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恢复抗浪鱼生产,发展抚仙湖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李咏慧[1](2020)在《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变得十分重要,抚仙湖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拥有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抚仙湖的淡水占我国一类水湖泊淡水的91.4%,也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因此以其为主进行生态美学的研究,也是对目前旅游区建设与生态审美问题的思考。论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关于抚仙湖生态美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度假区的建设情况进行概述。第二章是参考抚仙湖度假区的相关规划,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进行生态审美设计,分别从尊重自然的审美意识、因地制宜的审美观念、休闲怡情的审美趣味、带动经济的审美产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表现。第四章论述的是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功能,分别是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以及“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第五章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价值,通过审美经济的角度,讨论抚仙湖度假区的审美经济,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美育价值。通过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研究,论述其所蕴含的自然生态之美以及自然审美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阐述关于生态审美设计的思考,由此拓展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践。
秦源[2](2020)在《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生态旅游作为能够希望解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被各国研究者、政府关注,生态旅游也因为其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越来越“挑剔”的旅游者的需要而备受旅游者的喜欢。云南澄江抚仙湖拥有澄净的湖水、神秘的水下古城、寒武纪的古生物化石等优质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提供天然的条件,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体交换周期长、森林覆盖率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制约着旅游业发展,既要保护好抚仙湖这一汪碧水,又要让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沿湖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为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所以云南澄江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态保护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现状、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分析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的国内独有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保护备受重视、经济基础发展较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存在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产品功能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抚仙湖美誉度提升、政府支持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市场广阔的机遇,面临抚仙湖知名程度低、季节性旅游明显和社会经济风险增加、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挑战。将以上影响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因素建立矩阵,进行综合分析。向旅游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使用SPSS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结合SWOT分析结果,对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在坚持生态优先、环境承载力控制和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原则下,选择增长型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出采取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改进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等六个方面的措施来保障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李翌君[3](2019)在《禄充风景区村落景观提升设计》文中提出时代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社会活动。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崛起,使得对传统村落的开发强度加大,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对传统村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禄充风景区是依抚仙湖而兴起古村落,抚仙湖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有着“玻璃万顷”之美誉,是中国最大的深水湖泊,所以对禄充风景区的开发必须要以保护抚仙湖为前提。但是,就目前禄充风景区内古村落的现状来看,古村落内新修建筑的插入使得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在日益消退,而村民活动对村落绿地的无序占用,更是导致村落环境的自净能力下降,雨期时,无法被及时净化的雨水径流会顺地势高差排入抚仙湖内,使得抚仙湖良好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近几年新兴起的“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对雨水和地表径流进行科学的管理,具备有效治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能够维护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本设计以玉溪市禄充风景区当选为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为背景,引入以改善雨洪问题为出发点,可以起到净化水质,保护水资源作用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将绿地景观设计和绿色海绵设施有机结合,科学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态干塘、透水铺装等多项海绵城市设施,对雨水进行源头控制、减弱地表径流流量、消减峰值流量、补给地下水、减少地表污染、恢复自然水循环。本设计将技术与艺术合理的结合起来,通过对“海绵城市”设施的运用和艺术化处理,对村落绿地进行环境景观提升设计,在实现景观美学特性的同时,完善禄充风景区古村落的雨水管理系统,达到对雨水资源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起到保护抚仙湖,保护村落历史环境、文化景观和地方特色的作用,使禄充风景区重现古渔村风貌。另外,本设计也有效的解决了旅游开发和环境衰退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
龚旭[4](2016)在《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及其他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考察中国生态功能区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国家生态、经济安全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大肆开发建设,生态破坏活动剧烈,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通过出台新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来保护抚仙湖生态功能区刻不容缓。本文旨在进一步完善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法律法规,提出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应遵循的法律原则、适用的法律制度和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实现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有效保护,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参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多部政府性文件,借鉴国内多位学者对生态功能区的认识,概括出生态功能区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确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为本文研究范围,对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其次,梳理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立法体系、立法理念、立法原则和主要制度。再次,进行抚仙湖生态功能区地方立法实践分析,通过评析《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玉溪市抚仙湖保护治理管理办法》,提出抚仙湖生态功能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保护范围、法律原则、管理体制、法律制度、法律责任五个方面提出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法律完善建议。
罗永新[5](2015)在《抚仙湖鱇白鱼人工增殖放流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由于受外来物种太湖新银鱼的种间竞争等因素影响,鱇白鱼在抚仙湖中难以形成优势种群,产量急剧下降,2005年全湖产量不足0.5 t,已近濒临灭绝的状态。人工增殖放流成为恢复种群和产量的必要手段。通过对2007-2011年抚仙湖鱇白鱼人工增殖放流的跟踪调查,刺网、丝网及鱼洞"车水捕鱼"三种捕捞方式渔获物产量回升,2011年鱇白鱼产量已达7.0 t,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着。
李密康[6](2015)在《澄江县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特有的土着鱼种,一直以鲜美的风味、奇特的"车水捕鱼"和独特的烹调方式"铜锅煮鱼"深受人们的喜爱,一度成为云南极富特色的旅游食品。虽然抗浪鱼种群一度濒临灭绝,但在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经过澄江县农业局水产站技术人员和省、市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抗浪鱼于2003年实现了规模化人工繁殖并驯养成功。从2005年开始到2014年,抗浪鱼在抚仙湖东岸的河谷地带已形成一定养殖规模,正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抗浪鱼养殖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对策。
贺碧莲[7](2015)在《生态养殖迈大步——玉溪市渔业发展综述》文中认为1月初,云南省玉溪市的星云湖、抚仙湖的湖畔变得繁忙起来,此时正是星云湖的开渔期,随处可见湖面上作业的渔船。湖周边湿地的出口处,流水清澈,一群白鹭在浅水处觅食。而位于抚仙湖湖畔的玉溪市古生态抗浪鱼科研保护中心,一排排清澈见底的水池里,特种鱼儿自由地游弋,工作人员或喂食,或在做观察记录,呈现一幅喜人的画面。近年来,玉溪市在发展渔业过程中,不断调整渔业生产结构,转变渔业增
黄桂香,官鹏[8](2014)在《江川县渔业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江川县境内有星云湖和抚仙湖两个湖泊,渔业资源丰富,气候温和,素有"高原水乡"、"鱼米之乡"的美誉。为了充分发挥江川县的水资源优势,促进江川县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渔业增殖、人工养殖、土着鱼的种群恢复保护、休闲渔业、渔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方面阐述了江川县渔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郑云华[9](2013)在《澄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双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策划人语 12个滇池、6个洱海、4.5个太湖——这是中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的水量。作为全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至今稳定保持I类水质的任务仍然艰巨。据专家测算:在众多污染源中,抚仙湖80%的污染来自农业、农村面源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抚?
毕辉[10](2013)在《云南澄江抚仙湖景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随着假日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方式。面对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各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当前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不经科学调研和规划、不考虑实际市场需求、急功近利等突出问题。本文从研究湖泊旅游资源特点入手,分析了湖泊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对国内国外较有影响的现代旅游规划理论和湖泊旅游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论文将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抚仙湖的自然环境、区位交通、社会经济等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接着对抚仙湖流域内的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归类,分析了当前抚仙湖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产生原因。对抚仙湖景区在旅游开发、游客需求和旅游资源整合几方面困境选取了针对性案例比对研究,最后针对景区在开发管理和环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景区管理运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工作方法,力求改变景区规模小而散、不注意环境保护和游览内容单一的现状。提出将新兴旅游项目与传统游览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促进地区旅游产品集群化、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的综合开发模式,使不同游客的游览需求得到满足。最终达到丰富游览项目、发掘地方特色旅游、保护景区生态、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等多方共赢效果。论文最后,总结了作者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组织协调几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二、恢复抗浪鱼生产,发展抚仙湖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恢复抗浪鱼生产,发展抚仙湖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1)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概述 |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自然环境特征 |
一、玉溪抚仙湖的地理特征 |
二、玉溪抚仙湖的渔业资源 |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的历史文化背景 |
一、玉溪抚仙湖的相关传说故事 |
二、玉溪抚仙湖的地域文化 |
第三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情况 |
一、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湿地建设情况 |
二、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观光区的建设情况 |
三、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设计 |
第一节 抚仙湖相关规划研究 |
第二节 生态审美设计 |
一、尊重自然 |
二、因地制宜 |
三、休闲怡情 |
四、审美产业 |
第三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表现 |
第一节 自然风光 |
一、变幻莫测的湖水之美 |
二、灵动自然的生命之美 |
三、点睛之笔的彰显之美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一、雕塑与建筑之美 |
二、文化设施之美 |
三、人与自然之美 |
第四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功能 |
第一节 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 |
一、色彩,线条,形状 |
二、声音的情感属性 |
三、“味”的情感记忆 |
第二节 “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 |
一、自然环境的精神休憩 |
二、自然环境的人心复归 |
第三节 “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 |
一、“游心”的生命欢愉 |
二、“畅神”的生命自由 |
第五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价值 |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经济价值 |
一、审美经济 |
二、玉溪抚仙湖区的审美经济 |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
一、自然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
二、建筑的社会美育价值 |
三、博物馆的社会美育价值 |
四、音乐节,文化节的社会美育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旅游 |
2.2 生态旅游 |
2.3 生态经济理论 |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5 发展战略理论 |
第三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流域情况介绍 |
3.1 抚仙湖流域概况 |
3.1.1 地理环境 |
3.1.2 人口情况 |
3.1.3 产业结构 |
3.1.4 生态经济容量情况 |
3.2 抚仙湖流域自然条件概况 |
3.2.1 蓄水储热情况 |
3.2.2 流域植被情况 |
3.2.3 水体交换情况 |
3.3 抚仙湖流域旅游资源概况 |
3.3.1 旅游资源情况 |
3.3.2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
3.4 抚仙湖流域生态问题 |
3.4.1 生态承载能力有限 |
3.4.2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
3.4.3 局部水质恶化 |
3.4.4 政府财力难支持生态保护 |
第四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
4.1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
4.1.1 国内独有自然资源 |
4.1.2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
4.1.3 生态保护备受重视 |
4.1.4 旅游经济基础较好 |
4.1.5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4.2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
4.2.1 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 |
4.2.2 旅游产品功能不清晰 |
4.2.3 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4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
4.3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机遇分析 |
4.3.1 抚仙湖美誉度不断提升 |
4.3.2 政策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
4.3.3 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
4.4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挑战分析 |
4.4.1 抚仙湖知名度低 |
4.4.2 季节性旅游明显 |
4.4.3 社会经济风险增加 |
4.4.4 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
4.5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结果 |
第五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制定 |
5.1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问卷调查 |
5.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5.1.2 对问卷的信度检验 |
5.1.3 对问卷的效度检验 |
5.1.4 对问卷的统计方法 |
5.1.5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
5.2 云南澄江抚仙湖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原则 |
5.2.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
5.2.2 环境承载力控制原则 |
5.2.3 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原则 |
5.3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
5.3.1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
5.3.2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 |
5.3.3 具体战略目标 |
第六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
6.1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 |
6.1.1 开发环湖生态湿地旅游 |
6.1.2 开发农旅结合生态旅游 |
6.1.3 开发森林生态体验旅游 |
6.1.4 开发无污染水上运动项目 |
6.1.5 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
6.2 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
6.2.1 旅游线路多样化 |
6.2.2 生态旅游体验多样化 |
6.3 改进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
6.3.1 精准定位抚仙湖生态旅游形象 |
6.3.2 科学划分抚仙湖沿岸功能区 |
6.3.3 注重市场营销差异化 |
6.4 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 |
6.4.1 政策扶持本土旅游企业发展 |
6.4.2 多种模式延长产业链 |
6.5 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
6.5.1 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
6.5.2 采取高峰限流模式 |
6.5.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6.6 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 |
6.6.1 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 |
6.6.2 提高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战略咨询问卷》 |
(3)禄充风景区村落景观提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村落发展 |
1.1.2 项目概括 |
1.1.3 项目背景 |
1.1.4 政策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研究成果 |
1.3.2 国内研究成果 |
1.4 案例分析 |
1.4.1 案例一: 华润新村社区景观改造设计 |
1.4.2 案例二: 西安西咸新区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与原则 |
2.1 海绵城市 |
2.1.1 基本概述 |
2.1.2 海绵城市的生态效益 |
2.1.3 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 |
2.1.4 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 |
2.1.5 海绵城市的艺术价值 |
2.1.6 海绵城市的管理机制 |
2.2 低影响开发 |
2.2.1 基本概述 |
2.2.2 对水的尊重 |
2.2.3 对表土的尊重 |
2.2.4 对地形地势的尊重 |
2.2.5 对植被的尊重 |
2.3 雨水利用系统景观措施的具体介绍 |
2.3.1 生态干塘 |
2.3.2 下凹绿地 |
2.3.3 生物滞留池 |
2.3.4 透水铺装 |
2.3.5 生态植草沟 |
2.3.6 生态树池 |
第三章 场地分析 |
3.1 基础现状 |
3.1.1 区域历史 |
3.1.2 区位交通 |
3.1.3 地形地貌 |
3.1.4 土壤水系 |
3.1.5 基础设施 |
3.1.6 人口规模 |
3.1.7 建筑“一颗印” |
3.1.8 街巷建筑 |
3.2 雨污分析 |
3.2.1 气候降水 |
3.2.2 降水分析 |
3.2.3 径流管理 |
3.2.4 洪涝灾害 |
3.3 区域资源 |
3.3.1 景观资源 |
3.3.2 人文资源 |
3.4 旅游产业 |
3.4.1 产业现状 |
3.4.2 旅游趋势 |
3.4.3 客源市场 |
3.5 约束条件 |
第四章 禄充古村落景观设计 |
4.1 总体思路 |
4.2 主题理念 |
4.3 设计目标 |
4.4 功能定位 |
4.5 设计原则 |
4.6 古村落总平面图及经济技术指标 |
4.6.1 总平面图 |
4.6.2 景点布局图 |
4.6.3 经济技术指标 |
4.7 设计标高 |
4.8 主题分区 |
4.9 景观结构 |
4.10 交通组织 |
4.11 消防设计 |
4.12 村落游线 |
4.13 公共服务设施 |
4.14 业态布局 |
4.15 风貌引导 |
4.16 种植策略 |
4.16.1 乔木 |
4.16.2 花灌木 |
4.16.3 草本植物 |
4.16.4 水生植物 |
第五章 禄充古村落专项设计及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
5.1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 |
5.1.1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分布图 |
5.1.2 雨水处理模式分析 |
5.1.3 各区雨水处理模式分析 |
5.2 禄充古村落A区雨水利用相关计算 |
5.2.1 A区两年重现最大日径流量 |
5.2.2 渗透面积配置 |
5.2.3 雨水渗透设施进水量计算 |
5.2.4 雨水渗透设施雨水入渗量计算 |
5.2.5 A 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年利用雨量的评估 |
5.2.6 整个古村落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年利用雨量的评估 |
5.3 村落入口空间 |
5.3.1 平面图 |
5.3.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4 四书五经园 |
5.4.1 平面图 |
5.4.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5 耕耘树艺 |
5.5.1 平面图 |
5.5.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6 耕稼樵渔 |
5.6.1 平面图 |
5.6.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7 镜塘赏月 |
5.7.1 平面图 |
5.7.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8 溪园山涧 |
5.8.1 平面图 |
5.8.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9 八德园 |
5.9.1 平面图 |
5.9.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10 其他宅间绿地 |
5.10.1 平面图 |
5.10.2 竖向及地表径流示意 |
5.11 效果图 |
5.12 研究结论与不足 |
5.12.1 总结 |
5.12.2 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奖目录 |
附录B 图表汇总 |
(4)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重点、难点与创新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界定 |
一、生态功能区的概念与特征 |
(一) 生态功能区概念 |
(二) 生态功能区特征 |
二、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确立 |
(一) 重要性 |
(二) 生态功能 |
(三) 类型分析 |
三、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
(一) 特点 |
(二) 成因 |
第二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立法分析 |
一、立法体系 |
(一) 国家立法 |
(二) 地方立法 |
二、立法理念 |
(一) 生态系统管理 |
(二) 可持续发展 |
(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三、立法原则 |
(一) 协调发展 |
(二) 保护优先 |
(三) 预防为主 |
(四) 公众参与 |
四、主要制度 |
(一) 环境资源规划 |
(二) 环境影响评价 |
(三) “三同时” |
(四) 环境资源许可 |
(五) 生态补偿 |
第三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地方立法实践分析 |
一、《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评析 |
(一) 《条例》简述 |
(二) 《条例》评析 |
二、《玉溪市抚仙湖保护治理管理办法》评析 |
(一) 《办法》简述 |
(二) 《办法》评析 |
三、抚仙湖生态功能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一) 保护范围 |
(二) 法律原则 |
(三) 管理体制 |
(四) 法律制度 |
(五) 法律责任 |
第四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的法律完善建议 |
一、保护范围 |
二、法律原则 |
(一) 协调发展原则 |
(二) 保护优先原则 |
(三) 预防原则 |
(四) 公众参与原则 |
三、管理体制 |
四、法律制度 |
(一) 生态红线制度 |
(二) 生态补偿制度 |
五、法律责任 |
(一) 完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
(二) 实行多种类责任承担形式 |
(三) 加强处罚力度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6)澄江县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澄江县抗浪鱼养殖现状 |
2 主要经验与做法 |
2.1 做好科学规划, 突破抗浪鱼养殖产业发展现有瓶颈 |
2.2 推进抗浪鱼产业化, 壮大抗浪鱼养殖规模 |
2.3 搞好技术服务, 调动群众养殖积极性 |
3 存在问题 |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
3.2 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
3.3 现代化水平不高 |
3.4 市场建设相对滞后, 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
4 发展对策 |
4.1 加大抗浪鱼养殖产业扶持力度 |
4.2 努力提高抗浪鱼养殖科技含量 |
4.3 大力加快抗浪鱼养殖产业化进程 |
4.4 积极拓展抗浪鱼养殖效益空间 |
(8)江川县渔业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1.1 基本情况 |
1.2 鱼类资源状况 |
2 渔业现状 |
2.1 渔业增殖 |
2.2 人工养殖 |
2.3 土着鱼的种群恢复保护 |
2.3.1 星云湖土着鱼的保护 |
2.3.2 抚仙湖土着鱼的保护 |
2.4 休闲观光型渔业 |
2.5 渔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 |
3 存在的问题 |
3.1 渔业环境恶化, 严重影响江川生态平衡 |
3.2 经费不足, 制约了水产技术的推广 |
3.3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影响水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
4 发展对策 |
4.1 加强星云湖的管理工作, 维护星云湖的生态平衡 |
4.2 争取政策支持, 加大渔业投入 |
4.3 建立健全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激发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4.4 以开渔节为契机, 加大宣传, 提高知名度 |
4.5 加强技术培训, 改变渔业增长方式, 推广节水养殖 |
(10)云南澄江抚仙湖景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旅游需求的发展 |
1.1.2 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3 相关概念 |
1.3.1 湖泊旅游 |
1.3.2 湖泊旅游资源特点 |
本章引用文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旅游开发相关理论 |
2.1.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2.1.2 环城游憩带理论 |
2.1.3 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 |
2.2.1 观光开发模式 |
2.2.2 度假开发模式 |
2.2.3 娱乐开发模式 |
2.2.4 综合开发模式 |
2.2.5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
2.2.6 其他开发模式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本章引用文献 |
第三章 澄江抚仙湖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
3.1 地区概况 |
3.1.1 历史沿革 |
3.1.2 自然环境 |
3.1.3 区位交通 |
3.1.4 旅游资源 |
3.2 澄江抚仙湖旅游发展历程 |
3.2.1 探索和参与阶段 |
3.2.2 发展稳固阶段 |
3.2.3 停滞或复苏阶段 |
3.3 澄江抚仙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3.3.1 客源市场现状 |
3.3.2 客源市场定位 |
3.3.3 游客需求预测 |
3.4 澄江抚仙湖旅游发展前景 |
3.4.1 交通提升 |
3.4.2 做大做强湖泊休闲度假游 |
3.4.3 实施生态环保工程 |
3.4.4 建立现代服务保障体系 |
3.5 本章小结 |
本章引用文献 |
第四章 澄江抚仙湖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
4.1 抚仙湖旅游开发SWOT分析 |
4.1.1 优势 |
4.1.2 劣势 |
4.1.3 机遇 |
4.1.4 威胁 |
4.2 旅游景区开发案例研究 |
4.2.1 新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景区复苏——广东韶关丹霞山 |
4.2.2 大型主题公园转型失败——云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 |
4.2.3 黄金旅游线路的上的明珠——浙江淳安千岛湖 |
4.2.4 湖光山色间的“慢”生活——大理洱海 |
4.2.5 案例分析总结 |
4.3 澄江抚仙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4.3.1 抚仙湖旅游开发模式的四大核心驱动力 |
4.3.2 抚仙湖旅游产品特点 |
4.3.3 抚仙湖旅游开发模式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本章引用文献 |
第五章 澄江抚仙湖旅游开发模式建议 |
5.1 发展思路和开发原则 |
5.1.1 发展思路 |
5.1.2 开发原则 |
5.2 开发对策 |
5.2.1 保护与开发并重,落实可持续发展 |
5.2.2 产品互补,资源整合 |
5.2.3 积极营销、扩大影响 |
5.3 开发实施建议 |
5.3.1 接待设施建设 |
5.3.2 交通设施建设 |
5.3.3 保障系统的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本章引用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四、恢复抗浪鱼生产,发展抚仙湖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D]. 李咏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0)
- [2]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秦源.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禄充风景区村落景观提升设计[D]. 李翌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4]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龚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5]抚仙湖鱇白鱼人工增殖放流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价[A]. 罗永新. 湖泊湿地与绿色发展——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 2015
- [6]澄江县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李密康. 基层农技推广, 2015(02)
- [7]生态养殖迈大步——玉溪市渔业发展综述[J]. 贺碧莲. 致富天地, 2015(02)
- [8]江川县渔业现状及对策[J]. 黄桂香,官鹏. 吉林蔬菜, 2014(08)
- [9]澄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双赢[N]. 郑云华. 玉溪日报, 2013
- [10]云南澄江抚仙湖景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 毕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