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疫苗的使用方法

鸡球虫病疫苗的使用方法

一、鸡球虫疫苗的用法(论文文献综述)

任婷婷,卢清侠,郝慧芳,邓瑞广,张改平[1](2018)在《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的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新型材料,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物理状态的变化。由于这种特性,该水凝胶材料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疫苗和药物控释以及组织支架工程等领域。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材料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5个种类,论文对这5种材料的温变机制、生物相容性、毒性、可降解性等性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每种材料的特点,并对各个材料在药物疫苗传递系统和组织支架工程两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在人类和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李国良[2](2016)在《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调查及其潍坊株分离鉴定与早熟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兔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一种或几种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原寄生于家兔肝脏或肠上皮细胞内。其中,大型艾美耳球虫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虫种之一,该球虫具有传染性广和致病力强等特点,严重阻碍了养兔业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防控兔球虫病主要使用抗球虫药,长期及不当的药物使用导致了耐药虫株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危及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使得药物防治兔球虫病的弊端日益突显起来。国内外对禽球虫病免疫预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国内已经有了商品化鸡球虫疫苗的生产和使用,但兔球虫疫苗目前在国内研究的人很少,商品化的兔球虫疫苗在市场上更没有出现和使用。本论文第一部分研究内容是广东、广西和山东部分地区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流行病学调查。分别采集潍坊、佛山、河源、阳春、玉林、桂林、南宁7个地区9个不同规模、不同品种及不同年龄段的936份新鲜兔粪便样品,然后对采集的粪便样品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其中有无卵囊的存在,并通过卵囊形态学去判断兔球虫卵囊的类型。结果显示,感染大型艾美耳球虫的阳性样品所占比例为33.11%(310/936);不同地区中,玉林地区的感染率最高达到40.06%,南宁地区感染率最低为12.00%,其他地区感染率均超过20%;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幼兔的染率最高为60.00%,青年兔的感染率次之为29.82%,种兔的感染率最低为9.52%;不同养殖规模中,规模化大型养殖场的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最低为26.59%,中型和小型散养户的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则较高,分别为27.94%和40.28%;在不同品种中,伊拉兔的感染率最高为40.06%,比利时兔的感染率最低为12.00%,其他品种兔大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率均超过25%。本论文第二部分研究内容是进行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潍坊株的单卵囊分离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应用琼脂薄膜法进行兔球虫单卵囊分离,从含混合球虫卵囊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大型艾美耳球虫卵囊,纯化后接种无球虫兔进行继代增殖。参照Oliveira发表设计的兔大型艾美耳球虫18s DNA序列,合成引物后对所提取的DNA进行扩增,之后进行测序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纯化的球虫卵囊为大型艾美耳球虫纯种虫株。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型艾美耳球虫的潜隐期为140142 h,孢子化时间最早为32 h,80%的卵囊完成孢子化所需要时间为45 h;随机测量100个孢子化卵囊后发现其平均大小为35.76μm×21.91μm,形态指数为1.63。为测定其繁殖力,以500、1000和3000个孢子化卵囊经口分别接种40日龄无球虫兔,结果显示其繁殖能力随接种剂量的增大呈减小趋势;大型艾美耳球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分别以1万、3万、5万个孢子化卵囊的剂量接种40日龄无球虫兔,结果显示,三组兔子均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等现象。剖检可见空肠和回肠均有病变,接种3万和5万剂量组兔肠道浆膜层明显充血,肠腔明显扩张,且肠壁变薄,剪开肠道可见大量黏液样物质,且有纽扣样坏死出现,用盖玻片刮取病变肠壁黏膜,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裂殖体。本论文第三部分研究内容是对兔大型艾美耳球虫进行早熟选育,之后测定早熟株的潜隐期、卵囊大小、致病性以及其稳定性,同时设置亲本株试验组进行对照。经过连续27代的早熟选育后,早熟株的潜隐期由亲本株的142 h缩短至130 h,卵囊平均大小为34.41μm×21.13μm,形态指数为1.63;从临床症状及增重情况进行致病性的对比,早熟株的致病性要小于亲本株;排卵高峰期上,早熟株出现在第8天,较亲本株的第9天提前一天,且早熟株排卵高峰期峰值低于亲本株。本论文在国内第一次对兔大型艾美耳球虫进行早熟株的选育,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做了系统的研究,这些都为后续兔球虫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汤先泽[3](2016)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鸡球虫效果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菌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 phospholipase C,简称PI-PLC)是一个小型的、具有晶体结构的水溶性酶,可以催化水解磷酸肌醇磷酸二酯键,水解底物为水溶性肌醇磷酸盐以及脂溶性二酰基甘油(DAG)。研究表明,细菌酶PI-PLC能够水解大多数致病性寄生虫细胞膜表面糖基(GPI)锚定蛋白,使寄生虫失去入侵宿主细胞和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能力。因此,细菌酶PI-PLC显示出显着的抗感染特性。由于大多数产PI-PLC的野生型菌株为致病菌,产量低,且分离纯化困难。本论文以来源于一株蜡状芽孢杆菌的PI-PLC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大肠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初步探索了PI-PLC的抗鸡球虫效果。研究内容如下: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一段蜡状芽胞杆菌PI-PLC基因序列,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合成PI-PLC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PIPLC。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重组菌BL21/p ET28a(+)-PIPLC表现出明显的PI-PLC活性,SDS-PAGE测得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35k Da。优化诱导条件:以4%接种量,37℃,200 r/min,培养重组大肠杆菌OD600=0.4时,添加IPTG至终浓度为1 mmol/L,诱导6 h后,测得培养基上清液中PI-PLC的浓度为0.688mg/L。产乳酸细菌(LAB)通常被认为是安全菌株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作为经济有效的菌株之一,乳酸乳球菌常作为粘膜免疫活体疫苗运载工具。因此,将PI-PLC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乳酸乳球菌穿梭载体pAMJ399上,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分泌于胞外,分子质量约35kDa,在PI-李斯特菌显色平板上显示出显着的酶活性。结果表明,PI-PLC在乳酸乳球菌中成功表达。初步优化表达条件,以2%转接量,在含有1%红霉素抗性的GM17培养基中,于32℃,静置培养24 h,测得培养基上清液中PI-PLC的浓度为1.092 mg/L。将乳酸乳球菌表达的PI-PLC用于抗球虫效果试验,对实验小鸡进行攻虫试验,攻虫量为5×104卵囊/鸡。实验结果发现,PI-PLC对促进感染球虫的雏鸡增重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通过盲肠病变计分分值和卵囊值来看,PI-PLC组小鸡盲肠内球虫数量显着减少,这表明PI-PLC对抵抗球虫感染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综合来看,PI-PLC有抗球虫效果,且抗球虫效果接近良好。

尹峰[4](2016)在《长春地区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调查与防制建议》文中指出商品蛋鸡的产蛋率一直是蛋鸡养殖行业中备受关注的首要问题,产蛋率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蛋鸡行业收益的高低和养殖发展情况。吉林省是我国较大的蛋鸡养殖地区之一,而长春地区(德惠、农安、榆树、九台、双阳)蛋鸡的饲养量很大,近些年来,长春地区的蛋鸡养殖经常出现因疾病因素导致蛋鸡产蛋率异常下降的问题,对于其主要原因尚不明确。明确长春地区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主要疾病和制定相应的防制建议,有利于在蛋鸡养殖中趋利避害,提高产蛋率,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主要对2013年2015年间长春地区(德惠、农安、榆树、九台、双阳)蛋鸡养殖场(户)和动物医院就诊蛋鸡养殖场(户)进行实地调查,共计158户(饲养蛋鸡以开产)。调查内容主要有蛋鸡群的饲养管理情况、疾病发生情况、产蛋情况等。结果表明:蛋鸡产蛋率下降问题在长春地区较为普遍,且多表现为产蛋率的异常下降,主要原因为疾病因素。同时对产蛋率下降的患病蛋鸡群进行病料采集,共收集疑似新城疫病料12份、疑似大肠杆菌病料25份、疑似慢性呼吸道病病料15份、疑似球虫病病料30份、疑似温和型流感病料10份,通过临床初步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导致长春地区蛋鸡群产蛋异常下降的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非典型新城疫、温和型流感、慢性呼吸道疾病及鸡球虫感染。针对此情况本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综合性防制建议和具体防治措施,为保障长春地区蛋鸡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黄经纬[5](2016)在《巨型艾美耳球虫四种微线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文中研究指明鸡球虫病是由细胞内寄生的原虫——艾美耳属球虫(Eimeria)引起的全球性兽医卫生问题。鸡球虫病导致鸡群体重增长缓慢,料肉比降低和高死亡率,给养殖户收益和市场上的禽肉供给带来了巨大损害。目前世界上得到普遍公认的鸡球虫种有七个,其中E.acervulina、E.nectrix、Emaxima和E.tenella最普发。鸡艾美耳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的部位体现出高度的特异性,比较典型的有E.acervulina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E.maxima主要寄生于空肠,E.tenella主要寄生于盲肠,而E.brunetti则主要寄生于直肠。已有研究指出E.tenella微线蛋白3 (EtMIC3)是决定E.tenella寄生于盲肠的关键分子,然而决定E.maxima寄生部位的关键分子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E.maxima与鸡空肠上皮细胞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更深入的掌握E.maxima入侵的分子机制也有助于制定防控鸡球虫感染的策略。本研究鉴定了鸡空肠上皮细胞E.maxima子孢子结合蛋白,并选取四种E.maxima微线蛋白进行克隆、表达并评价其免疫保护力,旨在阐明决定E.maximE入侵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并为研发新型抗E.maxima疫苗筛选理想的候选抗原。1.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的鉴定本研究旨在鉴定E.maxima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并分析其蛋白功能。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收集E.maxima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鸟枪测序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shotgunLC-MS/MS)对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共有35种unique peptide count ≥ 2的E.Emaxima子孢子蛋白被鉴定,其中包括入侵相关蛋白MIC2、MIC7和MIC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35种蛋白均被成功注释,其中22种(62.86%)蛋白被预测有结合活性,15种(42.86%)蛋白被预测有催化活性。这些蛋白可能参与E.maxima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以及宿主靶细胞的功能调节过程。本篇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明E.maxima和鸡空肠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基础,同时也为更好的阐释E.maxima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2.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研究运用快速扩增 cDNA 末端(rapid-ampi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基因(EmMIC3)的完整ORF。分别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方面评价重组MIC3蛋白(rEmMIC3)对E.maxima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并测定rEmMIC3免疫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EmMIC3免疫组在空肠病变记分、OPG和相对增重方面均与各对照组的差异均显着(P<0.05),其ACI为186.02;被动免疫试验结果显示三个不同稀释浓度的大鼠抗rEmMIC3血清免疫相比于各对照组均能够显着减轻空肠病变,减少卵囊排出并提高相对增重率(P<0.05),且试验组的ACI均高于于183。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MIC3免疫鸡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首免疫一周后得到显着提高,并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特异性抗体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MIC3免疫能够显着上调血清细胞因子IL-2与IL-4(P<0.05)。CCK-8试验结果表明rEmMIC3能够显着增强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P<0.05)。综上结果表明EmMIC3基因免疫原性较好,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E.maxima感染提供优秀的免疫保护力,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3.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应用PCR技术扩增第三章鉴定的EmMIC2基因(FR718971.1),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MIC2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2。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被应用于评估rEmMIC2和pVAX1-MIC2对E.maxima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同时检测了rEmMIC2和pVAX1-MIC2免疫鸡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空肠病变记分、OPG和相对增重等指标方面,rEmMIC2和pVAX1-MIC2组与各对照组差异均显着(P<0.05),rEmMIC2组和pVAX1-MIC2组的ACI均大于165。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MIC2和pVAX1-MIC2均能在首次免疫一周后提高鸡体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加强免疫一周后特异性抗体水平达到最大值,并且均显着高于各对照组的特异性抗体水平(P<0.0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MIC2和pVAX 1-MIC2免疫均能引起鸡体产生更高水平的IL-2、IL-10、IL-17、IFN-γ、TGF-β与IL-4,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MTT试验结果显示rEmMIC2和pVAX1 -MIC2免疫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EmMIC2免疫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中等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4.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应用PCR技术扩增第三章鉴定的EmMIC7基因(FR718975),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MIC7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7。应用动物保护试验评价rEmMIC7和pVAX1-MIC7对E.maxima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也测定了 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均能够显着减轻空肠病变记分、减少OPG并提高相对增重率(P<0.05)。rEmMIC7和pVAX1-MIC7组的ACI均大于167。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一周后提高鸡体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加强免疫一周后特异性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并且均显着高于各对照组(P<0.0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MIC7和pVAXI-MIC7 免疫均能显着上调鸡体 IL-2、IL-10、IL-17、IFN-γ、TGF-β 与 IL-4 浓度(P<0.05)。MTT试验结果显示rEmMIC7和pVAX1-MIC7免疫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综上结果表明EmMIC7免疫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中等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5.巨型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本章应用PCR技术扩增EmAMA1基因(FN813221.1),构建了串联EmAMA1基因功能域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mAMA1FD和真核表达质粒pVAX1-EmAMA1FD。应用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评价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也检测了 rEmAMA1FD和pVAX1- EmAMA1FD免疫鸡的血清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免疫组在空肠病变记分、OPG和相对增重等方面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着(P<0.05),rEmAMA1FD 免疫组的 ACI 为 176.68,pVAX1-EmAMA1FD免疫组的ACI为180.35。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免疫均能在首次免疫一周后提高鸡血清特异性抗体浓度,在整个采样期间试验组特异性抗体浓度均显着高于各对照组(P<0.05)。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EmAMA1FD和pVAX1-EmAMA1FD免疫能够显着提高血清细胞因子引起鸡体产生显着高水平的IL-2、TGF-β与IL-4 (P<0.05)。CCK-8试验结果表明rEmAMA1FD能够显着增强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效应(P<0.05)。综上结果表明EmAMA1FD免疫原性较强,能够诱导鸡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E.maxima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理想的E.maxima疫苗候选抗原。6.重组MIC蛋白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本章旨在检测已获得的四种重组E.maxima微线蛋白与不同鸡肠段的结合能力。取无球虫鸡不同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和直肠)制备冰冻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前述表达并纯化的四种重组E.maxima微线蛋白——rEmMIC3、rEmMIC2、rEmMIC7和rEmAMA1FD与不同鸡肠段的结合能力。试验结果显示rEmMIC3只与鸡空肠结合,与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均不结合,而rEmMIC2、rEmMIC7和rEmAMA1FD与各肠段均不结合。该结果提示仅鸡空肠上皮细胞上存在EmMIC3基因受体,EmMIC3可能是决定E.maxima侵入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在E.maxima入侵宿主靶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罗家莹[6](2014)在《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氟腺呤是目前唯一的一种核苷类抗球虫药,对各种鸡球虫均有优良的抗球虫效果,与其他抗球虫药没有交叉耐药性。国外,氟腺呤以混饲给药的方式用于预防球虫病,国内目前无原料及其任何制剂批准上市。本实验室已研制出氟腺呤原料药及其溶液剂,拟以混饮的方式应用于临床,更符合临床防治球虫病的需要。本课题初步研究了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研究如下:1.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本试验旨在建立肉鸡血浆中氟腺呤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肉鸡口服氟腺呤溶液剂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试验选用8只健康三黄肉鸡,单剂量灌服氟腺呤溶液剂14 mg·kg-1·bw(以氟腺呤计),采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氟腺呤药物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为(0.69±0.57)h、T1/2ke为(5.02±2.27)h、Ipeak为(1.91±0.83)h、Cmax为(0.52±0.19)μg·mL-1、AUC为(4.72 ±1.15) mg·h·L-1、CL/F为(3.15±0.75) L·kg-1·h-1、V/F为(22.23±9.08)L.Kg-1。结果显示:肉鸡口服氟腺呤溶液剂后,吸收迅速、消除较慢,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2.氟腺呤溶液剂对人工感染肉鸡球虫病的药效学试验本试验旨在评价氟腺呤溶液剂对人工感染肉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作用,得其防治肉鸡球虫病的最佳使用剂量。试验中选用240只三黄肉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2、6、10、14、18mg·kg-1·bw氟腺呤溶液剂组、百球清组(7mg·kg-1·bw)、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混于饮水给药,以血便记分、相对增重率、存活率、盲肠病变和卵囊数为主要药效评价指标,计算ACI,进行药效判定。结果显示:2、6、10、14、18 mg·kg-1·bw氟腺呤溶液剂组、百球清组的抗球虫指数(ACI)依次为103.7、143.5、170.5、195.3、193.2、195.9。表明14、18 mg·kg-1·bw氟腺呤溶液剂组为高效抗球虫药,且14mg·kg-1·bw剂量效果更优,抗球虫效果与百球清相当。氟腺呤溶液剂对肉鸡球虫病的最佳使用剂量为1414mg·kg-1·bw。

梁秀丽,宋玉伟,王亮[7](2013)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文中认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幼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因鸡只的法氏囊受到损害,体液免疫应答下降,造成鸡体免疫力降低,使鸡群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目前,该病在全国各个地区广泛流行。球虫病的暴发与潮湿的饲养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地区潮湿多雨,且肉鸡饲养方式以地面平养为主。因此,当鸡群饲养条件不

刘芳[8](2013)在《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预混剂是一种新型广谱的抗球虫复方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球虫必需营养物质的摄取利用,现已作为鸡饲料的常规添加剂使用。而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是在预混剂基础上的一种扩展剂型,具有相同的药理学活性,与预混剂相比可溶性粉的使用更为方便有效。目前,该制剂在我国还未上市,属于正在研究中的三类新兽药。本研究以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作为受试试剂,以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预混剂作为参比制剂,采用液质联用和内标法完成了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与预混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检测方法的质谱条件: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离子喷射电压:-5.5V,TEM:550℃,GAS1压力和GAS2压力分别是:15psi和30psi,碰撞CAD压力:6psi,CUR压力:30psi,EP:10V,CXP:10,定量离子分别是:m/z→243.2/150.1(盐酸氨丙啉)、m/z→238.2/206.1(乙氧酰胺苯甲酯)、m/z→301.3/155.8(磺胺喹恶啉)、m/z→166/137.8(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色谱条件:ZORBAX SB-C18(2.1×150nm,3.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的甲酸水,按0min(10:90)、8min(90:10)、12(90:10)、12.01(10:90)、17min(10:90)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μ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为10uL。本实验采用自身交叉实验设计,把20只6周龄的健康肉鸡随机分为T、R两组,每组10只,在两个周期内分别灌服等剂量的(125mg/kg)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每只鸡前后共用药两次,每次间隔至少10个半衰期,共两个周期。分别在给药后的0.17、0.25、0.5、1、2、3、4、6、8、12、24、36和48h采血,放入抗凝管,3000rpm离心10分钟,取血浆-80℃保存。血浆样品用乙腈提取,使用混标法,使APL、EPA和SQ分别在2250ng/mL、0.210ng/mL、210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ng/mL、0.2ng/mL和0.2ng/mL定量限分别为6.6ng/mL、0.66ng/mL和0.66ng/mL,该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0.1293.16%、86.2%91.09%和88.4892.21%,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且APL、EPA和SQ在室温、长期冷冻和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APL的Cmax分别为110.34±4.54μg/mL和108.71±4.48μg/mL, Tmax为0.75h, AUC0-t分别为643.24±29.94ng/mL·h和649.54±30.48ng/mL·h,AUC0-∞分别为638.24±32.76ng/mL·h和675.53±30.33ng/mL·h;制剂中EPA的Cmax分别为17.06±2.53μg/mL和16.57±4.72μg/mL和Tmax为2h,AUC0-t分别为24.9±2.39ng/mL·h和24.72±6.703ng/mL·h,AUC0-∞分别为25.13±1.99ng/mL·h和25.24±8.64ng/mL·h;SQ的Cmax分别为1746.57±76.72μg/mL和1648.07±180.12μg/mL,Tmax为4h,AUC0-t分别为25710.72±1251.70ng/mL·h和23832.68±3415.77ng/mL·h, AUC0-∞分别为25839.24±1247.64ng/mL·h和23939.89±3415.24ng/mL·h。本试验将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受试制剂APL、EPA和SQ的InAUC0-t、InAUC0-∞、InCmax和Tmax与参比试剂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制剂中的APL、EPA和SQ各自的InAUC0-t经双向单侧t检验,其[1-2ɑ]置信区间分别为95.7%~99.7%、93.9%~100.4%和101.7%~115.5%,InAUC0-∞经双向单侧t检验,其[1-2ɑ]置信区间分别为96%~100%、93.2%~100.4%和102.5%~115.7%,InCmax经双向单侧t检验,其[1-2ɑ]置信区间分别为99.2%~103.9%、97.2%~103.2%和100.9%~111.7%,均在生物等效性的判定标准范围之内。统计结果表明两种复方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本研究为受试制剂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此类药物的剂型改进和研发提供参考。

常婷婷[9](2013)在《癸氧喹酯混悬液在鸡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鸡球虫病是养禽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常常呈暴发性流行,目前已被美国农业部列为对禽类危害最严重的五大疾病之一。癸氧喹酯(Decoquinate)是一种新型的喹啉类高效畜禽用抗球虫药,自从上世纪60年代由英国May-Baker公司研制合成以来,因其毒性低,耐受性好,作用持续时间长引起了国内兽药界的广泛关注。本实验通过对癸氧喹酯混悬液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组织残留消除规律进行研究,为癸氧喹酯混悬液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癸氧喹酯混悬液的药动学研究22只50日龄的健康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进行单剂量静注和内服给药的药动学研究。第一组12只鸡灌服喹酯混悬液,给药剂量10mg/kg b.w.;第二组10只鸡静脉注射癸氧喹酯溶液,给药剂量为2mg/kg b.w.。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浆样品,用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以乙腈: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HPLC紫外检测。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Kinetica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癸氧喹酯溶液单剂量静注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β为29.22h, MRT41.31h, CLB3.55ml/(min·kg), AUC4945.91(mg/L)·h, Vz7.84L/kg。癸氧喹酯混悬液内服给药后,24h内几乎所有鸡实测癸氧喹酯血药浓度都低于定量限,且血药浓度变化个体间差异较大,吸收不规则。表明癸氧喹酯内服几乎不吸收。2癸氧喹酯混悬液消除规律研究30只即将上市的健康商品白羽肉鸡,癸氧喹酯混悬液以最高临床推荐剂量(即每1L饮水30mg(以癸氧喹酯计))连续饮水给药10d。停药后分别于4h(即零休药期)、1d、3d、5d、7d共5个时间点采集鸡可食性组织用于残留检测。鸡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乙腈:甲醇:水(50:25:25,V/V/V),采用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癸氧喹酯在0.1~4.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mg/kg和0.2mg/kg。癸氧喹酯在0.2mg/kg、0.5mg/kg、1.0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4.06%-88.63%,日内变异系数范围在1.09%~5.20%,日间变异系数范围在2.80%-9.01%。本研究建立了鸡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量检测的制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可用于鸡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的检测。残留消除研究表明,癸氧喹酯混悬液按推荐剂量连续饮水给药10d,停药后癸氧喹酯在皮脂中消除最慢,在肌肉中消除最快。将不同时间点测得的癸氧喹酯残留量采用WT1.4钦件计算,得出癸氧喹酯在鸡各组织中的休药期,其中癸氧喹酯在皮脂的休药期为2.7d,其余组织均为Od。因此,癸氧喹酯口服混悬液按推荐给药方案饮水给药,建议休药期可定为3d。

沈晓炯[10](2012)在《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药物靶标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是引起鸡球虫病的病原体中毒力最强的一种寄生虫,给全球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主要依靠化学药物,但随着球虫对现有药物耐药性的增强,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抗球虫药,而药物靶标的鉴定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本研究通过双向电泳分析了地克珠利作用后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差异表达的蛋白,筛选出数个药物作用靶标。同时对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及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Receptorfor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RACK)进行了分子药理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双向电泳和Real-time PCR分析了地克珠利作用后,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3个蛋白受地克珠利影响显着,其中11个蛋白被鉴定为E.tenella或其它顶复门寄生虫已注释蛋白,这些蛋白与多种生物功能相关,包括:代谢、蛋白质合成及宿主细胞入侵等。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了上述蛋白mRNA水平,结合双向电泳图谱,进一步阐释了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作用机制,同时说明其中几个蛋白可作为E.tenella感染治疗的药物设计靶标。2.地克珠利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降低了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中Hsp90的表达,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加药组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中Hsp90的亚细胞定位更趋于分散。此外,体外实验证明地克珠利可直接作用于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Hsp90。综上,实验进一步阐释了地克珠利对E.tenella的分子药理机制,也表明Hsp90是抗球虫感染中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3.关于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RACK的实验,通过免疫荧光分析发现,RACK主要表达在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的顶部。此外,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研究了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的作用,尽管Real-Time PCR结果显示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中mRNA水平在地克珠利作用后有所上升,但在Western blot结果中,处理组的RACK蛋白条带完全消失,且地克珠利作用组的裂殖子在免疫荧光实验中亦未检测到RACK荧光,说明RACK可能是新药设计中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得到了地克珠利作用于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的数个蛋白靶标。同时,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Hsp90和RACK的实验,验证了地克珠利对寄生虫分子伴侣及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说明两者均是良好的药物作用靶标。

二、鸡球虫疫苗的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球虫疫苗的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1)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的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的分类以及其常用聚合物的性质
    1.1 壳聚糖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
    1.2 纤维素基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
    1.3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基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
    1.4 PLGA-PEG基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
    1.5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基温敏型可注射水凝胶
2 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的应用
    2.1 疫苗/药物控释载体
    2.2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3 小结与展望

(2)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调查及其潍坊株分离鉴定与早熟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致病性
    1.4 兔球虫疫苗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动物
        2.1.2 试验用饲料
        2.1.3 试验用卵囊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主要试剂与配置
    2.4 方法
        2.4.1 广东、广西及山东部分地区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流行病学调查
        2.4.1.1 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抽样方法
        2.4.1.2 样本采集
        2.4.1.3 卵囊种类的鉴定
        2.4.2 E. magna潍坊株单卵囊分离
        2.4.2.1 混合卵囊的采集
        2.4.2.2 单卵囊分离
        2.4.2.3 大型艾美耳球虫卵囊纯化与培养
        2.4.2.4 继代增殖
        2.4.3 E. magna潍坊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2.4.3.1 大型艾美耳球虫繁殖、复壮和卵囊分离
        2.4.3.2 潜隐期和孢子化时间的测定
        2.4.3.3 卵囊大小的测定
        2.4.3.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3.5 E. magna潍坊株繁殖力的测定
        2.4.3.6 E. magna潍坊株致病性试验
        2.4.4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的选育
        2.4.5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与亲本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2.4.5.1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与亲本株卵囊大小的比较
        2.4.5.2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与亲本株致病性的比较
        2.4.5.3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稳定性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广西及山东部分地区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1 不同品种兔大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3.1.2 不同年龄段兔大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3.1.3 不同地区兔大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3.1.4 不同规模兔场兔大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情况调查
    3.2 E. magna潍坊株单卵囊分离结果
        3.2.1 混合卵囊的采集结果
        3.2.2 单卵囊分离结果
    3.3 E. magna潍坊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3.3.1 E. magna潍坊株的繁殖、复壮和卵囊分离结果
        3.3.2 潜隐期和孢子化过程的测定结果
        3.3.3 卵囊大小测定结果
        3.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3.4.1 E. magna潍坊株特异PCR鉴定结果
        3.3.4.2 外源虫种鉴定结果
        3.3.5 E. magna潍坊株繁殖力的测定结果
        3.3.6 E. magna潍坊株致病性试验结果
        3.3.6.1 临床症状观察
        3.3.6.2 病理变化
        3.3.6.3 感染大型艾美耳球虫后卵囊排出规律及增重情况
        3.3.7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的选育结果
        3.3.8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与亲本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
        3.3.8.1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与亲本株卵囊大小的比较结果
        3.3.8.2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虫株与亲本株致病性的比较结果
        3.3.8.3 E. magna潍坊株早熟系稳定性研究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3)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鸡球虫效果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磷脂酰肌醇
    1.2 磷脂
    1.3 磷脂酶的简介
    1.4 磷脂酶C的简介
    1.5 PI-PLC简介
    1.6 PI-PLC活性的检测方法
        1.6.1 卵黄平板法
        1.6.2 p-NPPC底物法
        1.6.3 酸碱滴定法
        1.6.4 定磷法
        1.6.5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1.7 微生物产PI-PLC国内外研究现状
        1.7.1 国外PI-PLC研究现状
        1.7.2 国内PI-PLC研究现状
    1.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PI-PL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菌株及质粒
        2.2.2 酶及相关试剂
        2.2.3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的配制
        2.2.4 主要仪器
    2.3 方法
        2.3.1 PI-PLC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2.3.2 重组质粒pET28a(+)-PIPL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
        2.3.3 重组质粒pET28a(+)-PIPLC的构建
        2.3.4 阳性克隆的鉴定
        2.3.5 pET32a(+)-PIPLC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2.3.6 重组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鉴定
        2.3.7 PI-PLC酶活性验证
        2.3.8 利用酶联反应定量测定菌液中PI-PLC的含量
    2.4 结果与分析
        2.4.1 PI-PLC基因的优化与合成
        2.4.2 目的基因片段获得与鉴定
        2.4.3 重组质粒pET28a(+)-PIPLC的构建
        2.4.4 重组质粒pET28a(+)-PIPL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
        2.4.5 SDS-PAGE电泳鉴定重组蛋白
        2.4.6 PI-PLC酶活性验证
        2.4.7 利用酶联反应定量测定菌液中PI-PLC的含量
    2.5 讨论
第3章 PI-PLC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菌株及质粒
        3.2.2 酶及相关试剂
        3.2.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3 方法
        3.3.1 DNA操作技术
        3.3.2 目的基因获得
        3.3.3 引物设计与合成
        3.3.4 PI-PLC基因的克隆
        3.3.5 克隆载体pEASY-T1-PIPLC的构建
        3.3.6 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
        3.3.7 表达载体转化入乳酸乳球菌
        3.3.8 表达载体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3.3.9 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
        3.3.10 MALDI-TOF质谱鉴定目的蛋白
        3.3.11 PI-PLC的酶活力测定
        3.3.12 酶联反应分析测定酶含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目的片段和克隆载体的获得及鉴定
        3.4.2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AMJ399-PIPLC的鉴定
        3.4.3 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的鉴定
        3.4.4 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
        3.4.5 MALDI-TOF质谱鉴定目的蛋白
        3.4.6 PI-PLC酶活性验证
        3.4.7 酶联反应分析测定酶含量
    3.5 讨论
第4章 PI-PLC抗鸡球虫效果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球虫球种
        4.2.2 试验动物
        4.2.3 实验用药
        4.2.4 对照用药
        4.2.5 饲料
    4.3 方法
        4.3.1 试验分组及处理
        4.3.2 球虫感染和给药方法
        4.3.3 检测指标
    4.4 结果
        4.4.1 病理学观察
        4.4.2 体重变化
        4.4.3 盲肠病变计分
        4.4.4 OPG计数
        4.4.5 抗球虫指数
    4.5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长春地区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调查与防制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索引
前言
第一章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研究进展
    1.1 蛋鸡苗的因素
    1.2 育成鸡的因素
    1.3 疾病方面的因素
    1.4 饲养管理的因素
    1.5 小结
第二章 长春地区蛋鸡产蛋率下降基本情况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长春地区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病因调查
    3.1 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长春地区蛋鸡产蛋率下降防制建议的制定
    4.1 综合防制建议
    4.2 非典型新城疫的防制建议
    4.3 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建议
    4.4 慢性呼吸道病的防制建议
    4.5 温和型流感的防制建议
    4.6 蛋鸡球虫病的防制建议
    4.7 防制效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巨型艾美耳球虫四种微线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研究进展和鸡球虫病的防控现状
        1 E.maxima研究进展
        1.1 E.maxima的发现
        1.2 E.maxima的发育
        1.3 E.maxima卵囊形态
        1.4 流行病学
        1.5 E.maxima的致病性
        1.6 E.maxima的免疫学特征
        1.7 同工酶研究
        1.8 E.maxima基因序列研究
        2 鸡球虫的防控现状
        2.1 抗球虫产品的应用
        2.2 疫苗
        2.3 其他鸡球虫病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研究进展
        1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体蛋白概述
        2 各种鸡艾美耳球虫微线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2.1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1
        2.2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2
        2.3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
        2.4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4
        2.5 鸡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
        2.6 鸡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空肠上皮细胞结合蛋白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和鸡空肠上皮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2.2 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可溶性全蛋白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2.3 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巨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可溶性蛋白与鸡空肠上皮细胞的结合
        2.4 LC-MS/MS分析和鉴定结合鸡空肠上皮细胞的E.maxima子孢子可溶性蛋白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EmMIC3基因的5'和3'端扩增及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IC3的构建和鉴定
        2.3 重组MIC3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2.4 大鼠抗MIC3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及特异性检测
        2.5 EmMIC3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2.6 被动免疫试验结果
        2.7 EmMIC3免疫诱导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2.8 EmMIC3免疫诱导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2.9 EmMIC3免疫诱导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检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EmMIC2基因PCR扩增结果
        2.2 重组质粒pMD19-T-MIC2的构建和鉴定
        2.3 重组质粒pET-32a(+)-MIC2的构建和鉴定
        2.4 重组MIC2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5 Western Blot分析
        2.6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2的构建和鉴定
        2.7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2在鸡体内表达的检测
        2.8 EmMIC2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2.9 EmMIC2免疫诱导血清抗体、细胞因子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EmMIC7基因PCR扩增结果
        2.2 重组质粒pMD19-T-MIC7的构建和鉴定
        2.3 重组质粒pET-32a(+)-MIC7的构建和鉴定
        2.4 重组MIC7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5 Western Blot分析
        2.6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7的构建和鉴定
        2.7 真核表达质粒pVAX1-MIC7在鸡体内表达的检测
        2.8 EmMIC7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2.9 EmMIC7免疫诱导血清抗体、细胞因子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巨型艾美耳球虫顶膜抗原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EmAMA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2.2 AMA1功能域的PCR扩增和克隆
        2.3 重组质粒pET-32a(+)-AMA1FD的构建
        2.4 重组AMA1FD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5 Western Blot分析
        2.6 DNA疫苗pVAX1-AMA1FD的构建和鉴定
        2.7 DNA疫苗pVAX1-AMA1FD在鸡体内表达的检测
        2.8 AMA1FD的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2.9 AMA1FD免疫诱导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2.10 EmAMA1FD免疫诱导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2.11 EmAMA1FD免疫诱导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检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重组MIC蛋白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rEmMIC3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
        2.2 rEmMIC2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
        2.3 rEmMIC7蛋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
        2.4 rEmAMA1FD蛋白与不同鸡肠段结合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鸡球虫病概述
        1.1 鸡球虫的分类
        1.2 鸡球虫一般生活史及其致病性
        1.3 鸡球虫病的防治
    2 抗球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2.1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
        2.2 人工合成抗球虫药
        2.3 中草药
    3 氟腺呤的研究进展
        3.1 氟腺呤作用机理
        3.2 氟腺呤药效学
        3.3 氟腺呤残留及其药代动力学
        3.4 氟腺呤毒性
        3.5 氟腺呤耐药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浆中氟腺呤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肉鸡中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
    3 讨论
        3.1 鸡血浆中氟腺呤的色谱检测条件和处理方法
        3.2 鸡口服氟腺呤溶液剂后氟腺呤的药动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氟腺呤溶液剂对人工感染肉鸡球虫病的药效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观察
        2.2 相对增重率、料肉比
        2.3 卵囊数及卵囊值
        2.4 病变记分及病变值
        2.5 药效判定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7)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病理剖检变化
3实验室诊断
    3.1琼脂扩散试验
    3.2血凝试验
    3.3显微镜镜检
    3.4细菌分离培养
4确诊
5控制措施
6综合防制
    6.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6.2科学疫苗免疫
    6.3适当药物预防
    6.4实施全进全出制度

(8)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鸡球虫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鸡球虫病的病原体
        1.3 发育和入侵过程
        1.4 临床表现
        1.5 球虫病的防治
        1.6 抗球虫药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
        1.3 药动学及其主要特征
        1.4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的毒副作用
        1.5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检测方法的研究
        1.6 临床使用
        1.7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液质联用测定鸡血浆中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方法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与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9)癸氧喹酯混悬液在鸡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球虫药概述
    2 抗球虫药作用机制
    3 鸡球虫耐药性
    4 鸡球虫防治措施
    5 癸氧喹酯研究概括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癸氧喹酯混悬液在鸡的药动学研究
    摘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癸氧喹酯混悬液在鸡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摘要
    一、鸡组织中癸氧喹酯残留量的HPLC检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二、癸氧喹酯混悬液在鸡的残留消除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癸氧喹酯残留消除测定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10)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药物靶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E.tenella概述
        1.1.1 E.tenella简介
        1.1.2 E.tenella生活周期
        1.1.3 E.tenella全蛋白表达分析
    1.2 球虫病的防治
        1.2.1 常见球虫病防治策略
        1.2.2 地克珠利简介
    1.3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1.4 寄生虫药物靶标的研究
        1.4.1 药物靶标研究策略
        1.4.2 寄生虫药物靶标
    1.5 本论文主要任务及意义
第二章 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作用机理的蛋白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与主要试剂
        2.2.2 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和处理方法
        2.2.3 第二代裂殖子的制备
        2.2.4 蛋白样品制备
        2.2.5 等电聚焦(IEF)
        2.2.6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2.7 总 RNA 的提取和 cDNA的制备
        2.2.8 相关基因的Real-time PCR检测
        2.2.9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蛋白组的作用
        2.3.2 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2.3.3 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HSP90的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仪器和主要试剂
        3.2.2 实验用药
        3.2.3 接种卵囊的制备
        3.2.4 实验动物及处理
        3.2.5 第二代裂殖子的制备
        3.2.6 Real-time PCR
        3.2.7 抗mzHsp90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8 Western Blot
        3.2.9 地克珠利体外处理
        3.2.10 免疫荧光实验
        3.2.11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mzHsp90 PCR扩增、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3.3.2 地克珠利降低了第二代裂殖子mzHsp90的表达
        3.3.3 地克珠利对第二代裂殖子mzHsp90空间分布的影响
        3.3.4 地克珠利直接降低第二代裂殖子中mzHsp90的表达
    3.4 讨论
第四章 地克珠利对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的作用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仪器与主要试剂
        4.2.2 实验动物处理及第二代裂殖子的制备
        4.2.3 总RNA提取,纯化及cDNA合成
        4.2.4 EtRACK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5 第二代裂殖子中EtRACK的免疫荧光分析
        4.2.6 Real-time PCR分析地克珠利对EtRACK的作用
        4.2.7 Western blot分析地克珠利对EtRACK的作用
        4.2.8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EtRACK重组蛋白的表达
        4.3.2 地克珠利对EtRACK表达的作用
        4.3.3 EtRACK 的免疫荧光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鸡球虫疫苗的用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度敏感型可注射水凝胶的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J]. 任婷婷,卢清侠,郝慧芳,邓瑞广,张改平. 动物医学进展, 2018(01)
  • [2]兔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调查及其潍坊株分离鉴定与早熟选育研究[D]. 李国良.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3]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鸡球虫效果的初步研究[D]. 汤先泽. 齐鲁工业大学, 2016(05)
  • [4]长春地区蛋鸡产蛋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调查与防制建议[D]. 尹峰.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5]巨型艾美耳球虫四种微线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与鸡肠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D]. 黄经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6(12)
  • [6]氟腺呤溶液剂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初步研究[D]. 罗家莹.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8)
  • [7]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J]. 梁秀丽,宋玉伟,王亮. 今日畜牧兽医, 2013(08)
  • [8]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芳. 吉林大学, 2013(09)
  • [9]癸氧喹酯混悬液在鸡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D]. 常婷婷. 扬州大学, 2013(04)
  • [10]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药物靶标的初步研究[D]. 沈晓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标签:;  ;  ;  ;  ;  

鸡球虫病疫苗的使用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