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美白对虾兑淡健康养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春,游宇,崔茜,陈强,林楠,林国清,蔡章印[1](2021)在《福建省“金刚虾”养殖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现代化进程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养殖品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金刚虾由于性状比较优异,成为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产业的新兴品系。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福建省金刚虾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认为金刚虾养殖优势明显,但良种单一,基础研究不足,养殖技术尚不成熟,提出了加强种业和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养殖模式,促进金刚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也为其他地区发展金刚虾养殖产业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何琳剑,武祥伟,陈路斯,王正阳,黄松茂,毕保良,孔令富[2](2020)在《水体中Ca2+·Mg2+和K+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试验共设7组,第1组用井水+食盐,第2~6组Ca2+、Mg2+、K+浓度分别为92~138、26~300、13~138 mg/L,同时每组再设2个平行试验组,对照组(第7组)为当地河口水,Ca2+、Mg2+、K+浓度分别为200.4、502.0和152.0 mg/L。结果表明:水体中Ca2+和Mg2+浓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效果与饲养效果有显着影响(P<0.05)。南美白对虾成活率主要受K+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
许智海[3](2017)在《漳浦县对虾养殖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解析了国内外对虾养殖概况,回顾了漳浦县对虾养殖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介绍了当前漳浦县对虾养殖业的情况,涵盖了漳浦县对虾养殖的品种、养殖模式、苗种、病害、饲料、渔药等现状情况,逐一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就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在养殖证颁发、对虾质量安全里的可追溯建设、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无公害及品牌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等先进做法进行归纳点评,对今后对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应对措施。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各乡镇的大户能手。框架结构清晰,具体内容详实。从实际出发,就病害肆虐严重、种苗质量下降、亲本受制进口、渔药市场混乱、养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探讨了有关对虾育苗、病害防控、对虾饲料销售新做法和渔药现状的正负两面性、质量安全、设施抵押登记等方面的新方法,推动对虾养殖业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逐步确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客观分析了漳浦县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漳浦县乃至其他地区对虾养殖业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刘民彬[4](2017)在《对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北海市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从养殖条件、清理池塘、投放虾苗、投喂饲料、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北海市对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希望对促进北海市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陈天翔[5](2017)在《南美白对虾苗种标粗及成虾养殖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南美白对虾养殖在中国沿海及内陆的各个水域的各方面都已经展开,已成为我国水产方面的重要品种之一,人们开始探索各种高效养殖模式,以预防和减缓病害发生,因为如今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面积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变高,病害频发成为限制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投放优质的苗种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措施,苗种标粗可使用对养殖用苗种的集中育成,从而将体弱的个体筛选出来,从而不会导致低质量虾苗直接放入标粗池,在很少的时间内发生各种病害,从而降低一年的收获。再通过科学化的方法来进行南美白对虾的管理,各个方面上的把控,成功养殖出优质的南美白对虾。本次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南美白对虾的虾苗标粗以及成虾养成进行实地实践,以此了解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从而推动南美白对虾规范养殖的方法。
陈智慧,郝贵杰,杭小英,黄小红,李倩,周志明[6](2016)在《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虾类养殖的主导品种,由于对虾养殖是一项风险高、利润大的系统工程,在众多风险因子中苗种质量又是养殖南美白对虾成功与否的首要限制因素,因此有效选择优质对虾苗种对我国南美白对虾的持续健康养殖有着重要意义。从育苗和放苗环节综述了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对虾养殖生产中进行优质苗种选择和放养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苏燕卿[7](2013)在《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渔业中的养殖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取得的经济效益良好,特别是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我国凡纳滨对虾全人工养殖经过全国沿海的大规模推广已经成了一项支柱产业,实现了养殖所需种虾和虾苗完全国内自给,使我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养殖对虾生产国。福建省龙海地区属于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密集区域,包括海澄、东泗、白水等镇,2003年-2004年和2005年-2007年分别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占闽南地区的50%左右,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地水产支柱行业之一。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点及相关养殖基础知识,分析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和影响因素等,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调查、结合历史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对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当前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发展瓶颈,并借助SWOT分析法对当前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策和总体发展趋势,以促进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王艺红[8](2013)在《漳州市渔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文中指出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端,陆域面积1.2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千米;全市渔业总产量150万吨,年创产值约110亿元,居福建省首位。渔业经济已成为全市大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1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326.3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1453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
张振东[9](2011)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草鱼作为主养对象,根据不同种类在生态位和习性上互补的特点,配养滤食性的鲢和杂食性的凡纳滨对虾,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通过分析不同复合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能量利用情况,建立较佳的草鱼复合养殖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实验于2009年5月至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养殖系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分析了各复合养殖系统的饲料转化效率、氮磷利用率及产出投入比。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草鱼放养密度为0.77尾/m2时,既可以保证出池规格(>1 100g/尾)又不影响收获产量(>8 400kg/hm2),同时饲料转化效率(>52%)及氮磷利用率(N>30%,P>14%)也较高;鲢放养密度为0.23尾/m2或0.45尾/m2,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草鱼、鲢、虾放养密度分别为0.58尾/m2,0.23尾/m2,48.9尾/m2时,底质被污染程度最小。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复合养殖模式:草鱼与鲢复合养殖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0.45尾/m2;草鱼、鲢和对虾复合养殖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0.23尾/m2、凡纳滨对虾16.3尾/m2。2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实验于2010年5月至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养殖系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分析了各养殖系统的饲料转化效率、氮磷利用率及产出投入比及综合养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草鱼、鲢和对虾复合养殖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0.23尾/m2、凡纳滨对虾20尾/m2的模式为较为优化的复合养殖模式。该模式中生物出池规格为:草鱼1 049g/尾、成活率为98.2%;鲢866g/尾、成活率为100%;凡纳滨对虾10.3g/尾、成活率为50%;总产量为11 500kg/hm2,产出投入比为1.33,净收益为35 466元/hm2,饲料转化效率为58.9%,氮利用率为48.4%、磷利用率为21.5%,综合养殖效果值为1.27。3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鲢和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系统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6658.78 MJ/m2。单养草鱼组光能利用率为0.53%,总初级生产力为35.39MJ/m2,总次级生产力为5.41MJ/m2,沉降率为55.8%,饲料转化效率为21.4%,总能量转化效率为6.7%。放养鲢降低了光能利用率(0.22~0.36%)及初级(14.94~24.22 MJ/m2)和次级生产力(1.32~1.68 MJ/m2),放养鲢和凡纳滨对虾都有降低沉降污染(沉降率36.3~54%)、提高饲料转化效率(25.5~27.5%)及总能转化效率(10.2~13.4%)的作用。本实验中较为优化的复合养殖模式为草鱼0.77尾/m2、鲢0.23尾/m2、凡纳滨对虾20尾/m2。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0](2010)在《2010年福建省:水产养殖主推技术》文中研究指明1.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技术概述:当前国内外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对出口水产品的要求花样频出,国外对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限制越来越严格。日本于2006年5月出台的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对大黄鱼等海水鱼列入管理范畴的化学品达121种之多。即使国内也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已提到议事日程。2001年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6年7月起对进入市场的食品
二、南美白对虾兑淡健康养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美白对虾兑淡健康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省“金刚虾”养殖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刚虾生物学特性 |
二、金刚虾养殖发展 |
三、金刚虾养殖模式 |
四、面临问题 |
(一)市场良种单一,优质苗种缺口大 |
(二)基础研究不足,养殖技术尚不成熟 |
(三)加工产业链有待完善 |
五、解决思路 |
(一)开展联合育种,提高优质苗种供给 |
(二)加强技术培训,推广金刚虾养殖技术 |
(三)加强金刚虾基础研究,延伸金刚虾产业链 |
(2)水体中Ca2+·Mg2+和K+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用虾与淡化 |
1.2 试验容器与试验水 |
1.3 试验管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基础水主要离子浓度 |
2.2 Ca2+、Mg2+ 、K+浓度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 |
2.2.1 井水+食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
2.2.2 Ca2+、Mg2+浓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
2.2.3 K+浓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水体中的离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
3.2 Ca2+、Mg2+、K+浓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
4 结论 |
(3)漳浦县对虾养殖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漳浦县区位优势 |
1.3 漳浦对虾历史发展概况 |
1.4 研究方案 |
1.5 论点分布图 |
第2章 漳浦县对虾养殖基本情况 |
2.1 漳浦县对虾养殖品种 |
2.1.1 海水对虾 |
2.1.2 淡水对虾 |
2.2 漳浦县对虾养殖产量及面积 |
2.3 漳浦县对虾养殖模式 |
2.3.1 传统土池养殖模式 |
2.3.2 工厂化养殖模式 |
2.3.3 土池和工厂化养殖的优缺点 |
2.4 漳浦县对虾苗种生产情况 |
2.4.1 虾苗生产基本情况 |
2.4.2 从国外直接引进良种亲虾基本情况 |
2.4.3 国内自主研发新品种情况 |
2.4.4“土苗”泛滥,以次充好 |
2.4.5 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存在的问题 |
2.4.6 造成我国凡纳滨对虾亲虾长期依赖进口的原因 |
2.4.7 小结与建议 |
2.5 漳浦县对虾养殖病害情况 |
2.5.1 发病情况 |
2.5.2 赤湖镇凡纳滨对虾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
2.5.3 凡纳滨对虾规模养殖病害防控措施建议 |
2.6 漳浦县对虾饲料行业解析 |
2.6.1 漳浦县对虾饲料行业现状 |
2.6.2 对虾饲料利润空间缩小 |
2.6.3 对虾饲料厂家竞争进入白热化 |
2.6.4 赊欠现象较为严重,虾料企业存在资金链风险 |
2.6.5 对虾饲料发展新现象 |
2.6.6 小结 |
2.7 漳浦县对虾渔药状况分析 |
2.7.1 对虾渔药背景 |
2.7.2 漳浦县对虾渔药使用、监管现状 |
2.7.3 渔药现状导致的正负两面性 |
2.7.4 建议 |
第3章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对虾产业做法探究 |
3.1 漳浦县对虾养殖证办理情况 |
3.1.1 办证情况 |
3.1.2 争议的焦点 |
3.1.3 加快漳浦县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工作的思考 |
3.2 漳浦县水产品可追溯工作开展情况 |
3.2.1 可追溯工作开展背景及现状 |
3.2.2 主要做法 |
3.2.3 存在困难 |
3.2.4 对策及建议 |
3.3 漳浦县创建推进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工作开展情况 |
3.3.1 漳浦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发展概况 |
3.3.2 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经验做法 |
3.3.3 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中遇到的困难 |
3.3.4 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议 |
3.3.5 小结 |
3.4 漳浦县对虾无公害养殖及品牌建设探讨 |
3.4.1 发展对虾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及品牌建设的现状 |
3.4.2 发展对虾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及品牌建设的存在问题 |
3.4.3 发展对虾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及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
3.5 农业设施抵押登记贷款情况 |
3.5.1 背景介绍 |
3.5.2 具体做法 |
3.5.3 成效收益 |
3.5.4 存在问题 |
3.5.5 建议对策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对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海市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
2 北海市对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
2.1 养殖条件 |
2.2 清理池塘 |
2.3 投放虾苗 |
2.4 投喂饲料 |
2.5 日常管理 |
2.6 疾病防治 |
3 结语 |
(5)南美白对虾苗种标粗及成虾养殖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
1.1 南美白对虾虾苗室内标粗 |
1.2 南美白对虾室外池塘成虾养殖 |
第二章 南美白对虾室内标粗报告 |
2.1 标粗准备工作 |
2.1.1 池塘准备 |
2.1.2 放苗前准备 |
2.1.3 虾苗选择及放养 |
2.1.4 孵化丰年虫 |
2.2 标粗管理 |
2.2.1 水质管理 |
2.2.2 投喂管理 |
2.3 标粗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2.3.1 寄生虫病 |
2.3.2 细菌性疾病 |
2.3.3 标粗后期氨氮、亚盐增高 |
2.4 标粗中的注意点 |
2.4.1 降低盐度要循序渐进 |
2.4.2 标苗时间不宜过长 |
2.4.3 出苗注意事项 |
第三章 南美白对虾室外成虾养殖报告 |
3.1 养殖准备工作 |
3.1.1 池塘准备 |
3.1.2 水体准备 |
3.2 虾苗下塘的注意事项 |
3.2.1 提前试水 |
3.2.2 关注天气变化 |
3.2.3 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
3.2.4 及时对水体的能量补充 |
3.2.5 早食,少食多餐 |
3.3 养成期的饲养和管理 |
3.3.1 饲料选择与投喂 |
3.3.2 水质管理与调控 |
3.3.3 转肝期前期管理 |
3.3.4 日常管理 |
3.4 养殖期间水质异常及处理方法 |
3.4.1 水色急剧变化 |
3.4.2 有害物质超标 |
3.4.3 蓝藻泛滥 |
3.5 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遇到的病害及防治 |
3.5.1 白斑病 |
3.5.2 红体病 |
3.5.3 浮头 |
3.5.4 软壳病 |
3.5.5 应激反应 |
3.5.6 荧光病 |
3.6 养殖成果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环节 |
1.1 亲本来源 |
1.2 育苗场 |
1.3 育苗管理 |
1.3.1 育苗温度。 |
1.3.2 抗生素使用。 |
1.3.3 饵料质量。 |
1.3.4 虾苗淡化。 |
2 放苗环节 |
2.1 优质虾苗的选择 |
2.2放苗时间 |
2.3 放苗密度 |
2.4 肥水培藻 |
2.5 盐度和水温 |
2.6 合理增氧 |
2.7 病害防治 |
3 小结 |
(7)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产养殖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
1.1.2 凡纳滨对虾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
1.1.3 凡纳滨对虾养殖对龙海市经济的作用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对虾养殖种类的概括 |
1.3.2 世界上不同时期的对虾养殖概况 |
1.3.3 中国对虾养殖的概括 |
1.3.4 凡纳滨对虾的优势及在中国对虾养殖业中的概况 |
1.4 国内外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
1.4.1 种苗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明显 |
1.4.2 放养密度的不合理性突出 |
1.4.3 滥用药物引发的问题较为严重 |
1.4.4 病毒问题依旧十分严重 |
1.4.5 育种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框架图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图 |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养殖模式 |
2.1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特性 |
2.1.1 形态特征 |
2.1.2 生活习性 |
2.1.3 产卵习性 |
2.1.4 繁殖与幼体发育 |
2.1.5 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
2.2 对虾的主要养殖方式 |
2.2.1 粗养方式 |
2.2.2 半精养方式 |
2.2.3 精养方式 |
2.2.4 超精养 |
2.3 养殖由海水向半咸水、淡水发展 |
2.4 对虾的生态养殖 |
2.4.1 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 |
2.4.2 对虾生态养殖的意义 |
2.5 对虾生态养殖的基本模式 |
2.5.1 虾蟹混养 |
2.5.2 虾鱼混养 |
2.5.3 虾藻混养 |
2.5.4 虾贝混养 |
2.5.5 多元混养 |
第三章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
3.1.1 凡纳滨对虾的引进及推广 |
3.1.2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 |
3.1.3 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的演变 |
3.2 龙海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模式 |
3.2.1 池塘条件 |
3.2.2 水源条件 |
3.2.3 苗种选择 |
3.2.4 苗种放养 |
3.2.5 饲料投喂 |
3.2.6 养殖管理 |
3.2.7 成虾收获 |
3.2.8 养殖成本与效益 |
3.3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
3.3.1 种苗质量不高导致成虾质量偏低 |
3.3.2 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有待提高 |
3.3.3 养虾发展速度快,但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
3.3.4 养殖户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3.3.5 多数养殖户对饲料质量重视不足 |
第四章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 SWOT 分析 |
4.1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优势分析 |
4.1.1 良好的区位优势 |
4.1.2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量占主导地位 |
4.1.3 龙海市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经济效益更明显 |
4.1.4 大力推进凡纳滨对虾养殖培训 |
4.2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劣势分析 |
4.2.1 多数虾塘面临老化及改造问题 |
4.2.2 养殖户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的现象 |
4.2.3 龙海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
4.3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机会分析 |
4.3.1 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
4.3.2 养殖业在全省的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
4.3.3 加大推广项目经费支持 |
4.4 龙海市发展凡纳滨对虾养殖的挑战分析 |
4.4.1 培育优质种苗的意识及积极性不高 |
4.4.2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养殖业发展 |
第五章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
5.1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防控病害发生的方向发展 |
5.2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质量的方向发展 |
5.3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
5.4 养殖模式应向有利于综提高合养殖效益的方向发展 |
第六章 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发展对策 |
6.1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 |
6.2 不断完善病害防控机制,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质量安全 |
6.3 扩大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
6.4 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养殖水平 |
6.5 重视凡纳滨对虾品牌的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漳州市渔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渔业“五新”推广工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1.1 罗非鱼良种引进与健康模式推广 |
1.2 南美白对虾产业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 |
1.3 石斑鱼种业创新工程 |
1.4 养殖新模式的推广与示范 |
1.4.1 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 |
1.4.2 山塘水库罗非鱼高产养殖 |
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
3 开展渔业标准化建设, 促进渔业经济结构升级 |
4 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 促进渔业科技成果应用 |
(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综述 |
1.1 水产品健康生态养殖 |
1.2 淡水池塘养殖 |
1.2.1 淡水池塘养殖概况 |
1.2.2 淡水池塘草鱼养殖现状 |
1.2.3 淡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
1.3 复合养殖与养殖环境 |
1.3.1 多元复合养殖模式 |
1.3.2 配养生物鲢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
1.3.3 配养生物对养殖池塘底质的影响 |
1.4 养殖系统的生态效率和转化效率 |
1.5 研究的意义 |
2 草鱼鲢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池塘与围隔 |
2.1.2 实验材料 |
2.1.3 实验设计 |
2.1.4 养殖管理 |
2.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1.6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
2.2 实验结果 |
2.2.1 养殖期间的水质变化 |
2.2.2 养殖期间的底质变化 |
2.2.3 收获情况 |
2.2.4 氮磷利用率和产出投入比 |
2.3 讨论 |
2.3.1 养殖期间的水质分析 |
2.3.2 养殖期间的底质分析 |
2.3.3 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分析 |
2.3.4 初步优化的复合养殖模式分析 |
3 草鱼鲢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进一步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池塘与围隔 |
3.1.2 实验材料 |
3.1.3 实验设计 |
3.1.4 养殖管理 |
3.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3.1.6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
3.2 实验结果 |
3.2.1 养殖期间的水质变化 |
3.2.2 养殖期间的底质变化 |
3.2.3 收获情况 |
3.2.4 养殖效果 |
3.3 讨论 |
3.3.1 养殖期间的环境变化 |
3.3.2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结果 |
3.3.3 优化复合养殖模式分析 |
3.4 小结 |
4 草鱼鲢凡纳滨对虾复合养殖系统能量收支及转化效率的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池塘与围隔 |
4.1.2 实验材料 |
4.1.3 实验设计 |
4.1.4 养殖管理 |
4.1.5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4.1.6 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太阳辐射能、光能利用率及初级、次级生产力 |
4.2.2 不同处理的能量收支与能量转化效率 |
4.2.2.1 各处理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
4.2.2.2 各处理的底泥沉积 |
4.2.2.3 各处理的能量转换效率 |
4.3 讨论 |
4.3.1 不同系统的能量分析 |
4.3.2 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及原理 |
4.3.3 优化复合养殖模式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2010年福建省:水产养殖主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
技术概述: |
增产增效情况: |
技术要点: |
(一) 为海水鱼网箱养殖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 |
1.重新调整养殖网箱的布局 |
2.加强网箱区环境的日常保护 |
3.推广鱼、贝、藻间养的生态养殖模式 |
4.使用优质、适口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并适量投喂 |
(二) 为海水鱼网箱养殖提供种质优良与体质健壮的苗种 |
1.苗种的种质要求 |
2.苗种的体质要求 |
(三) 病害的防控 |
1.苗种检疫 |
2.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
(四) 养殖现场质量安全监控 |
1.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
2.养殖现场监控 |
2.南美白对虾反季节健康养殖技术 |
技术概述: |
技术要点: |
一、养殖条件 |
(一) 越冬池条件与温棚构造 |
(二) 水质条件 |
(三) 池水准备 |
二、饲养管理 |
(一) 苗种投放: |
(二) 饲料质量与投喂方法 |
(三) 水质控制: |
1. 溶解氧: |
2. pH: |
3. 氨氮: |
4. 硫化氢: |
5. 亚硝酸盐: |
6. 盐度: |
7. 透明度: |
8. 水色: |
(四) 封棚与出温棚: |
(五) |
三、收获 |
注意事项: |
(一) 病毒性红体病: |
(二) 病毒性白斑综合症: |
(三) 细菌性红体病: |
(四) 软壳病: |
(五) 肌肉白浊病: |
(六) 褐斑病: |
(七) 肠炎病: |
(八) 附着生物病: |
(九) 黄鳃病: |
(十) 畸形病: |
四、南美白对虾兑淡健康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金刚虾”养殖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 黄永春,游宇,崔茜,陈强,林楠,林国清,蔡章印. 中国水产, 2021(04)
- [2]水体中Ca2+·Mg2+和K+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J]. 何琳剑,武祥伟,陈路斯,王正阳,黄松茂,毕保良,孔令富.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5)
- [3]漳浦县对虾养殖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许智海. 集美大学, 2017(01)
- [4]对虾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探讨[J]. 刘民彬. 南方农业, 2017(09)
- [5]南美白对虾苗种标粗及成虾养殖实践报告[D]. 陈天翔. 天津农学院, 2017(08)
- [6]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J]. 陈智慧,郝贵杰,杭小英,黄小红,李倩,周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9)
- [7]龙海市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D]. 苏燕卿. 集美大学, 2013(01)
- [8]漳州市渔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J]. 王艺红. 基层农技推广, 2013(07)
- [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复合养殖结构优化的研究[D]. 张振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10]2010年福建省:水产养殖主推技术[J].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