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有效地发挥自防自救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1](2021)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文中指出高速公路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高速公路的诞生对提升社会的运转效率和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众所周知,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由于各项程序复杂、多项工序交叉,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也较高。作为高速公路建设这一整体复杂性的系统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探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问题,实现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阐述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分析其安全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后,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安全管理进行了系统地评价,继而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作者经过分析,认为施工环境、施工设备、从业人员、管理水平等因素,是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中最主要的几类影响因素。作者在论文的研究中,基于这四类因素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针对性从优化工程环境、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工程设备养护、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消防工程设计、编制工程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林晓添[2](2021)在《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不断强大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自己的地铁线路,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交通便利,但其运营期间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火灾风险问题。地铁由于空间封闭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密集、扑救难度大、联络通信和逃生困难等原因,一旦发生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甚至都无法估量。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地铁高速发展,其火灾风险管理值得深入分析研讨。本文在对国内外地铁火灾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危险源基本理论,对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地铁运营的火灾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从地铁车站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应急队伍建设、公司员工消防素质和火灾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论述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现状,通过对深圳地铁近年来发生的火灾风险事故的统计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对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建立适合深圳地铁运营的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两方面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分析风险评估结果;最后针对不同火灾风险等级,分别提出了火灾风险控制策略,并通过强化人员组织建设、加强风险监控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为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控制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措施。本文针对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现状而提出的火灾风险控制策略,一方面可以帮助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改进地铁运营的火灾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改革,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各地铁企业和行业部门更好地改进相关管理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权茹月[3](2020)在《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及消防安全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陕西临潼华清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典型的唐代古建筑群。古建筑潜在的火灾隐患较多,其火灾结果往往造成古建筑历史价值的严重破坏,完善古建筑的消防安保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管理单位往往发展旅游业进行创收,酒店、餐饮、娱乐等旅游项目在古建筑景区周围迅速发展,在吸纳足量资金同时,与之并存的是诸多消防安全隐患。从实践来看,古建筑火灾隐患偏多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古建筑固有的土木结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消防安全管理的缺失,导致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整改消除。保护古建筑,就要对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来保护我国古建筑的安但全并。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估及防火对策研究工作,一并未对华清宫这一重要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消防安全评估。华清宫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给市民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益处,做好保护研究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而如何对其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华清宫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走访、实地勘察、专家讨论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结合笔者实际的消防工作经验,按照华清宫的主要火灾风险和特点,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源,确定火灾事故造成的事故后果,危害程度及波及范围,以及再生、衍生风险,同时根据火灾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影响程度,对华清宫进行危险度等级划分,比选出适当的评估方法,并严格遵循我国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坚持科学性、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最终构建出华清宫的消防安全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火灾事故防范对策,从而完善华清宫的消防安全措施,对提高华清宫火灾事故的防控能力,督促管理单位全面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
王婉青[4](2020)在《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的数量呈现出喷井式的增长态势,资源及功能的有机组合已使商业综合体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复杂系统,伴随着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起火原因复杂、火灾蔓延途径多、疏散逃生和应急救援困难等消防难点。商业综合体重特大火灾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会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失调、城市机能的失灵、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瘫痪等严重后果。近年来国内外商业综合体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说明全球范围内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态势依然严峻,火灾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不仅能丰富火灾防治理论,弥补城市火灾风险防控的短板,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城市消防安全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三类危险源”理论对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并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国家法律法规查询、事故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从逻辑规律与因果关系入手梳理和辨识了火灾风险因素;其次,基于扎根理论对关键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判别和归类,构建了包含4个核心范畴和32个主范畴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判别出了12个致灾直接因素、19个间接因素及1个根本因素,并理清了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的解释结构方程模型。(2)结合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分类结果,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与分类,并引入物理学触发器的概念对火灾风险正向强耦合形成机理以及火灾风险因素耦合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图方法分别对火灾风险同质因素耦合、双因素耦合以及多因素耦合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人-设-环-管”四个子系统中,消防安全意识、电气防火、平面布置和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子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路径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再次,借鉴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流的形成、进发以及在耦合路径上的流动和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风险流的叠加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最后,运用N-K模型对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度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分别得出了因素间的耦合频率、耦合概率及耦合程度。弥补了现阶段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相关研究的不足。(3)基于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层级划分的结果,结合专家访谈、机构咨询等方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121个三级指标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风险耦合程度的计算结果确定了各一级指标的权重,运用结构熵权法(SEWM)和问卷调查法的基本原理对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再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文献查询及现场调研等方式详细制定了所有三级指标的评分细则,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评判依据;最后,基于物元多级可拓理论给出了火灾风险度量的计算步骤,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依据建筑的不同特征和较少的数据测度出评价对象的风险隶属等级,且计算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大型复杂评价系统计算过程复杂、专家评估工作量大的短板。(4)根据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选取了广东省佛山市的四栋典型商业综合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的火灾风险等级分别为Ⅱ级、Ⅰ级、Ⅲ级和Ⅳ级,研究结果与建筑实际运行情况吻合较好,说明所构建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基于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成果以及风险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判别了15个更具传播性和流动性的重点火灾风险,并依据风险特征筛选出了A、B、C、D四座综合体建筑应及时整改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最后,对当前商业综合体所涉及的主要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生产经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赵鹏程[5](2019)在《公共消防安全的多中心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火灾风险和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消防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对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为研究主题,在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结合贵州黔南地区消防治理工作案例,对当前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火灾防控隐患依然突出,公共消防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事务繁重和社会公众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四个方面,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单一主体模式的缺陷,行业监管部门未形成多中心的监管合力,社会单位在多中心治理格局中配合不力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存在不足是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尝试性地从多中心视角出发,旨在将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社会公众”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的理念融入公共消防安全治理过程中,从明晰多中心治理主体,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创新多元化治理措施三个方面对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给出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在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我国,从多中心角度探索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深度和实践热度均较为匮乏。本文紧密围绕研究主题,科学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综合采取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对创新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思路作了有益探索,对创新社会治理也将提供有益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参考。
夏欣欣[6](2019)在《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防水泵系统是消防灭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的消防规范中,仅对消防水泵的性能要求及其控制方式有一些条文规定和要求;在国内外文献中也大都针对某一项功能进行分析和创新,缺少对消防水泵系统中个体与整体之间影响或关联及整个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及相关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按消防水泵系统的运行工艺流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分析规范建议数据与实际计算设计参数之间的差异,特别是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在高层和低层同时使用消火栓灭火时,影响高层水压,提出选泵时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满足消防水泵系统流量及扬程要求。2.分析计算水龙带的褶皱的水头损失,引入“局部阻力相邻影响系数”确定总阻力系数。在消火栓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对水龙带及内部水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迭代方法计算求解水龙带沿程截面椭圆形状、沿程水头损失及流量,分析水压对水龙带截面形状、单位长水头损失沿程变化规律及流量的影响。3.消防水泵选型、备用泵设置与多泵组合。提出应优先采用比转速较低的水泵,大中型建筑等场所不同系统用水差异较大时应分别设置消防水泵机组。多级多出口水泵适用于多个出口消防用水量差异不大,或多个出口非同时消防供水的情况。消防主泵设置备用泵比稳压泵设置备用泵更为重要。采用“比较年综合价格计算法”确定多泵组合与稳压泵系统最优组合方案。4.吸水管和供水管优化分析。为保证消防水泵装置气蚀余量(NPSH)始终大于必需气蚀余量(NPSH),,吸水管除了按规范常规设计外,还应充分了解管件、阀门特性,减少水头损失;归纳出“价格比较差值计算法”用于确定供水管与管网连接方式,并总结了布管要点,以降低维护难度,保证系统安全。5.从环境要求、控制方式与维护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保证消防水泵系统运行可靠性。消防水池温度不能过低(防结冰)、消防控制柜环境温度不能过高(小大30℃)、环境湿度不能过大(防结露);消火栓旁按钮应能直接启动水泵;维护管理应有可行的制度保证,宜采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确保消防灭火时消防水泵系统安全可靠。6.消防水泵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消防水泵系统小型化,自动灭火系统应用更广泛。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水系统设计尽可能采用常高压方式(例如高位水池)更为安全可靠。利用互联网技用术,智能技术,采用远程监控等方式作为消防水泵系统管理手段。本文结论和成果可为消防水泵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造及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康娜[7](2019)在《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给公路隧道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自21世纪以来,我国新建公路隧道的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长。目前,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路隧道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开展公路隧道运营期间火灾风险的研究,建立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估体系与方法,对降低隧道火灾风险,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公路隧道火灾风险因素众多,本文采用事故树方法对隧道火灾危险源进行辨识,运用布尔代数运算得到公路隧道运营火灾事故的最小割集有121个,通过结构重要度分析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重要性;然后利用大尺寸公路隧道试验平台,开展大规模隧道火灾试验研究,对比自由燃烧和灭火系统作用下隧道火源的热释放速率及火场温度,并对排烟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试验研究,最终确定自动消防设施对于公路隧道火灾风险的主导地位。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资料调研等方式,建立以人员与管理、消防设施设备、隧道与环境为准则层的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包含20个二级指标。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以及准则层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标准和风险等级,结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合成运算,可以得到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共同建立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事件树分析方法确定隧道火灾场景,利用火灾计算机数值模拟以及经验公式等手段,计算隧道人员可用疏散时间ASET和疏散需要时间RSET,通过比较ASET和RSET,得到相应火灾场景下的可能伤亡人数。然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伤亡人员的受伤程度进行判定,并确定火灾事故可能的累计赔偿限额,建立公路隧道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综合评估模型。将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与人员伤亡情况综合评估模型相结合,构建公路隧道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实现隧道运营期火灾风险等级的确定与火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赔付情况的预估,为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提供更加精细、准确的评估方法。利用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可以提出针对隧道具体情况的火灾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根据隧道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准确掌握隧道运营期的消防安全状况,针对评估结果以及指标权重,按照轻重缓急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的巡查检查和维护保养;采用综合评估模式对运营期的公路隧道进行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和人员预期伤亡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应的费率浮动因子,提出科学的隧道火灾保险方案以转移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充分调动隧道运营管理单位消防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并且保险行业利用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可及时掌握保险标的的安全情况,将被动承保转变为主动监管,并通过调整费率和保费,不断降低隧道和保险公司的风险,实现火灾保险和消防管理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工作。上述研究内容和成果为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公路隧道运营期科学的安全评价和有效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龚新宪[8](2017)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原因分析和消除对策》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主流,然而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火灾问题。高层建筑历来是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高发区,也是消防监督管理的难点区,灭火救援更是一个难题。如何预防和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存在火灾危险性的原因,论述了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并由此提出了对高层建筑防火防范的意见和建议。
陈芃[9](2016)在《光伏产业园区消防安全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世界常规能源供应日益短缺,石化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已成为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但是,光伏产业园区由于没有明确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而园区内光伏企业又大多为私营企业,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消防安全,导致许多企业对消防安全放松了警惕,没有严格履行和遵守国家消防法规和电力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暴露出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消防安全风险大量存在,针对问题,笔者提出对策。
金陇[10](2016)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的城市化给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和理论。然而,在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高度发达的今天,针对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一直迟迟没有进展。加强区域消防安全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急需探索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分析评价区域的区域特征和火灾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国内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的构成,辨识出评价区域火灾的主要危险源并初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在建立评估体系之后,通过Delphi法利用专家经验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合理性的验证,经过指标遴选后最终确定指标体系由区域特征,火灾抗御水平,区域火灾防控指标及管理及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共28个子指标构成。通过计算发现指标体系的相对重要性程度为:区域火灾抗御水平>区域火灾防控>管理及安全教育>区域特征。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本文就昆明某高校大学城校区北区为例进行模型验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昆明某高校大学城校区北区的风险区间进行判断。通过对评估区域的火灾风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可以使区域中的消防工作者根据轻重缓急和区域特点确定应解决的火灾风险,进而确定保护措施的类型和方法,提高区域消防安全。
二、加强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有效地发挥自防自救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有效地发挥自防自救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原因 |
2.2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
2.3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内容 |
2.3.1 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 |
2.3.2 安全施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
2.3.3 隧道消防工程安全检查 |
2.3.4 现场安全管理 |
2.3.5 消防应急设施维护管理 |
2.4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安全管理理论 |
2.4.1 系统安全理论 |
2.4.2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2.5 评价的相关理论 |
2.5.1 系统评价理论 |
2.5.2 安全评价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
3.1 云南高速公路及隧道消防概况 |
3.2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
3.2.1 隧道消防工程项目概况 |
3.2.2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
3.2.3 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
3.2.4 项目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
3.2.5 项目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
4.1 项目人为因素 |
4.1.1 项目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4.1.2 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4.2 项目材料设备因素 |
4.2.1 消防产品质量 |
4.2.2 施工现场可燃材料 |
4.2.3 电气线路 |
4.2.4 消防水源设置 |
4.3 项目环境因素 |
4.3.1 自然环境 |
4.3.2 项目周围环境 |
4.4 项目管理因素 |
4.4.1 消防设备安装施工管理 |
4.4.2 消防设备的质量验收或检测管理 |
4.4.3 竣工验收管理 |
4.4.4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评价 |
5.1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思路 |
5.1.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5.1.2 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 |
5.2 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武倘寻高速公路消防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
5.3.1 评价过程 |
5.3.2 评价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
6.1 完善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
6.1.1 安全管理目标体系的完善 |
6.1.2 责任制度体系的完善 |
6.1.3 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
6.2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6.2.1 重视人员配置和安全意识培养 |
6.2.2 重视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的培养 |
6.3 优化消防工程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
6.3.1 控制消防设计质量 |
6.3.2 加强消防工程设计监管 |
6.4 重视机械设备的养护维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
6.5 优化施工环境,制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7.2.1 论文的不足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2)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 |
2.1.3 风险管理的过程 |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2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3 危险源相关理论 |
2.3.1 危险源的内涵 |
2.3.2 危险源、隐患等相关概念分析 |
2.3.3 危险源理论 |
2.3.4 危险源辨识方法 |
2.4 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火灾风险管理现状 |
3.2.1 地铁站内消防设施设备 |
3.2.2 消防应急队伍建设 |
3.2.3 地铁员工消防素质 |
3.2.4 火灾风险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 |
3.3 火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火灾风险事故的统计分析 |
3.3.2 存在问题分析 |
第四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识别与分析 |
4.1 火灾风险因素识别 |
4.2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
4.2.1 人员因素分析 |
4.2.2 设备因素分析 |
4.2.3 管理因素分析 |
4.2.4 环境因素分析 |
第五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评估 |
5.1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确立 |
5.1.1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初定 |
5.1.2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第一次筛选 |
5.1.3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第二次筛选 |
5.2 火灾风险评价模型 |
5.2.1 构建火灾风险评估矩阵模型 |
5.2.2 计算火灾风险源等级 |
5.3 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控制策略 |
6.1 低风险源控制策略 |
6.2 中风险源控制策略 |
6.3 高风险源控制策略 |
6.4 重大风险源控制策略 |
第七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控制策略的保障措施 |
7.1 组织和人员保障 |
7.2 风险监控保障 |
7.3 风险预警体系保障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世界地铁典型风险事故统计表 |
附录B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1 |
附录C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2 |
附录D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3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及消防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3.1 拟解决的问题 |
1.3.2 研究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华清宫常见火灾风险特征及事故等级 |
2.1 华清宫基本情况及火灾案例 |
2.2 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分析 |
2.3 华清宫消防安全隐患因素及危险等级 |
2.3.1 华清宫消防安全隐患因素探析 |
2.3.2 华清宫火灾事故等级 |
2.4 本章小结 |
3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华清宫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
3.2.1 消防安全管理 |
3.2.2 消防控制室 |
3.2.3 安全疏散 |
3.2.4 消防设施器材 |
3.2.5 其他消防管理 |
3.3 华清宫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3.3.2 华清宫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 |
4.1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介绍及选择 |
4.1.1 评估方法介绍 |
4.1.2 评估方法选择 |
4.2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
4.2.1 指标权重分析 |
4.2.2 各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
4.2.3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估专家打分 |
4.3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
4.3.1 电气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
4.3.2 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
4.3.3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建筑火灾风险辨识研究现状分析 |
1.3.2 火灾风险耦合研究现状分析 |
1.3.3 火灾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
1.3.4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及其逻辑关系分析 |
2.1 火灾风险因素辨识 |
2.1.1 第一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1.2 第二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1.3 第三类风险因素的辨识 |
2.2 基于扎根理论的关键火灾风险因素判别及概念模型 |
2.2.1 研究文献回顾 |
2.2.2 深度访谈资料分析 |
2.2.3 典型案例资料分析 |
2.2.4 关键火灾风险因素确定与概念模型 |
2.3 基于ISM的火灾风险因素逻辑关系分析 |
2.3.1 ISM分析要素确定 |
2.3.2 风险因素的邻接矩阵建立 |
2.3.3 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与层次化处理 |
2.3.4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研究 |
3.1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理论分析 |
3.1.1 火灾风险耦合的内涵及分类 |
3.1.2 火灾风险的成因分析 |
3.1.3 火灾风险耦合的形成及演化机理 |
3.2 基于SD模型的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分析 |
3.2.1 同质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
3.2.2 双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
3.2.3 多因素耦合风险分析 |
3.3 火灾风险耦合过程中的风险流分析 |
3.3.1 同质因素风险流耦合 |
3.3.2 双因素风险流耦合 |
3.3.3 多因素风险流耦合 |
3.4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 |
3.4.1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3.4.2 基于复杂网络的火灾风险耦合N-K模型构建 |
3.4.3 火灾风险耦合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3 基于风险耦合的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
4.1.4 基于SWEM的二级与三级指标权重计算 |
4.2 风险评价指标评分细则 |
4.2.1 建筑内外部环境评分细则 |
4.2.2 消防设备与器材评分细则 |
4.2.3 人为因素评分细则 |
4.2.4 消防安全管理评分细则 |
4.3 物元多级可拓评价模型构建 |
4.3.1 可拓物元模型的构建 |
4.3.2 火灾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
4.3.3 火灾风险可拓测度 |
4.3.4 火灾风险多级可拓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5.1 评价对象基本概况 |
5.1.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
5.1.2 项目检查情况 |
5.1.3 项目实际评分 |
5.2 基于物元多级可拓模型的火灾风险评价研究 |
5.2.1 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确定 |
5.2.2 关联度计算 |
5.2.3 多级可拓评价 |
5.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
5.3.1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重点火灾风险因素判别 |
5.3.2 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5.3.3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管控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城市建筑火灾案例统计表 |
附录B 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
附录C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步骤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公共消防安全的多中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概述和理论基础 |
2.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概述 |
2.1.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概念 |
2.1.2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属性 |
2.1.3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特征 |
2.1.4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原则 |
2.1.5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目标 |
2.2 理论基础: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概述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相关原则 |
2.2.4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2.2.5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公共消防安全治理适用性的研究 |
3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现状 |
3.2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
3.2.1 各类火灾防控隐患依然突出 |
3.2.2 公共消防基础建设较为薄弱 |
3.2.3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事务繁重 |
3.2.4 社会公众自防自救能力不足 |
4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公共消防安全治理存在单一主体模式的缺陷 |
4.2 行业监管部门未形成多中心的监管合力 |
4.3 社会单位在多中心治理格局中配合不力 |
4.4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存在不足 |
5 多中心视角下公共消防安全治理的建议 |
5.1 明晰多中心治理主体 |
5.2 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 |
5.3 创新多元化治理措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研究成果 |
(6)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2 消防水泵系统分类、适用情况与设计规定 |
2.1 消火栓水泵系统 |
2.2 自动喷水灭火水泵系统 |
2.3 消防水炮水泵系统 |
2.4 泡沫水泵系统 |
2.5 其他消防水泵系统 |
3 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 |
3.1 消防水泵基本参数常规确定方法分析 |
3.2 灭火时水龙带局部褶皱的影响 |
3.3 水平水龙带过流断面非圆形的影响 |
3.4 按能量平衡原理计算确定消火栓系统同时高低层供水时的工况点 |
3.5 水泵配置选型的影响 |
3.6 备用泵设置 |
3.7 吸水管设计 |
3.8 供水管设计 |
3.9 消防水泵系统的多泵组合 |
3.10 稳压泵系统(装置)设置确定 |
4 消防水泵系统环境、控制与维护 |
4.1 环境要求 |
4.2 控制方式 |
4.3 维护管理 |
5 消防水泵系统发展趋势探讨 |
5.1 消防水泵系统的独立化和小型化 |
5.2 超高层建筑消防水泵系统设计要点 |
5.3 消防水泵系统远程监控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今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火灾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2.2 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的基础与火灾危险源的辨识 |
2.1 火灾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 |
2.1.1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
2.1.2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
2.1.3 火灾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
2.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的基础 |
2.2.1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
2.2.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确定 |
2.2.3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程序确定 |
2.3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危险源的概念及分类 |
2.3.1 火灾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
2.3.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危险源分类 |
2.4 基于事故树的公路隧道运营火灾危险源辨识 |
2.4.1 事故树方法简介 |
2.4.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原因分析 |
2.4.3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事故树构建 |
2.4.4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危险源辨识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大尺寸火灾试验的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
3.1 公路隧道火灾动态发展的过程 |
3.1.1 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
3.1.2 隧道火灾发展的动力学模型 |
3.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场景与规模分析 |
3.2.1 隧道火灾场景设定 |
3.2.2 隧道火灾规模选定 |
3.3 公路隧道火灾试验基础设计 |
3.3.1 公路隧道大尺寸试验平台组建 |
3.3.2 试验火源和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
3.3.3 隧道热释放速率测量系统建立 |
3.3.4 热释放速率测量系统自校验试验 |
3.4 大尺寸公路隧道可燃物自由燃烧试验 |
3.4.1 热电偶布置 |
3.4.2 油盘火自由燃烧试验 |
3.4.3 木堆垛自由燃烧试验 |
3.5 大尺寸公路隧道自动灭火系统试验 |
3.5.1 温度测点和热流测点布置 |
3.5.2 自动灭火系统作用下隧道油盘火灾试验 |
3.5.3 自动灭火系统作用下隧道木垛火灾试验 |
3.5.4 自动灭火系统作用下隧道小汽车火灾试验 |
3.5.5 自动灭火系统试验结论 |
3.6 大尺寸公路隧道排烟系统试验 |
3.6.1 排烟系统设计 |
3.6.2 大尺寸公路隧道火灾排烟试验 |
3.6.3 试验结果分析 |
3.7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因素确定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1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
4.1.3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的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2.1 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
4.2.2 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简析 |
4.2.3 模糊层次分析结构建立 |
4.2.4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3 基于FAHP的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
4.4 本章小结 |
5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建立 |
5.1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5.1.1 确定评估对象的因素集 |
5.1.2 定义因素评价集 |
5.1.3 建立评价矩阵 |
5.1.4 确定指标因素权重向量 |
5.1.5 选择合成算子 |
5.1.6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5.1.7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处理 |
5.2 公路隧道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的综合评估 |
5.2.1 公路隧道火灾场景划分 |
5.2.2 可能伤亡人数确定 |
5.2.3 人员伤亡程度确定 |
5.2.4 累计赔偿限额确定 |
5.3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的建立 |
5.3.1 确定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等级 |
5.3.2 确定公路隧道火灾人员伤亡人数 |
5.3.3 综合评价人员伤亡程度 |
5.3.4 计算事故累计赔偿限额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的火灾风险控制措施 |
6.1 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的控制途径分析 |
6.2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损失控制措施 |
6.2.1 消防设施设备控制措施 |
6.2.2 消防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
6.2.3 隧道环境控制措施 |
6.3 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转移措施 |
6.3.1 火灾公众责任险的相关概念 |
6.3.2 火灾保险浮动费率模型 |
6.3.3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承保方案确定 |
6.4 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应用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区域火灾特征 |
1.3 区域火灾评估的研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2.1 风险评估方法 |
2.2 评估方法介绍 |
2.3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初选 |
3.1 评价指标构建的必要性 |
3.2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研究 |
3.3 火灾风险分级 |
3.4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遴选 |
3.5 小结 |
第四章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4.1 评价指标终选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小结 |
第五章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验证 |
5.1 确定评估区域 |
5.2 火灾风险检查 |
5.3 火灾风险综合评估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建议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建议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1. 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2. 参与的科研课题 |
附录B 附表 |
B1. 被调查者概况 |
B2. 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表 |
B3. 消防安全感及消防知识调查表 |
四、加强自动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有效地发挥自防自救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安全管理与评价研究 ——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为例[D]. 张帆.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D]. 林晓添. 兰州大学, 2021(02)
- [3]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及消防安全评估[D]. 权茹月.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与评价模型研究[D]. 王婉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20
- [5]公共消防安全的多中心治理研究[D]. 赵鹏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5)
- [6]消防水泵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 夏欣欣. 扬州大学, 2019(06)
- [7]公路隧道运营火灾风险综合评估模式研究[D]. 康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8]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原因分析和消除对策[A]. 龚新宪. 开展消防科技创新 促进社会公共安全, 2017
- [9]光伏产业园区消防安全对策[A]. 陈芃. 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10]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研究[D]. 金陇.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