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函授教育的管理与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唐姝敏[1](2020)在《“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使得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也随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当今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互联网+”的形态,网络化已经基本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教育环境也在随之变化。教育行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在不断对教学手段及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特别是终身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当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网络化教学及管理模式已经初见雏形,各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在逐步实现网络教学,建设搭建了各自的网络化教学管理平台。然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在取得了一定进步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互联网+教育”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员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利用率低下;第二网络教学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水平落后,无论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建设还是管理团队在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上都未能跟上网络教学改革的进程;第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局限性。这些问题都为“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为今后建设“互联网+教育”教学大平台的建设带来阻碍,也亟需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中得到解决。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在终身教育理论、资源共享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网络化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为案例,研究分析其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应用投入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明确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网络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质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及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三个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提出思路建议,以期对“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为今后建设“互联网+教育”教学大平台提供基础,为改革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社会认可度的提升提供帮助。
冯琳[2](2020)在《“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文中认为美国高校开展的成人教育活动始于19世纪初期,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大学推广运动等将高等教育推向成人教育的前沿。“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许多高校相继将成人教育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并将其作为使命之一。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所彰显的主要功能不同,均对当时社会及成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探析“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的演进历程,探求其功能的演进规律和特征,剖析影响功能发挥的因素,对于明确当下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推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在追溯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本论文围绕“功能演进”这一主线,将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针对主要功能是什么、演进动因、主要表现和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9世纪初期至“二战”之前,除高校教师偶尔为民众开设的讲座、课程以外,赠地学院运动、大学推广运动以及初级学院运动是美国高校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早期实践,具有“社会福利”性质,表现并发挥促进工农业、社区和个人发展的功能。在理论研究方面,桑代克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成人能够学习,林德曼对成人教育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实践和理论使得成人教育成为可能,并为“二战”后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战”爆发至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受战争、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以及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影响,美国高校成人教育主要表现并发挥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功能。高校在战时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为服役和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机会以及开展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对于满足战时国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维护战后国家社会稳定和提高国际地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在社会环境、《成人教育法》等相关法案及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功能得到发展,彰显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这一时期,社区学院获得快速发展并促进了成人职业发展,高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以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对各类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为解决距离问题,方便在职成人学习,高校采用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并创新教育模式,开展针对性教育。促进成人职业发展的功能对促进不同水平成人职业发展、满足不同职业领域成人的需求以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必要的人力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在社会环境变化、《终身学习法》等相关法案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以及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彰显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功能。这一时期,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勃兴、高校融合多元教育领域以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使成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扩大、满足了成人多元学习需求以及推进了美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对“功能演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尝试探讨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特征及其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发挥的启示。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的演进历程,从服务国家与社会至强调个体价值,具有阶段边界的模糊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功能作用的实用性等特征。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要想发挥自身功能,需要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法律体系;基于终身学习视角,树立正确的成人教育功能观;整合各类高等院校,彰显成人教育功能定位差异性与特色;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灵活性。
张艳超[3](2019)在《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观正在引领全球教育的前进方向,“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创新办学模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院校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本论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框架,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情景预测法和访谈法,研究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及综合发展水平;探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困境、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关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演变是外部环境与办学群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后经历“一枝独秀”“双雄并举”“三足鼎立”等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导致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滞缓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来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进入“融合统一”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形成三个发展方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结合生态学规律可知,解决供需矛盾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政策主导下的异发演替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变的主要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追求的办学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一是提升各省(区、市)办学自主权,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二是明确系统整体办学生态位,生源输入环节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资源输出环节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不断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刘亚平[4](2019)在《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以A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继续教育转型呼声中,普通高校进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势在必行。观念引领、思想启蒙对教育转型都非常重要,但是这些仅是活跃在意识里的起点,要想教育转型能够顺利开展并将最终结果落实稳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制度变迁。可以说,继续教育转型实际上是以继续教育制度转型为核心的。继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一面,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储备高质量人才队伍、推动地区高质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在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社会进步进程中,继续教育尤其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变迁、办学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探讨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新时代,无论是对我国继续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还是对满足新时代人民之所需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我国继续教育政策在高校领域中的发展轨迹,明确其进步与缺陷,提出高校进行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其次以宁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A大学为例,梳理该校继续教育主要负责部门继续教育学院近年来的各方面制度建设举措。在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在制度创新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高校继续教育在制度创新中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力资源缺乏、学院自主权小、奖惩机制不完善、外部需求不足、文化建设薄弱。并借助制度变迁理论工具,从政府、高校、制度相关人三个层面分析困境原因。最后提出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原则,从优化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外部环境、优化高校继续教育内部环境的两大层面,提出助力区域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崔丹[5](2018)在《基于权变管理理论的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函授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函授教育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的青睐。高等函授教育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教育实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影响因素。如何化解办学思想、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监控体系以及学分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等函授教育改革的重心。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从端正办学思想、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评估监控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学分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引导高等函授教育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蔡姣[6](2018)在《成人继续教育函授站点的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H大学的函授教学站点为例》文中指出函授教学站点在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的大背景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也设立了大量的函授教学站点以扩大教学规模。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大批的函授教学站点,它们连接着成人学员和高等院校,负责成人学员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教学管理等工作,为社会发展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但由于各函授教学站点远离高校本部,管理有限,加之函授教学站点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学员特点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H大学函授教学站点及其学员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函授教学站点具有教学开放、服务便民、管理集约等特点,但现阶段面临着函授教学站点数量达到一定的饱和度、设立权限门槛低等现状,其教学问题应运而生,不可忽视。研究发现,各函授教学站点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办学特色不明显、学员主体动力不足、教学师资建设落后的问题;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教学过程实施无法保障、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探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办学定位层面来看,有函授教学站点的定位偏差以及课程设置不规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影响来看,有学员学习目的功利化、法律政策缺失、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等;从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来看,有教学日常管理松懈以及管理体制落后的原因。解决当前函授教学站点所面临的以上问题,需要办学高校、函授教学站点自身和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统筹完善。首先主办高校应明确办学定位、合理设站、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其次函授教学站点应更新教学理念、实现科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最后政府层面考虑逐步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等以促进函授教学站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青[7](2017)在《函授教育模式网络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悄然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种状态。人们学习、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方式不断的更新,也加速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传统的成人函授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它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模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函授教育的模式研究,分析当前社会下函授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通过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的提高函授教育的实效性,满足在职人员对函授教育的需求,通过剖析函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函授教育发展的道路。因此,积极探索中国成人函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深入分析研究传统成人函授教育借助网络和信息的新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行性与具体操作,不仅可以推动函授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整个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构符合时代潮流的函授教育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目标;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函授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中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分别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到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从传统函授自身的管理弊端到网络教育的优势这几个方面,剖析了函授与网络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第四部分是对成人函授教育与网络教育进一步融合的具体构想与思路以及函授教育模式的整改。
向丽红,张莹[8](2017)在《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文中提出函授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类型。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函授教学模式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形势发展,目前面临着工学矛盾突出、难以满足在职业余学习和自学需要、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借鉴网络教学的特点,加快教学模式改革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改革应注重整合资源,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和管理理念,确立函授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教学模式,统一函授和网络教育的教学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面授课程和远程助学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王君艳[9](2017)在《人本视角下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文中指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教育目的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一般而言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包括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本体价值取向主张教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使学生的本性、尊严、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成人学生的现实需求,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实现人的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函授是成人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立足成人的学习特点,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理论基础,对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教学质量研究的现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采取保障和评估教学质量的时候都很重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学者对函授和人本主义的文献研究。然后定义函授教育、人本主义等相关概念;阐述成人学习理论,分析成人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再结合人本主义的理论,追根溯源,分析西方古代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以及现代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再次立足成人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结合实际,总结出人本视角下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应该具有的内涵。按照人本主义视角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标准,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联系云南的现实情况,针对成人函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要树立正确的人性观,明确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目标定位;改革课程体系,选择适切性的课程;改变教学策略,严把教材选用关,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改进教育评价。
曹树英[10](2017)在《“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究 ——以安徽网络成教园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日趋融合,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过程和学习环境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并形成了“互联网+”的社会形态。同样地,“互联网+”也冲击着各类教育生态环境,促使其不断地解构和重构,成人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在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的数字时代,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同时也非常重视获得实践应用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技能、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虽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社会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在诸多方面没能够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1)专业设置较为传统,无法满足信息社会新兴领域中的人才需求;(2)课程安排比较固化,或是普通高等高校的翻版,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节奏;(3)管理模式僵化,难以适应成人快速、弹性的学习方式;(4)教师队伍水平堪忧,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科内容知识的快速更新;(5)信息技术单一化的嵌入,不完善的功能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生态化的管理环境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从新的视角重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资源共享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等基础上,探索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并以安徽网络成教园区的运维过程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索相应问题的策略和启示。本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是介绍本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通过文献梳理来整理国内外关于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研究成果,从而掌握当下研究的进展与不足。其次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第二章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发展现状及管理中的问题。主要回顾了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发展历史,并阐述了当前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现状。结合前一章中文献综述,凝练出现阶段中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管理机制传统、僵化不能快速灵活的适应学员的实际情况等。最后,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第三章“互联网+”视角下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这部分主要是根据理论基础以及我国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结合“互联网+”理念、思想和方法,以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流程为基础构建“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主要要素、流程、特点进行了阐述,从而使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中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第四章和第五章则是对安徽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之“安徽网络成教园区”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安徽网络成教园区”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首先,介绍“安徽网络成教育园区”平台的功能、管理流程、教育教学管理等基本要素。其次,在梳理“安徽网络成教育园区”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凝练出具有普遍意义性的实践启示。以期对其他地区产生一种示范性的效应,进一步推动和优化我国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管理过程和管理绩效。结论和展望部分是对本文的整体性回顾,以及存在不足进行了分析,也为未来进一步拓展研究指出了相应方向。
二、当前函授教育的管理与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函授教育的管理与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
1.2.3 评价与反思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成人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
2.1 概念界定 |
2.1.1 成人高等教育 |
2.1.2 教学改革 |
2.1.3 互联网+ |
2.2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
2.2.1 分散性 |
2.2.2 规模性 |
2.2.3 特殊性 |
2.3 主要理论基础 |
2.3.1 终身教育理论 |
2.3.2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
2.3.3 资源共享理论 |
第3章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
3.1 成人高等教育历史回溯 |
3.1.1 探索初建时期 |
3.1.2 改革发展时期 |
3.2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 |
3.2.1 传统教学手段时期 |
3.2.2 现代技术教学阶段 |
3.3 “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现状概述 |
3.3.1 教学管理模式转变 |
3.3.2 教学手段转变 |
3.3.3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特点 |
3.4 “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3.4.1 政策支持 |
3.4.2 信息技术的支持 |
3.4.3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 |
第4章 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
4.1 “互联网+”时代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
4.1.1 改革进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情况 |
4.1.2 改革进程中网络教学资源投入情况 |
4.1.3 改革进程中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
4.2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1 “互联网+教育”融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
4.2.2 网络教学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水平落后 |
4.2.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局限性 |
4.3 “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归因 |
4.3.1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 |
4.3.2 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
4.3.3 资源共享建设不完善 |
第5章 “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
5.1 改革提升网络教学质量 |
5.1.1 制定网络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
5.1.2 提升学员参与网络教学积极性 |
5.1.3 完善网络教学评价管理 |
5.2 改革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
5.2.1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
5.2.2 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
5.2.3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建设 |
5.2.4 推进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
5.3 改革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 |
5.3.1 针对学员开展网络教学培训 |
5.3.2 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专业技能 |
5.3.3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
(2)“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溯源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实践的积累 |
一、教育对象向成人拓展:赠地学院运动 |
二、形式制度化探索:大学推广运动 |
三、新生力量的出现:初级学院运动 |
第二节 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的探索 |
一、桑代克——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科学基础的奠基者 |
二、林德曼——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 |
本章结语 |
第二章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显着时期(“二战”爆发到20世纪50年代末) |
第一节 主要功能突显的动因 |
一、“二战”期间国家对各方人才的迫切需要 |
二、战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
三、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
第二节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的具体表现 |
一、战时开展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 |
二、为战后服役和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机会 |
三、开展公民教育、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 |
第三节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的价值意蕴 |
一、满足战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 |
二、维护和推动战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
三、增强国际竞争力 |
本章结语 |
第三章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显着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初) |
第一节 主要功能演进的动因 |
一、社会环境对成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
二、相关法案政策的颁布、引导与支持 |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影响 |
第二节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的具体表现 |
一、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成人职业发展的促进 |
二、培养企业员工与各类专业人员 |
三、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的运用及教育方式创新 |
第三节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的价值意蕴 |
一、促进不同水平成人的职业发展 |
二、满足不同职业领域成人的需求 |
三、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显着时期(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今) |
第一节 主要功能演进的动因 |
一、后工业社会的影响 |
二、相关法案政策的颁布、引导与支持 |
三、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 |
第二节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的具体表现 |
一、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勃兴 |
二、融合多元教育领域 |
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
第三节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的价值意蕴 |
一、推进成人教育机会的扩大化 |
二、满足成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
三、推进美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省思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特征 |
一、从服务国家与社会到强调个体价值 |
二、阶段边界的模糊性 |
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
四、功能作用的实用性 |
五、社会需求、个人需求与高校成人教育发展之间的平衡性 |
第二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发挥的经验借鉴 |
一、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法律体系 |
二、基于终身学习视角,树立正确的高校成人教育功能观 |
三、整合各类高等院校,彰显成人教育功能定位差异与特色 |
四、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强高校成人教育灵活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第1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2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一、研究问题 |
二、概念界定 |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
二、国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
第4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5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架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1节 生态系统理论 |
一、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特征 |
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特点 |
三、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2节 资源依赖理论 |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
二、生态系统的资源依赖关系 |
三、资源依赖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溯源 |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4节 系统构成及生态分析框架 |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构成 |
二、系统构成要素的“生物学”隐喻 |
三、生态分析框架 |
第3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演变的生态分析 |
第1节 办学群落构成及子系统发展历程 |
一、成人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二、自考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三、网络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第2节 成人本专科教育:“一枝独秀”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3节 成人、自考本专科教育:“双雄并举”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4节 成人、自考、网络本专科教育:“三足鼎立”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4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的现实发展困境 |
第1节 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 |
一、院校之间互斥竞争为主,缺少互利共生 |
二、质量优先的K对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
三、办学生态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
第2节 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
一、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存量差距较大 |
二、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
三、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
第5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 |
第1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
一、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水平测量 |
二、31个省(区、市)的三个发展方阵划分 |
第2节 国内外环境生态因子发展变化分析 |
一、国际环境生态因子 |
二、国内环境生态因子 |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预测分析 |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作用及贡献率分析 |
二、基于毛入学率指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预测 |
第4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所受影响 |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生态演变规律 |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
第6章 促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
第1节 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 |
一、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
二、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 |
三、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 |
第2节 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办学生态位 |
一、生源输入: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 |
二、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 |
三、资源输出: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 |
第3节 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一、办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
二、办学群落: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 |
三、办学行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针对成人学习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针对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针对院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针对院校继续教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针对函授站点(学习中心)的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以A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呼唤继续教育制度创新 |
(二)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现实紧迫性 |
(三) 制度创新关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成败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一) 制度变迁理论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 高校继续教育 |
(二) 制度创新 |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 国内外研究简要述评 |
六、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制度变迁 |
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程 |
(一) 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1949-1966) |
(二) 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1988) |
(三) 整顿促发阶段(1989-1991) |
(四) 制度化发展阶段(1992-2000) |
(五) 深化管理阶段(2001-至今) |
二、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制度问题分析 |
(一) 制度建设滞后 |
(二) 路径依赖现象严重 |
(三) 高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不足 |
三、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
(一) 内生驱动力——消解教育矛盾 |
(二) 根本原因——矫正制度缺陷 |
(三) 外部驱动力——调整利益追求 |
第三章 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实证分析 |
一、A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实践分析 |
(一) A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背景 |
(二) A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举措 |
二、A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制度创新因素分析 |
(一) 整体状况评价 |
(二) A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动力因素分析 |
(三) A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创新阻力因素分析 |
(四) A大学继续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
第四章 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迟缓原因分析 |
一、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一) 政府与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委托-代理关系 |
(二) 制度供给中的“政府缺陷” |
二、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中的组织行为分析 |
(一) 高校继续教育组织与制度的关系 |
(二) 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中的“组织限制” |
(三) 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中的成本估计 |
三、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中的个人与集团行为分析 |
(一) 人的有限理性 |
(二) “搭便车”与集团定位 |
第五章 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路径优化 |
一、明确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原则 |
(一) 坚持制度创新的全局观 |
(二) 坚持制度创新的长效观 |
(三) 坚持制度创新的人本观 |
二、优化制度创新外部环境 |
(一) 框架政府管理权限:政府指导、高校主导 |
(二) 加强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区域创新活动的统筹者 |
(三) 加强政府兜底责任:让制度创新“有底” |
三、优化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内部环境 |
(一) 唤醒主体意识、责任意识 |
(二) 加强学院办学自主权 |
(三) 构建开放的组织结构 |
(四) 克服“搭便车”心理 |
(五) 注重人才多样化建设 |
(六)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权变管理理论的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权变理论对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的适切性 |
二、基于权变管理理论的我国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要点 |
(一) 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的权变原则 |
(二) 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的不变量 |
(三) 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权变的组织机制 |
三、基于权变管理理论的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策略 |
(一) 端正办学思想 |
(二) 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
(三) 完善教学评估监控体系 |
(四)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学分管理制度 |
(6)成人继续教育函授站点的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H大学的函授教学站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有关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综述 |
二、有关继续教育的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
三、有关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
四、对国外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 |
五、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成人高等继续教育 |
二、函授教学站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H大学函授教学站点管理概述与调查 |
第一节 H大学函授教学站点管理案例分析 |
―、H大学函授教学站点的管理概况 |
二、H大学函授教学站点的现状分析 |
第二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结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时间与实施 |
第三节 调查学员基本情况概述 |
一、学员基本情况 |
二、学员的学习支持情况 |
三、学员对教学站点的了解与学习情况 |
四、学员对教学站点管理的建议 |
第三章 H大学函授站点的教学管理问题 |
第一节 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
一、办学特色不明显 |
二、学生主体的内部动机不足 |
三、教学师资建设落后 |
第二节 教学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
一、教学过程实施无法保障 |
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四章 函授站点教学管理问题归因 |
第一节 办学定位不明确 |
一、对函授教学站点的定位偏差 |
二、对课程设置缺乏科学规范 |
第二节 社会环境影响 |
一、学员学习目的功利化 |
二、法律政策缺失 |
三、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
第三节 教学管理系统缺乏 |
一、教学日常管理松懈 |
二、管理体制落后 |
第五章 函授站点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
第一节 办学高校加强监管 |
一、明确办学定位 |
二、合理设站 |
三、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
第二节 函授站点创新管理模式 |
一、更新教学理念 |
二、实现科学管理 |
三、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
第三节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
一、改革教育体制 |
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7)函授教育模式网络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理论基础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二 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当前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 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发展的历史 |
(二) 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发展的现状 |
(三) 我国成人函授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三 成人函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一) 运用网络弥补落后的函授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 |
(二) 网络授课是知识转型推动下的必然结果 |
(三) 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
(四) 网络教学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经之路 |
四 函授教育改革策略和总体构想 |
(一) 在函授教育中引入网络教学与管理 |
(二) 拓展现有函授教育 |
(三) 完善函授教育管理体系 |
(四) 解决函授教育的其他社会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人高等函授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
二、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分析 |
三、改革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四、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
(一) 强化领导, 整合资源, 深化改革 |
(二) 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和管理理念 |
(三) 确立函授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
(四) 统一函授和网络教育的教学标准和管理要求 |
(五) 加强对函授师资的培训 |
(六) 加强面授课程和远程助学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
(9)人本视角下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
一、函授教育 |
二、教学质量 |
三、人本主义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成人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念 |
第三章 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人本主义视角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内涵 |
第二节 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调查分析 |
一、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
三、调查的结论 |
第三节 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育信仰的缺失 |
二、人本主义观念淡薄 |
三、教师队伍素质不佳,师生关系有待改进 |
四、管理方式落后,监管体制不完善 |
第四章 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 |
一、树立正确的人性观,确立人本化的教育目的 |
二、改革课程体系,树立人本化课程观 |
三、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人本化教学 |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本化师生关系 |
五、改进教育评价,建立人本化教育评价 |
结语 |
主要结论 |
存在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究 ——以安徽网络成教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
(二)国外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
(三)安徽网络成教园区发展现状 |
(四)研究述评 |
三、主要理论基础 |
(一)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二)资源共享理论 |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五、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我国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我国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二)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发展现状 |
二、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
(一)专业设置未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 |
(二)课程设置难以跟上知识更新节奏 |
(三)封闭性管理机制导致管理上僵化 |
(四)优质师资队伍不足难以保障质量 |
(五)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生源总量不足 |
(六)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类似学校教育 |
三、问题原因溯源 |
(一)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观念缺乏与时俱进 |
(二)校际竞争致使管理中的问题恶性循环 |
(三)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手段乏善可陈 |
(四)内容陈旧、模式单一制约了教学效果 |
(五)函授教育内部管理的软弱和混乱 |
第三章 “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
一、“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
(一)“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基本概述 |
(二)“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三)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构建 |
(四)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
(五)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重构 |
二、“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特征 |
(一)突破时空限制——保障自主学习 |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
(三)提供多元路径——倡导学习个性化 |
(四)重构支持服务——优化学习生态 |
第四章 “安徽网络成教园区”——“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模式的实践 |
一、“安徽网络成教园区”平台建设概览 |
(一)平台建设进程 |
(二)平台建设内容 |
(三)平台功能特点 |
二、“安徽网络成教园区”教学管理流程 |
(一)教与学的流程 |
(二)在线考核管理 |
(三)实践教学指导 |
(四)教务管理流程 |
三、“安徽网络成教园区”教育教学管理实践成果 |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完善化 |
(二)网络教学平台重构——一体化 |
(三)融合联通主义理念——多元化 |
(四)实现函授站点转型——数字化 |
(五)高校间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化 |
第五章 “安徽网络成教园区”的实践启示 |
一、“安徽网络成教园区”的实践启示 |
(一)推动函授站点升级转型——优化支持服务体系 |
(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主体的积极性 |
(三)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保障多元资源建设 |
(四)灵活地重构课程与专业——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
(五)优化网络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师资整体水平 |
二、“安徽网络成教园区”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当前函授教育的管理与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以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D]. 唐姝敏. 湘潭大学, 2020(02)
- [2]“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D]. 冯琳. 河北大学, 2020(08)
- [3]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艳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4]高校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以A大学为例[D]. 刘亚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5]基于权变管理理论的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探究[J]. 崔丹. 中国成人教育, 2018(21)
- [6]成人继续教育函授站点的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H大学的函授教学站点为例[D]. 蔡姣.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函授教育模式网络化改革研究[D]. 李青.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4)
- [8]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向丽红,张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4)
- [9]人本视角下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研究[D]. 王君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10]“互联网+”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究 ——以安徽网络成教园区为例[D]. 曹树英. 淮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