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成功的四大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许国润[1](2019)在《KM公司的IT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IT技术开始逐渐被应用于其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将IT技术应用于金融产业也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转变了传统的以金融企业为主导地位的市场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金融企业的业务更加丰富、客户更加复杂,企业需要存储和分析的数据也与来越多。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至上的,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积极投身于IT业务的发展和IT体系的建设。KM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金融企业软件开发、市场推广、软件开发、信息咨询和客户服务一条龙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金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服务需求的转变也必然会带来KM公司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变化。同时,KM公司当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变的新时期,企业不论是管理、组织结构还是系统仍以成立初期的体系为主。企业原有的基础架构相对薄弱、管理不够规范,原有的IT系统相对落后,原有的很多老系统需要更新换代,企业急需新的IT发展战略来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以KM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的IT战略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对IT战略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企业IT战略的内涵与常用规划方法;其次,论文以KM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企业IT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IT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后,论文使用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为工具,对KM公司行业运营环境和内部运营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对KM公司IT战略愿景和目标进行了明确,对企业的IT战略框架进行了构建,制定了IT治理模式;最后,论文制定了企业IT战略的应用解决方案和IT治理机制方案,并从高层重视、全员信息化意识和制度保障等角度提出了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本文以KM公司为研究对象,此公司是从事金融企业IT服务的新公司。虽然企业成立的时间不久,但是企业的对外业务发展形式良好,短短几年时间KM公司就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并先后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了分公司。但是企业当前的信息化体系仍以成立初期的信息化体系为主,各分公司各自为营,集团内部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信息化体系不能和业务相结合,因此,制定企业IT战略既符合当前的市场竞争需求,也符合企业标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的需求。结合KM公司运营环境分析,本文确定KM公司的IT战略为IT核心竞争力战略。本文认为企业IT战略的实施既要考虑业务流程管理、大客户管理和财务一体化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IT治理模式和IT治理机制。另外,企业IT战略的实施还要得到企业高层管理的重视、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全员信息化意识。论文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是从战略角度对其IT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丰富我国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企业信息化建设盲目性强、投资高、收益低、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本文以KM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IT战略发展问题进行,对解决KM公司上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价值,同时也为国内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论文研究的特色和创新支出表现在:一是论文以金融服务行业为切入点,对金融服务企业IT战略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二是研究对象选择上具有一定得创新性。KM公司是一家总员工人数不到300人得中小型企业,企业在马来西亚。香港,深圳三个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每个公司大约100人左右。企业得经营规模较小,在IT战略规划与发展上与大型得金融公司具有很大得差异。考虑到实际经营成本、业务规模、企业效益等多种因素,企业的IT战略不能完全照搬大型金融企业,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得IT战略。
陈晓晓[2](2018)在《创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创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效提升创意企业绩效将有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然而,当前研究仅对创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于如何促进创意企业绩效提升,即创意企业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出发,尝试探讨创意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实证检验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本文由三个研究构成,以下将说明三个研究过程。研究一:创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探索研究。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4家创意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研究方法收集研究资料,通过单案例访谈资料分析与归纳,以及跨案例对比总结。研究结果发现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是创意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与框架。研究二: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对创意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本研究在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假设,采用343家创意企业调查数据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假设。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对创意企业绩效均存在着积极的影响关系。研究三: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对创意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在研究一与研究二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本研究提出创意企业的吸收能力在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对创意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环境动态性调节创意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343家企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是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机制;而环境动态性是吸收能力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一个边界机制。通过以上三个研究,本文有如下两方面理论创新性。首先,本研究探索并检验创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发现创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并实证检验这些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意企业绩效的影响,弥补了创意企业绩效驱动因素理论研究不足,揭示创意企业可采取相应措施来推动创意企业绩效的提升,研究结果拓展了创意企业管理的研究。其次,揭示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意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机制。本研究验证了高管内在驱动力、开放式创新、企业IT弹性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的理解最后,探索并研究验证环境动态性在吸收能力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丰富了对创意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研究,为创意企业如何提升创意企业绩效提供参考。
谷彦章[3](2017)在《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纷纷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德国4.0工业战略的提出更是开启了运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工厂为主要内容的工业4.0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也适时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与其他企业相比,制造业信息化不仅涉及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同时也要求各环节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因此显得更为复杂。DK公司是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属于典型的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但是如何结合公司战略目标来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DK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信息孤岛、安全隐患、人力资源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难以满足公司集团化发展的需要。接着,围绕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对DK公司信息化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矩阵对公司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然后,综合运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CSF)和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ST)等方法,确立了公司信息化战略的目标,设计了信息化系统规划,并从规划管理、资金投入、人才建设、组织保障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信息化战略的保障。通过SWOT矩阵分析,综合运用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结合DK公司发展战略,对DK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和环节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巨晨阳[4](2016)在《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是经济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即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为顺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己经被新材料制造企业认识到,新材料企业正在展开全面深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此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在信息时代的长远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新材料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我国新材料领域的新型企业W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W公司重点产品超导线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围绕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建立超导线生产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整体构架方案和系统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功能分解成几个模块来实现,每个模块设计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对方案的实施得出结论,该研究在实际应用方面,简化了工作流程和人工处理过程;实现信息共享、传递流畅;信息化成果易于掌握;通过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完整、规范,便于调用;数据的统计分析更加便捷,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有效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了深入的展开本文的研究,作者首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获得相关资料,学习国内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和丰富经验,开阔了视野和写作思路,同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采运用调查法,通过对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进行详细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得的相关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统计。然后用了系统分析法,深入分析了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为方案的形成奠定基础。采用比较法和系统评价法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后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经验,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全面完善W公司企业信息化体系有积极的作用。
王磊[5](2016)在《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将人类从工业文明时代带入信息化文明时代。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国策方针指引下,航天制造业正逐步从以传统工业化生产及管理为特征的模式向以集成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数字化制造及管理转变。大量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新型制造技术相互融合,全面推动了新一代军事装备的研发进程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更加强调基于信息平台的企业间协作。A公司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科技企业,是重点保军单位之一,承担着科技武器的重大任务,信息化作为科研生产能力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融入到每一个能力体系当中,以形成核心支撑。论文以制定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为研究对象,对信息化规划理论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运用SWOT方法对A公司所处的行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以明确信息化发展战略。根据A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真实情况,通过对信息化建设深入调查与研究,结合公司现行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了公司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同时指出公司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应用了战略集合转移法(SST)和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来研究以A公司为代表的航天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总体架构,并设计了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通过对“五个平台和两个体系的实施,为A公司制定出符合公司自身需求的、详细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内容,并提出了组织、人员、资金、管理、技术及执行等保障措施,使其全方位推进航天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建立起协同、柔性、快速的航天科研新体系,逐步实现从传统的“机械航天”向“数字航天”转变的目标,通过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基础能力体系,打通运营管理信息流,建设数字化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在创新设计、快速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能力。本文旨在对A公司及同行业的航天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有所裨益,当然,信息化规划不确定因素较多,该项研究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及时作出调整。
谢礼君,张怿然,吴张勇[6](2015)在《企业信息化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文中认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时代性任务和难题。文章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
罗志方[7](2013)在《案例研究:T公司管理信息化实施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越来越被企业认可和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企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印刷行业来说,90年代初期,印刷业是一个稳赚不赔的黄金行业,经营者们只要买上一台机器,就能发财致富。当时的经营者,一门心思多买印刷机和加工设备。这就导致印刷业很长时间远离信息化建设,技术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程度低,印刷业内部人士也对信息化建设冷眼旁观。步入新世纪后,受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用工荒等影响,许多特别是小微型的印刷企业纷纷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破产倒闭的现象时时浮现。印刷行业也开始考虑怎样在竞争市场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印刷企业开始寻求信息化解决方案,采用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在印刷业开始慢慢被接受,印刷企业的管理也由经验型管理为主逐步转向以数字信息化管理为主的现代管理。印刷企业信息化根据印刷行业的特殊性和业务特点,让企业的各个流程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有效地解决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报价、下单、生产、跟单、发外、领料、入库、送货、收款等环节出现错误的情况,从而使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T公司于2001年10月香港官塘工业中心在成立,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合版印刷企业。T公司通过信息化的导入,提高了公司的效率,节约了经营成本,从而让公司保持了巨大的增长速度,成为整个印刷行业的信息化标杆。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案。首先综述了信息化的相关理论,然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T公司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整个过程,以及分析信息化给T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T公司信息化的成功经验,最后讨论了T公司信息化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方案。
孙超平[8](2013)在《基于改进的平衡计分卡的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为了提高军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防科工委制定了军工集团公司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暂行办法,自2004年开始对军工集团公司实施绩效考核,引导军工企业的经营行为,服务国防战略,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军工企业的战略绩效管理水平,文章集成了基于Smarter形成性原则的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研究框架:按照基于知识共享的战略导向,定量分析军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直观准确地进行战略绩效管理定位,并绘制战略地图,结合SWOT分析结果和战略地图设计KPI指标,并设计针对性的量表,运用证据理论对量表中的指标体系进行合成,结合相应的激励措施付诸实施。研究旨在系统化、定量化地解决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问题,以管理创新推进军工企业的协同变革、实现军工企业的超常发展。文章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以知识共享行为、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为推动员工学习与成长的支撑手段,并以前者作为中介变量,运用李克特量表法设计了影响军工企业知识共享因素的调查表,从知识、个体、组织和技术等四个方面,统计分析了军工企业知识共享现状和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从知识属性、个体情况、组织结构制度以及技术支持水平等四个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知识共享影响模型。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军工企业知识共享机制和实现路径:建立组织机制、技术机制、军民两用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增强共享双方“交易资本”。其中,组织机制可以集中解决员工共享意愿以及沟通路径问题,技术机制主要解决沟通效率问题。在构建军工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过程中,要始终发挥组织和技术双管齐下的作用。基于SWOT定位对深入推进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在运用SWOT定性分析框架归纳提炼军工企业进行战略绩效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炼归纳了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SWOT组合策略。为了直观地描述军工企业进行战略绩效管理定位问题,研究结合Delphi法和SWOT分析法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战略绩效管理的决策模型,按照方位域界定了组织的战略方位,分析了战略决策模型中战略强度的取值范围,揭示战略向量的管理学含义,并就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定位问题进行了验证。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和SWOT组合策略,绘制了基于知识共享的军工企业战略地图,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提炼归纳了军工企业进行战略绩效管理的评估指标;运用专家征询法形成了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具体的诠释。鉴于传统的平衡计分卡难以处理各种不确定评价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的平衡计分卡,构建了一个具有多种评价集的多级分布式评价模型,依据基于规则的转换技术实现了不同识别框架下评价的统一,运用解析算法对多级评价指标上的不确定评价进行了有效的合成,根据合成结果制定效用准则或最大等级准则进行绩效评估。绩效奖励是绩效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针对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和军工企业的目标,研究运用过程型激励的框架构建了正激励导向的军工企业人员专业化管理模型:以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价值观念和基本薪资作为决定军工企业人员工作努力程度的基础变量;运用保障激励、轮岗激励、培训激励、文化氛围激励、外围激励、事业规划与发展激励和荣誉激励等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运用聘任激励、绩效薪酬、股权激励等手段激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和行业目标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实现各种激励元素功能一体化的激励举措:推进荣誉激励和股权激励相互转化,实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统一;倡导晋升成长与股权激励的相互转化,实现内生激励和外生激励的有机统一,以期更好地实现军工企业推进战略绩效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构建军工企业知识共享机制、解析基于Smarter形成性原则的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研究对“中航工业合肥JH飞机装备有限公司”推行平衡计分卡进行战略绩效管理进行了案例分析:运用定性SWOT分析框架勾勒出了案例公司进行战略绩效管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运用基于线性均值的SWOT战略定位决策模型和基于非线性主成分的SWOT战略定位决策模型直观对比揭示了案例公司进行战略绩效管理的定位;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绘制了案例公司的战略地图;对照战略地图,归纳出了案例公司进行战略绩效管理的KPI指标,并构建了基于证据推理的战略绩效评估模型,对案例公司和公司敏感元件事业部的战略绩效管理进行了评估,验证了模型的效度和信度,体现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分解过程,揭示了战略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集成了基于Smarter形成性原则的战略绩效管理研究框架,可以定量化与程序化地处理定性问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按照基于Smarter形成性原则优化了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军工企业实施战略绩效管理的路径,为推进“与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建设贡献力量。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知识共享作为根本驱动性指标,构建了军工企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和共享机制;集成了基于Smarter形成性原则的平衡计分卡框架。
关守成[9](2012)在《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加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海洋技术等各个学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我国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由于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充分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契机不断缩小差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而且承担着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重大任务。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航天科工企业成为国际一流航天服务公司的必由之路。论文在总结国内外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同时指出我国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在技术、管理以及人才三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对航天科工企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发展的作用,具体包括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创新能力、管理决策、业务流程以及文化与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在分析了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方向构建的关键问题以及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涉及企业管理层、决策层的信息集成和生产现场层的信息集成。运用SPACE法对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外部环境对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机会大于威胁;内部条件对于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劣势大于优势,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应从战略的实施和控制、战略调整两个阶段进行。通过构建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定量角度对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如何推进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对策。
胡静[10](2010)在《基于文献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这条高速路,迄今已经近三十年的历程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信息化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掘,信息化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形成共识,走信息化是企业转型的必选。然而,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失败率仍然达到八成。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愈走愈远,人们已经从关注中国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性讨论,转到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成功由哪些关键因素决定另一个层面上来。尽管过去研究从不同视角(实证研究、关键因素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竞争环境下的影响因素、瓶颈因素等)探讨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但是提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体系一直是企业和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虽然不少学者提出各种企业信息化四大因素,十大因素,二十大因素,但是几乎都是从理论推理产生的,缺乏生活实例的支撑。因此,本文借鉴关键因素法归纳出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体系七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五个二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由何而来,有何涵义进行了描述。紧接着,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并研究了国内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253家企业,依照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体系进行评价,测度国内企业实施信息化中的关键因素,得出五大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和各个关键因素的相对得分情况,最后,分析并解释国内企业信息化成功的主要关键因素。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成功的四大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成功的四大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KM公司的IT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理论基础 |
(一)企业IT战略的概念 |
(二)企业IT战略介绍 |
1、IT战略的内涵 |
2、IT战略的发展阶段 |
(三)IT战略规划方法 |
1、PEST分析法 |
2、SWOT分析法 |
三、KM公司IT战略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KM公司概况 |
1、企业简介 |
2、企业发展历程 |
(二)KM公司IT战略现状与存在问题 |
1、KM公司IT战略现状 |
2、KM公司IT战略存在的问题 |
(三)KM公司IT战略需求分析 |
1、市场竞争需求分析 |
2、标准化管理需求分析 |
3、降本增效需求分析 |
四、KM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一)KM公司PEST分析 |
1、政策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技术环境分析 |
4、社会环境分析 |
(二)KM公司SWOT分析 |
1、优势分析 |
2、劣势分析 |
3、机遇分析 |
4、威胁分析 |
(三)KM公司IT战略选择分析 |
五、KM公司IT战略规划与实施 |
(一)KM公司愿景与目标 |
1、战略愿景 |
2、IT战略目标 |
(二)KM公司IT治理机制选择 |
(三)KM公司IT战略实施 |
1、信息化基础建设层面 |
2、业务流程层面 |
3、风险管理 |
(四)KM公司IT战略实施保障 |
(五)IT战略实施评价 |
1、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 |
2、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创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理论基础——资源基础理论 |
2.2 创意产业与创意企业 |
2.2.1 创意产业概念与特征 |
2.2.2 创意企业概念与特征 |
2.2.3 创意企业产品经济化 |
2.3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
2.4 现有研究评述与本研究努力方向 |
2.4.1 现有研究评述 |
2.4.2 本研究努力方向 |
2.5 本研究总体构思与设计 |
第三章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关键影响因素案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3.2.1 案例样本 |
3.2.2 分析单元 |
3.2.3 数据搜集 |
3.2.4 效度控制 |
3.3 案例描述及案例内分析 |
3.3.1 访谈高管及公司背景 |
3.3.2 案例内分析 |
3.3.3 跨案例分析 |
3.4 研究小结 |
第四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4.1 研究模型 |
4.2 研究假设 |
4.2.1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
4.2.2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5.1 研究内容 |
5.2 研究对象 |
5.3 数据搜集 |
5.4 研究工具 |
5.4.1 内部驱动力 |
5.4.2 开放式创新 |
5.4.3 弹性IT基础建设 |
5.4.4 社会资本 |
5.4.5 吸收能力 |
5.4.6 环境动态性 |
5.4.7 创意企业绩效 |
5.5 分析方法 |
5.5.1 描述性分析 |
5.5.2 信度分析 |
5.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5.4 相关分析 |
5.5.5 回归分析 |
第六章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
6.1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
6.1.1 描述性统计 |
6.1.2 相关分析 |
6.1.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1.4 回归分析 |
6.2 创意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
6.2.1 相关分析 |
6.2.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2.3 回归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管理启示及研究展望 |
7.1 结论与讨论 |
7.1.1 高管内在驱动力是创意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7.1.2 开放式创新是创意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7.1.3 弹性IT基础设施是创意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7.1.4 社会资本是创意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
7.1.5 四大核心影响因素是通过对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而对创意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
7.1.6 环境动态性对吸收能力与创意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存在影响 |
7.2 管理启示 |
7.2.1 企业为主体的微观激励对策 |
7.2.2 政府为主体的宏观政策 |
7.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7.3.1 研究局限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创意企业高管访谈提纲 |
附录2 创意企业调研量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早期战略管理理论 |
2.1.2 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
2.1.3 动态竞争战略理论 |
2.1.4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2 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 |
2.2.1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
2.2.2 企业信息化战略发展阶段 |
2.2.3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 |
2.3 制造业信息化战略 |
2.3.1 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的内容 |
2.3.2 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的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DK公司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
3.1 DK公司概况 |
3.2 DK公司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DK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2 DK公司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4.1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内部环境 |
4.2.1 组织结构分析 |
4.2.2 信息化基础分析 |
4.2.3 运营模式分析 |
4.2.4 企业文化分析 |
4.3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 DK公司战略目标 |
5.2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 |
5.2.1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5.2.2 战略目标集转移 |
5.2.3 信息化战略目标 |
5.2.4 信息系统规划 |
5.3 关键系统建设及优化 |
5.3.1 企业资源计划ERP |
5.3.2 产品开发生命周期PLM |
5.3.3 智能制造系统MES |
5.3.4 智能决策系统DSS |
5.3.5 供应链管理SCM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提高信息化的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 |
6.1.1 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能力 |
6.1.2 完善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 |
6.1.3 推动信息化的实际应用管理 |
6.1.4 完善信息化的评价制度体系 |
6.2 加大信息化战略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 |
6.2.1 信息化资金的持续投入 |
6.2.2 信息化专业团队的建设 |
6.3 完善信息化战略的组织保障体系 |
6.3.1 决策层保障 |
6.3.2 技术层保障 |
6.3.3 执行层保障 |
6.3.4 管理层保障 |
6.4 信息化战略实施的风险防范 |
6.4.1 主要风险 |
6.4.2 防范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在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该领域目前存在问题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理论概述 |
2.1 信息化的概念、内容和作用 |
2.1.1 信息化的概念 |
2.1.2 信息化的内容 |
2.1.3 信息化的作用 |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内容及相关理论 |
2.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
2.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2.2.3 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理论 |
2.3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内容和作用 |
2.3.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
2.3.2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
2.3.3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
3 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
3.1 公司概况 |
3.2 超导线产品特点及生产流程 |
3.2.1 超导线产品特点 |
3.2.2 超导线生产流程 |
3.3 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3.3.1 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环境 |
3.3.2 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
3.4 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生产管理信息化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调查问卷的分析 |
3.4.3 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的改进方案 |
4.1 方案综述 |
4.1.1 方案的目标 |
4.1.2 方案的设计步骤 |
4.2 技术基础架构方案 |
4.2.1 网络结构 |
4.2.2 硬件环境 |
4.2.3 软件环境 |
4.3 生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4 生产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
4.4.1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4.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4.3 生产计划管理模块设计 |
4.4.4 车间管理模块设计 |
4.4.5 出入库管理模块设计 |
4.4.6 综合查询功能设计 |
4.4.7 综合报表功能设计 |
5 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改进方案的实施评估与保障 |
5.1 能力评估 |
5.1.1 综合能力评估 |
5.1.2 技术创新能力评估 |
5.2 效果评价 |
5.2.1 目标性能的测定 |
5.2.2 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 |
5.3 实施保障 |
5.3.1 成本控制 |
5.3.2 质量控制 |
5.3.3 人员培训 |
5.3.4 系统使用规范 |
5.3.5 企业信息文化建设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调查问卷样表 |
(5)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企业信息化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 |
1.3.1 企业信息化相关理论 |
1.3.2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
1.4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A公司概况及其信息化状况分析 |
2.1 A公司情况综述 |
2.1.1 A公司发展现状 |
2.1.2 A公司组织结构现状 |
2.1.3 A公司战略 |
2.2 A公司信息化状况分析 |
2.2.1 A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
2.2.2 A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
2.2.3 A公司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矩阵框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公司信息化需求分析 |
3.1 A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1 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2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A公司信息化战略目标 |
3.2.1 识别A公司的战略集合 |
3.2.2 公司信息化战略目标 |
3.3 确定支持A公司战略目标的信息需求 |
3.3.1 A公司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 |
3.3.2 识别A公司信息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设计 |
4.1 信息化总体架构 |
4.2 信息化建设目标及原则 |
4.2.1 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 |
4.2.2 信息化指导思想 |
4.2.3 信息化建设原则 |
4.2.4 信息化建设思路 |
4.3 功能模块规划 |
4.3.1 信息化基础平台架构规划 |
4.3.2 基于资源计划的企业运营管理平台 |
4.3.3 基于产品过程控制的设计研发管理平台 |
4.3.4 基于复杂装配的生产制造一体化平台 |
4.3.5 基于生产经营管控的决策分析平台 |
4.3.6 IT管控体系规划 |
4.3.7 信息安全体系规划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与保障 |
5.1 实施计划 |
5.2 实施保障 |
5.2.1 组织保障 |
5.2.2 人员保障 |
5.2.3 资金保障 |
5.2.4 管理保障 |
5.2.5 技术保障 |
5.2.6 执行保障 |
5.3 风险分析及措施 |
5.3.1 风险分析 |
5.3.2 规避措施 |
5.4 预期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企业信息化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
3.2 企业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
4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
5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成功因素 |
5.1 最重要的是 “一把手”态度 |
5.2 全面深入的全面培训 |
5.3 业务流程重组同步进行 |
5.4 行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 |
5.5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
6总结 |
(7)案例研究:T公司管理信息化实施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案例背景介绍 |
2.1 T 公司的概况 |
2.2 T 公司的组织以及流程分析 |
2.2.1 T 公司的组织结构 |
2.2.2 T 公司的工作流程 |
2.3 T 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2.4 T 公司的信息化实施 |
2.4.1 T 公司信息化决策 |
2.4.2 T 公司信息化的模式选择 |
2.4.3 T 公司信息化实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 公司信息化效果分析 |
3.1 信息化实施对 T 公司的作用 |
3.2 T 公司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原因分析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发放及其可信度 |
3.2.3 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 公司信息化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
4.1 T 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4.2 对 T 公司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
4.2.1 加快和 KIMLEY 合作,尽快推出 ERP 的新版本 |
4.2.2 原材料的管理 |
4.2.3 外协加工商的管理模式的升级 |
4.2.4 加强员工的系统培训 |
4.2.5 员工的信息化风险教育 |
4.2.6 公司管理制度的优化 |
4.2.7 组织的扁平化改造 |
4.2.8 企业文化的改造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基于改进的平衡计分卡的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资委出台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 |
1.1.2 军工集团公司推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暂行办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1.2.1 战略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
1.2.2 战略绩效管理中考核技术的应用研究 |
1.2.3 战略绩效管理的展望 |
1.3 研究目的和价值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价值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军工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研究 |
2.1 军工企业的特点与知识共享的动因 |
2.1.1 军工企业的特点 |
2.1.2 军工企业知识共享的动因 |
2.2 军工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 |
2.2.1 知识特性对军工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 |
2.2.2 个体特性对军工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 |
2.2.3 组织特性对军工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 |
2.2.4 技术特性对军工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 |
2.3 军工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 |
2.3.1 基本理论分析 |
2.3.2 军工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途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SWOT分析 |
3.1 影响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SWOT因素 |
3.1.1 SWOT因素分析 |
3.2 基于线性均值的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定位 |
3.2.1 基于线性均值的战略SWOT决策模型 |
3.2.2 对SWOT各因素值的测量与相关修正 |
3.2.3 SWOT战略四边形与战略向量 |
3.2.4 战略向量(θ,ρ)的管理学含义 |
3.2.5 战略决策模型在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定位应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共享机制的军工企业战略地图绘制与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
4.1 基于SWOT分析绘制的战略地图 |
4.1.1 基于BSC维度的战略地图描述 |
4.1.2 基于知识共享机制的军工企业战略地图绘制 |
4.1.3 知识共享机制在战略地图中的支撑作用 |
4.2 基于战略地图的评价指标体系 |
4.3 对评价指标的诠释 |
4.3.1 价值与目标 |
4.3.2 客户与评价 |
4.3.3 流程与标准 |
4.3.4 学习与成长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军工企业战略绩效评估研究 |
5.1 绩效评估方法 |
5.1.1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的分类与比较 |
5.1.2 综合的效评估方法述评 |
5.2 证据理论基础及其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
5.2.1 证据理论简介 |
5.2.2 证据理论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
5.3 基于证据推理的BSC |
5.3.1 多级分布式绩效评估建模 |
5.3.2 精确评估值的分布式建模 |
5.3.3 基于规则的评估数据统一 |
5.3.4 多级合成的解析算法 |
5.3.5 BSC的综合评估形成与评估准则 |
5.3.6 基于证据推理的BSC绩效评估流程 |
5.4 基于证据推理的军工企业战略绩效评估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正向激励的军工企业人员激励管理研究 |
6.1 内容型激励理论中适合军工员工专业化管理的正激励元素 |
6.2. 正激励导向的军工企业员工专业化管理模型构建 |
6.2.1 模型描述 |
6.2.2 模型激励元素释义 |
6.3. 正激励导向的军工企业员工专业化管理措施 |
6.3.1 创新荣誉激励机制,实现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复合激励 |
6.3.2 高管激励:聘任激励与股权激励并举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基于××飞机装备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
7.1 案例公司简介 |
7.2 基于定量SWOT的战略绩效管理定位的因素 |
7.2.1 影响案例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定位的SWOT因素 |
7.2.2 影响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定位SWOT值的测量 |
7.2.3 影响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定位SWOT评价因素NLPCA分析 |
7.2.4 影响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定位SWOT战略四边形的构建与重心坐标 |
7.3 基于SWOT分析的案例公司战略地图 |
7.4 基于案例公司战略地图的ER-BSC体系 |
7.4.1 基于案例公司战略地图的KPI指标及度量 |
7.4.2 基于证据推理的案例公司战略绩效评估 |
7.4.3 基于ER-BSC的案例公司敏感元件事业部战略绩效评估 |
7.5 案例公司推进战略绩效管理的奖励(正向激励)措施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8.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
学位论文选题来源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的着作与教材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和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教学科研获奖 |
(9)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我国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
2.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2.2 我国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
2.2.1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航天科工企业发展搭建了信息平台 |
2.2.2 建立具有航天特色的信息化体系 |
2.2.3 构建适合军、民两用的航天信息平台 |
2.2.4 “CIMS”理念为航天科工企业产品研制提供保证 |
2.2.5 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2.3 我国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3.1 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 |
2.3.2 信息化发展中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
2.3.3 信息化发展中的人才问题突出 |
2.3.4 信息化顶层设计在业务发展支撑上不足 |
2.3.5 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有待加强 |
2.3.6 信息化开展的基础条件难以满足信息化推进的紧迫需求 |
2.4 我国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
2.4.1 信息化已成为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重要特征 |
2.4.2 国家对中央企业和军工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
2.4.3 集团公司整体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
3.1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及内容 |
3.1.1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3.1.2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3.1.3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
3.2 航天科工企业发展的影响要素分析 |
3.3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发展各影响要素的作用关系分析 |
3.3.1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 |
3.3.2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作用 |
3.3.3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作用 |
3.3.4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文化与组织结构的作用 |
3.3.5 信息化对航天科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
4.1 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的内涵及类型 |
4.1.1 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内涵 |
4.1.2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类型 |
4.1.3 企业与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选择 |
4.2 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原则 |
4.2.1 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选择的影响因素 |
4.2.2 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选择的原则 |
4.3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框架构建 |
4.3.1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过程 |
4.3.2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方向构建的关键问题 |
4.3.3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框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
5.1 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内涵、本质及地位 |
5.1.1 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内涵 |
5.1.2 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本质 |
5.1.3 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地位 |
5.2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 |
5.2.1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 |
5.2.2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定需求 |
5.2.3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案设计 |
5.3 影响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识别 |
5.3.1 外部环境因素识别 |
5.3.2 内部条件因素识别 |
5.4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战略分析 |
5.4.1 外部环境战略分析 |
5.4.2 内部条件战略分析 |
5.5 基于 SPACE 法的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 |
5.5.1 SPACE 法的理论介绍 |
5.5.2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 |
5.5.3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 |
5.6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调整 |
5.6.1 信息化战略实施和控制阶段 |
5.6.2 信息化战略调整阶段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 |
6.1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评价的目的 |
6.2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6.2.2 指标体系的设计 |
6.2.3 指标的含义 |
6.2.4 指标的计算方法 |
6.3 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
6.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6.3.2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 |
6.4 实证分析 |
6.4.1 样本对象的选择 |
6.4.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6.4.3 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推动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
7.1 提高组织信息化的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 |
7.1.1 提升信息化建设前的规划能力 |
7.1.2 完善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 |
7.1.3 巩固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管理 |
7.1.4 加强信息化实施中的管理变革 |
7.1.5 加速信息化实施的实时评估改进 |
7.2 加大信息化发展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 |
7.2.1 加大资金的投入 |
7.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7.3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 |
7.3.1 决策层 |
7.3.2 技术层 |
7.3.3 管理层 |
7.3.4 执行层 |
7.4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体系 |
7.4.1 塑造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
7.4.2 因企制宜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
7.4.3 把握好企业信息化的力度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Ⅰ |
个人简历 |
(10)基于文献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文献综述 |
2.1 企业信息化概念及特征 |
2.2 国内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综述 |
3 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指标体系 |
3.1 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指标设计原则 |
3.2 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4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数据处理与过程 |
4.1 原始数据的收集 |
4.2 数据处理过程 |
4.3 研究统计分析过程 |
5 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分析 |
5.1 五大得分最高的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 |
5.2 关键因素按年份变化情况 |
5.3 关键因素按行业变化情况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成功的四大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KM公司的IT发展战略研究[D]. 许国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2]创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D]. 陈晓晓.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3]DK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 谷彦章. 燕山大学, 2017(05)
- [4]W公司超导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D]. 巨晨阳.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5]A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设计与研究[D]. 王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2)
- [6]企业信息化关键成功因素分析[J]. 谢礼君,张怿然,吴张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23)
- [7]案例研究:T公司管理信息化实施案例研究[D]. 罗志方.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8]基于改进的平衡计分卡的军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研究[D]. 孙超平.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5)
- [9]航天科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 关守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10]基于文献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关键因素研究[D]. 胡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