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美国中华茶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家庆[1](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泰大戏院的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推进,中国的电影业由上海、南京等地转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在这一时期,重庆由四川管辖的一个市升格为中国战时的临时首都,一跃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文艺团体、文化事业机构、文化消费群体集聚重庆,使得重庆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急剧增长,催生出众多文化消费空间。电影院作为典型的文化消费空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跃成为文化消费空间的新宠。国泰大戏院作为抗战时期重庆设备最为先进、装潢最为豪华的影院,在战时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其经营状况、经营策略、抗建宣传等方面都极具典型性。本文第二章梳理了抗战时重庆影剧院的区位、布局、更迭情况,总体把握了这一时期重庆影剧院的整体状况。同时在该章中还集中论述了国泰大戏院的兴建过程及经营者的更迭情况,并引出了国泰大戏院重要的经营者夏云瑚。第三章聚焦国泰大戏院广告投放,集中分析了辅助性广告及报纸广告两种广告投放形式,其中在辅助性广告这一节中,关于公演特刊的发现尤为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辅助性广告的投放形式。而报纸广告的投入则集中于投放形式及样式。最后聚焦于影院在广告中的投入,这和影院的收入息息相关,是影响影院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章从电影放映入手,以场次、票价、排片量、片源、受众群总体观照了国泰影院的放映情况,从这些史料的梳理中,总结出夏云瑚的经营思维,并窥探国泰大戏院的经营模式,并结合抗战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还原国泰大戏院在抗战时期的真实生存状态,以求从史料中窥探国泰大戏院在物价飞涨、税捐奇高、竞争日盛的大环境下如何维持影院的继续运营,以及如何顺利突围。以上所论述的都是在战时背景下的景观,作为战时文化景观观照下的影院,在战时的特殊背景下其日益成为一个与国家政治、国家意志、意识形态及文化消费心理密切相关的特殊空间,在这种空间形态下,其休闲文化空间的营造、都市文化的转变及抗建宣传等多重作用集于一身,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空间,呈现出了战时文化的复杂性、特殊性。本文虽把研究的时间主轴定位于国泰大戏院兴建到1945年,然而笔墨着重放在1940年之后国泰的经营状况,对1940年之前的描绘和简述,因资料有限,致使表述不够细致,分析不够到位。但这于国泰大戏院在抗战时期的突出贡献无碍。作为抗战时期重庆设备最好、规模最大的影院,它的经营策略极具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因是抗战时期“电影宣传”的主要阵地之一,国泰为引领舆情、启发民智、宣扬新式娱乐等发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其生存状况的探究,有利于了解这一时期影院作为典型的文化消费空间、西方文化的传播空间、抗日救国的宣传空间、新式娱乐的引领空间等与重庆社会生活产生了何种互动,对解读特殊背景下都市生活的变迁、民众对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具有重要价值。
杨涵[2](2018)在《中外舞蹈交流史上的牵线搭桥者 ——江青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舞经德国传到日本后才引入中国,在国内的发展可谓是几经曲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亲苏反美”的大背景之下,欧美国家蓬勃发展的现代舞对于国内来说简直是“洪水猛兽”。但即使“生存环境”如此恶劣,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这些成就的缔造者正是为中外舞蹈交流“牵线搭桥”的舞蹈家们。他们不断为“中国舞走出去,现代舞引进来”的目标而四处奔走。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舞在世界舞台上的绽放;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代舞在中国的茁壮成长;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外舞蹈的合璧之光。本文的研究对象江青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其生活变迁的梳理和现代舞作品的分析,来剖析其在中外舞蹈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展现中国现代舞蹈发展史上的一段动人历程。笔者采用研究对象口述材料及着作、舞蹈专着、海外报道等文献资料互证的研究方法,以及使用社会学常用的个案研究法。并着力在现代舞历史沿革的常规写作中更多的展现舞蹈家活泼多彩的另一面。本论文将研究对象的生平用具体案例串联,展现了不同时代社会文化背景、舞蹈历史变迁和人物三方相互作用下的中外舞蹈融合史。
易衡[3](2017)在《从目的论角度看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说明书是产品内容的介绍,对产品的使用与产品的营销起着重要的作用,内容质量高的产品说明书可以显着地提升顾客的产品使用体验,而内容质量较差的产品说明书,不仅不能提升顾客的产品使用体验,还很可能给顾客造成误解,甚至导致产品纠纷。当前,我国茶叶产品在说明书的翻译方面,还存在一些显着的问题,影响到茶叶产品的营销,也对茶文化的对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切入,对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希望对相关的茶产品说明书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王魏[4](2017)在《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二十年》文中指出自1994年第一部分账影片《亡命天涯》在我国放映以来,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进口分账影片见证并亲身参与到中国电影从自我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参与到全球电影市场竞争的全过程。进口分账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环境、电影生产机制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二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的重大历史事件、政策变迁、社会反响,及其与中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性等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总结,探讨进口分账影片对中国电影产业格局、电影观念、电影机制的深刻影响,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谋求做大做强本土电影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回顾外国影片在中国放映的历史、进口影片的政治转向、进口分账影片的出现,以及8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开发。第二章是关于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的二十年历程及政策演变。本章以时间为经、以政策演变为纬,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将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将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电影体制变革相结合,探究进口分账影片进入中国的历史。并且回答以下问题:发生这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是什么?其中的关键点和特征是什么?以及电影引进制度同整个社会、电影业的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什么?第三章以进口分账影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章在梳理了20年间进口分账影片国别、内容的基础上,对进口分账大片进行类型与主题归类,通过票房分析、文本分析等,分析进口分账影片在中国受欢迎的类型和主题,并探讨其中所隐含的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精神,以及在影片中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除了好莱坞影片外,本章还会对进口分账影片中的亚洲电影、欧洲电影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引进过程中的政策、文本、意识形态等影响因素。第四章进口分账影片对中国电影格局的深刻影响。进口分账影片是中国电影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的催化剂,培育、提高、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方式、观影心态、观影口味,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模式、生产观念、发行方式、营销策略,全面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当然,我们在看到进口分账影片对我国电影产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囿于进口分账影片强大的意识形态属性,在进入大陆市场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入侵,继而诱发文化隐忧和产业危机。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到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分账影片已经走过了23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3年当中,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人经历了恐慌、迎战、适应、调整,乃至协同联动的过程,这种“与狼共舞”的姿态,既是中国电影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仅仅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未来进口分账影片的引入数量和质量只会愈发提升,留给中国电影人的课题还远远未曾结束。
符亦文[5](2015)在《论动画的跨文化传播》文中认为本文试图以动画本体论为出发点探讨动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跨文化传播中建构文化空间与形塑国家形象的可能性。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表达,更是传播。在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动画以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给观影者带来最直观、最迅捷的视觉震撼体验。但是,本文并不限于在一般意义上探讨动画的艺术本质及其相较其它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文化传播优势,而是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动画作为文化载体在跨文化传播中承担的文化传播功能。探讨动画的文化传播功能的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对当下普遍将其视为"小儿科",仅看见其显现的娱乐性而忽视它隐含的意识形态特质的思维定势进行反思,更在于审视和思考如何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以动画作为媒介表达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在于积极回答时代课题。随着全球化浪潮、视听文化以及新媒体合流的加剧,国与国之间的地缘边界变得日益模糊,不同国家之间力量的角逐也由之前"硬实力"的较量变成"软实力"的比拼。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能对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对外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中国经济大国的形象已经确立,可是文化大国的形象却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不是文化传播大国,更不是文化输出大国。传播力的滞后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固化、扭曲的"中国形象",使"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而且也让国外传播媒介"趁虚而入",强势占领国内市场,"哈美"、"哈日"、"哈韩"风此起彼伏。所以本文研究内容正视社会现实,它也许不能完全改变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异化的"中国形象",但却为"中国形象"的重塑提供了可能;它也许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西风"压倒"东风"的文化生态,但至少为中华民族何以重拾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等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郑立学[6](2011)在《记着名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文中提出一2005年4月27日"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组委会"发布了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结果的公告,黄桂枢先生名列其中,这是我市唯一入选的一位。和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简要事迹:"黄桂枢,男,汉族,69岁,云南省思茅市文物管理所副
黄桂枢[7](2011)在《我的普洱茶文化情结——从饮茶及茶文物考证到茶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这一生,既不抽烟爱饮茶,无心恋酒捕鱼虾,嗜书得食充饥肚,爱笔耕耘种苦瓜,与茶结下了长久之缘。少年时期,我在家中喝过普洱茶,但只知道止渴解腻;1951年秋参加工作时,我由墨江家乡沿普洱茶马古道步行五天到普洱,次年调到思茅,半年后又沿茶马古道步行从思茅到普洱到墨江,乘坐煤炭汽车、马车、尖头客车到昆明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返到墨江,再步行
邓伟平[8](2006)在《兰草幽香 寒松挺立——记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文中指出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这是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读到这首诗,觉得用它来形容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意味深长。草木不负岁月情1935年,陈文华出生在福建厦门的一个穷苦人家。1958年,23岁的他即将从厦门大学毕业时,被打成"右派",发落到江西省博物馆搞
邓伟平[9](2006)在《云开旭日照苍松——记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文中指出2005年是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七十大寿,作为老朋友,我送他一件生日礼物——一个宜兴紫砂壶,壶盖和壶把上有一个造型,展现出”云开旭日照苍松”的美丽图案。图案意味深长,用它来祝贺陈文华教授甚为恰当。苦乐年华的真实写照 1935年,陈文华出生在厦门的一个木匠家庭。
黄淑美,欧阳中一[10](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文中认为
二、记美国中华茶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记美国中华茶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提纲范文)
(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泰大戏院的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2 抗战时期重庆影剧院概述 |
2.1 重庆市影剧院的总体布局 |
2.2 重庆市剧院数量的更迭 |
2.3 国泰大戏院的概况 |
2.3.1 国泰大戏院的兴建 |
2.3.2 国泰大戏院的经营者 |
3 国泰大戏院的广告投放 |
3.1 辅助性广告的投放 |
3.2 报纸广告的投放形式 |
3.3 影院在广告中的投入 |
3.3.1 票价中的宣传费用 |
3.3.2 报纸上的广告投入与策略 |
4 国泰大戏院的电影放映 |
4.1 国泰大戏院的放映场次及票价 |
4.2 国泰大戏院的片源 |
4.2.1 国内影片 |
4.2.2 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外国影片 |
4.3 电影院的受众群体及数量 |
4.3.1 影响电影院受众群体的因素 |
4.3.2 国泰大戏院观众数量 |
4.4 夏云瑚及其经营思维探析 |
4.4.1 夏云瑚的影业版图 |
4.4.2 夏云瑚的经营思维 |
4.5 国泰大戏院的经营模式 |
4.5.1 影院联盟式的放映模式 |
4.5.2 “亦官亦私”的放映场所 |
5 公共社会空间的营造 |
5.1 电影院:休闲文化空间的营造 |
5.1.1 咖啡馆:电影院的辅助空间 |
5.1.2 现代化休闲空间的营造 |
5.2 文化需求的变迁与意识形态呈现的阵地 |
5.2.1 引领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 |
5.2.2 抗战宣传的政治空间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国泰大戏院1938年—1945年逐日放映情况 |
B: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状况目录 |
(2)中外舞蹈交流史上的牵线搭桥者 ——江青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途径、创新之处及难点 |
第一章 国内外舞蹈学习生涯 |
第一节 早年的学习经历及影响 |
第二节 汲取现代舞的养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外舞蹈创作经历 |
第一节 从演员到舞者:编创经验的积累 |
第二节 海外舞蹈家对江青的编创影响 |
第三节 社会沿革对价值观的影响 |
第四节 江青的现代舞情结 |
一、江青的现代舞编创类型 |
二、江青的现代舞编创观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外舞蹈交流及成果 |
第一节 对外传播中国舞 |
一、国外大学执教 |
二、江青及江青舞蹈团的各地创作、演出 |
第二节 归国引入现代舞 |
一、回国后的表演活动 |
二、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教育活动 |
三、首任“香港舞蹈团”的艺术总监 |
第三节 推动对外交流及人才培养 |
第四节 江青与广东实验现代舞班 |
一、海外演出经历及影响 |
二、为团长杨美琦接线搭桥 |
三、推荐别基特·奥克桑、曹诚渊任教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江青生平年表 |
附录2 江青舞台创作演出年表(1971-1991年) |
附录3 口述采访摘要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3)从目的论角度看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目的论视角下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原则 |
2 目的论视角下茶产品说明书翻译存在的问题 |
3 目的论视角下茶产品说明书翻译策略 |
3.1 坚持简化翻译的原则 |
3.2 适当修改原文内容 |
3.3 巧妙植入茶文化内涵 |
4 结语 |
(4)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二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范围 |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我国进口电影的历史回顾 |
第一节 早期西方电影的输入(1896-1949) |
第二节 进口影片的政治转向(1949—1978)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电影市场的有序开放(1978-1993) |
第四节 8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开发 |
第二章 进口分账影片的二十余年历程 |
第一节 “大片”登陆中国(1994-2000 年) |
一、《亡命天涯》开启分账模式 |
二、“大片”与市场的有限开放 |
第二节 WTO签署与进口分账影片的大举进入(2001—2011) |
一、WTO协议的签署与本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
二、WTO框架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结构调整 |
第三节 “中美电影协议”的签署与分账市场的拓展(2012——) |
一、“中美电影协议”与进口分账影片 |
二、“中美电影协议”带来的影响 |
第三章 进口分账影片分析 |
第一节 好莱坞分账影片分析 |
一、好莱坞分账影片的类型建构 |
二、美国精神的借船出海 |
三、好莱坞电影顺应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 |
第二节 非好莱坞分账大片分析 |
一、亚洲地区的地缘优势 |
二、欧洲地区的联合制作 |
第四章 进口分账影片对我国电影格局的深刻影响 |
第一节 电影观念的革新与体制机制的建立 |
一、商业体系的整体推进 |
二、叙事手法的多元创新 |
三、国际话语的适度表达 |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 |
一、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 |
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壮大文化软实力 |
结语 |
附录 |
1994年-2016年进口分账影片篇目 |
进口分账影片票房前 50(截止至 2016 年) |
内地总票房排名前 100 的影片(截止至 2016 年)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5)论动画的跨文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领域的历史回顾 |
1.3 研究的价值与内容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2 动画与文化空间 |
2.1 动画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
2.1.1 借力类像展示狂欢 |
2.1.2 反拨异化回归童真 |
2.1.3 超越平凡营造梦想 |
2.2 文化、文化空间 |
2.2.1 "文化"概念界定 |
2.2.2 文化空间 |
2.2.2.1 文化空间内涵:文化即建构 |
2.2.2.2 文化空间外延:文化即传播 |
2.3 动画文化空间建构 |
2.3.1 动画文化空间构成 |
2.3.1.1 动画与原型 |
2.3.1.2 动画与意识形态 |
2.3.1.3 动画与民族性 |
2.3.2 动画文化空间呈像 |
2.3.2.1 假定与幻想延续的超现实 |
2.3.2.2 夸张与变形激发的超真实 |
2.4 结语 |
3 动画与国家形象 |
3.1 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 |
3.1.1 文化共享:扩展群体边界 |
3.1.2 形象塑造:建构符号意义 |
3.2 动画与国家形象 |
3.2.1 动画:国家形象演绎之名片 |
3.2.2 动画:国家形象叙事之媒介 |
4 忘中国化: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的身份疏离 |
4.1 什么是"忘中国化" |
4.2 "忘中国化"表征 |
4.2.1 悬置的传者 |
4.2.1.1 动画企业:文化自觉的缺席 |
4.2.1.2 独立动画人:自我东方化 |
4.2.1.3 政府机构:文化担当的失衡 |
4.2.2 隔阂的内容 |
4.2.3 缺失的介质 |
4.2.4 搁浅的受众 |
4.3 结语 |
5 去中国化: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的现实语境 |
5.1 什么是"去中国化" |
5.2 "去中国化"何以设障" |
5.2.1 跨文化传播的制约性 |
5.2.1.1 "西学东渐"的历史与惯性灌输 |
5.2.1.2 "全球化"之语境与非等量传播 |
5.2.1.3 "亚文化"的界定与误读 |
5.2.2 国产动画他者接受的预设性 |
5.2.2.1 "过滤"的接受机制 |
5.2.2.2 "被塑"的期待视域 |
5.2.2.3 "臆造"的中国形象 |
6 再中国化: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的艰难探索 |
6.1 什么是"再中国化" |
6.2 如何"再中国化" |
6.2.1 "乌托邦"叙事与国家形象 |
6.2.1.1 "美国梦"与美国动画 |
6.2.1.2 "酷日本"与日本动画 |
6.2.1.3 "中国梦"与中国动画 |
6.2.2 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的内容选择 |
6.2.2.1 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平衡 |
6.2.2.2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省并置 |
6.2.2.3 文化认同与文化改写结合 |
6.2.3 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的渠道研究 |
6.2.3.1 自我传播与他者传播相融 |
6.2.3.2 官方媒介与民间组织互渗 |
6.2.3.3 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互动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个人简历 |
(9)云开旭日照苍松——记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论文提纲范文)
苦乐年华的真实写照 |
“农业考古”大展丰收图 |
“茶文化”喜开幸福花 |
四、记美国中华茶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泰大戏院的经营研究[D]. 欧阳家庆. 重庆大学, 2018(04)
- [2]中外舞蹈交流史上的牵线搭桥者 ——江青的个案研究[D]. 杨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01)
- [3]从目的论角度看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问题[J]. 易衡. 福建茶叶, 2017(07)
- [4]中国电影市场语境下进口分账影片二十年[D]. 王魏. 上海大学, 2017(05)
- [5]论动画的跨文化传播[D]. 符亦文. 浙江大学, 2015(07)
- [6]记着名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J]. 郑立学. 农业考古, 2011(05)
- [7]我的普洱茶文化情结——从饮茶及茶文物考证到茶文化研究[J]. 黄桂枢. 农业考古, 2011(05)
- [8]兰草幽香 寒松挺立——记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J]. 邓伟平. 当代江西, 2006(09)
- [9]云开旭日照苍松——记着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J]. 邓伟平. 民主, 2006(05)
- [10]《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J]. 黄淑美,欧阳中一. 农业考古,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