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基础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省审计厅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显着(论文文献综述)
汪璐[1](2021)在《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分析》文中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未来十年我国医疗改革重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包括:健全完善医疗体系、建立可持续筹资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医疗服务等,将医疗保障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改进,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侵蚀医疗保险基金行为查处力度,保障群众利益。政府审计作为医疗保险基金外部监督的一项主要监督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署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并总结了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力度需要不断地加强,为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使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文基于已有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审计机关实施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全文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在第二至第五部分中。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相关理论,包括概念、目标、特点及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解释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含义和目标,分析其三个特点是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注重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此外对委托代理理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案例中重点分析了项目的审计情况,包括审计目标、程序、内容、结果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审计方法对SR市医疗保险基金在筹集、使用、管理方面是否达到合法合规性、效益性和真实性的审计目标进行审计,总结出该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审计依据不足、审计内容不够全面;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周期延长;审计力量有限、难以拓展审计深度;审计结果转化率低、缺乏后续审计监督等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一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面临着处罚难的困境,存在审计监督漏洞;其二是计算机审计运用不充分,表现在数据采集不全面充分,大数据分析技术落后;其三是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表现在审计专业人才占比低,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其四是审计整改机制不完善,表现在审计结果公告完整性、及时性不够,审计回访工作流于形式,审计问责主体职能未充分发挥。第五部分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四个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将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处理处罚法律依据进行健全,此外还要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监督机制;二是要优化计算机审计,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三是要加强复合型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队伍建设,还应重视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四是要健全审计整改机制,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创新发布途径,开展审计回访、有效促进审计整改,加强审计问责、提高审计震慑力。本文通过分析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几个建议,以期为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完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使得审计理论得到进一步充实,为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李洋[2](2020)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扶贫审计项目为例》文中认为精准扶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衍生了扶贫审计的概念,扶贫审计是指在现行的国家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对各级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审计监督,重点是审计并发现在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上存在的问题,扶贫审计是实施国家审计的补充完善、具体应用、独特方式。随着脱贫攻坚决胜期的不断迫近,扶贫审计所体现出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这种重要性的凸显也产生了审计能力跟不上审计需求的矛盾,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扶贫审计中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拓宽审计实施的范围、加大审计调查的深度,助推各级审计机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扶贫审计的全覆盖。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国外关于大数据审计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作者参与过的S省Y县2018年第四季度扶贫审计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审计实施程序,重点研究了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的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果,研究并提出了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审计、危房改造审计、光伏扶贫审计、“一卡通”惠农补贴审计的方法,总结了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改变及目前大数据审计建设存在的普遍技术瓶颈,即数据的储存及共享、数据采集标准的确定,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在扶贫审计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李苗苗[3](2019)在《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就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达成政治共识,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制定与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已把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理应在低碳发展中发挥作用。“审计全覆盖”也要求国家审计在低碳发展中发挥作用。国家审计是否在低碳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发挥了多大作用,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亟需学术界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现有文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在提高政府效率、维护财政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腐败治理、改善环境绩效、提高国企绩效、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但鲜有文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低碳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家审计和低碳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审计全覆盖理论、外部性与庇古税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脱钩理论等相关理论,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国家审计在低碳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共分为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文献综述。本章全面梳理国家审计和低碳发展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国家审计作用、国家审计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低碳发展概念界定、低碳发展影响因素、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的关系等相关文献,指出现有文献不足之处,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本章包括四个部分。(一)国家审计和低碳发展的概念。该部分界定了国家审计和低碳发展的概念。(二)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审计全覆盖理论、外部性与庇古税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脱钩理论。(三)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机理。该部分分析了国家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四)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实践。该部分总结了美国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实践和中国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实践。第三章: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本章以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将检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检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第二,检验国家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能够促进低碳发展;国家审计预防功能越强,低碳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审计揭示功能越强,低碳发展水平越高;国家审计抵御功能越强,低碳发展水平越高。第四章: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本章以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将检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检验政府效率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第二,检验政府效率在国家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国家审计能够提高政府效率;国家审计预防功能越强,政府效率越高;国家审计揭示功能越强,政府效率越高;国家审计抵御功能越强,政府效率越高。(2)国家审计通过提高政府效率,进而促进低碳发展;国家审计预防功能通过提高政府效率,进而促进低碳发展;国家审计揭示功能通过提高政府效率,进而促进低碳发展;国家审计抵御功能通过提高政府效率,进而促进低碳发展。第五章: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本章以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将检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检验不同制度环境、财政状况、政府竞争下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第二,检验不同制度环境、财政状况、政府竞争下国家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预防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揭示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抵御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2)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预防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揭示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抵御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3)政府竞争越平缓的地区,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预防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揭示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国家审计抵御功能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好。第六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首先,归纳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然后,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升审计能力,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实行审计全覆盖,加强审计结果利用,提高政府效率,改善制度环境和财政状况,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最后,指出未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市、县层面研究国家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其他中介变量在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其他调节变量在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效应。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丰富了国家审计作用的研究。现有文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在提高政府效率、维护财政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腐败治理、改善环境绩效、提高国企绩效、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本文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在低碳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其三种表现形式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能够促进低碳发展,为国家审计在低碳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丰富了国家审计作用的相关文献。第二,深化了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的研究。本文在研究国家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政府效率的中介效应,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制度环境、财政状况和政府竞争的调节效应,深化了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的研究。第三,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现有文献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外贸依存度、技术进步、人口等因素对低碳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国家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拓展了低碳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
马薇[4](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杨云[5](2019)在《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国家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监督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审计的宗旨和目标是对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纠正,监督和制约国家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权力运行。预算审计工作是一项动态发展变化着的工作,应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制度为指引,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挖掘审计成果运用,揭示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服务于宏观决策的制定。审计全覆盖的提出,是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也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就像体检一样,不仅为了查病,更要“治己病、防未病”,如何做到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好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每个审计人员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兰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例为切入点,梳理了相关国内外文献并进行述评,阐述了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相关的基本概念,辅之以公共管理理论中阐述审计产生原因和基础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说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机制的协同治理理论以及表明了审计发展方向的免疫系统理论等为指导。通过对兰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审前准备阶段、审中实施阶段、形成报告阶段进行介绍,从审计范围、深度、方式、成果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审计范围覆盖不足、项目计划安排欠合理,审计深度拓展不够、审计质量疏于管理,审计方式运用不力、组织流程不够顺畅,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绩效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提出了统筹安排项目计划、真正实现全覆盖,优化审计资源、多举措提升审计质量,审计方式融合、组织方式优化,视审计整改工作、提高绩效审计水平等四条对策建议。
白熙娆[6](2019)在《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制下的一种审计工作方式,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审计工作取证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到2018年3月审计署审计长会议通过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其审计职责范围,在政策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的审计史始终在进行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的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对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单位来说,其相关的权利职责和工作范围势必要发生一次辐射范围极广、层次极深的审计体制改革。从前期阶段(2013-2016年)五个省、自治区试点实施该项审计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来看,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索该项审计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够为扎实推进该项审计工作发挥试点先行、共性效仿、区域性调整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通过案例来解析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全过程,选取试点省份中开展市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C市为案例分析对象,其作为特定细分自然资源领域的代表性案例主要立足于其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禀赋条件。总结分析在整个审计项目过程中,地方审计机关所采取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具推广示范作用的审计技术及方法等,剖析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重点突出其审计重点内容以及审计措施在同类审计项目当中所具有的先进性及可部分复制性的示范推广意义,提出矿产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精准、矿难事故责任界定清晰等五项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做法,同时针对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基于研究内容对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个人观点。以期能够对同类离任审计工作起到借鉴效用,助力该项离任审计尽快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
熊琪琳[7](2019)在《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财政体系改革不断推进,而预算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审计的重点内容,对于规范预算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截止2017年,审计署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涉及到了31个省(区、市)、100多个中央部门和4000多家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健全。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在其中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健全都离不开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在管理、绩效、改革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则有利于审计监督“免疫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以N省为研究对象,在公共财政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免疫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N省的预算执行审计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了一些部门在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问题、绩效性问题以及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N省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完善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及建议。通过对N省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审计覆盖面不广,延伸审计不充分,对预算执行审计自身的权威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容易使部门预算执行单位产生问题、滋生腐败;审计关注点侧重真实合法性,对绩效性关注不够;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不够,结果转化率低,审计结果对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有限;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方式较为单一,预算执行审计未能采用标准化模块,统一组织的大型项目缺乏数据集中分析,预算执行审计手段、方法相对滞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预算执行审计相关法规不完善和实践操作指引匮乏,绩效审计缺乏相应判定标准以及审计人才培养和引用机智的不完善等。针对目前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N省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要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制度,积极探索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注重审计人才培养,科学统筹各方力量;二要引用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覆盖面,将审计关口前移,拓宽预算执行审计覆盖广度和深度;三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的绩效性,建立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四要注重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成果的转化,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整改问责力度,要加大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李广畴[8](2019)在《信息技术对政府审计人员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也日渐增加,国家和政府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审计绩效理论,提高审计绩效,促进审计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是审计理论研究永不过时的主题。本文基于审计绩效中的审计人员绩效,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有关审计人员绩效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人员绩效评价指标,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和审计人员绩效间相关关系的文献较少。只有明确了解影响因素和审计人员绩效间的相互关系,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因此笔者基于这个思路,选择了经济社会中与审计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要素,研究信息技术是如何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确定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审计人员绩效的建议,旨在促进审计人员绩效的提升。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研究工具,探究了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首先,通过文献的归纳及理论分析确定了信息技术影响审计工作的角度,选择了本次研究的变量,对变量间关系设定了假设,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框架;然后,为本次研究的变量设计对应的测量量表,把量表组合,结合相关理论设计问卷;接着对问卷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发现问卷数据信度、效度良好,可以代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最后,把数据代入理论模型,经过多次修正后,得到拟合良好的修正模型M8,根据修正模型的结果,得出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信息技术从两条路径影响审计人员绩效。路径一: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过程绩效,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结果绩效;路径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促进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提升,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胜任能力,间接提升审计人员的过程绩效,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结果绩效。2.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人员执业胜任能力在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3.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提高对审计人员绩效提升的贡献要大于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对审计人员绩效提升的贡献。本次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用新的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创造性成果在于实证证明了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在信息技术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路径中起了完全中介作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提高比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更能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绩效。
张雅[9](2019)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研究 ——以C县审计试点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坚持执行,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必须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保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实行治理系统化和管理统筹化。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在行使审计监督权,保障人民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揭示自然资源管理风险,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实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覆盖是完善审计监管体系、服务生态治理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当前审计全覆盖的推行,审计资源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全覆盖的审计需求。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流程,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是解决审计全覆盖与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资源依赖理论、系统论和协同理论为基础,在梳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对象和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经费资源、审计职权以及信息技术资源是审计过程中的关键审计资源。本文对上述关键资源进行整合,围绕审计资源供给、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效率提升这三项关键点开展资源整合,提出了系统性、高效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整合原则。同时,为了验证审计资源整合的有效性,本文以A省审计厅在C县实施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匮乏、审计数据缺乏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受限等问题,并针对C县审计试点存在的代表性、典型性问题及成因,从健全审计机关人才管理体系、完善审计经费管理制度、推进政府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审计机关权责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审计资源整合的风险防控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有助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汪妍[10](2019)在《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做出战略部署,要求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审计署重新修订《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紧接着发布《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都对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要求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但目前,审计机关尚未明确指导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本文将详细研究相关内容,以期为审计机关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本文首先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接着论述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重点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工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写作的理论依据;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概述不同时期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作用。然后分析总结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针对目前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时存在的不足,主要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中有关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设计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明确指导的时间、方式和内容,从内部审内部审计计划的安排、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和完善制度建设这五个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接着进行案例分析,介绍J公司内部审计概况,以及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情况,分析现存不足,提出完善措施,指明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具体做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审计机关加强指导的相关建议。本文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设计指导路径,提出目前尚未明确的关于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为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为审计机关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也期望能为审计机关指导属于指导对象的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二、强化基础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省审计厅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显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基础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省审计厅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显着(论文提纲范文)
(1)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方法的研究 |
1.2.3 关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整改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理论概述 |
2.1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含义和目标 |
2.1.1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含义 |
2.1.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目标 |
2.2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特征 |
2.2.1 注重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 |
2.2.2 注重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
2.2.3 注重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 |
2.3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方法 |
2.3.1 检查法 |
2.3.2 外部调查法 |
2.3.3 分析法 |
2.4 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基础理论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4.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介绍 |
3.1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基本情况简介 |
3.1.1 SR市医疗保险政策措施情况 |
3.1.2 SR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
3.2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主要程序 |
3.2.1 审计计划阶段 |
3.2.2 审计实施阶段 |
3.2.3 审计报告阶段 |
3.2.4 审计整改阶段 |
3.3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内容 |
3.3.1 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情况 |
3.3.2 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情况 |
3.3.3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情况 |
3.4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结果 |
3.4.1 审计中发现的事实 |
3.4.2 审计评价意见 |
3.5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
3.5.1 审计依据不足,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
3.5.2 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周期延长 |
3.5.3 审计力量有限,难以拓展审计深度 |
3.5.4 审计结果转化率低,缺乏后续审计监督 |
4 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
4.1.1 存在处罚难的困境 |
4.1.2 存在审计监督漏洞 |
4.2 计算机审计运用不充分 |
4.2.1 数据采集不全面充分 |
4.2.2 大数据分析技术落后 |
4.3 缺少复合型审计人才 |
4.3.1 审计专业人才占比低 |
4.3.2 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够 |
4.4 审计整改机制不完善 |
4.4.1 审计结果公告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够 |
4.4.2 审计回访工作流于形式 |
4.4.3 审计问责主体未充分发挥职能 |
5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建议 |
5.1 建立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
5.1.1 健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处理处罚法律依据 |
5.1.2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监督机制 |
5.2 优化计算机审计技术 |
5.2.1 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
5.2.2 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
5.3 加强复合型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队伍建设 |
5.3.1 招聘优秀的审计人才 |
5.3.2 重视审计人员教育培训 |
5.4 健全审计整改机制 |
5.4.1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创新发布途径 |
5.4.2 开展审计回访,有效促进审计整改 |
5.4.3 加强审计问责,提高审计震慑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扶贫审计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大数据审计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大数据的相关概念 |
2.1.1 大数据的概念 |
2.1.2 大数据审计的概念 |
2.2 大数据的相关研究 |
2.3 大数据对审计工作影响的研究 |
2.4 大数据审计技术建设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2.5.1 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改变 |
2.5.2 大数据审计建设存在的技术瓶颈 |
第三章 审计项目简介 |
3.1 审计项目基本情况 |
3.2 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
3.3 审计对象及采集数据基本情况 |
3.3.1 审计对象基本情况 |
3.3.2 采集数据基本情况 |
3.4 审计目标 |
3.5 审计内容及重点 |
3.6 审计实施程序 |
3.6.1 审前调查 |
3.6.2 审计通知书 |
3.6.3 审计进点 |
3.6.4 审计实施 |
3.6.5 出具审计报告 |
第四章 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 |
4.1 技术基础 |
4.1.1 审计自动化 |
4.1.2 深度学习技术 |
4.2 基本流程 |
4.2.1 数据采集 |
4.2.2 数据清理 |
4.2.3 数据集成 |
4.2.4 模型库构建 |
4.3 典型应用 |
4.3.1 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审计 |
4.3.2 危房改造大数据审计 |
4.3.3 光伏扶贫大数据审计 |
4.3.4 “一卡通”惠农补贴资金大数据审计 |
4.3.5 关联分析大数据审计 |
4.4 大数据技术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改变 |
4.4.1 丰富审计工作成果 |
4.4.2 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
4.4.3 保障审计覆盖范围 |
第五章 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建议 |
5.1 建立全国统筹协调、层次清晰的大数据审计云平台 |
5.1.1 大数据审计云平台建设的价值 |
5.1.2 大数据审计云平台体系建设构想 |
5.2 规划审计行业大数据标准 |
5.2.1 当前审计大数据标准面临的问题 |
5.2.2 规划审计行业大数据标准的价值 |
5.2.3 审计大数据标准建设政策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贡献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贡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家审计文献综述 |
一、国家审计作用 |
二、国家审计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低碳发展文献综述 |
一、低碳发展概念界定 |
二、低碳发展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文献综述 |
第四节 文献述评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和低碳发展的概念 |
一、国家审计概念 |
二、低碳发展概念 |
第二节 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二、国家治理理论 |
三、审计全覆盖理论 |
四、外部性与庇古税理论 |
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六、脱钩理论 |
第三节 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机理 |
一、国家审计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分析 |
二、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
三、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四节 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实践 |
一、美国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实践 |
二、中国国家审计促进低碳发展的实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来源 |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分析 |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国家审计与政府效率 |
二、政府效率在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来源 |
二、中介效应与检验程序 |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分析 |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
二、财政状况的调节效应 |
三、政府竞争的调节效应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来源 |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分析 |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4)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进展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主要内容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
一、国家治理 |
二、国家审计 |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
一、国家治理理论 |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
第一节 现实困境 |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
第二节 生成机理 |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
四、利益协调困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
三、组织关系厘定 |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
二、审计职能转型 |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
一、内生机制 |
二、外部机制 |
三、联接机制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5)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审计 |
2.1.2 预算 |
2.1.3 预算执行审计 |
2.1.4 审计全覆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免疫系统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 |
3.1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施概况 |
3.2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审前准备阶段 |
3.3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审中实施阶段 |
3.4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形成报告阶段 |
第四章 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审计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范围覆盖仍不足 |
4.1.2 项目计划安排欠合理 |
4.2 审计深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审计深度拓展不够 |
4.2.2 审计质量疏于管理 |
4.3 审计方式方面的问题 |
4.3.1 审计方式运用不力 |
4.3.2 组织流程不够顺畅 |
4.4 审计成果方面的问题 |
4.4.1 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 |
4.4.2 绩效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完善预算审计全覆盖的对策 |
5.1 统筹安排项目计划,真正实现全覆盖 |
5.2 优化审计资源,多举措提升审计质量 |
5.2.1 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 |
5.2.2 聚焦质量提升,抓好过程管控 |
5.3 审计方式融合,组织方式优化 |
5.3.1 完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发挥合力 |
5.3.2 加强各部门联动、优化组织方式 |
5.4 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提高绩效审计水平 |
5.4.1 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
5.4.2 实现协同审计治理,加快审计线索移交处理 |
5.4.3 尽快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高绩效审计水平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矿产资源定义 |
2.1.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 |
2.1.3 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产权理论 |
2.2.2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分析 |
3.1 审计背景 |
3.1.1 C市矿产资源总体情况 |
3.1.2 C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3.1.3 C市矿产资源相关资金情况 |
3.2 审计过程 |
3.2.1 审计目标 |
3.2.2 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及措施 |
3.3 审计报告 |
3.3.1 基本情况 |
3.3.2 审计评价意见 |
3.3.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 |
3.4 审计案例效用分析 |
3.4.1 值得推广之处 |
3.4.2 有待改进之处 |
4 完善相关审计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
4.1 案例启示 |
4.2 案例建议 |
4.2.1 加快推进顶层制度的建设 |
4.2.2 提升审计信息化辅助技术的应用空间和应用水平 |
4.2.3 打造专业多元化的审计强师队伍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附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7)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概念的文献回顾 |
1.2.2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作用的文献回顾 |
1.2.3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及成因的文献回顾 |
1.2.4 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建议的文献回顾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预算执行审计理论概述 |
2.1 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 |
2.1.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 |
2.1.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
2.1.3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特征 |
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
2.2.1 重点关注预算编制及预算调整情况 |
2.2.2 重点关注预算支出情况 |
2.2.3 重点关注重大项目实施及绩效情况 |
2.2.4 重点关注非税收入征缴及财务管理情况 |
2.3 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 |
2.3.1 以内控制度为基础,查找管理缺陷 |
2.3.2 以专项资金为线索,追查资金去向 |
2.3.3 以收据票证为依据,查找收费漏洞 |
2.3.4 以银行账户为关键,查找疑点线索 |
2.3.5 以上下往来为重点,揭露幕后交易 |
2.4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
2.4.1 公共财政理论 |
2.4.2 受托责任理论 |
2.4.3 免疫系统理论 |
3 N省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分析 |
3.1 N省预算执行审计主客体介绍 |
3.1.1 N省部门概况 |
3.1.2 N省审计厅概况 |
3.2 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 |
3.2.1 确立审计目标及范围 |
3.2.2 明确审计的具体内容 |
3.2.3 确定审计组织分工 |
3.2.4 选择合适的审计技术方法 |
3.2.5 审计发现问题 |
3.2.6 审计整改情况及建议 |
4 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及成因分析 |
4.1 N省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审计覆盖面有限,延伸审计不充分 |
4.1.2 审计关注点侧重真实合法性,对绩效性关注不够 |
4.1.3 审计结果转化率低,整改力度不到位 |
4.1.4 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方式较为单一 |
4.2 N省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
4.2.1 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
4.2.2 预算执行审计相关法规不完善和实践操作指引匮乏 |
4.2.3 绩效审计缺乏相应判定标准 |
4.2.4 审计人才培养和引用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制度 |
5.1.1 积极探索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理论研究 |
5.1.2 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 |
5.1.3 注重审计人才培养,科学统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
5.2 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 |
5.2.1 审计关口前移 |
5.2.2 拓宽预算执行审计覆盖广度和深度 |
5.3 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的绩效性 |
5.3.1 关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
5.3.2 建立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
5.4 注重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成果的转化 |
5.4.1 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整改问责力度 |
5.4.2 要加大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信息技术对政府审计人员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审计人员工作绩效需要研究 |
1.1.2 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影响巨大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2.文献综述 |
2.1 政府审计绩效的文献综述 |
2.1.1 关于政府审计绩效管理的研究 |
2.1.2 关于政府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2 政府审计信息化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外计算机审计开展情况 |
2.2.2 国内审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
2.2.3 文献述评 |
2.3 文献简要述评 |
3.基本概念 |
3.1 政府审计人员绩效的基本概念 |
3.1.1 绩效 |
3.1.2 绩效评价 |
3.1.3 审计人员绩效评价 |
3.2 政府审计人员绩效的度量 |
3.2.1 审计人员工作成果绩效指标 |
3.2.2 审计人员工作过程绩效指标 |
3.3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
3.3.1 审计专用信息技术 |
3.3.2 审计工作中可用的信息技术 |
3.3.3 其他信息技术 |
4.信息技术对政府审计人员绩效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
4.1 基于审计对象的影响路径分析 |
4.2 基于审计风险的影响路径分析 |
4.3 基于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路径分析 |
4.4 基于审计工作平台的影响路径分析 |
4.5 基于审计人员执业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
4.6 审计人员工作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5.信息技术对政府审计人员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设计 |
5.1 研究模型构建 |
5.2 模型变量测量 |
5.2.1 信息技术测量量表 |
5.2.2 审计技术方法测量量表 |
5.2.3 审计工作平台测量量表 |
5.2.4 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测量量表 |
5.2.5 审计人员过程绩效测量量表 |
5.2.6 审计人员结果绩效测量量表 |
5.3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
5.3.1 问卷设计 |
5.3.2 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 |
5.3.3 数据分析工具 |
6.信息技术对政府审计人员绩效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 |
6.1 样本来源及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1 样本数据来源 |
6.1.2 样本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
6.1.3 测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2 样本数据的信度分析 |
6.2.1 完善审计技术维度的信度分析 |
6.2.2 使用审计技术维度的信度分析 |
6.2.3 审计工作平台维度的信度分析 |
6.2.4 审计人员执业能力维度的信度分析 |
6.2.5 审计过程绩效维度的信度分析 |
6.2.6 审计结果绩效维度的信度分析 |
6.3 样本数据的效度检验 |
6.3.1 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
6.3.2 结构效度 |
6.3.3 收敛效度 |
6.4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检验 |
6.4.1 初始模型的构建及识别 |
6.4.2 初始模型M1的检验结果 |
6.4.3 初始模型M1的修正过程 |
6.4.4 修正模型M8的检验结果 |
6.4.5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
6.4.6 研究结论 |
7.基于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绩效提升对策建议 |
7.1 加大信息化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力度 |
7.1.1 借鉴其他行业先进技术,促进审计技术创新 |
7.1.2 善于学习,用被审计单位技术带动审计技术创新 |
7.1.3 借力信息技术专家,促进审计技术创新 |
7.2 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平台建设 |
7.2.1 加快审计数据平台建设力度 |
7.2.2 加快审计平台建设,统一数据接口标准 |
7.3 提升审计队伍信息化水平 |
7.3.1 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
7.3.2 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审计队伍信息化水平 |
8.总结及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不足之处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9)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研究 ——以C县审计试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1.3.2 政府审计资源整合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2.1.2 政府审计资源 |
2.1.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 |
2.2 基本理论 |
2.2.1 资源依赖理论 |
2.2.2 系统论 |
2.2.3 协同理论 |
3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要素和原则 |
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要素 |
3.1.1 审计人力资源整合 |
3.1.2 审计经费资源整合 |
3.1.3 审计职权整合 |
3.1.4 审计信息技术资源整合 |
3.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原则 |
3.2.1 系统性原则 |
3.2.2 重要性原则 |
3.2.3 高效性原则 |
4 案例分析:C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资源整合 |
4.1 审计概况 |
4.1.1 案例试点地概况 |
4.1.2 审计目标 |
4.1.3 审计前期准备 |
4.1.4 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 |
4.1.5 审计发现与成效 |
4.2 审计存在问题 |
4.2.1 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匮乏 |
4.2.2 审计数据缺乏有效整合 |
4.2.3 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受限 |
4.3 审计资源整合 |
4.3.1 审计人力资源整合 |
4.3.2 审计信息技术资源整合 |
4.3.3 审计职权整合 |
5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对策建议 |
5.1 健全审计机关人才管理体系 |
5.1.1 构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家库 |
5.1.2 构建面向审计实践的审计教育培训体系 |
5.1.3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
5.2 完善审计经费管理制度 |
5.2.1 加强预算管理 |
5.2.2 提高经费支出效率 |
5.2.3 强化审计经费制度保障 |
5.3 构建审计机关权责清单制度 |
5.3.1 明确界定审计机关权力和责任 |
5.3.2 完善协同问责机制 |
5.4 推进政府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 |
5.4.1 拓展审计技术方法 |
5.4.2 注重信息交流共享 |
5.4.3 构建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
5.5 建立健全审计资源整合风险防控机制 |
6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文献评述 |
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分工理论 |
2.3 治理理论 |
3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变迁 |
3.1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职责得到初步确立 |
3.2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逐步深入 |
3.3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不断提升 |
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不足 |
4.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
4.1.1 通过网络信息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 |
4.1.2 通过专家座谈搜集资料的现状分析 |
4.1.3 现状总结 |
4.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
4.2.1 审计机关指导的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
4.2.2 审计机关的指导职责划分不明确 |
4.2.3 部分地区对指导工作缺乏重视 |
4.2.4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
5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设计 |
5.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设计目标 |
5.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的设计原则 |
5.2.1 总体指导思想 |
5.2.2 基本原则 |
5.3 设计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 |
5.3.1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安排审计计划 |
5.3.2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审计提高项目质量 |
5.3.3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升技能 |
5.3.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 |
5.3.5 完善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
5.4 审计机关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路径设计的注意事项 |
5.4.1 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指导部门 |
5.4.2 界定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的职责 |
5.4.3 指导部门与审计机关其他业务部门合作 |
6 审计机关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案例分析 |
6.1 案例背景介绍 |
6.1.1 J公司简介 |
6.1.2 J公司内部审计情况概述 |
6.1.3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情况 |
6.2 .案例分析 |
6.2.1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尚存不足 |
6.2.2 H市审计局指导J公司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 |
6.3 案例启示 |
6.3.1 针对审计机关提出的建议 |
6.3.2 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强化基础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省审计厅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显着(论文参考文献)
- [1]SR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分析[D]. 汪璐.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扶贫审计项目为例[D]. 李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国家审计与低碳发展研究[D]. 李苗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4]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5]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杨云. 兰州大学, 2019(02)
- [6]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D]. 白熙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7]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D]. 熊琪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8]信息技术对政府审计人员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D]. 李广畴.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资源整合研究 ——以C县审计试点为例[D]. 张雅.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10]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研究[D]. 汪妍.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标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