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金属结构设计特点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金属结构设计特点

一、小浪底水利枢纽金属结构设计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荆锐[1](2018)在《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方法与锚固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相对于环锚有黏结预应力衬砌而言,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仍处于一个雏形阶段,截至目前为止,它依然是高运行水位、工程所处区域岩体条件不理想以及衬砌开裂后恐影响周边建筑物或边坡稳定性的重大输水排水隧洞工程。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具有锚索沿程预应力损失小、衬砌中的压应力分布均匀、衬砌厚度相对较小、锚具槽数量少、工程造价低和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等优势。所以,作为正在实施中《水工隧洞设计规范》所推荐的一类新兴衬砌型式的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将在今后水利工程中大放光彩。尽管如此,此类衬砌仅在小浪底排沙洞工程等少数工程上得以应用,工程案例相对偏少,同时现有研究多数偏重于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所以,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在设计参数计算、锚固区域优化及其可靠性论证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小浪底排沙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分析其力学和数值有限元模型为主要研究手段,透过小浪底工程多年实际观测数据对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通过对环形衬砌结构弹性力学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出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邻锚效应区公式、确定了最大锚索间距的迭加公式,还得到了衬砌厚度及锚索根数的新算法。经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度较高,而且适用于实际工程中。在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有限元建模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理论对其在最高运行水位(120m)时薄弱位置处所产生的最大拉应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该运行水位情况下关键设计参数的最佳组合。同时,在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运行期围岩和灌浆圈的作用研究中,发现围岩弹性模量越大,对内水压力的分担作用越明显,而灌浆圈分担内水压力效果不理想。经过对已建工程实例中锚具槽区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后,进一步得到针对锚具槽区域的“强化密实&弱化黏结”新设计方法及其布置优化方案。从有限元分析结果和与运行期衬砌实际观测数据对比结果来看,优化后结构在相同内水压力作用下整个衬砌环向应力均匀,最小环向应力仍为压应力,满足衬砌全预应力的要求。该分析结果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对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后看出温度变化对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状态具有显着影响,其余因素影响较小;并模拟了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运行期间假设端部第一根锚索失效这一最不利工况。

陈敏,黄维华[2](2018)在《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期投资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发电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小浪底管理中心科学调度运用、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手段、推动多元发展,在以社会公益效益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期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针对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期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拓展在清洁能源领域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运用、开展电站水轮机优化研究等提高枢纽综合效益、降低成本的措施建议。

龙驭球,崔京浩,袁驷,陆新征[3](2018)在《力学筑梦中国》文中研究指明该文讨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力学应起和所起的作用。全文共分9个部分:1)力学;2)科技;3)土木;4)水利;5)交通;6)能源;7)一带一路;8)兴军强军;9)结论。比较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与力学有关的国民经济的重大发展。我们四人均先后任职《工程力学》主编,诚以此文献给2017年10月胜利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今年(2018年)又适逢钱学森先生1958年所做的"争取力学工作大跃进"报告第60个年头,这个报告促进并加强了力学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强大作用,愿以此文兼及纪念。

姚宇坚[4](2017)在《排沙系统金属结构重点技术问题探讨》文中提出文章分析了泥沙淤积对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影响,介绍了国内典型排沙系统金属结构设备布置设计特点,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审查中遇到的重点技术问题做了阐述分析。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5](2012)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创新了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泥沙设计理论,形成一整套多泥沙河流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技术和方法;首创天然铺盖作为坝基辅助防渗措施的高土石坝坝工设计技术,将堆石坝设计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在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单薄山体内建造规模宏大和数量众多的地下洞室群,成功解决了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洞室开挖支护、隧洞新型结构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创造性地采用多项新技术,解决了高速含沙水流水工流道和水轮机抗磨蚀问题;金属结构在闸门荷载、水头、轮压等多方面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成果,丰富了多沙河流水利工程关键技术处理经验,为水利水电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代永信,张雷,郭维克,李贵勋,杨勇,何晓奎[6](2016)在《高弹性聚氨酯耐磨漆在小浪底泄洪洞弧形工作闸门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2年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库已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为减少水库泥沙和下游河道的淤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泄洪洞在泄洪排沙期间,经过弧形工作闸门处的水流流速高达33 m/s,且闸门常处于动水启闭和局部开启工作状态,导致弧门面板迎水面出现了较严重的磨蚀坑,致使闸门面板变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危及闸门的运行安全。因此,急需采用新型具有高抗磨性和高防腐性双重功能的涂料,对闸门面板进行修复处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现场研发了以聚氨酯为主要基料,通过添加防锈颜料和不锈钢鳞片阻水材料,制备成高弹性聚氨酯耐磨漆。采用转盘试验机在50 kg/m3含沙量、4个不同流速条件下测试了聚氨酯耐磨漆和环氧不锈钢鳞片的磨蚀性能,前者耐磨性是后者的50~80倍;采用拉拔法测试了油漆与基材的剥离强度,两者相当。将研发的聚氨酯耐磨漆在小浪底泄洪洞弧形工作闸门迎水面板上进行了现场试验,并与传统的防护方案进行对比,经过一个汛期后检查,结果表明,该油漆对弧形工作闸门起到了很好的防腐和耐磨保护作用,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为其他隧洞闸门的磨蚀防护提供了参考。

张欣[7](2016)在《小浪底枢纽进水塔前允许淤沙高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浪底水库是黄河进入下游前最后一座具有较大调节能力的峡谷型水库,能为黄河下游的防洪减淤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黄河来水含沙量高,来沙量大,自1999年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用至2014年4月,库区泥沙淤积日益严重,有可能导致枢纽进水口淤堵、闸门启闭困难等问题出现。随着库区泥沙淤积发展,三角洲顶点进一步向坝前推进,当泥沙淤积推进至坝前时,随着淤沙高程的增加,将会对水库进水底孔造成一定的淤堵。当进水口底孔前泥沙淤积高程超过允许淤沙高程,打开泄水孔洞,洞前泥沙淤堵泄水孔洞,会造成孔洞不出流或短时间内不出流,从而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甚至影响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因此,为了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及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开展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群前允许淤沙高程值试验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小浪底水库为研究对象,建立坝前库区正态浑水动床物理模型。在对模型的相似性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选取坝前特征水位210m为控制条件,分别对进水塔前183.5m、187.0m两种淤沙高程状况进行短历时拉沙,与187.0m淤沙高程状况进行持续拉沙试验,复核现阶段水库最大允许淤沙高程值的可行性。针对最大允许淤沙高程状况,开展排沙洞闸门不同相对开度方案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对比,提出了满足拉沙要求而较小弃水量的闸门相对开度运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1)在坝前运行水位为210m情况下,当进水塔群前淤积面高程达183.5m或187.0m时,开启排沙洞泄流均能够有效拉沙,泄水孔洞前无淤堵。根据金属结构设备安全运行条件,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底孔前允许淤沙高程值仍可采用187.0m;(2)针对进水塔前187.0m允许淤沙高程状况,当1号、2号排沙洞工作闸门取相对开度0.15,3号排沙洞工作闸门取相对开度0.18进行泄流拉沙时,在满足预期拉沙效果,保证发电效益不显着降低的前提下,所需拉沙弃水量较小,其单位输沙弃水量约为24.48m3/t。

随春娥[8](2014)在《小浪底无粘结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应力状态及安全评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无粘结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是应用在水工隧洞中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该结构主要适用于衬砌围岩地质条件较差,衬砌中的水压力较大,以及衬砌产生开裂之后水渗入围岩导致周围建筑物失稳的水工隧洞结构中。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具有其特殊的优点:衬砌中钢绞线采用双圈环绕的形式,使衬砌中的压应力分布更加均匀,锚索的沿程预应力损失更小,与有粘结衬砌相比有效预压应力增大,因此衬砌的厚度可以适当减小,这样就能够节省材料,减小开挖量,降低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造价,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鉴于无粘结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具有的优势,这种结构在我国水工隧洞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黄河小浪底排沙洞是我国第一例采用无粘结双圈环绕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这种结构形式的水工隧洞。在施工阶段,小浪底排沙洞中埋设了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无应力计、锚索测力计、渗压计和测缝计等154支观测仪器。小浪底排沙洞从1997年施工,1999年投入运行,使用至今已十几年。在此期间,排沙洞经历了各种设计工况的考验。工程中所埋设的观测仪器积累了数万组观测数据。本文对这些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以了解小浪底工程排沙洞在施工与运行过程中混凝土衬砌应力、应变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判断结构是否合理和安全。本文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小浪底排沙洞进行建模分析,分别对锚索张拉阶段的施工期和加水压后的运行期的衬砌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看出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衬砌结构中,锚具槽部位的受力状态是最复杂的,最大最小环向应力均出现在锚具槽附近,轴向和径向还出现了较小的拉应力。针对在小浪底排沙洞衬砌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尤其是锚具槽部位的漏油等现象,本文对小浪底排沙洞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结构设计方案、预应力筋的布置以及锚具槽的布置等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薄弱区范围明显减小,锚具槽附近的应力分布更均匀,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于今后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对整个无粘结预应力排沙隧洞段的安全使用状态进行评价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并主要通过锚索测力计的监测数据、渗压计的监测数据、衬砌混凝土的应力状态这三个指标进行安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安全评价,认为排沙洞能保证正常使用,不会出现开裂和渗漏。文中建立的小浪底排沙洞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状态预警预报系统,可以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和这种新型结构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张冠杰,崔鑫,温锋卫[9](2014)在《小浪底水利枢纽金结闸门系统维修养护标准化作业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维修养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型水利枢纽管养分离的维修养护模式,简要介绍目前小浪底水利枢纽金结闸门维修养护作业标准化的实践。

宋斯阳[10](2013)在《水利枢纽数字水利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文中认为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生态环境,从古至今,水利工程一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水利行业也走上了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在“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治水思路的指导下,“水利信息化”作为现代水利的基础,处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必将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利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管理水平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GIS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数字水利信息系统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本文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机载激光雷达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设计出一个具有丰富三维显示与水利分析功能的数字水利信息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具体研究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组件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分别作为数据采集、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本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2、通过收集国内外大量水利工程信息化相关资料,实地核实小浪底水利枢纽数字水利信息系统的各项需求,完成此项数字水利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为系统的实现奠定基础。3、基于应用型GIS系统的开发流程,在经过系统分析得到的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架构、体系结构、功能分区等进行了总体设计。4、在详细设计阶段,本文针对机载激光雷达的数据采集过程进行了完整地航测设计,并制定了以Geodatabase为空间数据模型,通过ArcSDE与Oracle进行管理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此外,还针对人机交互界面制定了设计原则。本系统的成功开发对其他水利工程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小浪底水利枢纽金属结构设计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浪底水利枢纽金属结构设计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方法与锚固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研究现状
        1.2.1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分类
        1.2.1.1 灌浆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
        1.2.1.2 机械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
        1.2.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型式及特点
        1.2.3 隧洞衬砌设计计算方法概述
        1.2.4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应用概况
    1.3 问题提出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已建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工程概况
    2.1 已建工程的设计资料及结构布置
        2.1.1 已建工程设计资料
        2.1.2 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引水隧洞
        2.1.3 天生桥水电站引水隧洞
        2.1.4 小浪底排沙洞工程
        2.1.5 南水北调穿黄隧洞
        2.1.6 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
    2.2 已建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工程对比
        2.2.1 两种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形式的比较
        2.2.2 已建工程锚具槽布置对比及回填方法
    2.3 已建工程的结构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存在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计算方法研究
    3.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三维有限元分析
        3.1.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有限元建模
        3.1.1.1 有限元模型参数的选取
        3.1.1.2 有限元模型的预应力施加方法
        3.1.1.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有限元模型
        3.1.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实测数据验证
        3.1.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运行期间薄弱位置分析
    3.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邻锚效应问题
        3.2.1 邻锚效应问题弹性理论解析
        3.2.1.1 基本假定
        3.2.1.2 弹性力学理论模型
        3.2.1.3 无限长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模型
        3.2.1.4 半无限长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模型
        3.2.2 邻锚效应问题实例验证
        3.2.3 邻锚效应的有限元模型
        3.2.3.1 衬砌端部轴向约束的确定
        3.2.3.2 预应力加载方式
        3.2.4 邻锚效应有限元结果分析
    3.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最大锚索间距的确定办法
    3.4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厚度与锚索根数算法
        3.4.1 环锚预应力钢筋作用的等效形式
        3.4.2 均匀内水压力作用下衬砌应力计算
        3.4.3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水工隧洞衬砌厚度计算
        3.4.3.1 无内水压力情况
        3.4.3.2 有内水压力情况
        3.4.3.3 工程实例试算
        3.4.4 预应力锚索根数理论计算
        3.4.4.1 全预应力设计理论
        3.4.4.2 部分预应力设计理论
    3.5 基于正交试验理论的关键设计参数最优组合研究
        3.5.1 正交仿真试验设计
        3.5.1.1 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3.5.1.2 正交表的确定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2.1 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3.5.2.2 试验的统计模型分析
        3.5.3 衬砌设计参数优化前后环向应力对比
        3.5.3.1 锚索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3.5.3.2 相邻锚索中间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3.6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与围岩联合承载分析
        3.6.1 已建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设计资料分析
        3.6.1.1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设计系数
        3.6.1.2 已建工程衬砌?试算
        3.6.2 运行期围岩对于承载内水压力分担比的计算分析
        3.6.3 回填灌浆作用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锚具槽区域优化分析
    4.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具槽区域应力状态分析
        4.1.1 施工期小浪底工程锚具槽区域应力状态分析
        4.1.1.1 环向应力状态
        4.1.1.2 轴向应力状态
        4.1.2 小浪底工程运行期槽内回填混凝土应力状态分析
        4.1.2.1 回填混凝土初始应力状态
        4.1.2.2 “回填混凝土与衬砌可靠黏结”时的应力分布状态
    4.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锚具槽区域应力状态改善方法探讨
        4.2.1 锚具槽局部开裂位置确定
        4.2.2 上端及两端开裂情况下衬砌锚具槽局部区域应力分布
        4.2.3 “强化密实&弱化黏结”新思路的提出
    4.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锚具槽区域开裂实测数据论证
        4.3.1 小浪底排沙洞典型断面仪器布置
        4.3.2 小浪底衬砌锚具槽区域开裂的实测数据验证
        4.3.2.1 施工期衬砌环向应力状态
        4.3.2.2 运行期衬砌锚具槽区域开裂的实测数据论证
    4.4 锚具槽部位结构优化
        4.4.1 优化设计有限元模型
        4.4.2 施工期锚具槽区域优化前后环向应力对比
        4.4.2.1 锚索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4.4.2.2 相邻锚索中间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4.4.3 运行期锚具槽区域优化前后环向应力对比
        4.4.3.1 锚索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4.4.3.2 相邻锚索中间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固可靠性研究
    5.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锚固可靠性评价方法
    5.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5.2.1 温度因素
        5.2.1.1 温度升高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探究
        5.2.1.2 温度变化对锚索的影响分析
        5.2.2 水位变化
        5.2.3 混凝土徐变监测结果与分析
    5.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在锚固失效时的应力状态分析
        5.3.1 锚固失效对预应力锚索应变的影响
        5.3.2 失效工况一
        5.3.3 失效工况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期投资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枢纽运行管理期投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 科学运行小浪底水利枢纽和西霞院反调节水库
    2.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五年发展总体规划与三年投资滚动计划管理体系
    3. 创新手段, 严格执行制度, 规范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
    4. 推进多元发展, 增加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枢纽运行管理期投资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1. 以安全第一和公益性效益优先为原则, 枢纽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2. 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 以水电开发为主的多元发展成果丰硕
三、枢纽运行管理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发电形势不容乐观
    2. 生产运行管理成本不断增加
    3. 对取水口缺少有效监督管理
四、提高小浪底水利枢纽综合效益、降低运行成本的措施建议
    1. 用好国家政策, 推进绿色发展
    2. 突出水电项目运营主业, 强化枢纽发电企业生产主体和利润中心地位
    3. 优化小浪底水利枢纽水库调度运用, 提高发电效益
    4. 开展小浪底电站水轮机优化研究, 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5. 获取供水收费补偿, 缓解运行成本压力

(4)排沙系统金属结构重点技术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排沙系统进口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3 典型排沙系统金属结构设备设计运用特点
    3.1 水电站排沙洞系统淹没出流
    3.2 泄洪排沙洞 (孔) 系统明流出流
4 排沙系统金属结构设计重点问题
5 结语

(7)小浪底枢纽进水塔前允许淤沙高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小浪底水库工程概况
    1.3 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模型设计与验证
    2.1 模型设计
        2.1.1 模型相似理论
        2.1.2 比尺选择
    2.2 模型布置
        2.2.1 整体平面布置
        2.2.2 模型制作
        2.2.3 量测仪器
    2.3 模型验证
        2.3.1 试验水沙条件
        2.3.2 河床边界初始条件
        2.3.3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进水塔群泄水底孔前允许淤沙高程值复核试验
    3.1 研究方案
    3.2 底孔前允许淤沙高程 183.5m方案
        3.2.1 试验过程
        3.2.2 试验成果
    3.3 底孔前允许淤沙高程 187.0m短历时方案
        3.3.1 试验过程
        3.3.2 试验成果
    3.4 底孔前允许淤沙高程 187m持续拉沙方案
        3.4.1 控制条件
        3.4.2 试验成果
    3.5 底孔前允许淤沙高程复核试验结论
4 排沙洞工作闸门不同开度短历时拉沙试验研究
    4.1 试验控制条件
    4.2 工作闸门不同相对开度方案试验成果
        4.2.1 1 号、2 号排沙洞取相对开度 0.40,3 号排沙洞取相对开度 0.48 方案试验
        4.2.2 1 号、2 号排沙洞取相对开度 0.15,3 号排沙洞取相对开度 0.18 方案试验
        4.2.3 1 号、2 号排沙洞取相对开度 0.35,3 号排沙洞取相对开度 0.40 方案试验
    4.3 不同开度方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3.1 拉沙用水量对比分析
        4.3.2 闸门开启后,泥沙淤堵孔洞时间对比分析
        4.3.3 出口含沙量对比分析
        4.3.4 塔前冲刷漏斗对比分析
        4.3.5 单位输沙水量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8)小浪底无粘结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应力状态及安全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已建工程实例
        1.2.2 已建工程存在的问题
    1.3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设计
    2.1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衬砌结构设计方案
    2.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布置
        2.2.1 预应力筋的布置
        2.2.2 预应力锚固系统
        2.2.3 锚具槽的布置及尺寸选择
    2.3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材料与设备的选择
第三章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应力监测与数据分析
    3.1 基于观测资料的数据分析方法
        3.1.1 观测仪器的基本资料及布置
        3.1.2 观测资料分析方法
    3.2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施工阶段混凝土衬砌应力、应变规律研究
        3.2.1 衬砌混凝土中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3.2.2 衬砌钢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3.2.3 锚索张拉过程中锚束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3.2.4 锚索张拉过程中测缝计观测资料研究
    3.3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运行期间混凝土衬砌应力、应变规律研究
        3.3.1 衬砌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化发展规律研究
        3.3.2 温度影响下衬砌混凝土中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3.3.3 水压影响下衬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3.3.4 运行期间衬砌混凝土徐变情况研究
        3.3.5 锚束中长期有效应力的测定结果研究
        3.3.6 运行期间测缝计观测资料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4.1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计算模型基本参数的选取
        4.1.2 计算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4.1.3 计算模型的荷载计算
        4.1.4 施工阶段混凝土衬砌计算模型
        4.1.5 运行阶段混凝土衬砌计算模型
    4.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4.2.1 施工阶段混凝土衬砌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4.2.2 现场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2.3 运行阶段混凝土衬砌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优化研究
    5.1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设计优化
        5.1.1 锚具槽布置优化
        5.1.2 结构设计方案优化和预应力筋布置优化
    5.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有限元优化结果分析
        5.2.1 锚具槽位置优化前后施工期锚具槽区域环向应力对比
        5.2.2 锚具槽优化前后运行期锚具槽区域环向应力对比
        5.2.3 锚具槽间距对预应力结果的影响分析
        5.2.4 衬砌厚度及锚索根数优化前后环向预应力结果分析
    5.3 结构优化前后工程量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分析
    6.1 安全评价方法
        6.1.1 已建工程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6.1.2 本文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
    6.2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安全分析评价
        6.2.1 锚索测力计安全评价分析
        6.2.2 渗压计安全评价分析
        6.2.3 预应力混凝土应力状态安全评价分析
    6.3 基于分析结果的隧洞安全预警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水利枢纽数字水利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情况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4 研究区域概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字水利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2.1 机载 LiDAR 技术
        2.1.1 选择 LiDAR 技术的原因
        2.1.2 LiDAR 技术的分类
        2.1.3 机载 LiDAR 系统的组成与各部分工作原理
        2.1.4 机载 LiDAR 技术的应用可能
    2.2 三维 GIS 技术
        2.2.1 真三维与 2.5 维
        2.2.2 三维 GIS 面临的问题
        2.2.3 三维 GIS 技术的应用可能
    2.3 组件(Component)技术
        2.3.1 组件技术概述
        2.3.2 组件技术的应用可能
第三章 数字水利信息系统分析
    3.1 引言
    3.2 需求分析
        3.2.1 业务需求
        3.2.2 功能需求
        3.2.3 性能需求
    3.3 可行性分析
        3.3.1 市场、经济可行性
        3.3.2 技术可行性
    3.4 小结
第四章 数字水利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4.1 引言
    4.2 框架设计
        4.2.1 数字水利信息系统的一般框架组成
        4.2.2 本系统的框架设计
    4.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4 功能模块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数字水利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5.1 引言
    5.2 界面设计
    5.3 航测设计及 DEM 生产流程
        5.3.1 测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情况
        5.3.2 机载 LiDAR 设备与飞行载体
        5.3.3 技术指标
        5.3.4 GPS 基站设计
        5.3.5 DEM 生产流程
    5.4 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5.4.2 数据管理
        5.4.3 数据组成
        5.4.4 数据入库设计
    5.5 运行环境设计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浪底水利枢纽金属结构设计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方法与锚固可靠性研究[D]. 荆锐. 天津大学, 2018(06)
  • [2]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期投资管理研究[J]. 陈敏,黄维华. 中国水利, 2018(16)
  • [3]力学筑梦中国[J]. 龙驭球,崔京浩,袁驷,陆新征. 工程力学, 2018(01)
  • [4]排沙系统金属结构重点技术问题探讨[J]. 姚宇坚.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12)
  • [5]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A].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1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获奖项目技术文集, 2012
  • [6]高弹性聚氨酯耐磨漆在小浪底泄洪洞弧形工作闸门上的应用[A]. 代永信,张雷,郭维克,李贵勋,杨勇,何晓奎.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新进展——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7]小浪底枢纽进水塔前允许淤沙高程试验研究[D]. 张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6(05)
  • [8]小浪底无粘结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应力状态及安全评价分析[D]. 随春娥. 天津大学, 2014(11)
  • [9]小浪底水利枢纽金结闸门系统维修养护标准化作业实践[J]. 张冠杰,崔鑫,温锋卫.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4(02)
  • [10]水利枢纽数字水利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D]. 宋斯阳. 长安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金属结构设计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