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邱艳[1](2022)在《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瑞格列奈与胰岛素泵的总疗效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90例糖尿病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疗效、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5.5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血糖指标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I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瑞格列奈与胰岛素泵治疗,不仅能更为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血糖达标,同时可改善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
路婷婷[2](2021)在《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新诊断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住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科的符合新诊断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消丸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证候总积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所需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次数,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记录不良事件,评估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新诊断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疗效与安全性,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处理。结果:(1)FPG、2h PG:两组治疗前后FPG、2h PG水平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FPG差异显着(P<0.01),2h 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INS、FC-P、HOMA-IR:治疗后两组FINS、F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HOMA-IR均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FINS、FC-P、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一般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1)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在降低FPG、2h PG水平上优于单纯胰岛素泵组,且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更为显着。(2)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和单纯胰岛素泵组均可以提高患者FINS和空腹C肽水平,降低HOMA-IR,两组在提高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水平,降低HOMA-IR方面疗效相当。(3)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使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较快解除高糖毒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优于单纯胰岛素泵组。(4)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单纯胰岛素泵组。(5)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作用,证实了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患者具有安全性。通过试验初步得出,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更快地使新诊断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糖毒性得到解除,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降低HOMA-IR,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边云,田风胜[5](2020)在《中药联合胰岛素早期强化降糖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作为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常作为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强化降糖的首选,以此实现病情的临床缓解。中医对糖尿病的诊治可谓由来已久,中药口服降糖效果同样显着。部分学者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意义上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张杨[6](2020)在《2型糖尿病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向。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新诊断的T2DM及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已诊断T2DM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进行两个阶段的治疗研究:1第一阶段:入院1-14天,A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次或3次;B组: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4次;C组:胰岛素泵。监测相关指标。2第二阶段:治疗14天后,各组均分为两组。A组:将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为A1组,每日2次为A2组;B组:B1为基础+餐时胰岛素每日4次,B2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次或3次;C组:C1为胰岛素泵组,C2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3次或2次。随访3个月,观察记录临床及各项指标。结果1第一阶段治疗,三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低血糖发生率、BMI、C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肠促胰素(GIP)无明显差异(P>0.05),C组FPG、2h PBG达标时间最短(P<0.05),A、B组FPG、2h PBG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胰岛素日用量最少,B组胰岛素日用量大于A组(P<0.05),A组的医疗费用最低,患者满意度最高(P<0.05)。2第二阶段治疗,A1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下降幅度、Hb A1c达标率、胰岛素日用量均高于A2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BMI、C肽、GLP-1、GIP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1组除胰岛素日用量大于B2组外(P<0.05),其余指标对比统计学均无显着差异(P>0.05)。C1组Hb A1c下降幅度、达标率、C肽、GLP-1、GIP大于C2组(P<0.05),C1组胰岛素日用量小于C2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BMI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第一+第二阶段,Hb A1c下降幅度、达标率、C肽、GLP-1、GIP C1组大于C2,C2大于A组(P<0.05),A组胰岛素日用量组大于C2组(P<0.05),C2组大于C1组(P<0.05)。A2组医疗费用最低、满意度最高,C1组医疗费用最高,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较其它强化治疗方案,不论是持续治疗、还是短期治疗后转化为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均好,但医疗费用最高;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次或2次较基础+餐时每日4次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但治疗费用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表25个;参90篇。
李春楠[7](2020)在《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和评价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气阴两虚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spexin(SPX)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新诊断T2DM的作用机制,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并整理符合研究要求的64例气阴两虚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生活指导(饮食+运动)的常规治疗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八味芪丹胶囊(4粒/次,3次/天,口服),观察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血糖血脂指标、胰岛细胞功能及抵抗指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血清spexin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等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1.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GA较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GA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显着(P<0.05),两组间FPG、2h 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TG、TC、LDL-C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HDL-C均较前升高(P<0.05),治疗组TG、TC、LDL-C的降低及HDL-C的升高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3.胰岛细胞功能及抵抗指数比较:治疗后两组HOMA-β均较前升高(P<0.01),两组HOMA-IR均较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HOMA-β的升高及HOMA-IR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着(P<0.01)。4.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比较:在2周的治疗时间内,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血清spexin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spexin水平均较前升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的更显着(P<0.01)。6.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气阴两虚型新诊断T2DM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更好的调节糖脂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因子spexin的水平,影响受胰岛素受体介导的spexin基因的表达,从细胞因子途径,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参与糖脂代谢过程,调节代谢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新诊断T2DM的目的。通过研究证实八味芪丹胶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陈泽冰[8](2019)在《舒正颗粒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观察舒正颗粒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并从“脾虚痰湿”角度探讨糖尿病中医发病机制及舒正颗粒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中西医作用契合切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支持。方法:根据随机单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抽样选取66例符合标准的脾虚痰湿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健康宣教及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试验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正颗粒(1包日2次),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AUCBG0-120、AUCCP0-120、Homa-islet、Homa-IR、EISI、PI/I 比值及中医症状积分,使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组内前后及组间对比分析,评估舒正颗粒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1.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HbA1c、FBG、G30、G,20、CP0、CP30、CP120、AUCBG0-120、AUCCP0—120、Homa-islet、Homa-IR、EISI、PI/I 比值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治疗后:在血糖控制方面,两组AUCBG0-120较治疗前均有显着降低。(P<0.01),经治疗后两组组间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胰岛功能改善方面,两组AUCCP0—120、Homa-islet、Homa-IR、EISI、PI/I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或P<0.05),组间对比,试验组Homa-IR、EISI、PI/I比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或P<0.05),虽然Homa-islet、AUCCP0-120无显着性差异性(P>0.05),但从C肽释放曲线图像看,试验组C肽分泌曲线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中医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症状积分改善更显着(P<0.01),总有效率为96.7%,组间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3.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正颗粒,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更显着,胰岛功能恢复较显着,因而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显着,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程双丽[9](2019)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火热炽盛证)的血糖波动、胰岛素使用总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中医证候等的影响,探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属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及改善中医证候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符合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除基础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等)外,对照组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方。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血糖波动、胰岛素总用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中医证候积分等的变化,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白虎加人参汤对T2DM火热炽盛证患者中医证候有改善作用,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试验组31例中,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在对照组32例中,显效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相比,试验组中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血糖波动:治疗后,两组治疗方案均具有降低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的作用,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糖值(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在改善MBG、LAGE等方面作用明显。(3)胰岛素总用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强化治疗天数、住院总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均未见异常,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整个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研究结论:导师岳仁宋教授使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患者,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平稳控制血糖,改善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总用量,缩短强化治疗天数及住院总天数以节省患者医疗费用,与单纯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尹慧,熊静芳,金贝贝[10](2018)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对照组予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且减少胰岛素用量及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用药总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
2.3 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计 |
1.2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血糖监测 |
3.4 低血糖的预防对策 |
3.5 观察指标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病例入选及完成情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1 性别 |
2.2 年龄、病程、BMI、HbA_(1c) |
3 疗效性指标 |
3.1 FPG、2hPG |
3.2 FINS、FC-P、HOMA-IR |
3.3 血糖达标时间 |
3.4 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 |
3.5 中医证候总积分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2 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本研究方药分析 |
3.1 组方思路及依据 |
3.2 三消丸组方分析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疗效分析 |
4.1 血糖水平(FPG、2hPG) |
4.2 FINS、HOMA-IR、空腹C肽 |
4.3 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
4.4 中医证候总积分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分析 |
4.5 安全性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中药联合胰岛素早期强化降糖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2型糖尿病中西医病因病机 |
2 西医诊治糖尿病 |
2.1 糖尿病西医治疗方案 |
2.2 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 |
3 中医诊治糖尿病 |
3.1 糖尿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理念 |
3.2 现代医学下的降糖中药 |
4 中药联合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
4.1 中药联合多次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 |
4.2 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 |
5 小结和展望 |
(6)2型糖尿病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排除标准 |
1.1.3 基线调查 |
1.1.4 治疗方案 |
1.1.5 观察指标及相关标准 |
1.1.6 实验仪器 |
1.1.7 治疗质量监控准则 |
1.1.8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第一阶段治疗疗效评价 |
1.2.2 第二阶段治疗疗效评价 |
1.2.3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治疗疗效评价 |
1.3 讨论 |
1.3.1 胰岛素强化治疗 |
1.3.2 三种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比较 |
1.3.3 GIP与 T2DM |
1.3.4 GLP-1与T2DM |
1.3.5 相关建议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简述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意义 |
2.1 我国T2DM流行病学 |
2.2 我国T2DM管控现状 |
2.3 对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
2.3.1 T2DM与胰岛素 |
2.3.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定义 |
2.3.3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意义 |
2.3.4 国内相关调查与研究 |
2.4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新诊断T2DM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病例标准 |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3.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案 |
3.2.1 基础治疗 |
3.2.2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
3.2.3 对照组 |
3.2.4 治疗组 |
3.2.5 疗程 |
4.观察内容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指标 |
5.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5.1 中医证候分级评分 |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3 主要试剂盒及仪器设备 |
6.统计学处理 |
观察结果与分析 |
1.一般临床资料 |
2.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
3.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
4.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比较 |
5.治疗后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
6.治疗2周内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 |
7.治疗前后血清spexin水平的比较 |
8.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9.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
10.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新诊断T2DM的认识 |
1.1 T2DM主要发病机制 |
1.2 新诊断T2DM的临床特点 |
1.3 T2DM的治疗方法 |
1.3.1 生活指导 |
1.3.2 口服药物降糖药治疗 |
1.3.3 注射降糖药物治疗 |
2.胰岛素强化治疗 |
2.1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应证 |
2.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势 |
2.3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缺陷 |
3.Spexin的相关研究 |
3.1 Spexin与 T2DM的关系 |
3.2 Spexin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
4.中医对T2DM的认识 |
4.1 中医关于T2DM的历史源流 |
4.2 中医学对T2DM病因的认识 |
4.2.1 禀赋不足 |
4.2.2 情志失调 |
4.2.3 饮食不节 |
4.2.4 劳欲过度 |
4.3 中医学对T2DM病机的认识 |
4.4 中医学对T2DM的治疗 |
5.导师对T2DM的病因病机认识 |
6.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
6.1 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6.2 临床常见中医证型 |
6.2.1 气阴两虚型 |
6.2.2 脾虚痰湿型 |
6.2.3 阴虚血瘀型 |
6.2.4 湿热中阻型 |
7.八味芪丹胶囊的前期研究 |
7.1 八味芪丹胶囊的方药分析 |
7.2 八味芪丹胶囊临床研究 |
7.2.1 八味芪丹胶囊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7.2.2 八味芪丹胶囊干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 |
7.2.3 八味芪丹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
7.2.4 八味芪丹胶囊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白内障防治的机制研究 |
7.2.5 八味芪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制研究 |
8.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T2DM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 |
8.1 安全性评价 |
8.2 对血糖的影响 |
8.3 对血脂的影响 |
8.4 对HOMA-β、HOMA-IR的影响 |
8.5 对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影响 |
8.6 对血清spexin水平的影响 |
8.7 对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1.中药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
1.1 胰岛素强化的优势 |
1.2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缺点 |
1.3 中药在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2.中医辨证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
2.1 气阴两虚型 |
2.2 脾虚痰湿型 |
2.3 阴虚血瘀型 |
2.4 湿热中阻型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舒正颗粒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于消渴病的认识 |
一、消渴病名溯源 |
二、消渴病因病机论述 |
三、从脾虚痰湿论治消渴病 |
四、导师对消渴病的认识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识 |
一、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 |
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功能的改善 |
三、中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课题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选择标准 |
四、治疗方案 |
五、观察项目 |
六、实验检测方法和主要试剂盒 |
七、疗效评定标准 |
八、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处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线资料 |
二、治疗前后结果对比 |
第三节 安全性指标 |
第四节 病例脱落及不良反应事件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舒正颗粒组方分析 |
一、立法依据 |
二、组方原则 |
三、单药分析 |
四、前期研究 |
第二节 选择简易OGTT-C肽释放实验的依据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舒正颗粒对AUCBG_(0-120)的影响 |
二、舒正颗粒对AUCCP_(0-120)的影响 |
三、舒正颗粒对Homa-IR的影响 |
四、舒正颗粒对Homa-islet的影响 |
五、舒正颗粒对EISI的影响 |
六、舒正颗粒对PI/I比值的影响 |
七、舒正颗粒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
第四节 舒正颗粒治疗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作用机制 |
第五节 本课题昀创新点 |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9)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研究目的 |
2.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终止试验标准 |
2.6 剔除标准 |
2.7 脱落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样本量计算及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2.1 基础治疗 |
3.2.2 对照组 |
3.2.3 试验组 |
3.2.4 观察周期 |
3.3 技术路线 |
3.4 观察指标 |
3.4.1 一般指标 |
3.4.2 疗效指标 |
3.4.3 安全性指标 |
3.5 疗效评价标准 |
3.5.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3.5.2 降糖疗效评价 |
3.6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报告 |
3.6.1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6.2 不良事件的报告 |
3.7 数据统计 |
4.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1.1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完成情况 |
4.1.2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脱落、终止原因 |
4.2 基线结果分析 |
4.3 治疗结果分析 |
4.3.1 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 |
4.3.2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
4.3.3 两组组间比较 |
4.4 安全性分析 |
5.讨论 |
5.1 消渴三期辨证 |
5.1.1 消渴早期火热炽盛 |
5.1.2 消渴中期气阴互损 |
5.1.3 消渴晚期阴阳两虚 |
5.2 重视消渴早期既病防变 |
5.2.1 消渴早期当从火热论治 |
5.2.2 火热不除百症由生 |
5.3 探析T2DM患者消渴早期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
5.3.1 西医对血糖波动的认识 |
5.3.2 消渴早期血糖波动的病因病机分析 |
5.3.3 消渴早期当直折其火热减少波动 |
5.4 消渴早期火热炽盛证选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研究意义 |
5.4.1 白虎加人参汤为治消渴经典方 |
5.4.2 白虎加人参汤方药分析 |
5.5 数据分析 |
5.5.1 疗效指标数据分析 |
5.5.2 安全性指标分析 |
6.结论 |
7.存在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3.1 低血糖 |
1.3.2 血糖达标 |
1.3.3 各项血糖指标 |
1.4 临床疗效评价[8]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J]. 邱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22(02)
- [2]三消丸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的临床观察[D]. 路婷婷.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中药联合胰岛素早期强化降糖治疗的研究进展[J]. 边云,田风胜. 微循环学杂志, 2020(04)
- [6]2型糖尿病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研究[D]. 张杨.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八味芪丹胶囊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 李春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舒正颗粒对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陈泽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白虎加人参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火热炽盛证)血糖波动影响的临床观察[D]. 程双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 尹慧,熊静芳,金贝贝.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