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罗扎县冰川湖爆发风险评价

西藏自治区罗扎县冰川湖爆发风险评价

一、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冰湖溃决危险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兰[1](2021)在《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文中提出独特且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青藏高原储存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雪山绵延、冰川纵横、湖泊密布,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地,滋养着流域内几十亿人口,青藏高原是名实相符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湖泊是“亚洲水塔”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在高原环境下,其收支主要受冰川、冻土中地下冰等固体水资源及地表水、地下水汇集和蒸散发的影响,湖泊面积、数量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气候的变化。在近几十年气候的显着变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江河源径流变化等,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甚大,急需开展青藏高原湖泊演化趋势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湖泊的演化经历了从自然驱动到人和自然共同驱动的历程,为探究青藏高原湖泊的演化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提取了1980s-2020年青藏高原的湖泊数据,依照不同成因,将湖泊分为构造湖、冰川湖、热喀斯特湖、堰塞湖、河成湖和人工湖。重点研究了1980s-2020年青藏高原构造湖、热喀斯特湖和冰川湖的数量、面积和空间变化,分析了湖泊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近40年青藏高原在整体变暖、大部分区域降水波动增加的过程中,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显着。湖泊数量由1980s的70005个持续增长至2020年的143582个;湖泊面积整体呈减少(1980s-1990年)-加速增长(1990-2020年)的趋势,由1980s的41347.84km2降低至1990年的40441.4km2,后增长至2020年的54634.44km2。1980s-1990年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大部分区域气温降低,降雨减少;1990-2020年湖泊面积渐增主要是因为气温显着升高、降水量增多和冰川融水增多。(2)构造湖在1980s-1990年湖泊面积减少,1990-2020年面积持续扩张,总面积增加了11388.13km2;数量由1089个增加至1451个。空间分布方面,构造湖变化主要发生在内陆流域。结合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发现内陆流域气温升高和降水显着增加,是构造湖数量面积增加的直接原因。(3)多年冻土区是热喀斯特湖发育的区域。1980s-2020年热喀斯特湖个数由60834个增加至120374个,面积由932.5km2增长至1713.57km2。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可可西里地区和北麓河区域,区域内地势平坦,显着的气候变暖导致了多年冻土区发生了广泛的退化乃至融化,地下冰融水加上降水量增加,使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热喀斯特湖成倍增加。(4)热喀斯特湖是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的典型地貌单元,也是青藏高原整个区域中湖泊演化过程中数量和面积发生变化最为显着的类型。为此,本研究选取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泊点密度、冻土稳定性类型、年均降水量、地表温度、土壤水分、积雪面积、NDVI和坡度等评价指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专家评判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判法获得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易发程度区划图。其中高易发区占19.0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包括可可西里地区。(5)冰川湖形成于冰川作用过程,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1980s-2020年间冰川湖的个数由8002个增加至20329个,湖泊面积由900.1km2增长至1620.5km2。空间变化方面主要发生在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西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的南缘区域。(6)采用NDVI、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冰川湖溃决灾害三类指标对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整体上青藏高原NDVI呈增加趋势,文中以2000-2019年NDVI差值作为评判植被退化和改善指标,显示植被改善区占37.58%;湖泊作为独立的生态系统,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加,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呈增加趋势;气温的升高和冰川的广泛退化造成冰川湖溃决日益增加,危害较大。(7)青藏高原湖泊作为一种资源兼具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区域生态保障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其中热喀斯特湖和冰川湖经常被视为不良地质现象,其演化过程、尤其是溃湖的发生对区域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或直接的危害,在相关区域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所获得的成果可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查清青藏高原湖泊本底、厘清其与冻融环境间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促进对全球变化下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科学认识,服务于湖泊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以及为热喀斯特湖和冰川湖溃决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性支撑。

高延鸿[2](2020)在《西藏地区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西藏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主要区域,典型冰湖溃决机理、危险性评价和冰湖溃决应急预案研究,重点从影响冰湖溃决的关键因素变化机理分析研究入手,揭示高寒地区冰湖溃决的内在机理,分析研究冰湖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变化情况,对于建立系统而科学的高原冰湖防灾和预警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重点从西藏地区及周边区域冰湖变化态势、冰湖溃决诱因与机制研究、冰湖危险性评价研究、冰湖溃决灾害应急方案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重点分析介绍了西藏地区冰湖现状和研究定性和量化数值指标。

刘美[3](2020)在《Bhote Koshi流域冰湖溃决成灾机制与危险性评估》文中指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是冰冻圈最具标志性的灾害之一,喜马拉雅山区是目前全球冰湖溃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喜马拉雅山大部分地区冰川退缩导致冰湖扩张,气候变暖是否会导致冰湖溃决频率增加、灾害加剧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喜马拉雅山是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然而该区域地震对冰湖溃决成灾机制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选择喜马拉雅中段Bhote Koshi流域冰湖溃决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水文模型计算等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的贡巴通沙错冰湖溃决泥石流的成灾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冰湖分布和变化特征对震后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Bhote Koshi流域最新的冰湖数据目录,揭示了1976-2018年流域冰湖的分布和变化规律。Bhote Koshi是喜马拉雅山冰湖最发育和变化最快的小流域之一。2018年研究区内冰湖共140个,总面积为20.59 km2,冰湖类型以小冰碛阻塞湖为主,主要分布在在海拔4100-5700m高程范围内。1976-2018年,流域冰湖处于不断扩张状态,冰湖数量增加了18%,面积增加了77%,冰湖面积的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21 km2/a,其中扩张最快的阶段是2004-2010年。区域气温以0.23℃/10a的速率显着升高、降水量和蒸发量减少,与冰川接触的冰湖朝母冰川退缩方向迅速扩张是冰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区域冰湖扩张速率与气温显着变化节点基本对应。(2)总结了Bhote Koshi流域冰湖溃决灾害具有频率高、重复发生、灾害链长和危害大的特征;阐明了贡巴通沙错“小溃大灾”由气候变化、地震作用和人类活动分段控制的成灾机制。贡巴通沙错冰湖溃决灾害是前期极端气温和灾害当天的强降雨共同激发作用下,冰湖后端的冰碛物形成泥石流入湖从而导致冰湖溃决;溃决洪水演进过程中侵蚀尼泊尔地震产生的大量滑坡松散物源导致洪水演变为泥石流,放大泥石流规模;尼泊尔地震加剧了下游区域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形成显着的灾后社会经济与环境效应。说明冰湖溃决灾害是一个分圈层控制的、多因素影响的、长链条演进的过程。(3)基于冰湖溃决成灾机制,构建了震后区域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方法,提出了跨界流域冰湖溃决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Bhote Koshi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性高,其中流域“极高”危险的冰湖有10个,“高”危险的有22个,“中”危险的有42个,“低”危险的有66个,聂拉木县城所在的冲堆流域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极高。考虑地震产生的松散物源分布的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评价方法可以避免漏判小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对“极高”和“高”危险冰湖开展监测预警系统共建和共享;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的协作和援助,形成救灾资源和重大救援行动的协调机制,建立跨境流域冰湖溃决灾害减灾协同机制。

韩德祥[4](2020)在《藏东南冰湖变化及其危险性评价》文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冰湖溃决灾害日益突出。藏东南地区冰湖分布广泛,是冰湖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本文以GF-1/2和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水体指数法提取1985年、2000年以及2019年藏东南地区冰湖边界。从规模、海拔以及与母冰川距离分析冰湖变化特征,并对藏东南4个流域内冰湖总体变化以及典型冰湖变化分析其主导因素。最后对当前存在的3457个冰湖进行危险性评价。由此,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1985年,藏东南地区共有冰湖3253个,总面积207.82km2;2000年共有冰湖3466个,总面积221.80km2;2019年共有冰湖3457个,冰湖总面积232.38km2。按照三级流域划分来看,冰湖主要分布于雅江拉孜至派乡流域内,丹巴曲和察隅曲流域内冰湖数量最少。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流域内冰湖面积变化最大,新增、消失冰湖数量也最多。(2)冰湖面积变化率与其规模、同母冰川距离呈反相关,规模小、距母冰川较近的冰湖面积变化较大。同时,新增、消失冰湖也主要为距离母冰川较近的小规模冰湖。冰湖面积变化率同海拔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藏东南地区面积变化较大的冰湖主要处于4800-5200m海拔区间内。(3)冰湖面积变化主要与海拔、冰川融水补给、气候变化以及冰湖自身因素有关,其中冰川融水补给以及气候变化占主导地位。怒江勐古流域内冰湖变化主要受冰川影响,其他因素起辅助作用;雅江拉孜至派乡流域内冰湖变化主要受冰川和降水影响,但冰川的大量退缩是该流域内冰湖数量众多的重要原因;丹巴曲和察隅曲流域内冰湖变化主要受冰川和降水影响,二者对于该流域内的冰湖变化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流域内冰川退缩较少,常年气温较低以及降水稀少导致该流域内冰湖数量少,变化也较为稳定。(4)于4个流域内分别选择1个典型冰湖分析其变化的主导因素:1号冰湖扩张主要原因是降水;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以及大量降水是导致2号冰湖扩张的主要原因;3号冰湖扩张主要原因是当地气温较高且近年来不断上升,冰川融水增加,进而汇入该冰湖;4号冰湖所处地区降水较少,且受地形限制冰川融水补给困难,导致其面积变化较小。(5)藏东南地区共3457个冰湖危险性评价结果如下:无危险冰湖1163个,占总数量33.64%;低危险冰湖1556个,占总数量45.01%;中危险冰湖579个,占总数量16.75%;高危险冰湖159个,占总数量4.60%,其中22个冰湖周围20千米内存在房屋、道路等设施。流域3是中危险和高危险冰湖主要分布地区。

闫帅营[5](2020)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帕隆藏布冰湖溃决灾害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帕隆藏布流域,地壳强烈隆起,发育的大小各类冰湖数以千计,是我国冰湖溃决灾害频发的主要区域,冰湖溃决灾害的发生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环境,而且极大地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将帕隆藏布流域作为研究区,在分析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遥感手段收集研究区影像数据,分析冰湖溃决诱因及溃决机制,筛选出存在溃决危险性冰湖。在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的影响因子对冰湖溃决危险性进行评价,建立更为合理的冰湖溃决评价模型,进一步完善更为客观的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价体系,论文最终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GIS平台,结合帕隆藏布流域Landsat及Google Earth影像图对研究区冰湖进行目视解译,共解译出研究区内危险冰湖72个,获得了危险冰湖分布示意图。2.引发冰湖溃决的诱因包括有冰/雪崩、冰/雪强烈消融、强/持续降水、埋藏冰消融、管涌以及地震等(汪宙峰等,2016)。引发冰湖溃决的诱因往往不止一种,一般是某一种诱因激发其他因素改变,或是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冰湖溃决。冰湖的溃决机制可以分为溢流型溃决、管涌溃坝洪水、瞬间溃坝洪水及多种溃决机制组合等几种类型,而冰碛坝的溃决机制可以分为由于冰碛坝逐渐被侵蚀而导致的溃决和冰碛坝部分区域被清除而形成的溃决两种。3.基于指标容易获取的原则选取了冰湖高程、冰湖面积、冰舌前端与冰湖距离、冰碛堤堤坝宽度、背水坡坡度、母冰川面积以及冰舌裂隙发育程度7个评价指标。探究影响冰湖溃决的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遥感手段获取这7个评价指标的相应参数。利用突变级数法对研究区冰湖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到高危险冰碛湖6个,较高危险冰碛湖13个,中低危险冰碛湖53个。4.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可以发现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突变级数法对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价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将评价结果进行插值分析得到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溃决危险性分级图,可以看出高危险性冰湖主要分布在八盖乡、许木乡及加热萨乡等地。建议对高危险度冰湖采用监测和防护相结合的手段,针对危险冰湖制定相应的临灾预案,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冰湖溃决所带来的危害。

何兴祥[6](2020)在《西藏洛隆县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成灾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泥石流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山地灾害,是指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由于降雨、冰雪融水、湖泊溃决洪水、堰塞坝失稳溃坝形成水流而引发山坡或沟谷内松散堆积物源在水动力作用下起动—运动—堆积的地质运动过程现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藏地区不断推进,公路和铁路等线性工程项目不断向高海拔地区推进,在线性工程的选线、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问题。冻错曲沟位于西藏洛隆县腊久乡,沟口下游为居民区和拟建线性工程的站场和桥梁,一旦爆发大型泥石流,将严重威胁着工程建设、运营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首先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遥感解译分析了冻错曲沟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机制;其次,对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为数值模拟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对比;最后,运用数值模拟软件DAN 3D对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进行模拟,对其运动过程持有清楚的判断和认识。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野外勘察和遥感解译可知,冻错曲沟流域面积为226.27km2,主沟长度31.44km,平均纵坡降27.27‰。沟内地势西高东低,沟道呈宽浅“V”型,主沟顺直,有20条支沟发育,均与主沟大角度相交。沟域可分为沟域后缘清水区,中、下游形成流通区及沟口堆积区。流域内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物源储量规模巨大,静储量约9536.81×104m3,可启动参与形成泥石流的动储量约169.40×104m3。(2)冻错曲沟沟域中部发育一大型冰湖,通过评估其溃决危险性和坝体稳定性可知,冻错曲冰湖溃决概率为42%,属于中等危险性;冻错曲冰湖堰塞坝存在时间较为久远,地质结构稳定,发生整体溃决风险小;堰塞坝在非汛期和汛期稳定性系数为1.311和1.197,处于稳定状态;在汛期集中暴雨叠加周围冰雪快速融化条件下稳定性系数为1.057,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有可能发生局部溃决,形成溃决洪水和泥石流。(3)运用数值模拟软件DAN 3D对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50年和100年一遇泥石流的流速分布和堆积厚度分布云图,模拟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说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具有可行性。

朱海波[7](2016)在《冰碛湖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数值模拟》文中指出冰碛湖泥石流是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而典型的地质灾害,冰碛湖溃决时湖水携带大量溃口附近的冰碛物沿河道沟谷高速向下游运移,危害沿岸及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冰碛湖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及危害度划分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碛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手段,结合收集的资料,对研究区的20个冰碛湖进行了详细调查,选取冰碛湖溃决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体系,采用突变级数综合评判法对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进行了分级。通过对样本资料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冰碛湖泥石流体积和淹没危害区面积、冰碛湖泥石流体积与堆积区的横断面积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改进的LAHARZ软件,选取软件运行所需的参数,对桑旺错和嘉龙湖两个典型冰碛湖泥石流的危害范围进行了预测,该预测结果可以作为冰碛湖泥石流预防工作的一个参考。论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为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对冰碛湖溃决危险性的评判方法,以及对泥石流的数值模拟进展,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研究区的区域概况,主要介绍了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以及新构造活动等,侧面说明研究区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且其独特的地质环境为冰碛湖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冰碛湖的分布特征及冰碛湖泥石流的基本特征,说明了冰碛湖的溃决是泥石流发生的水力条件。第四章为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总结收集影响冰碛湖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运用非线性方法中的突变级数综合评判法对选取的冰碛湖样本进行危险性评价。第五章为冰碛湖泥石流淹没危害区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建立,通过遥感手段,对18个冰碛湖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冰碛湖泥石流体积与淹没危害区面积、冰碛湖泥石流体积与危害区横截面积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第六章对桑旺错冰碛湖和嘉龙湖冰碛湖的泥石流淹没危害区域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LAHARZ软件,计算所需参数,得到可视化的直观结果,预测出这两个冰碛湖在不同溃决情况下的危害区范围。第七章为结论,对论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严佳宏[8](2016)在《地震涌浪作用下冰碛堰塞湖溃决风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5·12”汶川大地震提供了地震引发库水涌浪现象的资料后,才使得我们意识到在对地震作用下堰塞湖溃决风险源的排查中,一直忽视了地震涌浪的危害。有关地震涌浪频率、以及共振引发的涌浪效应是甚少有人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基于大型振动台造波模拟实验,按不同水深共分8组,采用4种不同地震波进行了200余次实验。按地震作用时间,将地震涌浪划分为强制波动段与自由波动段,利用小波分析与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提出强制波动段地震涌浪频谱成分包含地震波频谱与水体固有频率频谱,自由波动段频谱仅为水体固有频率;基于输入为白噪声的振动台实验,提出水体前四阶固有频率中,至少有一个在地震波的主要频段内时,地震涌浪就会由于共振效应而放大;设计了共振条件下的振动台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荐了地震涌浪最大浪高的计算公式,并用实震资料进行了检验。本文还以拟建川藏铁路然乌至培龙段冰湖为例,利用临界满溢溃决水头公式以及实验拟合公式对该地区分布的终碛湖进行了溃决危险性检算,发现小型终碛湖在峰值加速度高于0.11 g的地震波作用下完全可能因涌浪发生溃决,该危险性是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对于冰湖溃决灾害的监控与预警,本文从溃决诱因入手,利用动态捕捉等新型技术提出了拟建川藏铁路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溃决预警系统的建设方案。论文研究丰富了对库湖地震涌浪的认识,预警方案对拟建川藏铁路运营期冰湖溃决灾害的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戎丹雅[9](2016)在《西藏典型冰湖溃坝洪水演进模拟》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灾害逐年加剧以及冰川潜在危害性的变大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冰川终碛湖分布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且灾害风险较高。近几十年我国冰湖溃决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主要集中于西藏地区,冰湖灾害频率变高,分布范围变广。我们的研究对象---黄湖,是西藏地区年楚河流域还未发生过溃决的典型危险性冰湖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得知黄湖地形地貌及气候特性,确定从黄湖及其下游至江孜县城作为研究区域,设置10个重点断面,按照不同溃决程度设定3个工况,采用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模型对断面洪峰流量和洪水演进过程进行重点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Z1断面流量过程线经常出现陡升陡落的现象,下游部分的流量过程线是多呈现波浪状;(2)同一断面的洪峰流量大体是工况1>工况2>工况3;(3)各断面的洪峰流量在距溃口越近的断面对不同溃坝程度越敏感;(4)各工况模拟时长不一,淹没面积最大值也不尽相同,但都有着相似的趋势,全局淹没面积不断变大趋于稳定的时候,全局平均水深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减小最后也趋于一个最小值。江孜地段作为人口集中居住地,尤其需要关注它的洪峰流量值,在工况1是1095 m3/s,工况2是409 m3/s,工况3是734 m3/s,根据文献资料可知江孜地区暴雨洪水万年一遇洪峰流量不足1000 m3/s,可见工况1的情况会对江孜地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小危害。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能给年楚河流域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更是利于西藏地区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杨瑞敏,朱立平,王永杰,除多[10](2012)在《西藏东南部米堆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对溃决灾害发生的影响》文中认为冰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详细了解冰湖的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原因,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其溃决的可能性和产生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米堆冰湖为一个典型的冰碛物阻塞冰湖,1988年7月15日曾发生溃决。本研究利用1980年1∶5万地形图和DEM、1988年TM影像、2001年IKONOS影像以及2001、2007、2009、2010年ALOS影像,提取冰湖溃决前后的面积变化,结合野外实地测得的冰湖水深,获得冰湖不同时期的水量及其变化。同时,利用自动水位计,监测湖泊相对水深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米堆溃决前面积达到64×104m2,水量为699×104m3,溃决使得601.83×104m3的水量溃出,水位下降了17.18 m,但溃决口并未达到冰湖最低处,溃决后仍有97.17×104m3的水量。近年来,气温升高融水增加使得冰湖面积和水量不断增加,按照目前的水量增加速率,冰湖再次发生溃决的可能性较小,而在由于其他原因使得冰湖发生堵塞或大量外来物质(冰川断裂、滑坡等)填充进冰湖时,可能导致冰湖水位急剧上升,再次发生溃决。

二、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冰湖溃决危险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冰湖溃决危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湖泊演化与生态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1.1.2 遥感技术已成为资源环境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在水体提取中的进展
        1.2.2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及原因研究
        1.2.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藏高原自然地质环境背景
    2.1 自然地理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
    2.5 地下水
    2.6 植被及土壤概况
    2.7 土地利用
    2.8 生态环境
第三章 青藏高原湖泊类型及发育特征
    3.1 遥感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3.2 遥感水体提取机理及方法
        3.2.1 水体提取机理
        3.2.2 水体提取方法
    3.3 青藏高原湖泊水体自动提取
    3.4 青藏高原湖泊类型划分
    3.5 青藏高原湖泊发育特征
        3.5.1 青藏高原湖泊规模及数量
        3.5.2 青藏高原湖泊几何形态特征
    3.6 青藏高原湖泊分布规律
        3.6.1 湖泊分布与海拔关系
        3.6.2 湖泊分布与坡度关系
        3.6.3 湖泊分布与构造关系
        3.6.4 湖泊分布与土壤类型关系
        3.6.5 湖泊分布与植被类型关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藏高原构造湖演化规律
    4.1 青藏高原构造湖演化分析
    4.2 青藏高原构造湖演化驱动力因素分析
    4.3 格尔木盆地典型构造湖演化分析
    4.4 典型构造湖演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演化规律
    5.1 热喀斯特湖演化分析
    5.2 热喀斯特湖演化驱动力因素
    5.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易发程度分区
        5.3.1 易发程度评价模型
        5.3.2 易发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5.3.3 评价指标权重
        5.3.4 评价指标量化
        5.3.5 基于ArcGIS的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青藏高原冰川湖演化规律
    6.1 冰川湖演化分析
    6.2 冰川湖演化驱动力因素
    6.3 典型区域冰川湖演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效应
    7.1 青藏高原NDVI变化
    7.2 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7.3 冰川湖灾害效应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西藏地区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西藏地区及周边区域冰湖发展变化趋势
2 冰湖溃决诱因与机制研究
    2.1 冰湖溃决诱因
    2.2 冰湖溃决机制
3 冰湖危险性评价
    3.1 评价指标研究
    3.2 评价方法运用
4 冰湖溃决灾害应急方案研究
    4.1 冰湖溃决灾害应急方案研究理论的提出
    4.2 冰湖溃决灾害应急方案研究的有效实践

(3)Bhote Koshi流域冰湖溃决成灾机制与危险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气候变化-冰湖变化研究
        1.2.2 冰湖溃决灾害研究
        1.2.3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1.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总体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环境背景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层岩性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2 气候与水文特征
        2.2.1 气候特征
        2.2.2 水文特征
    2.3 人类工程活动与社会经济
第3章 冰湖分布与变化规律
    3.1 数据与方法
        3.1.1 数据类型与来源
        3.1.2 冰湖与冰川解译方法
        3.1.3 冰湖分类
        3.1.4 气象数据分析
    3.2 2018年冰湖特征
        3.2.1 冰湖数量与类型
        3.2.2 冰湖分布特征
    3.3 冰湖变化特征
        3.3.1 不同类型冰湖变化
        3.3.2 不同海拔高度冰湖分布变化
    3.4 冰湖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4.1 区域气候变化
        3.4.2 冰川变化与冰湖变化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第4章 Bhote Koshi流域冰湖溃决成灾机制
    4.1 数据与方法
        4.1.1 遥感解译
        4.1.2 野外考察与测量
        4.1.3 泥石流参数计算
    4.2 流域历史冰湖溃决
        4.2.1 塔阿错溃决
        4.2.2 次仁玛错溃决
        4.2.3 嘉龙错溃决
        4.2.4 未记录的冰湖溃决事件
    4.3 贡巴通沙错冰湖溃决特征
        4.3.1 溃决概况
        4.3.2 泥石流流量过程
        4.3.3 成灾特征
    4.4 贡巴通沙错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形成机制
        4.4.1 气候变化改变冰湖环境
        4.4.2 极端气候驱动冰湖溃决
        4.4.3 地震产生的大量松散物源放大冰湖溃决泥石流规模
        4.4.4 下游社会经济脆弱性加剧冰湖溃决灾害
    4.5 讨论与小结
        4.5.1 讨论
        4.5.2 小结
第5章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5.1 评价方法
        5.1.1 潜在危险性冰湖评价
        5.1.2 冰湖溃决规模计算
        5.1.3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5.2 评价结果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喜马拉雅冰湖溃决事件
附录2 2018年Bhote Koshi冰湖数据清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藏东南冰湖变化及其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与地貌
    2.2 气候背景
    2.3 冰湖及冰川特征
3 研究数据与处理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处理
4 冰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 冰湖时空变化特征
    4.2 冰湖变化影响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冰湖危险性评价
    5.1 冰湖溃决参数确定
    5.2 各指标危险性范围
    5.3 藏东南冰湖危险性统计
    5.4 高危险性冰湖周围设施分布
    5.5 方法验证
    5.6 防灾减灾措施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术论文数据集

(5)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帕隆藏布冰湖溃决灾害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
    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2.2 地形地貌
        2.2.1 地形地貌
        2.2.2 冰川地形地貌
    2.3 气象及水文
        2.3.1 气象
        2.3.2 水文
    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4.1 地层岩性
        2.4.2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2.5.1 新构造活动
        2.5.2 地震
第3章 冰湖基本特征及溃决特征
    3.1 冰湖基本特征
    3.2 冰碛湖溃决特征
        3.2.1 冰碛湖溃决诱因
        3.2.2 冰碛湖溃决机制
        3.2.3 冰湖溃决模式
    3.3 冰湖的发育分布特征
第4章 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
    4.1 突变级数法
        4.1.1 突变级数法简介
        4.1.2 评价体系的建立
        4.1.3 归一化公式的推导
        4.1.4 突变级数的计算
    4.2 层次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4.2.3 影响因子权重的计算
        4.2.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4.3 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体系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2 评价体系的建立
    4.4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危险性评价
    4.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性评价
    4.6 评价结果对比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西藏洛隆县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成灾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发育特征研究
        1.2.2 泥石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冰湖溃决危险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2.1 自然交通
    2.2 气象水文
        2.2.1 气象条件
        2.2.2 水文条件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及地震
        2.5.1 地质构造
        2.5.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工程地质岩组
    2.8 人类工程活动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发育特征
    3.1 地形地貌
        3.1.1 清水区特征
        3.1.2 形成流通区特征
        3.1.3 堆积区特征
    3.2 物源特征
        3.2.1 沟道物源分布情况
        3.2.2 主要物源类型
    3.3 水源特征
        3.3.1 支沟小冰湖特征
        3.3.2 冻错曲沟雪线变化分析
        3.3.3 降雨特征
        3.3.4 暴雨强度分析
    3.4 泥石流成因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错曲冰湖堰塞坝稳定性
    4.1 冻错曲冰湖发育特征
        4.1.1 冻错曲冰湖概况
        4.1.2 冻错曲冰湖湖水量
        4.1.3 冰湖溃决风险
    4.2 冻错曲冰湖前缘堰塞坝特征
        4.2.1 堰塞坝规模
        4.2.2 堰塞坝地质结构
    4.3 冻错曲冰湖堰塞坝稳定性分析
        4.3.1 堰塞坝整体稳定性分析
        4.3.2 渗透变形及抗冲刷稳定性分析
        4.3.3 抗滑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参数计算
    5.1 泥石流容重
    5.2 泥石流流速计算
    5.3 泥石流流量计算
    5.4 一次过流总量及固体物质冲出量计算
    5.5 泥石流整体冲压力计算
    5.6 泥石流最大冲刷深度
    5.7 泥石流冲起高度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
    6.1 软件介绍
    6.2 Voellmy流变模型
    6.3 建立模型
        6.3.1 地形模型
        6.3.2 物源模型
        6.3.3 动力参数的选取
    6.4 模拟结果
        6.4.1 50年一遇泥石流模拟结果
        6.4.2 100年一遇泥石流模拟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冰碛湖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冰碛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2.2 泥石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自然地理条件
    2.1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概述
    2.2 地形地貌
        2.2.1 地形地貌
        2.2.2 冰川地形地貌
    2.3 气象条件
    2.4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4.1 地层岩性
        2.4.2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松散岩类孔隙水
        2.6.2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2.6.3 基岩裂隙水
    2.7 冰川发育与活动
第3章 冰碛湖溃决泥石流特征
    3.1 冰碛湖基本特征
    3.2 冰碛湖的发育分布特征
    3.3 冰碛湖溃决泥石流基本特征
第4章 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
    4.1 突变级数综合评价法
    4.2 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4.3 冰碛湖溃决危险性评价
第5章 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淹没危害区数学模型的建立
    5.1 泥石流淹没危害区数学模型推导
    5.2 线性回归方程的推导
    5.3 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
    5.4 模型参数的确定
    5.5 模型可靠度的验证
第6章 基于改进的LAHARZ软件的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数值模拟
    6.1 LAHARZ原理
    6.2 桑旺错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淹没危害范围数值模拟
        6.2.1 桑旺错冰碛湖简介
        6.2.2 桑旺错冰碛湖泥石流模拟参数的选取
        6.2.3 模拟结果讨论
    6.3 嘉龙错冰碛湖溃决泥石流淹没危害区数值模拟
        6.3.1 嘉龙错冰碛湖简介
        6.3.2 嘉龙错冰碛湖参数选取
        6.3.3 模拟结果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地震涌浪作用下冰碛堰塞湖溃决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涌浪
        1.2.2 冰湖溃决危险性研究
        1.2.3 冰湖溃决防治及预警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振动台造波地震涌浪模拟实验
    2.1 振动台造波模拟实验装置
        2.1.1 振动台与模型箱参数
        2.1.2 脉动水压力计参数
        2.1.3 实验测量仪器布设
    2.2 振动台造波模拟实验方案
        2.2.1 振动台驱动信号及来源
        2.2.2 实验分组
    2.3 振动台造波模拟实验地震涌浪可行性分析
        2.3.1 墨西哥地震实震材料DCCA分析
        2.3.2 墨西卡利波振动台模型实验DCCA分析
    2.4 振动台造波模拟实验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涌浪频谱与共振现象分析
    3.1 地震涌浪时段划分
    3.2 地震涌浪小波分析
        3.2.1 时频分析背景
        3.2.2 傅立叶变换原理
        3.2.3 小波变换原理
        3.2.4 离散小波变换原理
        3.2.5 55cm水深卧龙波时频分析
    3.3 地震涌浪强制波动段滤波分析
        3.3.1 滤波器及滤波阶数的选择
        3.3.2 55cm水深汶川波水压力强制波动段滤波分析
    3.4 地震涌浪共振现象研究
        3.4.1 水体固有频率公式及其应用范围
        3.4.2 基于振动台白噪声实验的地震涌浪共振发生的判据
        3.4.3 基于振动台造波实验的共振现象分析
    3.5 实震资料的研究
        3.5.1 墨西卡利泳池涌浪分析
        3.5.2 尤马泳池涌浪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冰湖溃决风险分析
    4.1 冰湖种类及成因
    4.2 喜马拉雅山区冰湖种类及其危害
    4.3 冰湖溃决研究现状
    4.4 冰碛湖溃决临界漫溢水头公式
    4.5 拟建川藏铁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地震作用下冰湖危险性分析
        4.5.1 然乌至培龙段地震活动
        4.5.2 地震作用下冰湖危险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冰湖溃决预警系统
    5.1 国内外灾害预警技术的发展
    5.2 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溃决灾害预警系统
        5.2.1 预警区段的划分
        5.2.2 预警系统的构成
        5.2.3 预警设备及灾害监控
        5.2.4 预警设备联动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9)西藏典型冰湖溃坝洪水演进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方法
2 研究区域介绍
    2.1 年楚河流域概况
    2.2 黄湖概况
3 实地勘测结果
    3.1 河道断面测量
    3.2 黄湖雨量及温度监测
    3.3 黄湖流量监测
    3.4 黄湖出水口地形
    3.5 黄湖库容曲线
    3.6 黄湖地下水形
4 溃坝模型及参数选取
    4.1 溃坝模型原理
        4.1.1 数学模型
        4.1.2 离散格式
        4.1.3 边界条件及干湿点处理
    4.2 溃坝模型参数设定
        4.2.1 模拟网格
        4.2.2 河道n值的设定
        4.2.3 模拟参数设定
5 不同溃决工况下洪水演进的模拟计算
    5.1 不同工况的设定
    5.2 不同工况的结果
        5.2.1 各断面的洪水流量过程线
        5.2.2 不同时段淹没面积、水深的变化
        5.2.3 洪水空间分布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教育背景
参与项目

(10)西藏东南部米堆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对溃决灾害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 研究区概况
3 研究资料与方法
    3.1 冰湖面积计算
    3.2 冰湖水量计算
    3.3 基于水位监测的冰湖水量变化原因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冰湖面积及其变化
    4.2 冰湖储水量及其变化
    4.3 冰湖相对水深的季节变化
5 讨论
    5.1 米堆冰湖溃决前后的面积变化
    5.2 米堆冰湖溃决前后水量变化和近年来水量增长
    5.3 米堆冰湖再次溃决的可能性分析
6 结论

四、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冰湖溃决危险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 李兰. 长安大学, 2021
  • [2]西藏地区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J]. 高延鸿. 西藏科技, 2020(12)
  • [3]Bhote Koshi流域冰湖溃决成灾机制与危险性评估[D]. 刘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20(01)
  • [4]藏东南冰湖变化及其危险性评价[D]. 韩德祥.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帕隆藏布冰湖溃决灾害危险性评价[D]. 闫帅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6]西藏洛隆县冻错曲冰湖溃决泥石流成灾机理研究[D]. 何兴祥.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冰碛湖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数值模拟[D]. 朱海波. 吉林大学, 2016(08)
  • [8]地震涌浪作用下冰碛堰塞湖溃决风险分析[D]. 严佳宏.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9]西藏典型冰湖溃坝洪水演进模拟[D]. 戎丹雅. 浙江大学, 2016(02)
  • [10]西藏东南部米堆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对溃决灾害发生的影响[J]. 杨瑞敏,朱立平,王永杰,除多.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9)

标签:;  ;  ;  ;  ;  

西藏自治区罗扎县冰川湖爆发风险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