单位认识无法统一也影响着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本论文在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薄弱的基础上,各项数据与行业标准进行逐一比对,并通过与沿海发达地级市及省内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完成较好的地级市横向对照,以及吕梁市各辖区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急需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工作规范、沟通协调、人群健康理念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方可达到国家相应标准。为了更好地提升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医疗服务,需要行政部门制定规范,加大宏观调控与沟通协调力度,积极调配资源,医疗机构按照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共同努力提高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加大宣传力度,让母婴保障健康知识普及群众,形成良性循环。
卢亮亮[3](2021)在《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堪称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仅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且建立和发展了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是专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体系,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发展动力,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导人的科学论述,既包括党的发展历程,也包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说,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与发展、革命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其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的重大政治原则,并作为一条主线和红线贯穿于无产阶级政党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请示报告制度生发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建党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正式建立于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胜利前夕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保证集中统一领导的中国化制度形式。如今,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已走过70多年岁月,不仅蕴含着独特的制度结构和运行功能,成为透析和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根本出发点之一,而且较早的写入党章党规党纪中,成为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机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请示报告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权威”是贯穿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权威”的“普遍性”看作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前提条件,同时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在革命进程中还是在革命胜利后都需要权威,以此来扩展“努力争得的成果”和“维持自己的统治”。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形成与发展,宣告了无产阶级政党统一革命意志、保证行动一致的历史必然性和天然合理性。以列宁为首的一批在俄国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骨干,把工人阶级中已经觉醒的革命力量发动起来,使一切支持和拥护这一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行动起来,把一切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力量团结起来,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以及取得革命政权的执政活动中注重建立和完善足以保证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回应和解答了建立一个“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有机整体”的党的问题。第二,请示报告制度有着较为久远且坚实的历史发展轨迹。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之规定,到俄共(布)强调严格的工作报告制度,再到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而今迈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请示报告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发展逻辑,从中认识和把握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动力,总结和汲取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经验,必将启发请示报告制度之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请示报告制度是一整套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及运行机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为加强和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作了新的制度规定,成为开展请示报告工作的重要文本、制度和法规依据。与此同时,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下,两部主干党内法规及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仅构筑起了请示报告制度体系,而且明确了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运行机制,为全党开展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动请示报告工作全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第四,请示报告制度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同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长期性的制约因素。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请示报告制度有着独特的制度优势。然而,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还存在着请示报告意识不强、内容把握不准确、程序方式不规范、打折扣、搞变通、不实事求是等问题。深究起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有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强、制度执行存有偏差、自身利益在作祟以及请示报告制度规定的不完善等。第五,进入新时代,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请示报告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得到了强化,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制度工具和有力支撑。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执政环境,不断完善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全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谋篇布局,激发请示报告制度的内生动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作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发挥批示指示制度的下行复合功能、通过“学、用、考”方式确保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位。
项梦瑶[4](2020)在《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加强无偿献血激励办法,提升无偿献血群众认可度,促进无偿献血体系建设是目前温州市无偿献血工作得以稳步开展的工作核心。通过多层面的分类表彰、自动申报平台、有效宣传路径等途径的有效结合,实现科学合理的献血激励和高效招募动员,对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优化无偿献血良性生态环境、提升无偿献血良好群众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更是建设“健康浙江”、“健康温州”工程中的一道有力保障。通过对现有无偿献血激励办法的发展历程、法律法规、业务流程、群众参与度等方面情况的分析,研究认为现有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办法依然在宣传力度、服务水平、表彰办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宣传力度上,全市依然延续实体广告及媒体刊登等传统宣传手段;在服务水平上,一线岗位存在服务与业务概念分离,献血者献血感受欠佳等情况;在表彰办法上,存在表彰对象局限,表彰奖励制度不能广泛铺开,受益面狭窄以致参与行为受限等问题。其对应的三个层面原因分别为:在宣传力度上,尚未打破传统宣传手段,提升广告效益,并通过政府层面实行理念教育;在服务水平上,尚未学习精细化服务模式,建立有效规章流程,实现献血者服务体验的提升;在表彰办法上,尚未广泛铺开不同层面人群的激励工作,实现各群体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提升。此外,也存在志愿者队伍薄弱,血站制度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对国内外关于无偿献血激励对策的有效模式等参考,和对于本市现有献血模式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对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参考性的优化方案。在宣传力度上,应结合现有先进模式的宣传手法,利用现有流行宣传渠道,将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利用起来;在服务水平方面,加强有效规章制度管理,提升献血者对业务水平的满意度,加强献血环境优化等;在表彰办法上,科学合理制定表彰办法,扩大表彰对象范围,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表彰手段,提升表彰制度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以使现有激励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冯显东[5](2020)在《《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KAP现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国内其他地区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情况已有部分报道,但不同地区因政策、经济等差异,居民无偿献血状况和影响因素不同。重庆市采供血工作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因此本次研究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现况,分析重庆市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居民对无偿献血认知、态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无偿献血积极性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对重庆主城九区16周岁及以上,思维及表达能力正常,在主城区居住一年及以上的居民(包括流动人口)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由双人采用EpiData录入。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人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接受调查1078名居民中对《条例》(新)中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6.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户籍、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居民对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2=2.111,P=0.146>0.05)居民对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业、献血史是居民无偿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大专(OR=2.471,95%CI:1.5283.998)、硕士及以上学历(OR=3.238,95%CI:1.5816.633)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程度较高;个体工商户(OR=0.575,95%CI:0.3410.969)、农民/农民工(OR=0.252,95%CI:0.1130.558)、离/退休(OR=0.271,95%CI:0.0830.880)居民认知程度低于学生;1019岁(OR=3.381,95%CI:1.5107.57)、2029岁(OR=2.590,95%CI:1.4374.668)相较于≥50岁居民认知程度更高;有过献血史居民认知程度高于无献血史居民(OR=4.341,95%CI:2.9206.453);非农业户籍居民相较于农业户籍居民认知程度更高(OR=2.048,95%CI:1.4332.928)。有748人(69.39%)表示若自身条件符合献血要求时有意愿参与献血,330人(30.61%)表示即使自身条件满足献血要求也不愿意参与献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户籍、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情况、献血知识认知情况居民献血意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2=0.924,P=0.336>0.05)、职业(?2=12.067,P=0.060>0.05)居民对献血意愿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健康自评、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是居民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居民献血意愿随学历、健康自评的升高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相较于不知晓献血知识的居民,知晓献血知识的居民献血意愿更强(OR=1.532,95%CI:1.1332.07)。有过献血史的居民233人(21.61%),其中献过1次血的103人(44.21%)、2次的64人(27.47%)、3次的37人(15.88%)、4次及以上的29人(12.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户籍、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情况、献血知识认知、献血态度居民献血行为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2=0.120,P=0.729>0.05)居民献血行为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健康自评、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是居民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农业户籍相较于农业户籍献血率更高(OR=1.559,95%CI:1.0702.271);健康自评好(OR=1.899,95%CI:1.0743.355)、一般(OR=2.153,95%CI:1.1544.017)相较于健康自评差的居民献血率更高;知晓献血知识居民相较于不知晓的居民献血率更高(OR=4.201,95%CI:2.8436.207)。结论:重庆市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较高,献血意愿较强,但是献血率处于较低水平,居民较好的献血态度未能转换为有效地献血行为,学生为重庆市献血人群的主力军。因此建议:定位人群,精准宣教;推动献血态度转换为行为;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献血体系。
安娜[6](2020)在《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探讨影响捐献意愿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资料。(1)文献回顾:以骨髓/Bone marrow/Marrow、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捐献/Donate/Donation、认知/Acknowledge、态度/Attitude、意愿/Willingness、行为/Behavior/Behaviour、动机/Motivation等为检索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搜索,对搜集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初步拟定本研究调查问卷。(2)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小组选取6位对市区红十字会和市血站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负责人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提取主题,了解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发展现状。(3)问卷调查法: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市内三区符合纳入标准的市民为调查对象,最终发放问卷2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3份,回收率为93.19%。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造血干细胞捐献量表,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统计软件SPSS 21.0完成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归类分组,以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不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得分与捐献认知、态度各维度得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是对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进行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青岛市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良好,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大多是爱心献血者;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方面以发放宣传单页和现场宣讲为主,面临较大的问题是注册志愿者的失联和悔捐。(2)青岛市民在造血干细胞捐献方面的认知总得分为(7.41±1.18)分。知晓率最高的题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及部分遗传性疾病(93.46%)”。知晓率最低的题目是“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影响健康,无后遗症,恢复期1-2周(38.31%)”。(3)青岛市民在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总条目的均分是(3.40±1.09)分,其中认同造血干细胞捐献维度题目的均分是(2.15±0.96),不认同造血干细胞捐献维度题目均分是(3.73±1.17),阻碍造血干细胞捐献原因维度均分为(4.32±1.15)。在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量表所有题目中,得分越低态度越积极。(4)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得分为(3.16±0.97)分,在捐献意愿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均收入,长期居住地和无偿献血行为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市民捐献意愿得分与认知得分呈正相关,与捐献态度中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5)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有意义的因素,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捐献态度的三个维度纳入自变量,捐献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eta=0.089,P=0.001)、年龄(25-29岁:Beta=0.388,P=0.001,40-45岁:Beta=-0.181,P=0.002)、文化程度(大学本专科:Beta=0.199,P=0.046,研究生:Beta=0.236,P=0.012)、无偿献血行为(Beta=0.557,P=0.001),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Beta=0.929,P=0.001),认同造血干细胞捐献价值(Beta=0.265,P=0.031),阻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原因(Beta=-0.162,P=0.016)进入回归方程,成为影响市民捐献意愿的主要因素(P<0.05)。认知水平越高,越认同捐献造血干细胞价值,否定阻碍捐献干细胞原因,捐献意愿越强烈。(6)青岛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优惠政策需求中排在前四位的是“本人及亲属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减免费用(48.78%)”、“带薪休假(43.66%)”、“本人及亲属用血免费(39.66%)”及“定期免费体检(38.96%)”,另外“不求任何回报”的占36.81%。结论(1)青岛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良好发展对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开展有积极作用。(2)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正向,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水平和捐献意愿有待提高,并转化为实际捐献行动。(3)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得分与认知得分呈正相关,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中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说明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水平越高,捐献意愿越强烈,捐献态度各维度得分越低,态度越积极,捐献意愿越强。(4)影响市民捐献造血干细胞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行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水平,认同捐献价值的态度水平,阻碍捐献行为的态度水平。(5)造血干细胞捐献优惠政策的落实将对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产生积极影响。
段烁云[7](2020)在《山东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及采购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因其价格昂贵,费用增长较快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目前也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从深化改革委员会高值医用耗材的专项讨论到颁布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方案,无一不说明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国内外对于高值医用耗材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证数据较少。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山东省高值医用耗材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及现实中的采购和使用情况,为未来完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提供借鉴和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对高值医用耗材政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山东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下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借助山东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中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数据,分析基于现行的价格形成机制下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水平和采购变化情况,为完善耗材零加成政策背景下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从国内外政府官方网站和WHO、ISPOR等国际组织的官方网站上收集到关于高值医用耗材的政策文件、从国内外重点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PubMed、Springer 和 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到关于高值医用耗材的文献资料、从各统计局网站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二手数据、从山东省集中采购中心获取的2015-2017年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数据以及对政府管理者、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采购方和使用方进行访谈得到的定性资料。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来政策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发现现阶段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和使用管理上的问题及对策,使用描述性分析对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和采购现状进行概括,并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后续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金额进行预测分析。全程使用Excel和stata15.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高值医用耗材领域的管理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首先,2004年以来,国家对于高值医用耗材管理重视不足,专项文件较少,但到了 2019年,国家加大了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力度,并专门颁布了高值医用耗材的专项治理方案,系统化的指明了高值医用耗材的治理方向。其次,对山东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政策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山东省的高值医用耗材经集中招标采购和自主议价后会形成3种价格,分别是报价、中标价格和交易价格,理论上三种价格依次递减,但在对以支架价格为例进行分析时发现,中标价格相对于报价降低幅度为4%左右,而交易价格相较于中标价格基本未降,且中标价格和交易价格在执行期均未进行调整。最后,在对几类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和采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采购金额均在呈现快速增长。冠脉介入类耗材的采购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4.25%,三年总计达43.51亿元,进口产品占比最大,增长率也最快,三级医院的采购金额是二级医院2.76倍,呈现快速增长率趋势;血液净化类耗材的采购金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2.07%,三年总计达11.23亿,进口产品占比53.47%,年均增长率为30.78%,三级医院采购金额占比为55.85%,年均增长率为36.13%;眼科类耗材的采购金额为5.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1.74%,进口产品占比97%,三级医院采购金额占比55.36%,但年均增长率(29.36%)略低于二级医院的34.85%。结论和建议研究发现,首先,在政策方面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产品准入上多部门多规则的命名方式导致耗材编码难以统一,管理难度加大;在医保支付和价格管理方面,虽有原卫生部颁发的《关于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作为集中采购指导文件,但实际实施过程中,仍无法有效降低耗材价格,缺乏统一的耗材编码和耗材医保目录;在临床使用上,尚无使用检测指标和评价机制。其次,通过对山东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并无法有效降低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且采购机制过于僵化,调整周期过长,增补程序和增补端口不完善,导致新产品无法应用于临床,且价格形成之后持续不变,没有动态调整机制。最后,对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金额在快速增长,远高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基于以上结论,为进一步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本研究将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建立统一的耗材编码体系。2.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建立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和监测机制。3.探索引进高值医用耗材的卫生经济学评价4.探索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
王晓川[8](2019)在《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指出临床用血是医疗机构对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血液在临床上是可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挽救患者宝贵生命的“特殊药物”,然而,医疗机构在进行临床血液使用方面具有高风险。通过输注血液很多传染性疾病都可发生交叉传染,目前我们所知的主要是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纵观国内国外因输血发生的事故数不胜数,患者因为输血所带来的痛苦触目惊心,这也反映了医疗机构在开展临床用血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监管缺失、执业人员不够和人员业务能力差等现实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临床用血监管体系,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1]。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辽宁省血液安全监督人员基本情况、辽宁省2016-2018年对开展临床用血的省属省管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情况以及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的现状等进行探讨,分析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血液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提出了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合理化。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可行性的措施。第一方面,介绍了临床用血在医疗机构中的意义,并提出了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选取国内外因临床输血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事故的典型案例,阐明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过程中行政监管的必要性;分析辽宁省省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卫生监督机构医疗监督部门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学制,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亮点2016-2018年,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局组织了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临床血液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第二方面,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模式,向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发放问卷,对18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调查,包括临床用血执业资质、基础设施设备、储发血流程、交叉配血流程、科学合理用血以及血液报废等内容。同时,选取辽宁省卫生和计生监督机构查处的三例临床用血典型违法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指出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环节。第三方面,通过整理资料、分析、指出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机制体制建设、能力培养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针对临床用血的基础投入、设施建设、执业能力、信息化建设等问题。第四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负责血液安全监管的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合理化的建[1]议,为确保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确保血液使用者的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将提出有效措。开展临床血液的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张志亮[9](2016)在《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血液是医院治疗过程中拯救病患性命、加快患者痊愈的重要制品,当前还未制成人工替代品,近年来,由于医保制度健全和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各级医疗机构接待病患人数逐年上升,医疗用血量迅速增加。然而,我国各地频频发生“血荒”问题,血液制品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矛盾日益明显,血液安全、充分供应等保障工作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和“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近20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好的完成了从有偿献血模式到无偿献血模式的过渡,但是从目前无偿献血管理的整体性运行情况来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在研究中首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海南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条例》实施后海南省的无偿献血现状为背景,形成了对研究的基本观点的分析,进行本次研究的论点提取。其次对无偿献血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美国、法国、日本和我国的血液管理制度。第三章对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模式及其现状进行了研究。第四章指出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无偿献血宣传与献血者招募、采供血机构规划设置、血液质量管理、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建设等四方面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写作的目的是能够对我省无偿献血管理的构建提出一定的实践指导建议,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无偿献血制度发展提供参考。
贾桂丛,胡义亭,刘建辉[10](2015)在《河北省临床用血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分析河北省临床用血现状,指出存在过度输血、自体输血技术发展滞后、监管机制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一是加强行政监督;二是提升领导执行能力;三是大力推广《华西输注红细胞评分标准》;四是落实有效的干预措施等。
二、用血观念亟待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血观念亟待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1)认知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前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缘由 |
(二)溯源: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历史的维度:以实然证必然? |
(二)文化的维度:古今中西的文化选择? |
(三)思想的维度:谁改造了谁? |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
(一)本土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
(二)研究范围界定 |
(三)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维度 |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重构自我:与西方世界的遭遇 |
第一节 西学东渐:知识体系的冲击 |
一、知识分类和体系的整合 |
二、知识生产的体制重塑 |
三、知识权威及价值符号的更替 |
第二节 走出“天下主义”:进化的世界与中国的天命 |
一、“天下主义”的式微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
二、进化论下中国的天命 |
三、进化宇宙观的思想冲击 |
第三节 本土化的几种类型 |
一、延续型本土化 |
二、吸纳型本土化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语词的溯源:马克思主义语汇的传入及影响 |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下的语词译介 |
一、在华传教士的语词译介 |
二、日译中的新语厘定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语汇的早期传播 |
一、“日马”入中:马克思主义从日本到中国 |
二、取道东洋:探源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语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从语汇到话语:马克思主义本土话语的初步形成 |
第一节 思想序曲:马克思主义话语进入中国语境的背景 |
一、思想的转型:从启蒙重回革命 |
二、认识的转变:从“日马”到“俄马” |
第二节 话语议题的转换: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渐次接纳 |
一、 “主义”话语的来临:问题与主义 |
二、从空间到时间:东方与西方 |
三、唯物论话语的胜利:科学与人生观 |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适用 |
第三节 话语的替代与综合:马克思主义本土话语的初步形成 |
一、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话语交错 |
二、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明辨 |
三、平民主义(Democracy)的话语演绎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体转换:实践维度的本土化 |
第一节 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一、“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列宁主义的启示 |
二、共产国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土化 |
第二节 本土化自觉的唤醒: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早期实践 |
一、马列主义本土化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二、本土化自觉的唤醒:早期本土化的政治实践 |
第三节 “不做一定公式的奴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一、本土化自觉的几次转折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实践 |
第一节 认知维度的接纳与融汇 |
一、“天动人斗”:接纳的思维基础 |
二、“一本万殊”:融汇的思想特征 |
第二节 实践维度的本土化创造 |
一、本土化的话语重塑 |
二、革命道路的中国化探索 |
(一)革命主体的中国化 |
(二)革命形式的中国化 |
(三)群众政策的中国化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再思考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维度:过程解构与视阈融合 |
(一)两个维度的叙事框架:以语词、话语和实践为对象 |
(二)民族主义运动和革命的“宏事件”影响 |
三、“中国向何处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答案 |
(一)走出“古今中西”之惑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
(三)进行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母婴安全保障概述 |
1.1 母婴安全保障主要内容 |
1.1.1 产前风险防范 |
1.1.2 孕产期管理与救治 |
1.1.3 产后服务 |
1.2 母婴安全保障重大意义 |
1.2.1 提高群体健康水平 |
1.2.2 提升社会幸福感 |
1.2.3 带动医疗技术发展 |
第二章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挑战和现状 |
2.1 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总体要求 |
2.2 现阶段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机遇和形势 |
2.2.1 吕梁市出生人口变化情况 |
2.2.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机遇 |
2.2.3 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严峻形势 |
2.3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现状 |
2.3.1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主体现状 |
2.3.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客体现状 |
2.3.3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内容现状 |
第三章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政府保障力度不足 |
3.1.2 医疗机构保障工作开展不规范 |
3.1.3 群众主动参与度低 |
3.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政府对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投入不足 |
3.2.2 医疗机构执行政策力度不强 |
3.2.3 群众医疗健康观念缺乏不配合参与母婴保障安全 |
第四章 做好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4.1 政府层面 |
4.1.1 完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 |
4.1.2 加大母婴安全保障的投入力度 |
4.1.3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培养并留住人才 |
4.2 医疗机构层面 |
4.2.1 提高对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认识 |
4.2.2 制定标准规范业务操作 |
4.2.3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
4.2.4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
4.3 公民个人层面 |
4.3.1 孕产妇本人 |
4.3.2 孕产妇家属及社会其他人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发端与发展 |
2.1.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
2.1.2 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教训 |
2.1.3 对“反对一切权威”思想的批判和斗争 |
2.1.4 《论权威》及其它着作的理论总结 |
2.2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2.2.1 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建立党中央权威 |
2.2.2 在巩固苏维埃政权中维护党中央权威 |
2.2.3 在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树立执政党权威 |
2.2.4 列宁领导核心制的确立、维护与延续 |
2.3 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的塑造、形成与发展 |
2.3.1 政党权威观念的前提与塑造 |
2.3.2 政党权威的形成、突破与底色 |
2.3.3 政党权威的实现逻辑和基本特征 |
第3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逻辑 |
3.1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 |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服从于战争的领导法则 |
3.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构筑自上而下的执政党领导体制 |
3.1.3 改革开放新时期:拓展了从严治党的崭新功能 |
3.1.4 进入新时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
3.2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动力 |
3.2.1 领导权问题是一切革命运动的首要问题 |
3.2.2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现实要求 |
3.2.3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驱动 |
3.2.4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需要 |
3.3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经验 |
3.3.1 党内民主与集中相统一 |
3.3.2 党员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
3.3.3 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自主性相统一 |
3.3.4 领袖权威与政党权威相统一 |
第4章 请示报告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
4.1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出台 |
4.1.1 制定《条例》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
4.1.2 定义“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基本概念 |
4.1.3 明确开展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基本原则 |
4.1.4 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工作体制 |
4.2 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的运行机制 |
4.2.1 请示报告的主体 |
4.2.2 请示报告的内容 |
4.2.3 请示报告的程序和方式 |
4.2.4 请示报告督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
4.3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工作机制 |
4.3.1 领导干部作为报告主体的界定 |
4.3.2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 |
4.3.3 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机制 |
4.3.4 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和运用 |
第5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优势与现状分析 |
5.1 请示报告制度的显着优势 |
5.1.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
5.1.2 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
5.1.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
5.1.4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5.2 请示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5.2.1 请示报告意识不强 |
5.2.2 请示报告内容把握不准 |
5.2.3 请示报告程序和方式不规范 |
5.2.4 在请示报告上打折扣、搞变通、不实事求是 |
5.3 请示报告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 |
5.3.1 制度意识不强 |
5.3.2 制度规定不够完善 |
5.3.3 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
5.3.4 自身利益在作祟 |
第6章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请示报告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与实践要求 |
6.1 激发请示报告制度的内生动力 |
6.1.1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
6.1.2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 |
6.1.3 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 |
6.1.4 提高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
6.2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6.2.1 政治控制与党的全面领导 |
6.2.2 请示报告制度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6.2.3 置于中国党政体制之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2.4 作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 |
6.3 严格执行作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3.1 权威、领导与服从: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
6.3.2 作为政治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3.3 作为组织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3.4 作为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
6.4 发挥批示指示制度的下行复合功能 |
6.4.1 批示指示的概念与特征 |
6.4.2 批示指示的运行机制 |
6.4.3 批示指示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6.4.4 批示指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
6.5 通过“学、用、考”方式确保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位 |
6.5.1 做好请示报告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 |
6.5.2 制定好请示报告制度的具体落实措施 |
6.5.3 加强对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和致谢 |
(4)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无偿献血激励 |
2.1.2 采供血机构体系 |
2.2 无偿献血激励相关理论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期望理论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三章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现状 |
3.1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发展历程 |
3.2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现状 |
3.2.1 遵循国家级无偿献血奖励表彰 |
3.2.2 线上线下开展科普宣传 |
3.2.3 规章制度管理追求公开透明 |
第四章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
4.1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存在的问题 |
4.1.1 无偿献血激励存在受众面局限 |
4.1.2 无偿献血激励工作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4.1.3 无偿献血激励宣传推动力度低 |
4.2 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不同献血人群的激励办法的差异性不高 |
4.2.2 无偿献血相关机构服务人员专业性不高 |
4.2.3 相关部门对无偿献血的激励重视程度不够 |
第五章 推进无偿献血激励的建议 |
5.1 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导作用,提升社会公信力 |
5.1.1 前期统筹规划并制定目标 |
5.1.2 加强全程管控和考评督促 |
5.1.3 注重后期反馈,加强监管力度 |
5.2 加强血站人员素质水平,提升献血满意度 |
5.2.1 开展日常业务培训,提升服务理念 |
5.2.2 强化目标考核,提升服务质量 |
5.3 创新新闻媒体宣传方式,扩大献血公益宣传 |
5.3.1 抓住主流,多方深入拓展媒体平台 |
5.3.2 提升硬件,开展宣传专业培训 |
5.4 完善献血表彰办法,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
5.4.1 个性化制定激励表彰方案 |
5.4.2 多样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KAP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1.1 调查对象 |
1.1.2 样本量计算 |
1.2 方法 |
1.2.1 抽样方法 |
1.2.2 资料收集方法 |
1.2.3 相关指标定义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居民献血知识认知情况 |
2.2.1 居民对《条例》(新)中献血知识知晓情况 |
2.2.2 居民对《条例》(新)中献血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2.2.3 影响居民献血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
2.3 居民献血态度情况 |
2.3.1 居民献血意愿情况 |
2.3.2 居民献血动机与不愿献血顾虑 |
2.3.3 居民献血意愿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2.3.4 影响居民献血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
2.4 居民献血行为情况 |
2.4.1 居民献血史情况 |
2.4.2 居民献血行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2.4.3 影响居民献血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居民献血知识知晓情况 |
3.2 居民献血态度 |
3.3 居民献血行为 |
4 建议 |
4.1 定位人群,精准宣教 |
4.1.1 定位人群 |
4.1.2 精准宣教 |
4.2 推动态度转换为行为 |
4.3 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献血体系 |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回顾 |
2.2 半结构访谈法 |
2.3 问卷调查法 |
3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文献回顾 |
2 半结构访谈结果 |
2.1 半结构访谈专家的一般资料 |
2.2 访谈主题 |
2.3 无偿献血情况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流失原因及构成比 |
3 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调查结果 |
3.1 调查参与者的年龄分布及构成比 |
3.2 调查参与者的一般资料 |
3.3 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情况 |
3.4 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的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5 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态度情况 |
3.6 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的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7 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情况 |
3.8 青岛市民造血干细胞捐献与无偿献血行为 |
3.9 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优惠政策需求及构成比 |
讨论 |
1 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现状 |
2 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情况 |
3 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情况 |
4 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分析 |
4.1 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因素分析 |
4.2 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与其认知态度各维度相关性 |
4.3 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其他意愿分析 |
4.4 建议和对策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7)山东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及采购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境外高值医用耗材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高值医用耗材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设计 |
4.2 研究框架图 |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 资料及数据来源 |
1.1 国内外政策来源 |
1.2 文献资料来源 |
1.3 定量资料来源 |
1.4 定性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 资料分析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高值医用耗材政策分析 |
1.1 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政策演变 |
1.2 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政策分析 |
2、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水平分析——以支架类耗材为例 |
2.1 支架类耗材总体价格分析 |
2.2 不同来源支架类耗材的价格分析 |
2.3 不同等级医院支架类耗材的价格分析 |
3 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现状分析 |
3.1 总体采购现状分析 |
3.2 冠脉介入类耗材采购现状分析 |
3.3 血液净化类耗材采购现状分析 |
3.4 眼科类耗材采购现状分析 |
4 高值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 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4.3 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的影响因素 |
讨论 |
1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
2 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现状评价 |
3 创新和不足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其他冠脉介入类耗材价格水平分析 |
1 冠脉介入类耗材总体价格分析(除支架外) |
2 不同来源的冠脉介入类耗材的价格分析(除支架外) |
3 不同等级医院的冠脉介入类耗材的价格分析(除支架外)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 |
2.国内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点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创新点 |
二、临床用血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
(一)临床用血相关概念界定 |
1.临床用血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
3.临床用血政府监管 |
(二)临床用血管理的特征与对象 |
1.临床用血管理的特征 |
2.临床用血管理的对象 |
(三)系统论观照下的临床用血管理 |
三、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 |
(一)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机构与人员状况 |
1.临床用血机构数量充足,基本制度完善 |
2.临床用血管理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有效监督 |
3.临床用血机构人员构成与配置不尽人意 |
(二)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与监督状况 |
1.管理与监督机构设置粗放,尚未形成专业专管 |
2.管理与监督人员资质混杂,无法做到专业专管 |
3.临床用血监督日常化,力度大,确有成效 |
(三)案例分析结果 |
四、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
1.卫生监督部门对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
3.人员方面 |
(二)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1.对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五、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对策与建议 |
(一)政府加大医疗机构输血制度建设 |
1.健全规章制度 |
2.加强岗前培训与法律宣贯 |
3.加强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
(二)政府加强血液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1.理顺监管职能 |
2.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
3.更新执法装备 |
(三)政府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能力建设 |
(四)政府及时更新标准和完善技术操作规范 |
(五)政府加强输血科(血库)信息化建设 |
(六)政府培养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执业伦理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的技术方法 |
(四) 核心概念 |
1. 无偿献血 |
2. 血液安全 |
3. 血液管理 |
4. 固定献血者 |
二、国内外无偿献血管理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一) 国外采供血机构设置及无偿献血管理 |
1. 美国的血液管理制度 |
2. 法国的血液管理制度 |
3. 日本的血液管理制度 |
(二) 我国无偿献血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
1. 我国血液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
2. 我国采供血机构的设置原则及类型 |
3. 我国献血者的招募条件 |
4. 我国的血液质量管理 |
三、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模式及其现状分析 |
(一) 海南省血液中心简介 |
(二) 《海南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条例》的修订过程 |
(三) 近三年采供血相关情况及无偿献血者成分结构调查分析 |
1. 2013-2015 年采供血情况 |
2. 海南省无偿献血者结构统计分析 |
3. 海南省固定、多次献血者比例及400ml献血率统计分析 |
4. 海南省无偿献血血液样本检测不合格率统计分析 |
四、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无偿献血工作大环境亟待改进 |
1. 血液供需紧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
2. 人们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
(二) 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
(三) 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明显不足 |
(四) 血液质量管理有效性欠佳 |
1.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
2. 采供血经费不足 |
3. 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 |
4. 质量管理观念较陈旧 |
5. 血液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隐患 |
(五) 临床合理用血及医疗新技术发展缓慢 |
1. 部分医院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现象普遍存在 |
2.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缺乏系统性指导 |
3. 自体输血开展比例较少 |
4. 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较缓慢 |
(六) 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
1. 无偿献血机构服务网络不健全 |
2. 还血报销网络的不健全 |
五、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一)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献血者的力度 |
1. 加大无偿献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
2.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宣传和组织力量 |
3. 加强在校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教育 |
4. 提高400ml献血率 |
(二) 统筹安排采供血机构的规划设置 |
1. 完善无偿献血管理机构建设 |
2. 加强采供血网络的整体规划和调整 |
3. 设立乡镇“爱心献血屋”,为基层农民及农场无偿献血提供便利 |
(三) 建立和健全血液质量管理机制 |
1. 合理引进血站相关岗位紧缺性人才,优化人才培养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
2.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确保全省血液安全 |
3. 全面提高血液安全管理要求,将血液质量工作常态化 |
4. 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作用 |
5. 建立血液预警系统,完善血液管理长效机制 |
(四) 尽快完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建设 |
1. 以优质献血服务为基础,创新无偿献血发展机制 |
2. 以全面保障供血为首要责任,建立应急献血者队伍 |
3. 完善还血报销服务网络的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河北省临床用血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问题 |
1. 1 过度输血 |
1. 2 自体输血技术发展滞后 |
1. 3 监管机制不完善 |
1. 4 重视程度不够 |
2 对策 |
2. 1 加强行政监督 |
2. 2 提升领导执行能力 |
2. 3 大力推广《华西输注红细胞评分》标准 |
2. 4 落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
四、用血观念亟待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 [1]认知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前期研究[D]. 陈兰馨.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2]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D]. 赵永杰. 山西大学, 2021(12)
- [3]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D]. 卢亮亮. 吉林大学, 2021(01)
- [4]温州市无偿献血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D]. 项梦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5]《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KAP现况研究[D]. 冯显东.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6]青岛市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调查分析[D]. 安娜. 青岛大学, 2020(01)
- [7]山东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及采购现状研究[D]. 段烁云. 山东大学, 2020(02)
- [8]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D]. 王晓川.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6)
- [9]海南省无偿献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志亮. 海南大学, 2016(08)
- [10]河北省临床用血存在问题与对策[J]. 贾桂丛,胡义亭,刘建辉.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