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农村法治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徐婧[1](2022)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进路》文中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其中,"法治"作为"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自治"与"德治"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乡村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虚置化、边缘化的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衔接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孟俊涛,朱振辉[2](2021)在《安徽省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阜阳市已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治乡村建设制度体系,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显着,以法治为基本治理理念,形成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等乡村治理品牌。但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还存在村庄空心化趋势下自治活力不足、农民法治意识淡薄、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应当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村民法治思维,发挥德治内涵优势,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高质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韩志铖[3](2021)在《关于新时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文中认为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已经正式启动实施,经过近40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我国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了显着提升。但与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群众的法治意识在整体上依然比较淡薄,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刘畅[4](2021)在《打造法治乡村建设“宜宾样板”》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指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乡村是我国国家发展的基础,乡村的和谐稳定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法治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现有脱贫攻坚成果、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强力抓手。四川省宜宾市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履行司法行政职能职责,
王冠,任建明[5](2021)在《纪检监察工具论》文中研究说明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不断开发纪检监察工具。从治理工具视角,纪检监察工具可以划分为两类:常规型、专项型。作为控制工具的常规型纪检监察工具,应用于经常性工作。作为导向工具的专项型纪检监察工具,聚焦于专项治理。新时代以来,纪检监察工具发展并形成了"常规型+专项型"工具相配合的"常专结合"反腐败模式。党的十八大时期,常规型工具快速迭代,专项型工具不断强化,服务于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时期,常规型工具在前期建构的框架中运行调适,专项型工具更加丰富,服务于"三不一体"体制机制建设。两类工具相互配合呈现出更好的反腐败效果。发展探索纪检监察工具理论有利于实现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有利于提升纪检监察制度建设的体系化水平,有利于提升纪检监察工作实效,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刘军[6](2021)在《论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文中认为党的建设法治化是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内驱动力。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要求是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实现。当前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自身法治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此,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型党组织,落实依法执政理念,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谢永信[7](2021)在《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访中国农村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原司长、《乡村振兴促进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 宗锦耀》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三农"领域的一件大事。为乡村振兴立法,将更加明确乡村地位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如何让乡村更好发挥功能,将已有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措施法定化。
郑济洲,郭志成[8](2021)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是激活和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末梢神经"的关键。国内外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然在理论基础、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对这一研究领域作了初步梳理,并对农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党建与自治、德治与法治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入阐发。从继续深化拓展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发,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现实难题的破解需进一步从治理本体角度给予充分揭示,进一步构建具有普适性与地域性相统一的实现机制,继而构建起多元互通的优化路径。
宋才发[9](2021)在《《民法典》的人民性及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私法基础法律的《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性既是《民法典》最朴实的底色,又是《民法典》最鲜明的亮点,更是《民法典》的本质和灵魂之所在。《民法典》是以人格自由为最高原则形成的私法制度。从法的归属上看,《民法典》隶属于私法范畴;从法的功能上看,《民法典》具有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基础性功能;从法的体系上看,法典化的本质是法的体系化。《民法典》具有体现人格尊严、维护私法秩序的鲜明特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运行提供规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法典》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根本标志。《民法典》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一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保护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是一部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时代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应构建民事主体社会交往规则体系,构建实施《民法典》的民事行政执法体系,构建民事司法公平正义的法治体系,以及完善以《民法典》为基础的民法学体系。
任惠华,李轩[10](2021)在《农村“村霸”治理的中国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村霸"治理是一项基础工作,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根本。由于"村霸"现象所具有的持续性、广泛性、隐蔽性等特征,"村霸"违法犯罪曾一度猖獗,乡村社会治理任务重、难度大。近年来,党和政府面对"村霸"治理的相关工作难点,不断总结"村霸"治理的基本经验,在实施专项整治、强化宣传教育、开展执纪问责、创新治理经验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在未来的农村"村霸"治理与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开展,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我国农村"村霸"治理开辟新道路。
二、浅论农村法治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农村法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治融合”的中坚力量——“法治” |
1.“三治融合”中的“法治”定位 |
2.“法治”之承上:维护“自治”的公平正义 |
3.“法治”之启下:守住“德治”的基本底线 |
二、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法治”困境与成因分析 |
1.乡村“法治”薄弱化:立法缺乏权威性 |
2.乡村“法治”虚置化:执法缺乏协调性 |
3.乡村“法治”边缘化:守法缺乏能动性 |
三、树立乡村立法权威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 |
1.宪法框架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遵循 |
2.涵盖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等多维度的乡村法治保障 |
3.“软法”与“硬法”相结合的多元治理 |
四、实现乡村执法协调性: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 |
1.协调基层行政主体与乡村治理主体的关系 |
2.促进乡村法治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和组织建构 |
3.增强乡村治理主体的法治意识 |
五、增强乡村守法能动性: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 |
2.关注广大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
3.实现乡村法律服务体系的分层、深入与下沉 |
六、结 语 |
(2)安徽省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
(一)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
1. 法治乡村建设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
2. 法治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 |
3. 法治乡村建设品牌过硬 |
4. 平安乡村创建成效显着 |
(二)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村庄空心化趋势下自治活力不足 |
2. 农民法治意识淡薄 |
3. 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 |
4.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 |
二、加强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建议 |
(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尊重村民主体地位 |
(二)培育村民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自治能力 |
(三)发挥德治内涵优势,培育淳朴民风 |
(3)关于新时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
二、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领导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完整的“大普法”工作机制 |
(二)法治宣传内容与现实脱节,缺少法治宣传精品 |
(三)对基层群众普法力度不足,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
(四)开展新媒体普法能力不足,普法综合型人才缺乏 |
三、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
四、结语 |
(4)打造法治乡村建设“宜宾样板”(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义 |
(一)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二)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
(三)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
二、宜宾司法行政机关服务法治乡村建设情况 |
(一)服务提质增效。 |
(二)治理依法依规。 |
(三)宣传灵活多样。 |
三、新时代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职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对策建议 |
(一)聚焦服务大局持续发力。 |
(二)聚焦基层治理持续发力。 |
(三)聚焦法治惠民持续发力。 |
(四)聚焦平安建设持续发力。 |
(五)聚焦法治文化建设持续发力。 |
(6)论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现实要求 |
(一)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二)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实现 |
二、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
(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自身法治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三、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型党组织,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
1.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思维 |
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
3. 提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效能 |
(二)落实依法执政理念,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
1.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农村社会的集体意志 |
2.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农村基层各组织的领导人员 |
3. 善于依法通过农村各基层组织实施党对农村的领导 |
(8)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一)关于中国乡村治理的理论基础研究 |
1.社会治理理论方面。 |
2.在农村自治理论方面。 |
3.在农村共治理论方面。 |
(二)关于乡村治理体系的内生性困境研究 |
1.农村自治的不足引发农村法治与德治的问题。 |
2.农村法治的缺失带来农村自治与德治的问题。 |
3.农村德治的乡土悖难带来农村自治与法治的问题。 |
(三)关于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难题研究 |
(四)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 |
1.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导。 |
2.需要提升自治主体治理效能。 |
3.推进“三治结合”的制度构建。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以自治为基础结合德治与法治的研究 |
(二)中国农村治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
(三)关于中国农村“三治”相排斥的研究 |
三、研究述评:不足与前瞻 |
(一)实践难题有待从治理本体角度给予充分揭示 |
(二)实现机制有待推进普适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
(三)优化路径有待整体性构建 |
(9)《民法典》的人民性及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及其特色 |
(一)《民法典》是以人格自由为最高原则形成的私法制度 |
(二)《民法典》具有体现人格尊严、维护私法秩序的鲜明特色 |
(三)《民法典》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运行提供规则 |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法典》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根本标志 |
二、《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 |
(一)《民法典》是一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保护法 |
(二)《民法典》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 |
(三)《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 |
三、《民法典》时代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 |
(一)构建民事主体社会交往规则体系 |
(二)构建实施《民法典》的民事行政执法体系 |
(三)构建民事司法公平正义的法治体系 |
(四)完善以《民法典》为基础的民法学体系 |
(10)农村“村霸”治理的中国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农村“村霸”治理的基本问题 |
(一)农村“村霸”现象的表现形式 |
1.主体的多样性 |
2.对象的广泛性 |
3.行为的隐蔽性 |
4.时空的鲜明性 |
5.危害的持续性 |
(二)农村“村霸”治理的工作难点 |
1.法律断层失位 |
2.线索收集阻滞 |
3.调查取证曲折 |
4.侦查定性困难 |
三、农村“村霸”治理的历史经验 |
(一)实施专项整治,进行精准打击 |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育文明乡风 |
(三)开展执纪问责,完善监督体系 |
(四)坚持群众路线,推广“枫桥经验” |
四、农村“村霸”治理的未来走向 |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铲除“村霸”滋生土壤 |
(二)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扫除“村霸”“保护伞” |
(三)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形成“村霸”治理长效机制 |
(四)完善法治乡村建设,提高农村法治化水平 |
五、结语 |
四、浅论农村法治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进路[J]. 徐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2]安徽省阜阳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孟俊涛,朱振辉.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1(06)
- [3]关于新时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 韩志铖. 中国司法, 2021(12)
- [4]打造法治乡村建设“宜宾样板”[J]. 刘畅. 中国司法, 2021(12)
- [5]纪检监察工具论[J]. 王冠,任建明.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 2021(02)
- [6]论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J]. 刘军. 探求, 2021(06)
- [7]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访中国农村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原司长、《乡村振兴促进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 宗锦耀[J]. 谢永信. 乡镇企业导报, 2021(11)
- [8]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研究述评[J]. 郑济洲,郭志成.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5)
- [9]《民法典》的人民性及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J]. 宋才发.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0)
- [10]农村“村霸”治理的中国经验[J]. 任惠华,李轩. 犯罪研究,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