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

一、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袁章安,杨起,张娟[1](2021)在《多巴胺+酚妥拉明+复方丹参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及复方丹参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初次确诊的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及复方丹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二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血沉、全血粘度及红细胞集聚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心率减慢、紫绀缓解及水肿消退改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及复方丹参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遏制患者心衰进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少,是适合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

黎辉[2](2019)在《“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诸多疾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预计的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因时间的限制,实际共纳入89例受试者,病例纳入后,对三个中心的病例分布、完成情况、基线水平进行比较,以保证三个中心的受试者分布均衡和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汤剂,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疗程总共为14天,观测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出院后第3个月。(3)按照研究方案中已拟定的在相关时间点观测或者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心功能分级、MLHFQ总积分、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的情况,研究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做出评价。2.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概要通过跟师学习,以张晓云教授临证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张晓云教授发表的论文,对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概括。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愈显率为63.6%。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愈显率为40.9%。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痰的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次要症状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的心功能分级、MLHFQ的总积分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心功能分级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MLHFQ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比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FEV1%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6)两组受试者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Pa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PaC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受试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T-proBNP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受试者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白细胞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两组受试者营养指标、电解质指标、再住院率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前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a+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K+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再住院率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2.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2)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3)与时偕行,中西并重;(4)注重以人为本;(5)注重调摄脾胃;(6)注重疏畅情志;(7)用药贵在精准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健脾渗湿”法联合西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高度安全且疗效肯定。3.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医学,它根源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医先哲们耗其毕生心血所总结的诊疗疾病的领悟和经验,是历代中医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和名族文化的成果展示,其底蕴深厚,范围广泛,需恬淡虚无,集思广益,追根朔源,方可窥其真正内涵,又能药到病除,拔刺雪污,解除病痛,予患者以健康的体魄!对中医的学习,张教授认为当从细节出发,注重中医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应该辨识细节之间的不同;在辨证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并重的诊断观点,更需要有“治未病”的远瞻眼光;在治法上,当重视脾土的功能,脾旺则万物生化,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恢复;人为社会的人,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的反应,它的发生发展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当关爱、关心患者,更有助于病痛的祛除和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又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的发病往往多由“因情致病”或“因病伤情”,故在治疗时当重视对情志的调节,而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脾又可养肝疏肝,故用药方面,善用逍遥散、小柴胡、参苓白术散等方治疗诸疾。

黄祖旺[3](2015)在《酚妥拉明 多巴酚丁胺联合血栓通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血栓通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血栓通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血栓通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陈家贤[4](2014)在《药物联合治疗45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是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丹参注射液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只是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疗方法,由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5.56%,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55.56%。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对比实验可以证实,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将复方丹参、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等药物联合起来用以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的病症,具有突出的临床优势。

陈占伟[5](2013)在《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酚妥拉明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96例.。对照组用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10天。结果治疗组48例,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48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慢性肺心病的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

窦健全[6](2012)在《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54例,在传统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10天。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5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结论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有显着的临床效果。

张瑛,唐群科,袁春萍,张冬天[7](2004)在《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3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梁启军[8](2010)在《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机理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一实验设计和检测指标选择的指导理论:三维宏观态势理论1三维宏观态势理论任何生命体只有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生命维度;生命过程就是生命的自利、自洁和自稳的维持过程。以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维度体现的人体生命首先是一个物质、能量摄入、贮存、利用和排出的动态过程。对于不利于自体的物质,包括多量的人体正常需要物质、有害的理化物质、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过多积聚的自体生理产物等,人体在长期化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稳免疫机制,在宏观上表现为祛其外出、自洁人体的宏观免疫态势。宏观上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路径选择或者最小化邪气的损害有以下五个基本态势:一是从哪里进来就从哪里出去,因为进处即是易出处。二是从最近或最便利的人体大型外通腔道祛出。三是通过到达体表最近路径祛出,比如形成瘘道。四是通过微观路径趋出。五是就地限制包裹,但祛邪外出总是人体宏观免疫的最终导向。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人体的宏观免疫态势就会表现出来;同时人体正气和邪气各自情况也就通过物质维(以正气虚实和邪气盛衰为表现)、能量维(以体温和热性为表现)、空间维(以病位为表现)人体生命三维参量变化表现出来,因此正邪斗争总的态势就呈现出来。中医是从人体固有的生命三维、用宏观态势描述法客观地表述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运用二分法描述人体正气与邪气,把人体所有自利己体的物质功能作为一个整体,称作正气,而所有致病因素作为另一个整体,称作邪气,正气顺应上述宏观免疫态势对邪气形成祛之离体的总斗争态势,然后根据此态势确定总的治疗原则——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因此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与中医理论相对映,传统中药学描述的是三维一势:1)药性——能量维,2)五味——物质维(成分),3)归经(特定组织、器官即空间选择性作用)——空间维,4)升、降、沉、浮(四气)——运动方向的宏观态势。中药复方的总配伍原则也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2三维宏观态势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复方实验指标选择思路2.1体现生命物质、能量、时空三维,即体现中医八纲辨证的虚实、寒热、表里之纲:物质维指标——一切关于宏观和微观具体生命物质的指标,都属于物质维。能量维指标——体温、ATP、ATP酶、主观的冷热感觉等指标。时空维指标——与时间、季节、空间、环境、体积、大小、部位等相关指标。2.2体现生命整体或局部运动态势:趋向多动、多语,或趋向沉静等体现整体运动态势的指标。趋向多饮多食、血凝气滞等体现局部运动态势的指标。2.3体现扶正祛邪的中医基本治疗思维:扶正指标——体现组织修复、功能趋向完整或提高的指标。祛邪指标——体现内、外邪气变化的指标。体现正邪斗争态势和祛邪离体路径的指标——前者含在扶正、祛邪指标之内,后者如汗出、陈痰咳出、瘀血排除、积便排出等。二、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机理实验研究目的:在三维宏观态势理论指导下,选择检测指标,通过对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的实验研究,初步揭示其治疗机理,为益肺活血汤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也为研究中医、中药、复方提供一个理论思路。方法:购进北京沙河通利试验养殖场普级家兔大耳白40只,许可证批号:scxk北京2005-0003,雌雄不拘,每只2kg左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心病模型组、益肺活血汤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肺心病模型组、益肺活血汤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一并造模。参考浙江医科大学俞秋棠家兔肺心病模型建立方法,从兔耳缘静脉注射0.7%三氯化铁溶液,隔日1次,复制肺心病模型;从行为学、二维超声心动图判断肺心病模型已造成,停止造模。造模结束后,每只家兔从耳缘静脉取血、观察血液宏观形态,然后按需留取血浆或血清,检测指标AngⅡ、ET、TXA2/PGI2、NO、TNF-α取血后,正常对照组和肺心病模型组依前法喂养,以备用的益肺活血汤膏粘剂喂药益肺活血汤治疗组,以卡托普利喂药卡托普利治疗组,每天均喂药,喂药20天。因实验中途每组家兔均死亡两只,给药结束时每组均余兔8只,共32只。首先观察各组家兔行为学特征,随后耳缘静脉取血,观察血液宏观形态、提取血浆、血清,做造模结束时相同指标检测,然后杀死家兔观察心、肺宏观形态学特征,并取材家兔肺组织,做心、肺切片、检测肺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现象及ATPase活性变化。结果:第一部分:从各组的心、肺宏观形态、心、肺颜色和色泽、赘生物有无、心肌与浆膜关系改变等方面的差异,显示益肺活血汤疗效良好。心、肺切片从心肌变化、肺小动脉变化、血栓改变、炎性细胞行为等微观形态学方面也证明益肺活血汤的疗效。第二部分:血管活性因子AngⅡ、ET、TXA2/PGI2、NO及TNF-α检测结果,用方差分析、q检验分析如下:益肺活血汤可以显着提高血清NO含量(p<0.01);有降低血液中AngⅡ、ET含量及TXA2/PGI2的比例的趋势(p>0.05);对TNF-α无影响(p>0.05),且治疗后各组间TNF-α无差异(p>0.05)第三部分:益肺活血汤有明显促进肺组织细胞增殖作用(p<0.05),各组均未观察到凋亡现象。第四部分:益肺活血汤有明显提高肺组织Na+-K+-ATPase活性作用(p<0.01),对Ca2+-Mg2+-ATPase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分析:肺心病虽有诸多证型,但肺气(阳)虚兼血瘀是主要证型;益气(阳)活血是肺心病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普遍思维之一。益肺活血汤是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验方,是在补中益气汤和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益脾肺之气,柴胡、枳壳、桔梗、陈皮理气,川芎、牛膝、当归、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生地黄养阴生津。全方单从药性上看,黄芪微温,白术、枳壳、陈皮、川芎、当归、红花温,党参、桔梗、甘草、桃仁、牛膝平,赤芍、柴胡微寒,生地黄寒;微温、温、平、微寒、寒药量的比例是10:42:40:11:9,全方温性突出,实是温阳为主的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方。在形态学方面,心、肺宏观形态学特征、心、肺切片、血液宏观形态的差异就直观证明益肺活血汤有疗效。益肺活血汤治疗组肺组织细胞增殖现象明显强于其它组,既是补益作用的体现,又是补益作用的佐证。Na+-K-+ATPase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Na+-K-+ATPase活性是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法立方的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的机制之一。实验证明益肺活血汤能明确提高血液中NO的含量,仅有降低血液中AngⅡ、ET含量及TXA2/PGI2的比例的趋势,所以对血管活性物质影响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益肺活血汤对TNF-α无影响,表明抗炎或祛邪不是其主要作用,治疗后各组间TNF-α无差异表明益肺活血汤是安全的,无致瘤作用。结论:此次实验从组织细胞修复角度(促进肺组织细胞增殖)、能量代谢角度(增强肺组织Na+-K+-ATPase活性)、血管活性物质角度(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的含量等)、抗炎及副作用角度(治疗前后TNF-α的变化及治疗后TNF-α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初步揭示了益肺活血汤,即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对肺心病的治疗机理,并初步否定了最不希望出现的副作用——致瘤作用。实验指标选择也充分体现益肺活血汤扶正(促进肺组织细胞增殖、增强肺组织Na-+K+-ATPase活性)、纠正病理态势(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物质的、消散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等方面疗效,证明益肺活血汤的疗效是客观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沈会[9](2006)在《心力衰竭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文中指出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所致的危重病证。心力衰竭是多种心系疾病或非心系疾病发展的结果,如心悸、胸痹心痛、咳嗽等。我国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而一直受到普遍重视。本病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先秦时期到现代,历经二千多年,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认识,逐渐完善了心力衰竭的发病规律和辨证要点,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记述了先秦时期到现代中医文献中心力衰竭的历史源流及各时期对该病论述的发展及独到之处,回顾和研究不同阶段的特点,这对今后深入探讨心力衰竭辨证治疗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确定文中心力衰竭的定义与范围,对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进行探讨。按现代中医的标准对心力衰竭病名作出明确的定义,指出心力衰竭一病所包括的西医病名范围。由于古代中医文献中无心力衰竭这一病名,而该病的相关病名却有出现,并且在不同历史时代对其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该部分对与本病相关的七个病名的内涵及沿革作了探讨。第二部分分为先秦、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几个阶段,涉及了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分别对各期主要论着及医家的观点进行挖掘和剖析,总结其发展与独到之处。在每一阶段中介绍心力衰竭相关文献中所载内容的特点,包括继承、创新和发展;重点对有代表性的着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涉及了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用药特点、调护等多个方面,并对心力衰竭论治有卓越贡献的医家进行了简单论述,以便于了解心力衰竭论治理论提出的背景。这些丰富的理论、经验、学术思想对今人的研究将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主要是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病证、治疗、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方面进行总结。建国以后,中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方法,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分型方面更加丰富。在治疗上,不光是传统的方药、针灸、气功的治疗,还有中药注射液、中药雾化剂、中药药液灌肠、中药栓剂的应用。并且,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经验,也值得借鉴。

曹长恩[10](1998)在《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中临床应用近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肺动脉高压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肺心病的治疗除了综合治疗外,其血管扩张剂为近年来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新的偿试。本文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中临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1 血管扩张剂对肺血管作用特点血管扩张剂对肺血管作用机理是复杂的,一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特异性受体,而另一些药物则通过刺激介质的产生来影响肺血管的反应性。如钙拮

二、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多巴胺+酚妥拉明+复方丹参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课题来源
    3 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4 研究方案
        4.1 试验技术流程图
        4.2 设计类型
        4.3 样本含量估计
        4.4 治疗方案
        4.5 观察指标
        4.6 疗效的判定
        4.7 安全性判定
        4.8 盲法的设计
        4.9 质量控制
        4.10 数据管理
        4.11 统计分析
        4.12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4.13 伦理委员会审批和知情同意书
    5 结果
        5.1 病例分布情况
        5.2 试验完成情况
        5.3 基线分析
        5.4 疗效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肺动脉高压、COPD、肺心病之间的联系
    2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合并心衰的现实意义
    3 研究基础
    4 科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4.1 慎用镇静剂
        4.2 慎用强心剂
        4.3 慎用利尿剂
        4.4 慎用碱剂
        4.5 慎用激素
    5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基本认识
        5.1 祖国中医学对“CPHD”和“CPHD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5.2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5.3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5.4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治法认识
    6 探讨“从脾论治”在肺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6.1 从脏腑功能来看脾肺的关系
        6.2 从六经辨证来看脾肾的关系
        6.3 从气机升降路径来看肺脾肾的关系
        6.4 从痰湿瘀的生成路径来看三者与脾的关系
    7 “健脾渗湿”法治疗肺胀病的立论依据
        7.1 脾土虚弱为肺胀病发病之本
        7.2 痰湿内生为肺胀病发病之关键
        7.3 瘀血阻滞为肺胀病可见之兼症
        7.4 “健脾渗湿”为肺胀病的基本治法
    8 组方及方药分析
        8.1 参苓白术散
        8.2 五苓散
        8.3 合方分析
    9 临床研究结果的讨论
        9.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情况
        9.2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9.3 治疗后痰的总积分的变化
        9.4 治疗后次要症状的总积分的变化
        9.5 治疗后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变化
        9.6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9.7 治疗后受试者的MLHFQ总积分的变化
        9.8 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
        9.9 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9.10 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
        9.11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9.12 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9.13 治疗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9.14 治疗后电解质的变化
        9.15 治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9.16 治疗后再住院率的情况
    10 “健脾渗湿”法治疗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机制探讨
        10.1 祛痰抗炎,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功能
        10.2 利尿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10.3 改善低氧血症,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
        10.4 改善胃肠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增加御病能力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1.重视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2.1 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2.2 明确疾病的诊断,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3 与时偕行,中西并重
    4 注重以人为本
        4.1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
        4.2 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4.3 以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原则
    5 注重调摄脾胃
        5.1 用药首当不伤脾胃
        5.2 重视补益脾胃
        5.3 重视养护脾胃
    6 注重疏畅情志
        6.1 擅于疏通开导,建立信心
        6.2 擅用柴胡逍遥,调畅肝气
        6.3 强调自我调节和心理治疗
    7 用药贵在精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研究进展
        1.1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辨证治法的研究
    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中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2.2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2.3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4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3 总结和展望
        4.西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进展
        4.1 控制感染
        4.2 保持气道通畅
        4.3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4 利尿剂
        4.5 正性肌力药
        4.6 血管扩张剂
        4.7 抗凝剂
        4.8 其他治疗措施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3)酚妥拉明 多巴酚丁胺联合血栓通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2.2 两组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4)药物联合治疗45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治方法
    1.3 诊疗效果的判断
    1.4 统计分析
2 治疗结果
3 讨论

(5)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分析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8)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机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实验设计和检测指标选择的指导理论:三维宏观态势理论简述
    1 中医学的三维宏观态势医学本质
        1.1 生命的维度
        1.2 人体宏观免疫态势
        1.3 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
        1.3.1 传统中医维度是三维
        1.3.2 传统中医的宏观态势思维特性及治疗大原则
    2 中药维度和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2.1 中药维度
        2.2 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3 三维宏观态势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复方实验指标选择思路
实验研究
    引言
        1 肺心病中医治疗的主要思路及与此次实验设计的内在关系
        2 实验路径
        3 此次实验具体指标选择前述
    实验第一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行为学、心肺宏、微观形态及血液宏观形态的影响
    实验第二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血管活性物质Ang Ⅱ、ET、TXA_2/PGI_2、NO及抗炎因子TNF-α的影响
    实验第三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肺组织细胞增值和凋亡的影响
    实验第四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肺组织ATPase的影响
全文总结性讨论与结语
肺心病中医药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西药治疗进展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理论(包括经络实质)研究进展
附录:病理切片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另有一篇待发)
致谢

(9)心力衰竭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中医心力衰竭病名探讨
    1.1 心力衰竭中医病名探讨
    1.2 历代中医文献中心力衰竭同类病名的记载
        1.2.1 心痹
        1.2.2 心咳
        1.2.3 心水
        1.2.4 心胀
        1.2.5 心脏衰弱
        1.2.6 心衰
        1.2.7 心脏麻痹
2 心力衰竭的古代文献研究
    2.1 先秦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1.1 早期文献中心力衰竭的相关记载
        2.1.2 《黄帝内经》对于心力衰竭的论述
        2.1.2.1 心力衰竭的症状
        2.1.2.2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
        2.1.2.2.1 外感六淫
        2.1.2.2.2 七情内伤
        2.1.2.2.3 饮食不节
        2.1.2.2.4 脏腑经脉传变
        2.1.2.2.5 气血失常
        2.1.2.3 心力衰竭的脉象描述
        2.1.2.3.1 心动过缓之脉
        2.1.2.3.2 心动过速之脉
        2.1.2.3.3 心律不齐之脉
        2.1.2.4 心力衰竭的诊断
        2.1.2.5 治则治法
        2.1.2.5.1 辛温散寒法
        2.1.2.5.2 活血化瘀法
        2.1.2.5.3 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2.1.2.6 预后调理
    2.2 汉晋南北朝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2.1 《难经》
        2.2.2 《神农本草经》
        2.2.3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2.2.3.1 心水病名的提出
        2.2.3.2 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脉象
        2.2.3.3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
        2.2.3.3.1 心衰关乎少阴
        2.2.3.3.2 气虚血瘀、血不利则为水
        2.2.3.4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心力衰竭的治法方剂总结
        2.2.3.4.1 补益心阳
        2.2.3.4.2 温阳利水
        2.2.3.4.3 活血利水
        2.2.3.4.4 强心复脉
        2.2.4 《华氏中藏经》
        2.2.5 《脉经》
        2.2.6 《小品方》
    2.3 隋唐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3.1 《诸病源候论》
        2.3.2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3.2.1 对心力衰竭传变的认识
        2.3.2.2 心力衰竭新的治疗方药的提出及饮食禁忌
        2.3.2.2.1 十水散(丸)
        2.3.2.2.2 补心汤
        2.3.2.2.3 水肿禁盐
        2.3.3 《外台秘要》
    2.4 宋金元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4.1 《圣济总录》
        2.4.1.1 《圣济总录》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2.4.1.1.1 明确心气不足、水停心下为心力衰竭之因
        2.1.1.1.2 心病及脾
        2.4.1.1.3 心衰病根于心
        2.4.1.2 心力衰竭治方的丰富
        2.4.2 《鸡峰普济方》
        2.4.3 《济生方》
        2.4.4 《世医得效方》
        2.4.5 朱丹溪及其着作
        2.4.5.1 逐水消饮合调养心血并用治心衰
        2.4.5.2 心力衰竭之喘
        2.4.5.3 心衰水肿
    2.5 明代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5.1 《普济方》
        2.5.2 《杂病证治准绳》
        2.5.2.1 心力衰竭心肾肺相关病机、治法的深化
        2.5.2.2 对于五皮散主治病证的新认识
        2.5.3 《景岳全书》
        2.5.3.1 对心力衰竭怔忡的认识
        2.5.3.2 对心力衰竭咳喘的认识
        2.5.3.2.1 虚喘
        2.5.3.2.2 水病之喘
        2.5.3.3 对心力衰竭水肿的认识
    2.6 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2.6.1 温病心痹
        2.6.2 张锡纯对心衰的论述
        2.6.2.1 心脏麻痹
        2.6.2.1.1 心脏麻痹概念的提出
        2.6.2.1.2 心脏麻痹之因机证治
        2.6.2.2 大气下陷致心力衰竭怔忡
        2.6.2.2.1 大气的形成和作用
        2.6.2.2.2 大气下陷至心衰的因机证治
        2.6.2.3 心力衰竭的其它用方
        2.6.2.3.1 来复汤
        2.6.2.3.2 既济汤
        2.6.2.3.3 参赭镇气汤
        2.6.3 心力衰竭悸、怔忡、喘咳、水肿因机证治的完善
        2.6.3.1 心力衰竭悸、怔忡、喘咳、水肿病因病机
        2.6.3.2 心力衰竭治方
        2.6.4 心力衰竭血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2.6.4.1 血瘀的形成
        2.6.4.2 血瘀的外在表现
        2.6.4.3 血瘀心衰怔忡病机及治法
        2.6.4.4 血瘀心衰水肿病机及治法
3 现代对心力衰竭的研究
    3.1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3.1.1 急性心力衰竭
        3.1.1.1 病因
        3.1.1.2 临床表现
        3.1.1.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1.1.4 治疗
        3.1.2 慢性心力衰竭
        3.1.2.1 病因
        3.1.2.2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1.2.2.1 左侧心力衰竭
        3.1.2.2.2 右侧心力衰竭
        3.1.2.2.2 舒张性心力衰竭
        3.1.2.2.3 心功能的判定和分级
        3.1.2.3 诊断
        3.1.2.4 并发症
        3.1.2.5 防治
    3.2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3.2.1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人体生理
        3.2.1.1 心脏与其它脏腑的功能关系
        3.2.1.2 津液代谢的生理
        3.2.1.3 血和津液的关系
        3.2.2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
        3.2.2.1 感受外邪
        3.2.2.2 心病久延、气血阴阳不足
        3.2.2.3 脏腑功能失调
        3.2.2.4 药物误用、滥用
        3.2.2.5 其它
        3.2.3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认识举例
        3.2.3.1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血不足相关
        3.2.3.2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肾相关
        3.2.3.3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脾相关
        3.2.3.4 强调心力衰竭与心肺相关
        3.2.3.5 强调心力衰竭五脏相关
    3.3 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
        3.3.1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3.3.2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
        3.3.2.1 以本虚为主的证型
        3.3.2.1.1 气阴两虚
        3.3.2.1.2 阴虚火旺、营阴枯竭
        3.3.2.1.3 心肺气虚
        3.3.2.1.4 心肾阳虚
        3.3.2.2 本虚标实并见的证型
        3.3.2.2.1 气虚血瘀
        3.3.2.2.2 热痰壅肺
        3.3.2.2.3 寒痰阻肺
        3.3.2.2.4 肝脾不和
        3.3.2.2.5 气滞血瘀、肝脾肿大
        3.3.2.2.6 胸阳不振、心血瘀阻
        3.3.2.2.7 胸阳不振、肝血瘀滞
        3.3.2.2.8 肺肾气虚、痰浊壅盛
        3.3.2.2.9 阳气衰微、水湿泛滥
        3.3.2.2.10 热瘀水结
        3.3.2.3 心力衰竭急病
        3.3.2.3.1 阴竭阳脱
        3.3.2.3.2 热邪内陷心包、痰蒙清窍
        3.3.2.4 瘿瘤合并心衰(甲亢合并心衰)
        3.3.3 现代中医治疗心力衰竭举例
        3.3.3.1 中医辨证分型
        3.3.3.2 病证结合专方专药
        3.3.4 有关辨证论治的几个问题
        3.3.4.1 关于心衰原发病治疗及心衰证型的转化与随证施治
        3.3.4.1.1 心衰原发病治疗
        3.3.4.1.2 心衰证型的转化与随证施治
        3.3.4.2 心力衰竭调理脾胃
        3.3.4.3 心衰咯血
        3.3.4.4 关于心力衰竭标本缓急治法
        3.3.4.5 关于西医左右心衰与中医心衰辨证分型的关系
        3.3.4.6 应用西药后的辨证
        3.3.5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3.3.5.1 张晓星
        3.3.5.2 陈慈煦
        3.3.5.3 邓铁涛
        3.3.5.4 董燕平
        3.3.5.5 郭维琴
        3.3.5.6 李介鸣
        3.3.5.7 林慧娟
        3.3.5.8 刘延忠
        3.3.5.9 柯雪帆
        3.3.5.10 邢月朋
        3.3.5.11 颜德馨
        3.3.5.12 詹文涛
        3.3.5.13 张侃如
        3.3.5.14 赵淳
        3.3.5.15 周次清
        3.3.5.16 罗克聪
        3.3.5.17 李可
    3.4 心力衰竭的单味药用药经验
        3.4.1 黄芪
        3.4.1.1 重用
        3.4.1.2 后下
        3.4.2 威灵仙
        3.4.3 五味子
        3.4.4 茯苓
        3.4.5 熟地黄
    3.5 心力衰竭的古方及中西药混合剂治疗
        3.5.1 心衰的古方治疗
        3.5.1.1 葶苈大枣泻肺汤
        3.5.1.2 苓桂术甘汤
        3.5.1.3 大承气汤
        3.5.1.4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3.5.1.5 大青龙汤
        3.5.1.6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3.5.1.7 五苓散
        3.5.1.8 桂枝茯苓丸
        3.5.1.9 大黄虫丸
        3.5.1.10 白通加猪胆汁汤
        3.5.1.11 木防己汤
        3.5.1.12 防己茯苓汤
        3.5.1.13 薯蓣丸
        3.5.1.14 己椒苈黄汤
        3.5.1.15 桂枝加桂汤
        3.5.1.16 金匮肾气丸
        3.5.1.17 真武汤
        3.5.1.18 小青龙汤
        3.5.1.19 黄连阿胶汤
        3.5.1.20 小陷胸汤
        3.5.1.21 苓桂味甘汤
        3.5.1.22 生脉散
        3.5.1.23 逍遥散
        3.5.1.24 鲤鱼汤
        3.5.1.25 升陷汤
        3.5.1.26 补阳还五汤
        3.5.1.27 参附汤
        3.5.1.28 血府逐瘀汤
        3.5.1.29 甘露消毒丹
        3.5.1.30 温胆汤
        3.5.1.31 归脾汤
        3.5.1.32 八珍汤
        3.5.1.33 桃红四物汤
        3.5.1.34 鸡鸣散
        3.5.1.35 独参汤
        3.5.1.36 苏子降气汤
        3.5.1.37 实脾饮
        3.5.1.38 茯苓导水汤
        3.5.1.39 当归补血汤
        3.5.1.40 回阳救急汤
        3.5.2 中西医混合剂治疗
        3.5.2.1 运用中药治疗心衰的同时,适当配以西药,常能取得更佳疗效
        3.5.2.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晚期病情危急者有其优势
    3.6 心力衰竭的中医其它疗法
        3.6.1 中药注射液的应用
        3.6.1.1 参附注射液
        3.6.1.2 生脉注射液
        3.6.1.3 川芎嗪注射液
        3.6.1.4 刺五加注射液
        3.6.1.5 独参汤注射液
        3.6.1.6 丹参注射液
        3.6.1.7 葛根素注射液
        3.6.1.8 黄芪注射液
        3.6.2 中药雾化剂的应用
        3.6.2.1 复方丹参气雾剂并肝素雾化
        3.6.2.2 宣肺化痰、活血化瘀剂雾化
        3.6.3 中药药液灌肠、中药栓剂的应用
        3.6.3.1 丹苓液保留灌肠
        3.6.3.2 中药复方强心栓剂的应用
        3.6.4 心力衰竭的针灸与气功治疗
        3.6.4.1 毫针治疗
        3.6.4.1.1 慢性心衰的毫针治疗
        3.6.4.1.2 急性心衰的毫针抢救
        3.6.4.1.3 心力衰竭并发脚趾痉挛痛的的毫针治疗
        3.6.4.2 火针治疗
        3.6.4.3 水针治疗
        3.6.4.4 针刺治疗心衰的机理研究
        3.6.4.5 心衰的气功治疗
        3.6.4.5.1 指玄功治疗心力衰竭
        3.6.4.5.2 内气吐纳法治疗心力衰竭
        3.6.4.5.3 坐卧站功治疗心力衰竭
    3.7 心力衰竭的护理与食疗
        3.7.1 护理
        3.7.1.1 一般护理
        3.7.1.2 心理护理
        3.7.1.3 医疗体育
        3.7.2 心力衰竭的食疗
        3.7.2.1 辨证施食
        3.7.2.1.1 气血不足
        3.7.2.1.2 气阴两虚
        3.7.2.1.3 肾阳虚衰
        3.7.2.1.4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3.7.2.1.5 心肾阳虚
        3.7.2.2 饮食禁忌
    3.8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3.8.1 心力衰竭舌象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3.8.2 心力衰竭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3.8.2.1 理学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3.8.2.1.1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与血液相对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
        3.8.2.1.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关系
        3.8.2.2 生化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3.8.2.2.1 体内激素水平与中医分型关系
        3.8.2.2.2 红细胞内 ATP 酶、SOD,钠钾钙镁及血清LPO 的变化与中医分型关系
        3.8.2.2.3 血管活性肽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3.8.2.2.4 血浆 NO 及 TNF-a 含量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3.8.2.2.5 免疫功能与中医分型关系
        3.8.2.3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功能关系探讨
        3.8.3 方药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3.8.3.1 强心作用
        3.8.3.2 减轻容量负荷
        3.8.3.3 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冠脉流量
        3.8.3.4 延缓心肌细胞调亡及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与再生
        3.8.3.5 对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
        3.8.3.6 对血流动力学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3.8.3.7 抗氧自由基作用
        3.8.3.8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第二部分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心力衰竭防治方剂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巴胺+酚妥拉明+复方丹参治疗重症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临床分析[J]. 袁章安,杨起,张娟. 贵州医药, 2021(08)
  • [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D]. 黎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酚妥拉明 多巴酚丁胺联合血栓通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 黄祖旺.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01)
  • [4]药物联合治疗45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 陈家贤.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0)
  • [5]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 陈占伟. 黑龙江中医药, 2013(05)
  • [6]药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 窦健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4)
  • [7]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J]. 张瑛,唐群科,袁春萍,张冬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4(S1)
  • [8]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机理实验研究[D]. 梁启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12)
  • [9]心力衰竭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 沈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10]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中临床应用近况[J]. 曹长恩.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1998(04)

标签:;  ;  ;  ;  ;  

复方丹参与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