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宿昆[1](2020)在《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周而复始的季节性流行和不定期发生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持续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每年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数亿人发病、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以及29万至65万与流感相关的呼吸道死亡,严重影响着人群健康。与季节性流行相比,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危害则更加严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传播更迅速,波及范围更广,每次大流行都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对重庆市流感大流行、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源性流感流行特征分析,可以为有计划地和系统性地做好流感季节性流行防控和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科学依据。在探讨流感活动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既往流感预测研究,开展基于多源数据和自适应人工智能模型的重庆市流感活动水平预测研究,根据实时预测结果实时发出预警信号、健康提示和早期开展公共卫生行动,从而将大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更加高效的公共卫生政策,为重庆市实现更加精准的流感防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第一章重庆市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流行特征研究目的:系统分析2009-2018年重庆市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高发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等流行特征和疫情发展趋势,以及流感疫情病原学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有计划地和系统性地做好流感季节性流行防控和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科学依据。探讨流感活动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流感预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2018年重庆市流感病例个案信息和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数据为研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9-2018年,重庆市共报告流感病例40343例,2009年大流行期间发病率达53.44/10万,是2010-2018年季节性流行期间的5.7倍。2.病例男女比例为1.23:1,平均年龄18.47岁,1~19岁病例占73.5%、学生占58.4%。流感大流行期间的男性病例(P<0.01)、1~19岁病例(P<0.01)和学生病例(P<0.01)占比高于季节性流行。3.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发病主要集中在9-11月(12807例,84.4%),而季节性流行在1-3月(8691例,34.5%)和11-12月(6907例,27.4%)高发,各年发病高峰月份不完全一致。两个期间发病的月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009-2018年,重庆市各亚型流感病毒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庆市流感优势毒株在2009年、2013年、2017年和2018年是甲型H1N1 pdm09流感病毒,在2012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是季节性甲型H3N2流感病毒,在2010年和2011年是乙型流感病毒。5.甲型H1N1 pdm09流感病毒间隔两年左右连续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季节性甲型H3N2流感病毒则每年都有出现;而乙型流感病毒每两年左右在冬春季出现单个流行高峰。结论:流感大流行与季节性流感期间,重庆市流感流行特征存在差异,大流行期间发病水平迅速大幅上升,男性、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等人群更容易受到波及。季节性流感在冬春季高发,但是疫情高峰在每年出现的时间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是重庆市流感疫情的优势病原,甲型H1N1 pdm09、季节性甲型H3N2、乙型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是主要的流行毒株,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在重庆市有各自的流行规律。第二章重庆市人感染禽源性流感流行特征研究目的:阐明重庆市禽源性流感病毒(以下简称禽流感病毒)、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流感大流行风险评估和流感疫情趋势预测研究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活禽市场、禽类规模养殖场和家禽散养户开展外环境标本采集和禽流感病毒检测。对重庆市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获得的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1.2013-2018年,重庆市每年在活禽相关场所均有检出甲型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比例分别为14.0%(920/6576)和17.8%(1168/6576);而H7(H7N9)亚型直至2017年2月才首次检出,标本阳性比例于4月达到高峰(9.67%,49/507),21个区县(53.8%)在2-6月检出了H7N9病毒。2.2013-2018年,重庆市无人感染H5或H9亚型禽流感病例诊断,但是在2017年3-6月连续确诊了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H7N9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占77.8%,城市居民占66.7%,禽类相关职业占55.6%;所有病例发病前均有活禽或活禽相关场所暴露史,密切接触者中无续发病例。从重庆市首次在外环境检出H7N9病毒到9例病例发病的中位时间为75天。3.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H7N9病毒阳性标本检出比例为2.94%(337/11451),活禽市场(3.66%,329/8979)的阳性样本比例高于禽类规模养殖场(0.41%,5/1229)和家禽散养户(0.24%,3/1243)(P<0.01)。H7N9病例所接触的场所中阳性样本的比例(34.4%,22/64)显着高于无患者的场所中的阳性样品(5.7%,257/4474)。4.HA和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重庆分离的H7N9病毒属于长江三角洲分支,由2013年H7N9病毒(A/Shanghai/1/2013(H7N9))和(A/shanghai/05/2013(H7N9))进化而来,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在江苏省和安徽省流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甲型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重庆市存在多年,但是没有发现人感染H5或H9亚型禽流感病例。重庆市分离的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长江三角洲分支,病毒很可能是2016年底或2017年初从江苏省和安徽省随着活禽长距离转运传入重庆,迅速波及重庆半数以上的区县,该病毒比甲型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更容易突破种属屏障引起人类感染。H7N9病例高度散发,感染危险因素是暴露于活禽或活禽相关环境,且与场所的病毒污染水平相关,没有发现人人传播。第三章基于多源数据和自适应人工智能模型的重庆市流感活动水平预测研究目的:探索基于多源数据和自适应人工智能模型的重庆市流感活动水平预测,为重庆市实现更加精准的流感防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方法:收集和整理2012-2018年包括卫生系统流感疫情监测数据、天气数据和流感相关的互联网舆情在内的多源数据。以未来一周重庆市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预测目标,用2012-2016年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训练含有自适应权重调整机制融合了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和XGBoost模型的自适应人工智能模型(Self-adaptive AI Model,SAAIM)。采用SAAIM模型预测2017-2018年重庆市流感活动水平,并与其他三个既往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1.2012-2018年,重庆市流感样病例构成比呈现不规律的季节性波动,其高峰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流行强度等每年均有不同。2.SAAIM模型与三种既往流感预测模型相比,对ILI%的预测达到了最好效果,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2014-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仅为11.9%、7.5%和11.9%。3.对三种来源的数据对预测准确性的贡献大小评价显示,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贡献最大,使2014-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19.6%、43.1%和11.1%;天气数据贡献其次,使2014-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3.3%、17.1%和2.2%;流感相关的互联网舆情数据贡献较小,仅使2014-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1.1%、0.9%和1.3%。结论:2012-2018年,重庆市流感疫情呈现不规律的季节性高发。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人工智能SAAIM预测模型,流感样病例数据对预测贡献最大,天气数据对于准确估计流感疫情的细微变化非常重要,百度指数和新浪微博等流感相关的互联网舆情数据对SAAIM模型的影响最小。SAAIM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实时预测重庆市流感ILI%,而且在性能上优于现有其他几种预测模型。
丁鸿[2](2018)在《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基于中非卫生合作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发展援助脱胎于“欧洲复兴计划”,即着名的“马歇尔计划”。在1960年之后的六十年间,国际发展援助在援助主体、目标、政策、理论、数据系统、援助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本文研究的焦点在于对口援助模式的定义、内容、特点、援助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系统地梳理以及相应理论框架的建立。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发展援助模式的不同类别,进而提出了一种在援助组织阶段以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度为衡量标准的官方发展援助模式,即对口援助模式。该模式主要以中国对内支援经验和对外援助实践作为该援助模式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和依据,将广义府际关系作为援助组织的基础,使得政府间合作网络扩展到构建援助双方合作关系上,从而确保官方援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通过与国际上三类普遍的援助类别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口援助模式在立项邀约、部门协同以及财政限制三方面的特点。接着,本文转入中非卫生合作视角,通过具体梳理中非在卫生领域的合作,进一步确立对口援助模式在中非卫生合作中的应用。随后,从对口援助模式所构建的跨国政府间横向合作网络的三组对口关系出发,提出影响对口援助模式援助效果的假设因素,从理论分析和影响机制两个方面来建立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分析三个影响因素在四个具体的中非卫生合作案例中对援助效果的影响情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根据具体合作案例所反应的问题和情况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对该模式能否做“中国经验”的国际推广进行了前景预展。总而言之,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是期望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出一种新的对外援助模式,通过较系统地梳理该模式的理论框架及实际运行,为其他国家提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对于中国本身而言,中国经验只有拥有更为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才能更正确地被国际社会所认知和理解;对于国际社会而言,虽然中国经验正被越来越多国家、组织、学者所重视,但缺乏正确认识的途径和方式,也因而引来很多误解和恶意揣测;对于与中国有类似经历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经验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即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主导发展过程。
郝尹虓[3](2017)在《2004-2015年重庆市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自相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的分析重庆市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聚集性特点,并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男男性行为者(MSM)相关行为调查,为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04-2015年报告的现住址为重庆市、自述传播途径为男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信息,包括病例录入时的年龄、现住地址、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剔除地址不详者后,共收集HIV/AIDS 6604例。采用ArcGIS 10.3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此外,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3名MSM进行面对面访谈。纳入标准:在重庆市城区进行自愿咨询检测并通过口头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访谈者;男性并自述为MSM。访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取向、性角色、主要交友活动场所、主要发生性行为场所、有无长期外出重庆市经历和药物滥用等。结果2004-2015年期间,仅2010年报告例数比2009年有所下降,其余年份整体呈增长趋势;6604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34岁,约占68.5%(4522例)。除2005年以外(Moran’sI指数为-0.046,P值为0.823),2004—2015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呈正相关关系(Moran’s I分别为0.308、0.254、0.335、0.683、0.673、0.558、0.620、0.673、0.685、0.654和0.649,P值分别为0.001、0.009、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和0.001);局部Moran’s I分析表明重庆市2004-2015年高-高型聚集区发展分为两个时间阶段,从2004-2007年仅有的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区域扩充到2008-2015年的九龙坡区、南岸区和渝北区。热点分析表明从2008-2015年,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本研究共访谈23名MSM,年龄20-44岁。职业包括金融、服务、工人、机关文职、学生和无业。HIV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11名,HIV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有12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学历有16名。研究对象集中在市区酒吧和浴池活动原因有:市区酒吧人员流动性大。市区内酒吧多,信息来源多且相互交流方便。市区内的浴池名气大,吸引本地人与外来游客的来访。市区内酒吧会开展各种活动,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结论重庆市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年龄段多在15-34岁,空间上呈现聚集性分布,以经济发达的主城区为中心。重庆市中心地区因人员流动量大,酒吧、浴池场所多等原因吸引大量的MSM人群集中到市中心区域活动。MSM开始以网络交友为主,并且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提示需注重网络干预并探讨更深入的干预措施。
姜红月[4](2010)在《我国三峡库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是通过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表现为急性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该病主要威胁儿童。JE病死率达到30%-40%,存活者40%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全世界约有30亿人生活在JE流行区,目前JE主要流行于亚洲大部分地区,我国是JE高流行区。1993~2009年我国在长江流域三峡地区修建水库,按大坝正常蓄水位175m,淹没重庆和湖北省的19个县市(区),造成涉及人口约1590万人、总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的三峡库区。水库蓄水前这一地区是JE的高流行区,并存在骚扰阿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多种JE的传播媒介。三峡建坝蓄水后,库区境内河流将改变天然急流的自然特征,水体流速减缓,自净能力降低,加上消落区污染物滞留累积,容易为蚊虫的孳生繁殖带来适宜的环境。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后,自然界JE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JE中间宿主猪,以及人群的JEV感染状况急需重新评估,以了解水库环境变化对JE流行的潜在及中长期影响。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采集的蚊虫、仔猪血清和正常人血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了解蚊虫JEV感染率和JE中间宿主猪的JEV感染状况,并掌握正常人群JEV中和抗体水平,为三峡库区JE的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和本底资料。方法2008~2009年夏天在三峡库区采集蚊虫、仔猪血清和正常人血清标本,标本液氮保存运送至实验室。蚊虫标本研磨后制备cDNA文库,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JEV基因,使用PooledInfRateManual软件计算蚊虫JEV感染率;同时将蚊虫研磨液接种于组织细胞培养,阳性分离物使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对新分离JEV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扩增测序后,使用ClustalX1.83、MegAlign、Mega4和Genedoc3.2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仔猪血清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和IFA法检测IgG抗体和IgM抗体。正常人血清标本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法检测JEV中和抗体。结果1.本研究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分别在三峡库区三个监测点采集蚊虫标本,三个监测点自北向南依次为湖北省秭归县、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两年共采集到14183只蚊虫标本,分装为286批,蚊种包括3属4种,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三个监测点两年所采集的蚊虫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但各地优势蚊种存在差异,湖北省秭归县以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占当地所采集标本的86.34%(3932/4554),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则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当地所采集标本的57.35%(2859/4985)和76.77%(3565/4644)。三个监测点均采集到三带喙库蚊,但自北向南分布存在递增趋势,湖北省秭归县、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10.91%(497/4554)、57.35%(2859/4985)和76.77%(3565/4644)2.2008年采集的123批蚊虫标本中检出JEV核酸阳性23份,2009年采集的163批蚊虫标本中检出JEV核酸阳性26份。从JEV核酸检测阳性的蚊虫分析可以看出三带喙库蚊的JEV感染率最高,也最为普遍。两年每个监测点采集的三带喙库蚊均有JEV感染,并且自北向南呈现递减趋势,2008年和2009年其感染率分别为39.23和31.7/1000只蚊(秭归),10.58和3.60/1000只蚊(万州),4.17和3.66/1000只蚊(渝北)。致倦库蚊仅2009年在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采集到少量,其感染率分别是16.09和0/1000只蚊。中华按蚊JEV感染率也较高,但仅从2009年在湖北省秭归县和重庆市万州区采集的中华按蚊中检测到JEV,其感染率为16.32和8.22/1000只蚊。骚扰阿蚊的JEV感染率最低,2008年仅在重庆市万州区采集的骚扰阿蚊中检测到JEV,其感染率为1.08/1000只蚊,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和湖北省秭归县采集的骚扰阿蚊JEV感染率为2.79和1.35/1000只蚊。由此可见,四种蚊虫均有不同程度的JEV感染,其中三带喙库蚊JEV感染率最高,骚扰阿蚊最低。3.通过组织细胞培养法对2008~2009年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286批蚊虫研磨上清中分离到22株病毒阳性分离物。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16株分离物为JEV,其中一株同时存在JEV和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另外6株为GETV。基于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三峡库区分离的16株JEV均属于基因Ⅰ型,大部分分离株与2004年四川省蚊虫标本的JEV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16株JEV与JE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在E基因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差异位点,但决定抗原性和毒力的重要位点未发生变化。新分离7株GETV的3’UTR基因区段全长均为401nt,均存在GETV特有的长约53nt的3个重复序列元件和19nt的保守序列,第45~54nt间都存在与我国其它省分离株及蒙古和俄罗斯分离株一致的10nt缺失。4.为了解三峡库区猪感染JEV的状况,2008~2009年5月21日~6月14日在三峡库区共采集216份仔猪血清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两年仔猪血清标本JE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8.76%(59/121)和89.47%(85/95),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6.28%(56/121)和38.95%(37/95),提示三峡库区仔猪JEV IgG抗体50%转阳时间大约在5-6月。结合标本采集时间和抗体检测结果估算IgG抗体50%转阳时间显示,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和渝北区自北向南存在递早趋势,分别是6月9日±5日、5月23日±5日和5月16日±5日。2008年的结果此趋势不明显,重庆市万州区IgG抗体50%转阳时间比较早,可能原因为该监测点的仔猪饲养模式为猪场圈养,其他均为散户散养,圈养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散养猪(χ2=43.797,P<0.05)。5.连续两年在三峡库区三个监测点采集正常人血清标本,共采集1222份。湖北省兴山县、重庆市万州区和渝北区分别采集了533份、496份和193份。2008~2009年连续两年调查结果显示,三峡库区正常人血清JEV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71.36%(872/1222),湖北省秭归县为57.04%(304/533)、重庆市万州区为81.05%(402/496)、渝北区为86.01%(166/193)。三个监测点自北向南JEV中和抗体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其差别部分与标本的年龄分布有关。按年龄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兴山县2008年标本为大于30岁的成人,其抗体阳性率为91.18%(93/102),2009年标本为小于16岁的儿童,其抗体阳性率为48.91%(211/431);重庆市万州区两年抗体阳性率基本相同,分别为79.17%(190/240)和82.81%(212/256),大于10岁的人群两年抗体阳性率均高于90%,小于10岁的儿童两年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8.89%(44/90)和53.40%(47/88),并且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高趋势,2008年0-、1-、5-三个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是36.67%(11/30)、46.67%(14/30)和63.33%(19/30),2009年结果为0%(0/22)、65.63%(21/32)和76.47%(26/34),趋势基本一致;重庆市渝北区两年均以大年龄组人群为主,其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5%(72/96)和96.91%(94/97),检测结果基本相似。由此可见,三峡库区儿童的JEV抗体水平低,是重点关注人群。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三峡库区比较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JEV传播媒介蚊虫,病毒扩散的中间宿主猪,以及人群的JEV感染状况调查。三个监测点在三峡大坝自北向南依次间隔200公里,基本代表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该地区三带喙库蚊感染JEV最高最普遍,其次为中华按蚊,值得特别关注。该地目前JEV流行株为基因Ⅰ型,与SA14-14-2疫苗株存在一定的氨基酸差异位点,但决定抗原性和毒力的重要位点未发生变化,理论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疫苗株能有效预防该病毒引起的感染。当地仔猪自然感染JEV时间早,仔猪JEV IgG抗体50%转阳时间大约在5-6月,发现圈养猪抗体阳性率高于散养猪,有待继续监测和评估。三峡库区大年龄组人群JEV中和抗体水平高,可能与多次JEV隐性感染有关,小于10岁儿童JEV中和抗体水平低,提示当地适龄儿童的JEV疫苗接种率尚需提高,同时应加强防蚊灭蚊意识,以降低JE的发病率。
周义芬,陈艳,李飞辉[5](2009)在《重庆市涪陵区2002-200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涪陵区近6年来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涪陵区2002~2007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涪陵区2002年~2007年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62,p<0.001);各系统发病率除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0,p<0.001)而外,其他系统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110、460、28,p<0.001)。结论传染病的控制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综合防制能力和水平。
周义芬,陈艳,李飞辉[6](2009)在《重庆市涪陵区2002~200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涪陵区近6年来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涪陵区2002~2007年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涪陵区2002~2007年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2,P﹤0.001);各系统发病率除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0,P﹥0.001)而外,其他系统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110、460、28,P﹤0.001)。[结论]传染病的控制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综合防制能力和水平。
陈艳,甘业光,喻珊[7](2003)在《三峡库区涪陵段虫媒传染病流行状况分析》文中认为
黎永成,甘业光[8](2002)在《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黎永成[9](1999)在《重庆市涪陵区输入性疟疾10 年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谭学筠,梁小华,李大兴,肖伦,熊飞,杨敏[10](2014)在《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1957-2012年九龙坡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订传染病相关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7-2012年九龙坡区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7-2012年56年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5种,357 152例,其中发生死亡的传染病有19种,死亡人数为896例。年均发病率1 213.27/10万,年均死亡率3.04/10万,病死率0.25%。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代改变,总体呈递减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变化为50、60、7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8.18%64.03%,8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50.44%66.07%,21世纪后以血源及性传播为主,占37.01%。甲类传染病、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些多发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结论九龙坡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但传染病疫情出现了新的特点,防制形势仍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二、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重庆市大流行和季节性流感流行特征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重庆市人感染禽源性流感流行特征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源数据和自适应人工智能模型的重庆市流感活动水平预测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全文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和未来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基于中非卫生合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国际发展援助 |
(二)援助模式 |
(三)对口援助模式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际发展援助研究 |
(二)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
(三)综述评论 |
四、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
(一)内容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对口援助模式框架 |
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模式类别 |
(一)援助决策阶段 |
(二)援助实施阶段 |
(三)援助组织阶段 |
二、对口援助模式运行机制构建 |
(一)政府间合作网络的纵向对口度构建 |
(二)政府间合作网络的横向对口关系构建 |
三、对口援助模式的特点 |
(一)立项上的邀约性——与项目援助模式比较 |
(二)组织上的协同性——与方案援助模式比较 |
(三)财政上的独立性——与预算援助模式比较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对口援助模式效果的因素分析 |
一、跨部门协同度 |
(一)理论分析 |
(二)影响机制 |
二、供求均衡度 |
(一)理论分析 |
(二)影响机制 |
三、政策保障力 |
(一)理论分析 |
(二)影响机制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口援助模式下的中非卫生合作 |
一、政策发展——从援助到合作 |
二、主要援助内容及形式 |
(一)人力资源援助 |
(二)基础设施援建 |
(三)公共卫生防控 |
三、管理机制演变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一、乌干达医疗队及中乌友谊医院 |
(一)项目概况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二、江苏省承办医疗培训班 |
(一)项目概况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三、援非抗疟中心 |
(一)项目概况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四、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项目 |
(一)项目概况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五、案例评论与总结 |
第六章 建议与前景 |
一、国内发展建议 |
(一)建立央级统筹部署 |
(二)增强同领域内部门协同的层级深度 |
(三)深化互动框架的地方性导向 |
(四)建立评估反馈机制 |
二、国际发展前景 |
(一)稳固的援助来源 |
(二)对等的援助关系 |
(三)政府间对口网络新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 |
(3)2004-2015年重庆市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自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1. 资料来源与预处理 |
2. 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重庆市MSM人群HIV/AIDS感染基本概况 |
2. 空间自相关分析 |
3. 定性访谈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2004-2015年重庆市局部空间指标 |
附录2 定性访谈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我国三峡库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三峡库区蚊虫标本JEv感染率调查与病毒分离 |
第一节 蚊虫标本的采集 |
第二节 蚊虫标本的乙脑病毒感染率调查 |
第三节 蚊虫标本的乙脑病毒及其它虫媒病毒分离 |
第二章 三峡库区仔猪血清标本的乙脑病毒抗体调查 |
第三章 三峡库区正常人血清标本的乙脑病毒中和抗体调查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重庆市涪陵区2002~200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强度 |
2.2 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顺位 |
2.3 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变化 |
2.4 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情况 |
2.5 人群分布 |
3 讨论 |
(7)三峡库区涪陵段虫媒传染病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疫情资料 |
1.2 人口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2 结果 |
2.1 发病动态 |
2.2 时间分布 |
2.3 地区分布 |
2.4 性别、年龄别分布 |
2.5 职业分布 |
3 讨论 |
(8)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发病情况 |
2 流行强度与范围 |
3 虫种与媒介 |
4 防治对策 |
4.1 灭蚊 |
4.2 传染源防治 |
5 基本灭疟后的防治对策 |
四、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预测研究[D]. 宿昆.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2]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对口援助模式研究 ——基于中非卫生合作的分析[D]. 丁鸿.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2)
- [3]2004-2015年重庆市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空间自相关分析[D]. 郝尹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4]我国三峡库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D]. 姜红月. 山东大学, 2010(09)
- [5]重庆市涪陵区2002-200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A]. 周义芬,陈艳,李飞辉.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 2009
- [6]重庆市涪陵区2002~200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J]. 周义芬,陈艳,李飞辉.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1)
- [7]三峡库区涪陵段虫媒传染病流行状况分析[J]. 陈艳,甘业光,喻珊.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3(01)
- [8]重庆市涪陵区疟疾流行及防治[J]. 黎永成,甘业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2(06)
- [9]重庆市涪陵区输入性疟疾10 年流行特征分析[J]. 黎永成.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9(04)
- [10]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传染病疫情分析[J]. 谭学筠,梁小华,李大兴,肖伦,熊飞,杨敏. 实用预防医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