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炎净搽剂治疗妇科白带阴道瘙痒126例疗效观察

妇炎净搽剂治疗妇科白带阴道瘙痒126例疗效观察

一、妇炎净擦剂治疗妇科带下病及阴痒12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褚梦圆[1](2021)在《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临床疗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变化、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并初探其机制,为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BV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自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排标准的湿热下注型BV患者48例。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替硝唑栓阴道给药,1次1粒,隔日1次,6粒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哈氏止带Ⅱ号方,每日1付,水煎服(经期停药),共14付。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的Nugent评分、阴道内乳杆菌数量、阴道微生态、局部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留取两组患者的阴道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阴道内IL-1β、IL-6、TNF-α水平。对治疗后Nugent评分<7分的患者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1、2、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得出结论。结果:1基线比较:对两组的年龄、孕产史、病程、Nugent评分、阴道内乳杆菌数量、阴道微生态、局部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局部免疫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评价:2.1 BV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70.8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2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BV能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且优于对照组。2.3 Nugent评分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Nugent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ugent评分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4阴道微生态比较:对治疗组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阴道白细胞计数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组的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p H值均较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较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p H值、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阴道白细胞计数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p H值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p H值方面优于对照组。2.5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局部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分别为87.50%和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优于对照组。2.6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和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主症、次症临床疗效为87.50%、95.83%,对照组为79.17%、62.50%,两组主症、次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主症、次症优于对照组。2.7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对治疗前后两组的阴道内IL-1β、IL-6、TNF-α水平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改善阴道内IL-1β、IL-6、TNF-α的水平且优于对照组。2.8随访:治疗组Nugent评分在治疗后第1、2、3月与前1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ugent评分在治疗后第1月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3月均较前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2、3月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第1、2、3月降低Nugent评分优于对照组。结合两组Nugent评分变化趋势图发现,治疗后两组Nugent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2、3月BV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治疗组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哈氏止带Ⅱ号方可以治疗湿热下注型BV,改善局部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2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可以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和预防复发;3哈氏止带Ⅱ号方可能通过抑制IL-1β、IL-6、TNF-α以治疗湿热下注型BV。

王盼盼[2](2021)在《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口服加味止带方联合局部外用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本病中药口服联合西药局部外用的治疗方式提供临床用药依据,并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VVC的优势所在,也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中医辨证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VVC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制霉素阴道栓,每晚临睡前1枚放入阴道深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加味止带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于治疗完成后1周后采集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念珠菌检查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采集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念珠菌检查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及念珠菌检查结果。2.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1.08%,有统计学差异(P=0.01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单项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带下色质、口苦口黏、小腹痛单项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中医症候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带下色质、口苦口黏、小腹痛三方面疗效不显着,其余单项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念珠菌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阴性率89.2%,阳性率10.8%;对照组阴性率86.5%,阳性率13.5%,两组的念珠菌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上效果相当。4.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89%、86.49%,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湿热下注型VVC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5.对两组VVC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复发情况评价,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1.77%、34.38%,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更为有效。6.在治疗过程中,74例患者均未发生和治疗所用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未见异常变化。结论:1.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VVC的总疗效优于单一制霉素阴道栓治疗。2.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与单一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VVC,二者在念珠菌转阴率上无明显差异。3.加味止带方可以改善湿热下注型VVC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并降低其复发率。

郝艳红[3](2020)在《高氏盆炎方三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机制的研究及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高氏盆炎方三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行为学、病理学、炎症相关因子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评价高氏盆炎方三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并观察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一:抗炎实验将60只昆明小雌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组、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蒲苓盆炎康颗粒组,人胎盘组织液组,给药7天,二甲苯试剂0.05ml/只致炎,取双侧耳片,计耳廓肿胀度和抑制率。实验二:药效学实验和生殖功能实验将119只12周龄SD雌鼠随机分为两大组,药效学实验组(以下简称药效组)和生殖功能实验组(以下简称生殖组),除空白组,其余大鼠均以机械损伤联合化学烧伤的方法造模(10天),药效组每组10只,生殖组每组7只,分别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蒲苓盆炎康颗粒组,人胎盘组织液组,除人胎盘组织液组为肌注给药外,其余各组均为灌胃给药,日1次,给药20天。1)药效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子宫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GMCSF、IL-4水平,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子宫组织中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2)生殖组:给药20天后,将生殖组大鼠按雌雄比7:2合笼,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记录孕鼠的一般情况;计算各组妊娠率、产仔数、平均产仔数、存活率。结果1抗炎实验结果二甲苯小鼠致炎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着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5),减轻红肿等症状。2药效学实验和生殖功能实验结果1)药效组结果(1)大鼠行为学:空白组大鼠未见行为学异常,模型组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缓,毛色萎黄无光,脱毛,食量少,阴道分泌物增多,后期部分大鼠出现排便不畅,腹部胀大。经给药治疗后大鼠行为学逐渐好转,其中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剂量组大鼠基本恢复正常。(2)组织形态学:(1)肉眼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模型组大鼠子宫充血肿胀,管腔狭窄、变形,宫腔弹性差,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或包裹较重,部分出现与肠管粘连,出现肠梗阻,双侧子宫较难分离;经给药治疗后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不同程度改善。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子粘连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大鼠子宫肿胀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子宫肿胀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子宫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3)组织病理学:模型组大鼠子宫腔壁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可见炎细胞浸润,内膜充血水肿,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纤维增生。经给药治疗后,各给药组病理改变均有改善。(4)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评分均降低(P<0.05)。(3)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GM-CSF、IL-4水平:模型组大鼠大鼠血清GM-CSF水平升高,血清IL-4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GM-CSF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IL-4水平升高(P<0.05);与蒲苓盆炎康颗粒组及人胎盘组织液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GM-CSF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IL-4水平升高(P<0.05)。(4)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大鼠子宫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模型组大鼠子宫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蒲苓盆炎康颗粒组比较,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剂量组NF-κB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2)生殖组实验结果(1)动情周期变化:空白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直至受孕,其动情周期基本规律。造模后模型组和给药组部分大鼠出现动情周期紊乱。给药期间,模型组动情周期紊乱大鼠数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剂量组改善明显,紊乱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孕鼠一般情况影响:模型组大鼠均未受孕,给药组孕鼠精神状态较好,活动较灵活,毛色较光泽,饮水量增多,摄食量及体质量增长较快;(3)对生殖功能影响:模型组妊娠率明显下降,经高氏盆炎方三号方治疗后总妊娠率显着上升,且大鼠受孕率、产仔数、平均产仔数及子鼠存活率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受孕率明显升高(P<0.05);高氏盆炎方三号方高、中剂量组平均产仔数增多(P<0.05)。结论1高氏盆炎方三号方能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具有显着抗炎作用。2高氏盆炎方三号方能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其治疗疗效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其中中药中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人胎盘组织液组疗效相当,低剂量组与中成药对照组蒲苓盆炎康颗粒疗效相当。其发挥抗炎抗粘连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干预有关,通过上调抗炎因子IL-4的水平,抑制NF-κB激活,下调炎症因子GM-CSF水平,控制盆腔炎症,防止粘连发生。3高氏盆炎方三号方可改善大鼠的生殖功能,通过治疗盆腔炎症,抑制盆腔炎症进一步进展,修复因炎症造成的盆腔生殖功能的损伤,提高慢性盆腔炎大鼠受孕率及妊娠率,高氏盆炎方三号方各剂量组疗效优于中成药对照组蒲苓盆炎康颗粒,中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人胎盘组织液组疗效相当。图8幅;表17个;参105篇。

唐砚彩[4](2020)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后患者Nugent评分、阴道微生态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指数、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安全性等指标,以评价红核妇洁洗液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8.09201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BV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设计、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按临床试验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阴道冲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清洗外阴+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试验组(红核妇洁洗液),用药前,用水清洗阴部后擦干,取10ml(10ml/袋)药液于稀释瓶中,加温开水至100ml,摇匀,用稀释后的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每日1次,于睡前清洗外阴后,放置1枚(0.5g)于阴道后穹隆处,连用7天。停药3天、28天后门诊复诊,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阴道微生态等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治疗BV后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3天Nugent评分<7患者百分比。试验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6.67%,对照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2.50%。非劣效值下限小于界值(-0.2939<-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疗效指标:2.1 Nugent评分变化值: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20±2.71,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38±2.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05)。停药后28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4.53±2.90,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56±2.9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05)。2.2形态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89)、优势菌(P=0.51)、真菌感染(P=1.00)、滴虫感染(P=1.00)、乳杆菌分级(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67)、优势菌(P=0.36)、菌丝(P=0.16)、滴虫感染(P=0.86)、乳杆菌分级(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芽孢(P=0.04)、孢子(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功能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68)、H2O2浓度(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25)、H2O2浓度(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4.47±2.50,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3.94±2.5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05)。结论: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高,明显改善Nugent评分;2.红核妇洁洗液通过影响阴道菌群形态学及功能学,有效改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主要局部症状,恢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出现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李大娟[5](2018)在《外用三黄粉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三黄粉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宫颈HR-HPV感染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三黄粉组)和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3个月后,通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治疗后两组组间对照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宫颈局部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宫颈局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阴道清洁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R-HPV DNA载量: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HR-HPV DNA载量,两组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R-HPV转阴情况:治疗组HR-HPV阳性患者15例,阴性患者14例,转阴率为48.28%,治疗组HR-HPV阳性患者11例,阴性患者17例,转阴率为39.29%,两组转阴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P>0.05)。(6)总疗效: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粉局部上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宫颈局部情况、阴道清洁度及中医症候,且能有效降低HR-HPV载量,提高病毒转阴率。

金香莲[6](2017)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的联合治疗方法,以及仅仅单纯口服中药疗法,总结分析两种方式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总结穴位贴敷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时发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体现中医药特色外治疗法的优势,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与远期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原则,纳入符合标准患者44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盆腔炎方口服,对照组则仅予中药汤剂盆腔炎方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盆腔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综合、症状、体征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左右侧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子宫右侧动脉最大流速,经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左侧动脉的最大流速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左右侧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最大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8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8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及穴位贴敷疗法均能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但两者配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口服治疗,联合疗法也能更好的改善盆腔血流动力学,改善IL-8在血清中的表达,证明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外治法,配合中药汤剂口服的联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应当为临床广泛运用。

赵培科[7](2014)在《推拿手法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背景:带下病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医特有的病名。临床表现为:带下量的增多,质、色、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由于带下病具有慢性、难治、易复发等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不但会对女性的月经及怀孕造成影响,也会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影响,故带下病不应被忽视。近年来其发病率更有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育龄已婚妇女的患病率多达30.69%。中医带下病就其主证而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子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目前,现代医学对由于生殖器炎症所导致的带下(即炎性带下病)疗效尚可,但对于非生殖器炎症所致的带下(即非炎性带下病)却疗效甚微。中医对带下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中医文献可以查到大量治疗带下病的宝贵经验。现代中医在临床上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亦取得不错的疗效。然而,近代医家关于带下病的研究,往往多见于对炎性带下病的探讨,却少见于对非炎症性带下病的研究。因此,非炎症性带下病的研究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而推拿作为中医学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筋伤病、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其他疾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那么推拿手法对于非炎症性带下病又有怎样的疗效?此方法是否可行?这些疑问都有待于我们去研究证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推拿手法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通过探讨其机理,确定此方法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妇女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有意义的临床参考。方法:根据统一的诊断纳入标准,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30例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30名患者被分配到推拿治疗组和完带汤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治疗,每日一次,连续五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两日后再继续第二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完带汤。处方:党参30g、白术15g、白芍15g、淮山药20g、苍术15g、陈皮10g、柴胡10g、黑荆芥15g、车前子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内服。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评定,并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愈显率(痊愈+显效)为60%,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的临床愈显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推拿手法与完带汤疗效相近,具有治疗脾虚的功能。2.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脾虚型带下量多的患者,治疗前患者中医主症、中医次症、局部体征及临床总体症状的评分分别为9.07±2.58、5.00±2.10、3.53±1.36、17.60±5.55,治疗后其评分分别为2.67±2.69、1.53±1.60、1.07±1.10、5.27±4.79。治疗后,各个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着性下降(P<0.01)。说明推拿治疗组有明显效果,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除此之外,推拿手法对改善患者面色萎黄、食少纳呆,四肢倦怠,神疲懒言,口淡不渴等症状亦有明显疗效。结论:研究表明,上述推拿手法具有健脾升阳、化湿止带之效,对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疗效确切。推拿疗法安全可靠,疗效显着,患者乐于接受,为防治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应用。

林丽[8](2014)在《KBN触变凝胶的处方优化、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霉菌性阴道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常采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及治疗方案,但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和毒副作用等问题日益突兀,中医药外用治疗皮肤粘膜真菌病具有来源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诱导耐药性小,能充分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本论文对治疗该病的部分上市的中药洗液及医疗机构制剂进行药敏试验及制剂概况比较,发现该类制剂普遍因含药量低而对白色念珠菌抑制效果不佳。为研发治疗该病效果更佳的中药洗剂,本论文综述借鉴古代验方和现代临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医处方及治则,比较常用单味中药及不同提取方式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在中医治则指导下,结合单味药材的抑菌效果优化处方,开展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并通过MIC、MBC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考察KBN洗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为后续临床验证提供了药物及药效研究的基础。方法:1.部分上市洗液及医疗机构制剂体外抗白色念珠菌及制剂状况考察。通过比较部分上市及医疗机构制剂洗液制剂处方、指标成分含量、固形物含量,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影响。2.单味药材及提取方式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尊重中医治则进行组方。通过参考古代验方和现代临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病的处方,采用纸片法考察单味中药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物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在中医治则指导下,结合单味药材抗白色念珠菌的药效进行组方。3.KBN触变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处方中的主药的指标成分保留率和制剂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药效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对制备工艺中的载体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优化成型工艺。4.质量标准研究以TLC法对KBN触变凝胶的主要药材进行鉴别研究,采用HPLC测定黄连四种生物碱、丁香酚和三白草酮的含量,对制剂的检查项开展研究。5.KBN制剂对临床分离菌株的抗菌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电镜研究。测定KBN制剂对临床不同分离菌株体外抗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KBN制剂对白色念珠菌的超微结构影响。结果:1.在试验条件下,不同中药洗液对白色念菌珠菌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含化药的妇炎洁洗液对白念菌呈高度抑制作用;纯中药洗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连四种生物碱总含量较高的黄苦洗液、香莲外洗液、香荷洗剂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较佳。洁尔阴洗液、黄蒲洁肤洗剂、消炎止痒洗剂、苦柏洗液中的盐酸小檗碱和黄连四种生物碱总含量较低,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亦较弱。以上洗液固形物含量均较低,上市洗液制剂处方、指标成分含量、制剂载药量可能影响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2.筛选出体外抗白色念珠菌药效较佳的中药药味:黄连、丁香、苦参、百部、三白草、大青叶、鸡冠花,并根据中医组方原则确定KBN洗液,为后续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基础。3.制备工艺研究中,以黄连四种生物碱、三白草酮、丁香酚的保留率为指标,优选制剂提取方式为:处方药材粉碎成中粉、采用8倍量80%乙醇、渗漉速度为:6 ml/(min · kg)分组渗漉提取方式;成型工艺以4.0%艾维素CL-611为载体,可达制剂载药量尤其黄连生药含量较高的目的。4.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对处方中的黄连、丁香、冰片、三白草、百部、苦参、大青叶、鸡冠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主要有效成分黄连四种生物碱、丁香酚和三白草酮进行含量测定;制订凝胶剂的检查项如性状、装量、pH值、黏度、微生物限度等。5.KBN制剂对3种不同临床分离菌株MIC和MBC显示其对不同临床分离菌株均具有较佳的抗菌效果。透射电镜发现,正常的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结构完整,结构明显,经KBN制剂处理后白色念珠细胞壁、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缺失,内容物漏出。结论:1.上市及医疗机构制剂洗液的制剂处方、药效成分含量、制剂载药量可能影响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2.通过增大制剂中黄连的生药浓度,可提高制剂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药效。3.使用艾维素触变凝胶克服了增加黄连生药浓度而致的制剂不稳定性。4.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药材,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可收载入本制剂的标准;HPLC测定KBN触变凝胶中的黄连生物碱、丁香酚和三白草酮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触变凝胶的质量控制,根据多批中试样品的测定结果,KBN触变凝胶中的黄连生物碱、丁香酚和三白草酮的含量分别暂定为每克不少于 8.45 mg、0.72 mg、0.08 mg。5.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证实KBN触变凝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白色念珠菌较佳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的结构而达到抗真菌作用。本课题在文献学习、开展上市及同类医疗机构制剂评价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完成了 KBN洗液的组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以触变胶剂型达到提高制剂载药量尤其处方主药黄连含量的目的,为KBN触变胶的后续临床观察奠定基础。

谢锂岑[9](2013)在《紫英盆炎方联合多西环素治疗PID合并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紫英盆炎方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女性生殖道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有生殖道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中药汤剂+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B组口服中药汤剂,C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中药汤剂每个月经干净后3天始服,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连服14天,访视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解脲支原体清除率、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及用药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综合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白带MDI清洁度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综合疗效:A组总有效率96.3%,B组总有效率93.3%,两者之间疗效相当(P<0.05),C组总有效率90%,疗效次于A两组,B、C两组间的疗效没有差异(P>0.05)。中医症候疗效:A组总有效率96.7%,B组总有效率93.3%,C组总有效率80%,A组、B组间的疗效没有显着差异,均C组疗效显着。解脲支原体清除率上以A组疗效最好,和C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清除率最低。在白带MDI清洁度的改善上,A组、B组间疗效明显,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优于C组(P>0.05)。治疗后单纯中药组白带MDI中未见假丝酵母菌,A组、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假丝酵母菌出现,发生率分别为:6.67%及16.67%。在治疗过程中中药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其次为中药+西药组,单纯西药组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相对较明显。[结论]紫英盆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湿热瘀结证疗效满意,对于合并有生殖道Uu感染的治疗综合评分不亚于单纯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同时中药对维护患者阴道内环境,防止阴道菌群失调效果更好。其中以服用中药汤剂+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近期疗效最好,改善患者综合评分的同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对阴道内环境的维护也有一定作用,可以防止因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导致的菌群失调,远期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

陈莹莹[10](2013)在《盆炎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现代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观察盆炎汤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并调查分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状况。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科研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对符合观察条件的6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照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60名受试者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BREF表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生存质量测评,并对其目前的生存质量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双侧附件触痛评分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盆炎汤,对照组予盆炎净颗粒,从首次就诊纳入日起服药,共服用两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双侧附件触痛评分及用药中有无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以评价盆炎方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问卷调查共发放60份,收回并有效的60份,应答率10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心理领域积分及生理领域积分均有所增加,而社会领域积分和环境领域积分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自评均无明显好转,健康状况自评则有所提高。两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体征、双附件触痛评分、临床症状均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积极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故两组均能改善患者局部体征、双附件触痛、临床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较低,但主观感受积极。药物治疗对生存质量中的心理、生理领域有所改善,而社会和环境领域则无明显变化。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可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清热利湿,舒肝活血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盆炎汤能通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双侧触痛评分等方面达到治疗目的,疗效优于盆炎净颗粒。

二、妇炎净擦剂治疗妇科带下病及阴痒12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炎净擦剂治疗妇科带下病及阴痒12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排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随访
        2.6 不良事件记录
        2.7 统计分析
        2.8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
        3.3 阴道局部免疫情况比较
    4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选题的出发点
    2 BV与阴道免疫
    3 BV与阴道乳杆菌
    4 哈氏妇科对BV的认识
    5 哈氏止带Ⅱ号方的组方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收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标本采集方法
        2.2 标本检测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内容
        2.5 疗效判定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临床疗效比较
        4.3 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
    1 理论依据
    2 组方分析
    3 中药药理研究
    4 制霉素阴道栓药理分析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2 念珠菌转阴疗效分析
        5.3 综合疗效分析
        5.4 复发率分析
        5.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湿热下注型VVC患者临床观察调查问卷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概述
    1 中医学对VVC的认识
        1.1 病名历史沿革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VVC的分类
        2.2 阴道微生态环境与VVC
        2.3 现代医学对VVC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4 VVC的诊断方法
        2.5 VVC的西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3)高氏盆炎方三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机制的研究及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药品
        1.1.3 药物制备
        1.1.4 实验试剂
        1.1.5 仪器设备
    1.2 诊断标准
        1.2.1 急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2.2 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2.4 慢性盆腔炎大鼠成模标准
    1.3 技术路线图
        1.3.1 实验一:抗炎实验技术路线图
        1.3.2 实验二:药效学实验及生殖功能实验技术路线图
    1.4 实验一:抗炎实验
        1.4.1 实验动物
        1.4.2 药物与仪器
        1.4.3 分组及给药
        1.4.4 实验取材
        1.4.5 观察指标
    1.5 实验二:药效学实验及生殖功能实验
        1.5.1 实验动物
        1.5.2 模型制备
        1.5.3 分组及给药
        1.5.4 实验取材
        1.5.5 药效组检测指标及方法
        1.5.6 生殖组实验方法及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1.7 结果
        1.7.1 实验一:抗炎实验结果
        1.7.2 实验二:药效组大鼠实验结果
        1.7.2.1 大鼠行为学变化
        1.7.2.2 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
        1.7.2.3 ELISA检测大鼠血清GM-CSF、IL-4 的水平
        1.7.2.4 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子宫组织NF-κB蛋白表达
        1.7.2.5 RT-PCR检测大鼠子宫组织NF-κB基因表达
        1.7.3 实验二:生殖组实验结果
        1.7.3.1 大鼠动情周期变化
        1.7.3.2 对孕鼠一般情况影响
        1.7.3.3 对大鼠的生殖功能影响
    1.8 讨论
        1.8.1 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8.2 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8.3 高氏盆炎方三号方的组成及立法原则
        1.8.4 阳性对照药的确定
        1.8.5 慢性盆腔炎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的确定
        1.8.6 中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抗炎实验)影响
        1.8.7 中药对药效学实验中慢性盆腔炎大鼠的影响
        1.8.7.1 对大鼠大行为学的影响
        1.8.7.2 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影响
        1.8.7.3 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讨论分析
        1.8.8 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生殖功能的研究
        1.8.8.1 动情周期变化
        1.8.8.2 对孕鼠一般情况影响
        1.8.8.3 对大鼠生殖功能影响
    1.9 本研究创新点和研究特色
    1.10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2.1 临床研究
        2.1.1 中医临床研究
        2.1.2 西医临床研究
    2.2 实验研究
    2.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阴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1.1 正常阴道微生态
        1.2 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
        1.2.1 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变化
        1.2.2 免疫调节机制
        1.2.3 性行为及避孕方式
        1.2.4 药物及物理治疗
        1.2.5 种族及其他差异
    2 阴道炎症研究概述
        2.1 阴道微生态与需氧菌性阴道炎
        2.2 阴道微生态与细菌性阴道病
        2.3 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4 阴道微生态与滴虫性阴道炎
        2.5 阴道微生态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
        2.6 阴道微生态与萎缩性阴道炎
    3 微生态疗法治疗阴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4 中医对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认识
        4.1 中医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临床治疗
        4.3.1 中药外治法
        4.3.2 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
        4.3.3 针灸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退出试验的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替换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用法用量
        2.2 疗效评价指标
        2.2.1 主要疗效指标
        2.2.2 次要疗效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3.1 不良事件
        2.3.2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4.1 统计分析集的定义
        2.4.2 统计方法的选择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和完成情况
        3.2 患者一般情况
        3.2.1 年龄情况
        3.2.2 妊娠、生产及流产情况
        3.2.3 病程情况
        3.2.4 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3.3 疗效评价
        3.3.1 主要疗效指标
        3.3.2 次要疗效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4.1 一般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外洗法的中医认识
        4.1.1 中药外洗的理论依据
        4.1.2 中药外洗的作用机制
        4.1.3 中药阴道外洗的临床应用
        4.2 红核妇洁洗液的作用机理
        4.2.1 组方与制备
        4.2.2 抗炎作用
        4.2.3 抑菌作用
        4.3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4.3.1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形态学的影响
        4.3.2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功能学的影响
    5 结论
    6 主要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5)外用三黄粉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标本采集及检测
        4.2 治疗方法
        4.3 疗效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安全性指标
        4.6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临床疗效结果
        5.3 安全性观察
    6 讨论
        6.1 中医对宫颈HPV感染的认识
        6.2 选用三黄粉外治宫颈HPV感染的依据
        6.3 三黄粉的现代药理研究
        6.4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6.5 结果分析
        6.6 三黄粉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机理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6)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1 文献记载
        1.1.2 病因病机探讨
        1.1.3 辩证分型
        1.1.4 中医治疗PID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概况
        1.2.2 病因学
        1.2.3 西医治疗方法
        1.2.4 预防措施
    1.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1.3 中医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病例剔除标准
        2.1.7 随访方案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病情分级标准
        2.2.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2.6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分析
        2.3.2 临床疗效比较
        2.3.3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2.3.4 两组盆腔血流动力学对比
        2.3.5 两组患者血清中IL-8对比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治疗组选穴选药依据及治疗方法机理
        3.2.1 选穴依据
        3.2.2 治疗组选药依据
        3.2.3 作用机理
    3.3 对照组选方原则
    3.4 对IL-8的认识
    3.5 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推拿手法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中医学对带下病的认识
    一 传统中医学对带下病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对带下病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带下病的认识
    1 现代医学对带下病病因病理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带下病范畴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带下病诊断方法的研究
    4 现代医学对带下病的临床治法概况
    5 有关带下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结果
讨论
    1 选题目的
    2 中医对脾虚型带下病的认识
    3 关于本研究的几点认识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KBN触变凝胶的处方优化、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VVC的研究现状
        1.1 现代医学对VVC的研究
        1.2 中医学对VVC的研究
    2 中医妇科炎症方剂用药研究
        2.1 古代医藉治疗阴道炎症的方剂
        2.2 现代临床治疗阴道炎症方剂
    3 外治法治疗阴道炎的研究概况
        3.1 外治法在妇科炎症治疗中的历代渊源
        3.2 外治法的特点及其在妇科炎症用药剂型
        3.3 现有妇科制剂的局限性
        3.4 凝胶剂的概述
    4 药敏试验研究进展
        4.1 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的研究概况
        4.2 中草药的药敏试验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部分上市洗液及医疗机构制剂抗CA药敏试验及制剂状况考察
        1.1 部分上市洗液及医疗机构制剂抗CA药敏试验
        1.2 含量及固形物测定
    第二章 单味药材体外抗CA的初步筛选及组方优化研究
        2.1 单味药材的筛选
        2.2 系列浓度黄连提取物抗CA药敏试验
        2.3 自组处方及其抗CA的药敏试验
        2.4 自组处方不同提取方式抗CA药敏试验
    第三章 制备工艺研究
        3.1 指标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药材含量测定
        3.2 提取工艺研究
        3.3 浓缩实验研究
        3.4 分组渗漉提取方式的考察
        3.5 成型工艺研究
    第四章 KBN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及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KBN制剂对临床分离菌株的抗菌敏感性及电镜观察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及结果
        5.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总结
    2 本论文的特色和意义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紫英盆炎方联合多西环素治疗PID合并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疗效评分标准
        3.1 综合病情评分标准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 试验病例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4.4 中止试验的标准
        4.5 剔除病例标准
    5 治疗方案
        5.1 试验药物准备
        5.2 服药方法
        5.3 用药疗程
        5.4 随访及其他
        5.5 合并用药
    6 试验总体设计
        6.1 试验设计
        6.2 随机方法
        6.3 观察指标
    7 疗效评定标准
        7.1 疾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7.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8 安全性评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10 研究质量控制
        10.1 偏倚的控制
        10.2 提高依从性的措施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基线资料
        1.1 三组年龄情况
        1.2 孕产情况
        1.3 三组病程情况
        1.4 三组治疗前综合病情积分情况
        1.5 三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1.6 治疗前三组白带MDI清洁度比较
    2 三组治疗后比较
        2.1 三组治疗后综合评分比较
        2.2 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三组治疗后Uu清除率比较
        2.4 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三组治疗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念珠菌检出率比较
    3 安全性指标检测
    4 不良反应分析
    5 不良事件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古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1.1 古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1.2 古代医学对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1.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和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共识
    2 近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近况
        2.2 现代医学对支原体的研究
        2.3 近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共识
    3 导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4 组方和用药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综合疗效的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3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疗效分析
        5.4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5.5 存在的问题
        5.6 提出防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的相关对策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

(10)盆炎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湿热瘀结证辨证标准
        1.3.3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1.3.4 局部体征分级标准
        1.3.5 疼痛分级标准
        1.4 患者生存质量评定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1.8 脱落病例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调查方式
        2.3 观测指标
        2.3.1 安全性观察
        2.3.2 入组前检查
        2.3.3 疗效观察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分析
        1.1 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1.2 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2. 临床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侧附件触痛评分比较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2.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领域积分比较
        2.5.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理领域积分比较
        2.5.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领域积分比较
        2.5.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社会领域积分比较
        2.5.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环境领域积分比较
        2.5.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自评分比较
        2.5.6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自评分比较
        2.6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评价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1.1 中医理论中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具体阐明
        1.2 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西医临床治疗
    3. 组方依据
        3.1 组方特点
        3.2 现代药理研究
    4. 盆炎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分析
        4.1 临床症状疗效
        4.2 局部体征疗效
        4.3 双侧附件触痛疗效
        4.4 生存质量疗效
    5.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6. 本临床观察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科研情况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临床试验流程图
    附录3 临床观察表
    附录4

四、妇炎净擦剂治疗妇科带下病及阴痒12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褚梦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王盼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高氏盆炎方三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机制的研究及对生殖功能的影响[D]. 郝艳红.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 唐砚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外用三黄粉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D]. 李大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金香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7]推拿手法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观察[D]. 赵培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KBN触变凝胶的处方优化、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林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6)
  • [9]紫英盆炎方联合多西环素治疗PID合并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D]. 谢锂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盆炎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D]. 陈莹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标签:;  ;  ;  

妇炎净搽剂治疗妇科白带阴道瘙痒12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