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频率通气与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比较

强制频率通气与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比较

一、指令频率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影响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方宇翔[1](2021)在《不同PEEP肺保护性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比较两种水平的PEEP肺保护性通气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围术期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麻醉的病例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传统通气组(CMV组0cm H2O PEEP)20例,低水平PEEP组(PMV1组7cm H2O PEEP)20例,高水平PEEP组(PMV2组12cm H2O PEEP)20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和麻醉方案。CMV组采用传统通气模式,PMV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不同水平PEEP,术毕拔管送PACU后返回病房。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5min(T0)、气腹后30min(T1)、气腹后90min(T2)各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平台压(Pplat)、驱动压、肺动态顺应性(Cydn)。同时在T0、T1、T2及拔除气管导管后20min(T3)取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根据Pa O2、Pa CO2和Fi O2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为主要观测指标。记录患者P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为次要观察指标。研究结果:1.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是否吸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气道压力方面,T0、T1和T2时,PMV1组与对照组在Ppeak、Pplat上无显着差异(P>0.05),PMV1组患者在T0、T1时Pmean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0、T1和T2时,PMV2组患者Ppeak、Pmean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PMV1组(P<0.05)。T0时,PMV2组患者Pplat显着高于对照组和PMV1组(P<0.05)。T2时PMV2组Pplat显着高于PMV1组(P<0.05)。驱动压方面,PMV1组和PMV2组在各时间点(T0、T1、T2)的驱动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PMV2组在气腹后(T1、T2)的驱动压均显着低于PMV1组(P<0.05);3.肺动态顺应性方面,气腹后(T1、T2),PMV1组、PMV2组Cydn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MV1组与PMV2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4.对于循环的影响,在T0和T1时,PMV2组MAP显着低于对照组和PMV1组(P<0.05);三组患者的HR在T0、T1、T2、T3时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氧合功能方面,T1、T2和T3时,PMV1组Pa O2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3时,PMV1组Pa O2显着高于PMV2组(P<0.05)。T1、T2、T3时,PMV1组患者的OI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2时,PMV2组OI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3时,PMV1组OI显着高于PMV2组(P<0.05);T2和T3时,PMV1组患者P(A-a)DO2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T3时,PMV1组患者P(A-a)DO2显着低于PMV2组(P<0.05);6.术中及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与传统通气模式相比,合理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改善术中氧合及呼吸力学参数。2.与12cm H2O水平PEEP相比,7cm H2O水平PEEP在呼吸力学的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改善氧合功能上更具优势,适合应用于该手术。

彭金香[2](2021)在《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试验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和静态肺顺应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选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疗效更为显着。

黄菲菲,秦继山[3](2020)在《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ASV模式治疗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采用ASV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48h后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结果治疗48h后,两组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1周后CRP、PCT、TNF-α、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8h后,研究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平台压、吸气阻力水平低于对照组,潮气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A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

王伟[4](2020)在《适应性支持通气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ICU接受治疗的63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机械通气模式分为对照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31)与观察组(适应性支持通气,n=32)。比较两组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结果呼吸保持平稳后,两组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水平较治疗前低,气道峰压(Ppeak)水平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保持平稳后,两组Sa O2、Pa O2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a CO2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患者呼吸做功,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颖超,罗俊科[5](2020)在《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对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观察组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病死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PaCO2、PaO2、pH水平、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且适应性支持通气能根据患者呼吸用力、呼吸力学建立自动反馈机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降低呼吸力学参数,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杨慧亮,李颖,巴晓彤[6](2020)在《时间控制通气模式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时间控制通气(ST)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双水平ST模式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7.45±0.31、(82.36±5.19) mmHg、(91.59±5.14)%、(55.78±4.13) mmHg,与对照组的7.34±0.52、(73.26±4.36) m Hg、(84.94±5.22)%、(63.40±5.42)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吸气时间分数(Ti/T)分别为(16.38±1.34)次/min、(425.24±52.42) ml、(36.59±1.26)%,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8.34±1.32)次/min、(392.42±40.24) ml、(33.48±1.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哮鸣音、喘息、气促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83±0.36) d、(2.03±0.14) d、(2.13±0.14) d、(5.13±1.36)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1.27) d、(3.49±0.25) d、(3.89±0.28) d、(7.29±1.2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模式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对患者血气指标、呼吸指标改善作用显着,有利于症状缓解,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袁振华,戴洪涛,周浩泉[7](2020)在《持续正压通气、双水平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持续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自主呼吸和时间控制通气(ST)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朝阳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IPPV),根据不同通气模式,将患者分入CPAP组(n=42)和ST组(n=52),CPAP组采用CPAP模式通气,ST组采用双水平ST模式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通气3 d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力学相关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呼气周期时间比(Ti/T)],以及通气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气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pO2、PaO2、PaCO2、呼吸频率、潮气量、Ti/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 d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CO2、呼吸频率均较通气前降低,且ST组低于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PaO2、潮气量、Ti/T均较通气前上升,且ST组SpO2、PaO2、潮气量高于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5/42),ST组为5.8%(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PAP比较,双水平ST模式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更优,可明显改善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相关指标,稳定患者病情。

任艳慧[8](2020)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和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呼气末正压在气腹状态下对老年患者全麻期间的呼吸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更适合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通气模式。方法:根据课题设定的患者入选条件和排除标准,拟选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之间,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患者入室后嘱平卧位,给予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心电图、体温、无创血压计、脉搏氧饱和度)、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熵指数等,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两组及麻醉机新鲜气体流量均为2 L/min、吸入氧浓度(Fi02)60%。人工气腹前均行VCV通气模式,潮气量(Vt)8 ml/kg,RR为12 次/分,I:E 为 1:2。建立(C02气腹后,VP 组(VCV+PEEP):Vt 为 6ml/kg,PEEP=5cm H20;PP(PCV+PEEP)组:设定为 PCV 组通气模式并加用 5cm H20 PEEP,两组通过调整呼吸参数使PETC02维持在35~45 mmHg。在入室后5min(T0),置入喉罩后VCV通气5min(T1),建立人工气腹后(即刻)(T2),建立人工气腹后30min(T3),气腹结束后10 min(T4),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02,记录两组 T1-T4 不同时刻的 Vt、RR、PETC02、Pplat、Ppeak、Cdyn、Raw,分别在T1、T3、T4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02),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氧合指数(0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02),肺血分流率(Qs/Qt)。结果:1.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指数、ASA分级、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尿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无统计学差异。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在组间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比较,PP模式组和VP模式组T2、T3时SBP降低;DBP在T2时升高,(P<0.05);HR在T1时降低。3.组间比较:与VP模式组比较,PP模式组呼吸力学指标T3时Ppeak①和Pplat降低(P<0.05),Cdyn增加(P<0.05);组内比较:与T1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时刻Ppeak和Pplat均升高(P<0.05),Cdyn均减小(P<0.05)。②与T0比较,VP模式组和PP模式组T1、T2、T3、T4时Vt降低;RR在T1、T2、T3、T4时升高;PETCO2在T2、T3时升高;与VP 比较,Vt在T2、T3升高;RR 在 T1、T2、T3 时升高;(P<0.05)4.组间比较:与VP组比较,PP模式组在T1时OI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aDO2、QS/Q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时PaCO2均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1、T4时比较,两组T3时QS/QT升高(P<0.05)。5.本研究中,92例患者均随访至术后第5天,VP组46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低氧血症;PP组46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低氧血症,VP组术后5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高于PP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联合PEEP的机械通气模式较小潮气量VCV联合PEEP的通气模式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更具优势,能更好的改善术中的氧合,获得更好的呼吸参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

辛怡明[9](2020)在《RASS及SAS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重症医学科(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以不同镇静评分为基础的镇静治疗,探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RASS)与SAS镇静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的运用效果,探究不同镇静评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入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ICU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同时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ASS组与SAS组,均使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directed Sedation,EGDS)方案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依据RASS与SAS理想镇静评分指导患者镇静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呼吸力学相关指标、镇静药物应用总剂量、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ICU的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试验共纳入90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其中RASS组入选45例,SAS组入选45例。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RASS组相比,SAS组患者镇静4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氧合指数(Pa O2/Fi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吸频率(RR)指标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相比,镇静治疗后1d,RASS组和SAS组患者相比,吸气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动态肺顺应性(Cdyn)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5镇静后3d、5d、7d,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ASS组呼吸力学参数改善更明显,RASS组患者PIP、Raw降低趋势,Cdyn呈增高趋势。6 RASS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少于SAS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7 SAS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人均使用总剂量明显高于RASS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RASS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评分应用中,以EGDS理念指导患者镇静治疗时,应用RASS镇静评分指导患者镇静治疗能显着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使患者在应用较小镇静药剂量前提下,达到有利于病情缓解的镇静状态,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使用。图7幅;表11个;参108篇。

刘坤[10](2020)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最佳呼气末正压的探索 ——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个体化设定》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老年患者常伴有肺功能不全,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有报道显示,高龄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胸腔镜等外科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明显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但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生发生率仍有28%左右,主要包括肺炎、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麻醉中对机械通气的优化管理可能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关注的重点。目前,临床常用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为使用小潮气量结合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及肺复张手法。合适的PEEP既能使肺泡维持开放,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也能防止肺泡过度扩张、降低通气相关肺损伤。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小气道提前关闭,导致闭合容量超过功能残气量,可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肺气肿等一系列问题,适当的PEEP对开放小气道,维持肺泡扩张,增加氧合,减轻以上肺损伤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PEEP值为5 cm H2O,但对于单肺通气及肺切除患者,固定不变设定PEEP值5 cm H2O是否依然适用尚不清楚。如何在单肺通气期间对PEEP进行个体化的优化设置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选择>65岁的老年肺部手术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ndance Tomography,EIT)个体化滴定PEEP的方法,解决以下3个问题:1.个体化PEEP对老年患者围术期机械通气时的机体氧合以及呼吸力学是否有改善?2.个体化PEEP通气对老年患者肺部手术切除肺损伤标记物(硫酸类肝素、糖胺聚糖)的影响,并探讨肺保护性通气能否降低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3.评估EIT法个体化滴定PEEP可靠性如何,是否可以作为床边快速确定保护性通气参数的辅助工具。方法: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嵌套试验设计分为3部分(见Page21试验流程图)。1.选择29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固定PEEP通气组(n=146)和个体化PEEP通气组(n=146)。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采用小潮气量6 m L/PBW(标准公斤体重)联合PEEP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固定PEEP通气组PEEP为5 cm H2O,个体化PEEP滴定组PEEP值通过EIT确定。主要研究终点是术中单肺通气时的氧合指数,此外分析并记录在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0.5 h(T2)、单肺通气1 h(T3)、手术结束时(T4)时的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ΔP=Pplat-PEEP)、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Respiratory System Compliance,Cdyn)、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平台压(Plat Airway Pressure,Pplat)、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并在上述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2.选取上述手术结束后进入苏醒室的患者(常规需在苏醒室观察1小时),术毕双肺通气先采用相同的肺复张手法,然后采用潮气量为8 m L/PBW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通气不小于5 min;而后沿用第1部分的分组,在苏醒室中分别采用如下通气方式:固定PEEP组PEEP为5 cm H2O;个体化PEEP组通过EIT再次确定PEEP值。分析并记录在进入苏醒室时(T1)、机械通气0.5 h(T2)、出苏醒室时(T3)时的PaO2/FiO2、Pa CO2、MAP;T1、T2时的Cdyn、ΔP、Ppeak、PMEAN;统计患者在通气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有无、低氧血症发生率(SpO2<90%),分析比较两种PEEP通气之间的差异。3.选择部分患者按计划实施硫酸类肝素、糖胺聚糖检测,统计术后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1 h、手术开始2 h采取桡动脉血样,检测硫酸类肝素、糖胺聚糖的水平。结果:第一部分26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利用EIT个体化滴定PEEP的过程耗时13分钟左右。术中单肺通气期间EIT滴定的PEEP值(中位数11 cm H2O)明显高于固定PEEP组PEEP值(5 cm H2O)。个体化PEEP组在T2、T3、T4时有更高的PaO2/FiO2(P<0.05);在T2、T3时有更高的Cdyn(P<0.05),ΔP显着降低(P<0.05);个体化PEEP组在T2、T3时,Ppeak相比固定PEEP组显着升高(P<0.05),在T2、T3、T4时,Pplat、PMEAN显着高于固定PEEP通气组。MAP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部分10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研究显示,术后双肺通气期间,EIT滴定的PEEP值(中位数9 cm H2O)明显高于固定PEEP组,同一患者双肺通气PEEP值较单肺通气PEEP值降低2 cm H2O。与固定PEEP组比较,个体化PEEP组在T2时有更高的PaO2/FiO2(P<0.05)和更高的Cdyn(P<0.05);在T2时,ΔP显着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术后拔管时间两组无显着差异(P(29)0.05);低氧血症发生率两组无显着差异。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个体化PEEP组明显高于固定PEEP组。第三部分研究显示:与手术开始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1、2 h时硫酸类肝素、糖胺聚糖浓度无显着性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术中1、2 h时硫酸类肝素、糖胺聚糖浓度也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术后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1.利用EIT滴定PEEP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2.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及术后苏醒期间,采用小潮气量联合EIT的个体化PEEP滴定,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肺动态顺应性,起到保护性肺通气作用;但对拔管时间、苏醒室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无显着影响。3.肺保护性通气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硫酸类肝素、糖胺聚糖无明显影响,对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也无显着差异。

二、指令频率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影响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令频率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PEEP肺保护性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观察指标
        2.1 一般情况
        2.2 观察时间点
        2.3 主要观察指标
        2.4 次要观察指标
        2.5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呼吸力学指标变化
        2.1 气道压力
        2.2 肺动态顺应性(Cydn)
    3 肺氧合指标变化
        3.1 PaO_2和PaCO_2
        3.2 氧合指标的变化
    4 血流动力学指标
    5 术中并发症情况
    6 术后肺部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3)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ASV模式治疗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呼吸力学参数水平比较
3 讨论

(4)适应性支持通气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力学比较: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3 讨论

(5)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
        1.3.2 观察组
        1.3.3 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2.2 呼吸力学参数
    2.3 预后情况
3 讨论

(6)时间控制通气模式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7)持续正压通气、双水平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通气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1.1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
    1.2 食管引流型喉罩的临床应用
    1.3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
    1.4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研究主要设备
        2.1.2 研究主要药品
    2.2 研究对象与分组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术前访视
        2.3.2 麻醉前准备
        2.3.3 具体方法
        2.3.4 呼吸参数的设定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1.2 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3.3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3.3.1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3.3.2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氧合参数比较
    3.5 患者术后5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通气肺保护策略对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手术中的影响
    1 老年麻醉
    2 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3 老年人腹腔镜手术对其机体的影响
        3.1 CO_2人工气腹对机体的影响
        3.2 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影响
    4 老年人腹腔镜手术肺保护策略
        4.1 腹腔镜手术期间的监测指标
        4.1.1 气道压力
        4.1.2 中心静脉压
        4.2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保护性通气的基本原理
        4.3 保护肺部的通气策略
        4.3.1 吸入氧分数(fio2)
        4.3.2 潮气量
        4.3.3 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之间的关系
        4.3.4 PEEP
        4.3.5 复张策略
        4.3.6 容积控制通气与压力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RASS及SAS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基线资料特征
        1.2.2 两组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
        1.2.3 两组患者呼吸机压力参数变化情况对比
        1.2.4 两组患者带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对比
        1.2.5 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1.2.6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
    1.3 讨论
    1.4 小结
    1.5 不足与展望
        1.5.1 研究不足
        1.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目标导向性镇静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1.1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合理镇静治疗的必要性
        2.1.2 镇静治疗理念的研究进展
        2.1.3 镇静药物的应用现状
        2.1.4 镇静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2.2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参加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重症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录 C 镇静、镇痛、APACHE II评估表
附录 D ICU意识模糊评估方法(CAM-ICU)流程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最佳呼气末正压的探索 ——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个体化设定(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最佳呼气末正压的探索: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个体化设定
    2.1 研究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试验方法
        2.2.2 病例选择
        2.2.3 随机分组
        2.2.4 试验相关材料
        2.2.5 研究流程
        2.2.6 观察指标
        2.2.7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综述 胸部手术肺保护性通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指令频率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影响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PEEP肺保护性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D]. 方宇翔.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J]. 彭金香. 医疗装备, 2021(06)
  • [3]高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ASV模式治疗的应用价值[J]. 黄菲菲,秦继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24)
  • [4]适应性支持通气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 王伟. 临床医学, 2020(12)
  • [5]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 龚颖超,罗俊科. 当代医学, 2020(32)
  • [6]时间控制通气模式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J]. 杨慧亮,李颖,巴晓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18)
  • [7]持续正压通气、双水平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比较[J]. 袁振华,戴洪涛,周浩泉.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8)
  • [8]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术中呼吸参数的影响[D]. 任艳慧.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9]RASS及SAS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比较研究[D]. 辛怡明.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最佳呼气末正压的探索 ——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个体化设定[D]. 刘坤.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强制频率通气与压力释放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