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F涡凹气浮系统—CASS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陈欢欢,施彩莲[1](2016)在《造纸厂的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制浆造纸是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造纸厂的废水处理工艺和技术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概述了造纸厂利用原生纤维制浆造纸和再生纤维制浆造纸所产生的污染物以及其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实践中通常采用物化处理如混凝沉淀与生化处理如厌氧-好氧等几种处理方法结合的方式,从而有效地除去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张国庆[2](2014)在《稠油废水处理技术改造研究 ——以盘锦北方沥青公司废水处理技术改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原有废水处理装置于1994-1997年间建设并完善,随着公司主装置两次扩能、以及两套加氢装置的建设投用,并且废水处理系统外排水将执行新的辽宁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原有废水处理系统出水难以达到此标准。因此须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必要的改造,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使出水满足新的排放标准。本文着重研究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稠油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技术改造,本着充分利用原有废水处理设施,应用新工艺技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的原则实施改造。针对技改前该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指标中重要的COD指标等达不到现行标准,深入具体的分析了原有工艺中物化、生化以及深度单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议对各单元工艺进行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通过技改,使该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外排水稳定达到辽宁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将出水指标中重要的COD指标从技改前的120—180mg/L,逐步降到技改完成后50mg/L。此次技改遵循加强物化处理,提高生化处理,配套深度处理的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对工艺进行了调整并优化了原有的处理设施,具体如下:优化了原有的物化处理段:新建了隔油池,增加了水质水量调节罐,重新优化选择了两级气浮装置;废除了原有的生化处理装置:在生化工艺前增加了水解酸化池,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原有的A/O工艺改为CAST工艺;改建了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新工艺——臭氧+BAF,进一步去除生化出水的COD等,并通过试验认证了深度处理新型工艺的可行性以及确定了最佳臭氧投加量为25mg/L;为保障外排水达标并可回用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增建了混凝兰美拉沉淀池,作为出水的把关单元。采用了大量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上述改造措施,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辽宁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企业也将实现部分废水资源化,每小时处理废水200t,这些废水将大部分作为循环水补水回用。这将为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环境效益。
徐鹏[3](2013)在《混凝沉淀+BIOFOR工艺处理再生炸药纸废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再生炸药纸生产废水的产生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对回收的废纸进行破碎离解并且清洗干净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固体悬浮物、纤维和生产工艺上投加的化学类物质。该类废水的特点是sS浓度高,组成成分复杂。本课题以鄱阳县某纸业有限公司生产产生的废水作为研究对象,该企业使用原料主要是废弃瓦楞纸、烟花炮竹纸,不使用废旧书籍、报纸等,无脱墨黑水产生,研究的企业再生纸废水产生量小,但可回收重新用于生产的废水比重高。通过自由沉降实验确定企业浓浆工序洗浆用水部分回用沉砂池工艺处理出水;混凝沉淀实验确定综合废水在pH为7.0,混凝剂PAC投加量为200mg·Lq时,快速搅拌(速率:110r/min)4min,随后慢速搅拌(速率:40r/min)8min,沉淀20min为最佳处理参数控制水平,CODcr去除率达到41.9%,S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2.1%。工程上采用沉砂池预处理,“混凝沉淀+BIOFOR”组合工艺方法处理该企业综合废水。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废水经细格栅和沉砂池预处理,混凝沉淀最佳参数为:pH为7.0,PAC投加量为200mg.L-1,快速搅拌(120r/min)4min,慢速搅拌(40r/min)8min,沉淀20min,最后使用BIOFOR进行深度处理,在该条件下,SS的去除率可达96%,CODc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4%,处理后废水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相关标准以及企业回用要求。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使该企业产生的综合废水可以到相关标准排放的处理方案,同时还研究了针对生产上不同工艺用水水量水质要求不同采用分段回用的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及分段回用意义进行了节能评估,对工程建构筑物和设备参数和选型进行了分析,估算了工程投资及处理费用,研究了污水处理站建设运营后的社会影响、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君珊[4](2012)在《基于CASS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首先着重阐述了CASS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原理、运行过程和技术特征以及存在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基于CASS工艺的国内外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对CASS技术的应用性研究进行了概括。
姚萌[5](2012)在《不同催化剂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采用不同催化剂的类Fenton法分别对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的研究,制药废水取自中原制药厂的二沉池出水,制浆造纸废水取自漯河银鸽实业的二沉池出水。论文中还阐述了这两种废水的特点及危害,并对其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是对本次实验的催化剂之一粉煤灰进行改性,分别以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为实验对象,以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为主要考察目标,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1)粉煤灰的种类、化学组成和成分的不同,均会影响其催化和吸附性能,以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为研究对象,BFA不论在吸附还是催化性能都高于TFA;(2)对粉煤灰BFA进行改性实验,其对制药废水的催化效果的排序为:酸改性>未改性>热改性>碱改性,对制浆造纸废水的催化效果的排序为:酸改性>热改性>未改性>碱改性,得出结论酸改性会有效的提高粉煤灰的催化性能。接着运用两种不同的类Fenton法对分别对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1)对制药废水进行改性粉煤灰的类Fenton实验,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进行研究,得出了如下最优条件:不调节原水pH值,粉煤灰投加量28g/L,H2O2投加量6.6mmol/L,FeSO4·7H2O投加量11.2mmol/L,反应时间控制在60min,在最优条件下对COD的去除效率达到65.54%;(2)对制药废水进行铁碳微电解/H2O2耦合的类Fenton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得出了如下的最优条件:Fe:C=1:1,溶液pH值为2.5,反应时间为60min,H202投加量为12.24mmol/L时对COD的去除效率高达71.56%;(3)以制浆造纸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改性粉煤灰的类Fenton实验,同样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的进行研究,得出了如下最优条件:不调节原水pH值,粉煤灰投加量34g/L,H202投加量8.2mmol/L,FeSO4·7H2O投加量8.8mmol/L,反应时间控制在45min,在最优条件下对COD的去除效率达到71.72%。(4)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铁碳微电解/H202耦合的类Fenton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得出了如下的最优条件:FeC=1:1,溶液pH值为3,反应时间为75min,H202投加量为14.69mmol/L时对COD的去除效率高达75.84%。此后分别以两种不同的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的对比实验。(1)对改性后的粉煤灰进行了催化氧化和吸附性能的对比实验,得出了污染物最终能够被去除是依靠了改性后粉煤灰的催化氧化能力。(2)进行了粉煤灰重复使用次数的实验,粉煤灰中具有催化氧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Fe2O3、CuO、TiO2等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且粉末状的粉煤灰不易与絮状沉淀分离,影响了粉煤灰的重复使用次数。(3)将铁碳微电解和铁碳微电解/H2O2耦合联用的类Fenton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明显看出投加了H202,对两种不同类型废水的COD去除率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证明了H2O2对铁碳微电解方法有较为显着的加强作用。本文的研究对类Fenton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扩宽了类Fenton法中催化剂的选择种类,这些研究对处理难降解的废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勾怀亮[6](2011)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的大豆蛋白生产企业已经建成上百家,数十家企业具有较大规模。我国目前的大豆蛋白生产水平是生产1吨大豆分离蛋白排放30-35吨大豆乳清废水。在已经建成的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工程中,由于废水处理工艺选型的不合理造成最终处理的废水不能达标排放。本文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的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技术特点,以山东某公司2000 m3/d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工程为案例,对其原有处理工艺存在的缺陷予以分析,找出影响达标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技术优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原有工程采用"UASB+CASS"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800mg/L, SS>1300mg/L,不能达标排放。分析原因在于原工程UASB进水SS过高,达到近5000 mg/L,超过了UASB的处理能力,导致厌氧阶段处理能力降低。厌氧出水CODcr>2000 mg/L、SS>4000 mg/L,进入好氧阶段后造成CASS的处理负荷过高,最终导致无法达标排放。此次改造是以去除废水中的SS为突破口,强化生化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采用“物化+生化”处理路线对原有工艺进行优化。为保证厌氧阶段的处理效果,在厌氧前加气浮以去除SS,降低了生化处理系统的整体负荷,为厌氧工序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证,为整体工程的稳定达标打下了基础。厌氧处理工序由UASB改为EGSB,处理效率由原来不到80%提高到90%以上,证明采用EGSB工艺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是可行的。厌氧后在原有的2座CASS池的基础上,改建为“二级A/O”工艺,该工艺对NH3-N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CASS工艺,对整体工程的稳定达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新建二沉池1座,对剩余的有机污染物、氨氮予以去除。通过对各构筑物进行改造,使其对大豆分离蛋白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工程改造后处理出水CODcr<100 mg/LNH3-N<15 mR/L、SS<7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
迟金娟,李志健,彭涛[7](2010)在《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废纸的回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废纸造纸产生的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为了使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应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本文对废纸造纸废水污染特性、目前比较成熟的处理技术及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并对废纸造纸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黄志锋[8](2010)在《纸箱厂工业废水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涡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纸箱生产废水处理、再生和循环利用紧密结合进行研究,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该工艺在生化反应前增加物化处理手段,不仅简化了生化处理流程,而且提高了生化效率,可使进水COD从1301mg/L降至61.5mg/L,平均去除率达95.5%;SS从540mg/L降至37.3mg/L,平均去除率达93.1%;色度从157倍降至23倍,平均去除率达85.3%;石油类从12.5mg/L降至0.88mg/L,平均去除率达93%。
黄志锋[9](2010)在《纸箱厂工业废水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涡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纸箱生产废水处理、再生和循环利用紧密结合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工艺在生化反应前增加物化处理手段,不仅简化了生化处理流程,而且提高了生化效率,可使进水COD从1301mg/L降至61.5mg/L,平均去除率达95.5%;SS从540mg/L降至37.3 mg/L,平均去除率达93.1%;色度从1 57倍降至23倍,平均去除率达85.3%;石油类从1 2.5mg/L降至0.88 mg/L.,平均去除率达93%。
陈林[10](2010)在《氨基酸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药行业利用化学方法将有机或无机原料通过一定的反应过程生产医药原料药或最终药剂,其产品具有替换周期短,产品种类多的特点,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工艺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医药废水往往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组成复杂,同时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和一些生物抑制因子,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医药废水的污染防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对于氨基酸医药废水处理,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可以普遍推广的处理工艺。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强氧化预处理工艺和稀释好氧生化处理工艺。此类处理工艺的处理效率可靠,但运行费用高昂。一些常规的物化工艺也经常被应用在医药行业的废水处理中,例如混凝沉淀工艺、电解工艺、化学氧化工艺。生物处理普遍采用厌氧水解工艺和好氧处理工艺,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废水处理效果差别很大。宜昌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氨基酸原料所排放的氨基酸废水属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废水BOD5/CODcr=0.57,属于可生化性较好的工业废水。可以采用水解酸化、二级好氧生物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经工艺比选论证,确定废水处理工艺为:进水→细格栅→调节池→一沉池→水解酸化池→CASS池→涡凹气浮器→配水井→曝气生物滤池→二沉池→出水。对氨基酸医药废水的物化处理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通过混凝试验确定了有机与无机混凝剂混配的用量:聚合硫酸铁(PFS)为200mg/L,聚丙烯酰胺(PAM)用量为3mg/L。废水处理站设计进水水量4000m3/d,进水CODcr为14000mg/L,BOD5为8000mg/L,SS浓度6700mg/L,NH3-N为890mg/L,出水CODcr为95.3mg/L,BOD5为32.8mg/L,SS为35.1mg/L,NH3-N为18.3mg/L,出水指标达到国家《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宜昌某制药有限公司氨基酸医药废水处理工程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可为同类生产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二、CAF涡凹气浮系统—CASS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F涡凹气浮系统—CASS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造纸厂的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制浆造纸的主要污染物 |
1.1 原生纤维制浆造纸的主要污染物 |
1.2 再生纤维制浆造纸的主要污染物 |
2 制浆造纸废水的处理工艺与技术 |
2.1 物理处理法 |
2.1.1 过滤法 |
2.1.2 气浮法 |
2.2 物理化学法 |
2.2.1 混凝沉淀法 |
2.2.2 膜分离法 |
2.2.3 吸附法 |
2.3 化学处理法 |
2.3.1 化学氧化法 |
2.3.2 光催化氧化法 |
2.3.3 湿式氧化法 |
2.4 生物处理法 |
2.4.1 真菌处理法 |
2.4.2 厌氧生物法 |
2.4.3 好氧生物法 |
3 结束语 |
(2)稠油废水处理技术改造研究 ——以盘锦北方沥青公司废水处理技术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1.2 项目背景 |
1.3 含油废水概述 |
1.3.1 含油废水的来源 |
1.3.2 含油废水的危害 |
1.4 稠油废水概述 |
1.4.1 稠油炼油废水的特点 |
1.4.2 影响稠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因素 |
1.4.3 稠油废水处理技术要求 |
1.4.4 稠油废水处理现状 |
1.4.5 稠油废水处理存在问题 |
1.4.6 稠油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
1.5 课题研究思路及意义 |
1.5.1 课题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
2.1 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系统概述 |
2.2 技术改造设计规模 |
2.3 技术改造设计原则 |
2.4 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
2.5 技术改造的经济意义 |
第三章 废水处理系统来水特征 |
3.1 水质分析 |
3.1.1 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含油废水水质特点 |
3.1.2 稠油废水理化性质分析 |
3.1.3 实测本项目原水典型污染物组成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
3.1.4 稠油废水水质分析 |
3.1.5 稠油废水中油的比重与温度的关系 |
3.1.6 污水处理系统来水水质特征 |
3.2 废水处理关键控制因素 |
3.3 设计进出水水质 |
第四章 原有废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物化处理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生化处理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深度处理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五章 废水处理技术改造工艺研究 |
5.1 物化处理单元的主要改造措施 |
5.1.1 改造后物化单元流程简述 |
5.1.2 物化段主要污染物去除率 |
5.1.3 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
5.2 生化处理单元工艺设计 |
5.2.1 生化单元进出水水质特性分析 |
5.2.2 工艺流程的选择 |
5.2.3 改建水解酸化罐 |
5.2.4 新建 CAST 生化处理装置 |
5.2.5 改建后的污水处理系统生化处理流程 |
5.2.6 各单元设计技术参数 |
5.3 深度处理单元的主要改进措施 |
5.3.1 深度处理工艺分析 |
5.3.2 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
5.3.3 O3+BAF 工艺试验流程与装置 |
5.3.4 O3+BAF 工艺试验结果与讨论 |
5.3.5 新建臭氧发生装置 |
5.3.6 对 BAF 进行必要改造,以适合改造后新的深度处理要求 |
5.3.7 出水把关单元混凝兰美拉沉淀池 |
5.3.8 监测水池 |
5.3.9 改建后的废水处理系统深度处理流程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混凝沉淀+BIOFOR工艺处理再生炸药纸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再生纸产业概述 |
1.1.1 再生纸生产现状 |
1.1.2 造纸行业污染现状 |
1.1.3 再生纸发展前景和特点 |
1.1.4 再生纸废水回用现状 |
1.2 再生纸废水概述 |
1.2.1 再生纸废水来源 |
1.2.2 再生纸废水的成分和特点 |
1.2.3 再生纸废水的污染问题 |
1.3 再生纸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物理法 |
1.3.2 化学法 |
1.3.3 生物法 |
1.3.4 各种工艺组合 |
1.4 混凝沉淀+BIOFOR工艺简介 |
1.4.1 混凝沉淀工艺概述 |
1.4.2 BIOFOR工艺概述 |
第2章 实验小试 |
2.1 课题来源 |
2.2 废水水质 |
2.3 研究内容 |
2.4 实验项目及分析方法 |
2.5 实验药剂 |
2.6 实验仪器 |
2.7 自由沉降实验 |
2.8 混凝沉淀实验 |
2.8.1 筛选最佳混凝剂 |
2.8.2 单因素实验 |
2.8.3 正交实验 |
2.9 好氧实验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设计方案 |
3.1 设计进出水水质 |
3.2 废水回用可行性研究 |
3.3 回用设计原则 |
3.4 工艺流程 |
3.4.1 工艺路线的选择 |
3.4.2 工艺流程说明 |
3.4.3 废水回用说明 |
3.5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
3.5.1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
3.5.2 主要设备选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调试与运行 |
4.1 混凝沉淀池的调试运行 |
4.2 BIOFOR池启动运行 |
4.2.1 准备工作 |
4.2.2 BIOFOR滤池挂膜 |
4.2.3 BIOFOR滤池运行情况 |
4.2.4 BIOFOR滤池反冲洗 |
4.2.5 BIOFOR滤池动力学方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运行效果与分析 |
5.1 组合工艺整体去除效果 |
5.2 组合工艺CODcr和SS沿程变化 |
5.3 工程运行管理 |
5.3.1 设备管理 |
5.3.2 水质监测 |
5.3.3 安全性问题 |
5.4 影响组合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 |
5.4.1 pH |
5.4.2 温度 |
5.4.3 曝气强度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程经济与技术分析 |
6.1 经济分析 |
6.1.1 工程投资估算 |
6.1.2 建构筑物估算 |
6.1.3 设备费用估算 |
6.1.4 运行成本分析 |
6.2 运行效益分析 |
6.2.1 环境效益 |
6.2.2 社会效益 |
6.2.3 经济效益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CASS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CASS工艺概述 |
1.1 CASS工作原理[5] |
1.2 CASS组成及运行过程 |
1.3 CASS工艺的主要技术特征 |
1.3.1 连续进水, 间断排水 |
1.3.2 运行上的时序性 |
1.3.3 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 |
1.3.4 溶解氧周期性变化, 浓度梯度高 |
1.4 CASS工艺的优缺点[9] |
2 基于CASS工艺污水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内研究[10] |
2.2 国外研究[8] |
3 CASS工艺的应用性研究[9] |
3.1 CASS工艺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
3.2 CASS工艺处理啤酒生产废水 |
3.3 CASS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 |
(5)不同催化剂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难降解有机废水简介 |
1.1.1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特点及种类 |
1.1.2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危害 |
1.2 制药废水概述 |
1.2.1 制药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
1.2.2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技术 |
1.3 制浆造纸废水概述 |
1.3.1 制浆造纸废水的来源 |
1.3.2 制浆造纸废水的特点 |
1.3.3 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
1.4 粉煤灰的研究进展及其多项催化氧化技术 |
1.4.1 粉煤灰的性质及结构 |
1.4.2 粉煤灰的研究进展 |
1.4.3 类Fenton氧化技术 |
1.5 铁碳微电解及其与H_2O_2耦合的类Fenton技术的研究进展 |
1.5.1 铁碳微电解技术基本原理 |
1.5.2 铁碳微电解技术特点 |
1.5.3 铁碳微电解技术的优缺点及研究现状 |
1.5.4 铁碳微电解与Fenton试剂的组合工艺 |
2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的目的 |
2.2 研究的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废水来源及水质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仪器 |
3.2.1 粉煤灰的选取 |
3.2.2 实验采用的检测方法 |
3.2.3 实验采用的主要仪器 |
3.2.4 实验采用的化学药剂 |
3.2.5 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药剂的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粉煤灰的改性实验 |
3.3.2 粉煤灰的类Fenton反应实验 |
3.3.4 活性炭与废铁屑的预处理 |
3.3.5 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类Fenton实验 |
3.3.6 H_2O_2理论投加量 |
4 粉煤灰的改性实验 |
4.1 粉煤灰种类的选取 |
4.2 粉煤灰不同改性方法的选取 |
4.3 本章小结 |
5 不同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实验研究 |
5.1 改性粉煤灰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药废水 |
5.1.1 正交实验 |
5.1.2 单因素优化实验 |
5.1.3 制药废水的吸附对照实验 |
5.1.4 制药废水中粉煤灰的重复利用实验 |
5.2 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联用的类Fenton法处理制药废水 |
5.2.1 Fe/C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2 溶液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3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4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5.2.5 铁碳微电解与类Fenton法处理制药废水对比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6 不同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实验研究 |
6.1 改性粉煤灰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浆造纸废水 |
6.1.1 正交实验 |
6.1.2 单因素优化实验 |
6.1.3 制浆造纸废水的吸附对照实验 |
6.1.4 制浆造纸废水中粉煤灰的重复利用实验 |
6.2 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联用的类Fenton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 |
6.2.1 Fe/C质量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6.2.2 溶液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6.2.3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6.2.4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6.2.5 铁碳微电解与类Fenton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对比实验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现状 |
1.1.1 高浓度有机废水 |
1.1.2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现状 |
1.2 大豆分离蛋白的现状 |
1.2.1 现状 |
1.2.2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
1.3 大豆分离蛋白废水的来源、特点和危害 |
1.3.1 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
1.3.2 废水危害 |
1.4 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 |
1.4.1 生化处理方法 |
1.4.2 物化处理方法 |
1.5 大豆蛋白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
第二章 原有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工艺分析 |
2.1 进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
2.1.1 废水处理量 |
2.1.2 进水水质 |
2.1.3 出水标准 |
2.2 原有废水处理的工艺及主要构筑物 |
2.2.1 原有工艺流程 |
2.2.2 其主要构筑物及尺寸 |
2.3 原有主要构筑物功能简介 |
2.3.1 调节池 |
2.3.2 UASB |
2.3.2.1 UASB反应器的分类 |
2.3.2.2 UASB反应器的构造 |
2.3.2.3 UASB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
2.3.2.4 UASB反应器的特点 |
2.3.3 沉淀池 |
2.3.3.1 沉淀池的分类 |
2.3.3.2 设置沉淀池的作用 |
2.3.4 CASS |
2.3.4.1 SBR工艺流程 |
2.3.4.2 SBR工作原理 |
2.3.4.3 CASS工艺工作原理及构造 |
2.3.4.4 CASS工艺优点 |
2.4 运行情况 |
2.5 该工程的工艺分析 |
第三章 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工艺优化 |
3.1 原有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工艺优化措施 |
3.1.1 原有工程存在的问题 |
3.1.2 工艺优化措施 |
3.2 优化后的废水处理工艺及主要构筑物 |
3.2.1 优化后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3.2.2 其主要构筑物及尺寸 |
3.3 优化后主要构筑物功能简介 |
3.3.1 气浮池 |
3.3.1.1 气浮作用原理 |
3.3.1.2 气浮分类 |
3.3.1.3 涡凹气浮工艺 |
3.3.1.4 设置气浮的合理性 |
3.3.2 EGSB |
3.3.2.1 EGSB反应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3.3.2.2 EGSB反应器的主要特点 |
3.3.2.3 EGSB工艺的影响因素 |
3.3.3 A/O |
3.3.3.1 A/O的工艺原理 |
3.3.3.2 A/O的工艺特点 |
3.3.3.3 A/O工艺的影响因素 |
3.4 工艺优化改造及运行情况 |
3.5 工艺优化改造前后水质数据比较 |
3.5.1 厌氧工艺进水COD_(cr)的前后比较 |
3.5.2 厌氧工艺进水SS的前后比较 |
3.5.3 好氧工艺进水COD_(cr)的前后比较 |
3.5.4 好氧工艺进水SS的前后比较 |
3.5.5 总出水COD_(cr)的前后比较 |
3.5.6 总出水SS的前后比较 |
3.5.7 总出水NH_3-N的前后比较 |
3.6 小结 |
第四章 工程改造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
4.1 平面布置说明 |
4.2 高程布置说明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废纸造纸废水的特性 |
2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
2.1 物化处理方法 |
2.2 生化处理工艺 |
2.3 物化+生化法处理工艺 |
3 废纸造纸废水零排放 |
4 结语 |
(8)纸箱厂工业废水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一) 研究现状 |
1.制胶废水。 |
2.印刷油墨废水。 |
(1) 化学混凝工艺: |
(2) 铁屑微电解工艺: |
(3) 混凝气浮——微电解——SBR工艺: |
(4) 化学氧化-混凝工艺: |
(5) 超滤技术: |
3.锅炉除尘废水。 |
(二) 发展趋势 |
三、工艺技术路线 |
(一) 工艺流程 |
(二) 工艺技术路线特点 |
四、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
(1) 通过“酸碱中和+物化+氧化+活性污泥+沉淀+砂滤”涡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流程, 对纸箱厂所有工业废水同步完成再生处理。 |
(2) 采用了微气泡创新技术, 不会出现与溶气相关的问题。 |
(3) 实现了锅炉除尘废水同时处理。 |
(4) 设备结构改造创新。 |
五、处理效果 |
六、结论 |
(10)氨基酸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水污染现状 |
1.2 氨基酸废水处理技术 |
1.2.1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
1.2.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
1.2.3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氨基酸废水水质特性及处理工艺选择 |
2.1 厂区废水排放的危害性 |
2.2 氨基酸原辅料消耗 |
2.3 氨基酸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 |
2.4 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
2.5 废水处理站设计水量及进出水指标 |
2.6 废水水质分析 |
2.7 废水处理程度及污染物去除 |
2.8 废水处理工艺选择及处理构筑物设计 |
2.8.1 一级物理处理 |
2.8.2 二级生物处理 |
2.8.3 深度处理 |
2.8.4 污泥处理 |
2.8.5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2.9 废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
2.10 小结 |
第三章 废水处理工艺试运行 |
3.1 混凝试验研究 |
3.2 废水处理单元预期处理效果 |
3.3 系统调试与运行效果 |
3.3.1 菌种来源及数量 |
3.3.2 调试方法 |
3.3.3 调试结果与讨论 |
3.3.4 一级物化处理去除效果 |
3.3.5 二级生物处理去除效果 |
3.3.6 组合工艺处理效果 |
3.4 CASS 反应器动力学模型研究 |
3.5 小结 |
第四章 工程投资及效益分析 |
4.1 工程投资及成本分析 |
4.1.1 工程投资 |
4.1.2 成本分析 |
4.2 经济和环境效益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I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CAF涡凹气浮系统—CASS工艺处理造纸中段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 [1]造纸厂的废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J]. 陈欢欢,施彩莲. 华东纸业, 2016(05)
- [2]稠油废水处理技术改造研究 ——以盘锦北方沥青公司废水处理技术改造为例[D]. 张国庆. 长安大学, 2014(02)
- [3]混凝沉淀+BIOFOR工艺处理再生炸药纸废水的研究[D]. 徐鹏. 南昌大学, 2013(02)
- [4]基于CASS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研究综述[J]. 君珊. 北方环境, 2012(06)
- [5]不同催化剂的类Fenton法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和制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D]. 姚萌. 郑州大学, 2012(10)
- [6]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优化[D]. 勾怀亮. 山东大学, 2011(04)
- [7]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J]. 迟金娟,李志健,彭涛. 纸和造纸, 2010(12)
- [8]纸箱厂工业废水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研究[J]. 黄志锋. 包装世界, 2010(06)
- [9]纸箱厂工业废水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研究[A]. 黄志锋. 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0
- [10]氨基酸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D]. 陈林.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